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湖北医药学院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湖北医药学院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湖北医药学院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0〕8号)和湖北省招办的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现将一志愿拟录取名单(一)予以公示(共85人),公示期4月3日-4月16日,接受广大考生和社会的监督。联系电话:0719-8878051;举报电话:0719-8891077(纪委)。

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0〕8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和《关于做好2021年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鄂招办〔2021〕5号)等文件精神,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为稳妥做好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复试工作原则
研究生招生的复试录取工作由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行集体决策,制定培养单位招生计划分配方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负责学校研究生的复试录取工作。各招生学院/学科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书记或院长担任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招生工作实行“一岗双控、多岗监督”机制。
二、复试分数线、招生计划
(一)分数线
我校各招生专业全部依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考生分数线划定。
“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分数线:总分不低于240分。
(二)所有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且初试分数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均有资格复试,名单附后。
(三)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不低于120%。
(四)调剂原则及调剂分数线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详见《湖北医药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5.具体规定依据《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六十二条。
6.有调剂意向的考生请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下称:调剂系统),开通后登录“调剂系统”进行调剂,调剂工作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得低于12个小时。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不以考生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
所有调剂考生必须通过调剂系统进行,否则无效。学校根据生源情况,可对各专业指标数进行微调。
7.根据各学院一志愿上线情况,公布拟接收调剂的专业及人数,待我校一志愿考生复试完成后,调剂指标通过“调剂系统”发布,同时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公布。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调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考生,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三、复试流程
使用研招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进行线上复试。使用系统进行“双识别”即“人脸识别”、“人证识别”;并通过综合比对“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的“四比对”措施;“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
考生端详细使用流程将会在复试前发布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请考生届时提前熟悉系统,按要求调试设备。
(一)考生需提前准备的材料
1.用于考试的设备:推荐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外接高清摄像头)进行考试,并安装最新版Chrome浏览器。iOS用户请使用Safari最新版浏览器;安卓用户请使用Chrome最新浏览器;
2.学信网(研招网)登录的账号密码;
3.身份证、准考证电子版的图片;
4.应届生提供学生证的图片,往届生提供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图片;
5.考生体检在二甲医院(及以上)完成,通过网络复试平台提交体检报告的图片(学校公示拟录取名单前提交),体检项目至少包括:血常规、肝功、肾功、胸正位片、心电图、色盲色弱及外科普检,入学后将进行复查;
6.报考“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准备《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图片;
(二)复试步骤
考生登录“招生远程面试系统”,(1)确认准考信息,签署《诚信复试承诺书》;(2)缴纳复试费,上传审核材料;(3)调试设备,进入远程面试考场。
各面试组时间安排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三)心理健康测试
心理健康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和性格,采取网络测评的方式,测试成绩不计入总分,心理测试由各招生学院组织实施。
(四)其他事项
对于不具备远程复试条件的考生,考生请于复试前向各面试组反馈(面试前有专人与考生联系,请考生保持联系方式畅通),根据考生申请积极协调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提供必要合理的支持和帮助。
四、复试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一)复试的主要方式
综合面试,总分100分。通过综合面试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潜力、治学态度和英语口语及听力等。面试专家组一般由各招生学院或学科选派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专家和导师代表参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家组成员,人数应不少于5人。
综合面试是通过考官线上提问、考生线上回答的形式进行。综合面试中每位考官根据考生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给分。原则上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二)面试分组
考虑到我校招生的院系和专业的实际情况,2021年我校研究生复试综合面试按学院或学科分十二个组:基础医学组;第一临床学院组;第二临床学院组;第三临床学院组;第四临床学院组;第五临床学院组(含恩施州中心医院基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基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组;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组;口腔医学院组;药学院组;护理学院组;麻醉组。
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遵循错时错峰工作原则,各学院或学科分时、分批有序安排,做好应对准备。根据网络面试系统的功能特点,制定面试实施细则,由各学院或学科负责面试工作,及时发布各面试组的详细安排,详情请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官方网站(http://yjsc.hbmu.edu.cn)。
(三)复试的基本内容
1.专业素质和能力
全面考核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综合素质和能力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和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等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五、成绩核算
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初试成绩占比70%,复试成绩占比30%。
考生总评成绩=(初试总分/5)×70%+复试总成绩×30%。
复试结束后,按照考生总评成绩排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录取专业和对应导师名单。
六、复试录取安排
(一)我校4月上旬开始启动复试。
(二)综合成绩报学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后,在湖北医药学院校园网和研究生院网站上公示录取结果。
(三)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须在被录取前签订《湖北医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书》。
(四)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五)我校招收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为非全日制定向,须在被录取前签订《湖北医药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书》。
七、学费标准及奖助金体系
学生学费标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优秀新生奖励等奖助金的发放均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八、破格复试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全国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专业复试(简称破格复试)。破格复试优先考虑基础学科、艰苦专业以及国家急需但生源相对不足的学科、专业。破格复试考生不得调剂。
九、复试的监督和申诉渠道
建立招生工作岗位监督机制。在复试过程中,研究生院招生工作岗位实行操作审核、多人监督机制,每项操作至少2人确认无误方可执行,确保复试工作操作准确、执行无误。各招生学院复试过程中,由各面试组长和小组秘书相互确认考生面试记载及完成情况,确认后结束面试。面试结束后考生面试成绩记录表、面试成绩汇总表经招生学院院长或附属医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签字后报研究生院。
我校研究生复试工作实行监督与复议制度,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准确、规范、充分、及时公开招生录取信息,对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并在公示期内接受考生的举报和申诉,对举报和申诉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复议,复试全程接受校纪委监督。
举报电话:0719-8878051;0719-8891077;
十、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院;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联系电话:0719-8878051。

 

我校各招生专业全部依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s类考生分数线划定。“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分数线:总分不低于240分。

 
    各位考生:
    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安排。我校定于2月27日09:00发布2021年研究生考试成绩,成绩查询网址为:https://yz.chsi.com.cn。考生若对成绩有疑问,可于2月27日至3月2日16:00前通过电子邮件(yjsy@hbmu.edu.cn)提交复查申请。不接受其他方式复查。
    邮件格式说明:
    一、邮件标题为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复查成绩,邮件请不要重复发送;
    二、邮件中必须写明考生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复查科目四个信息;
    三、3月2日16:00之后不再接受任何复查卷面分的申请;
    四、复查卷面分结果若无误不另行通知,如有更正将通知到考生本人。复查办法见《湖北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公布时间及复核办法》(http://www.hbea.edu.cn/html/2021-01/12630.shtml)。
    咨询电话:0719-8878051
    邮箱:yjsy@hbmu.edu.cn
    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院
    2021年2月24日
    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综合》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98)
    适用专业:
    基础医学专业(1001)、医学技术专业(1010)Ⅰ.考试性质
    生物综合考试是为全国医科院校(独立设置)招收学术型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
    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
    续攻读学术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
    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生物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临床
    医学中的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
    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基础医学约70%
    其中:生理学约25%;生物化学约25%;细胞生物学约20%;2、相关学科约30%
    分子遗传学约25%;外科学总论约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第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B型题第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X型题第15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12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
    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
    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颈动脉突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
    管活性物质。
    10.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
    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12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
    调节。
    4.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
    5.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6.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
    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
    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
    2.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1-、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
    H+、NH3/NH4+、K+的分泌。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
    4.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5.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
    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6.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7.排尿反射。
    (九)感觉器官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和传入通路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
    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
    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十)神经系统
    3/12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
    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3.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
    位的产生。
    4.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5.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念、分
    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6.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
    中枢易化。
    7.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大脑皮质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
    8.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
    (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大脑皮质
    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9.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0.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情绪生理反应。
    11.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
    12.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质功能的一
    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
    (十一)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
    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
    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
    泌调节。
    3.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
    4.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5.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调节。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
    1.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2.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
    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胎
    盘的内分泌功能。
    4/12
    二、生物化学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组成,5种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酶的调节。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
    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16.胞浆中NADH的氧化。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5/12
    6/12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24.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
    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1.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生化专题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血红素的合成。
    5.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7.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8.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
    9.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三、细胞生物学
    (一)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形态结构、形状、大小和种类的多样性。
    2.动物细胞的一般结构模式。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差别。
    (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和基本原理
    1.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和动态分析技术。
    2.细胞和细胞器的分离,如匀浆和差速离心技术等。
    3.基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4.细胞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细胞光度和流式细胞分离技术。
    5.电镜细胞化学和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6.显微放射自显影、分子原位杂交。
    7.细胞培养、细胞工程、显微操作、活体染色等技术方法。
    (三)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内膜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员。
    2.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类别(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3.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按信号肽假说参与分泌蛋白和溶酶体酶等蛋白合成。蛋白质
    的修饰(包括N-连接糖基化、酰基化等)和正确折叠。
    4.光面内质网的功能:膜脂类和甾类激素合成、胞质溶胶Ca2+水平调节、解毒和参与
    糖元合成与分解等。
    5.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结构分区,及各区的标志性酶。
    6.高尔基体的功能:蛋白质的修饰和加工:O-连接糖基化与磷酸化和硫酸化;N-连
    接糖基化。
    7.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
    8.溶酶体的功能:消化作用及溶酶体的亚类划分。溶酶体的其他功能(动物受精过程中
    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等)。
    9.微体的两种类型及其共同的形态结构和酶特征。
    10.过氧物酶体的酶特点和功能:解毒作用。
    11.线粒体显微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概要。
    12.线粒体内膜进行能量转化(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基础与转化机制。
    13.微丝的形态结构及构成微丝的分子-肌动蛋白。
    14.微丝的组装和解聚、永久性微丝与暂时性微丝。
    15.横纹肌纤维(细胞)中的微丝系统与肌肉收缩机制。
    16.非肌肉细胞中微丝的特点和功能:微绒毛中的支架作用、胞质流动和细胞移动中的
    7/12
    作用、胞质分裂中的收缩环作用、细胞连接中的作用(附着带、应力纤维)
    17.微管的形态结构和微管的种类及分布。
    18.微管的组装、去组装与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滑车”现象,永久性微管和暂时性
    微管。
    19.理解微管的功能。
    20.中间纤维的一般形态和类型及类型的细胞特异性
    21.中间纤维蛋白分子的一般结构模式及中间纤维的组装。
    22.中间纤维的功能:支架和连接作用;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可能作用。
    23.核糖体的形态结构、类别和构成分子。
    24.核糖体的功能部位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mRNA结合部位、P位、A位、肽
    酰基转移酶部位、G因子部位、E位。附:核酶概念。
    25.多聚核糖体在蛋白合成中的意义和核糖体循环。
    (四)细胞核与染色体
    1.核被膜(核膜)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2.核膜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结构:颗粒-纤维模型和“鱼笼”或“滴漏”式模型。
    功能:物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及其特点。
    3.核纤层(核膜骨架)的形态结构特点、性质(中间纤维家族)和功能意义。
    4.掌握染色质的经典概念和现代概念。
    5.组蛋白的种类和特点。
    6.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串珠线模型和结构的基本单位-核小体。
    7.染色质的类型和各类染色质的定义。
    8.染色质的非组蛋白:性质,一般结构模式、功能意义。
    9.核仁的超微结构分部和各部分的结构组成特点
    10.核仁的功能: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亚单基的组装。
    11.染色体包装(结构或超分子结构)的两种主要模型。
    12.染色体DNA序列的重复性,分类和各类DNA序列的排列分布。
    13.保证染色体世代稳定的结构部位和关键序列及其结构:着丝粒-着丝点、端粒、自
    主复制序列。附:可移动序列(转座子)概念。
    14.核骨架的概念:广义的核骨架和狭义的核骨架。
    15.核基质(狭义核骨架)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以及功能意义。染色体支架
    及其与核基质的关系。
    16.细胞核的功能。
    (五)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的结构与识别
    1.质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2.质膜的功能。
    3.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特点;简单扩散,易化扩散;载体、转运蛋白的概念。主
    8/12
    动运输:特点;直接主动运输-泵运输及转运ATP酶的概念;间接主动运输-协同运输、
    胞纳(胞饮和吞噬)、胞吐、穿胞运输。
    (六)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1.细胞识别和细胞通讯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识别、细胞通讯、受体、信号通路、第一
    信使、第二信使。
    2.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及信号分子。
    3.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与G蛋白偶联的:cAMP通路及信号分子。肌醇磷脂通路及
    信号分子。受体本身为酪氨酸激酶的:生长因子类受体。受体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神经
    递质类受体。
    (七)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1.有丝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相划分及各时相的变化标志。
    2.早中期染色体的移动与纺锤体的形成和结构。
    3.姐妹着丝粒的分离与后期染色体的移动。
    4.胞质分裂。
    5.减数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期划分和各期的主要变化特征。重要事件和重要结构分析:
    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与联合复合体和Z-DNA。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交换机制和P-DNA。
    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特点。
    6.周期内细胞、周期外细胞(休止细胞)、细胞周期检验点、Go期细胞等概念。
    7.细胞周期的时相划分,时程变异及研究细胞周期的最基本方法-细胞同步化方法和周
    期时程测定法。
    8.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控。
    (八)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
    1.细胞分化的概念及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细胞的发育潜能、干细胞)。
    2.核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细胞核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3.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互作用类型:诱导作用、细胞反效应、激素作
    用。环境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4.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客观性与Hayflick界限。
    5.细胞衰老的特征性表现。
    6.细胞衰老的原因和假说。
    7.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与编程性死亡相关基因。
    四、分子遗传学
    (一)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与染色体
    1.DNA和RNA化学组成;DNA双螺旋模型及特点。
    2.DNA二级结构的类型;DNA二级结构的稳定因素;双螺旋结构的多型性:结构特点、
    存在条件和生物学意义。
    3.DNA变性的影响因素。
    9/12
    4.染色体的四级结构:对染色体四级结构的认知与现阶段的争论。
    (二)DNA与染色体的复制
    1.DNA半保留复制的验证。
    2.复制的起点、方向和终点。
    3.DNA复制突变型的筛选。
    4.DNA聚合酶的应用与生物学活性的特点。
    5.与DNA合成有关的其他蛋白质。
    6.DNA复制的过程。
    7.真核生物的DNA复制。
    (三)RNA的转录与加工
    1.RNA的酶促合成。
    2.原核生物的转录。
    3.真核生物的转录。
    4.转录后加工。
    (四)遗传密码与翻译
    1.遗传密码的破译。
    2.tRNA与核糖体。
    3.氨酰-tRNA的形成。
    4.蛋白质的合成:起始。
    5.蛋白质的合成:延伸和终止。
    6.翻译后的加工。
    (五)原核生物与噬菌体的基因表达调控
    1.转录水平的调控。
    2.操纵子模型。
    3.操纵子的其他调控形式。
    4.DNA重排对转录起始的调控。
    5.RNA聚合酶转录起始的调节。
    6.转录终止的调控。
    7.翻译的调控。
    8.λ噬菌体生活周期的调控。
    (六)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1.染色体水平的调控。
    2.染色质水平的调控。
    3.转录水平的调控。
    4.转录后调控。
    5.翻译的调控。
    10/12
    6.表观遗传。
    (七)DNA损伤、修复与基因突变
    1.DNA损伤起源和类型。
    2.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3.基因突变。
    (八)重组与转座
    1.重组机制。
    2.同源重组和酶。
    3.非同源重组。
    4.转座重组和转座因子。
    5.非同源末端重组。
    (九)发育的遗传基础
    1.动物发育模式和植物的花的发育。
    2.线虫、果蝇的发育与性别决定中的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作用机制。
    3.胚胎干细胞的形成和特点。
    4.干细胞全能性的调控。
    (十)分子进化
    1.核酸的进化,基因组的进化。
    2.蛋白质的进化。
    五、外科学总论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2.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3.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及血液制品。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与防治。
    6.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术后镇痛的药物与方法。
    7.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8.外科患者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9.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10.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2.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诊治。
    13.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14.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5.创伤的概念和分类。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16.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11/12
    与诊断、防治要点。
    17.肿瘤的分类、病因、病理及分子事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18.常见体表肿瘤的表现特点与诊治原则。
    19.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20.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2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22.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23.重症监测的内容、应用与治疗原则。
    24.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12/12
    湖北医药学院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护理综合》
    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08)
    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护理学基础占30%(其中护理学导论占10%,基
    础护理学占20%)、内科护理学占40%、外科护理学占30%。二、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占65%,195分,每题1.5分,共130题,其中护
    理学导论12题、基础护理学28题、内科护理学50题、外科护理
    学40题)
    判断题(占5%,15分,每题1分,共15题,其中护理学导论2
    题、基础护理学3题、内科护理学5题、外科护理学5题)
    问答题(占10%,30分,每题10分,共3题,其中护理学导
    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各1题)
    病例分析题(占20%,60分,每题15分,共4题,其中基础护
    理学1题;外科护理学1题;内科护理学2题)
    三、参考书目
    1.《内科护理学》(第6版),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外科护理学》(第6版),李乐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护理学导论》(第4版),李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4.《基础护理学》(第6版),李小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成人健康护理学》何平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仅供参考
    1
    四、考查内容
    (一)护理学导论1.护理学的发展与基本概念
    (1)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3)护理专业
    (4)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
    2.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的概念、相关理论、步骤
    (2)护理诊断的定义、分类、组成部分、陈述方式
    (3)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4)排列护理诊断的优先顺序
    (5)护理目标的陈述方式
    (6)护理措施的分类
    3.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的概念、意义、特征。
    (2)沟通的基本要素与层次。
    (3)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及障碍
    (4)护患沟通的概念、目的、特征;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
    巧;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
    巧。
    4.护理学相关理论
    (1)一般系统论
    (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3)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4)应激与适应
    5.护理理论
    2
    (1)Orem自理理论
    (2)Roy适应模式
    (3)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
    (二)基础护理学1.环境
    (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医院环境的调控
    2.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1)各种卧位
    (2)运送患者法
    3.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概念、分类、防控
    (2)清洁、消毒、灭菌:概念、方法
    (3)无菌技术:概念、操作原则、操作方法
    (4)隔离技术:概念、原则、种类
    4.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1)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2)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
    (3)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5.患者的清洁卫生
    (1)口腔护理
    (2)皮肤护理
    6.生命体征
    (1)体温:生理变化、影响因素、测量与记录、异常及护理
    (2)血压:生理变化、影响因素、测量与记录、异常及护理
    (3)脉搏:生理变化及异常、测量与记录
    3
    4(4)呼吸:生理变化及异常、测量与记录
    7.冷热疗法
    (1)冷疗法:概念、因素、方法
    (2)热疗法:概念、因素、方法
    8.饮食与营养
    (1)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2)医院饮食: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3)特殊饮食:管喂饮食、要素饮食
    9.排泄
    (1)排尿护理: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排尿活动的观察、排尿
    异常的表现及护理、导尿法及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
    (2)排便护理: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排便活动的观察、排便
    异常的护理、灌肠法
    10.给药
    (1)概述:给药的目的、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物的保管;给药
    原则;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2)口服给药法
    (3)吸入给药法:氧气雾化吸入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4)注射给药法:注射原则、各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药物过敏试
    验结果的判断方法、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临床表现及处治原则。
    11.静脉输液与输血
    (1)静脉输液:适应证、目的、常用溶液的种类、输液部位与
    方法、各种故障的处理、输液反应与防治
    (2)静脉输血:血液制品的种类;输血的目的、原则、适应证、
    禁忌证、方法、输血反应与防治
    12.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1)心肺复苏:概念、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的表现及其
    诊断、心肺复苏的过程及主要内容
    (2)氧气吸入法:缺氧的分类;氧疗法的适应证、操作要点、
    并发症及预防
    (3)吸痰法:注意事项、操作要点
    (4)洗胃法:常用洗胃溶液、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注意事
    项
    13.临终护理
    (1)临终关怀的概念
    (2)临终患者各阶段的心理、生理反应及护理
    (3)濒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死亡的诊断
    (4)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5)死亡后的护理
    14.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1)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的原则
    (2)体温单的绘制
    (3)医嘱的种类及处理
    (三)内科护理学1.绪论
    (1)护理学专业特色在内科护理学中的体现、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
    科的发展
    (2)健康的有关概念、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2.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
    5
    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概述、葡萄球菌肺炎、肺炎球菌肺炎)
    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
    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
    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肺结核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
    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
    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支气管哮喘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
    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1)肺血栓栓塞症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
    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3)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4)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包括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胸腔
    穿刺术、机械通气。
    3.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
    (1)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6
    (3)心力衰竭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
    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4)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
    室交界区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病人的
    护理
    (5)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复
    苏后处理、预后
    (6)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
    全、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病的护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
    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预后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
    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
    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病毒性心肌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心包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
    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1)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包括心脏起搏治疗、心脏电复律、
    心导管检查术、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4.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1)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
    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
    (4)消化性溃疡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
    导、预后
    (6)肝硬化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
    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肝性脑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
    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急性胰腺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
    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包括腹腔穿刺术、十二指肠引流
    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结肠镜
    检查术
    5.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1)泌尿系统
    (2)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分类
    (4)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
    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
    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肾病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尿路感染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
    8
    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急性肾损伤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慢性肾衰竭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10)血液净化疗法的护理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6.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
    (1)血液系统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贫血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
    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铁的代谢、缺铁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
    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
    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出血性疾病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出血
    性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白血病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的分
    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
    康指导、预后
    (6)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分类、适应证、方法、护理
    (7)骨髓穿刺术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护理
    7.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护理
    (1)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营养和代谢、护理评估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
    9
    能减退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
    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糖尿病分型、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
    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5)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
    导、预后
    (6)肥胖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肥胖的判断指标与分级、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痛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
    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骨质疏松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风湿性疾病的护理
    (1)风湿性疾病的分类、临床特点、护理评估
    (2)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
    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1)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流行过程和影响
    因素、预防、标准预防、护理评估
    (2)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性
    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病原学、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与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实
    10
    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隔离措施、护理、健康指导、
    预后
    (4)细菌感染性疾病(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霍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
    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隔离措施、
    护理、健康指导、预后(5)疟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
    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预后
    10.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护理评估
    (2)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3)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急性
    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
    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4)脑血管病分类、脑的血液供应、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脑
    血管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机三级预防,常见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预后
    (5)多发性硬化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6)帕金森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防治要点、
    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7)癫痫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
    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8)重症肌无力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1
    诊断要点、防治要点、护理、健康指导、预后
    (9)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包括腰椎穿刺术、脑血管介入治
    疗、高压氧舱治疗
    (四)外科护理学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1)正常人体内体液与酸碱平衡调节。
    (2)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和水中毒的病因、临床
    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钾代谢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4)酸碱平衡失调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的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及护理。
    3.麻醉病人的护理
    (1)麻醉的概念和分类。
    (2)全麻的概念、方法、并发症及处理。
    (3)椎管内麻醉的概念方法、并发症及处理。
    (4)局麻的概念、方法、常见毒性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5)麻醉前准备,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麻醉期间及恢复期的观察、
    监测和护理。
    4.手术室管理和工作
    (1)手术室的布局、环境和人员配备。
    (2)手术室物品管理及无菌处理。
    (3)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技术。
    (4)手术人员及病人的准备。
    5.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12
    (1)术前主客观评估内容,术前准备内容。
    (2)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常见不适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常见术后并发
    症的预防、观察及处理。
    6.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1)外科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估,外科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2)肠内营养的概念、营养剂的类型、输注途径及方法、护理。
    (3)肠外营养支持概念、营养液的配制及输入、护理。
    7.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外科感染的特点、分类、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性
    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
    理。
    8.烧伤病人的护理
    烧伤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分期、面积、深度的评估,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及护理。
    9.甲状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1)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甲亢的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3)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前后护理。
    10.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1)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
    (2)乳腺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3)乳癌根治术的手术前后护理。
    11.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腹膜炎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护理。
    13
    12.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1)腹外疝的概念、解剖结构、病因、病理。
    (2)腹股沟疝、股疝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疝修补手术前后护理。
    13.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腹部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14.胃十二直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溃疡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2)胃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
    理
    15.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肠梗阻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
    原则及护理。
    (2)肠瘘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
    则及护理。
    16.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手术前后护理。
    (2)几种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
    17.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痔、肛瘘、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大肠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18.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
    (1)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
    (2)肝叶切除术术前后护理。
    (3)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的护理。
    19.胆道感染、胆石症病人的护理
    14
    (1)胆道感染及胆石症的发病和相互关系。
    (2)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急
    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3)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手术前后护理。
    20.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胰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1.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
    原则及护理。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
    理原则及护理。
    (3)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及护理。
    22.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1)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
    护理。
    (2)脑疝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23.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1)头皮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颅骨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脑损伤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4.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1)肋骨骨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
    理。
    (2)气胸的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血胸的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5.肺癌病人的护理
    15
    肺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6.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食管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7.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
    (1)肾损伤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膀胱损伤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尿道损伤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8.尿石症病人的护理
    尿石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
    29.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护理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
    理。
    30.泌尿系肿瘤病人的护理
    (1)肾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
    (2)膀胱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31.骨折病人护理
    (1)骨折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
    则及护理。
    (2)常见四肢骨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及护理。
    (3)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骨盆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处理原则及护理。
    32.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1)关节脱位的定义、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
    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2)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临床表
    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
    16
    33.颈肩痛和腰腿痛病人的护理
    (1)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4.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1)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
    护理。
    (2)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和护理。
    (3)骨与关节结核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
    护理。
    35.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1)骨肿瘤的分类、临床表现。
    (2)常见骨肿瘤的临床特点。
    (3)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备注:复试时根据考生报考的方向重点考核各相关的专科领域,
    如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
    17
    湖北医药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专业硕士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选考内容:药物化学,150分)
    药物化学要求考生能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药物
    的分类及结构类型;各个系统代表性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
    作用靶点、体内代谢和临床应用等;药物的命名、结构特征与药效之间的
    关系;药物代谢的重要途径和一些代表性药物的合成方法。了解新药研究模
    式、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初步具备综合运用药物化学知识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题型
    写出药物的结构或名称;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二、考查内容1.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了解药物化学的发展
    过程及新药研究模式。
    2.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失常药、
    抗抑郁药、镇痛药的结构类型;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卡马西
    平、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吗啡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奥沙
    西泮、三唑仑、氟哌啶醇、氟西汀、盐酸哌替啶和盐酸美沙酮的结构及
    用途;苯二氮卓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3.外周神经系统药物:拟胆碱和抗胆碱药物的类型;氯贝胆碱、
    溴新斯的明、硫酸阿托品和溴丙胺太林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作
    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物的结构类型;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和硫酸
    沙丁胺醇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
    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西替利嗪和盐酸赛庚啶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及
    用途。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和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4.循环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的分类;盐酸普萘洛尔、盐酸地尔
    硫卓、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硫酸奎尼丁、盐酸胺碘酮、洛伐他汀、
    地高辛和硝酸甘油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氯沙坦、吉
    非贝齐、氯吡格雷和华法林的结构与用途。
    5.消化系统药物: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盐酸雷尼替
    丁、奥美拉唑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昂丹司琼、莫沙
    比利的结构与用途。
    6.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的结
    构类型;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
    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
    7.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的类别;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
    蝶呤、巯嘌呤、顺铂的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及用途;羟喜树碱、长
    春碱和紫杉醇的结构及用途。
    8.抗生素:抗生素类药物的类别;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钠、头孢
    氨苄、头孢噻圬钠、氯霉素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阿莫西
    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9.化学治疗药:化学治疗药的概念和类别;盐酸环丙沙星、异烟
    肼、利巴韦林、齐多夫定、阿昔洛韦、氟康唑、磺胺嘧啶的化学名、
    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诺氟沙星、利福平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10.利尿药及合成降血糖药物: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
    酯、甲苯磺丁脲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11.激素:甾体激素的类型;雌二醇、甲睾酮、炔诺酮、醋酸地
    塞米松的化学名、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丙酸睾酮、左炔诺孕酮、
    米非司酮、醋酸甲羟孕酮、氢化可的松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12.维生素: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C的化学
    名、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用途。
    13.新药设计与开发:药物的生物学基础;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
    与方法。
    三、参考教材
    尤启东主编,《药物化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
    湖北医药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专业硕士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选考内容:药理学,150分)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
    床医学、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为防止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和科学思维方法。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学六
    大部分内容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即药理学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枢神经系
    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内脏系统及激素类药物和化疗药物。
    一、考试题型
    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二、考查内容
    (一)药理学总论1、药效学: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性质的选择性、两重性);掌握
    药效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激动剂、部分激动剂、拮抗剂);熟悉药物的作用机制、
    受体理论、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2、药动学: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及影响
    因素(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等);掌
    握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半衰期、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房室模
    型等);熟悉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药物的简单扩散与其脂溶性——解离度——体液pH值的关系,与其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过程的内在联系;一级动力学消
    除和零级动力学消除规律。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掌握影响药效的因素,包括:药物方面(剂量、剂型、
    给药途径、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机体方面(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精神因素、
    病理因素和遗传因素)和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动学方面与药效学方面)。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1、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掌握乙酰胆碱有M样作用和N
    样作用;掌握毛果云香碱、新斯的明的作用、作用机理、用途与不良反应;熟悉有
    机磷酸酯中毒的机理和解救原则及药物。
    2、M胆碱受体阻断药:掌握阿托品的作用、作用机理、用途和不良反应;
    熟悉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了解樟柳碱、后马托品、丙胺太林、筒箭毒
    碱、琥珀胆碱的作用特点。
    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掌握拟交感药的基本结构及构效关系;掌握去甲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作用受体、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多
    巴胺、麻黄碱、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特点。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掌握普萘洛尔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酚
    妥拉明的作用特点。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掌握苯二氮卓类药动学特点、作用、用途、中毒解救及常
    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熟悉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中毒解救。
    2、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掌握常用的抗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
    西平、丙戊酸钠的作用特点及各型癫痫的首选药物;了解癫痫发作的分型。
    3、抗精神失常药:掌握氯丙嗪的作用原理、基本药理作用、用途及主要不
    良反应;了解常用的抗躁狂症药和抗抑郁药。
    4、抗帕金森病药:掌握左旋多巴的作用特点和联合用药的必要性;了解苯
    海索的作用特点。
    5、镇痛药:掌握吗啡、杜冷丁的药理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纳洛酮
    的作用特点;了解其他人工合成镇痛药的作用特点
    6、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解热、镇痛、消炎、抗
    风湿等作用机理,以及阿斯匹林、对乙酰基氨基酚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四)心血管系统药物1、钙通道阻滞药:掌握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常见
    不良反应;比较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和地尔硫卓的作用特点。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掌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分类及
    常用药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的作用及应用。
    3、抗高血压药: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掌握可乐定、哌唑嗪、
    普萘洛尔、肼屈嗪、硝苯地平、氢氯噻嗪、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
    反应;熟悉抗高血压药的联合应用原则。
    4、抗心律失常药: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理及其分类,各代表药的作
    用特点和临床用途。
    5、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掌握强心苷的作用机理、作用、用途、用法、不
    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在心功能不
    全上的应用。
    6、抗心绞痛及抗动脉粥状硬化药:掌握硝酸酯类、ß受体阻断药及钙拮抗
    药的抗心绞痛作用特点、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常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代表药
    及其作用特点。
    7、利尿药:掌握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利尿作用、作用机
    理、用途和不良反应。
    (五)内脏系统及激素类药物1、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掌握常用的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的作用机理、作
    用特点和临床用途;熟悉常用的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药动学特点、作
    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消化系统药理: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熟悉哌拉西平、丙谷
    胺、奥美拉唑、米索前列醇等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3、呼吸系统药理:掌握平喘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熟悉沙丁胺醇、氨茶碱、异丙
    阿托品、色甘酸钠、丙酸倍氯米松的作用特点和用途、不良反应;熟悉祛痰药氯化
    铵、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机理和用途;熟悉镇咳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4、组胺受体阻断药:掌握常用的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
    息斯敏、吡咯醇胺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用途;掌握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雷尼
    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5、肾上腺皮质激素: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熟悉糖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禁忌症。
    6、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掌握抗甲状腺激素药硫脲类、碘及碘化物的
    作用机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7、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熟悉口服降血糖药磺酰脲类、双胍类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六)化疗药物1、抗菌药物概论:掌握化学治疗、化疗药物、抗菌谱、抗菌活性等基本概
    念;掌握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掌握抗菌药物联合
    应用原则。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掌握青霉素的药动学特点、抗菌作用机制、抗菌谱、
    临床应用、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及不良反应;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和
    应用、不良反应;掌握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代表药及其作用特点和用途;了解碳
    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氧头孢烯类等类药物的代表药
    和作用特点。
    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掌握红霉素的药动学特点、抗
    菌机制、抗菌谱、耐药性、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去
    甲万古霉素的作用特点;了解甲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的
    作用特点。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掌握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的作
    用特点、临床用途;熟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性。
    5、四环素类及氯霉素:掌握四环素、士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药动
    学特点、抗菌谱、作用机制、耐药性、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掌握氯霉素的药动学
    特点、抗菌谱、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6、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合成抗菌药: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作用机制、熟悉本类药物的共性及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
    作用特点及适应症;掌握磺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抗菌谱、药动学特
    点、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不良反应,掌握常用磺胺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甲氧苄啶(TMP)与磺胺药合用的依据。
    7、抗结核病药:掌握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
    素、吡嗪酰胺抗结核病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8、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熟悉两性霉素B、酮康唑的抗真菌作用特点及临
    床应用;熟悉病毒唑及常用的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作用特点;了解抗逆转
    录病毒药齐多夫定、HIV蛋白酶抑制剂沙喹纳韦的作用特点。
    9、抗疟药、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掌握常用的抗疟药的分类及代表
    药物;掌握甲硝唑的抗虫谱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0、抗恶性肿瘤药: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表药;掌握甲
    氨喋呤、氟尿嘧啶、巯嘌呤、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熟悉替
    加氟、巯鸟嘌呤、羟基脲、氮芥、白消安、卡莫司丁、达卡巴嗪、丝裂霉素、顺铂、
    放线菌素D、门冬酰胺酶、秋水仙碱及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等在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熟悉抗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原则。
    三、参考教材
    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湖北医药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专业硕士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必考内容:有机化学部分,75分)
    有机化学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
    及立体异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制备方法等内容;能完成
    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问题;熟悉典型的反应机制及概念;了解化
    学键理论概念,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中间体的相
    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能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
    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了解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质谱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具
    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题型
    命名或写结构式;完成反应;选择题;简答题;结构推导;有机
    合成。
    二、考查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物理特性、立体异构,官能团异
    构,同分异构现象(体),构型与构象,KekuleA(凯库勒)的两个
    重要基本规则;共价键的本质(价键法、分子轨道法、鲍林共振论简
    介);共价键的参数;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
    的酸碱概念。
    1
    2、烷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子
    的四面体概念SP3杂化、δ键(构型概念);了解乙烷、丁烷的构象
    及相互转变关系;烷烃的反应、甲烷的卤代反应历程、游离基、连锁
    反应、能量曲线、过渡状态、游离基的稳定性和卤代反应的取向:自
    由基取代反应、碳自由基形成及性质、链反应的引发与终止。
    3、烯烃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烯烃的重要化学
    性质及反应规律;理解烯烃的结构SP2杂化、π键;亲电加成反应历
    程、溴鎓离子、亲电试剂、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马氏规则、诱导效应,
    游离基加成反应历程、过氧化物效应的解释马尔可尼可夫规则、加成反
    应中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的结构及性质;高锰酸钾氧化和臭氧化;α-
    氢原子的卤代反应;烯的来源和制备。
    4、炔烃的分类、命名,结构(sp杂化等)及同分异构现象。炔
    烃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反应规律;炔键碳上的氢原子的性
    质和鉴定;乙炔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共轭二烯烃的性质、结构
    特点及用途。
    5、立体化学的定义、动态立体化学和静态立体化学的任务;sp3
    杂化、sp2杂化、sp杂化的含义;σ键和π键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分
    子的立体形象及分析,掌握小环的张力及稳定性、椅式/船式构型、
    环已烷及取代环已烷的构象;链型化合物的构象;顺式构象和反式构
    象;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对称因素;构型标记法;相对构型、D-L构
    型标记法、绝对构型、R−S构型标记法;对映体与非对映体;手性碳
    2
    原子的个数与旋光异构体的数目。
    6、苯的结构特性和苯的表达方式;联苯类化合物和稠环芳烃的
    结构特性;芳香烃的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苯亲电取代反
    应的一般式、反应机理、反应势能图;取代基的定位效应理论;多元亲
    电取代的经验规律;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类别:硝化反应、卤化反应
    (注意苯环的卤化和芳环侧链卤化的区别)、磺化反应、傅-克反应、
    加特曼-科赫反应、氯甲基化反应;休克尔规则。
    7、卤代烃的构象特点;卤代烃的结构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有
    机金属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的制备和性
    质;卤代烃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各类官能团化合物。
    8、醇的结构对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多元醇的特殊反应
    频哪醇重排;醇的制备及醇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酚的结构和物理性
    质;对亚硝基苯酚的结构和互变异构体;酚羟基上的反应和酚醚、酚
    酯的反应;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瑞穆尔-梯门反应;柯尔伯-施密
    特反应;利用酚的酸性提纯和鉴别酚;醚的结构和性质;醚的制备。
    9、醛酮的结构和性质关系;羰基亲核加成;共轭不饱和醛、酮
    的加成反应;醛、酮的还原;卤仿反应,醛酮的氧化反应机理及应用;
    醛酮的鉴别。
    10、羧酸的结构对羧酸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羧酸与格氏试剂
    或有机锂试剂的反应及反应机理,羧酸被LiAlH4或B2H6还原及反应
    机理;羧酸的酯化反应;脱羧反应;羧酸的制备。
    3
    1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羧酸
    衍生物的各种还原反应;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12、-氢的酸性;羰基化合物活性强弱的分析和排序;烯醇负离
    子;羰基化合物烯醇化的反应机理;羟醛缩合反应;酯缩合;-二羰
    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结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芳香胺的特性;重氮化反应及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胺的定义、
    分类、结构特点和表示方式;胺的碱性;霍夫曼消除反应的定义、反应
    机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胺的鉴别与制备。
    14、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共性;杂环化合物
    的芳香性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酸碱性;呋喃、噻吩、吡咯等的合成及化
    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规律)。
    15、糖的定义;糖的链式结构和费歇尔投影式;糖的环型结构和
    哈沃斯式;糖的链式结构和环型结构的互相转换;糖的D-型系列和L-
    型系列结构和名称;糖的变旋现象和产生变旋现象的原因;立体化学
    中的基本概念在糖中的应用;-苷键和-苷键、糖的-构型和-构型
    的含义;纤维二糖的分子式、结构和命名;纤维素的结构特点;糖脎
    的制备及糖脎在糖结构鉴别和结构测定方面的应用。
    16、氨基酸的IUPAC命名法、俗名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R、
    S构型和D、L构型的确定、费歇尔投影式的表达;八个必需的氨基
    酸;氨基酸的酸碱性和等电点、甘氨酸盐酸盐的滴定曲线图的绘制和
    4
    图示内容的分析;氨基酸的酸碱反应、与茚三酮的反应、形成和切断
    二硫键的反应。
    17、萜类的定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组成
    和分类。异戊二烯规则;甾族化合物的定义;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
    构象式、-取向和-取向;甾族化合物的实例。
    三、主要参考书目1、陆涛主编。《有机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5年6月。
    5
    湖北医药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专业硕士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必考内容:分析化学,75分)
    分析化学部分是为药学院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入学考试
    科目药学基础综合的一部分,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各种化
    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各类仪器分析方法在测定物质化学组成、状态、含量
    和结构中的应用。
    一、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计算题。
    二、考查内容:(一)化学分析部分
    1、分析方法的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分析过程和步
    骤。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偶然误
    差的规律性,异常值的取舍规则;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免方法,有效
    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基准物
    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滴定的方式和应用;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1
    4、缓冲溶液的性质;滴定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酸碱滴
    定法的应用;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
    其影响因素,酸碱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非水滴定法;各种类型酸碱滴
    定曲线的特点,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点酸度的计算和指
    示剂的选择原则。一元弱酸(弱碱)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
    条件。
    5、EDTA的性质及其配合物的特性;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使用条件和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
    的方法;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及配位
    平衡的有关计算。
    6、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及适用条件;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程度
    和速度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
    的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条件电位,准确滴定的条件;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特点及影响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化学计量
    点电位的计算;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基准物,指示
    剂,滴定方式,应用范围及结果计算。
    7、重量法的操作步骤,沉淀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剂的选择原则;
    重量分析法有关原理、计算及有关基本概念。
    (二)仪器分析部分:
    1、光吸收定律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
    2
    吸收光谱(电子跃迁类型、常用术语及有机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
    光谱)及其影响因素;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
    用;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类型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荧光与磷光和有机化合物结构间的关系;
    影响光致荧光的因素;荧光与磷光分析仪器及其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
    的基本原理;化学发光的类型及其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荧光产生条件
    及其与物质分子结构的关系、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3、红外光谱区的划分及红外光谱法的特点;红外光谱的基本原
    理;有机化合物的基团频率及特征吸收;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及试
    样制备方法;红外光谱法在未知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红外光谱的
    跃迁机理;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红外光谱图的解
    析。
    4、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流程及特点;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基
    本原理;分析仪器的基本组成及应用;定性及定量分析过程中的条件
    选择;原子吸收光谱产生涉及的原子结构、能级等概念及表示法。
    5、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子的自旋与分类、原子
    核的回旋、核磁共振、驰豫等内容);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基本组成及
    对分析试样的要求;核磁共振波谱中的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偶合常
    数及简单的自旋耦合与自旋分裂;简单核磁共振波谱的解析方法;核
    磁共振波谱图的解析。
    6、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离子的主要类型(分子离子峰、同位素
    3
    离子峰、碎片离子峰、亚稳离子峰、重排离子峰);有机化合物的质
    谱及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解析。
    7、色谱法的基本理论;色谱分离中的柱效、选择性与分离度;
    色谱法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色谱法的塔板理论与速率理论。
    8、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仪的组成液相色谱速率理
    论;气相色谱法分离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气相色谱
    仪检测器的原理及选择。
    9、液相色谱速率理论;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液固吸附
    色谱的特点及应用;液液分配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的特点及应用;
    其他色谱分离模式的特点与应用;色谱分离方式的选择。
    三、主要参考书目1、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孙毓庆主编。《分析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年。
    4
    湖北医药学院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口腔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口腔解剖生理学约5%;口腔组织病理学约5%;
    牙周病学12%;口腔黏膜病学8%;牙体牙髓病学15%;口腔颌面外科学约
    20%;口腔修复学约20%;口腔正畸学约10%;口腔预防医学5%。
    二、题型结构
    1.单项选择题(240分,每题2分,共120题)
    2.问答题(30分,每题10分,共3题)
    3.病例分析题(30分,每题15分,共2题)
    三、参考书目
    1.《牙周病学》第四版,孟焕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口腔黏膜病学》第四版,陈谦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口腔预防医学》第六版,胡德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口腔正畸学》第七版,赵志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5.《口腔修复学》第七版,赵依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6.《牙体牙髓病学》第四版,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7.《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8.《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七版,于世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9.《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七版,王美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考查内容
    (一)口腔组织病理学
    1.熟悉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病变;
    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
    联系;3.了解一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
    1.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以及其他学科的
    关系;
    2.了解学习和研究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牙周病学
    1.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2.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3.牙菌斑生物膜及致病机制、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
    促进因素;
    4.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5.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计划;
    6.牙周病的预防和疗效维护;
    7.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8.牙龈病和牙周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9.牙周炎的伴发病变;
    10.牙周医学和全身疾病的关系;
    11.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四)牙体牙髓病学
    1.掌握龋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过程;
    2.龋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银汞合金充填、牙体缺损的粘
    接修复;
    3.牙折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4.牙齿慢性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5.牙本质过敏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6.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7.活髓保存与根尖诱导成形术;
    8.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9.根管治疗术的原理、操作步骤;
    10.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方法、适应证、步骤;
    11.口腔检查和各种诊断方法;
    12.熟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组织生理学特点;
    14.熟悉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
    15.了解牙震荡和牙脱位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16.根管治疗后疾病和口腔检查;
    (五)口腔粘膜病学
    1.口腔黏膜的结构、功能、代谢、更新;
    2.熟悉口腔黏膜增龄性变化和黏膜上皮结构蛋白及基本病损;
    3.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4.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
    5.口腔大疱类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口腔肉芽肿性疾病、唇舌疾病和黏膜色素异常;
    7.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病因、口腔表征、诊断与治疗。(六)口腔颌面外科学
    1.掌握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的要点;
    2.掌握局部麻醉的基本理论,各种局部麻醉方法的操作方法及局
    麻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3.熟练掌握拔牙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一般拔牙术手术步骤、阻
    生牙拔除术、拔牙术后处理、拔牙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4.了解口腔种植外科、牙种植体的概念;
    5.掌握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
    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6.掌握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软组织清创缝合处理原则;
    7.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了解骨折愈合过程;
    8.掌握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掌握牙源
    性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9.掌握成釉细胞瘤、脉管瘤、骨化性纤维瘤等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原则,了解脉管瘤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10.掌握颌面部肿瘤的诊断要点、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口腔颌面
    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并了解合理选用化疗药物的原则和其毒
    副作用表现;
    11.掌握急慢性唾液腺炎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涎石病的病因
    及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12.掌握唾液腺囊肿和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13.了解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4.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概念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分
    类、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15.掌握三叉神经痛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常用治疗方案。
    16.掌握牙颌面畸形及口腔颌面部畸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七)口腔修复学
    1.掌握口腔修复常见疾病的诊断、设计和修复技术,例如牙体缺
    损的全冠修复、牙列缺损的固定桥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及牙列缺失的
    全口义齿修复;
    2.熟悉种植义齿、全瓷贴面等;
    3.了解颌面缺损的赝复体修复、牙周疾病的修复治疗、颞下颌关
    节疾病的修复治疗等。
    (八)口腔正畸学
    1.掌握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检查诊断、分类、临床表现;
    2.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牙列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3.牙齿移动的生物学规律及生物力学原理;
    4.X线头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5.活动矫治技术的原理及常用活动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
    6.标准方丝弓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组成、适应证及矫治原理;
    7.功能矫治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常用功能矫治器的组成及适应证;
    8.各种临床常见错牙合畸形的治疗,错牙合畸形治疗后保持的原
    理和方法以及常用保持器的设计;
    9.熟悉正畸临床常用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10.Tipe-edge矫治技术的原理、组成和临床矫治步骤;
    11.种植支抗技术;
    12.自锁托槽矫治技术;
    13.了解口腔正畸学研究的内容及发展概况;
    14.正畸材料力学原理和性能;
    15.三维影像分析技术;
    16.唇腭裂畸形的正畸治疗;
    17.正颌外科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18.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19.舌侧矫治技术等。
    (九)口腔预防医学
    1.全面了解口腔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专业内容、发展趋势,树
    立预防为主的观点,明确口腔保健的奋斗目标;
    2.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口
    腔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湖北医药学院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卫生综合》(科目代码:353)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是我校为选拔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一门入学专业
    考试科目。其目的是本着科学、公平、客观的原则,测试学生大学本科阶段对流
    行病学、卫生学、管理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以及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预防
    医学相关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保证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题目分I型题和Ⅱ型题,考生二选一,题目不能混合作答。
    要求考生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知识能力。
    I型题主要考查《流行病学》和《卫生学》。Ⅱ型题主要考查《管理学》和《社会医学》。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考生可任选I型题(即第一部分试题)或Ⅱ型题(即第二部分试题)进行作
    答,每个题型的分值均为30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选择I型试题的考生,做第一部分试题,即为1-95题(300分),试卷内
    容结构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
    品卫生学各占20%。
    选择Ⅱ型试题的考生,做第二部分试题,即96-128题(300分),试卷内
    容结构为《管理学》和《社会医学》各占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I型试题(即第一部分试题)
    名词解释50分(10小题,每小题5分)
    单项选择题150分(75小题,每小题2分)
    简答题100分(10小题,每小题10分)
    (二)Ⅱ型试题(即第二部分试题)
    单项选择题36分(12小题,每小题3分)
    问答题150分(15小题,每小题10分)
    计算题34分(2小题,每小题17分)
    案例分析题40分(2小题,每小题20分)
    论述题40分(2小题,每小题20分)
    五、考查内容
    I型试题
    一、流行病学
    参考书目: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绪论
    1.概述: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3.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4.流行病学的应用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6.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二)疾病的分布2
    1.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2.疾病流行的强度
    3.疾病的分布
    (三)病因与病因推断
    1.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
    2.病因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3.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4.因果关系的推断
    (四)描述性研究
    1.概述
    2.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概念、目的和用途、局限性
    3.现况研究:概念;目的;特点与种类;调查方法;设计与实施;偏倚及其
    控制
    4.生态学研究:概念;目的和方法;用途;优缺点
    (五)队列研究
    1.概述
    2.队列研究的实例
    3.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4.资料整理与分析
    ⑴基本整理表
    ⑵人时的计算暴露人年的计算、
    ⑶率的计算与显著性检验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
    ⑷效应的估计RR、RD、AR、AR%、PAR、PARP、PAR%
    5.偏倚及其控制
    6.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六)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述:概念、基本原理、特点、用途、类型
    2.实例
    3.研究设计与实施
    3
    ⑴确定研究目的与类型(2)确定研究因素(3)确定研究对象
    (4)估计样本含量(5)资料收集
    4.资料分析
    ⑴描述性分析
    ⑵推断性分析: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分级分析、分层分析、多因
    素分析
    5.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6.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的比较
    (七)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概述:概念、基本特点、主要类型
    2.临床试验:概念、基本原则、分期、设计与实施、资料分析、偏倚及其控制
    3.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
    定义;原理;研究设计方法,分组方法、样本计算、干预。
    4.优缺点
    (八)筛检与诊断实验的评价
    1.概述
    2.设计与实施
    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确定“金指标”;选择受试对象;样本量;确定界值
    3.筛检试验的评价
    (1)真实性评价:指标: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约登指数;
    似然比;一致率
    (2)可靠性评价:评价指标、影响因素
    (3)效益评价: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4.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
    5.筛检中的偏倚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
    (九)疾病预后研究
    1.概述:疾病预后、疾病的自然史、预后因素
    2.预后研究设计、实施及其偏倚控制
    4
    3.预后评估常用指标
    (十)传染病流行病学
    1.概述
    2.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3.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疫源地: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疫源地
    4.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5.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十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1.概述:概念、疾病负担
    2.流行特征: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3.主要危险因素
    4.防制策略及措施
    5.社区综合防治
    (十二)疾病监测
    1.概述:概念及发展简史、目的、分类
    2.监测的程序和方法
    3.传染病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系统、症状监测系统
    4.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慢性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伤害监测系统
    5.食品不良反应监测
    6.现代技术在疾病监测中的应用
    (十三)医院感染
    1.概述
    2.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二、卫生学
    参考书目:朱启星主编《卫生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环境与健康
    1.人类和环境
    (1)环境及其构成
    5
    (2)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环境污染物的防治
    (二)生活环境与健康
    1.空气
    (1)空气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与疾病:
    (3)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4)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2.水
    (1)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2)水体污染与疾病
    (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改良饮用水水质的卫生对策
    (5)包装饮用水卫生
    3.地质环境和土壤
    (1)地质环境与疾病:
    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
    (2)土壤污染与疾病: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土壤的卫生防护
    原则
    (三)食物与健康
    1.人体营养需要和能量平衡
    (1)营养素:
    (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3)能量平衡与健康体重
    2.合理营养
    (1)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2)食物的营养价值(3)膳食结构
    6
    (4)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5)营养调查及其评价
    3.特殊人群的营养
    4.营养相关疾病
    (1)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2)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3)营养与心血管疾病(4)营养与肿瘤
    5.临床营养
    (1)医院临床营养工作内容
    (2)医院膳食:基本膳食、试验膳食、治疗膳食
    (3)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6.食品安全
    7.食源性疾病
    (1)食源性疾病概述
    (2)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与分类、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3)食物过敏
    (四)职业环境与健康
    1.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2.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1)金属和类金属中毒:
    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治疗
    (2)有机溶剂中毒
    (3)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毒理和毒作用表现、急救和治疗、常见的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
    (4)有害气体中毒:种类、毒理、临床表现、诊断、急救与治疗
    3.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1)生产性粉尘的健康危害及其控制
    生产性粉尘的基本概念、来源与分类、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和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2)矽肺: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与
    7
    诊断
    (3)煤工尘肺:主要接触机会、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4)硅酸盐尘肺:特点、石棉肺
    (5)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棉尘肺、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1)不良气象条件(2)振动(3)噪声(4)非电离辐射(5)电离辐射
    (五)预防保健策略
    1.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预防保健策略
    (六)社区预防保健服务
    1.社区预防保健工作内容
    2.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
    3.社区特殊人群卫生保健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处理的基本目标、处理的基本原则、应急准备、应急处理
    (八)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1.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变量和变量值、同质与变异、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误差、概率
    2.统计资料的类型:数值变量资料、分类变量资料、资料的转化
    3.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收集资料、资料整理、分析资料
    (九)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l.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3.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1)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2)t分布
    (3)总体均数置信区间的估计
    8
    9
    (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4.t检验和Z检验
    5.方差分析
    (十)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标准化率(调整率)常用的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
    算法的
    使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2.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二项分布、率的抽样误差、总体率的置信区间估计、两个率比较的z检验
    3.检验
    (十一)秩和检验
    非参数统计的意义,非参数检验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了解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十二)直线相关与回归
    1.直线相关
    2.直线回归
    3.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
    (十三)统计图与统计表
    1.统计表
    统计表的意义、结构、种类,制作统计表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2.统计图
    统计图的种类,制图的基本要求,各种统计图的应用条件与要求。
    (十四)医学科研设计
    1.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均衡、随机、重复
    2.实验设计:意义和特点、分类、基本要素、常用方法
    3.调查设计
    Ⅱ型试题
    一、管理学
    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周三多、陈传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一)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概念、人类管理活动的特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
    技能。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要点、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梅奥的人
    群关系论。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以及适度原理的主要
    观点。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以及技术方
    法的主要特点及其运用策略。
    (四)决策
    决策类型、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决策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头脑
    风暴法、德尔菲法以及波士顿矩阵法的主要内容。掌握线性规划法、量本利分析
    法、决策树法以及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计算。
    (五)计划与计划实施
    计划的类型、计划的层次体系,计划的编制过程。目标的特点,目标管理的
    基本过程及其优点。
    (六)组织力量的整合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和管理策略,直线与参谋的冲突及其避免。委员会的优点
    以及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集权与分权的区别和联系,分权与授权的区别
    和联系,如何有效授权。
    (七)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结构,组织文化的内容,组织文化的功能,如何塑造有效的组织
    10
    文化。
    (八)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的作用。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集体的结构。权变理论。
    (九)激励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会
    应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十)沟通
    沟通分类,有效沟通的障碍以及如何克服。组织中的冲突类型以及如何处
    理。控制的主要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二、社会医学
    参考书目:《社会医学》(第1版),卢祖洵、姜润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一)绪论
    社会医学的概念、知识基础、研究内容、基本任务。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
    的关系。
    (二)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概念和演变过程。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基
    本内涵和主要观点,健康的影响因素。
    (三)社会医学基本理论
    健康的定义和社会性。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性。健康公平的涵义,
    产生健康不公平的根源。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的内容。(四)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研究的类型、基本程序。非概率抽样的主要类型,如何实施研究方
    案。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
    (五)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经济发展对健康带
    来的负面效应。社会人口与健康,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11
    (六)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人格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压力如何影响健康。健康行
    为生活方式的基本特点,健康的四大基石,以及合理膳食的原则。心理与行为生
    活方式的干预。
    (七)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及分类,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八)卫生服务研究
    卫生服务研究的概念,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相
    互之间的关系,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主要因素。(九)社会卫生政策
    卫生政策的功能、卫生政策的制定过程。宏观政策图解法的基本内容和使用
    效果。SWOT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十)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双向转诊的概念和原则。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
    12
    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99)
    适用专业:
    基础医学专业(1001)、临床医学专业(1002)、
    医学技术专业(1010)Ⅰ.考试性质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是为全国医科院校(独立设置)研究生院联盟高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
    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
    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
    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
    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
    质量。
    Ⅱ.考查目标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
    学和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
    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
    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基础医学约70%
    其中:生理学约25%;生物化学约25%;病理学约20%;2、临床医学约30%
    诊断学约25%;外科学总论约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第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B型题第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X型题第15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Ⅳ.考查内容
    1/11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
    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
    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颈动脉突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
    管活性物质。
    10.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
    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2/11
    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3.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
    调节。
    4.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的分节运动。
    5.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排便反射。
    6.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
    制。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1.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
    测定法。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
    2.体温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3.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1-、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以及对
    H+、NH3/NH4+、K+的分泌。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
    4.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5.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
    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6.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7.排尿反射。
    (九)感觉器官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和传入通路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
    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
    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3/11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前庭反应。
    (十)神经系统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
    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3.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
    位的产生。
    4.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5.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念、分
    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6.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
    中枢易化。
    7.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大脑皮质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
    8.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
    (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大脑皮质
    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9.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0.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情绪生理反应。
    11.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
    12.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质功能的一
    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
    (十一)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
    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
    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
    泌调节。
    3.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
    4.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5.调节钙和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
    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调节。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
    1.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4/11
    2.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激素及孕激素
    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胎
    盘的内分泌功能。
    二、生物化学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组成,5种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酶的调节。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
    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5/11
    16.胞浆中NADH的氧化。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24.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
    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1.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生化专题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血红素的合成。
    5.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7.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6/11
    7/11
    8.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
    9.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三、病理学
    (一)细胞与组织损伤
    1.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2.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4.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
    1.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3.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4.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3.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5.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
    的种类和功能)。
    2.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3.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肿
    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
    8/11
    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3.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4.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6.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7.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1.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2.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
    3.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
    点。
    5.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
    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6.心肌病的概念,克山病、充血性心肌病、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及闭塞性心肌病的病理学
    特点。
    7.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八)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4.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5.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6.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7.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8.硅沉着病的病因、常见类型、各期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9.肺泡性损伤及肺间质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10.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因和常见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它们的特点、转移途径及合
    并症。
    (九)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其并发症。
    3.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5.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扩
    散途径。
    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
    及扩散途径。
    8.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9.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0.胰腺炎症及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十)造血系统疾病
    1.霍奇金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
    球肾炎、系膜增生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IgA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1.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肿瘤)、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3.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5.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6.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7.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
    型及其病理变化。
    8.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9.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10.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9/11
    10/11
    4.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
    局。
    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
    联系。
    9.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
    10.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
    11.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12.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十四)其他
    1.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症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甲状腺肿瘤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3.糖尿病及胰岛细胞瘤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四、诊断学
    1.常见症状学:包括发热、水肿、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呕血及黑便、咯血、昏迷。
    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四肢脊柱检查、常用
    神经系统检查。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常规体液检查,骨髓检查,常用肝、肾功能检查,
    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X线胸片、超声波检查(常用腹部B超及超声心动图检
    查)、内镜检查(支气管镜及消化内镜检查)。
    五、外科学总论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2.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3.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及血液制品。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与防治。
    6.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术后镇痛的药物与方法。
    7.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8.外科患者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9.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10.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12.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诊治。
    13.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14.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5.创伤的概念和分类。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16.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与诊断、防治要点。
    17.肿瘤的分类、病因、病理及分子事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18.常见体表肿瘤的表现特点与诊治原则。
    19.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20.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21.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22.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23.重症监测的内容、应用与治疗原则。
    24.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11/11

添加湖北医药学院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北医药学院考研分数线、湖北医药学院报录比、湖北医药学院考研群、湖北医药学院学姐、湖北医药学院考研真题、湖北医药学院专业目录、湖北医药学院排名、湖北医药学院保研、湖北医药学院公众号、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北医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北医药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湖北医药学院考研网由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