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渤海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渤海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渤海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化学化工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2. 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环境分析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分析化学,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纳米修饰电极的设计与制备、性能表征、检测条件优化,及其在环境污染物催化降解、电化学检测等应用方面研究。
2. 生物分析化学
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利用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探索在小分子作用下生物大分子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变化,深入了解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作用的配位本质。
3. 先进化学电源材料
主要从事能源化学、能源材料方向的研究,利用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电极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性质、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基本结构、电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等基础应用方面的研究。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汪尔康. 21世纪分析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2. 汪尔康. 分析化学新进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 鞠熀先. 生物分析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 李建平. 高等分析化学[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5. 陈培榕, 李景虹, 邓勃.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6. 姚守拙.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7. 刘丰茂等. 农药质量与残留实用检测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8. 朱国念.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9. 张祥民. 现代色谱分析[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10. 傅若农. 色谱分析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1. 单德忠. 环境分析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2. 陈海生. 现代光谱分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3. 陈慧兰. 高等无机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4. 史密斯, 马奇. 高等有机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二)期刊:
1.《分析化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2.《分析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三校共同主办,CSCD来源期刊,双月刊。
3.《分析试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4.《色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6.《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7.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8. 《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9. 《LC GC-Magazine of Separation Science》,SCI期刊,半月刊。
10. 《Analytical Bio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11. 《Chromatographia》,SCI期刊,月刊。
12. 《Analyst》,SCI期刊,月刊。
13. 《Analytica Chimica Acta》,SCI期刊,周刊。
14. 《Talanta》,SCI期刊,月刊。
15. 《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月刊。
16.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SCI期刊,半月刊。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化学化工专门人才。
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新型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设计、开发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化工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表征测试技术。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剂工程:主要从事催化剂的设计开发、组成结构、制备生产的研究。
2. 催化材料:主要从事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材料结构设计、催化材料性质与反应性能方面的研究。
3. 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合成过程的新型催化剂设计、绿色催化过程、催化剂回收再利用等研究。

三、学习年限

1.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 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参考书目
1. 甄开吉. 催化作用基础(第三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 王延吉, 赵新强. 绿色催化过程与工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3. 王尚弟, 孙俊全. 催化剂工程导论(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 韩维屏. 催化化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 赵建宏. 催化剂的结构与分子设计[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8.
6. 辛勤. 现代催化研究方法[J].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7. 吴越, 杨向光. 现代催化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8. 赵地顺. 催化剂评价与表征[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9. 李玉敏. 工业催化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
10. 曹声春. 催化原理及其工业应用技术[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1. 赵九生, 时其昌, 马福善. 催化剂生产原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12. 朱炳辰. 催化反应工程[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
13. 孙锦宜. 环保催化材料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4. 黄仲涛. 工业催化剂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15. 田部浩三, 郑禄彬. 新固体酸和碱及其催化作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2.
16. 陈诵英. 吸附与催化[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二)参考期刊
1.《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化学工程类权威期刊,周刊。
2.《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3.《Journal of Catalysis》,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化学工程类权威期刊,周刊。
4.《Chemical Reviews》,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5.《Chemical Communications》,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6.《催化学报》,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催化类权威期刊,月刊。
7.《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编辑室出版,中国化学会主办,有机化学类主要期刊,月刊。
8.《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化学学术综合性刊物,月刊。
9.《应用化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10.《合成化学》,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11.《化学通报》,中国化学会和中科院化学所联合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12.《化学学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编辑室出版,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13.《化工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月刊。
14.《化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共同主办,学术性期刊,月刊。
15.《化工学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

一、培养目标

渤海大学全日制化学工艺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化学工艺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化工工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化学工艺硕士要掌握化学工艺的基本知识,同时侧重于企业应用。
3. 掌握化学工艺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化学工艺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
 4.形成基本学术能力。培养成为讲的出口、写的出来、干的出手,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化工新材料开发:针过化学合成工艺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部分以化学合成的
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工艺生产的复合材料。
2. 绿色化学工艺技术:利用化学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 化工污染物的资源化及标准化:对化工、轻工产生的 “三废”进行资源化工艺的
开发及标准化利用。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钱建华. 精细化学品化学[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2.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 材料科学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汪秋安. 高等有机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王敏,宋志国. 绿色化学化工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5. 许淳淳. 化学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 何开元. 功能材料导论[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7. 梁文杰. 石油化学[M]. 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8. 胡会利,李宁. 电化学测量[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9. 刘琳,邢锦娟,钱建华. 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应用[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0. [美]P.T.阿纳斯塔斯,[美]J.C.沃纳 著,李朝军,王东 译. 绿色化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二)期刊:
1.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2.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双周刊。
3.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4. 《Chemistry of Materials》,美国化学会主办,材料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5.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材料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6. 《化工学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7. 《化工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8. 《石油化工》,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9. 《精细化工》,《精细化工》编辑部出版,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化工研究院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10. 《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杂志社出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月刊。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2. 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功能配合物材料:主要从事金属-有机框架、多酸基配合物等功能配合物材料的设计、开发、合成及在光、电、磁、催化、药物缓释、光电转换、气体存储和分离等应用方面研究。
2. 无机材料化学:主要从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技术等角度出发,把固体物理、固体化学、相关理论、相关应用等有关无机材料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从材料的设计、合成,到分析及综合性能的过程。
3. 多酸基超分子材料:主要从事基于不同类型多酸、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功能分子的超分子等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并深入研究其光、电、磁等性能。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陈慧兰. 高等无机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庆银. 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茹. 高等无机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王恩波. 多酸化学概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 季惠明. 无机材料化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6. 孙为银. 配位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7. 张小舟. 高分子化学[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8. 邓芹英. 波谱分析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9. 穆劲. 高等无机化学[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0. 罗勤慧. 配位化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1. 曾兆华. 材料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2. 陈荣. 无机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二)期刊:
1. 《中国科学:化学》,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2. 《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主要期刊,月刊.
3.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化学类主要期刊,月刊.
4. 《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5.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6. 《Chemical Communications》,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7.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约翰威立出版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8.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约翰威立出版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9. 《Inorganic Chemistr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双周刊.
10. 《Dalton Transactions》,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11. 《Rsc Advance》,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12. 《Crystal Growth & Design》,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13.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英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一、培养目标

物理化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紧跟科学前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使之成为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2.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中、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催化化学:深入了解催化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最新发展动向,提高化学和化工领域的环境友好的意识,主要包括催化作用基础、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表征以及各种新兴催化技术的应用等。
2.胶体与界面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鼓励利用理论化学与先进实验技术,深化对胶体与界面体系本质的认识,重视新型表面活性剂、分散体系和纳米颗粒的设计与构筑,深入理解界面吸附与组装和浸润行为,加强不同领域中胶体化学的基础研究。
3.理论化学与应用:掌握理论化学研究中所取得的突出研究成果和该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包括电子结构理论、动力学理论和分子光谱、非平衡统计理论、功能材料理论设计、催化理论以及生物酶催化等。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前四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且应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采取闭卷方式或开卷方式或课程论文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辛勤,徐杰.现代催化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刘洪国,孙德军,郝京诚.新编胶体与界面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3. 陈敏伯.计算化学:从理论化学到分子模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4. 陈诵英.催化反应动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赵振国.界面膜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二)期刊:
1.《中国科学:化学》,中国科学院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2.《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4.《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5.《Angew. Chem. Int. Ed.》,德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半月刊。
6.《J. Am. Chem. Soc.》,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月刊。
7.《Science》,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主办,自然科学类国际顶级刊物,月刊。
8.《J. Phys. Chem. C》,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旬刊。
9.《Chem. Commun.》,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月刊。
10.《Langmuir》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顶级期刊,月刊。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2. 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学术前沿,熟练运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并具有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功能材料及表面功能化:功能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表面包覆和化学修饰的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2. 绿色化学化工技术:绿色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绿色化的途径、绿色合成技术、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的评估。
3. 石油化学品研发及应用技术:油品添加剂的制备与应用,特种润滑油技术开发,柴油脱硫脱氮技术开发。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年。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其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主要依据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期末测试及读书报告撰写水平等评定成绩。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察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参考书目
1. 汪秋安. 高等有机化学(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2. [美] 史密斯, 马奇 著,李艳梅 译. 高等有机化学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 材料科学基础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黄明宝著. 量子化学教程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 刘勇,田保红,刘素芹. 先进材料表面处理和测试技术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 钱建华. 精细化学品化学 [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
7. 王敏,宋志国. 绿色化学化工技术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8. 陈培榕,李景虹,邓勃主.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9. [英] 库里 著,许丽珍 译. 腐蚀原理 [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10. 何开元. 功能材料导论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11. 王利民,田禾. 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2. 程铸生. 精细化学品化学 [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3. 王宝仁,孙乃有. 石油产品分析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4. 梁文杰. 石油化学 [M]. 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15. 吕鸿祥. 化学电源 [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二)参考期刊 
1. 《Nature》, 英国MacMillan.Ltd主办,国际性科技期刊,周刊。
2.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3. 《Chemical Reviews》, 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4.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主办,有机化学类权威期刊,双周刊。,
5.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6.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7.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8.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工类权威期刊,周刊。
9. 《Angewandte Chemic-International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1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11. 《Tetrahedron》, 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有机化学类权威期刊,周刊。
12. 《Tetrahedron Letters》, 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有机化学类权威期刊,周刊。
13.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14. 《Heterocyclic chemistry》, 威利期刊公司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双月刊。
15. 《Journal of Catalysis》,爱思唯尔版出版公司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一、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具有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
2. 掌握系统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
  本方向主要开展具有生理、药理活性的新颖结构杂环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
2. 应用有机化学
  本方向主要开展功能有机分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有机化学品研发等。
3. 功能有机材料合成与应用
  本方向主要开展以功能为导向的有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三、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6个学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前四个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个学期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提前毕业与延期毕业
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均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在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最低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论文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不得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提前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通过后,且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程序。申请延期毕业的研究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研究生延期毕业审批表》,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学院受理延期和提前毕业申请的时间为每年3月份和9月份。提前毕业研究生的学费应按学制规定基本年限(三年)缴纳。

四、培养方式

1.培养过程坚持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训练并重。
(1)通过经典文献阅读夯实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与研究生共同制订其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每学期的学分分配、学习和考核方式、教学实践、文献阅读、科研工作、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等做出总体安排。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注重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强化科研训练,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篇,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资格论文必须在答辩前刊出,否则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3.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实践领域,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扎实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盲审等环节。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和专业选修相关的课程。在同一一级学科内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的课程不计入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学分。本专业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计划表(附后)。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与教学环节,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进度进行成绩考核。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课程以百分制计算,且应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所有的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且学位课程的成绩达到75分为合格(其中公共必修外国语课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非学位类型课程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学位课程的考试必须全部合格,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非学位类型课程可以采取闭卷方式或开卷方式或课程论文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预答辩、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采取考察方式进行。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察结果,进而确定所得学分。

七、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初进行。这一环节重点考查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中应该呈现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核心观点、内容框架、创新之处等内容。
2.中期考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期末进行。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负责,所长(教研室主任)、导师、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由审核小组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评定成绩。
3.预答辩可以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研究生,方可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后续工作。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由考核小组提出,经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学院,主管校长批准可中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

    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1.科研训练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含36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作者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专业类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标准16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2版;若以标准32开为基本单位,版面原则上不低于3版)。或者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最新版本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以发表论文年度的最新版本为准)、SCI及EI收录的专业学术期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相当于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篇)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1篇国际会议论文被CPCI-S收录(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如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署名单位为渤海大学),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论文。学位论文送审前,资格论文如未刊出,必须提供用稿通知,否则不允许参加论文外审。
2.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经专家评议修改后,可以正式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环节。硕士研究生投入到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进展报告,至少接受导师组的两次审核第一次为第五学期的最后三周;第二次为在第六学期的前三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应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文字量(正文部分)不低于2.0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按《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需要由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外单位专家。一个学科内应尽可能统一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含具有导师资格)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3名研究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外单位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可以列席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导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可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论文作者的情况,但不能代替论文作者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答辩会由学院组织且应公开举行。
2.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方可授予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学位论文未通过者,经修改合格后可于第二年再进行一次答辩,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十、专业书籍与期刊

(一)著作
1. [英] R.S沃德 著,王德坤,陶京朝,寥新成 译. 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吴毓林姚祝军胡泰山.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选择性有机合成反应和复杂有机分子合成设计(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3. 谢周, 李裕林. 立体选择有机合成[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
4. Dale. L. Boger. Modern Organic Synthesis[M].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1999.
5. 黄宪. 有机合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 吴世晖, 徐汉生. 有机合成(下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 哈成勇. 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 陈业高. 植物化学成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 姚新生. 天然药物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 钱延龙, 陈新滋. 金属有机化学与催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11. 黄辉曾, 钱长涛.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2. 戴立信, 钱延龙. 有机合成化学进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二)期刊
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2.《Chemical Reviews》,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半月刊。
3.《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美国化学会主办,有机化学类权威期刊,双周刊。
4.《Chemical Communications》,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5.《Chemical Society Reviews》,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6.《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美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月刊。
7.《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John Wiley and Sons Ltd,化学综合类权威期刊,周刊。
8.《Tetrahedron》,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有机化学类权威期刊,周刊。
9.《Tetrahedron Letters》,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有机化学类权威期刊,周刊。
10.《中国科学-化学》,《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化学类中文权威期刊,月刊。
11.《科学通报》,《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旬刊。
12.《化学学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报联合编辑室出版,中国化学会主办,化学类权威期刊,月刊。
1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月刊。
14.《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报联合编辑室出版,中国化学会主办,有机化学类主要期刊,月刊。
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目前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化学学科2017年5月入选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应用化学学科为省重点培育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170人。学院目前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功能化合物合成与应用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辽宁省超级电容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正教授18人,占总人数的36%;副教授和副高级工程师16人,占总人数的32%;讲师和工程师16人,占总人数的32%,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100%。目前还有在读博士6人(教师4人,实验系列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2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千人层次、万人层次入选者、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十余人。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
 
目前本科设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4个专业,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和造就“品德优良、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化学化工学院的基础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团队,环境工程专业为“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还有“辽宁省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近50项,纵向科研经费近800万元,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是渤海大学历史上自然科学奖的首次突破;发表SCI收录论文近300篇;出版专著15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王秀丽教授于2014、2015、2016、2017连续四年入选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年来,每年有一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
 
近年来,学院的内涵建设明显加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平均考研率达到37%,其中化学(师范)专业考研率已连续多年突破了50%。大学生的就业层次明显提高,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添加渤海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渤海大学考研分数线、渤海大学报录比、渤海大学考研群、渤海大学学姐微信、渤海大学考研真题、渤海大学专业目录、渤海大学排名、渤海大学保研、渤海大学公众号、渤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渤海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渤海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