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州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广州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广州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拥有机电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与通信工程和机器人工程等4个系。现有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3个专业学位类别。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500余人,研究生260余人。
学院拥有广东省强化研磨高性能微纳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现代视听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市金属材料强化研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信息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等3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多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等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具有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实验条件。近年来学校着力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移动数据科学与工程等科研平台,优先支持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5人,博硕士生导师40余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拥有双聘院士1人。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200余项,横向项目3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2亿元。获得国家、省部市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二等步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6项。发表SCI、EI、中文核心等论文1100余篇,申请专利700余件,授权专利400余件。主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30余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150余次,邀请境外专家讲座50余次。
为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我校欢迎优秀生源加盟,特设新生奖学金,推免生等优质生源最高可获0.5-5万元新生特等奖学金。按照我校奖励政策体系,表现优异的学生将不少于7万元。具体请看招生简章中的《广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及学费标准》。
本学院201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90人,2020年招收人数、推免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指标后为准(其中推免生拟接收15人)
招生单位名称: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联系人:陈老师 咨询电话:020-3936692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招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获批开设,当时设在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当年招生40人。2008年学校院系调整,该专业设在新成立的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年起专业设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三个专业方向;2018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个专业方向。目前该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约200人。
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50%。在科研中形成了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电力系统资源优化与配置、高电压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学科方向。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10项。
本专业近几年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各种探索,2015年本专业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建设水平;2017年组建“电源技术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以进一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本专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条件和实践机会。指引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大量资源,如物理实验室、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场所,更充分利用本专业所辖的1200余平方米的现代控制技术实验室(包括过程控制实验室、电力工程实验室、现代控制与仿真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计算机与智能控制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有效完成本专业的所有实验活动。在实习活动方面,目前已建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定点单位3个,校内广州大学实验中心实习单位1个,保证实习的质量稳步提高。
广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起源于1983年原广州大学的电子系和1988年原广州大学与意大利院校合作协会合作、由意方投入400万美元共同创办、填补了中国维修工程技术空白的教学单位——维修工程技术学部。自2002年起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招收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15年增加通信工程本科专业。2010年起招收专业学位硕士(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研究生,2018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稳定的研究方向。现在校本科生约500余人,研究生50余人。
一、学科建设
本系现设有两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一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学科确立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目标,紧密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的战略定位与产业需求。广东位居电子信息制造业前列,尤其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在知识源头和人才储备及产业支撑等方面均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本学科产学研合作广泛深入,与珠三角电子信息相关企业联系紧密。逐步形成了无线网络与移动数据、智能信息处理、下一代网络与安全和人工智能等方向,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和多个学科硕士点优势,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结构优势和本、硕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师资队伍
本系现有专任教师26人,实验室技术人员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另有校外硕士生导师10人。专任教师中约90%具有博士学位者,其中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珠江科技新星1人。此外,拥有双聘院士1人。
三、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
2014年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组建广州大学第一届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以带动本专业充分利用校企资源进行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已与企业成立创新联盟、联合创新实验室12个,牵头成立广东省声像灯光技术科技促进会。本专业已在校组织过两次600人以上的企业高峰论坛,企业资源丰富,为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提供诸多机会。
本专业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条件和实践机会。目前拥有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信息处理与传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此外,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校级实习基地,3个院级实习基地,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和院级创客中心也为本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老师团队。依托我系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组建的广州大学智能制造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和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卓越班及广州大学创客协会,先后培育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00余个。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机械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一等奖21项,其它省部级奖50余项;获得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省级30余项。
四、科研工作
拥有广东省现代视听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广东灯光与声视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教育厅)、广州市信息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市科创委)三个科研平台。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等纵向项目50余项,总经费20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0余篇。
五、学生就业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给学生就业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每年来校招聘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数约130个,学生就业率达97%以上。毕业生升学、出国深造人数逐年上升,除保送和考取本系研究生外,还有多名毕业生考上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加拿大、澳洲等地世界著名学府留学深造。本系研究生毕业后成为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本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均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机电工程起源于1988年,由广州大学与意大利政府出资联合成立了机电维修学部,同年开始招生,是国内较早设立的机电维修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单位。2006年招收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2010年设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相应的工程硕士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稳定的研究方向。
一、学科建设
本系建设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相应的工程硕士领域。本学科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制造业战略布局,形成了机电控制与智能监测、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微机电液工程、特种装备设计及理论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稳定学科方向。提出了机械化学可控强化研磨微纳绿色加工新方法,研发了加工高铁轴承等基础件的智能装备;构建了月球车采壤系统,应用于探月工程;发展了压电驱动新技术,在航天、国防等装备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TnPM理论体系,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服务于韶钢、广州石化、广州地铁等大型企业。
二、师资队伍
本系师资实力强,引进和培养了国家杰青、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如国家杰青文桂林教授(2017年新引进)等。目前,本系有专任教师48人、实验室技术人员9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1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8人。
三、教学工作
本系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二个本科专业。建立了以CDIO工程教育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理念为基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调动学生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地学习机械工程知识,提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课程、主动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对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同步提升,并引入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了综合考核模式,及专业建设规范与教学文件,对考核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多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
本系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国家特色专业(也是省、市、校特色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应用示范专业等省级以上质量工程9项,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6项。
四、科研工作
机械工程学科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制造业战略布局,形成了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绿色加工与智能装备、微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稳定学科方向。拥有广东省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平台。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100余项,横向项目200余项,科研总经费近亿元。获得国家、省部市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300余篇,申请或获得专利200余件。主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80余次,邀请境外专家讲座30余次。
五、人才培养
专业教学采取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宽厚的科学和工程知识,较强的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和职业素质,较强的团队领导和沟通能力,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目前有拥有本科生1100多名,研究生100余名。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科技竞赛活动获奖67项,其中省级以上32项,承担各级创新实验项目22项,申请专利49件。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电话:020-39366923
传真:020-39366923
邮箱:jd@gzhu.edu.cn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于2007年7月由广州大学原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机电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组建而成。其学科组成的前身为创办于1983年原广州大学的电子系和1988年原广州大学与意大利院校合作协会合作、由意方投入400万美元共同创办、填补了中国维修工程技术空白的教学单位——维修工程技术学部。2011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并入选国家特色专业。
一、学科建设
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和机器人工程系。拥有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两个相应的一级学科工程硕士领域。机械工程学科围绕国家和广东省制造业战略布局,形成了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绿色加工与智能装备、微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复杂系统振动理论与控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稳定学科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的战略定位与产业需求,在感知层的前端大数据采集、网络层的无线数据通信、应用层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工业设计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校级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1个校级特色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个重点培育学科方向:声像与灯光技术。此外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院、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4个研究机构。
二、师资队伍
人数138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百万才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5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9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4人。
三、教学工作
学院建立了以CDIO工程教育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理念为基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调动学生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了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课程、主动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对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同步提升,并引入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了综合考核模式,及专业建设规范与教学文件,对考核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多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
近年来,承担国家特色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质量工程10余项,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得教育部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重点实践基地2个。
四、科研工作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200余项,横向项目3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2亿元。获得国家、省部市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二等步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6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400余篇,申请或获得专利300余件。主办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30余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报告150余次,邀请境外专家讲座50余次。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5个等科研平台。
五、人才培养
学院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宽厚的科学和工程知识,较强的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和职业素质,较强的团队领导和沟通能力,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目前学院本科生2400多名,研究生200余名。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强,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科技竞赛活动获奖67项,其中省级以上32项,承担各级创新实验项目22项,申请专利49件。学院召开过多次600人以上的企业高峰论坛,企业资源非常丰富,为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提供很多机会;专业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给学生就业创造了较好的基础,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另外,学院还多方位创造条件使学生考研究生或出国学习,毕业生继续升学、出国深造人数逐年上升,有多名毕业生考上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出国留学深造。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陈老师 39366923 行政西前座647       各位考生:
       欢迎你们选择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机电学院201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接收调剂工作已在教育部公布初试进入复试的成绩分数线之后开展。申请调剂均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请有意申请调剂本校的考生在系统开通后,及时填报调剂志愿。
       现本院学术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专业硕士: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可接收报考201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调入生源。请有意申请调入本院的考生及时关注我院网页公告栏发布的相关信息,我院将择优发出复试通知等,接收调剂生源额满为止。
       联系人:李老师电话:020-39366923
       邮箱:yli_jade@gzhu.edu.cn

添加广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广州大学报录比、广州大学考研群、广州大学学姐微信、广州大学考研真题、广州大学专业目录、广州大学排名、广州大学保研、广州大学公众号、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