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于2018年7月8日-12日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将涵盖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所属的多个专业方向,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生物信息学、进化与生态基因组学等。

  本期夏令营面向全国各高校本科生,旨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亲身了解和认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机会;通过夏令营的直接交流,考核选拔优秀学生免试攻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活动期间将为营员提供食宿及交通(北京高校学生不提供住宿和交通费用,外地高校学生凭票报销往返汽车或火车硬座(卧)、动车(含高铁)二等座费用)。

  一、申报条件

  1.本科三年级学生(2019届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前三年学习成绩在所在专业年级总排名的前25%以内。

  2.对生命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有科研潜力。

  3.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六级者优先)或者相当水平,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4.能够全程参加本次夏令营。

  二、申报材料

  1.符合夏令营申报条件的学生,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夏令营申请系统(http://xly.bnu.edu.cn/)在线提交申请;

  2.通过附件上传个人陈述1份(关于个人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学习和研究的计划、目标等);

  3.通过附件上传推荐信1份;

  4.通过附件上传成绩单和成绩排名(需加盖院系或教务处公章)

  5.通过附件上传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TOEFL/GRE/GMAT/雅思成绩;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和成果等)。

  注:不按上述要求提交材料将不予受理申请。

  三、申报时间

  申请人请于2018年6月10日前提交申请。入选名单将于6月22日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公布,届时未接到入选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四、拟招收人数:70人左右。

  五、活动安排

  夏令营期间将组织参观实验室和校园,举办专业介绍和专家学术讲座,开展导师与学生交流,进行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直博生的选拔面试,优秀统考生的选拔等。具体日程随后将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网站发布。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璧如

  联系电话:010-58805498

  电子邮件:sgpcls@bn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未来生物学相关科学研究与教学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 
       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宽厚的数理化基础、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掌握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科学不同层次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实验技术; 
       4.具有从事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5.了解生物科学及其发展规划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境内外的生物科学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以及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与知识; 
       7.具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8.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核心课程
       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及上述课程的实验、生物统计学、生物学野外实习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1923年更名为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1998年扩展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经过汪堃仁、孙儒泳、郑光美、薛绍白、王永潮、柳惠图和徐汝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几十年的严谨治学和艰苦创业,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奋发努力,学院软、硬件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教育与科研业绩显著,事业发展蓬勃。 
 
      学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壮大,建立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已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单位,以及"211工程"和"985项目"重点建设单位。 
 
      学院学科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四所五系制"。即学院设有生态学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依托四大学科群的学术力量,构筑四大教学与科研创新平台与团队。学院的教学机构为"生态科学系"、"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学教育系"。作为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院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及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生态学和细胞生物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被列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态服务产业规划与设计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医学研究院以及8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与7个专门性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精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跨世纪与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聘任国内外兼职教授40余人,构成了一支学科结构合理、梯队结构优化、学术氛围和谐、创新性强、团结相融的师资队伍。

  

  个人简介
  邱小波,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4年安徽师范大学获生物学学士学位,1989年浙江农业大学获蔬菜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获分子药理与毒理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担任Research Fellow,2005年至2006年美国Burnham 医学研究所任Staff Scientist,2005年至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任教授,2008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基金,华夏英才基金,并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联合选拔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他是《科学通报》的编委,并主持编写了专著《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2008)。参与主讲的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五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

  主要研究内容
  蛋白质降解调控细胞增殖和死亡的机制及其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男性不育等许多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近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蛋白质修饰和降解对细胞增殖、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揭示了泛素连接酶Nrdp1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RUCE的降解是引发细胞凋亡的新途径,发现了具有促进去泛素化酶活性的蛋白酶体亚单位hRpn13,发现了睾丸特异性蛋白酶体和乙酰化(而非泛素化)介导组蛋白降解的机制。 回国前,他已以通讯作者在EMBO Journal、PNAS、和J Biol Chem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自06年回国工作以来,他已在Cell (2013)、EMBO Journal (2006)、Molecular Cell(2006)、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2006)、Mol Biol Cell (2008)、J Cell Sci(2007)、Cell Mol Life Sci(2006)等重要国际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这些结果对于再生医学研究、睾丸癌治疗及男性避孕药物的开发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其它癌症、心血管疾病、男性不育等各种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代表性论著
  Qian, M., Pang, Y., Liu, C., Haratake, K., Du, B., Ji, D., Wang, G., Zhu, Q., Song, W., Yu, Y., Zhang, X., Huang, H., Miao, S., Chen, L., Zhang, Z., Liang, Y., Liu, S., Cha, H., Yang, D., Zhai, Y., Komatsu, T., Tsuruta, F., Li, H., Cao, C., Li, W., Li, G., Cheng, Y., Chiba, T., Wang, L., Goldberg, A.L., Shen, Y., and Qiu, X.-B.*. (2013) Acetylation-Mediated Proteasomal Degradation of Core Histones during DNA Repair and Spermatogenesis. Cell 53,1012-1024.
  Chen, Y.S., and Qiu, X.B.* (2012). Transcription-coupled replacement of  histones: degradation or recycling? J Genet Genomics 39, 575-580.
  Tcherpakov, M., Broday, L., Delaunay, A., Kadoya, T., Khurana, A., Erdjument-Bromage, H., Tempst, P., Qiu, X.B., DeMartino, G.N., and Ronai, Z. (2008) JAMP Optimizes ERAD to Protect Cells from Unfolded Proteins. Mol Biol Cell 19:5019-5028.
  Qiu, X.B.*, Ouyang, S.Y., Li, C.J., Miao, S., Wang, L., and Goldberg, A.L.* (2006) hRpn13/ADRM1/GP110 is a novel proteasome subunit that binds the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UCH37. EMBO J. 25,5742-5753.
  Qiu, X.B.*, Markant, S.L., Yuan, J., and Goldberg, A.L.* (2004) Nrdp1-mediated degradation of the gigantic IAP, BRUCE, is a novel pathway for triggering apoptosis. EMBO J. 23, 800-810.
  邱小波*、王琛和王琳芳 主编。《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年)。

  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8117(Tel)
  010-58807720(Fax)
  电子邮件:xqiu@bnu.edu.cn

  

  个人简介
  高友鹤,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90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MD) 1997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生物医学博士(PhD)。1997-2001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讲师。2001年起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特聘教授,任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学系教授。2014年12月获聘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现任中国生化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分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内容
  尿液蛋白质组学。 尿液生物标志物。 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

  代表性论著
  Urine Proteomics in Kidney Disease Biomarker Discovery Serie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Vol. 845 Gao, Youhe (Ed.) 2015
  Gao Y. Urine—an untapped goldmine for biomarker discovery? Sci China Life Sci, 2013, 56: 1145–1146
  Gao, Y Opinion:Opportunities You Do Not Want to Miss and Risks You Cannot Afford to Take In Urine Biomarker Era. MOJ Proteomics Bioinform 2014, 1(1): 00003
  Gao, Y Opinion:Roadmap to the Urine Biomarker Era MOJ Proteomics Bioinform 2014 1(1): 00005
  Jia LL, Liu XJ, Liu L, Li MX, Gao YH. Urimem, a membrane that can store urinary proteins

  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Tel)
  010-58807721(Fax)
  电子邮件:gaoyouhe@bnu.edu.cn

  个人简介
  吴宝铃,女,满族。海洋生物学家。奉天(今辽宁)绥中人。调中科院海洋所无脊椎动物多毛类专家。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194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7年至1961年在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进修。历任中国科学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海洋学会第一、二届理事。1957年开始,从区系分类、形态、生态、生殖、生活史、地理分布、虫管化石和系统发生等方面对海洋环节动物多毛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1964年首次在我国对污染生态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我国有机质污染指标--小头虫并对其进行种下分类。主持完成了渤海湾环境质量评价及自净能力的研究。主持完成了京津渤地区污染规律和环境质量研究。

  撰写论文
  撰有《中国淡水和半盐水多毛类环节动物研究的初步报告》、《小头虫的亚种分化及其生态特点》、《黄海的多毛类游走亚纲》等论文。
 

  个人简介
  张宗柄,北京大学教授,浙江杭州人。1949-1953任师大生物学系兼任教授著名昆虫生态学家。

  教育背景
  1934年获燕京大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49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毒理室研究员以及农药学会顾问、浙江农业大学顾问教授等职。

  发表的论文
  共发表180余篇论文,出版20余本专著,主要有《昆虫毒理学》(1958年、1964年)、《昆虫毒理学的新进展》(1982年)、《杀虫药剂的分子毒理学》(1987年)、《杀虫药剂的环境毒理学》(农业出版社1989年)、《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科学出版社1988年)等。科研成果《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1年担任中央电大普通生物学专题讲座课程主讲教师,并参与编写教材《普通生物学专题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个人简介
  姜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4年7月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又继续在那里作博士后。2006年2月,博士后出站,同年3月,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主要研究内容
  The mechanistic basis for parasitic plant driven community change and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the host-parasite interaction.
  The mechanistic basis for parasitic plant driven community change and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the host-parasite interaction.

  代表性论著
  Jiang F, Chen L, Belimov AA, Shaposhnikov AI, Gong F, Meng X, Hartung W, Jeschke DW, Davies WJ, Dodd IC (2012). Multiple impacts of the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um Variovorax paradoxus 5C-2 on nutrient and ABA relations of Pisum sativu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63(18): 6421–6430
  Jiang F, Jeschke WD, Hartung W, Cameron DD (2010). Interactions between Rhinanthus minor and its hosts: A review of water, mineral nutrient and hormone flows and exchanges in the hemiparasitic association. Folia Geobotanica. 45 (4), 369-385.
  Jiang F, Jeschke WD, Hartung W, Cameron DD (2008 a). Mobility of Boron-polyol complexes in the hemiparasitic association between Rhinanthus minor and Hordeum vulgar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nutrition. Physiologia Plantarum 134, 13-21.
  Jiang F, Jeschke WD, Hartung W, Cameron DD (2008 b). Does legume nitrogen fixation underpin host quality for the hemiparasitic plant Rhinanthus min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59 (4), 917-925.
  Jiang F, Hartung W (2008 c). Long distance signalling of abscisic acid (ABA) - the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ABA-sig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59 (1), 37-4

  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1884(Tel)
  010-58807720(Fax)
  电子邮件:jiangfan@bnu.edu.cn

  

  个人简介
  骆静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骆静,女,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2006年至今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10年-201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衰老研究所(NIA)做访问学者一年。近几年主要承担国家级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实训的教学工作;在科研上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加科技部的多项课题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神经药理学研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在α-synuclein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应的药物干预(2014-2017年);RCAN1-1L与calcineurin的相互作用及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010-2013年);具有抗过度磷酸化tau活性的药物筛选模型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2008-2010年)等。参与国家985工程;参与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基因工程抗癌新药CNB的研究与开发等;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子项目:通过抑制神经纤维缠结研究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的作用靶点和相应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等等。

  代表性论著
  Liu, H., Tu, L., Wang, Q., Sun Y., Ma, Y., Cen, J., Wei, Q., and Luo. J*. (2013) Modulation of calcineurin activity in mouse brain by chronic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yclosporine A. IUBMB life, 65 (5): 445-453.
  Lin, X§., Parisiadou, L§., Yu, J§., Liu, G§., Sun, L., Sgobio, C., Shim, H., Gu, X.L., Luo, J., Long, C.X., Ding, J., Mateo, Y., Sullivan, P.H., Wu, L.G., Goldstein, D., Lovinger, D., and Cai, H*. (2012)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Parkinson’s disease-related mutant alpha-synuclein causes the dysfunction of Nurr1 and degeneration of midbrain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ransgenic mice. J. Neurosci. 32 (27): 9248-9264.
  Lei, H., Luo, J., Tong, L., Peng, LQ., Qi, Y., Jia, Z., and Wei, Q*. (2011) Quercetin binds to a similar region with FKBP-FK506 and CyPA-CsA on calcineurin. Food Chemistry, 127(3): 1169-1174.
  Tu, LH., Liu, HP., Luo, J.* (2010) A new family of regulators of calcineurin.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37(1): 22-28.
  Tu, LH., Ma. J., Liu, HP., Wang, RR., Luo, J.* (2009)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ginsenosides on calcineurin activity and tau phosphorylation in SY5Y cell. Cell. Mol. Neurobiol, 29: 1257-1264.

  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8197(Tel)
  010-58807365(Fax)
  电子邮件:luojin@bnu.edu.cn

  

  个人简介
  寇晓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7 年 7 月出生,陕西商州人。 1985.9-1989.7 :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理学学士; 1989.9-199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专业,工学硕士; 1992.7-1999.12 :东北林业大学任教; 1994.9-1997.7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农学博士; 1999.12-2001.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保护专业,博士后; 2000.10-2001.5 :美国马里兰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后; 2001 年 12 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三十年求学生涯,几经专业转换,终以生态学、尤其是景观生态学为业,深感幸运与快乐。时常能与以前所学专业不期而遇,也有他 乡遇故之感。近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和宏生态学又重燃我的求学热情。

  主要研究内容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近期研究焦点主要关注全球变化生态学和宏生态学研究。理论上关注在生物地理、谱系关系及生物相互作用限制下,生态位-分布区-性状关系基本规律(以松科为例)。方法上关注物种分布模型的改进、虚拟物种的模型开发应用及物种迁移的景观限制模型。应用上关注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别关注气候变化条件下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性问题
  以往的主要研究方向:景观生态与过渡带研究,东北森林草原过渡带景观动态及与火干扰关系研究;火历史研究:用树木年轮和火疤进行火历史重建;生态水文研究:将植被指数与水文模型连接,用改进的生态水文模型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用水问题;老虎复合种群研究: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用复合种群动态模型研究植被动态、景观结构对老虎种群动态的影响。

  代表性论著
  Kou, X., Li, Q. & Liu, S. (2011) Quantifying Species' Range Shifts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 Case Study of Abies spp. in China. Plos One, 6, e23115.
  Kou, X., Li, Q. & Liu, S. (2011) High-resolution bioclimatic dataset derived from future climate projections for plant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ing. Ecological Informatics, 6, 196-204.
  Wang, T., Wu, J., Kou, X., Oliver, C., Mou, P. & Ge, J. (2010) Ecologically asynchronous agricultural practice erodes sustainability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 1126-1135.
  Kou, X., Ge, J., Wang, Y. & Zhang, C. (2007) Validation of the weather generator CLIGEN with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347, 347-357.
  Kou, X. & Baker, W.L. (2006) A landscape model quantifies error in reconstructing fire history from scars. Landscape Ecology, 21, 735-745.

  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05256(Tel)
  010-58807720(Fax)
  电子邮件:xj_kou@bnu.edu.cn

添加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北京师范大学保研、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