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通信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叶松
所在部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职称:副教授
出生年月:1967年5月
电子邮件:phjnd@yahoo.com
【个人简介】
叶松,男,副教授,生于1967年,研究生学历,双硕士学位。1995 - 1997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通信专业专业,获通信硕士学位。1998 - 2000年多伦多大学学习微电子专业,获微电子硕士。现任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军用集成电路“十二、五”专家组成员。
【研究方向】
1.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2.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
3.通信集成电路设计
4.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5. 微电子系统设计封装与测试
【在研项目】
1.GSM/TD-SCDMA手机功放芯片,民用项目,项目负责人
2.2.4G短距离无线射频基带一体收发芯片,民用项目,项目负责人
【完成项目】
1.北斗一代卫星定位射频芯片,国家级项目,项目负责人,2008年完成。
2.北斗二代、伽利略及GPS多模卫星定位射频芯片,国家级项目,项目负责人,2009年完成。
3.美国ADC室内无线覆盖芯片项目,民用美国外包项目,项目负责人,2010年完成。
【发表论文】
1.“Beidou Time Synchronization Receiver for Smart Grid” , Song Ye, IEEE ICSGCE 2011
2.“A High Efficiency CMOS Rectifier Circuit for 900MHz Passive RFID Tags “, SONG YE, JUN FAN, IEEE PACCS 2010.
3.“The Effects of a Deep N-well Junction on RF Circuit Performance”, Song Ye, Jun Li, 2010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Junction Technology (IWJT) proceedings, 201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邮编:610225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信息科学技术最新发展需要、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二、 研究方向
1、 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2、 光通信技术与应用
3、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
4、 通信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
5、 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
6、 图像处理与视频通信
7、 通信软件与算法研究
三、 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个别重点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强调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重视讨论班、读书报告会、学术论坛、前沿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探索能力。
四、 学制与应修学分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1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不高于40学分。
五、 教学计划
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六、 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均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要求。
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学院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开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七、 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
为提高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就读期间,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至少应有一篇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论文被核心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或录用。核心期刊请参考2016年最新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2)至少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国际国家发明专利。
(3)至少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论文被一般期刊公开发表或录用,并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或集成电路板样(四选一)。
八、 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
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工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具备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信息技术领域从事集成电路或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与运行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实验测试技能,了解集成电路及相关学科前沿应用,能以团队工作的形式解决各式各样问题,并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工作成果;能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结合的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意识、具备创新思维、终生学习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基本要求:
l、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乎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集成电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电子科学、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中至少一个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比较坚实的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解决集成电路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 领域方向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涉及现代信息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设计和制备、集成电路工艺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装、集成电路测试、集成电路应用技术以及集成电路营销与企业管理。结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我校学科特点、科研优势,本专业培养方向设置如下:
1、 集成电路信息功率半导体器件
2、 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3、 SOC/SIP系统芯片封装及测试技术
4、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5、 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6、 芯片安全技术
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校外工程导师),校内校外共同培养的方式。以校内培养和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工程导师应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学科专家,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采用1.5+1+0.5模式。即1.5年校内培养主要以课程学习、项目实践、论文撰写为主;1年校外培养主要以企业实习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践为主。0.5年校内培养以针对学生不足方面进行能力提升为主。
采用“1.5+1+0.5”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进行:
(1)专业理论培养阶段
累计1.5年的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科研能力培养):学习专业理论和结合专业领域的科研方向,进行的工程能力初步培养学习,增强创新能力。
(2)企业培养阶段
累计1年企业阶段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合作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深入合作企业,依托企业现场,借助企业的工程项目和研发项目,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工程实现和技术攻关,深入参与合作企业的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项目研发的管理,企业的运行方式,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3)能力提升培养阶段
累计0.5年的能力提升培养阶段是在学生经过1年企业锻炼后,根据双导师(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诊断,发现的不足部分通过这段时间集中提高并同时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三、 学制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不高于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9学分;必修环节学分要求不低于7学分。
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至少3门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四、 培养思路
以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并重,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培养,强调通过专业知识传授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和全程双导师指导培养能力,以团队为单位,以多级项目为载体持续实施培养工程素质,构建自然分层、因材施教的一体化培养体系,从而培养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的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意识、具备创新思维、终生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所培养的人才能运用坚实的学术基础为专业发展作出贡献;以团队工作的形式解决各式各样问题,并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工作成果;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化环境中,运用技能建立长期的、成果丰硕的职业生涯;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的“全人教育”培养目标。
六、培养标准及实现
1、培养标准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现在如下方面: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8)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
(9)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
(13)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上述知识能力和素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大的方面(即一级标准):①技术知识与个人职业技能;②应具备的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③应养成的素质与职业道德;④在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的能力。在每个一级标准下又可细化为二级标准及更细的三级标准。本领域硕士工程型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设计和开展实验、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定义项目标准,并设计符合这些标准的过程或系统;有效地开展团队工作;在演讲和报告中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理解工程师的道德和专业责任;理解工程对社会的影响,与当今问题之间的关系;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具体培养标准见下表1:
表1: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标准
一级目标 | 二级目标 |
三级目标 |
1. 技术知识与个人职业技 能 |
1.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 |
1.1.1 科学发展史知识 1.1.2 政治经济学知识 1.1.3 哲学知识 1.1.4 法律知识 1.1.5 马列主义知识(资本论等) 1.1.6 毛泽东思想知识(矛盾论、实践论等) |
1.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
1.2.1 工程经济基本知识 1.2.2 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1.2.3 管理基本知识 1.2.4 情报交流方法 |
|
1.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 |
1.3.1 逻辑思维知识 1.3.2 随机过程 1.3.3 半导体器件物理 1.3.4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1.3.5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1.3.6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
|
1.4专业知识 |
1.4.1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1.4.2 SOPC设计 1.4.3 电磁兼容信号设计 1.4.4 微处理器体系与结构 1.4.5 MEMS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 1.4.6 集成电路封装设计 1.4.7 IC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4.8 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1.4.9 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4.10 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
1.5基本技能 |
1.5.1 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 1.5.2 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实践和实验技能 1.5.3 开放设计与解决问题技能 1.5.4 在约束条件下,制定实施计划的技能 1.5.5 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技能 |
|
2 、 应 具 备 能 力 |
2.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
2.1.1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1.2 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 |
2.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2.2 探索和发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能力 2.2.3 具有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2.4 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2.2.5 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 |
|
2.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
2.3.1 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2.3.2 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 2.3.3 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2.3.4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
|
2.4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
2.4.1 与不同类型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与合作能力 2.4.2 与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2.4.3 团队合作(领导与被领导)能力 2.4.4 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
|
2.5 组织管理能力 |
2.5.1建立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 2.5.2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 2.5.3 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5.4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2.5.5领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2.5.6具有组织协调,与项目相关方协商、约定和管理变化需求的能力 |
|
2.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 2.6.1 能够应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听说对话和进行与工程实践有关的开发、管理工作 | |
2.7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
2.7.1 能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2.7.2 能够发现文学作品之美 |
|
2.8对终生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
2.8.1 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2.8.2 能够根据个人职业取向选择学习目标 |
|
2.9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能力 |
2.9.1 清晰的职业认知和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2.9.2 了解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爱岗敬业 2.9.3 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
|
2.10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 2.10.1 具备使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 | |
2.11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工具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
2.11.1 具备基本电子测量仪器和制作设备的使用能力 2.11.2 制定工程设计方案和步骤 2.11.3 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从中找出改进方法 2.11.4 体验完整电子系统设计过程 |
|
3、应养成的素质与职业道 德 | 3.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
3.1.1 有志于学习与掌握知识,造福于社会与全人类 3.1.2 具有远大的抱负,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3.1.3 强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3.2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
3.2.1 尊重实验结果,勤于思考,有探索精神 3.2.2 善于发现问题,不墨守陈规,会创新且敢于创新 3.2.3 能与团队成员合作,沟通交流顺畅 |
|
3.3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
3.3.1 熟悉本行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3.3.2 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3.3.3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3.3.4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 3.3.5 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
|
3.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 |
3.4.1 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3.4.2 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3.4.3 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 |
|
3.5善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
3.5.1 具备环保意识 3.5.2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3.5.3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
|
4、在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的能 力 |
4.1 外部和社会背景环境 | 4.1.1 深刻理解工程师的角色和肩负的重要责任 |
4.1.2 了解工程界的社会影响和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 ||
4.1.3 了解工程或产品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与之的关系 | ||
4.1.4 了解现实的焦点和价值观以及其对工程和产品设计的相互影响 | ||
4.2企业与商业环境 | 4.2.1 认可所在企业的文化 | |
4.2.2 深刻理解企业战略与规划 | ||
4.3 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 | 4.3.1 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 | |
4.3.2 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 | ||
4.3.3 系统目标的实施 | ||
4.3.4 项目发展的管理 | ||
4.4 设计 | 4.4.1 设计过程 | |
4.4.2 设计过程的方法 | ||
4.4.3 设计中对知识的利用 | ||
4.4.4 多学科设计 | ||
4.5 实施 | 4.5.1 硬件制造过程 | |
4.5.2 软件实现过程 | ||
4.5.3 调试、检测、试运行 | ||
4.5.4 实施过程的管理 | ||
4.6 运行 | 4.6.1 运行设计和优化 | |
4.6.2 培训及操作 | ||
4.6.3 系统改进 | ||
4.6.4 系统维护 |
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见Excel文件。
七、知识能力大纲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创造性、保持好奇心和学术兴奋情绪,而且具有坚持不懈、自律和充分发挥潜能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服务意识。本领域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和商务能力,提供机会让学生掌握技术型专业人士所必备的技能。强调系统的严格的基础技能教育,传授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强调实践经验和在实际的受约束的环境中开展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培养学生交流、团队合作和建立合作关系网的技能,提供跨学科的经验,养成专业工作习惯,鼓励创业式的思维方式。因此,本领域毕业学生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素质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见表2。
表2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
素质结构 | 要 求 | ||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
政治 素质 |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国家利益至上;具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
思想 素质 |
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
道德 品质 |
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品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师职业道德。 | ||
法律 素养 |
遵纪守法,学习和了解国家宪法和法律常识,具有知法、守法的法制意识和观念。 | ||
诚信 意识 |
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做学问。 | ||
团队 精神 |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集体观念强,乐于助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具有强烈的现代公民意识。 | ||
文 化 素 质 |
文化 素养 |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历史、人文、地理、民族风情、宗教和社会发展情况。 | |
文学艺术修养 |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音乐等的鉴赏能力。 | ||
现代 意识 |
具有良好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 ||
身 心 素 质 |
身体 素质 |
体魄健康,能胜任不同工作环境的要求。 | |
心理 素质 |
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具有正确、理性处理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 | ||
科 学 工 程 素 质 |
科学的思维艺术和方法 | 具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创造方法。 | |
科学研究方法 | 掌握一定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 | ||
求实 创新 意识 |
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 | ||
科学 素养 |
具有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较强的批判意识,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专业主要进展。 | ||
工程 意识 |
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及节能意识和环境友好意识和社会意识。 | ||
综合 分析 素养 |
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 ||
市场 意识 |
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 | ||
能力结构 | 要 求 | ||
获 取 知 识 能 力 |
自学 能力 |
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能独立思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 |
交流表达能力 | 能使用母语或外语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和交流思想以及进行技术交流,包括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 ||
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 | 具有多渠道检索所需知识文献的能力。能使用各种工具对信息和文献进行检索,并能分析和评价结果。 | ||
应 用 知 识 能 力 |
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 具有综合应用领域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理论推导、演绎证明能力;掌握数值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法和数学归纳法等方法;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建模;初步的科技写作能力。 | |
综合实验能力 | 能熟练使用常用实验仪器。具有综合运用本领域知识和应用工具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的能力。能综合设计实验方案,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能进行误差分析和结果分析;从实验中探寻知识。 | ||
工程综合实践能力 | 具备系统思维,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置身于现代的团队协作的工程环境;理解如何在受限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复杂的高增值工程系统。 | ||
创 新 能 力 |
创新 思维 能力 |
具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归纳演绎思维,比较、类比与隐喻思维,系统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
创新 实践 能力 |
通过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学生应具有探索和实践意识,具有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了解中外知识产权申请方法及其程序。 | ||
科研 开发 能力 |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训练,学生应掌握科研开发的基本技能,并具备初步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 | ||
其 他 能 力 |
商务 能力 |
具备基本的商务技能,如合同、商业计划等撰写能力,具备技术创业能力。 | |
管理 能力 |
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如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和工程管理,时间和资源的管理的能力。 | ||
领导 能力 |
具有一定团队领导能力,基本了解公司、企业和社会的运作方式。 | ||
知识结构 | 要 求 | ||
工 具 知 识 |
英语 | 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术交流。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和书籍。 | |
计算机 |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 | ||
信息技 术应用 |
具有熟练掌握、准确应用各种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信息收集的相关知识。 | ||
方法论 | 了解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 ||
科技 方法 |
具有一定的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方法、归纳法等基本数学处理方法. | ||
科技 写作 |
能基本了解与掌握科技写作的特点、要素与方法. |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
文学 | 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知识. | |
历史学 | 了解国内外历史基本知识,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中国近代革命史. | ||
哲学 |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 ||
政治学 | 掌握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思辨能力。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 | ||
艺术 | 具有艺术修养初步知识。 | ||
法律 基础 |
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知识。 | ||
社会学 | 具有社会学的初步知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 ||
心理学 | 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 ||
职业 道德 |
正值,责任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修养。 | ||
自 然 科 学 知 识 |
数学 |
系统的数学知识,具有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matlab或mathematica。具有数学素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 | |
物理 |
掌握近代及现代的物理知识,能提出假设并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假设;具有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 | ||
生命 科学 |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常识。 | ||
环境 科学 |
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基本常识。 | ||
工 程 技 术 知 识 |
工程 导论 |
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及工程分支,工程师职责,技术交流技巧和必备技能,团队的组建及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设计过程,工程与社会的关系。 | |
工程 制图 |
具有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看懂一般的工程图纸,会使用CAD软件。 | ||
电工电 子学 |
熟练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调试和应用能力。 | ||
计算机 技术 |
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应用能力。 | ||
工程 实践 |
理解如何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产品的全过程,了解工程设计、设施和检测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工程实践能力。 | ||
经济 管理 知识 |
经济学 | 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初步知识。 | |
管理学 | 具有一定的管理学初步知识。 | ||
专 业 知 识 |
学科基 础知识 |
系统学习随机过程及应用、半导体器件物理、高级数模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前沿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基础扎实。 | |
专业方 向知识 |
集成电路封装设计、IC可靠性技术和失效分析、MEMS设计与集成技术 微波/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SOPC与软硬件协同设计、微处理器体系结构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等方向的课程。 |
八、工程(专业)实践方案
1、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立志献身于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将最新科学与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潜能,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能力和团队精神、管理与协调相关项目和工程的具有领导潜质的复合型精英科技人才。
2、培养模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采用“1.5+1+0.5”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1.5+1+0.5”的方式分阶段进行:
(1)学校阶段的专业理论和能力提升培养
累计1.5+0.5年的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科研能力培养):学习专业理论和结合专业领域的科研方向,进行的工程能力初步培养学习,增强创新能力。
(2)企业阶段的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累计1年企业阶段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深入合作企业,依托企业现场,借助企业的工程项目和研发项目,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工程实现和技术攻关,深入参与合作企业的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项目研发的管理,企业的运行方式,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3、培养内容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实践学习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分别由校内的指导教师和电子与通信行业中相关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导师,实行联合指导,企业工程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工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工程认知和顶岗实践活动,主讲培养计划中的企业课程,把握学位论文中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防止学位论文中泄露涉及企业技术机密的资料和数据;学校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培养计划,负责研究生的校内专业指导,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
在工程实践学习阶段培养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研发)Ⅰ和工程设计(研发)Ⅱ。以下分别加以叙述:
工程认知:通过在企业的认知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熟悉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知识,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特点,增强感性认识,增加专业认可度,协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工程实践: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企业研发过程、工厂生产装置、典型产品及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研发、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开拓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工程设计(研发)Ⅰ和工程设计(研发)Ⅱ:由企业和学校双方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制订详细、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结合企业和学校的所拥有的实验研究手段,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并提交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培养要求(须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方式)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从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善于自学、总结与归纳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
(3)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
(4)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技术发展中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5)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高效地组织与领导实施科技项目开发,解决科技开发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2)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具有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4)较强的技术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领导能力。
集成电路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实践培养阶段要求:
(1)工程认知和工程实践
本阶段企业合作培养主要以学生在工程认知为主,覆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生产实习,以了解和熟悉企业环境为主。本阶段学生需要完成4门企业课程,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及文化”,“安全生产与管理”,“质量控制与过程管理”和“行业标准与规范”。在有条件的企业中,本阶段学生可采取轮岗培训的方式,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工程认知实习,配备企业指导人员,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体验企业文化。
(2)工程设计(研发)I
本阶段企业合作培养主要以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为主,覆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工程设计,项目设计,学生需在产品研发部门、生产线、技术部门等作深入的实践。本阶段学生需要完成2门企业课程,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研发项目管理”。本阶段学生需固定在某个具体的部门(建议:产品开发部门、技术部门、生产线等),使学生接受工程技术应用、工程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一个工程项目或其中的某个部分独立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3)工程设计(研发)II
本阶段企业合作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硕士阶段学位论文的工作。论文选题应和在所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相关。课题研究应有创新性,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或新产品开发,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有非常清晰的了解,除了技术层面,还应在销售、成本、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所涉及。学生在此期间需要修读4门企业课程,包括“市场需求分析”,“系统模块设计与评价”,“成本控制与环境保护”和“可制造性设计”。
5、实践流程
6、实践基地
所有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均需要根据学院安排进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九、教学计划
全日制工程硕士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十、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均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学院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专业技能、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考核。
十一、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
为提高本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就读期间,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至少应有一篇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论文被一般期刊公开发表或被录用。
(2)至少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或集成电路板样(四选一)。
十二、开题报告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要求学分,通过专业技能考核,并完成文献综述后方可申请开题。文献综述要求阅读本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8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须在第3学期内完成。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
十三、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特别是企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课题,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学位论文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设计计算书、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纸、图表曲线与结论、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2、论文形式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工程设计与研究类: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类:能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理论推导、分析严密完整,实验方法科学,数据可信;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适用性。
(3)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类: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应有调试、测试乃至应用结果和评价。
(4)工程管理类:应有明确的生产与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收集与统计的数据充分、可靠;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3、评审与答辩
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具备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信息领域从事电子通信系统或产品的分析、设计、实现与运行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实验测试技能,了解电子通信学科前沿应用,能以团队工作的形式解决各式各样问题,并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工作成果;能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结合的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意识、具备创新思维、终生学习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诸方面和谐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工程师。
基本要求:
l、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乎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电子科学、通信科学、信息科学中至少一个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比较坚实的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具有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科研开发能力,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 领域方向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微波与天线、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
根据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科队伍、研究现状和仪器设备情况,结合社会的需求,我们拟在如下七个方向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1、 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2、 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
3、 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
4、 图像处理与视频通信工程
5、 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
6、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7、 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
三、 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校外工程导师),校内校外共同培养的方式。以校内培养和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工程导师应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学科专家,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采用1.5+1+0.5模式。即1.5年校内培养主要以课程学习、项目实践、论文撰写为主;1年校外培养主要以企业实习和企业真实项目实践为主。0.5年校内培养以针对学生不足方面进行能力提升为主。
采用“1.5+1+0.5”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分阶段进行:
(1)专业理论培养阶段
累计1.5年的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科研能力培养):学习专业理论和结合专业领域的科研方向,进行的工程能力初步培养学习,增强创新能力。
(2)企业培养阶段
累计1年企业阶段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合作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深入合作企业,依托企业现场,借助企业的工程项目和研发项目,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工程实现和技术攻关,深入参与合作企业的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项目研发的管理,企业的运行方式,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3)能力提升培养阶段
累计0.5年的能力提升培养阶段是在学生经过1年企业锻炼后,根据双导师(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诊断,发现的不足部分通过这段时间集中提高并同时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四、 学制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不高于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9学分;必修环节学分要求不低于7学分。
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至少3门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五、 培养思路
以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并重,注重学生作为人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培养,强调通过专业知识传授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和全程双导师指导培养能力,以团队为单位,以多级项目为载体持续实施培养工程素质,构建自然分层、因材施教的一体化培养体系,从而培养通信领域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的具有管理能力和领导意识、具备创新思维、终生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在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所培养的人才能运用坚实的学术基础为专业发展作出贡献;以团队工作的形式解决各式各样问题,并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工作成果;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化环境中,运用技能建立长期的、成果丰硕的职业生涯;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活的“全人教育”培养目标。
六、培养标准及实现
1、培养标准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现在如下方面: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8)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
(9)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
(13)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上述知识能力和素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大的方面(即一级标准):①技术知识与个人职业技能;②应具备的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③应养成的素质与职业道德;④在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的能力。在每个一级标准下又可细化为二级标准及更细的三级标准。本领域硕士工程型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设计和开展实验、分析并解释实验数据;定义项目标准,并设计符合这些标准的过程或系统;有效地开展团队工作;在演讲和报告中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理解工程师的道德和专业责任;理解工程对社会的影响,与当今问题之间的关系;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具体培养标准见下表1:
表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标准
一级目标 | 二级目标 |
三级目标 |
1. 技术知识与个人职业技 能 |
1.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 |
1.1.1 科学发展史知识 1.1.2 政治经济学知识 1.1.3 哲学知识 1.1.4 法律知识 1.1.5 马列主义知识(资本论等) 1.1.6 毛泽东思想知识(矛盾论、实践论等) |
1.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
1.2.1 工程经济基本知识 1.2.2 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1.2.3 管理基本知识 1.2.4 情报交流方法 |
|
1.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 |
1.3.1 逻辑思维知识 1.3.2 随机过程与矩阵分析基础 1.3.3 生命科学前沿知识 1.3.4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1.3.5 电工电子学基础 1.3.6 工程设计导论 |
|
1.4专业知识 |
1.4.1信息论基础 1.4.2 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 1.4.3 现代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 1.4.4 统计信号分析与估计技术 1.4.5 通信网络及通信技术 1.4.6 通信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1.4.7 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方法 1.4.8 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 1.4.9 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4.10 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
1.5基本技能 |
1.5.1 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技能 1.5.2 电子通信系统实践和实验技能 1.5.3 开放设计与解决问题技能 1.5.4 在约束条件下,制定实施计划的技能 1.5.5 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技能 |
|
2 、 应 具 备 能 力 |
2.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
2.1.1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1.2 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 |
2.2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2.2 探索和发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能力 2.2.3 具有整合资源,主持综合性工程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2.4 主导实施解决方案,完成工程任务,制定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并参与相关评价 2.2.5 提出改善工程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 |
|
2.3 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
2.3.1 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2.3.2 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 2.3.3 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2.3.4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
|
2.4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
2.4.1 与不同类型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与合作能力 2.4.2 与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2.4.3 团队合作(领导与被领导)能力 2.4.4 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
|
2.5 组织管理能力 |
2.5.1建立合适的管理体系,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 2.5.2在团队中的领导能力 2.5.3 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5.4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2.5.5领导和主持项目或工程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2.5.6具有组织协调,与项目相关方协商、约定和管理变化需求的能力 |
|
2.6 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 | 2.6.1 能够应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听说对话和进行与工程实践有关的开发、管理工作 | |
2.7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初步审美能力 |
2.7.1 能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2.7.2 能够发现文学作品之美 |
|
2.8对终生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
2.8.1 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2.8.2 能够根据个人职业取向选择学习目标 |
|
2.9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能力 |
2.9.1 清晰的职业认知和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2.9.2 了解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爱岗敬业 2.9.3 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
|
2.10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 2.10.1 具备使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 | |
2.11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工具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
2.11.1 具备基本电子测量仪器和制作设备的使用能力 2.11.2 制定工程设计方案和步骤 2.11.3 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从中找出改进方法 2.11.4 体验完整电子系统设计过程 |
|
3、应养成的素质与职业道 德 | 3.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
3.1.1 有志于学习与掌握知识,造福于社会与全人类 3.1.2 具有远大的抱负,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3.1.3 强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3.2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
3.2.1 尊重实验结果,勤于思考,有探索精神 3.2.2 善于发现问题,不墨守陈规,会创新且敢于创新 3.2.3 能与团队成员合作,沟通交流顺畅 |
|
3.3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
3.3.1 熟悉本行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3.3.2 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3.3.3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3.3.4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 3.3.5 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
|
3.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 |
3.4.1 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3.4.2 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3.4.3 能够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背景下适应地工作 |
|
3.5善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
3.5.1 具备环保意识 3.5.2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3.5.3 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
|
4、在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的能 力 |
4.1 外部和社会背景环境 | 4.1.1 深刻理解工程师的角色和肩负的重要责任 |
4.1.2 了解工程界的社会影响和工程对社会的影响 | ||
4.1.3 了解工程或产品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与之的关系 | ||
4.1.4 了解现实的焦点和价值观以及其对工程和产品设计的相互影响 | ||
4.2企业与商业环境 | 4.2.1 认可所在企业的文化 | |
4.2.2 深刻理解企业战略与规划 | ||
4.3 系统的构思与工程化 | 4.3.1 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 | |
4.3.2 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 | ||
4.3.3 系统目标的实施 | ||
4.3.4 项目发展的管理 | ||
4.4 设计 | 4.4.1 设计过程 | |
4.4.2 设计过程的方法 | ||
4.4.3 设计中对知识的利用 | ||
4.4.4 多学科设计 | ||
4.5 实施 | 4.5.1 硬件制造过程 | |
4.5.2 软件实现过程 | ||
4.5.3 调试、检测、试运行 | ||
4.5.4 实施过程的管理 | ||
4.6 运行 | 4.6.1 运行设计和优化 | |
4.6.2 培训及操作 | ||
4.6.3 系统改进 | ||
4.6.4 系统维护 |
2、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见Excel文件。
七、知识能力大纲
未来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创造性、保持好奇心和学术兴奋情绪,而且具有坚持不懈、自律和充分发挥潜能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服务意识。本领域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和商务能力,提供机会让学生掌握技术型专业人士所必备的技能。强调系统的严格的基础技能教育,传授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强调实践经验和在实际的受约束的环境中开展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培养学生交流、团队合作和建立合作关系网的技能,提供跨学科的经验,养成专业工作习惯,鼓励创业式的思维方式。因此,本领域毕业学生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素质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见表2。
表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要求
素质结构 | 要 求 | ||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
政治 素质 |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国家利益至上;具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
思想 素质 |
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
道德 品质 |
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品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师职业道德。 | ||
法律 素养 |
遵纪守法,学习和了解国家宪法和法律常识,具有知法、守法的法制意识和观念。 | ||
诚信 意识 |
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做学问。 | ||
团队 精神 |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集体观念强,乐于助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具有强烈的现代公民意识。 | ||
文 化 素 质 |
文化 素养 |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历史、人文、地理、民族风情、宗教和社会发展情况。 | |
文学艺术修养 | 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音乐等的鉴赏能力。 | ||
现代 意识 |
具有良好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 ||
身 心 素 质 |
身体 素质 |
体魄健康,能胜任不同工作环境的要求。 | |
心理 素质 |
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具有正确、理性处理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 | ||
科 学 工 程 素 质 |
科学的思维艺术和方法 | 具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常用的创造方法。 | |
科学研究方法 | 掌握一定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 | ||
求实 创新 意识 |
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 | ||
科学 素养 |
具有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和较强的批判意识,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专业主要进展。 | ||
工程 意识 |
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及节能意识和环境友好意识和社会意识。 | ||
综合 分析 素养 |
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 ||
市场 意识 |
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 | ||
能力结构 | 要 求 | ||
获 取 知 识 能 力 |
自学 能力 |
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能独立思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 |
交流表达能力 | 能使用母语或外语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和交流思想以及进行技术交流,包括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 ||
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 | 具有多渠道检索所需知识文献的能力。能使用各种工具对信息和文献进行检索,并能分析和评价结果。 | ||
应 用 知 识 能 力 |
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 具有综合应用领域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理论推导、演绎证明能力;掌握数值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法和数学归纳法等方法;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建模;初步的科技写作能力。 | |
综合实验能力 | 能熟练使用常用实验仪器。具有综合运用本领域知识和应用工具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和硬件实验的能力。能综合设计实验方案,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能进行误差分析和结果分析;从实验中探寻知识。 | ||
工程综合实践能力 | 具备系统思维,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置身于现代的团队协作的工程环境;理解如何在受限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复杂的高增值工程系统。 | ||
创 新 能 力 |
创新 思维 能力 |
具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归纳演绎思维,比较、类比与隐喻思维,系统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
创新 实践 能力 |
通过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学生应具有探索和实践意识,具有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了解中外知识产权申请方法及其程序。 | ||
科研 开发 能力 |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训练,学生应掌握科研开发的基本技能,并具备初步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 | ||
其 他 能 力 |
商务 能力 |
具备基本的商务技能,如合同、商业计划等撰写能力,具备技术创业能力。 | |
管理 能力 |
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如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和工程管理,时间和资源的管理的能力。 | ||
领导 能力 |
具有一定团队领导能力,基本了解公司、企业和社会的运作方式。 | ||
知识结构 | 要 求 | ||
工 具 知 识 |
英语 | 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术交流。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和书籍。 | |
计算机 |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 | ||
信息技 术应用 |
具有熟练掌握、准确应用各种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信息收集的相关知识。 | ||
方法论 | 了解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 ||
科技 方法 |
具有一定的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方法、归纳法等基本数学处理方法. | ||
科技 写作 |
能基本了解与掌握科技写作的特点、要素与方法. |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
文学 | 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知识. | |
历史学 | 了解国内外历史基本知识,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中国近代革命史. | ||
哲学 |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 ||
政治学 | 掌握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思辨能力。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 | ||
艺术 | 具有艺术修养初步知识。 | ||
法律 基础 |
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知识。 | ||
社会学 | 具有社会学的初步知识,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 ||
心理学 | 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 ||
职业 道德 |
正值,责任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修养。 | ||
自 然 科 学 知 识 |
数学 |
系统的数学知识,具有通过数学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matlab或mathematica。具有数学素质: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 | |
物理 |
掌握近代及现代的物理知识,能提出假设并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假设;具有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能力。 | ||
生命 科学 |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常识。 | ||
环境 科学 |
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基本常识。 | ||
工 程 技 术 知 识 |
工程 导论 |
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及工程分支,工程师职责,技术交流技巧和必备技能,团队的组建及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设计过程,工程与社会的关系。 | |
工程 制图 |
具有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看懂一般的工程图纸,会使用CAD软件。 | ||
电工电 子学 |
熟练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设计、调试和应用能力。 | ||
计算机 技术 |
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应用能力。 | ||
工程 实践 |
理解如何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产品的全过程,了解工程设计、设施和检测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工程实践能力。 | ||
经济 管理 知识 |
经济学 | 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初步知识。 | |
管理学 | 具有一定的管理学初步知识。 | ||
专 业 知 识 |
学科基 础知识 |
系统学习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高等电磁场理论、半导体器件物理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基础扎实。 | |
专业方 向知识 |
智能传感器及传感网络、无线通信及移动互联网、嵌入式系统与片上系统设计、通信软件与增值业务开发、通信网络及其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和微电子系统设计封装与测试等方向的课程。 |
八、工程(专业)实践方案
1、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立志献身于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将最新科学与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潜能,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能力和团队精神、管理与协调大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项目和工程的领导潜质的复合型精英电子与通信工程科技人才。
2、培养模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采用“1.5+1+0.5”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1.5+1+0.5”的方式分阶段进行:
(1)学校阶段的专业理论和能力提升培养
累计1.5+0.5年的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科研能力培养):学习专业理论和结合专业领域的科研方向,进行的工程能力初步培养学习,增强创新能力。
(2)企业阶段的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累计1年企业阶段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深入合作企业,依托企业现场,借助企业的工程项目和研发项目,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工程实现和技术攻关,深入参与合作企业的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项目研发的管理,企业的运行方式,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提升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
3、培养内容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实践学习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分别由校内的指导教师和电子与通信行业中相关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导师,实行联合指导,企业工程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工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工程认知和顶岗实践活动,主讲培养计划中的企业课程,把握学位论文中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防止学位论文中泄露涉及企业技术机密的资料和数据;学校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培养计划,负责研究生的校内专业指导,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
在工程实践学习阶段培养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研发)Ⅰ和工程设计(研发)Ⅱ。以下分别加以叙述:
工程认知:通过在企业的认知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熟悉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知识,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特点,增强感性认识,增加专业认可度,协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工程实践: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使学生熟悉企业研发过程、工厂生产装置、典型产品及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研发、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开拓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工程设计(研发)Ⅰ和工程设计(研发)Ⅱ:由企业和学校双方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制订详细、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结合企业和学校的所拥有的实验研究手段,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并提交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培养要求(须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方式)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从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善于自学、总结与归纳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
(3)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
(4)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技术发展中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5)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高效地组织与领导实施科技项目开发,解决科技开发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2)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具有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4)较强的技术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领导能力。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实践培养阶段要求:
(1)工程认知和工程实践
本阶段企业合作培养主要以学生在工程认知为主,覆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生产实习,以了解和熟悉企业环境为主。本阶段学生需要完成4门企业课程,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及文化”,“安全生产与管理”,“质量控制与过程管理”和“行业标准与规范”。在有条件的企业中,本阶段学生可采取轮岗培训的方式,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工程认知实习,配备企业指导人员,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体验企业文化。
(2)工程设计(研发)I
本阶段企业合作培养主要以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为主,覆盖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工程设计,项目设计,学生需在产品研发部门、生产线、技术部门等作深入的实践。本阶段学生需要完成2门企业课程,包括“电子通信通用设计工具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研发项目管理”。本阶段学生需固定在某个具体的部门(建议:产品开发部门、技术部门、生产线等),使学生接受工程技术应用、工程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一个工程项目或其中的某个部分独立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3)工程设计(研发)II
本阶段企业合作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硕士阶段学位论文的工作。论文选题应和在所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相关。课题研究应有创新性,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或新产品开发,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有非常清晰的了解,除了技术层面,还应在销售、成本、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所涉及。学生在此期间需要修读4门企业课程,包括“用户需求分析”,“用户界面设计与评价”,“成本控制与环境保护”和“可制造性设计”。
5、实践流程
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工程实践
(1)工程认知和工程实践(共14周)
(2)工程设计(研发)Ⅰ(共16周)
(3)工程设计(研发)Ⅱ:(共24周)
6、实践基地
所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均需要根据学院安排进入学院校外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九、教学计划
全日制工程硕士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十、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均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学院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专业技能、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考核。
十一、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
为提高本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就读期间,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至少应有一篇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论文被一般期刊公开发表或被录用。
(2)至少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或集成电路板样(四选一)。
十二、开题报告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要求学分,通过专业技能考核,并完成文献综述后方可申请开题。文献综述要求阅读本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8篇以上,并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须在第3学期内完成。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
十三、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与科研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革项目,可以是技术工程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学位论文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设计计算书、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纸、图表曲线与结论、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2、论文形式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形式包括: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工程设计与研究类: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类:能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理论推导、分析严密完整,实验方法科学,数据可信;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适用性。
(3)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类: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应有调试、测试乃至应用结果和评价。
(4)工程管理类:应有明确的生产与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收集与统计的数据充分、可靠;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3、评审与答辩
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微系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信息科学技术最新发展需要、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电子微系统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二、 研究方向
1、RF SOC设计
2、电子信息材料与射频集成器件
3、智能材料与微纳传感器件
4、片上可编程系统
5、微系统集成及信号处理
三、 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个别重点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强调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重视讨论班、读书报告会、学术论坛、前沿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探索能力。
四、 学制与应修学分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12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不高于40学分。
五、 教学计划
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7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见附件)。
六、 考核方式
学位课程均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评定成绩;非学位课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要求。
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学院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培养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开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七、 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应取得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
为提高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就读期间,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至少应有一篇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论文被核心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或录用。核心期刊请参考2016年最新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2)至少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国际国家发明专利。
(3)至少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术论文被一般期刊公开发表或录用,并获得一项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且第一署名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或集成电路板样(四选一)。
八、 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
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实施相关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的介绍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三年制):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方向:1.智能传感器级传感网络;2.无线通信及移动互联网;3.嵌入式系统与片上系统设计;4.通信软件与增值业务开发;5.通信网络及其管理
集成电路工程研究方向:1.模拟/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2.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芯片(SOC);3.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4.传感器与微系统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
农业硕士(三年制):农业信息化方向:1、气象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估;2、农业气象服务;3、气象综合业务保障与发展;4、嵌入式系统工程;5、农业信息化技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学科的介绍
全日制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三年制):电子与通信工程(二级学科授位点)、集成电路工程(二级学科授位点)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方向:1.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2.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3.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4.图像处理与视频通信工程;5.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6.大数据与人工智能;7.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
集成电路工程研究方向:1.集成电路信息功率半导体器件;2.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3.SOC/SIP系统芯片封装及测试技术;4.集成电路制造技术;5.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6.芯片安全技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科的介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科的介绍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硕士(三年制):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授位点)、电子微系统工程(二级学科授位点)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1.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2.光通信技术与应用;3.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4.通信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5.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6.图像处理与视频通信;7.通信软件与算法研究
电子微系统工程研究方向:1.RF SOC设计;2.电子信息材料与射频集成器件;3.智能材料与微纳传感器件;4.片上可编程系统;5.微系统集成及信号处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各专业研究方向的介绍
通信工程学院各专业研究方向1、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2、光通信技术与应用
3、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
4、通信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
5、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
6、图像处理与视频通信
7、通信软件与算法研究
(二)电子微系统工程
1、RF SOC设计
2、电子信息材料与射频集成器件
3、智能材料与微纳传感器件
4、片上可编程系统
5、微系统集成及信号处理
(三)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非全日制)
1、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2、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技术
3、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
4、图像处理与视频通信工程
5、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
6、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7、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集成电路工程
1、集成电路信息功率半导体器件
2、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3、SOC/SIP系统芯片封装及测试技术
4、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5、射频/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6、芯片安全技术
(五)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全日制/非全日制)
1、气象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估
2、农业气象服务
3、气象综合业务保障与发展
4、嵌入式系统工程
5、农业信息化技术
添加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分数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报录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真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专业目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排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保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众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