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华南农业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华南农业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华南农业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华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群]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资源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专业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新增的专业,是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两个核心专业之一。本专业于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目前拥有在校本科生200多人,硕士生20多名。
教学方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型毕业生。专业准入课程包括环境科学专业概论、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准出课程包括环境土壤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目前建设有水、固废、大气、环境监测与化学分析、环境微生物等教学实验室。
科研方面:在长期的发展中,环境科学专业已经形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农业与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固体废物农业资源化利用、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等重点发展领域。现建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土壤环境与废物资源农业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高校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中心两个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并建有土壤重金属研究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有机污染与控制实验室、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与利用研究中心、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10年主持省级、国家级项目经费近千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上百篇。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学科承担每年4个班的环境工程本科专业与10多名环境工程硕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工作,1998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教辅人员2人。拥有“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及“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以及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产业化示范基地。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1)工业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包括混合有机废物好氧堆肥与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及肥料利用;(2)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构建与工程应用;(3)污染河涌底泥原位修复工程技术与原理、餐厨垃圾处理新技术与应用。
“利用糖业、畜牧业固体废料制造有机复混肥技术”是本学科固体废物农用资源化研究方向早期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在广东省首创“康肥、康宝肥”两个优秀的有机肥料品牌,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新产品。“工农业废物制造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研究”项目,获2001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造纸污泥的农用资源化技术开发”项目,2002年5月通过广东省环保局科技成果鉴定(粤环鉴字[2002]第04号)。与广东省广宁县鼎丰纸业公司、华杨肥料厂合作,建立造纸污泥堆肥工厂,并利用造纸污泥堆肥产品研制出年产5万吨桉树专用肥料在桉树种植中大规模应用,污泥堆肥作为桉树基肥市场前景广阔,构建了“桉树木片—造纸厂利用—污泥加工肥料厂—桉树种植”的生态工业;2004年以来,我们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环境管理部合作开展了垃圾堆肥反应器的研制,并建立研发基地,开发出厨余垃圾高温消化型堆肥反应器。2011年,获得东莞科技局资助,开展社区垃圾分类与厨余垃圾现场堆肥处理研究,在樟木头镇碧河花园建立示范工程,并获得2013年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项目“园林废弃物与生活污泥资源化关健技术与应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本学科在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研制活化磷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还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10多篇为SCI收录)。这些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介绍
植物营养学科于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点,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同年被学校评为“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现为 “农业资源与环境”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的支柱二级学科,同时也是“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抗逆与养分高效利用”方向、广东高校环境友好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植物营养与养分资源省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学科。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现有科研人员3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8人(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7人),中初级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6人,45岁以下人员30人。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青年女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广东省特聘教授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和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名。
植物营养学科现有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同时配备有总价值2000多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其中单件10万元以上的仪器20多件;建有标准的温网室1000多平方米,校内田间试验基地100多亩。实验室条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根系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条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大型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流动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分子磷屏成像系统、二维蛋白电泳分析仪、定量PCR、梯度PCR、基因枪、冻干机、冷冻超速离心机、根系原位观测室、作物根系原位动态定量分析及三维重建的系统等。这些仪器设备集中摆放、专人管理、内外开放、统筹使用,为本学科各研究方向提供大型仪器使用平台。
近年来本学科发展很快,形成了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改良、新型肥料的研制及其应用推广和土壤养分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等三个研究方向。主持了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重要课题以及美国McKnight基金国际合作作物研究项目、国际磷肥研究所项目、美国农业部NRI项目和德国科学基金会项目等国际合作课题,科研总经费超过6000万元。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多篇。具体科研成果如下:
(1)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改良
以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并改良植物营养性状(尤其是根系性状),挖掘植物营养遗传资源潜力,选育出了具有理想根系性状和养分效率(重点是磷效率)、适应广东和华南地区生长的优良作物品种,从而高效、环保地解决我国南方酸性红壤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养分缺乏、元素毒害等问题,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途径。侧重研究了如下3个具体课题:①作物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理想根构型的定量分析;②作物养分高效根系性状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基础;③华南酸性红壤地区重要农作物(水稻、大豆等)磷高效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选育。以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为平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杰青/重点/联合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科技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美国McKnight Foundation国际合作作物研究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40多项,研究经费超过3000万元。在国内外知名期刊(PNAS、Plant Physiology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多篇,影响因子大于6.0的SCI论文15篇,应邀国际期刊专题综述论文5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个、实用新型专利2个;参与育成国审大豆新品种5个;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2)新型肥料的研制及其应用推广
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依据,以快速准确的诊断施肥技术为手段,研制出了高效新型复合肥料;并结合平衡施肥和设施灌溉施肥等先进技术, 提高了作物的肥料利用率,达到了高产、高效、环保、优质的目的。同时大力推广了废弃物资源研制环境友好型肥料系列产品,探索了工农业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侧重研究了如下2个具体课题:①高效新型肥料的研制和应用;②营养诊断和平衡施肥原理和方法产业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获得了科研项目40余项,研究经费超过2000万元,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了专著4部;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7个、美国专利1个;在以上应用推广中,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等奖项13项,鉴定成果1项。
(3)土壤养分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
探索华南地区土壤资源及其养分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质量的关系、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机理及其防治,为退化土壤、污染土壤的恢复与重建、红壤坡地的果、林、鱼、禽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依据。侧重研究了如下3个具体课题:①土壤养分资源管理及其专家系统的建立和应用;②退化和污染土壤的环境化学及修复;③现代设施农业养分管理。本研究小组获得了科研项目60多项,研究经费超过1500万元,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4部,奖项5项,鉴定成果1项。
本学科还十分注重国际合作,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根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为本学科研究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该学科2002年以作物根构型特性遗传改良为题成功申报了美国McKnight基金会的国际合作作物研究项目,并获得二期资助,成为中国唯一连续获得两期资助的项目。说明了该学科的科研实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专业介绍
土壤科学系主要承担“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特别是“土壤学”二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教辅人员3人。拥有 “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有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温室面积1000多平方米,设有一批校内外教学科研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示范基地。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500万元,包括先进仪器如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等。
土壤学科已有70多年的培养研究生的历史,1935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获得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的土壤学工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本学科以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土地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中心,着重研究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土壤资源及其养分特性、土壤养分资源调控与利用、土壤生物培肥技术和土壤质量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对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重要成果:(1)土壤养分资源调控与利用;(2)土壤生物培肥技术体系;(3)土壤质量的生态修复模式。本学科在广东土壤养分资源及其特性、赤红壤退化及其机理、土壤的退化与重建、土壤污染与修复和作物营养与施肥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广东土壤》、《珠江三角洲土壤》、及《广东赤红壤区现代农业试验研究》等11部著作;主编了《区域土壤学》、《地质学基础》等全国教材5部;承担国家、部省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50多项;获得国家、部省级重大成果14项,其中,“广东土壤普查”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南方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获2002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32篇为SCI收录,11篇为EI和ISTP收录)。这些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是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区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土壤学),早在1935年我校创校先驱邓植仪先生在我国率先培养土壤学硕士研究生。2012年在广东省第九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其中两个二级学科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几代人长期努力,针对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贫瘠耕地退化、作物养分和肥料利用率低、农田水土污染严重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制约粮食增产稳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以“土壤-肥料-植物-环境-土地利用”为主线,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为导向,围绕着华南地区土壤质量提升与耕地保育、新型肥料创制与高效利用、作物营养与遗传改良、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和农产品安全、土地综合整治与效益提升等领域,开展了退化土壤改良与耕地培肥技术、缓控释肥料、促进剂产品制造与高效施用技术、根系生物学基础理论、植物营养遗传改良与利用技术、产地环境污染环境修复和农业固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优化配置技术等一系列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人才培养与推广应用,形成了“产-学-研-用”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为建设广东农业和生态环境强省奠定了理论、技术和人才基础,为广东省和华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人才队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现有教职工86人,包括教授18人(包括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8人),副教授34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教育部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奖各1人,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
2.学科平台条件
学科现建有“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研究基地和技术联盟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PI1人。学科发展物质条件优良,拥有了比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体系,配备了精密仪器设备,引进了一系列用于科研教学的软件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超过2000万元。已具备装备优良的研究和工作条件,有培养优秀人才的坚实基础。
3.教学科研成果。
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企业横向合作课题等项目。其中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重大重点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研究总经费超过10700万元。发表论文总数432篇,专著21部,专利43项,计算机软件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21项。
4.学科方向与学科带头人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依据教育部最新的学科发展规划,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学4个二级学科基础上,根据本学科发展趋势和特点,自设肥料学方向。五个核心学科方向及学科带头人如下:
第一、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的主要骨干学科之一,作为农业基础科学之一,以研究农业土壤肥力及其培育为核心任务,主要研究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利用及改良,土壤中养分、水和其他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含量、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及作物和生物利用,研究土壤的生物学组成、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于保持和提高土壤的农业生产力,维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第二、植物营养学。是农业基础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业生产中作物需要的养分和生命物质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分布、运转和利用,作物养分需要和吸收利用的遗传、生理和生态调控的科学。
第三、肥料学。是研究作物营养物质的高效利用和环保型产品制造和施用技术的应用学科。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缓控释肥料、同步营养肥和促根剂等新肥料为载体,物化平衡施肥理论和技术,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学将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需肥规律、土壤保肥供肥规律、肥料供肥规律;研发新型肥料制造技术和工艺,实现养分综合管理。
第四、农业环境保护。是研究农业和农村环境重金属、营养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分布,土壤-作物-食物污染过程,农业环境控制及治理途径和技术,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和设计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涵盖研究农业环境基准和标准,产地环境规划和治理,污染物质健康风险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性环境科学。它与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存在密切的内部联系和交叉学科特色,同时在污染物化学和污染物迁移控制上与环境科学和工程存在外部交叉和联系。
第五、土地资源学。是土壤学与土地科学的交叉,研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土壤-土地资源的勘察和评价、规划和利用,土地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的科学;经济发展中土地规划和区划、土地修复和整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国土安全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新兴领域。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的生态学科以农业生态学和热带亚热带区域的生态农业和农村环境为特色,面向华南特有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迅速的状况,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农业生态、污染生态、化学生态、森林生态和畜禽生态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于1993年由农业部批准成立。目前有固定人员47人,其中科研人员41人,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
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2011年被批准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同年学校批准成立“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2011年进入农业部组建的国家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体系,批准成立“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的生态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初组建水稻生态研究室,开展全国水稻光温生态特性的协作研究,阐明了水稻光温特性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划分出我国水稻品种光温生态型和气候生态型。研究成果《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年,梁光商教授出版了《水稻生态学》。在1981-1984年间吴灼年教授多次组织了全国农业生态学骨干师资和农业科研人员培训,为我国农业生态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1982年农业部批准在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农业生态研究室,1986年成为全国首批农业生态学硕士点。1987年骆世明教授在1984年校内教材的基础上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农业生态学》教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整的农业生态学体系,对推动我国生态学在农业方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生态学科1998年被批准设立生态学博士点,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0、2003、200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并列为农业部和广东省共建“211工程”“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开办了生态学本科专业,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十一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科开设的《农业生态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广东省精品课程,《农业生态学》双语教学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广东省精品课程。本学科的教学团队还被评为 “农科生态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0-85281887 38297891
邮箱:zhxy@scau.edu.cn
邮箱:zhxy@scau.edu.cn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学科发展与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创办的“农林化学门”。1925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农林化学系分设出“土壤肥料门”。1952年成立华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1992年更名为“国土资源与环境科学系”。1996年与植物保护系合并组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5年,经学校学科和学院结构调整之后,目前资源环境学院由6个系和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组成。一直以来,学院秉承“明德、务实、乐学、善思”的院训,继往开来,为建设“和谐资环、卓越资环、幸福资环”的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2012年学院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二、现状概况
学院现有在校生1811人,其中本科生1499人、博士生71人、硕士生237人、留学生4人。有教职工145人,教授(研究员)2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9人,博士生导师28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7.07%。设有土壤科学系、植物营养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学系、地理信息系、测绘与遥感系6个系。有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生态学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科学专业设立了国际班,实行学分互认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农科生态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拥有国家级大学生理科(生态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生态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生态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各级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20多个。
学院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两个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建有农业农村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华南土地综合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土地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环境友好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广州遥感真实性检验站、华南农业大学乡村生态振兴产业学院(省级)、生态环境与资源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等12个省部级和3个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
三、特色与优势
1、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工作。近年来,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的工作思路,创新“三四三”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形成“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局面。落实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理论武装,打造具有资环特色的双周学、单周业务学、教授有约、师友茶座等大学习品牌。坚持党建带团建,构建“1+8”学生工作体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师德师风及学风建设,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理顺青年教师思想情绪,有效维护学院安全稳定。十年来,学院一大批党支部、团支部被评为校优秀党支部、优秀共青团支部,一大批师生党员、团员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一批党支部被列为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三型”及“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党支部。2014年以来,学院连续被评为校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
2、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目标,重视专业和学位点建设规划与顶层设计,提出“四轮两翼”本科专业建设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管理的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制度,成立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以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一系列院级教学管理机构,组建了一批国家、省、校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治学严谨、优良施教的师资队伍,先后有一大批教师被评为国家、省、校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省级培养对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特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省特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校十佳科技工作者、校科技新星、校优秀班主任、校教书育人奖、校十佳教师、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称号,一大批课程被评为国家、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坚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015年建立农事训练中心资环站,并运行顺利。建立院级大学生实践基地27个,其中生态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被遴选为广东省校外大学生实习基地。学院获省、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6项、教改课题22项、教学成果奖10项;获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获学校各类先进奖项20余人次。
近年来,学院优化校内外等各种社会资源,与英法等国高校合办“2+2”环境科学专业国际班和大学生暑期班,设立师生创新创业、学风建设等基金、奖助学金项目,探索建立“卓银班”、“诺普信班”、“芭田班”等订单式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办学院生态沙盘设计比赛、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品牌。健全学院研究生创新体系,努力提高研究生创新素质。学院团结向上的优良学风,对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国家、省校级的科技竞赛中获得奖项120多项和各类奖学金。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考研升学率由2015年的18.5%攀升至2018年的29.67%。
3、科学研究工作。2012年在广东省第九轮重点学科的评选中,植物保护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4年学院“群体微生物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广东省引进第四批创新科研团队。2015年以来,经学科和学院结构调整,学院以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项目为契机,提出“项目带团队、任务建平台、绩效定资源”和“学科群+领域+方向团队”的学科建设模式,明确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在2020年之前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六项创新机制,可能性从2015年的67%增长到2018年底的84.3%。2015年修订实施《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科学基金管理办法》,2016年制定实施《资源环境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绩效评价与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制定实施《资源环境学院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及立项资助奖励方案》和《资源环境学院ESI倍增计划任务落实方案》,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十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100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4.5亿元左右,获得国家、省部、市科技成果38项,其中主持或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2009-2012年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1项、省部级成果25项;发表学术论文2100篇左右,其中SCI、EI等收录论文9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多件;主编出版专著及教材50余部。在生态循环农业、转基因作物与入侵生物的生态安全防控、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土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土壤改良与生物肥料研制、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改良、新型肥料的研制及其应用推广、土地信息工程与综合整治、生态规划、土地规划等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学院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推动国际化进程。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友好互访与合作交流,与美英日德法等国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承担了商务部的面向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工作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环境科学国际培训班项目。2016年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组建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2018年再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签订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学院获得校“十二五”国际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4、科技开发工作。多年来,学院在发展科研事业的同时,面对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培养,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处理、土壤改良与生物肥料研制、缓控释肥、肥水灌溉、生态农业规划、土地信息综合整治、测绘与遥感技术、土地规划、有机生产中病虫害系统控制、植物源农药等领域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一些标志性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学院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视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产学研工作,分别与泰达生物集团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隆平高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清远市菜篮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筠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等部门和企业正式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参与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与建设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为国家特别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方案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方案》精神,结合资源环境学院实际情况及硕士生培养规律,制定资源环境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工作方案,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一、复试工作原则
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坚持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着力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考察。
复试组织与管理
成立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及主管院长分任组长、副组长,负责制订本学院复试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确定各复试专家小组成员、审核复试专家小组的复试记录与结果、确定拟录取名单。
学院按照招生专业成立复试专家小组。复试专家小组成员不少于5名,其中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人,由学科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中至少有1人负责外语听说能力测试,有1人负责思想品德考核,另外配备工作秘书1名。
三、复试内容与形式
复试一律采取差额复试办法,生源不足的专业复试考生原则上按1:1.2的比例复试,生源充足的专业复试比例可以大于1:1.5,但不能超过1:2。
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实践(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汉语写作水平等,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举止礼仪、表达能力等。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水平测试、专业素质及能力考核、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三个部分,总成绩为100分。
复试具体内容和形式由各专业自主制定,对复试内容和试题按保密制度管理。
四、复试成绩计算
1、复试成绩:
外语能力测试、专业素质能力考核和综合素质能力考核总成绩各按三分之一折算成百分制(100分),得出考生复试成绩。
2、综合成绩:
由考生初试总成绩和复试成绩计算得出综合成绩。计算方法为: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50%+复试成绩×50%。
五、体格检查
复试考生必须按学校医院规定进行体检或者提供半年内三级甲等医院体检报告。参加学校医院体检时间为3月21、23、24、28、30、31日,4月6、7日工作日(上午8:00-11:00,下午2:30-5:00)。
体检结果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不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一律不予录取。
六、特殊考生复试特别要求:
推荐免试考生:因推荐阶段已经复试,不需再次复试。
七、复试时间、地点、资格审查及材料要求
1、复试时间地点:学院第一批复试时间为2016年3月21-25日,分组情况及安排详见学院网页通知公告。学院根据第一批复试结果决定第二批复试,详情请随时关注学院网页通知。
2、复试资格审查:
复试考生于2016年3月21-25日到学院125办公室报到并进行资格审查,需提交下列相关材料复印件。
资格审查须查验和收集的材料:
(1)往届生查验身份证、学位证、学历证原件,收复印件;
(2)应届生查验身份证、学生证原件,收复印件;
(3)收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需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后视同原件);
(4)忘记带材料或材料不齐的考生,务必于4月30号前自行交到研招办,没有材料的不录取;
(5)“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需提供退役证明材料;
八、复试信息公开
学院在本学院网站公布复试方案、复试考生名单、拟录取信息公示等。
九、录取原则
1、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低于60分为不及格)。
2、各专业按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
3、为公平起见,第一志愿上线生和调剂复试生的录取总成绩分开排序,优先录取第一志愿上线生。
4、单独考试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单独排序录取。
5、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十、复试的监督和复议
1、实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对复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复试结果全面负责。
2、实行监督制度和巡视制度。学院接受学校监察部门对复试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同时对本院考生的复试、录取工作进行监督,当考生对复试提出书面质疑时,学院复试领导小组提供书面说明,负责向考生进行解释或提出解决办法。
3、实行复议制度。要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受理投诉和申诉应在15日内做出回复。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或复试专家小组进行复议。
监督电话:020-85280066、38297260。
举报邮箱: yzb@scau.edu.cn 、 xieql@scau.edu.cn。
十一、其他说明
学院复试方案未尽事宜,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录取工作方案》及《资源环境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
资源环境学院
2016-3-18
添加华南农业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华南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南农业大学报录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群、华南农业大学学姐、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华南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华南农业大学排名、华南农业大学保研、华南农业大学公众号、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南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