2021湖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教育心理原理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0-12-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湖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教育心理原理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2021湖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教育心理原理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湖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教育心理原理专业研究生考研考试大纲 正文

考试内容与要点
语文教学原理部分
(一)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1.语文学科性质研究
(1)语文学科的沿革和定名
(2)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3)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争鸣
2.语文教学目的研究
(1)百年语文教学目的的演变
(2)确立语文教学目的的依据
(3)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构成
(4)语文教育旨在提高语文素养
(5)语文教学目的的确定和实现
3.语文教学过程研究
(1)教学过程理论的发端和嬗变
(2)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性和优化
(3)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课型
(4)读写教学过程的模式和思考
4.语文教学原则研究
(1)教学原则概述及举例
(2)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3)语文教学原则的认识和把握
(4)语文教学若干关系的哲学思考
5.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1)语文教学方法的原理
(2)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
(3)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二)语文课纲教材研究
1. 语文课程纲要研究
(1)语文课程纲要的研究起点
(2)20世纪前期(1904-1948年):国文课程标准期
(3)20世纪后期(1949-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期
(4)21世纪初期(从2001年起):语文课程标准期
(5)百年语文课程纲要的流变和思考
(6)语文课程纲要的功能和结构
2.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1)语文教材的定名和内涵
(2)语文教材的功能和特点
(3)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编排
(4)语文教材的编审和使用
(5)语文教材论的科学研究
3.古代语文教材的草创
(1)蒙学教材
(2)选学教材
(3)经学教材
(4)作文教材
(5)其他教材
4.近代语文教材的编制
(1)新学堂国文教材
(2)《国文百八课》
(3)解放区国文教材
5.现代语文教材的变迁
(1)建国初期的语文教材
(2)汉语文学分科教材
(3)“大跃进”的语文教材
(4)60年代的语文教材
(5)“文革”期间的语文教材
6.当代语文教材的改革
(1)人教社合编型课本
(2)人教社分编型课本
(3)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4)全国各地实验教材
(三)语文教学操作研究
1.阅读教学研究
(1)单篇课文教学
(2)单元教学
(3)自读课文教学
2.写作教学研究
(1)命题作文
(2)供料作文
(3)话题作文
(4)作文评改
3.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1)口语交际
(2)聆听教学
(3)述说教学
4.语文知识教学研究
(1)语文知识教学的价值
(2)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
(3)语文知识教学的通用策略
5.语文活动教学研究
(1)语文活动
(2)语文活动课程
(3)语文活动课程观
6.常用文体教学研究
(1)记叙文教学
(2)说明文教学
(3)议论文教学
(4)应用文教学
7.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1)诗歌教学
(2)散文教学
(3)小说教学
(4)剧本教学
8.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文言诗文教学概说
(2)文言诗文教学要点
(3)文言诗文教学方法
9.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
(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师资素养
(4)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5)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反思
10.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1)新时期课外阅读的视界
(2)课外阅读教学的反思
(3)课外阅读教学的未来走向
11.语文教学测试研究
(1)语文教学测试的目的和类型
(2)语文测试命题的内容和题型
(3)语文测试结果的评定和分析
(四)语文教育教养研究
1.语文学科德育研究
(1)语文学科德育的意义
(2)语文学科德育的功能
(3)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
(4)语文学科德育的特征
(5)语文学科德育的实施
2.语文学科美育研究
(1)语文学科美育的意义
(2)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
(3)语文学科美育的特征
(4)语文学科美育的过程
(5)语文学科美育的途径
3.语文自学能力研究
(1)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2)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和发展
(3)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4.语文创造教育研究
(1)创造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2)语文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
(3)语文创造教育的基本课型
(4)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5)语文创造教育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五)语文教师教育研究
1.语文教师素养研究
(1)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2)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
(3)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4)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
(5)语文教师的心理品质
(6) 语文教师的心理保健
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研究
(1)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观念和主要特点
(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心理基础和基本结构
(3)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体系
(4)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教育学原理部分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教育心理学原理部分
第一章  概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人格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二)联结学习理论
(三)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述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三)迁移与教学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 知识学习概述
(二)知识的获得
(三)知识的保持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的概述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八章  学习的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
第九章  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一)问题解决概述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
(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态度定义
态度实质
态度的结构
品德定义
品德实质
道德的心理结构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四)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定义
心理评估参考架构
心理评估意义
心理评估方法
(三) 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目标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一)设置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
(二)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事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课堂教学环境
(三)选择教学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二)课堂群体的管理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职业成绩的关系
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
(三)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五)微格教学
(六)教学反思
湖南师范大学

添加湖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南师范大学报录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群、湖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湖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湖南师范大学排名、湖南师范大学保研、湖南师范大学公众号、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nanshifandaxue/cankaoshumu_39161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