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课资料
复旦大学 | 优惠价 | 原价 | 选择 |
---|---|---|---|
复旦大学727生物化学考研真题资料 | ¥158 | ¥198 | |
复旦大学758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 ¥308 | ¥628 | |
复旦大学872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 ¥108 | ¥180 | |
复旦大学911生物化学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 ¥128 | ¥278 | |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复旦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复旦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复旦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复旦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复旦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复旦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复旦大学考研难吗]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考研群]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费]
[复旦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生命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以下是2020年的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联系方式科学学位:021-31246507
专业学位:021-31246508
联系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的介绍
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性状特征的起源和进化的学科,人类遗传学是研究人类性状的遗传、进化和发育机理的学科。人类群体特征和个体性状的可遗传性决定了这两个学科的殊途同归,而两个学科的融合加速了人类对自身性状及其进化历史的认识。复旦大学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可上溯至吴定良院士、谈家桢院士和刘祖洞先生所建立的人类学科和人类遗传学科。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历史悠久、发展迅速、门类齐全、学科交叉紧密,曾是复旦大学生物系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复旦大学在中国首开人类学的教学和科研,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国生物人类学力量集中于复旦大学,在生物系设立了人类学教研室,人类学专业的教研力量空前壮大,使复旦大学成为唯一培养人类学专业学生并进行人类学研究的高校,在吴定良院士(中国第一批院士,1948年)领导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类学专业人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57年,吴定良院士和刘咸教授在原复旦大学生物系设立了“人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招生点,上世纪90年代前,在国内从事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基本上都由复旦大学培养。文革后期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暂停,后在谈家桢先生的努力下于1997年得以恢复。2004年,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原有的“人类学”学科的基础上,恢复“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点招生,并获批设立了“人类生物学”专业博士招生点,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人类生物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招生点。人类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是复旦大学另一个优势学科,由刘祖洞教授建立,长期以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两大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复旦大学人类生物学在全国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一面独特而鲜明的旗帜,研究特色体现在两个“结合”:生命科学与数理科学、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基础研究的发展与应用相结合。1997年,金力教授建立了人类群体及多基因病遗传学实验室,继承前辈的学术血脉,在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这两大宗旨的指引下,复旦大学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学科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在人类复杂疾病、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和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国际水平的工作,尤其在把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和工具应用于人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东亚人群非洲起源”、“东亚人群的东南亚源流”、“汉藏同源”、“汉人群的南向融合”、“东亚人群的两次扩张”、“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的基因混合”、“现代人与早期智人的基因混合”、“硝酸甘油疗效的个体差异”、“东亚人外胚层调控基因突变对多个性状的影响”、 “新发突变导致出生缺陷”、“泰州大型队列研究”、“如皋长寿与衰老研究”、“多个人类复杂疾病和性状的遗传学机理”等。2016年在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对比中,复旦大学的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研究成果立于世界前沿,综合水平在国际人类学领域位列第二,紧随德国马普人类进化所,成为引领国际人类学研究方向的领军团队,尤其在亚太人类学研究领域,已成为世界级研究中心。
依托复旦大学的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和人类生物学及遗传学两个二级学科,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建设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在国际基因地理人类迁徙研究计划中,本实验室是该项目全球十个中心实验室之一(东亚-东南亚中心),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对东亚人群的起源、进化、迁徙及各人群间的关系等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重构了人类的史前发展过程,大幅推进了全球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也促发了人类生物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基因地理计划的参与单位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15个分子人类学实验室,分担全球10个区域的人类群体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复旦大学承担了人类多样性极高的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完成了全世界总完成工作量的60%,成为最出色的区域中心。团队在Nature、Science、Cell、NEJM、PNAS、AJHG等权威期刊发表了系列科研论文,培养的人类生物学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包括四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在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多次获得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奖,其中以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获批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共有人员45 名,以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为主体,固定人员32 名(隶属生科院),校内双聘人员13 名(隶属文科及医学各院系);包括: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青年研究员2人、青年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2人。
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隶属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致力于将人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及医学科学相结合,致力于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人才培养,借助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全面解析东亚遗传结构,建立人群谱系结构,重构民族类群的演化历史,揭示人群差异,挖掘遗传资源,为重要体质、生理、病理表型的遗传分析提供精准研究对象,成为亚太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世界级中心。
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历史悠久、发展迅速、门类齐全、学科交叉紧密,曾是复旦大学生物系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复旦大学在中国首开人类学的教学和科研,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国生物人类学力量集中于复旦大学,在生物系设立了人类学教研室,人类学专业的教研力量空前壮大,使复旦大学成为唯一培养人类学专业学生并进行人类学研究的高校,在吴定良院士(中国第一批院士,1948年)领导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类学专业人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57年,吴定良院士和刘咸教授在原复旦大学生物系设立了“人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招生点,上世纪90年代前,在国内从事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基本上都由复旦大学培养。文革后期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暂停,后在谈家桢先生的努力下于1997年得以恢复。2004年,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原有的“人类学”学科的基础上,恢复“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点招生,并获批设立了“人类生物学”专业博士招生点,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人类生物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招生点。人类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是复旦大学另一个优势学科,由刘祖洞教授建立,长期以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两大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复旦大学人类生物学在全国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一面独特而鲜明的旗帜,研究特色体现在两个“结合”:生命科学与数理科学、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基础研究的发展与应用相结合。1997年,金力教授建立了人类群体及多基因病遗传学实验室,继承前辈的学术血脉,在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这两大宗旨的指引下,复旦大学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学科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在人类复杂疾病、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和出生缺陷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国际水平的工作,尤其在把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和工具应用于人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东亚人群非洲起源”、“东亚人群的东南亚源流”、“汉藏同源”、“汉人群的南向融合”、“东亚人群的两次扩张”、“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的基因混合”、“现代人与早期智人的基因混合”、“硝酸甘油疗效的个体差异”、“东亚人外胚层调控基因突变对多个性状的影响”、 “新发突变导致出生缺陷”、“泰州大型队列研究”、“如皋长寿与衰老研究”、“多个人类复杂疾病和性状的遗传学机理”等。2016年在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对比中,复旦大学的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研究成果立于世界前沿,综合水平在国际人类学领域位列第二,紧随德国马普人类进化所,成为引领国际人类学研究方向的领军团队,尤其在亚太人类学研究领域,已成为世界级研究中心。
依托复旦大学的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和人类生物学及遗传学两个二级学科,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建设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在国际基因地理人类迁徙研究计划中,本实验室是该项目全球十个中心实验室之一(东亚-东南亚中心),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对东亚人群的起源、进化、迁徙及各人群间的关系等领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重构了人类的史前发展过程,大幅推进了全球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也促发了人类生物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基因地理计划的参与单位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15个分子人类学实验室,分担全球10个区域的人类群体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复旦大学承担了人类多样性极高的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完成了全世界总完成工作量的60%,成为最出色的区域中心。团队在Nature、Science、Cell、NEJM、PNAS、AJHG等权威期刊发表了系列科研论文,培养的人类生物学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包括四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在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多次获得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奖,其中以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获批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共有人员45 名,以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师为主体,固定人员32 名(隶属生科院),校内双聘人员13 名(隶属文科及医学各院系);包括: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青年研究员2人、青年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2人。
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隶属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致力于将人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及医学科学相结合,致力于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人才培养,借助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全面解析东亚遗传结构,建立人群谱系结构,重构民族类群的演化历史,揭示人群差异,挖掘遗传资源,为重要体质、生理、病理表型的遗传分析提供精准研究对象,成为亚太人类学与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世界级中心。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统计学与计算生物学系的介绍
生物统计学与计算生物学系
生物统计学与计算生物学系成立于2012年12月16日,以复旦大学生物统计学研究所为基础,依托于复旦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在生物学、遗传学、数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整合生命科学学院及复旦大学数理平台现有的计算生物学研究人员和资源,以拓展复旦大学在生物统计学与计算生物学方面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系主任罗泽伟教授。
生物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生命科学相关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统计学就是以生物统计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从二十世纪末起,生物统计学不仅在传统生物学、医学和农学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特别是迅猛发展的‘组学’研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生物学高等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物统计学与计算生物学系为本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完全可以和欧美同类型学位培养计划相媲美的系列课程。
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The department was created on the 16th December 2012 on basis of integrative strength and excelle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subjects, including biology, mathematics, medicine and computer sciences, which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history of Fudan University. The mission of the department is to deliver the highest quality of research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its associated Institute of Biostatistic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biostatis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at both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levels.
生物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生命科学相关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统计学就是以生物统计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从二十世纪末起,生物统计学不仅在传统生物学、医学和农学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特别是迅猛发展的‘组学’研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生物学高等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物统计学与计算生物学系为本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完全可以和欧美同类型学位培养计划相媲美的系列课程。
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The department was created on the 16th December 2012 on basis of integrative strength and excellence of multidisciplinary subjects, including biology, mathematics, medicine and computer sciences, which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history of Fudan University. The mission of the department is to deliver the highest quality of research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its associated Institute of Biostatistic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biostatis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at both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levels.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的介绍
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
生理学系和生物物理学系分别设立于1956年和设立于1958年,于1986年合并为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现任系主任为梅岩艾教授,有4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
1999年生物物理学科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2年起全系力量分别介入学校的神经生物学、生理学的重点学科建设,2007年生物物理学科被批准建设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本系设有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2个博士/硕士招收专业,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名左右。本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物理学,内分泌生理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计算生物学和理论生物学。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was founded in 1986 by combining two majors of the former Biology Department: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which were founded in 1956 and 1958, respectively. The department is currently headed by Professor Yan-ai Mei, and has 5 full professors and 5 associate professors. Since 2002, the departmen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biology and Physiology sub-disciplines. Biophysics was chosen as a Shanghai key discipline in 2007.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offers Ph.D. and Masters Degrees in Biophysics and Neurobiology. Four major research areas of the Department include Neurobiology, Endocrine Physiology,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Biology.
1999年生物物理学科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2年起全系力量分别介入学校的神经生物学、生理学的重点学科建设,2007年生物物理学科被批准建设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本系设有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2个博士/硕士招收专业,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名左右。本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物理学,内分泌生理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计算生物学和理论生物学。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was founded in 1986 by combining two majors of the former Biology Department: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which were founded in 1956 and 1958, respectively. The department is currently headed by Professor Yan-ai Mei, and has 5 full professors and 5 associate professors. Since 2002, the departmen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biology and Physiology sub-disciplines. Biophysics was chosen as a Shanghai key discipline in 2007. The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 offers Ph.D. and Masters Degrees in Biophysics and Neurobiology. Four major research areas of the Department include Neurobiology, Endocrine Physiology,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Biology.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系的介绍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系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系是1986年生命科学学院成立时,由原来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病毒学研究室合并而成。赵国屏院士为系主任,钟江教授为执行系主任,有4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
微生物学专业是国内建立最早、课程设置最完整的专业之一。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有权授予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硕士学位,病毒学专业同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病毒学博士点被拓宽为微生物学博士点。本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微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专题》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生理、代谢和遗传学,微生物进化、分类和生态学,感染与免疫。研究课题包括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微生物中心代谢微调的机理、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生产新型抗生素的微生物、环境元基因组学及应用、增强乙肝疫苗免疫作用的途径、用于蛋白表达和基因转移的新型病毒载体等。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Engineering
The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Engineering was established in 1986, the same year whe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was founded, by incorporating the Microbiology and Virology Majors of the former Biology Department. Professor Guoping Zhao, a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s currently the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Professor Jiang Zhong is the Executive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There are 4 full professors and 3 associate professors in this department.
Microbi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earliest programs established in China. Starting in 1981, the department offers Masters Degrees in Microbiology and Virology, and Ph.D. Degree in Microbiology. The major courses offered by the Department include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Virology and Special Topics on Modern Microbiology. The research areas include (1) Microbial Physiology, Metabolism and Genetics, (2) Microbial Evolution, Taxonomy and Ecology, and (3) Infection and Immunity. The specific research topics include microbial gen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the mechanism of microbial metabolism, microbial genetic engineering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antibiotics using synthetic biology, metagenomics and applications,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the vaccine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es, developing novel virus vectors for protein expression and gene transfer.
微生物学专业是国内建立最早、课程设置最完整的专业之一。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有权授予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硕士学位,病毒学专业同时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病毒学博士点被拓宽为微生物学博士点。本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微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专题》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生理、代谢和遗传学,微生物进化、分类和生态学,感染与免疫。研究课题包括微生物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微生物中心代谢微调的机理、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生产新型抗生素的微生物、环境元基因组学及应用、增强乙肝疫苗免疫作用的途径、用于蛋白表达和基因转移的新型病毒载体等。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Engineering
The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Microbial Engineering was established in 1986, the same year whe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was founded, by incorporating the Microbiology and Virology Majors of the former Biology Department. Professor Guoping Zhao, a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s currently the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Professor Jiang Zhong is the Executive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There are 4 full professors and 3 associate professors in this department.
Microbi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earliest programs established in China. Starting in 1981, the department offers Masters Degrees in Microbiology and Virology, and Ph.D. Degree in Microbiology. The major courses offered by the Department include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Virology and Special Topics on Modern Microbiology. The research areas include (1) Microbial Physiology, Metabolism and Genetics, (2) Microbial Evolution, Taxonomy and Ecology, and (3) Infection and Immunity. The specific research topics include microbial gen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the mechanism of microbial metabolism, microbial genetic engineering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antibiotics using synthetic biology, metagenomics and applications,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the vaccine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es, developing novel virus vectors for protein expression and gene transfer.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的介绍
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
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始建于1983年,原名为生物工程系,现任系主任为乔守怡教授,有18名教授和22名副教授。
本系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人类医学遗传学;群体和进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发育遗传学;遗传工程。承担20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课程,其中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工程概论为面向全校的普教课,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为面向全院的基础课,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为面向全院的基础实验课。编写的《遗传学》、《遗传学实验》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遗传学课程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系参加了国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生物学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为总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主持的“生物学试题库”研究工作,承担遗传学学科试题库的建设;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主持的“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研究工作,承担遗传学学科CAI教学软件的研制。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he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formerly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was founded in 1983 and is currently headed by Professor Shouyi Qiao. It has 15 full professors, and 23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 Department offers both Masters and Ph.D. degrees in Genetics and more than 20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cluding two courses open to al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Fudan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and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wo core and two experimental courses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open to all students of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he Genetics faculty has published two textbooks, Genetics and Genetics Experiments, both of which have won the first prize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Textbook” Award. The Genetics course was awarded the second prize of Nationa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the first prize of the Shanghai City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The Department has played the leadership role (overall project leader)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Reformation of Biological Training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Department also has take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developing the Genetics Section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the Bank of Exam Questions for Biological Studies, and for developing CAI software of Genetics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CAI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Biology, both organiz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本系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人类医学遗传学;群体和进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发育遗传学;遗传工程。承担20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课程,其中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工程概论为面向全校的普教课,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为面向全院的基础课,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为面向全院的基础实验课。编写的《遗传学》、《遗传学实验》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遗传学课程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系参加了国家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生物学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为总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主持的“生物学试题库”研究工作,承担遗传学学科试题库的建设;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主持的“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研究工作,承担遗传学学科CAI教学软件的研制。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he Department of Genetic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formerly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was founded in 1983 and is currently headed by Professor Shouyi Qiao. It has 15 full professors, and 23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 Department offers both Masters and Ph.D. degrees in Genetics and more than 20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cluding two courses open to al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Fudan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and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wo core and two experimental courses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open to all students of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he Genetics faculty has published two textbooks, Genetics and Genetics Experiments, both of which have won the first prize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Textbook” Award. The Genetics course was awarded the second prize of Nationa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the first prize of the Shanghai City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The Department has played the leadership role (overall project leader)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Reformation of Biological Training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Department also has take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developing the Genetics Section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the Bank of Exam Questions for Biological Studies, and for developing CAI software of Genetics in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CAI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Biology, both organiz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的介绍
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
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成立于2004年,是在生命学院原有的环境与资源生物学系的基础上经重新组合而成。现任系主任为卢宝荣教授,有14名教授和4名副教授。
本系设有生态学和植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在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进化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5个生态学方向,以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和基因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2个植物学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生态学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物信息学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生态学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承担校、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类基础学位课程近30门,如生物多样性科学导论、普通生态学、动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生命的进化等。
研究领域注重于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生物入侵及其后果、生态工程原理及其应用,从宏观和微观生物学角度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前沿和重大应用问题。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The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was established in 2004, reorganiz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Biology, which was established when SLSFU was founded. Currently, Professor Baorong Lu is the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with 14 full professors and 4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 Department has two Ph.D. programs (Ecology and Botany), four Master programs (Ecology, Botany, Zo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The Department offers nearly 30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o Biodiversity, General Ecology, General Biology, Zoology, Plant Biology, Bioinformatics and Evolution of Life. The research of the Department focuses on bio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biological invasion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and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本系设有生态学和植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在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进化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5个生态学方向,以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和基因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2个植物学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生态学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物信息学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生态学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承担校、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类基础学位课程近30门,如生物多样性科学导论、普通生态学、动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生命的进化等。
研究领域注重于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生物入侵及其后果、生态工程原理及其应用,从宏观和微观生物学角度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前沿和重大应用问题。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The 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was established in 2004, reorganiz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Biology, which was established when SLSFU was founded. Currently, Professor Baorong Lu is the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with 14 full professors and 4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 Department has two Ph.D. programs (Ecology and Botany), four Master programs (Ecology, Botany, Zo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The Department offers nearly 30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o Biodiversity, General Ecology, General Biology, Zoology, Plant Biology, Bioinformatics and Evolution of Life. The research of the Department focuses on bio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biological invasion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and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介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五十年代,由于化学和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并强有力地促进了医学、工业和农业等研究。1958年,在原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系和化学系的共同努力下正式建立了生物化学专业。现任系主任董爱武教授,有9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
生物化学系设有植物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子生物学、药物开发与筛选等多个研究方向,侧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相关研究,承担着多项国家、省部、企业和国际合作项目。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Owing to the overlap among the cross-disciplines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d Life Sciences, Biochemistry flourished in 1950s,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pharmaceutic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the form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the Biochemistry Major was established in 1958,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former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located in Shanghai), the form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f Fudan University. Its current Chairwoman is Professor Aiwu Dong, and has 9 full professors and 6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 faculty research areas include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Epigenetics,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Cell Molecular Biology and Drug Discovery, and aim to contribute to basic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earch in the Department is funded by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rojects, as well as industri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生物化学系设有植物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子生物学、药物开发与筛选等多个研究方向,侧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相关研究,承担着多项国家、省部、企业和国际合作项目。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Owing to the overlap among the cross-disciplines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and Life Sciences, Biochemistry flourished in 1950s,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pharmaceutic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n the form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the Biochemistry Major was established in 1958,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former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located in Shanghai), the form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f Fudan University. Its current Chairwoman is Professor Aiwu Dong, and has 9 full professors and 6 associate professors. The faculty research areas include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Epigenetics,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Cell Molecular Biology and Drug Discovery, and aim to contribute to basic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earch in the Department is funded by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rojects, as well as industri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介绍
1923年,郭任远博士创立复旦心理学系,1925年升级为心理学院。1926年,学院大楼子彬院落成,办学规模扩大。海外留学的蔡翘、唐钺、李汝祺、孔宪武、刘清风、江上峰、董世魁等7位博士陆续来院任教,加上郭任远,形成中国教育界的“一院八博士”,盛极一时。郭任远博士培养出了复旦历史上第一位研究生蔡乐生。同年心理学院扩为生物学科,下设生物系等。1948年“中央研究院”遴选出首届院士81名,其中生物组25名,在我系工作和学习过的就有6位:蔡翘、童第周、冯德培、秉志、钱崇澍、伍献文。解放前我校生物系的学术影响力可见一斑。
1949年前后,生物系先后调出多位知名学者,如秉志、钱崇澍和伍献文等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曲仲湘等到云南大学工作。1952年,院系调整,生物系由原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沪江大学和暨南大学等学校的相关系科组成,师资阵容更强,此时教授有11人之多,知名学者有谈家桢、刘咸、吴定良、孙宗彭、焦启源、卢于道、张孟闻和王鸣歧,八位大师齐聚复旦,俗称“八仙过海”。谈家桢先生任调整后的首届系主任。此时本科专业有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1957年成立遗传学专业。1958年又成立了生物化学专业和生物物理专业。至此,生物学系共有九个专业,分别为动物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1961年成立遗传学研究所,谈家桢兼任所长。
1983年遗传学研究所与遗传学教研组以及微生物学教研组一部分联合成立生物工程系,并于1984年建成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复旦遗传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鉴于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成为主流。1986年4月,在生物学系和生物工程系的基础上,创建全国高校内的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学院成立后,在原来的9个专业的基础上组建5个系: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环境与资源生物学系。2004年,环境与资源生物学系发展为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2012年又成立生物统计学和计算生物学系,共6个系。
谈家桢先生任生命科学学院的首任院长,后任的院长分别为苏德明、李育阳、毛裕民、金力、马红,现任执行院长为林鑫华教授。
九十余年来,学院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学子,遍布全球。校友们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校训,在各自岗位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人才辈出。早期毕业的童第周、冯德培、陈世骧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学部委员,1949年以后培养的学生中有14位两院院士和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越来越多的学子成长为学界、商界和政界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由平行的三个组织结构组成:系、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所(中心)。学院拥有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现代人类学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工业菌株工程技术中心。学院拥有遗传学研究所、植物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生物统计研究所、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及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生物技术中心。学院正在筹建人类与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筹建崇明东滩国家级野外观测台站。
学院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分别为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人类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两个为经批准自主设置的博士点),另有动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个硕士学科点,学院还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的遗传学、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遗传学科被列为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生物学、生态学学科均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近期,生物学和生态学被国家列为复旦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1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79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64人,讲师(含助理研究员)23人,实验技术人员32人,行政管理人员(含学工)15人。学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含双聘1人),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7人,国家杰青10人,以及国家优青9人,青年高层次引进人才20人,青年拔尖人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国家创新群体2个。3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人。
学院现有学生约1270人,其中本科生450人,研究生820人。在学生培养上,我院提出了“宽口径、强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实施多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五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论文“挑战杯”特等奖和一等奖,7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论文荣誉称号。在全国人才基地建设的两次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近5年,我院教授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863”项目(含子课题)14项,“973”项目首席5项(另承担子课题20项),新药创制专项2项,传染病重大专项17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7项,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面上项目136项,重大项目8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7项;其它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40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其他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近1500篇(1475篇),其中30多篇发表在N Engl J of Med、Nature、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JCI和Herpetology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顶级期刊上。
学院非常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拥有遗传与发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长期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交流,多次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如每年举办谈家桢国际遗传学大会,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学院始终以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学院为奋斗目标。树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拓展的发展理念。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建成“人才、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学术重镇。
2014年,生命科学学院整体搬迁到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新的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楼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设计符合国际先进的学科标准,可满足生命科学学院的使用需求。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在学校“双一流”的建设进程中,在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续写新的辉煌。
添加复旦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复旦大学考研分数线、复旦大学报录比、复旦大学考研群、复旦大学学姐、复旦大学考研真题、复旦大学专业目录、复旦大学排名、复旦大学保研、复旦大学公众号、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复旦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