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甘肃农业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甘肃农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甘肃农业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植物生态生理硕士点简介


 
一、学科点简介
植物生态生理(Plant Eco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对不同生态环境生理功能反应的科学。该学科以作物生态学、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和农业微生物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先进科学研究技术为手段,系统研究农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机制、生态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适应性机理、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调控与模拟等,为作物种质的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抗逆栽培、种质资源繁育保存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系统理论和技术。
该学科点组建于2003年,是甘肃农业大学“作物学”国家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生态生理学”。2012年,该学科点更名为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国家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生态生理”。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植物逆境生态生理
2.作物生长调控与模拟
三、学科点导师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牛俊义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生长调控与模拟
李 胜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生态生理
李朝周 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生态生理
杨天育 研究员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植物生态生理
杨德龙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生态生理
柴守玺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植物生态生理
郭凤霞 研究员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生态生理
魏小红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生态生理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简介

2017年08月26日 16:51  点击:[ 394]
一、学科点简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是在草业科学专业的草原与草坪保护研究方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1年在任继周院士倡导下,由动物学家宋恺教授、牧草病理学家刘若教授和草原昆虫学家冯光翰教授共同主持创建了草原保护教研组。主持完成了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全国草原鼠、虫、病和杂草防治方面作过大量科技咨询与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大量技术贮备和资料积累,1984年主编并出版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草原啮齿动物学》、《牧草病理学》和《草原昆虫学》。1997年由刘荣堂教授主编并出版了研究生教学用书《草原野生动物学》。至2001年已主编和参编相关专著9本,发表科研论文121篇。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草原保护。1987年增设草原野生动物学课程。1993年将研究方向调整为草原与草坪保护及野生动物。于2000年履行报批程序后,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形成了特色明显、经验丰富、体系完整、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体制。目前,该硕士点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
2.野生特种植物及自然保护
三、学科点导师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职 称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刘发央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刘 霞 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杨晓军 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植物生态生理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生态学诞生于19 世纪后半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及生物集合体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各类生态系统,对人类而言,这些生态系统都具有服务功能。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以生态系统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基础,以对生态过程的调控和管理为手段,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生态学科的主要研究范围可以概括为生态科学、生态工程和生态管理,目的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人与生物圈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于 2000 年取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3 年取得博士学位授权,2011 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2013 年分设“基础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和“植物生理生态学”3 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2006 年,生态学一级学科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之后生态学一级学科连续被确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2014 年,生态学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态学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5 人。“十一五”以来,承担各
类科研项目 5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8 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 9
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和专著 5 部。截止 2014
年已毕业学术学位硕士 161 名,博士 35 名。毕业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
二、学科范围
 
序号 学科范围 研究方向
 
1
 
基础生态学
1. 数学生态学
2. 植物生态学
3. 景观生态与生态安全管理
 
2
 
农业生态学
4. 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
5. 根际生态学
6. 恢复生态学及生态工程
3  
植物生态生理
7. 植物分子生态生理
8. 植物逆境生态生理

三、主要研究内容
 
1. 数学生态学:主要通过数学方法构造生态模型,模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重现(或近似地重现)或者预测种群的行为;揭示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机制及其稳定性、连续性变化规律。
2. 植物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不同环境(特别是低温和干旱生境)的适应性,植物种群和群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植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等。
3. 景观生态与生态安全管理: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对象,以不同类型生态屏障区的景观多样性、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揭示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的互动关系,探索维持生态脆弱区景观异质性、景观稳定性、景观多样性的生态动力和对策,构建景观规划和生态恢复、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4. 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结合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域特点,围绕农业生态系统基本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集成生态学、资源环境、水土工程、作物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与水资源、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为突破口,以研究和示范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技术为特色,以建立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高效转化系统为目标,研究不同的物质技术水平和农业经营方式在农业生态系统要素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资金流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作措施及物质投入下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响应。
5. 根际生态学:以根际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根际施肥调控、施用有益微生物肥料(制剂)等根际调控措施,优化根际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关系,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健康、良好的根际生态环境,为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轻作物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奠定理论基础。
6. 恢复生态学及生态工程:以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农田、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侵蚀、土壤污染、土地盐碱化等退化问题的产生机制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
7. 植物分子生态生理:研究植物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基因表达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分子标记在植物保护遗传学上的应用;植物在生理代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生态适应功能及其基因调控机理。
8. 植物逆境生态生理:研究植物对逆境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其抗性机理;植物在不同生境和生态条件下的能量代谢与物质生产过程与机制。
四、必读书目
 
序号 书目名称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孙儒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序号 书目名称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2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 朱玉贤,李毅,郑晓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进化生物学 沈银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理论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Robert May, Angela Mclean 主编,陶毅,王百桦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Plant Physiology(中译本,第四版) Lincoln Taiz Eduardo Zeiger 主编,宋纯鹏 王
学路等译,科学出版社,2009
6 植物生理生态学 蒋高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植物生态学 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王崇云,苏文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农业生态学 骆世明主编,农业出版社,2009
9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experiments (中文版) 牟溥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硕士研究生根据导师要求,从中选读 5 本,每学期必须有 1—2 篇读书笔记。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课内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人文院 A  
7 学分
公共外语 120 4 1-2 外语院 A
口语实践 30 1 1 外事处 A
 
 
 
 
学 科 学位课(13
学分)
专业英语 18 1 2 资环院 D  
进化生物学 36 2 1 资环院 A
理论生态学 36 2 1 资环院 A
高级植物生理学 36 2 1 生科院 A
生态学研究法 36 2 2 资环院 A
大尺度生态学 36 2 1 资环院 A  
任选二门
植物生理生化大实验 36 2 2 生科院 C
多元统计分析 36 2 1 理学院 A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人文院 A  
 
 
 
 
 
 
选修累计不少于 8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人文院 A
 
 
 
 
 
 
学科选修课
生态数学模型 36 2 1 理学院 E
植物分子生理学 36 2 2 生科院 E
根际生态学 36 2 2 资环院 E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36 2 2 资环院 E
农业系统生态学 36 2 2 农学院 E
植物生理生态学 36 2 2 资环院 E
植物逆境生理学 36 2 2 生科院 E
回归诊断与 SPSS 分析 36 2 2 资环院 E
植物分子育种 36 2 2 生科院 E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6 2 2 资环院 C
其他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从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其他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中选修。
 
 
培养环节
内 容 时间安排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第 1 学期(入学后 2 个月内) /
2.中期考核 第 3 学期 /
3.文献综述与开题 第 3 学期 /
4.学术活动 第 1—6 学期 1
5.学科 seminar (含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第 1—6 学期 1
6.论文中期检查 第 5 学期 /
7.答辩 第 6 学期 /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或前置专业为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2-3 门
主干课程,考试成绩 60 分为合格,不计学分。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主干课程:基础生态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学科以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为理论基础,在揭示森林生长和发育、森林演替、森林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森林功能等规律的基础上,研究领域包括林木改良、森林培育、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理论与技术。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建立于 1958 年,1986 年增设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1996 年增设了园林专业。该学科 1986 年获林木遗传育种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 年获森林经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 年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是甘肃省重点学科,并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4 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1 个林业专业硕士、1 个农业推广硕士(林业领域)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科有专业教师 34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6 人,其中 17 人具有博士学位。
有国家“百千万”人才 1 人,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2 人,“333”、“555”创新人才 5 人,
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各 1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24 人。
 
二、学科范围
 
序号 学科范围 研究方向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 林木种质资源
2. 森林植物遗传多样性
3.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2
 
 
林木遗传育种
4.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5. 经济林栽培
6. 森林保护学
7. 观赏植物栽培与应用
 
3
 
森林培育
8.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9.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4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10.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
11. 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修复
12. 荒漠环境生态研究与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

三、主要研究内容
 
(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立足于水土流失与荒漠区,对水土流失与荒漠化规律、综合防治技术、监测技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经营管理、防治效益及环境效果评价、荒漠环境生态与气候变化、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
1.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主要为土壤侵蚀机理、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措施体系、流域经营技术及治理效益评价、径流调控工程技术、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技术研究、自然灾害评估等,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荒漠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保障。
2. 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修复:主要为基于全球变化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生态系统碳蓄积、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模拟及预测、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 为生态系统修复与重构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3. 荒漠环境生态研究与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主要为荒漠区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动态监测、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及其抗逆生理生态、荒漠区土壤及沙丘演变机理、荒漠区气象气候及其沙尘暴机理、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荒漠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保障。
(二)林木遗传育种:本研究方向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林木(包括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开发和利用,在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林木优良种源选择、林木改良体系、抗性育种、无性系育种及林木良种繁育等方面进行研究。
1. 林木种质资源:主要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用材林树种、防风固沙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的种质收集、资源库建立、种质鉴定及资源开发利用等, 为林木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种苗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 森林植物遗传多样性:主要为重要森林植物遗传变异、生活史特点、种群动态、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内互作及与环境互作方式等,为森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种质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3.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主要为西北地区园林植物种质开发、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及利用、品种选育等,为丰富西北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种类,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三)森林培育:本研究方向立足于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森林资源特征,对森林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综合培育、经济林树种抗逆栽培、品种选育、苗木快繁、森林病虫害防控及观赏植物培育与植物景观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
1.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方向主要为天然林森林植物组成、林分更新特征、林分生产力评价、生态脆弱带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因素及恢复途径等,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 经济林栽培:研究方向主要为北方经济林适宜栽培品种选育、优质苗木快繁技术、抗逆性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等,为经济林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服务。

3. 森林保护学:研究方向主要为森林昆虫学、森林害虫种群调控、林木病害病原学、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生物农药开发和森林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等,为林木和森林健康提供理论和技术服务。
4. 观赏植物栽培与应用:研究方向主要为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园林植物抗逆生理生态、园林经营与管理等,为城市生态和景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用现代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野外生态研究与圈养动物研究相结合,对北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开展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区系地理、濒危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繁殖机制和保护措施,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模式和保护策略。
1.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研究方向主要为植物区系地理、生物多样性、野生植物生境、濒危植物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等,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物种的保护和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方向主要为动物区系地理、野生动物行为、野生动物生理生态、野生动物疫病防治、濒危动物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等,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物种的保护和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必读书目
 
序号 书目名称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 恢复生态学 彭少麟,气象出版社,2007
2 景观生态学 肖笃宁,科学出版社,2010
 
3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学出版
社,2009
4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高教出版社,1998
5 森林培育学 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6 细胞生物学 王金发,科学出版社,2007
7 保护生物学 蒋志刚,浙江科学出版社,2000
8  
Global Climate Change
Not Available (NA),2005,Natl Science Teachers Assn
9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roeh, Frederick R,2005,Prentice Hall
 
10
 
Forest Genetics
T.L.WhiteW.T.AdamsDavid B.Neale
2003,CABI Publishing
 
11
 
Forest Management
Aryal Bimal,2013,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考核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学期作一次读书有感交流报告。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课内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考核
方式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36 2 1 人文院 C  
7 学分
公共外语 120 4 1-2 外语院 A
口语实践 30 1 1 外事处 A
 
 
学科学位课
专业外语 18 1 1 林学院 A  
 
13 学分
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36 2 1 林学院 C
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36 2 1 林学院 A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 36 2 1 林学院 A
林木遗传育种及研究方法 36 2 2 林学院 C
水土保持学 36 2 1 林学院 A
生物多样性原理与研究方法 36 2 2 林学院 C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人文院 C  
 
 
 
 
 
 
 
 
 
 
 
 
选修累计不少于 8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人文院 C
 
 
 
 
 
 
 
 
 
 
 
 
学科选修课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 36 2 2 林学院 A
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36 2 2 林学院 C
森林生态及研究法 36 2 2 林学院 A
景观生态学 36 2 2 林学院 A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 36 2 1 林学院 C
林业生物技术 36 2 2 林学院 A
野生动物研究法 36 2 2 生科院 C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36 2 2 生科院 C
林农复合经营专题 36 2 2 林学院 A
分子细胞生物学 36 2 2 生科院 A
森林土壤学 36 2 2 林学院 A
遗传学 36 2 2 林学院 A
植物造景 36 2 2 林学院 C
野生植物调查与鉴定 36 2 2 林学院 C
自然植被与园林植物学 36 2 2 林学院 A
流域管理学 36 2 2 林学院 A
经济林栽培专题 36 2 2 林学院 C
现代苗木培育技术 36 2 2 林学院 A
野生动物资源学 36 2 2 生科院 A
分子生物学 36 2 2 生科院 A
水土保持对位配置 36 2 2 林学院 C
保护生物学 36 2 2 林学院 A
森林保护理论与实践 36 2 2 林学院 A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 36 2 2 林学院 A
抽样调查 36 2 2 林学院 A
水资源与水资源规划 36 2 2 林学院 A
林木优良品种繁育技术 36 2 2 林学院 A
其他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需要,从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其他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中选修。
 
 
培养环节
内 容 时间安排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第 1 学期(入学后 3 周) /
2.中期考核 第 3 学期 /
3.文献综述与开题 第 3 学期 /
4.学术活动 第 1—6 学期 1
5.学科 seminar (含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第 1—6 学期 1
6.论文中期检查 第 5 学期 /
7.答辩 第 6 学期 /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或前置专业为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 2-3 门主
干课程,考试成绩 60 分为合格,不计学分。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生物学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是现代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甘肃农业大学在长期的生物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实践中,以服务地方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目标,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研究西北生境条件下主要动、植物区系分类、生长发育、遗传改良等基础研究,为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
该学科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10 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 4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2000 年植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发育生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 28 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 1 人,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甘肃省领军人才 1 人,甘肃省“333”和“555”创新人才
3 人,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 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
3 人。近 5 年获得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 1000 多万,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和专著 20 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0 余项,
获国家授权专利 10 余项,制定地方标准 6 项。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
多名,毕业生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主 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学风严谨,具有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勇于献身科学的创新人才。
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坚实, 能掌握本研究领域前沿动态,具有组织或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

1. 基本知识
掌握生物学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先进的生物学相关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国际化学科视野;能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农业生产相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2. 基本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崇尚科学,对生物学学术研究有较浓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学术潜力;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研究动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的能力;治学严谨,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和生命伦理等,杜绝任何学术不端的行为;服从国家需要,积极献身农业和涉农产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以致用、学而有成。

3. 基本学术能力

具备获取该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所需要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同时能对现有知识进行利用和扩充;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具备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共事能力;具备撰写论文、对外交流和展示学术成果的基本能力。

三、学科范围

 
植物学(Botany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分布、生理、发生、遗传、进化和生态的科学。其主要学科内容在于探讨植物形态发生、生理生化、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生态适应和进化的基础性问题,综合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也是数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分子组成、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以及机体信息传递分子途径的学科,而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和生命过程基本活动规律,特别是各种生物有机体的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基因表达调控规律、DNA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与基因组结构的影响等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交叉重叠密切相关。该学科强调基础理论研究,也重视技术发展和应用研究,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理论指导。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 是以胚胎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基本规律与机理, 研究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形态模式形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特定生态环境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分子水平上的改良调控,解决生物繁殖、遗传育种、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问题,为提高生物体的生产能力和制定抗逆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生命活动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个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其中,植物生理学是

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即研究植物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生长发育、形态建成信息传递、信号传导等的综合反应。动物 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各种内外环境变化 对这些功能的影响,是生命科学、畜牧兽医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通 过揭示、掌握和应用动物正常生命活动规律,以提高动物的繁殖力,改造 和选育优势抗病的动物新品种,提供优质畜禽,更有效地为提高畜禽生产 性能、动物保健治疗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服务,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高效和 可持续发展。
各学科范围及研究方向如下:
 
序号 学科范围 研究方向
 
 
1
 
 
 
植物学(植物生物学)
1. 植物分类与区系地理
2. 植物细胞工程
3. 植物基因工程
4. 药用植物学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 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 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
 
3
 
发育生物学
 
1. 植物发育生物学
2. 动物发育生物学
 
 
 
 
4
 
 
 
 
生理学
1. 动物生殖生理
2. 动物内分泌与生长调控
3. 动物消化生理
4. 植物逆境生理
5. 植物分子生理
6. 植物活性物质及次生代谢调控

四、必读书目

 
序号 书目名称 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 分子细胞生物学 韩贻仁,2012,科学出版社
2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陈晓亚,汤章城, 2007,科学出版社
3 细胞信号转导 孙大业,郭艳林等,2001,科学出版社
4 植物基因工程 王关林、方宏筠主编,科学出版社
5 分子内分泌学 Franklyn F. Bolander, 2007, 科学出版社
6 动物生殖内分泌学 张家骅主编,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动物生殖生理学 朱士恩主编,2007,中国农业出版社
8 信号转导与调控的生物化学 G.克劳斯著,孙超等译,2005,化学工业出版社
9 Principle of Animal
Physiology
Jamesd A. Willson,2007,Springer Press
10 Gene X Jocelyn E. Krebs 主编,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Functional Genomics -
Methods and Protocol
Michael I. Brownstein 主编,2011,Humana Press
12 Signal Transduction Protocol Robert C. Dickson 主编,2011,Humana Press
13 Translational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Nahum Sonenberg 主编,2010,Cold Spring Harbor Lab. Press
14 Evolutionary Genomics Maria Anisimova 主编,2011,Humana Press
15 The Plant Plasma Membrane Angus S. Murphy 主编,2010,Springer Press
16 Plant-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František Baluška 主编,2010,Springer Press
17 Molecular Stress Physiology
of Plants
Gyana Ranjan Rout 主编,2011,Springer Press
18 Genetic Engineering Jane K. Setlow 主编,2011,Springer Press
研究生在读期间,需从以上所列必读书目中选择与所修专业方向相关的部分书籍进行研读,每学期完成 1-2 篇读书笔记。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为保证硕士生以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上学术硕士生需在第一学年修完课程。

除实践研究类课程外,每 18 学时对应 1 学分,除公共外语外,每门课
不超过 2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培
养环节 2 学分。
课程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设置,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学科学位课,选修课包括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与其他选修课等。
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课内学
 
学分
开课学
 
开课单位
考核方
 
备 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7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人文学院 C  
公共外语 72 4 1 外语学院 A
口语实践 18 1 1 外语学院 A
 
 
 
 
学科 学位课
(13 学分)
专业外语 18 1 2 生科院 A
高级植物生理学 36 2 1 生科院 A 根据学科领域自选
一门
高级动物生理学 36 2 1 生科院 A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36 2 1 生科院 A 根据学科领域自选
一门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 36 2 1 生科院 A
分子细胞生物学 36 2 2 生科院 A  
分子遗传学 36 2 2 生科院 A
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 36 2 2 生科院 A
生物学研究进展专题 36 2 2 生科院 E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2 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人文学院 C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8 1 1 人文学院 C
学科选修课
(6 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拟开设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录样表》          
其他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需要,从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其他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中选修。
培养环 内 容 时间安排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第 1 学期(入学后 2 个月内) /
2.中期考核 第 3 学期 /

3.文献综述与开题 第 3 学期 /
4.学术活动 第 1—6 学期 1
5.学科 seminar 第 1—6 学期 1
6.论文中期检查 第 5 学期 /
7.答辩 第 6 学期 /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补修课程
1. 植物学专业:植物学、遗传学
2. 发育生物学专业: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
3. 生理学专业:生理学、生物化学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
课程考核方式中,A 笔试,C  课程论文,E  笔试加课程论文

拟开设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录样表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院
任课教师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专业外语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朝周 2 18 1 A A
高级植物生理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魏小红 1 36 2 A A
高级动物生理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何玉琴 1 36 2 A A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金文
吴 兵
1 36 2 A A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杨孝朴 1 36 3 A A
分子细胞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葆春 2 36 2 A A
分子遗传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司怀军 2 36 2 A A
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学科组 2 36 2 A A
生物学研究进展专题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学科组 2 36 2 A E
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
与技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 宁
司怀军
1 36 2 A C
分子数量遗传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杨德龙 1 36 2 A A
动物内分泌学与研究
方法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 霞 1 36 2 B 考查
动物生理学实验原理
与技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 霞 2 36 2 B 考查
环境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郭凤霞 1 36 2 B C
基因组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 峰 2 36 2 B C

免疫组织化学与核酸
原位杂交技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何玉琴 2 36 2 B C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
技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张 宁 2 36 3 A 考查
生物显微技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王 清
姜寒玉
1 18 1 B 考查
生物信息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郭凤霞 1 36 2 A A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徐向宏 1 36 2 A A
植物解剖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丁 伟 1 36 2 A A
植物逆境生理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朝周 2 36 2 A A
植物生理生化大实验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 胜
张 宁
2 36 2 A 考查
植物生理实验原理与
技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武季玲
孙 萍
2 36 2 A C
植物生态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丁 伟 2 36 2 A A
植物微观生态生理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 胜 2 36 2 A A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李 胜 2 36 2 A A
植物资源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幸 华 1 36 2 A A
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司怀军 2 36 2 A A
自由基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魏小红 1 36 2 A A
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物
学基础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杨德龙 1 36 2 A A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刘 霞 2 36 2 B C
高级食品生物化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刘 霞 1 36 2 A A
注: 1、授课方式:A  讲授为主 B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C 自学为主,讲授为辅;2、考试方式:分考查、考试(A 笔试 B 口试 C  课程论文 D 笔试加口试 E 笔试加课程论文)两种,学位课只能从 A 、D 、E 中选一。
 

六、培养环节具体要求

 
1. 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导师应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个人科研兴趣,指导研究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培养计划。(于第一学期在学生入校后 3 周内完成)
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综述、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等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较具体并切实可行的安排。培养计划中所填的课程名称及学分,应与《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目录》及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和学分相一致。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培养计划经导师审定后,在新生入学后三周内递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存档。培养计划确定后,导师和研究生均应严格遵守。

2. 文献综述与开题

在第三学期初由学院组织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 3 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论证委员会对研究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评审未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未通过者则终止培养。

3. 学术活动

每学年必须参加校内外人文讲坛、科学论坛以及各类学术会议等 3~5
次。

4. 学科 seminar

由导师组或课题组定期(每周)组织研究生讨论、汇报,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汇报 1 次,参加讨论不少于 15 次。

5. 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达不到要求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中期考核距论文答辩时间不得少于 1 年。

6. 论文中期检查


在第五学期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由本学科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

七、科研能力要求

 
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规定》及相关要求执行。

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规范

 
1. 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是一篇系统的学术文章,由申请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应该立论依据充分,学术观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 实验记录规范、数据真实,图表符合相关学科规范,推理严谨、符合逻辑,语言简明流畅,格式符合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2. 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在某一研究领域内有创新或对该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3. 评审和答辩要求

按照《甘肃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生理学

1. 本方向特色和优势

生理学学科方向主要是从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细胞与分子的水平来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研究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信号转导与调控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科。本学科方向以西北特色动物、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干旱、高寒气候区农业产业为目标,以揭示葡萄、马铃薯和小麦抗寒、抗旱的生理机制;高寒地区特色动物的环境适应性生理机制;在西部特色植物的抗寒抗旱生理性适应机制及其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研究优势。近五年, 本研究方向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 项,省部级课题等10 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国际 SCI 源刊 2 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7 项,获得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项,甘肃省专利奖二等奖 1 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
奖二等奖 1 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

2.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学术带头人:李胜,男,汉族,1970 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全国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理事会理事,全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分会理事,甘肃省酿酒葡萄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讲本科生的《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硕士生的《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和《植物生理生化大实验》。主要从事植物生理与代谢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9 项,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 项,制定地方标准 2 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100 余篇, 其中被 SCI 收录 5 篇,主、参编教材 6 部。
学术骨干:何玉琴,女,汉族,1963 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生理生化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动物生理学》、《高级动物生理学》、《高级动物内分泌学与研究方法》、《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参编教材 5 部。
李朝周,男,汉族,1963 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本科生《植物生理学》课程。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3 篇。
张霞,女,汉族,1972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动物生理学》、《鱼类生理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生理学和天然药物免疫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在国内外学
术发表论文 20 余篇。
吴兵,男,汉族,1981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
《基础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及营养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
技进步奖等奖项 5 项,制定地方标准 3 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
参编教材 2 部。

(二)学位授权点师资队伍

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现有教师 37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 2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8 人,占总师资的 48.6%。所有教师均接受过生物学相关专业教育,专任教师的职称、学位、年龄、学缘等整体结构合理,整体业务素质较高、综合业务能力较强,能够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发展提供较为充分的师资保障。
职称结构:教授 9 人,占教师总数的 24.3%;副教授 15 人,占教师总数的
40.5 %;讲师 12 人,占教师总数的 32.4%;助教 1 人,占教师总数的 2.7%。学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7 人,占教师总数的 73.0%;具有硕士学

位的教师 8 人,占教师总数的 29.6%;学士学位的教师 2 人,占教师总数的 5.4%。学缘结构:最高学历为本校的教师 25 人,占教师总数的 67.6%;最高学历
为外校(境内)的教师 12 人,占教师总数的 32.4%。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为 8 人占教师总数的 21.6%。
年龄结构:35 岁以下的教师 8 人,占教师总数的 21.62%;36 岁至 45 岁的教师18 人,占教师总数的48.6%;46 岁至55 岁的教师10 人,占教师总数的27.0%; 56 岁以上教师 1 人,占教师总数的 2.7%。

植物学

1. 本方向特色和优势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分布、生理、发生、遗传、进化和生态的科学。本学科方向以西北特色农作物和药用植物为对象,在小麦等特色农作物抗旱生理生化调控,抗旱分子数量遗传规律和遗传改良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特色药用植物分类、种质驯化栽培机制,组培和脱毒快繁,抗逆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和次生代谢调控,以及生态适应性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近五年,本研究方向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5 项,省部级课题等 20 余项,发表
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国际 SCI 源刊 11 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6 项,制定地方
标准 3 项,获得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三等奖 1 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
奖 1 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 1 项。

2.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学术带头人:杨德龙,男,汉族,1975 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兼任甘肃省农学会理事,甘肃省作物学会理事。主讲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植物学》、《植物分子育种》、《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物学基础》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5 项,授
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制定地方标准 3 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1 篇。入选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和甘肃农业大学“伏羲青年英才计划”,荣获“甘肃省第十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基础研究先进个人”。
学术骨干:王清,女,汉族,1961 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选甘肃省“555 创新人才工程”。主讲《试验统计方法》《生物显微技术》本科生课程,《植物显微技术》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 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8 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4 篇。
丁伟,男,汉族,1964  年生,学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
《植物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态学》和《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
技进步奖等奖项 2 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 篇,
获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 项,主、参编教材 3 部。

李葆春,女,汉族,1971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系主任。主要讲授《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2 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5 篇。
栗孟飞,男,汉族,1980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系主任。主讲《生物分离与技术》等课程。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等奖项 1 项,在国内外学术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0 篇,授权国家
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参编教材 1 部。
发育生物学

1. 本方向特色和优势

发育生物学学科方向是以胚胎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系统研究生物体从生殖细胞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基本规律与机理的学科。本学科方向以西北特色动、植物为对象,在研究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特定生态环境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分子水平上的改良调控,解决生物繁殖、遗传育种、胚胎与生殖工程等应用基础和技术应用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为提高生物体的生产能力和制定抗逆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近五年, 本研究方向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 项,省部级课题等10 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国际 SCI 源刊 6 篇,制定地方标准 2 项,获得甘肃
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1 项。

2.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学术带头人:张峰,男,汉族,1971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甘肃省遗传学会理事。主讲《细胞工程》、《基因组学》以及硕士研究生《蛋白质组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20 篇。主持、参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30 余项,参加培育了“甘农薯 4 号”品种,获省部级科
技进步奖等奖项 5 项。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学术骨干:刘发央,男,汉族,1961 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系主任,兼任甘肃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甘肃省动物协会理事,兰州生态发 展促进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动物发育生物学和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 3 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全文发
表论文 40 多篇,副主编和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和专著 8 部。
王旺田,男,汉族,1975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主讲《基础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
奖等奖项 3 项,制定地方标准 1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3 篇。
姜寒玉,女,汉族,1980 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讲《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课程。从事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科研成果鉴定 4 项,获得授
权国家专利 1 项,指定地方标准 1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 其中被 SCI 收录 4 篇。
张全伟,男,汉族,1986 年生,博士,讲师。主讲本科生《鱼类生理学》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4 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 本方向特色和优势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方向主要是从分子的角度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科。本学科方向以西北特色动物、植物、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干旱、高寒气候区农业产业为目标,在揭示马铃薯块茎休眠分子机制,马铃薯抗性、品质等关键功能基因克隆、功能验证和分子遗传改良;高寒地区特色动物的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微生物酶工程与开发利用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研究优势。近五年, 本研究方向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 项,省部级课题等20 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国际 SCI 源刊 12 篇,授权国家专利 22 项,获得甘
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1 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

2.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学术带头人:司怀军,男,汉族,1971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甘肃省粮棉油高产创建指导专家,甘肃省农学会理事,甘肃省作物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遗传学会理事, 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培育计划” 人选。《中国马铃薯》、《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学》和《作物分子调控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目前主要从事马铃薯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 20 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
奖项 5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0 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
表学术论文 8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 20 篇,主、参编教材和专著 8 部。荣获“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第六届甘肃青年科技奖”、“甘肃省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等荣誉称号。
学术骨干:刘霞,女,汉族,1975 年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系副主任。主讲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高级食品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 10 余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3 篇,参编教材 3 部。
杨学山,男,汉族,1977 年生,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主任。主讲本科生的《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及生物制品开发与利用等相关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 2 项,
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5 项,获甘肃省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 1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 篇。
王丽,女,汉族,1981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等课程。目前主要从事马铃薯生物技术及栽培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参与审定马铃薯新品种 2 个,制定地方标准 2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
利 1 项,获厅级奖 2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
录 1 篇,参编教材 1 部。
周香艳,女,汉族,1983 年生,博士,讲师。主要讲授《基础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 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发表论文 10 余
篇,其中 SCI 论文 3 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

学科点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甘肃农业大学生物学学科于 2011 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植物
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四个二级学科。2013 年生物学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
目前本学科得到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部,2010)、植物生产类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教育部, 2007)、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科技厅,2003)、甘肃农业大学研究测试中心(甘肃农业大学,2003)等省部级和校级科研平台的有力支撑,积极保障了生物学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目标与标准

 (一)本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勇于献身科学的创新人才。
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坚实,能掌握本研究领域前沿动态,具有组织或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的能力。

(二)本学位授权点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标准

本学科严格按照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的规定,结合学科点实际,制定了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该标准突出了本学科办学特色、简洁明确,操作性强。

(三)学位授权点科研情况

1. 科研项目及经费

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19 项,其中国家
级项目 20 项,省部级项目 47 项,一般项目 52 项,累计进账总经费 1491.62 万
元,年人均科研经费 8.06 万元。

2. 论文发表情况

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 272
篇,人均 7.4 篇。其中,SCI 论文 37 篇,人均 1 篇,中文 CSCD 核心期刊 235
篇,人均 6.4 篇。

3. 科研获奖及成果情况

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共获的各级科研奖项 20 项,其中甘肃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5 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3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1 项,实用新型专利 26 项。

4. 平台建设

(1) 实验实践平台
生物学学科于 2013 年获批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
科学位授权点现建有 3 个教学实践基地,并得到 4 个校级科研平台的有力支撑。
现建有分子生物学等11 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和1 个研究生学习室,总面积2796 m2
生均 30.06 m2,现有仪器设备 662 台件。依托学校科研平台,本学科点培养研究
生用的 50 万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共有 8 台件。

(2) 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设

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根据《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甘肃省财政厅甘 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及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结合国家、甘肃省、甘肃农业大学和我院实际,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办法》,为硕士研究生设立优秀生源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三助”(助研、助管、助教) 津贴。近五年,我院每均获得研究生助学金比率达 100%,助学金总金额达 45 万元以上;获得奖学金的研究生比率超过 56%,奖学金总金额超过 25 万元,人均金额达 5000 元/年。

四、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招生规模在 30 人左右,报考人数在 10~ 28 人,录取人数在 3~9 人,录取率在 17.6%~40.0%,平均录取率 29.55%,其他空缺名额,能完全通过调剂完成招生计划和任务。

(二)课程教学

1. 本学位授权点开设的研究生核心课程和课程建设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开设的研究生核心课程主要有专业外语、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研究进展专题、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课程均由高级职称的教师 承担。其中,《高级植物生理学》被列为校级研究生重点课程进行建设。

2. 本学位授权点取得的重要教学成果

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共获得各类教学奖项 7 项,其中甘肃省
教学成果奖 4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3 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 17 部。

3. 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根据国家生物学学科指导委员会指导方针和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生物学发展现状,制定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设核心课程
(公共学位课和学科学位课)12 门,可供选修的课程 25 门。每门课程按照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所修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取得学分。

主讲教师均由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提倡以课堂学习、课后自学、文献解读、交流讨论、教学实践相结合等为主的研讨式教学方式,着重加强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吸收国内外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与实践教学情况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借助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校级科研平台和学院教学科研实验室,扎实推进实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科研训练, 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51 篇。

(四)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

生物学一级学科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和校际、校所人才联合培养。近五年,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 人。有 100 余人次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会议,交流科研成果。

五、人才培养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

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授权点硕士研究生均圆满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学习、训练计划,以及学位论文,学生毕业率在 98%以上,学位授予率在 93%以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发表论文近 200 篇,其中 SCI 论文近 10 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 20 余项。10 余名同学获得研究生奖学金,荣获个人荣誉。

(二)就业与社会声誉

近五年,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总体保持稳定,出现稳中有增的趋势。毕业生质量调查总体反映培养质量较好,就业方向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适应性较强,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历年毕业生中,90%以上签订劳动就业合同,其中省属企事业单位为 21.5%,科研院所为7.5%,企业为 3.2%,继续深造或其他 67.8%,就业稳定度较高、工资待遇能满

足毕业生的期许。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满意度高,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本学科点的特色优势

 

(一)以服务地方农业产业为宗旨,突出农业生物学学科特色

本学科立足甘肃乃至西北寒、旱区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特点,紧密围绕生物学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依托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和动物生产类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以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农业生物学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主要农作物抗旱节水、增产提质的生物学机制和分子遗传改良,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道地药材高效栽培理论和应用创新、次生代谢分子调控、活性物质提取分离与产品开发;高寒地区特色动物/家畜的环境适应性机制,家畜分子遗传、胚胎与生殖工程和繁殖新理论和新技术;微生物酶工程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学科特色和突出的区域优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积极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五年,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19 项,累计到账经费 1491.62 万元,获得各类科研奖项 20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72 篇,其中 SCI 期刊论文37 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37 项,其中发明专利 11 项,实用新型专利 26 项。

(二)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生物学学科发展迅速,人才培养竞争激烈,社会需求质量高的大背景下, 本学科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积极推动科研条件改善,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产出,强化导师考核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与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生物学一级学科授权点硕士研究生毕业率在 98%以上,学位授予率在 93%以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参与作者发表论文近 200 篇,其中 SCI 论文近 10 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 20 余项;10 余名同学获得研究生奖学金和荣获个人荣誉;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良好。本学科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农业生物学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生物学学科硕士毕业生已成为地方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及高校、科研院所的新生力量和业务骨干。

添加甘肃农业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甘肃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甘肃农业大学报录比、甘肃农业大学考研群、甘肃农业大学学姐、甘肃农业大学考研真题、甘肃农业大学专业目录、甘肃农业大学排名、甘肃农业大学保研、甘肃农业大学公众号、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甘肃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甘肃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