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

济南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济南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济南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土木建筑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
培养方案
2018年08月21日 16:46  点击:[462]
“ 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400)(2015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独立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和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内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学术交流和外文论文写作能力。
二、研究方向
1、结构工程
主要研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改造。
2、岩土工程
主要研究基坑支护工程、岩土工程安全与数值仿真、土-结构相互作用。
3、市政工程
主要研究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理论与技术、水质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水处理新材料与新技术。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结构耐久性与可靠性评估。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够合理运用知识,在工程设计、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生产实践领域较好地开展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工作。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课题组其他教师参与培养工作,同时聘请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形成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课题组教师与校外兼职导师辅助的团队式培养。导师应在符合本学科培养方案的前提下,依据研究生个人情况,因材施教,对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进行全程严格管理,同时要定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科研和生活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3、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启发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礼仪修养的教育,除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外,注重政治形势、国家政策、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位不应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4学分。
2、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在本校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到校外选修部分课程,应事先列入个人培养计划,由导师审核提议后,经学院分管院长同意,最后报学校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进行。待校外课程学习结束后,学校将根据相关学校(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考试成绩单给予相应的学分。
3、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程
  ①  政治理论课:政治理论课为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为一学期,3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学时  2学分    秋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学时  1学分    秋学期
  ②  外国语课程:外国语以英语为主要语种,实行分类教学,必修6学分。其中基础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5学分,为公共必修课;高级英语和应用英语类课程为任选课,每门课1.5学分,至少选修一门。
A、基础英语:凡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6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或托福成绩85分及以上者,均可免修研究生基础英语,直接获得3学分;不符合免修条件的研究生,必须参加研究生基础英语课程学习,考试合格方可获得3学分;既不符合免修条件又不参加研究生基础英语学习的研究生,须与研究生院签订协议,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自学研究生基础英语并达到上述免修条件,方可获得3学分。
研究生基础英语    64学时      3学分            秋学期
B、专业外语课程:学院单独开课,32学时,考试合格获得1.5学分。专业外语一般应与专业课学习及外文文献查阅或学位(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量不低于15万字。
专业外语        32学时       1.5学分          春学期
C、高级英语:凡获得基础英语免修资格的研究生可以选修高级英语课程,考试合格,可取得1.5学分;
高级英语        32学时       1.5学分          秋学期
D、应用英语类课程: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修研究生应用英语类课程,考试合格获得相应学分。
英语口语口译    32学时       1.5学分          春学期
实用英文写作    32学时       1.5学分          春学期
(2) 专业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主要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研究生完成学业的基础,包括必修专业学位课程和选修专业学位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包括数理统计与应用和数值分析,另外研究生还应根据个人研究方向选定若干门学科基础课程作为选修专业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4学分。所有学位课程均属考试课程,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3) 非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必修课程主要强调突出学科方向特色,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的培养,选修课主要学习本学科新兴的学科理论和专业技术,突出研究方向的特色。非学位课程学分不得少于10分。
(4) 补修课程
本学科主要接受土木工程专业(限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限考市政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报考,对于其它跨一级学科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力考生在入校后必须补修土木工程专业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2-3门与相关研究方向有关的本科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一般为《材料力学》、《钢筋混凝土》、《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
六、实践环节(必修)
1、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攻读硕士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安排下参与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教学实践可以答疑、批改作业、辅助指导课程设计等方式进行,实践时间宜相当于16 学时工作量,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经导师考核通过后可获得1 学分。
  2、 社会实践
为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研究生导师应为硕士研究生安排不少于2个月的社会体验或社会服务,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末的8 月至10 月份。导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开展有工程应用背景的课题或从事社会调查研究;也可以安排研究生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企事业单位解决具体技术问题;也可以安排研究生到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综合服务工作;研究生也可自主联系社会实践单位。该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写出不少于3000 字的实践报告,经实践单位签字盖章、导师审核后可获得1 学分。
  3、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学院、学校或国内外学科领域内的学术会议或相关学术活动,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应在上述学术活动中作学术报告至少1 次,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应将上述学术活动登记表提交导师,由导师评定成绩,通过者获得1 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尚应聆听学术讲座10 次以上,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应将学术讲座登记表提交导师,由导师评定成绩,通过者获得1 学分。
七、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是在硕士研究生基本完成课程学习,且通过学位论文开题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中期筛选是对学生在硕士学习中间阶段的政治思想表现、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按照优秀、合格、跟踪培养、不合格四个等级给出中期筛选考核意见,中期筛选通过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下一阶段的工作,具体操作执行《济南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
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结束后,研究生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论文工作计划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要立足研究生的科研方向,密切跟踪学科前沿和关注热点,同时结合未来工程应用需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工程实用意义。学位论文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与工学硕士培养目标规定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吻合。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日止),学位论文的其他撰写要求应符合《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规定。
1、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应由学生与导师共同商定,首先在课题组内部采取集体评议的形式对其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论证,修改后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开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实验条件等)、预期达到的水平,开题报告应做到观点正确,资料详实,论据充分,语言通畅,逻辑合理,创新点突出,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要求学生查阅的文献资料不低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开题报告文字不少于5000字。开题报告以学生汇报答辩、专家小组评议的形式进行,硕士生向专家重点介绍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本次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等内容,专家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开题成绩并审核是否通过论文开题,经学院负责人对专家小组的评审意见审核后报学校研究生院备案。开题报告的内容、程序及成绩评定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
2、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将组织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态度、科研精力投入、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研究生只有通过中期检查后方可进行后续的论文研究工作,中期检查将执行《济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3、论文答辩申请及答辩
为进一步规范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营造崇尚科学、作风严谨、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硕士论文答辩前,必须满足《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暂行办法》规定,否则不允许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授予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十、其他
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2、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遇特殊情况确需修订的,必须按上述程序审批。
3、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4、本方案适用于“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自2016级开始实行。
十一、参考书目
1、杨桂通.弹塑性力学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焕定.结构力学(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包世华.结构力学(下)[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周竟欧.结构力学(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勖成.有限单元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谢康和,周健. 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姚谦峰,陈平.土木工程结构试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吕西林.建筑结构加固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张有才.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11、 Stephen P. Robbins. Management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黄本才.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3、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4、王传志, 滕智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15、吕西林, 金国芳, 吴晓涵.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
社,2002
16、沈聚敏,周锡元.抗震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7、谭国强.使用Ansys6.0进行有限元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8、徐芝纶.弹性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朱伯龙,董振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
20、惠宽堂,曹勇.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土木工程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1、张新培.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2、李国强,李杰.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 [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3、J. F. Douglas. 流体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4、许保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5、顾夏声.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6、G.Tchobanoglous, F. Burton and H.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Ⅰ,
Ⅱ,Ⅲ)》. Metcalf &Eddy, Inc. (第四版,影印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7、W.Stumm,J.J.Morgan,汤鸿霄译. 水化学: 天然水体化学平衡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8、戴树桂. 环境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9、朱满才,王学玲.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一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7
30、H.斯科特•福格勒著.李术元,朱建华译.化学反应工程[M],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1、朱炳辰.化学反应工程[M].第五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2、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3、张自杰.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4、张忠祥,钱易.《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5、G.Tchobanoglous, F. Burton and H.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Ⅰ,
Ⅱ,Ⅲ)》.(第四版,影印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6、王凯军,贾立敏.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7、陈方肃.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长沙: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8、许葆玖.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9、李国鼎,金子奇.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M]. 北京:湖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40、郑平,冯孝善.废物生物处理理论和技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1、陈坚.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2、高明远,岳秀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3、戚以政,汪叔雄.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4、郑刚,顾晓鲁. 高等基础工程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5、陈志源,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6、宰金珉,宰金璋. 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拟稿人(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附: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表1 “结构工程”方向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课 SS99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15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04 研究生基础英语 64 3 秋 外国语学院 必修
SS991005 高级英语 32 1.5 秋 外国语学院 任选
一门
SS991006 英语口语口译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07 实用英文写作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10 数理统计与应用 48 3 秋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991011 数值分析 48 3 春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081009 专业英语 32 1.5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01 弹塑性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02 结构动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课 SS083077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5 高等钢结构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0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4 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7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0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0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06 大跨度空间结构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5 防灾减灾工程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1 现代工程管理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8 高等土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2 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9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8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6 防护工程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1 建筑节能原理 48 3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994001 知识产权与学术论文规范 24 1 春 法学院 选修
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 ≥2月 1 必修
教学实践 16 1
学术活动 ≥11 2
备注: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由导师参照专业方向提出建议,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表2“ 岩土工程”方向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课 SS99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15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04 研究生基础英语 64 3 秋 外国语学院 必修
SS991005 高级英语 32 1.5 秋 外国语学院 任选
一门
SS991006 英语口语口译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07 实用英文写作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10 数理统计与应用 48 3 秋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991011 数值分析 48 3 春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081009 专业英语 32 1.5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10 高等土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01 弹塑性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课 SS083072 高等岩石力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3 高等基础工程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4 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5 岩土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6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45 地下工程设计理论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1 现代工程管理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2 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7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8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9 结构动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0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0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62 断裂与损伤力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1 建筑节能原理 48 3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994001 知识产权与学术论文规范 24 1 春 法学院 选修
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 ≥
2月 1 必修
教学实践 16 1
学术活动 ≥
11 2
备注: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由导师参照专业方向提出建议,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表3“ 市政工程”方向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SS99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15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04 研究生基础英语 64 3 秋 外国语学院 必修
SS991005 高级英语 32 1.5 秋 外国语学院 任选
一门
SS991006 英语口语口译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07 实用英文写作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10 数理统计与应用 48 3 秋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991011 数值分析 48 3 春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081009 专业英语 32 1.5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13 环境生物化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06 高等水化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课 SS083065 环境材料学概论 16 1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66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20 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21 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28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47 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67 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68 水质安全与评价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39 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69 计算流体及数值模拟技术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0 水的高级氧化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1 现代工程管理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38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994001 知识产权与学术论文规范 24 1 春 法学院 选修
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 ≥2月 1 必修
教学实践 16 1
学术活动 ≥11 2
备注: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由导师参照专业方向提出建议,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表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课 SS99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1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04 研究生基础英语 64 3 秋 外国语学院 必修
SS991005 高级英语 32 1.5 秋 外国语学院 任选
一门
SS991006 英语口语口译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07 实用英文写作 32 1.5 春 外国语学院
SS991010 数理统计与应用 48 3 秋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991011 数值分析 48 3 春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SS081009 专业英语 32 1.5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14 防灾减灾工程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081001 弹塑性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课 SS083082 结构振动与控制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6 防护工程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7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2 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9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3 工程结构抗火与抗爆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6 工程结构抗震理论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10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4 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0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8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79 结构动力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62 断裂与损伤力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5 高等钢结构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083081 建筑节能原理 48 3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SS994001 知识产权与学术论文规范 24 1 春 法学院 选修
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 ≥
2月 1 必修
教学实践 16 1
学术活动 ≥
11 2
备注: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由导师参照专业方向提出建议,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13)(2015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该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与咨询、新技术研究、新工艺开发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
2、结构工程
3、市政工程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5、工程应用力学
6、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三、基本学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责任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应积极聘请校外的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内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合作导师,并鼓励课题组其他教师参与培养工作,形成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校外合作导师与课题组教师辅助的团队式培养。校内责任导师应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指导,校外合作导师可以独立承担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课题试验或开发的指导工作。
   培养过程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和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强化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语言陈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导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到实践单位做有工程应用背景的课题;研究生可以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相关企业,结合专业特色,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学位课学分不得少于16 学分,非学位课学分不得少于10 学分;专业实践不少于12学分,其中工程实践不少于10个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2个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38学分。每学分对应的标准学时数为16 学时。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
课程设置见附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情况聘请企事业有经验的专家讲授。允许跨领域选修部分课程。经学院批准可以参加企业专业技术培训,但不计学分。
政治理论课开设“政治理论与实践”(2学分)。
外国语课程:外国语以英语为主要语种,实行分类教学,必修5学分。其中基础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
1、基础英语:凡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6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或托福成绩85分及以上者,均可免修研究生基础英语,直接获得3学分;不符合免修条件的研究生,必须参加研究生基础英语课程学习,考试合格方可获得3学分;既不符合免修条件又不参加研究生基础英语学习的研究生,须与研究生院签订协议,在申请硕士学位前自学研究生基础英语并达到上述免修条件,方可获得3学分。
基础英语              64学时      3学分        秋学期
2、专业外语:由学院开课,32学时,考试合格获得2学分。专业外语一般应与专业课学习、外文文献查阅、国外规范标准学习、学位(毕业)论文准备等工作相结合,注重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培养,要求学生阅读量不低于10万字。
专业外语                    32学时      2学分      春学期
公共必修课有“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1学分)、“信息与文献检索”(1学分)。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必须考试,非学位课程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成绩60 分及以上为合格,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考试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记分。
硕士研究生应尽量在校内选课,如确需到校外选修课程,应由导师提议、学院分管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课程结束以后,学校根据有关学校(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考试成绩单,给予学分。
3、补修课程
本领域主要接受土木工程专业(限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建筑技术等方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限考市政工程方向)和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限考建筑技术方向)的本科生报考,对于其它跨学科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力考生在入校后必须补修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或建筑学专业的2-3门与相关研究方向有关的本科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一般为《材料力学》、《钢筋混凝土》、《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物理》、《建筑构造》。
六、专业实践(必修)
1、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要密切结合学位论文工作,由校内研究生导师和校外合作导师共同确定实践地点和实践内容,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应进入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施工企业或与土木工程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设计、施工等专业实践项目,优先安排学生到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工程实践,工程实践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实践时间不少于10个月。硕士研究生需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工程实践报告,经导师审核通过后计入10个学分。
2、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院级及以上具有影响力的工程应用和技术推广会议或相关创新活动,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应在上述活动中作学术或技术分析报告至少1 次,提交答辩申请前,硕士研究生应将活动登记表提交导师,由导师评定成绩,通过者获得1 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提交答辩申请前聆听工程应用、技术推广创新等讲座或报告6 次以上,提交答辩申请前,硕士研究生应将学术活动登记表提交导师,由导师评定成绩,通过者获得1 学分。
七、中期筛选
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是安排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学位论文开题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中期筛选是对学生在硕士学习中间阶段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定,应成立由组长、研究生秘书及副高级职称以上、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成中期筛选考核小组,按照优秀、合格、跟踪培养、不合格四个等级给出中期筛选考核意见,中期筛选通过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下一阶段的工作,具体操作执行《济南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
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与工程硕士培养目标规定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相吻合。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日止),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学位论文不计入学分,对于所有撰写的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审阅批准。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要求应符合《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1、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硕士研究生应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对选题内容深入了解,开题报告应包括立论依据(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研究目的和应用价值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预期目标)、研究基础、工作计划等。要求研究生生查阅的文献资料不低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或现状分析。开题报告由学院组织专家成立考核小组(一般不少于3名专家)听取汇报,并对研究生的课题选题、研究方法或方案、可实现目标等做出评价。开题报告的内容、程序及成绩评定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
2、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应组织专家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和评审,根据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全面对照检查和考核论文进度和应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硕士研究生只有通过中期检查后方可进行后续的论文研究工作,中期检查将执行《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3、论文答辩申请及答辩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授予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十、其他
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2、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遇特殊情况确需修订的,必须按上述程序审批。
3、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硕士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4、本方案适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自2016级开始实行。
十一、参考书目
1、杨桂通.弹塑性力学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焕定.结构力学(Ⅱ)[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包世华.结构力学(下)[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周竟欧.结构力学(下)[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勖成.有限单元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赵志缙,赵帆.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谢康和,周健. 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姚谦峰,陈平.土木工程结构试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吕西林.建筑结构加固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张有才.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11、Stephen P. Robbins. Management[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黄本才.结构抗风分析原理及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3、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4、王传志 滕智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15、吕西林,金国芳,吴晓涵.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16、沈聚敏,周锡元.抗震工程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7、谭国强.使用Ansys6.0进行有限元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8、徐芝纶.弹性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朱伯龙 董振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
20、惠宽堂,曹勇.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土木工程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21、张新培.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2、李国强,李杰.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 [M]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3、J. F. Douglas. 流体力学[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4、许保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二版)[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5、顾夏声.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6、G.Tchobanoglous, F. Burton and H.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Ⅰ,Ⅱ,Ⅲ)》. Metcalf &Eddy, Inc. (第四版,影印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7、W.Stumm,J.J.Morgan,汤鸿霄 译. 水化学: 天然水体化学平衡导论[M]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1987.
28、戴树桂. 环境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9、朱满才,王学玲.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一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7.
30、H.斯科特•福格勒 著,李术元,朱建华译.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1、朱炳辰.化学反应工程[M].第五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2、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3、张自杰.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4、张忠祥,钱易.《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5、G.Tchobanoglous, F. Burton and H.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Ⅰ,
Ⅱ,Ⅲ)》(第四版,影印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6、王凯军,贾立敏.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7、陈方肃.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8、许葆玖.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9、李国鼎,金子奇.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40、郑平,冯孝善.废物生物处理理论和技术[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
41、陈坚.环境生物技术[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7.
42、高明远,岳秀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3、戚以政,汪叔雄.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4、郑刚,顾晓鲁.高等基础工程学[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5、陈志源,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6、宰金珉,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7、丰定国.工程结构抗震[M] . 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48、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49、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同济大
学出版社,2008.
50、赵和生.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D].南京:东南大学,2006.
51、张向炜.新时期中国建筑思想论题[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52、李风.建筑安全与防灾减灾[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3 、Francis.D.K.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11.
54、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5、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56、王岳川.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7、杨维菊.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58、樊振和.建筑结构体系及选型[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9、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0、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拟稿人(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课 SS991007Z 政治理论与实践 32 2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SS991004 研究生基础英语 64 3 秋 外国语学院 必修
QZ081001 专业英语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SS991004Z 数值分析 48 3 秋 数学科学学院 必修
QZ081009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各方向任选3门
QZ081010 结构动力学及工程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1 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09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2 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3 土力学及工程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4 流体力学及工程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5 水化学及工程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6 环境生物化学及工程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09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0 结构动力学及工程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7 防灾减灾工程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08 现代工程管理学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21 现代施工技术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2 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8 建筑节能原理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19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QZ081020 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SS992002Z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 16 1 秋 法学院 必修
QZ083022 信息与文献检索 16 1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QZ083001 学科前沿 16 1 春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QZ083002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 16 1 春 土木建筑学院 方向1,2,4,5,6必修
QZ083032 环境材料学概论 16 1 秋 土木建筑学院 方向3必修
QZ083003 钢结构理论与应用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25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27 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08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29 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0 地下工程设计与应用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1 岩土数值计算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06 基础工程分析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3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12 废水处理工艺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11 给水处理工艺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14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8 防护工程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9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0 结构振动与控制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09 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实验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振动力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6 工程建设标准化导论 16 1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7 决策方法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8 BIM技术与应用 16 1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1 建筑设计与研究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3 建筑防火技术与应用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4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5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应用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28 现代预应力结构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26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10 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2 建筑环境学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49 建筑可持续发展技术 16 1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13 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4 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5 水质安全与评价 32 2 秋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6 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37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17 水处理工艺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QZ083015 水及废水处理新技术 32 2 春 土木建筑学院 选修
专业实践
工程实践 10个月 10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学术活动 2 土木建筑学院 必修
说明:(1)表中方向1代表结构工程,方向2代表岩土工程,方向3代表市政工程,方向4代表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方向5代表工程应用力学,方向6代表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2)学生务必在导师指导下结合研究方向进行选课。
课程简介与大纲
2018年08月22日 16:44  点击:[574]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
(学科代码:081400)
“结构工程”方向... 1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1
《弹塑性力学》教学大纲... 3
《结构动力学》教学大纲... 4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简介... 6
《高等钢结构》课程简介... 7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课程简介... 8
《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课程简介... 9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课程简介... 10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 11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课程简介... 12
《大跨度空间结构》课程简介... 13
《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简介... 14
《现代工程管理学》课程简介... 15
《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 16
《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课程简介... 17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课程简介... 18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课程简介... 19
《防护工程学》课程简介... 20
《建筑节能原理》课程简介... 21
“岩土工程”方向... 22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22
《高等土力学》教学大纲... 24
《弹塑性力学》教学大纲... 26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简介... 27
《高等基础工程学》课程简介... 28
《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29
《岩土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简介... 30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课程简介... 31
《地下工程设计理论》课程简介... 32
《现代工程管理学》课程简介... 33
《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课程简介... 34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简介... 35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课程简介... 36
《结构动力学》课程简介... 37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 38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课程简介... 39
《断裂与损伤力学》课程简介... 40
《建筑节能原理》课程简介... 41
“市政工程”方向... 42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42
《环境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44
《高等水化学》教学大纲... 46
《环境材料学概论》课程简介... 49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课程简介... 50
《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课程简介... 51
《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课程简介... 52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课程简介... 53
《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54
《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 55
《水质安全与评价》课程简介... 56
《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课程简介... 57
《计算流体及数值模拟技术》课程简介... 58
《水的高级氧化技术》课程简介... 59
《现代工程管理学》课程简介... 60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简介... 61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 62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62
《防灾减灾工程学》教学大纲... 64
《弹塑性力学》教学大纲... 66
《结构振动与控制》课程简介... 67
《防护工程学》课程简介... 68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简介... 69
《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课程简介... 70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课程简介... 71
《工程结构抗火与抗爆》课程简介... 72
《工程结构抗震理论》课程简介... 73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 74
《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课程简介... 75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课程简介... 76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课程简介... 77
《结构动力学》课程简介... 78
《断裂与损伤力学》课程简介... 79
《高等钢结构》课程简介... 80
《建筑节能原理》课程简介... 81
 
 
 
 
 
 
 
 
 
 
 
 
 
“结构工程”方向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Specialized English
课程编号:SS081009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1.5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彭晓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是硕士研究生阶段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大学本科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英文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写作及翻译,并能进行专业口头交流,达到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学科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要求。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了解专业外语常用的句式和语法;
2、显著提高专业外语词汇量,熟练科技英语结构及文体,能够顺利阅读英语环境专业文献资料。
3、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英译汉速度每小时不低于350个英文词,要求理解正确,译文通顺;能够汉译英一般难度的材料,速度为每小时250个左右汉字。
4、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硕士研究生阶段要求用英文写出10篇左右的文献摘要、综述等。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专业文献选读、专业文献翻译、论文摘要写作。
专业文献选读16学时、专业文献翻译8学时、论文摘要写作8学时。
 
三、教学方式
作为专业泛读类课程,教学方式: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学习内容:专业文献为主,结合科研、论文进行课堂讨论,兼有专题讲座。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占70%)、课后作业(占30%)
 
五、先修课程:
完成本科阶段的专业外语学习。
教材:段兵廷,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惠宽堂、曹勇,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土木工程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 李亚东,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09月第一版;
[3] 钱永梅、庞平,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建筑工程方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4] 原版期刊: “Engineering Structur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EI英文版期刊源。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弹塑性力学》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Elastoplasticity
课程编号:SS081001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舒庆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弹塑性力学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一套完善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技术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的实际应用需求给弹塑性力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因而,研究弹塑性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也是弹塑性力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主要采用简化的、用初等理论可以描述的数学模型,而在弹塑性力学中,则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有些问题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无法解决,或能解决但无法给出精确可靠的结论,而用弹塑性力学则可以给出解答,或给出初等理论解答的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应力与应变(4学时);本构方程(5学时);弹性力学问题的提法(4学时);平面问题(6学时);柱体的扭转(4学时);能量原理与变分法(5学时);薄板问题(4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四、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五、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杨桂通. 弹塑性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陈明祥. 弹塑性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毕继红. 工程弹塑性力学(第二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 卓卫东. 应用弹塑性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结构动力学》教学大纲
Structure Dynamics
课程编号:SS081002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刘增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建筑物在动荷载(例如,地震作用、风荷载等)作用下的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正确设计的建筑物采取必要的减震和防震措施可减少或者避免结构的破坏。结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既是设计基础,也是减震、防震措施的理论依据。本课程让学生掌握建筑物动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动力自由度确定,熟练掌握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振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与求解,掌握振动测量与隔振(震)基本技术原理,掌握振型的实用计算,掌握分布参数振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熟练掌握动力反应分析的数值方法。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1章 结构动力学概述(8学时)
 §1-1动荷载及分类
 §1-2结构动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
 §1-3结构动力分析中的自由度
 §1-4结构的动力特性
 §1-5建立结构体系运动方程的一般方法
第2章 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6学时)
 §2-1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
 §2-2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振动响应分析
 §2-3体系的阻尼和振动过程中的能量
 §2-4振动的测量,隔振原理
第3章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4学时)
 §3-1无阻尼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3-2多自由度体系振型的正交性
 §3-3多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
第4章 频率和振型的实用计算方法(2学时)
 §4-1能量法
 §4-2迭代法求振型和频率
 §4-3瑞利-里兹法
第5章 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6学时)
 §5-1梁的偏微分振动方程
 §5-2梁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5-3梁的轴向振动
 §5-4振型的正交性
 §5-5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
第6章 动力反应数值分析方法(6学时)
 §6-1基本问题
 §6-2分段解析法
 §6-3中心差分发
 §6-4 Newmark-β法
 §6-5 wilson-θ法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先修课程:
结构力学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教材:[1] 刘静波, 杜修力. 结构与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S.P.铁木辛柯《工程中的振动问题》;
[2] R. W. Clough 《Dynamics of Structures 》;
[3] R.W.克拉夫、J.彭津著,王光远等译:《结构动力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北京,1981
[4] 包世华. 结构力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周竟欧, 等. 结构力学(下).同济大学出版社
[6] 李桂青, 等. 工程结构时变可靠度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7] 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谢礼立、吕大刚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8] 学习网站:http://yjs.ujn.edu.cn/course/kc/TJJ0006_ss081002/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7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群
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是结构工程专业及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也是结构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工程体系。混凝土结构原理是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多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板壳结构、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以及港口、水利结构工程等)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与要求是: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基本理论;弄懂混凝土结构主要材料的力学与变形特征;熟悉混凝土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方法;学会混凝土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的强度理论;掌握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耐久性分析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本力学性能、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多种结构混凝土、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钢筋的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轴向受力特性、约束混凝土、变形差的力学反应;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压弯承载力、受拉裂缝、弯曲刚度和变形、弯剪承载力、抗扭承载力。
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过镇海,时旭东编著.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江见鲸,李杰,金伟良主编.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Park R,Paulay T.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1975
[5] 艾伦.威廉斯(美) 著.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econd Edition).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高等钢结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5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钢结构
英文名称:The High Grade Steel Structure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试方式:课后作业、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彭晓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在钢结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对钢结构性能、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强度、稳定、疲劳与断裂及连接构造做了更深入的论述。
要求全面了解钢结构的性能,掌握钢结构设计原则、构造细节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特点。
课程主要内容:
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临界荷载的近似计算法;压杆弯曲失稳的校核;弹性开口薄壁杆件的翘曲变形和应力;杆件的弯扭屈曲;框架柱的计算长度;薄板的弯曲。
 
 
先修课程:
完成本科阶段的《钢结构》学习。
参考教材:陈绍蕃、顾强,《钢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9
[2] 永毓栋,王志骞,《钢结构稳定性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2
[3] 李开禧,魏明钟.《钢结构稳定》,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 王国周,翟履谦.《钢结构——原理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1
[5] 李国强,沈祖炎.《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上海科技术出版社,1998.6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04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
英文名称: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eory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高峰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针对高层建筑特性的结构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施工可行的要求下,按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布置、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构造和制图工作。高层建筑结构是复杂的空间结构,各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通过本课程的讲解,使研究生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认识。本课程讲授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机应用,培养研究生在结构设计中创造性的工作,利用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尽可能多地阅读参考资料。考试以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计算原则。介绍不同类型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复杂结构、混合结构等。在框架架构体系中,介绍一些国际常用的方法。讲解结构扭转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方法的应用。
先修课程: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钱稼茹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工业出版社,2012年.
[2] 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3] 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4] 包世华、张铜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5] 包世华、张铜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6] 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7] 沈蒲生.高层建筑设计禁忌与疑难问题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
[8] 傅学怡.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4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英文名称:High Grade Structural Experiment and Measure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参观、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课堂表现+学习报告+实验设计+参观报告)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专业及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科学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掌握本课程的内容,是从事结构工程科学研究和发展工程结构新材料、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构造做法、新施工工艺以及探索和验证结构设计新的理论所必须的基础。本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工程结构试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够进行一般工程结构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结构试验概论;
工程结构试验设计;
工程结构试验的加载技术;
工程结构试验的量测技术;
工程结构静力、动力(抗震)试验;
工程结构无损检测与鉴定技术;
试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技术等;
先修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数值分析
教材及参考文献:
[1] 李忠献.工程结构试验理论与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 姚振纲,刘祖华.建筑结构试验.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 姚谦峰,陈平.工程结构试验.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07
[4] 易伟建,张望喜.建筑结构试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4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7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英文名称: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大作业)
课程简介撰写人:彭晓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建筑结构中继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结构。这种新型组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受拉)和混凝土(受压)两种材料的特点,相比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能够达到节省材料,减轻自重,提高构件以及建筑物的强度、刚度和延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组合结构的基本设计原理以及合理的设计方法,具有能对设计对象作整体和局部分析的指示,要详细了解有关规范和标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新型组合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以及构造措施,了解各类组合构件的工程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
组合结构的原理;对国际上各类规范的技术水平作回顾;用简支T型梁说明组合结构的基本特征;连续组合梁:包括弹性和塑性两种设计方法;剪力连接形式;用公式系统地分析说明收缩、蠕变与温度的效应;从轴力的铰支柱到受双向弯曲的约束柱,提出复合柱子强度的简单方法;设计实例。
先修课程:
完成本科阶段的《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结构力学》的学习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结构.科学出版社,2001年
[2] 劳埃•杨著,张培信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
[3] 严正庭,严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4] 曹双寅.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5] 彭少民.混凝土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建筑结构学报等刊物上有关学术文章.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英文名称:Appcation of FEM in Civi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上机、研讨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杨令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从较高层次上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实质,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工具,并具备初步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使该课程成为具有较宽口径和较大覆盖面的、面向土木、结构、防灾、水工、岩土和施工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综合了力学理论、矩阵分析、数值计算、工程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运用一整套理论严谨、求解过程标准化的数值求解方法解决复杂的实践工程结构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由于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连续体偏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其精确解,通过该课程学习,拓展本科阶段工程力学中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离散化思想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程序或大型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1、有限元基本理论
2、典型构件编程方法与技巧
3、商业软件程序的使用
先修课程:
结构力学、Fortan程序编制和数值分析方法。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Tirupathi R. Chandrupatla, Ashok D.Belegundu. Introduction to Finite Elements in Engineering(Thi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and China Machine Press. 2005
[2]  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参考资料:
[1] 刘尔烈.有限单元法和程序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2] 龙驭球.有限元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 姜弘道.有限元法的程序设计.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
英文名称:Structure Checking and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徐新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学科一门研究生选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工程结构检测、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和抗震安全鉴定方法,掌握各类建筑物加固的设计方法,了解当前国内外结构工程加固新技术。考核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加固的意义、加固工作的程序以及加固设计的原则;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及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等内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本课程的讲述既要突出结构的概念设计,又要注重加固施工的工艺设计,既强调理论计算,也要重视加固构造措施的介绍。
先修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构动力学,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袁海军,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
[2] 柳炳康,等.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3] 吕西林.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 张有才,等. 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
[5] 吴英健,等. 建筑物抗震加固.长春出版社,1997年
[6] 王传志,滕智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7] 熊仲明. 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8] 王济川,等. 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试验诊断.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大跨度空间结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06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大跨度空间结构
英文名称:The Long-span Spac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读书报告)
课程简介撰写人:高峰
教学目的及要求:
空间结构是目前应用广泛和极具发展前景的结构形式,主要用于体育场馆、展览中心、礼堂等大型建筑物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结构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工程实践,着重介绍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分类和特点,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结构的主要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强调结构概念设计与结构选型的重要性,同时以重大重要工程为实例,要求掌握大跨度结构的形式、特点、计算理论、设计方法、节点设计与构造和施工要点。
课程主要内容:
1.概述;2.网架结构分析和概念设计;3.网壳结构分析及概念设计;4.悬索结构分析与概念设计;5.管桁架结构;6.薄膜结构;7.组合空间结构及新型结构体系。重点介绍网架结构、网壳结构和悬索结构三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网架、网壳、悬索结构形式及有关规定,精确、近似计算方法,温度应力和动力分析,设计原则以及构造和施工要点。阐述单索计算理论以及双悬索体学和鞍形网索的计算方法及施工要点。
先修课程:
高等钢结构、结构动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编. 大跨房屋钢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6月
[2] 孙建琴. 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 刘锡良,刘毅轩等. 平面网架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7月
 
 
《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5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学
英文名称: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秦磊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基础理论和典型灾害案例分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主要灾害发生的条件、致灾过程及其防灾减灾技术,并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等灾害,还有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
 
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概论、建筑结构抗震、工程地质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江见鲸,徐志胜.防灾减灾工程学.北京:机械出版社,2005
[2] 周云,李伍平等.防灾减灾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陈龙珠,梁发云等.防灾工程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现代工程管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现代工程管理学
英文名称: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任锋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掌握管理学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与案例分析中,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围绕主题,敢于发言;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项目过程、项目决策、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集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先修课程:
现代施工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项目管理概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戚安邦、张边营,清华大学出版社,非自编教材。
推荐书目
[1]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
[2] [美国]罗宾斯,库尔特.《管理学》(第九版).孙健敏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4] 卢有杰.《现代项目管理学》(修订第二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5] 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6] 丁士昭.《工程管理论文集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
[7] 北京统筹与管理科学学会.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高等土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8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土力学
英文名称:Soil Mechanic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学生讲座、试验、自学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燕彬
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等土力学》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方向的非学位课程。主要研究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稳定以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规律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由于土的种类繁多,性质差别大,因此要求对一般土性的掌握外,还应了解特殊土的性质及常用处理方法;室内及现场试验是认识和研究土的一种较有效的途径,要求掌握常用的土工试验方法及原理;在掌握经典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能采用计算土力学的数值解方法(例如有限元法等)解决较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土的物质成分、本构关系、渗透性与渗流计算;沉降量的计算;固结与流变理论;土的抗剪强度固结与流变理论;土坡稳定计算;承载力理论;土的动力特性;砂土液化;湿陷性黄土;山区地基;软土地基;地质勘探;土力学试验。
先修课程:
1、材料力学 2、弹性力学 3、结构力学 4、土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二)推荐书目
[1] 黄文熙.土的工程性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2] 沈珠江,朱百里.计算土力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谢康和,周健.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宰金珉,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 孙更生,邓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6] C.S.德赛,J.T.克里斯琴主编,卢世深等译.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7] 顾晓鲁.地及及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8] 陈仲颐,叶书麟.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9] 张学岩.土塑性力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2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英文名称: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蒋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并与工程应用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对结构设计能否符合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影响工程结构可靠度的不确定性,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随机可靠度分析用于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同时要学习有关结构的耐久性,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内容,了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以及耐久性监测方法。培养研究生的科学分析问题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尽可能多地阅读参考资料。考试以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随机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中心点法和JC法,和与JC法精度相当、应用简便的一次二阶矩的映射变换法及实用分析法,考虑随机变量相关的广义随机空间的一次二阶矩法、精度较高的二次二阶矩法和以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为基础的二次四阶矩法。对功能函数难以直接明确表达的响应面方法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蒙特卡洛法,以及难度较大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法也做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荷载和抗力统计参数的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耐久性智能监测方法亦作简单介绍。
先修课程:
概率论,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赵国藩著.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2] 桑国光、张圣坤著.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其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赵国藩等著.工程结构可靠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
[4] 高大钊.土力学可靠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5] 黄兴隶.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6] 李继华等.建筑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7] 林忠民.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估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8] 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9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
英文名称:Structure Damage Recognition and Health Monito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蕾
教学目的及要求: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在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工程应用方面,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地震勘测、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控、分形、数值计算等领域,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本课程将重点学习损伤识别的重要方法、工具,如小波分析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健康监测是本课程学习的另一重点,将对比传统检测技术方法,认识学习基于智能材料、传感技术的现代健康监测技术。要求研究生认真上课,尽可能多的阅读参考资料,考核以学习总结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除介绍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识别基本理论和特点,重点讨论上述分析方法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研究和应用。内容包括绪论、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结构损伤识别、小波有限元方法等。健康监测部分重点讲述智能材料与传感技术,以及目前健康监测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先修课程: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任伟新,韩建刚,孙增寿. 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 李国强,李杰. 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1
[3] 李德葆.振动模态分析及应用. 北京:宇航出版社,1989.08
[4] 杨林德,朱合华,袁勇等.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姜绍飞.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结构优化与损伤检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05
[6] 周筑宝. 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 李德葆,陆秋海.工程振动试验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Springer出版社,2004
[8] 建筑结构学报等刊物上的有关学术文章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8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英文名称:Nonlinea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雁军  
教学目的及要求: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型式,非线性分析是复杂混凝土结构工程必须的理论基础之一。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掌握混凝土材料非线性产生的微观机理;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非线性产生的形式和分析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了解混凝土构件破坏过程。
课程主要内容:
钢筋混凝土的构成及微观机理;塑性胶的性质及形成机理;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混凝土的破坏过程。
先修课程:
弹塑性力学、混凝土原理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朱伯龙,董振祥著.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
[2] 吕西林,金国芳,吴晓涵著.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3] 江见鲸著.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4] 董哲仁编著.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法原理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 Z.P.Bazant等著,周氏等译.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
[6]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防护工程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6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防护工程学
英文名称:Protective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讲座+读书笔记)
课程简介撰写人:秦磊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防护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对有关理论开展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具有解决土木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有关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岩、土体的动力响应机理与响应特性;多相饱和、非饱和介质动力理论;地表沉陷、边坡滑移、地裂缝、地震及诱发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机理、成灾机理、环境效应评价、监测预报、防护与治理对策;现代信息技术在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控中的应用等。
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高等土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章友德. 城市灾害学.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 焦双健,魏巍.城市防灾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胡聿贤. 地震工程学.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4] 陈寿梁,魏琏主编.抗震防灾对策.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 刘惠珊、张在明编著.地震区的场地与地基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7] 黄文熙.土的工程性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8] 沈珠江,朱百里. 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9] 谢康和,周健.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 孙更生,邓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11] C.S.德赛,J.T.克里斯琴主编,卢世深等译.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建筑节能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48    学分:3
中文名称:建筑节能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考试方式:考查(论文)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寒芳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熟悉各种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基本组成,以及技术处理和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节能建筑的常用构造和技术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建立能源系统的观念,掌握围绕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内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同时,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绪论;建筑节能原理;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环保的供暖方式;空调、净化节能技术。
 
 
先修课程: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3] 柳孝图主编.建筑物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美]安德森.布鲁克著,聂鑫、陈立坚编译.太阳能房屋.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 郭延玮,刘鉴民编著.太阳能的利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岩土工程”方向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Specialized English
课程编号:SS081009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1.5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彭晓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是硕士研究生阶段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大学本科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英文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写作及翻译,并能进行专业口头交流,达到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学科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要求。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了解专业外语常用的句式和语法;
2、显著提高专业外语词汇量,熟练科技英语结构及文体,能够顺利阅读英语环境专业文献资料。
3、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英译汉速度每小时不低于350个英文词,要求理解正确,译文通顺;能够汉译英一般难度的材料,速度为每小时250个左右汉字。
4、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硕士生阶段要求用英文写出10篇左右的文献摘要、综述等。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专业文献选读、专业文献翻译、论文摘要写作。
专业文献选读16学时、专业文献翻译8学时、论文摘要写作8学时。
三、教学方式
作为专业泛读类课程,教学方式: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学习内容:专业文献为主,结合科研、论文进行课堂讨论,兼有专题讲座。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70%)、课后作业(30%)
五、先修课程:
完成本科阶段的专业外语学习。
教材:段兵廷,土木工程专业外语,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惠宽堂、曹勇,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土木工程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 李亚东,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09月第一版;
[3] 钱永梅、庞平,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建筑工程方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4] 原版期刊:“Engineering Structur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EI英文版期刊源。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高等土力学》教学大纲
Soil Mechanics
课程编号:SS081010        
开课学期:秋季      
总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大纲撰写人:燕彬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等土力学》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岩土工程方向的学位课程。主要研究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稳定以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规律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由于土的种类繁多,性质差别大,因此要求对一般土性的掌握外,还应了解特殊土的性质及常用处理方法;室内及现场试验是认识和研究土的一种较有效的途径,要求掌握常用的土工试验方法及原理;在掌握经典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能采用计算土力学的数值解方法(例如有限元法等)解决较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土的物质成分、本构关系、渗透性与渗流计算;沉降量的计算;固结与流变理论;土的抗剪强度固结与流变理论;土坡稳定计算;承载力理论;土的动力特性;砂土液化;湿陷性黄土;山区地基;软土地基;地质勘探;土力学试验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学生讲座、试验、自学                    
 
四、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五、先修课程:
1、材料力学 2、弹性力学 3、结构力学 4、土力学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二)推荐书目
[1] 黄文熙.土的工程性质.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2] 沈珠江,朱百里.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谢康和,周健.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宰金珉,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 孙更生,邓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6] C.S.德赛,J.T.克里斯琴主编,卢世深等译.岩土工程数值方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7] 顾晓鲁.地及及基础(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8] 陈仲颐,叶书麟.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9] 张学岩.土塑性力学.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弹塑性力学》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Elastoplasticity
课程编号:SS081001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舒庆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弹塑性力学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一套完善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技术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的实际应用不断向弹塑性力学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因而,研究弹塑性力学的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也是弹塑性力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主要采用简化的、用初等理论可以描述的数学模型,而在弹塑性力学中,则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有些问题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无法解决,或能解决但无法给出精确可靠结论,而用弹塑性力学则可以给出解答,或给出初等理论解答的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应力与应变(4学时);本构方程(5学时);弹性力学问题的提法(4学时);平面问题(6学时);柱体的扭转(4学时);能量原理与变分法(5学时);薄板问题(4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五、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杨桂通. 弹塑性力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陈明祥. 弹塑性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毕继红. 工程弹塑性力学(第二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 卓卫东. 应用弹塑性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2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岩石力学
英文名称:Advanced Rockmass Mechanic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赵国华
教学目的及要求:
岩体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体工程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功能的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及解决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岩基工程等岩体工程方面的一般性问题之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在其学位论文及今后的工程实践方面,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课程主要内容:
岩体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体工程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功能的科学。土木建筑、地质、采矿工程、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地震、石油、地下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都广泛地应用这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本课程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一般岩体力学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和提高。
本课程主要介绍岩体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岩石及岩体的力学性质,岩石的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包括弹性本构关系,岩石的各向异性,岩石的强度理论,屈服准则与塑性本构关系,岩石流变理论与长期强度),地应力及其测量技术,岩体力学试验技术,岩体结构面的基本特征及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力学效应及岩体的强度特性,工程岩体分类与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工程应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技术,岩体地下工程及围岩应力、位移分析(包括岩体开挖工程的受力分析特点,椭圆形洞室的最佳轴比及其工程意义,深埋圆形洞室围岩应力及位移之弹塑性分析,围岩压力分类,松动压力及塑性变形压力,锚喷支护的力学作用及现代支护原理),岩体力学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分类,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及边坡加固措施),岩体力学在岩基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岩基应力及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岩基的承载能力确定,岩基的抗滑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以及岩体力学的一些新进展等知识。
先修课程:无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沈明荣. 岩体力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 高磊.矿山岩体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3] 张永兴.岩石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J.C.耶格,N.G.库克.岩石力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5] 于学馥.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3
[6] 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高等基础工程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3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基础工程学
英文名称:Foundation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燕彬
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等基础工程学》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岩土工程方向的非学位课程。本课程介绍常见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等。要求研究生掌握基础工程基本原理和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实际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基础工程学主要讲授: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弹性地基梁理论、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分析原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复合地基理论、地下连续墙、地基与基础抗震、基础工程的模型试验及测试监控技术、基础工程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先修课程:
1、材料力学
2、弹性力学
3、结构力学
4、土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郑刚,顾晓鲁.高等基础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宰金珉,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孙更生,邓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 顾晓鲁.地及及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陈仲颐,叶书麟.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4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Testing Technolog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实验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通过讲授岩土的工程性质的试验理论和测试技术,讲授岩土工程治理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价,使学生掌握岩土试验与测试的基本要求,合理选用试验和测试手段,为岩土体整治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实验课是其课程教学的重要的实践环节和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测试和监测的具体操作能力。
学会各种测试仪器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进行实际工程测试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岩土工程试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岩土现场的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仪器。其主要内容包括:
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岩土试验的基本原理及设计;岩土原位测试技术;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测试;桩基础的测试与检测;基坑工程监测;地下工程的监测与监控;边坡工程监测等。
先修课程:
岩土工程
施工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宰金珉,《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 王保田,《土工测试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3] 袁聚云,《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同济大学出版社.
[4] 刘俊岩,《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使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200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岩土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5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岩土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
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俊岩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岩土工程”方向非学位选修课,主要学习岩土及地下工程施工的一般规律和关键施工技术,了解我国岩土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和创新发展。要求研究生在掌握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大型基坑工程、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施工方案、施工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特点及研究方法;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及方法;深基坑工程、边坡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等。
先修课程:
高等土力学
 
弹塑性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王梦恕主编.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编.深基坑支护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 岩土工程学报 [J].南京:岩土工程学报杂志社,2000~2015
[4] 岩土力学编辑部 岩土力学[J].武汉:岩土力学杂志社,2000~2015
[5] 施工技术编辑部.施工技术[J].北京:施工技术杂志社,2000~2015
[6] 建筑施工编辑部.建筑施工[J].上海:建筑施工杂志社,2000~2015
[7] 隧道建设编辑部.隧道建设[J].洛阳:隧道建设杂志社,2000~2015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6    开课学期: 秋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岩土工程数值计算
英文名称:Geotechnic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杨令强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岩土工程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在理解和熟悉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理论基础上,能较熟练的应用岩土数值方面的计算软件,为以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以有限单元法为主,简要介绍有限差分方法;在建模方法和应用分析两个方面重点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分析软件,包括有限单元法ANSYS、有限差分法FLAC2D和FLAC3D、离散单元法UDEC、颗粒元法PFC的基本使用和建模方法,并给出大量工程应用实例。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黄文熙. 土的工程性质.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2] 朱百里,沈珠江.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3] 郑颖人,沈珠江,龚晓南.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陈晓平、陈书申.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5] 吴世明. 土动力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地下工程设计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45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地下工程设计理论
英文名称:Design Theory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扈萍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岩土工程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地下工程结构选型,荷载计算,计算模型、断面设计及构造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有能力从事一般性地下工程结构计算,并会组织地下工程施工,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重点阐述地下工程结构选型,荷载计算,计算模型、断面设计及构造设计。并介绍地下工程CAD、结构计算软件应用、施工多媒体信息监控技术。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张庆贺. 地下工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2] 吴能森 地下工程结构.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3] 孙钧. 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 赵其华. 岩土支挡与锚固工程.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5] 王梦恕. 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现代工程管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现代工程管理学
英文名称: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任锋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掌握管理学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与案例分析中,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围绕主题,敢于发言;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项目过程、项目决策、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集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先修课程:
现代施工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项目管理概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戚安邦、张边营,清华大学出版社,非自编教材。
推荐书目:
[1]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
[2] [美国]罗宾斯,库尔特.《管理学》(第九版).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4] 卢有杰.《现代项目管理学》(修订第二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5] 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6] 丁士昭.《工程管理论文集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
[7] 北京统筹与管理科学学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2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
英文名称: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蒋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并与工程应用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对结构设计能否符合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影响工程结构可靠度的不确定性,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随机可靠度分析用于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同时要学习有关结构的耐久性,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内容,了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以及耐久性监测方法。培养研究生的科学分析问题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尽可能多地阅读参考资料。考试以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随机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中心点法和JC法,和与JC法精度相当、应用简便的一次二阶矩的映射变换法及实用分析法,考虑随机变量相关的广义随机空间的一次二阶矩法、精度较高的二次二阶矩法和以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为基础的二次四阶矩法。对功能函数难以直接明确表达的响应面方法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蒙特卡洛法,以及难度较大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法也做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荷载和抗力统计参数的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耐久性智能监测方法亦作简单介绍。
先修课程:
概率论,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赵国藩著.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2] 桑国光、张圣坤著.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其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赵国藩等著.工程结构可靠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
[4] 高大钊.土力学可靠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5] 黄兴隶.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6] 李继华等.建筑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7] 林忠民.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估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8] 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7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中文名称: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群
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是结构工程专业及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也是结构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工程体系。混凝土结构原理是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多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板壳结构、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以及港口、水利结构工程等)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与要求是: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基本理论;弄懂混凝土结构主要材料的力学与变形特征;熟悉混凝土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方法;学会混凝土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的强度理论;掌握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耐久性分析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本力学性能、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多种结构混凝土、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钢筋的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轴向受力特性、约束混凝土、变形差的力学反应;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压弯承载力、受拉裂缝、弯曲刚度和变形、弯剪承载力、抗扭承载力。
 
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过镇海,时旭东编著.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江见鲸,李杰,金伟良主编.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Park R,Paulay T.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1975
[5] 艾伦.威廉斯(美) 著.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econd Edition).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8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英文名称:Nonlinea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雁军  
 
教学目的及要求: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型式,非线性分析是复杂混凝土结构工程必须的理论基础之一。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掌握混凝土材料非线性产生的微观机理;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非线性产生的形式和分析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了解混凝土构件破坏过程。
 
 
课程主要内容:
钢筋混凝土的构成及微观机理;塑性胶的性质及形成机理;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混凝土的破坏过程。
 
先修课程:
弹塑性力学、混凝土原理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朱伯龙,董振祥著.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
[2] 吕西林,金国芳,吴晓涵著.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3] 江见鲸著.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4] 董哲仁编著.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法原理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 Z.P.Bazant等著,周氏等译.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
[6]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结构动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9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动力学
英文名称:Structure Dynamic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核方式:笔试(70%)+平时成绩(30%)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增夕
教学目的与要求:
建筑物在动荷载(例如,地震作用、风荷载等)作用下的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正确设计的建筑物采取必要的减震和防震措施可减少或者避免结构的破坏。结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既是设计基础,也是减震、防震措施的理论依据。本课程让学生掌握建筑物动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动力自由度确定,熟练掌握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振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与求解,掌握振动测量与隔振(震)基本技术原理,掌握振型的实用计算,掌握分布参数振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熟练掌握动力反应分析的数值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结构动力学概述(4学时);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6学时);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6学时);频率和振型的实用计算方法(4学时);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6学时);动力反应数值分析方法(6学时)。
先修课程:
结构力学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1] 刘静波、杜修力,结构与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推荐书目
[1] 王焕定.结构力学(Ⅱ).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包世华.结构力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周竟欧等.结构力学(下).同济大学出版社
[4] 李桂青等.工程结构时变可靠度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英文名称:Appcation of FEM in Civi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上机、研讨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杨令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从较高层次上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实质,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工具,并具备初步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使该课程成为具有较宽口径和较大覆盖面的、面向土木、结构、防灾、水工、岩土和施工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综合了力学理论、矩阵分析、数值计算、工程结构等多方而的知识,运用一整套理论严谨、求解过程标准化的数值求解方法解决复杂的实践工程结构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由于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连续体偏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其精确解,通过该课程学习,拓展本科阶段工程力学中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离散化思想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程序或大型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1、有限元基本理论
2、典型构件编程方法与技巧
3、商业软件程序的使用
先修课程:
结构力学、Fortan程序编制和数值分析方法。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Tirupathi R. Chandrupatla, Ashok D.Belegundu. Introduction to Finite Elements in Engineering(Thi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and China Machine Press. 2005
[2] 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参考资料:
[1] 刘尔烈.有限单元法和程序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2] 龙驭球.有限元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 姜弘道.有限元法的程序设计.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
英文名称:Structure Checking and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徐新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学科一门研究生选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工程结构检测、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和抗震安全鉴定方法,掌握各类建筑物加固的设计方法,了解当前国内外结构工程加固新技术。考核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加固的意义、加固工作的程序以及加固设计的原则;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及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等内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本课程的讲述既要突出结构的概念设计,又要注重加固施工的工艺设计,既强调理论计算,也要重视加固构造措施的介绍。
先修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构动力学,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袁海军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
[2] 柳炳康等.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3] 吕西林主编.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 张有才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
[5] 吴英健等.建筑物抗震加固.长春出版社,1997年
[6]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7] 熊仲明.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8] 王济川等. 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试验诊断.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断裂与损伤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62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断裂与损伤力学
英文名称: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艳杰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要求研究生了解掌握断裂与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主要模型。掌握断裂力学各种条件下裂纹开裂或扩展的规律及其工程上的应用,能够应用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模型分析研究各种损伤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刻画,并进一步了解掌握损伤力学在工程构件断裂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本专业方向作进一步的研究或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损伤与断裂是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材料与工程结构的损伤、疲劳、断裂以及材料制造工艺力学等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内容涉及从材料损伤的起源、演化到材料缺陷的形成、发展和失效的全过程,跨越宏、细、微等多个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是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学等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该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涉及上述几个学科前沿、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材料损伤与断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利用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评定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书:
[1] 张行.断裂与损伤力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庄茁,蒋持平.工程断裂与损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 尹双增.断裂、损伤理论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2年
[4] 黄克智,肖纪美.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郭乙木等.先进材料的断裂与损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建筑节能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48    学分:3
中文名称:建筑节能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考试方式:考查(论文)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寒芳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熟悉各种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基本组成,以及技术处理和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节能建筑的常用构造和技术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建立能源系统的观念,掌握围绕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内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同时,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绪论;建筑节能原理;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环保的供暖方式;空调、净化节能技术。
 
先修课程: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3] 柳孝图主编.建筑物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美]安德森.布鲁克著,聂鑫、陈立坚编译.太阳能房屋.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 郭延玮,刘鉴民编著.太阳能的利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市政工程”方向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Specialized English
课程编号:SS081009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1.5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付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专业外语》是土木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本门课程用英语讲授有关市政工程(方向)的一些专业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书刊及资料的阅读能力,强化科技口语交流,同时对学生独立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做到:再本科水平基础上,显著扩大词汇量,更加熟悉科技英语结构或文体,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本方向专业文献资料,能够用英语进行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简单交流,同时能够顺利地独立撰写本方向的英文科技论文。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1、专业外语基本知识(2学时)
2、英语科技论文的阅读(10学时)
3、英语科技论文的摘要写作(2学时)
4、英语科技论文的正文写作(4学时)
5、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6学时)
6、科技英语的口语交流(8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写作、课后研讨与练习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期末总成绩=期末试卷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Presentation。
五、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本科专业英语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杨维.《给水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二)推荐书目
[1]朱满才,王学玲主编.《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一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傅兴海,褚羞花主编.《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二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周培疆,严国安,甘复兴主编.《汉英环境科学与工程词汇》,科学出版社,2004.
[4]郝吉明,王立章主编.《英汉环境科学与工程词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钟似璇,王新英.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三)推荐期刊文章
[1] H. Humbert, H. Gallard, J.-P. Croue. A polishing hybrid AER/UF membrane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a high DOC content surface water [J].Water research, 2011, 46:1093-1100.
[2] A.Y. Zahrim, C. Tizaoui, N. Hilal. Coagulation with polymers for nanofi ltration pre-treatment of highly concentrated dyes: A review. Desalination, 2011, 266:1–16
[3] CHRISTIAN VOLK, KIMBERLY BELL, EVA IBRAHIM, DEBBIE VERGES,GARY AMY,  MARK LECHEVALLIER. Impact of enhanced and optimized coagulation on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its biodegradable fraction in drinking water. Water research, 2000, 34(12): 3247-3257.
[4] Matthew L. Qua ranta, Mykel D. Mendes, Allison A. MacKay. Similarities in effluent organic matter characteristics from Connecticut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ater research, 2012, 46:284-294.
(四)学习网站
语法教程:http://wfwok.topcool.net/grammar.htm  
东南大学研究生写作课程:http://home.njenet.net.cn/ewriting/w/ewriting.htm  
英文在线教学网站:http://www.edufind.com/english/grammar/subidx.cfm
英语中国:http://www.englishchina.com/  
英文写作助手:http://webster.commnet.edu/writing/writing.htm
美国历史频道演说集:http://www.historychannel.com/speeches/  
名人演说集:http://www.americanrhetoric.com/speechbank.htm
(五)课外学习
    个人简历的写作和一份申请书信的写作;
    寻找并背诵20句科技英语典型句子;
    两篇原创性研究论文的研读。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环境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SS081013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守彬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环境生物化学是研究环境中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一门非学位课程,主要学习蛋白质化学、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核苷酸与核酸化学,以及以糖代谢、脂肪、氨基酸与蛋白质代谢为主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物质转化过程。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环境生物化工、环境生物技术、废水工程和环境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化学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生化技术,认识生物化学和环境生物化工、环境生物技术、废水处理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关系,为学习环境生物技术、废水处理理论、环境微生物学、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废水脱氮除磷技术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蛋白质化学、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核苷酸与核酸化学,以及以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与蛋白质代谢为主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物质转化过程。
(一)绪论:1、环境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使命2、环境生物化学的物质基础-生命基本结构;                               2学时
(二)第一章 氨基酸、肽及蛋白质化学:1、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性质;肽;2、蛋白质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结构组成;3蛋白质的性质、分离和纯化、含量测定。
3学时
(三)第二章 酶化学:1、酶的结构及催化作用机制;2、底物浓度、pH、温度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3、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脂溶性维生素;4、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特点。
3学时
(四)第三章 糖与核酸:1、糖概述;2、单糖、寡糖和多糖;3、核酸的分类、结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4、核酸的水解、紫外吸收、变性、复性与杂交。
3学时
(五)第四章 代谢总论: 1、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概念;2、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3、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4、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及代谢偶联机制。
3学时
(六)第五章 糖代谢:1、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2、葡萄糖的分解代谢;3、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中能量的产生;4、糖的合成代谢;5、糖代谢途径、底物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3学时
(七)第五章 糖代谢: 4、糖的合成代谢;5、糖代谢途径、底物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3学时
(八)第六章 脂类代谢:1、脂肪的分解代谢;2、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第七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3学时
(九)第八章 核酸降解、核苷酸代谢以及核酸的生物合成:1、核酸降解;2、嘌呤核苷酸代谢;3、嘧啶核苷酸代谢;4、核酸的生物合成。
3学时
(十)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及环境生物化学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学时
(十一)结合本人研究方向选择一个主题,阐述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环境生物化学原理应用
3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自修
 
四、考核方式
1、闭卷考试(笔试)占60%。;
2、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占40%。
 
五、先修课程:
1、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2、水处理生物学;
3、水质工程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赵景联. 环境生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二)推荐书目  
[1] Reginald H.Garrett.Biochemistry(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Lehninger.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05
[3] Trudy McKee.Biochemistry. McGRAW HILL,2003
[4] Lubert Stryer.Bio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1995
[5] 于自然,黄熙泰,李翠凤.生物化学习题及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 Bruce E. Rittmann, Perry L. McCarty.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王建龙,文湘华.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郑平,冯孝善.废物生物处理理论和技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高等水化学》教学大纲
Advanced Water Chemistry
课程编号:SS081006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 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王晓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水化学是水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水化学是以现代化学化工理论为基础,以解决水环境问题和水质污染控制问题为基本目标,系统研究水质污染、水质指标和水质控制处理等三方面涉及的现代化学化工原理及技术方法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化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水质控制问题和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奠定重要的学科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水化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水质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思维和创新潜力。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高等水化学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1、水化学的意义
2、水的性质
3、天然水
4、污水
(二)化学动力学(6学时)
1、反应速率
2、反应机理
3、阿伦尼乌斯定律
4、催化作用
5、经验速率方程
(三)化学平衡(4学时)
1、化学平衡的动力学本质
2、热力学基础
3、水溶液中离子和分子的非理想行为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计算
(四)酸碱化学(7学时)
1、酸碱化学基础
2、平衡计算
3、pc~pH图和a~pH图
4、pH缓冲溶液和缓冲强度
5、碳酸盐系统
6、酸碱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7、腐殖质
(五)配位化学(7学时)
1、配位化学基础
2、平衡计算
3、金属
4、络合反应
5、铁化学
6、氯化学
7、氮化学
8、高级氧化
(六)相间作用(6学时)
1、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挥发固体的沉淀与溶解
3、固体表面吸持
4、沉积物
5、持久有机污染物
6、膜化学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课堂研讨、实践实验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100%。
 
五、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王凯雄. 水化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二)推荐书目  
[1]汤鸿宵.用水废水化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V.L.Shoeyink,D.Jenkins,蒋展鹏,刘希曾 译. 水化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 Duncan J Shaw. Introduction to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Fourth Edition).Butterworth-Heinemann,(影印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4] W.Stumm,J.J.Morgan,汤鸿霄 等译. 水化学: 天然水体化学平衡导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
[5] 戴树桂. 环境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 费学宁. 现代分析监测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 物理化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8] S.R.Logan.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Kinetic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影印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三)推荐期刊文章
[1] Water Research
[2]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Chemosphere
[4] Environ. Sci. Technol.
[5] 中国给水排水
[6] 环境化学
[7] 环境科学学报
[8] 水处理技术
[9] 给水排水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环境材料学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65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16     学分:1
中文名称:环境材料学概论
英文名称:ECOMATERIAL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考试方式:书面报告+期末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红兰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环境材料学的基本内涵,特别是材料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基本知识;了解研制和开发环境兼容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及设计原则;学习如何评价材料的环境负担性的LCA方法;并对环境材料的类别和发展有所掌握。
 
课程主要内容:
环境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
环境材料学主要研究在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定量的评价材料环境负担性的生态循环评估方法(LCA);将环境负荷作为一个考核材料的新指标,用于指导开发具有环境意识的绿色材料和产品;把资源效率、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知识融入材料科学,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翁端,冉锐.环境材料学(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2] 孙胜龙.环境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5.
[3] 左铁镛.环境材料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08.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66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
英文名称:Reaction Kinetics and Reactor Desig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立卿
教学目的及要求: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是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非学位选修课。通过该课程学习,主要是使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水及废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有进一步深刻了解;掌握生化反应计量学方程;熟悉废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技术;了解水及废水物化生化处理反应动力学和数学模型的研究发展趋势;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物化反应动力学、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设计三方面展开。
物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包括:气液传质理论,絮凝动力学,生化过程动力学基础;生化反应动力学包括:微生物代谢过程,不同单位的化学计量方程式的转换,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增长的化学计量学,好氧自养菌的硝化反应化学计量学。酶反应动力学、细胞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则从其操作模型、传递与混合特性、设计与放大等多个方面对连续式、间歇式生物反应器的操作特性和设计原理进行了论述。
先修课程:
《水质工程学I》、《水质工程学II》、《水处理微生物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美国] Grady C P L, Daigger G T and Lim H C. 废水生物处理. 张锡辉, 刘勇第 译. 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
[2] [美国] Rittmann and P L McCarty.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2001,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2.
[3] 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二版).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4] 顾夏生.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5] 戚以政,汪叔雄. 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北京:化学出版社,2007.
[6] 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7] [荷]Mogens Henze et al.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2002
 
 
《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2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
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Design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邱立平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市政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设计要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废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处理设备、反应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工艺设计计算方法,了解废水处理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和从事废水处理领域的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废水处理概论;水资源及水污染;废水的来源、流量及水质指标;废水的物理处理单元操作及其设计;废水的化学处理单元过程及其设计;悬浮生长微生物废水处理系统及其设计;附着生长微生物废水处理系统及其设计;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及其设计;废水的高级处理及回用;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利用;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与优化;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教材及参考书:
[1] 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锡辉,刘勇第 译.废水生物处理.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
[3] 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郑兴灿,李亚新.污水除磷脱氮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 刘雨,赵庆良.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 雷乐成.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7] 胡纪萃.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 张忠祥,钱易.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 G.Tchobanoglous, F. Burton and H.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Ⅰ,Ⅱ,Ⅲ).(第四版,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2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刚
教学目的及要求:
给水处理工艺理论是市政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选修。本课程主要讲述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吸附、离子交换、膜滤等工业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旨在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机理、基本理论、常规技术及其发展动向,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给水处理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质及水质标准,水源水质管理与控制,混凝机理及混凝动力学,混凝过程,混凝实验,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平流沉淀池及斜管沉淀池,高浊度水浓缩理论与技术,过滤过程理论,过滤水力学,反冲洗水力学,氧化还原与消毒理论与技术,吸附理论与技术,离子交换理论与技术,膜滤技术,其它物化法水处理技术。
先修课程:
1、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2、水处理反应动力学;
3、流体力学与工程应用。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美]J.K. Edzwald. Water Quality & Treatment.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2010.
[2] [美]E.R. Alley. Water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2007.
[3] [美]L.K. Wang. Advanced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Human Press, 2007.
[4] [日]T. Matsuo. Advances in Water and Waster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Elsevier Science B.V., 2001
[5] [英]N.F. Gray. Drinking Water Qualit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6] 聂梅生.水资源及给水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许葆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许葆玖.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28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
英文名称:Solid Waste Treatment, Disposal and Recycl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新瑜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方法和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还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让他们掌握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的方法,具备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进行管理、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此外,使学生建立固体废物处理的新理念,了解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较全面地讲解有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知识,各种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性质和环境污染特征,及根据其性质所采用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类型,方法措施等。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前沿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为讲述主题,通过课堂多媒体授课和师生讨论交流的方式,结合工程应用实际,着重从工艺角度、经济角度和环境角度,讲述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同时介绍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向。学习废橡胶、废皮革、化工废渣、石油工业固废的来源及回收利用技术,了解农作物秸秆的还田利用及气化技术,了解粉煤灰、高炉渣的资源化工艺;学习城市垃圾的组成和处理方式,学习废纸、废玻璃、废电池、废塑料、电子废物、废旧汽车的产生及回收利用技术;掌握固体废物的卫生填埋与土地耕作法,了解固体废物深井灌注法与海洋处置 法的操作程序,学习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方法及场地的选择和设计。
先修课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李国鼎,金子奇.《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一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47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
英文名称:Building Water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嘉斌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学习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基础理论、技术方法、设计计算、施工管理等内容。要求研究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设计计算原理、施工管理措施等,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发展现状、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培养研究生用创新性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基础理论;现代建筑卫生洁具、管材、附件与发展趋势;建筑给水计算理论与方法;建筑消防系统级设备;建筑排水计算理论与方法;建筑热水计算理论与方法;建筑中水处理技术与理论;计算机辅助管理与设计等。
 
 
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高明远、岳秀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姜湘山. 建筑小区中水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王春燕、张勤.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67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
英文名称:Novel and Detection Technique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xperi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于衍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学习水处理实验与检测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原理,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案设计、实施、数据整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掌握现代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要求研究生要掌握水处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原理,加深嫹水处理技术基本概念、现象、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和使用新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凝练提出科学问题和通过实验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科学实验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单因素优化实验设计、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质量控制,包括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方法;水处理实验新技术,包括物理实验方案设计新方法、新型实验材料与器材、新型仪器分析技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新技术等。
先修课程:
1、水质工程学
2、水分析化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李燕城,吴俊奇.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白新桂.数据分析与实验优化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3] 牛长山.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4] 王建龙.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张可方.水处理实验技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6] 朴香兰,朱慎林.环境工程中的均相分离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 朱明华.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水质安全与评价》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68        开课学期:  秋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质安全与评价
英文名称:Water Security Estim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 张立卿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水环境质量评价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当前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金属、嗅味物质、藻毒素、病原微生物、消毒副产物和含氮化合物等的危害、来源、特点以及分析、评价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供水水源与饮用水的安全指标与评价三部分内容。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涉及: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及范围、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风险评估等;饮用水的安全指标与评价内容涉及到水质安全评价指标、水质监测方法、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水源水质生物监测与预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以及基于生态和健康风险开展饮用水安全性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先修课程:
《水资源利用与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工程I》、《水质工程II》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王子健. 饮用水安全评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 刘琦, 潘伟斌. 环境质量评价[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3] 朱世云, 林春绵. 环境影响评价[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 徐新阳. 环境评价教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39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
英文名称:Optimiz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Sewage System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常臣贵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系统优化理论为基础,学习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密切结合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介绍优化理论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范畴、计算方法和发展趋势。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能基本掌握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并按照系统分析原理将给排水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而解决给排水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运行的经济合理性问题,为研究生今后从事给排水系统相关的设计、管理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必需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系统优化理论基础,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概论,给排水工程费用模型,给排水工程经济分析方法,水和废水处理过程最优化,输配水系统优化调度,给水系统区域优化。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赵洪宾著. 给水管网系统理论和计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2] 傅国伟、程声通.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3] 程声通、陈毓龄著. 环境系统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4] John M.Higgius and Daniel A.Okun,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Water Supply Systems Momentum, 1982
[5] Aguilar, Rodolfo J..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i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ang Planning,1988
 
 
 
《计算流体及数值模拟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69        开课学期: 秋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计算流体及数值模拟技术
英文名称:Computation Fluid Dynamic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冯岩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介绍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流体力学方程组特性分析、湍流模型、有限体积法与有限差分法基础、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求解、离散格式的稳定性与误差分析、时间相关法及高精度紧致格式、以及CFD应用软件的原理、结构与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能针对具体物理现象与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流体力学方程组特性分析、湍流模型、有限体积法与有限差分法基础、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求解、离散格式的稳定性与误差分析、时间相关法及高精度紧致格式、以及CFD应用软件的原理、结构与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能针对具体物理现象与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
 
先修课程:
数值分析 流体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Numerical comput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lows: fundamental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Hirsch,Ch., Elsevier/Butterworth-Heinemann, 2007
[2]High-resolution methods for incompressible and low-speed flows,Drikakis, D., R. W.,Springer,2005 [3]Principle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esseling, P., 科学出版社(影印版),2006
[4]数值传热学(第2版),陶文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及应用,阎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水的高级氧化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0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的高级氧化技术
英文名称: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of Water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康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目前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以工程实例为依据进行分析综合,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课程主要内容:
1、高级氧化技术概述
2、化学氧化
3、Fenton氧化
4、光化学氧化
5、湿式氧化
6、电化学氧化
7、超(亚)临界氧化
8、超声波氧化
 
先修课程:
水处理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张光明等著.《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出版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雷乐成、汪大翚著.《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出版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孙德智.《环境工程中的高级氧化技术》.出版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现代工程管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现代工程管理学
英文名称: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任锋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掌握管理学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与案例分析中,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围绕主题,敢于发言;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概念和特性、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其内涵、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现代项目管理的最新发展;项目过程与项目决策、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集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
先修课程:
现代施工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项目管理概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戚安邦,张边营,清华大学出版社,非自编教材
[1]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
[2] [美国]罗宾斯,库尔特.《管理学》(第九版).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4] 卢有杰.《现代项目管理学》(修订第二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5] 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6] 丁士昭.《工程管理论文集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
[7] 北京统筹与管理科学学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38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
英文名称:Pla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Projec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晓东
教学目的及要求: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是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将水务工程项目与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新兴学科。其任务是使该专业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水务项目策划、施工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以及解决水务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重点掌握建设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及其内容,具备实际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操作技能。为研究生今后从事水务工程项目策划、融资和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水务工程项目的策划,项目策划的组织和方法,水务项目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过程、启动及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和沟通管理,项目的时间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的实施。
先修课程:
1、工程管理
2、水工程经济
教材及参考资料:
[1]丛培经 编著.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任宏,张巍,编著.工程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律 编著.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与造价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拉乌夫·G·加塔,桑德拉·L·麦基 著,杨磊等 译.实用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 著,费琳等 译.有效的项目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Donald S. Barri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jagement: Including CM, Design - Construction, and General Contracting. 3th edition. New York: Mc Graw Hill, Inc, 1992
[7]Athony Walker. Projec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3th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1998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Specialized English
课程编号:SS081009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1.5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彭晓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是硕士研究生阶段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大学本科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英文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写作及翻译,并能进行专业口头交流,达到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学科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要求。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了解专业外语常用的句式和语法;
2、显著提高专业外语词汇量,熟练科技英语结构及文体,能够顺利阅读英语环境专业文献资料。
3、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英译汉速度每小时不低于350个英文词,要求理解正确,译文通顺;能够汉译英一般难度的材料,速度为每小时250个左右汉字。
4、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硕士生阶段要求用英文写出10篇左右的文献摘要、综述等。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专业文献选读、专业文献翻译、论文摘要写作。
专业文献选读16学时、专业文献翻译8学时、论文摘要写作8学时。
 
三、教学方式
作为专业泛读类课程,教学方式: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学习内容:专业文献为主,结合科研、论文进行课堂讨论,兼有专题讲座。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占70%)、课后作业(占30%)
 
五、先修课程:
完成本科阶段的专业外语学习。
教材:段兵廷,土木工程专业外语,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惠宽堂、曹勇,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土木工程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 李亚东,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09月第一版;
[3] 钱永梅、庞平,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建筑工程方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4] 原版期刊:
“Engineering Structur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EI英文版期刊源。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防灾减灾工程学》教学大纲
Disaster Prevent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SS081014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秦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基础理论和典型灾害案例分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主要灾害发生的条件、致灾过程及其防灾减灾技术,并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灾害学总论  (5学时)
1、灾害的含义和类型; 2、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3、国内外防灾减灾有发展简况;
4、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学科的形成。
(二)火灾灾害  (6学时)
1、火灾灾害概论;2、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3、火灾烟气;4、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
5、建筑构件的火灾性能。
(三)地震灾害  (4学时)
1、地震概述;2、抗震概念设计的总体原则;
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结构抗震验算。
(四)风灾害  (5学时)
1、风的类型与分类;2、章 风灾害及对建筑物的影响;3、工程结构的抗风设计;
4、防风减灾对策与风振控制。
(五)地质灾害  (7学时)
1、地质灾害概述;
2、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3、崩塌的灾害及防治;
4、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5、地面沉降及其防治;
6、岩土工程灾害。
(六)城市防灾减灾概要  (5学时)
1、概述;
2、城市灾害风险性分析;
3、城市防灾减灾规则;
4、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自学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30%
闭卷考试 70%
 
五、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概论、建筑结构抗震、工程地质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江见鲸,徐志胜著防灾减灾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二)推荐书目
[1]周云,李伍平等.防灾减灾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陈龙珠,梁发云等.防灾工程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三)推荐期刊文章
“Engineering Structur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EI英文版期刊源。
(四)学习网站
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http://zgdzzhyfz.paperopen.com/
2、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http://dzxk.chinajournal.net.cn/WKE/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DZXK
(五)其它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2015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弹塑性力学》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Elastoplasticity
课程编号:SS081001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舒庆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弹塑性力学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一套完善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在工程技术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的实际应用需求对弹塑性力学提出一系列新任务。因而,研究弹塑性力学的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也是弹塑性力学所要研究的问题。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主要采用简化的、用初等理论可以描述的数学模型,而在弹塑性力学中,则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有些问题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无法解决,或能解决但无法给出精确可靠结论,而用弹塑性力学则可以给出解答,或给出初等理论解答的可靠性与精确度的度量。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应力与应变(4学时);本构方程(5学时);弹性力学问题的提法(4学时);平面问题(6学时);柱体的扭转(4学时);能量原理与变分法(5学时);薄板问题(4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五、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杨桂通。弹塑性力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 陈明祥. 弹塑性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毕继红. 工程弹塑性力学(第二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 卓卫东. 应用弹塑性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结构振动与控制》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2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振动与控制
英文名称:Control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增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振动与控制分析是合理进行各种结构抗震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掌握抗震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两种主要方法(动力时程分析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学习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与原理,掌握被动控制及耗能减震的工作原理和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学习主动、半主动及智能控制方法,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课后多阅读相关文献,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编制程序,深入学习这些方法,能运用该方法进行具体工程的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结构动力分析基础知识;构件与结构的恢复力模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确定性时程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静力弹塑性分析;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随机时程分析。
第二部分:工程减震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被动控制和耗能减震理论;主动及半主动控制的原理及方法;智能控制方法介绍。
先修课程:
高等结构动力学、建筑结构抗震、数值分析
教材及参考文献:
[1]张新培著.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李爱群,丁幼亮.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敏.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减震控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徐植信,胡再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6]欧进萍.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防护工程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6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防护工程学
英文名称:Protective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讲座+读书笔记)
课程简介撰写人:朱崇绩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防护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对有关理论开展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具有解决土木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有关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岩、土体的动力响应机理与响应特性;多相饱和、非饱和介质动力理论;地表沉陷、边坡滑移、地裂缝、地震及诱发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机理、成灾机理、环境效应评价、监测预报、防护与治理对策;现代信息技术在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控中的应用等。
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高等土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章友德. 城市灾害学.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焦双健,魏巍.城市防灾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胡聿贤. 地震工程学.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4]陈寿梁,魏琏主编.抗震防灾对策.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刘惠珊、张在明编著.地震区的场地与地基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7]黄文熙.土的工程性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8]沈珠江,朱百里. 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9]谢康和,周健.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孙更生,邓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11]C.S.德赛,J.T.克里斯琴主编,卢世深等译.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7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群
教学目的及要求: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是结构工程专业及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也是结构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工程体系。混凝土结构原理是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多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板壳结构、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以及港口、水利结构工程等)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与要求是: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基本理论;弄懂混凝土结构主要材料的力学与变形特征;熟悉混凝土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方法;学会混凝土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的强度理论;掌握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耐久性分析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本力学性能、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多种结构混凝土、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钢筋的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轴向受力特性、约束混凝土、变形差的力学反应;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压弯承载力、受拉裂缝、弯曲刚度和变形、弯剪承载力、抗扭承载力。
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过镇海,时旭东编著.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江见鲸,李杰,金伟良主编.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Park R,Paulay T.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1975
[5]艾伦.威廉斯(美) 著.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econd Edition).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2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英文名称: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蒋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并与工程应用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对结构设计能否符合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影响工程结构可靠度的不确定性,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随机可靠度分析用于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同时要学习有关结构的耐久性,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内容,了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以及耐久性监测方法。培养研究生的科学分析问题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尽可能多地阅读参考资料。考试以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随机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中心点法和JC法,和与JC法精度相当、应用简便的一次二阶矩的映射变换法及实用分析法,考虑随机变量相关的广义随机空间的一次二阶矩法、精度较高的二次二阶矩法和以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为基础的二次四阶矩法。对功能函数难以直接明确表达的响应面方法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蒙特卡洛法,以及难度较大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法也做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荷载和抗力统计参数的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耐久性智能监测方法亦作简单介绍。
先修课程:
概率论,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赵国藩著.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桑国光、张圣坤著.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其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赵国藩等著.工程结构可靠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
[4]高大钊.土力学可靠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5]黄兴隶.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6]李继华等.建筑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7]林忠民.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估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8]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9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
英文名称:Structure Damage Recognition and Health Monito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蕾
教学目的及要求: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在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工程应用方面,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地震勘测、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控、分形、数值计算等领域,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本课程将重点学习损伤识别的重要方法、工具,如小波分析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健康监测是本课程学习的另一重点,将对比传统检测技术方法,认识学习基于智能材料、传感技术的现代健康监测技术。要求研究生认真上课,尽可能多的阅读参考资料,考核以学习总结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除介绍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识别基本理论和特点,重点讨论上述分析方法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研究和应用。内容包括绪论、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结构损伤识别、小波有限元方法等。健康监测部分重点讲述智能材料与传感技术,以及目前健康监测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先修课程: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
教材及参考资料:
[1]任伟新,韩建刚,孙增寿. 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李国强,李杰. 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1
[3]李德葆.振动模态分析及应用. 北京:宇航出版社,1989.08
[4]杨林德,朱合华,袁勇等.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姜绍飞.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结构优化与损伤检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05
[6]周筑宝. 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李德葆,陆秋海.工程振动试验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Springer出版社,2004
[8]建筑结构学报等刊物上的有关学术文章
 
 
《工程结构抗火与抗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3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抗火与抗爆
英文名称:Fire Resistance and Antiknock of Building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杨涛春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一门研究生选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防火与防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防火与防爆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工作与防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工程结构的火灾荷载、爆炸冲击荷载、材料耐火性能与抗爆性能、建筑耐火与抗爆、隔火设计、抗爆设计、防火安全等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防火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主要包括火灾的危害和火灾特征、防火基本原则、火灾荷载和材料耐火性能、建筑耐火设计、建筑隔火设计、建筑防诽烟、安全疏散设计、城市防火规划与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等内容。本课程的讲述既要突出工程防火的概念设计,又要注重工艺设计,既强调理论计算,也要构造措施的介绍。
 
先修课程: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结构动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任伟新,韩建刚,孙增寿. 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李国强,李杰. 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1
[3]李德葆.振动模态分析及应用. 北京:宇航出版社,1989.08
[4]杨林德,朱合华,袁勇等.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姜绍飞.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结构优化与损伤检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05
[6]周筑宝. 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李德葆,陆秋海.工程振动试验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Springer出版社,2004
[8] 李国豪,工程结构抗爆动力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9]建筑结构学报等刊物上的有关学术文章
 
 
《工程结构抗震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6     开课学期: 秋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抗震理论
英文名称:Earthquake Resistance Theory of Building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 多媒体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雁军
教学目的及要求: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大多数地区的基本设施建设需要考虑抗震设防。本课程通过讲授地基基础抗震措施、结构抗震理论和工程抗震三部分内容,使学生了解结构抗震设防的基本知识,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抗震理论计算方法和工程结构手段进行抗震设计,为从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地震区的建筑施工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1、振动及地震.
2、地震危害度分析.
3、 波的传递理论.
4、工程场地分析.
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6、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
 
 
先修课程:
结构动力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丰定国等编.《工程结构抗震》.地震出版社,2002
[2]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地震出版社,1996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
 
 
 
 
《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1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英文名称:Appcation of FEM in Civi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上机、研讨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杨令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从较高层次上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实质,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工具,并具备初步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使该课程成为具有较宽口径和较大覆盖面的、面向土木、结构、防灾、水工、岩土和施工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综合了力学理论、矩阵分析、数值计算、工程结构等多方而的知识,运用一整套理论严谨、求解过程标准化的数值求解方法解决复杂的实践工程结构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由于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连续体偏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其精确解,通过该课程学习,拓展本科阶段工程力学中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离散化思想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程序或大型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1、有限元基本理论
2、典型构件编程方法与技巧
3、商业软件程序的使用
先修课程:
结构力学、Fortan程序编制和数值分析方法。  
教材及参考资料:
[1]Tirupathi R. Chandrupatla, Ashok D.Belegundu. Introduction to Finite Elements in Engineering(Thi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and China Machine Press. 2005
[2] 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参考资料:
[1]刘尔烈.有限单元法和程序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2]龙驭球.有限元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姜弘道.有限元法的程序设计.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月刊
 
 
《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4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英文名称:High Grade Structural Experiment and Measure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参观、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课堂表现+学习报告+实验设计+参加报告)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专业及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科学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掌握本课程的内容,是从事结构工程科学研究和发展工程结构新材料、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构造做法、新施工工艺以及探索和验证结构设计新的理论所必须的基础。本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工程结构试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够进行一般工程结构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主要内容:
工程结构试验概论;
工程结构试验设计;
工程结构试验的加载技术;
工程结构试验的量测技术;
工程结构静力、动力(抗震)试验;
工程结构无损检测与鉴定技术;
试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技术等;
先修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数值分析
教材及参考文献:
[1]李忠献.工程结构试验理论与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姚振纲,刘祖华.建筑结构试验.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姚谦峰,陈平.工程结构试验.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07
[4]易伟建,张望喜.建筑结构试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4
 
 
《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设计
英文名称:Structure Checking and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徐新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学科一门研究生选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工程结构检测、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和抗震安全鉴定方法,掌握各类建筑物加固的设计方法,了解当前国内外结构工程加固新技术。考核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加固的意义、加固工作的程序以及加固设计的原则;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及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等内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加固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本课程的讲述既要突出结构的概念设计,又要注重加固施工的工艺设计,既强调理论计算,也要重视加固构造措施的介绍。
先修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构动力学,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1]袁海军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
[2]柳炳康等.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3]吕西林主编.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张有才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
[5]吴英健等.建筑物抗震加固.长春出版社,1997年
[6]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7]熊仲明.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8]王济川等.《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试验诊断》.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8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
英文名称:Nonlinea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雁军
教学目的及要求: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型式,非线性分析是复杂混凝土结构工程必须的理论基础之一。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掌握混凝土材料非线性产生的微观机理;掌握混凝土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非线性产生的形式和分析方法;掌握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了解混凝土构件破坏过程。
课程主要内容:
混凝土非线性的发展以及非线性分析的重点难点;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重点讲解受压单轴本构,重复作用下的本构,受拉单轴本构,双轴本构及双轴受压破坏准则;混凝土三轴破坏准则;多轴应力作用下的本构关系;裂缝的处理方法,产生机制,开裂类型,基本理论,3种主要的裂缝有限元模型;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步骤,重点讲解分离式模型、组合式模型、整体式模型的基本理论,介绍常用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
先修课程:
弹塑性力学、混凝土原理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朱伯龙, 董振祥著.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5年1月第1版.
[2] 吕西林, 金国芳, 吴晓涵著.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年5月第1版.
[3] 江见鲸著.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3月第1版.
[4] 董哲仁编著.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法原理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3年12月第1版.
[5] .Z.P.Bazant等著, 周氏等译.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1988.
[6].王传志, 滕智明主编.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结构动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79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动力学
英文名称:Structure Dynamic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核方式:笔试(70%)+平时成绩(30%)
大纲撰写人:刘增夕
教学目的及要求:
建筑物在动荷载(例如,地震作用、风荷载等)作用下的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正确设计的建筑物采取必要的减震和防震措施可减少或者避免结构的破坏。结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既是设计基础,也是减震、防震措施的理论依据。本课程让学生掌握建筑物动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动力自由度确定,熟练掌握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振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与求解,掌握振动测量与隔振(震)基本技术原理,掌握振型的实用计算,掌握分布参数振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熟练掌握动力反应分析的数值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结构动力学概述(4学时);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6学时);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6学时);频率和振型的实用计算方法(4学时);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6学时);动力反应数值分析方法(6学时)。
先修课程:
结构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刘静波、杜修力,结构与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推荐书目
[1]王焕定.结构力学(Ⅱ).高等教育出版社
[2]包世华.结构力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3]周竟欧等.结构力学(下).同济大学出版社
[4]李桂青等.工程结构时变可靠度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断裂与损伤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62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断裂与损伤力学
英文名称: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艳杰
目的要求:
本课程要求研究生了解掌握断裂与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主要模型。掌握断裂力学各种条件下裂纹开裂或扩展的规律及其工程上的应用,能够应用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模型分析研究各种损伤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刻画,并进一步了解掌握损伤力学在工程构件断裂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本专业方向作进一步的研究或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材料损伤与断裂是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材料与工程结构的损伤、疲劳、断裂以及材料制造工艺力学等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内容涉及从材料损伤的起源、演化到材料缺陷的形成、发展和失效的全过程,跨越宏、细、微等多个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是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学等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该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涉及上述几个学科前沿、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材料损伤与断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利用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评定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
[1]张行.断裂与损伤力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庄茁,蒋持平.工程断裂与损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尹双增.断裂、损伤理论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2年
[4]黄克智,肖纪美.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5]郭乙木等.先进材料的断裂与损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高等钢结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5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等钢结构
英文名称:The High Grade Steel Structure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试方式:课后作业+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彭晓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在钢结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对钢结构性能、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强度、稳定、疲劳与断裂及连接构造做了更深入的论述。
要求全面了解钢结构的性能,掌握钢结构设计原则、构造细节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特点。
 
课程主要内容:
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临界荷载的近似计算法;压杆弯曲失稳的校核;弹性开口薄壁杆件的翘曲变形和应力;杆件的弯扭屈曲;框架柱的计算长度;薄板的弯曲;
 
先修课程:
完成本科阶段的《钢结构》学习
参考教材:陈绍蕃、顾强,《钢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教材及参考资料:
[1]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9
[2]永毓栋,王志骞,《钢结构稳定性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2
[3]李开禧,魏明钟.《钢结构稳定》,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王国周,翟履谦.《钢结构——原理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1
[5]李国强,沈祖炎.《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上海科技术出版社,1998.6
 
 
 
 
 
 
 
《建筑节能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SS08308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48    学分:3
中文名称:建筑节能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考试方式:考查(论文)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寒芳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熟悉各种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基本组成,以及技术处理和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节能建筑的常用构造和技术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建立能源系统的观念,掌握围绕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内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同时,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绪论;建筑节能原理;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环保的供暖方式;空调、净化节能技术。
 
 
先修课程: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3]柳孝图主编.建筑物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美]安德森.布鲁克著,聂鑫、陈立坚编译.太阳能房屋.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郭延玮,刘鉴民编著.太阳能的利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课程教学大纲及简介
(领域代码:085213)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1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与应用》教学大纲... 3
《结构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6
《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教学大纲... 8
《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教学大纲... 10
《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12
《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15
《水化学及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18
《环境生物化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21
《防灾减灾工程学》教学大纲... 24
《建筑节能原理》教学大纲... 26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 29
《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教学大纲... 31
《现代工程管理学》教学大纲... 34
《现代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36
《信息与文献检索》课程简介... 38
《学科前沿》课程简介... 39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简介... 40
《环境材料学概论》课程简介... 41
《钢结构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4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课程简介... 43
《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课程简介... 44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课程简介... 45
《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46
《地下工程设计与应用》课程简介... 47
《岩土数值计算》课程简介... 48
《基础工程分析》课程简介... 49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课程简介... 50
《废水处理工艺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51
《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课程简介... 52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课程简介... 53
《防护工程学》课程简介... 54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课程简介... 55
《结构振动与控制》课程简介... 56
《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课程简介... 57
《建筑设计与研究》课程简介... 58
《建筑防火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 59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课程简介... 60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应用》课程简介... 61
《工程建设标准化导论》课程简介... 62
《决策方法学》课程简介... 63
《BIM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 64
《现代预应力结构》课程简介... 65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课程简介... 66
《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课程简介... 67
《建筑环境学》课程简介... 68
《建筑可持续发展技术》课程简介... 69
《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70
《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 71
《水质安全与评价》课程简介... 72
《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课程简介... 73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简介... 74
《水处理工艺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课程简介... 75
《水及废水处理新技术》课程简介... 76
 
 
 
 
 
《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Specialized English
 
课程编号:QZ081001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彭晓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专业英语是硕士研究生阶段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大学本科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英文进行专业文献阅读、写作及翻译,并能进行专业口头交流,达到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学科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要求。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汇及词组,了解专业外语常用的句式和语法;
 2、显著提高专业外语词汇量,熟练科技英语结构及文体,能够顺利阅读英语环境专业文献资料。
 3、能借助词典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英译汉速度每小时不低于350个英文词,要求理解正确,译文通顺;能够汉译英一般难度的材料,速度为每小时250个左右汉字。
 4、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正确表达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硕士生阶段要求用英文写出10篇左右的文献摘要、综述等。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专业文献选读、专业文献翻译、论文摘要写作。
专业文献选读16学时、专业文献翻译8学时、论文摘要写作8学时。
 
三、教学方式
作为专业泛读类课程,教学方式: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学习内容:专业文献为主,结合科研、论文进行课堂讨论,兼有专题讲座。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70%)、课后作业(30%)
 
五、先修课程:
完成本科阶段的专业外语学习。
教材:段兵廷,土木工程专业外语,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惠宽堂、曹勇,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土木工程专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 李亚东,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等学校专业英语系列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09月第一版;
[3] 钱永梅、庞平,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建筑工程方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4] 原版期刊:
“Engineering Structur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EI英文版期刊源。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与应用》教学大纲
Elastic-plastic Mechanic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课程编号:QZ081009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0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杨令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目地
使学生从较高层次上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实质,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工具,并具备初步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使该课程成为具有较宽口径和较大覆盖面的、面向土木、结构、防灾、水工、岩土和施工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综合了力学理论、矩阵分析、数值计算、工程结构等多方而的知识,运用一整套理论严谨、求解过程标准化的数值求解方法解决复杂的实践工程结构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由于工程实践中广泛存在的连续体偏微分方程无法求出其精确解,通过该课程学习,拓展本科阶段工程力学中的求解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离散化思想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程序或大型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与应用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较为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达到如下目的:
(二)要求:
1、深刻理解体力、面力、应力、应变、位移、空间问题,平面问题、平面应力状态和平面应变状态等基本概念。
2、正确理解和熟悉弹塑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方程,了解基本方程在解答问题时的一般应用方式,能将讲授过的解答正确地应用于工程结构的设计。
3、从较高层次上理解有限元方法的实质,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工具,并具备初步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弹性力学概论(6学时)
主要了解弹性力学的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及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正确理解和熟悉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分析方法,掌握弹性力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弹性力学的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理解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及相容方程,掌握应力边界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
重点是:弹性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析方法;难点是弹性力学中几个新的概念,如应力及正负号,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塑性力学概论(6学时)
主要了解塑性力学的概念及本构关系。
教学内容:
弹塑性本构关系、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提法、弹塑性平面问题、理想刚塑性平面应变问题、
重点和难点:张量理论的应用,有限变形的描述和应力应变分析,塑性本构关系,滑移线场理论,弹塑性基本方程的求解,变分原理的推导与应用
(三)杆梁结构的有限元法(10学时)
本章以杆、梁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掌握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的步骤并了解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
教学内容:
杆梁结构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单元自由度的选择;单元刚度矩阵;结构刚度矩阵;约束处理;载荷处理;典型例题及详解;杆梁结构有限元法小结。
重点:单元位移函数、单元自由度、单元刚度矩阵、结构刚度矩阵。
难点:单元自由度、单刚元素的物理意义、刚度矩阵的奇异性及其物理意义。
(四)平面问题有限元法(6学时)
本章主要涉及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及基本的三角形单元和矩形单元,使学生了解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的描述和性质,体会有限元方法的思想,掌握二维问题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步骤以及最基本的单元类型并了解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
教学内容: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及有关概念;弹性问题近似求解的虚功原理、最小势能原理及其变分基础;两类平面问题;三角形单元;位移函数;单元刚度矩阵和结构刚度矩阵;载荷处理及节点载荷的形成;典型例题及详解;小结。
重点:单元位移函数、虚功原理、单元刚度矩阵。
难点:虚功原理的概念。
(五)三维问题有限元法(4学时)
本章着重阐述三维问题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将二维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思想扩展到三维问题,重点介绍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常用的三维单元类型、单元自由度及其特点、性质。
教学内容:三维问题基本方程和有关概念;四面体单元;典型例题及详解;小结。
重点:四面体单元。
 
三、教学方式
多媒体授课与专题研讨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五、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1] 徐秉业,刘信声。应用弹塑性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 曾攀,有限元分析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二)推荐书目
[1] Tirupathi R. Chandrupatla, Ashok D.Belegundu. Introduction to Finite Elements in Engineering(Thi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North Asia Limited and China Machine Press. 2005
[2] 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3] 杨桂通,弹塑性力学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推荐期刊文章
(四)学习网站
http://www.co188.com
http://emuch.net/bbs
(五)其它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结构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 Dynamics Mechnics i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QZ081010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0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刘增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构物在动荷载(例如,地震作用,风荷载等)作用下的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正确设计的建筑物采取必要的减震和防震措施,可减少结构的破坏或根本不发生破坏。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主要通过学习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以及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方程的建立、求解,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通过结构动力分析的数值分析方法、离散化方法,掌握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 结构动力学概述(2学时)
1、动荷载及分类
2、结构动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
3、结构动力分析中的自由度
4、结构的动力特性
5、建立结构体系运动方程的一般方法
(二) 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4学时)
1、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
2、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振动响应分析
3、体系的阻尼和振动过程中的能量
4、振动的测量,隔振原理
(三)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4学时)
1、无阻尼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2、多自由度体系振型的正交性
3、多自由度体系的受迫振动
(四) 频率和振型的实用计算方法(4学时)
1、能量法
2、迭代法求振型和频率
3、瑞利-里兹法
(五)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6学时)
1、梁的偏微分振动方程
2、梁的自振频率和振型
3、梁的轴向振动
4、振型的正交性
5、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
(六)动力反应数值分析方法(8学时)
1、基本问题
2、分段解析法
3、中心差分发
4、Newmark-β法
5、wilson-θ法
(七)实用振动分析(4学时)
1、近似法
2、迭代法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四、考核方式
1、闭卷考试(70%),2、平时成绩(30%):作业,问题讨论,课外阅读。
五、先修课程
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原理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刘静波,杜修力。《结构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二)推荐书目
[1] 王焕定.结构力学(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包世华.结构力学(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周竟欧等.结构力学(下),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桂青等,工程结构时变可靠度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
(三)推荐期刊文章
(四)学习网站
http://www.co188.com
http://emuch.net/bbs
(五)其它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教学大纲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课程编号:QZ081011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0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谢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工程体系,混凝土结构原理是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多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板壳结构、道路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以及港口、水利工程等)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与要求是: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基本理论;弄懂混凝土结构主要材料的力学与变形特征;熟悉混凝土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方法;学会混凝土基本构件(弯、剪、拉、压、扭)的强度理论;掌握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耐久性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6学时)
1、基本力学性能
2、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
3、多种结构混凝土
4、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
(二)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作用(8学时)
1、钢筋的力学性能
2、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3、轴向受力特性
4、约束混凝土
5、变形差的力学反应
(三)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12学时)
1、压弯承载力
2、受拉裂缝
3、弯曲刚度和变形
4、弯剪承载力
5、抗扭承载力
(四)特殊受力性能(6学时)
1、抗震性能
2、疲劳性能
3、耐高温和抗火性能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40%):作业(15%)+问题讨论(15%)+课下自学(20%)
2、闭卷考试(60%)
 
五、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 教材
[1] 过镇海,时旭东编著.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二)推荐书目
[1]  江见鲸,李杰,金伟良主编.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  Park R,Paulay T.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1975
[4]  艾伦.威廉斯(美) 著.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econd Edition).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三)推荐网站
[1] http://www.co188.com
[2] http://emuch.net/bbs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教学大纲
Application and Theor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QZ081012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课程简介撰写人:燕彬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岩土工程学科是综合应用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学与基础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手段来解决工程建设中有关岩体、土体变形及稳定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石油工程、矿山工程、边坡工程、城市地铁工程、交通隧道工程、地基工程、深基坑维护工程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学科领域,是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应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
该课程主要讲授岩土理论、岩土工程勘察、土坡工程、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和原位测试技术等理论和设计方法。具体内容:
岩土理论:主要讲授土的本构模型、强度理论、固结理论、承载力理论等
岩土工程勘察:
1、初步勘察阶段的资料搜集;
2、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3、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4、岩土测试和观测;
5、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
土坡工程:
1、边坡垮塌实例与危害
2、边坡概述
3、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4、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5、边坡防治技术及关键问题
6、边坡工程检测
基础工程:
1、基础的类型
2、浅基础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深基础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基坑工程:
1、基坑工程的破坏类型及基坑设计的验算内容
2、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类型
3、土体侧压力理论与计算
4、主要常见支护形式的设计计算方法。
地基处理:
1、 特殊土的性质
2、 地基处理的种类
3、常见地基处理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原位测试:
工程常用的测试方法。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四、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占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五、先修课程:
1、材料力学,2、弹性力学,3、结构力学,4、土力学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汤康民.岩土工程.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生根. 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工程.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建航、侯学渊等. 基坑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4] 黄文熙. 土的工程性质.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5] 沈珠江,朱百里. 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 孙更生,邓大同. 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7] 顾晓鲁. 地基及基础(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8] 叶书麟,叶观宝. 地基处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Soil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QZ081013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吕颖慧
 
一、教学目地与要求:
《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是“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主要研究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稳定以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规律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由于土的种类繁多,性质差别大,因此要求对一般土性的掌握外,还应了解特殊土的性质及常用处理方法;室内及现场试验是认识和研究土的一种较有效的途径,要求掌握常用的土工试验方法及原理;在掌握经典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能采用计算土力学的数值解方法(例如有限元法等)解决较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绪论 (2学时)
对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范围及发展现状作初步了解
(二)土的物质成分(2学时)
1、颗粒的带电性;双电层理论;离子交换理论
2、土的物质成分对土特性的影响及影响机理
(三)土的本构关系及土工有限元分析 (6学时)
1、土体的变形特性
2、弹性模量
3、弹性非线性模型
4、弹性模量的计算及确定方法-----—邓肯-张模型
5、弹塑性模型-----—剑桥模型等
(四)土的渗透性与渗流计算 (2学时)
1、达西定律
2、渗透性的计
3、流网的概念及应用
(五)沉降量的计算(2学时)
1、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
2、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3、最终沉降量的计算
(六)固结与流变理论 (4学时)
1、太沙基固结理论
2、Biot 固结理论
3、大变形固结理论
(七)土的抗剪强度固结与流变理论( 4学时)
1、孔隙压力系数----斯肯普顿方程
2、饱和土的抗剪强度
3、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
(八)土坡稳定计算 ( 4学时)
1、岩石及无粘性土的土坡稳定计算
2、条分法的基本概念
3、最简单的条分法—瑞典圆弧滑动法
4、毕肖普法等计算土坡稳定的方法
5、各种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九)承载力理论( 2学时)
1、临塑荷载的计算
2、极限荷载的计算
3、各种情况的极限荷载的计算
(十)土的动力特性 ( 2学时)
1、土的动力特性
2、土-结构静动相互作用
(十一)砂土液化 ( 2学时)
1、砂土液化特性
2、砂土液化的判别
3、砂土液化的处理方法
(十二)湿陷性黄土 ( 2学时)
1、湿陷性黄土特性
2、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判别
3、湿陷性黄土场地类别划分
4、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处理方法
(十三)山区地基 ( 2学时)
1、山区地基特性
2、山区地基处理方法
(十四)软土地基 ( 2学时)
1、软土地基特性
2、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十五)地质勘探 ( 2学时)
1、对不同工程地质勘探的不同规定
2、常用勘探方法及设备介绍
(十六)土力学试验 ( 8学时)
1、土的击实试验
2、高压固结试验
3、渗透试验
4、三轴剪切试验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讲座、试验、自学
四、考核方式
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考核形式:讲座、土工试验报告;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
五、先修课程:
1、材料力学 2、弹性力学 3、 结构力学4、 土力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钱家欢,殷宗泽. 土工原理与计算.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二)推荐书目
[1] 黄文熙. 土的工程性质.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2] 沈珠江,朱百里. 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谢康和,周健. 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宰金珉,宰金璋. 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 孙更生,邓大同. 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6]  C.S.德赛,J.T.克里斯琴主编,卢世深等译.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7] 顾晓鲁. 地及及基础(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8] 陈仲颐,叶书麟.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9] 张学岩. 土塑性力学.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10] 叶书麟,叶观宝. 地基处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Advance Fluid Mechanics
 
课程编号:QZ081014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于衍真
 
一、教学目地与要求:
《流体力学及工程应用》要求在本科《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流体力学的理性认识和理解,掌握流体力学中的思维特点和较综合的分析推理方法。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论修养和实际处理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明显的提高,为独立解决流体力学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1、掌握流体力学的分析推理方法,能理解并较为熟练地应用矢量分析和张量分析等数学工具来分析解决流体力学理论问题;
2、深化对粘性流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的认识,强化其分析和处理实际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
3、加深对湍流运动的理论认识,理解并掌握常用的湍流运动和计算模型。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 流体的力学性质与流体运动基本概念(4学时)
1、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与连续介质模型
2、流体的流动性与粘滞性
3、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4、流体微团运动分析
(二) 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10学时)
1、系统法与控制体积法
2、连续性方程
3、应力场与应力张量
4、应力张量与应变率张量的主要性质
5、本构方程
6、应力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
7、N——S方程
8、动量方程与动量矩方程
9、能量方程
(三) 均质不可压缩流体运动(10学时)
1、N—S方程的求解条件
2、葛氏方程与涡量输运方程
3、恒定平行直线运动
4、非恒定平行直线运动
5、同心圆流动
6、流函数与势函数
7、线性化的蠕动流
8、无粘性流边界层流动
(四) 旋涡运动 (8学时)
1、涡量场
2、速度环量
3、环量守恒定理
4、流动非气压及质量力无势时旋涡的产生
5、涡量场诱致无旋速度场
(五) 不可压缩流体的无旋运动(4学时)
     1、无旋运动的基本方程与性质
     2、平面无旋运动的基本性质及一般解法
     3、基本平面的势流及势流叠加
     4、圆柱绕流运动
5、镜象法、奇点叠加法
(六) 边界层运动(4学时)
     1、气流边界层运动
     2、二维不可压缩流动边界层
(七) 紊流理论基础(4学时)
     1、紊流理论基础
2、雷诺方程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力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吴望一著.《流体力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2] 郑洽馀等编.《流体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3]《费翔麟编.高等流体力学》.西安交大出版社
[4] [英]  J. F. Douglas 等编.《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董守平编著.高等流体力学》. 石大轻印厂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水化学及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Water 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QZ081015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王晓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水化学是水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水化学是以现代化学化工理论为基础,以解决水环境问题和水质污染控制问题为基本目标,系统研究水质污染、水质指标和水质控制处理等三方面涉及的现代化学化工原理及技术方法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水化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水质控制问题和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奠定重要的学科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水化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水质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思维和创新潜力。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高等水化学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1、水化学的意义
2、水的性质
3、天然水
4、污水
(二)化学动力学(6学时)
1、反应速率
2、反应机理
3、阿伦尼乌斯定律
4、催化作用
5、经验速率方程
(三)化学平衡(4学时)
1、化学平衡的动力学本质
2、热力学基础
3、水溶液中离子和分子的非理想行为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计算
(四)酸碱化学(7学时)
1、酸碱化学基础
2、平衡计算
3、pc~pH图和a~pH图
4、pH缓冲溶液和缓冲强度
5、碳酸盐系统
6、酸碱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7、腐殖质
(五)配位化学(7学时)
1、配位化学基础
2、平衡计算
3、金属
4、络合反应
5、铁化学
6、氯化学
7、氮化学
8、高级氧化
(六)相间作用(6学时)
1、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与挥发固体的沉淀与溶解
3、固体表面吸持
4、沉积物
5、持久有机污染物
6、膜化学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课堂研讨、实践实验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王凯雄. 水化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二)推荐书目  
[1] 汤鸿宵.用水废水化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 V.L.Shoeyink,D.Jenkins,蒋展鹏,刘希曾 译. 水化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 Duncan J Shaw. Introduction to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Fourth Edition).Butterworth-Heinemann,(影印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4] W.Stumm,J.J.Morgan,汤鸿霄 等译. 水化学: 天然水体化学平衡导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
[5] 戴树桂. 环境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 费学宁. 现代分析监测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 物理化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8] S.R.Logan.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Kinetic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影印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三)推荐期刊文章
[1] Water Research
[2]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Chemosphere
[4] Environ. Sci. Technol.
[5] 中国给水排水
[6] 环境化学
[7] 环境科学学报
[8] 水处理技术
[9] 给水排水
(四)学习网站
(五)其它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环境生物化学及其工程应用》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Biochemistry: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QZ081016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张守彬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环境生物化学及其工程应用是研究环境中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方向的学位课程,主要学习蛋白质化学、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核苷酸与核酸化学,以及以糖代谢、脂肪、氨基酸与蛋白质代谢为主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物质转化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环境生物化工、环境生物技术、废水工程和环境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化学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生化技术,认识生物化学和环境生物化工、环境生物技术、废水处理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关系,为学习环境生物技术、废水处理理论、环境微生物学、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废水脱氮除磷技术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1、环境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使命-生命的分子解析、能量代谢及信息传递
2、环境生物化学的物质基础-生命基本结构(以微生物为例)
(二)第一章 氨基酸、肽及蛋白质化学(3学时)
1、氨基酸的结构、分类、性质,肽;
2、蛋白质的定义、功能、分类、结构组成;
3、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
4、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分离步骤;蛋白质的纯化方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三)第二章 酶化学(3学时)
1、酶的结构及催化作用机制,酶分子的结构特点,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酶作用高效率的机制;
2、底物浓度、pH、温度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脂溶性维生素;
4、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特点。
 (四)第三章 糖与核酸(3学时)
1、糖概述
2、单糖、寡糖和多糖
3、核酸的分类、结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4、核酸的水解、紫外吸收、变性、复性与杂交。
 (五)第四章  代谢总论(3学时)
1、生物能及其存在形式、概念;
2、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3、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
4、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及代谢偶联机制。
 (六)第五章 糖代谢(6学时)
1、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2、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3、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中能量的产生;
4、糖的合成代谢;
5、糖代谢途径、底物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七)第六章 脂类代谢(1.5学时)
1、脂肪的分解代谢;
2、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八)第七章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1.5学时)
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2、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九)第八章 核酸降解、核苷酸代谢以及核酸的生物合成(3学时)
1、核酸降解;
2、嘌呤核苷酸代谢;
3、嘧啶核苷酸代谢;
4、核酸的生物合成。
 (十)第九章 环境生物化学的工程应用(1)-现代环境生物技术(3学时)
1、现代环境生物技术概述
2、酶工程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3、基因工程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4、微生物细胞工程及环境工程菌
5、发酵工程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十一)第十章 环境生物化学的工程应用(2)-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3学时)
1、废水的生物控制与治理生物化学原理
2、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4、生物脱氮技术
5、生物除磷技术
6、有害有机物微生物降解技术
7、工业污染物微生物治理技术
三、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2、课堂讨论;
3、课后自修;
4、课程作业。
四、考核方式
1、闭卷考试;
2、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占40%,期末成绩(笔试)占60%。
五、先修课程:
1、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2、水处理生物学;
3、水质工程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1] 赵景联. 环境生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二)推荐书目  
[1] Reginald H.Garrett.Biochemistry(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Lehninger.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2005
[3] Trudy McKee.Biochemistry. McGRAW HILL,2003
[4] Lubert Stryer.Bio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1995
[5] 于自然,黄熙泰,李翠凤.生物化学习题及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 Bruce E. Rittmann, Perry L. McCarty.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影印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王建龙,文湘华.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 郑平,冯孝善.废物生物处理理论和技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9]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Third Edition,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and Donald A. Klein. Microbiology(Fifth Edition,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防灾减灾工程学》教学大纲
Disaster Prevent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QZ081017
开课学期:春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秦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基础理论和典型灾害案例分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主要灾害发生的条件、致灾过程及其防灾减灾技术,并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灾害学总论  (5学时)
1、灾害的含义和类型; 2、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3、国内外防灾减灾有发展简况;
4、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学科的形成。
(二)火灾灾害  (6学时)
1、火灾灾害概论;2、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3、火灾烟气;4、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
5、建筑构件的火灾性能。
(三)地震灾害  (4学时)
1、地震概述;2、抗震概念设计的总体原则;
3、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结构抗震验算。
(四)风灾害  (5学时)
1、风的类型与分类;2、章 风灾害及对建筑物的影响;3、工程结构的抗风设计;
4、防风减灾对策与风振控制。
(五)地质灾害  (7学时)
1、地质灾害概述;
2、滑坡灾害及其防治;
3、崩塌的灾害及防治;
4、泥石流的灾害及防治;
5、地面沉降及其防治;
6、岩土工程灾害。
(六)城市防灾减灾概要  (5学时)
1、概述;
2、城市灾害风险性分析;
3、城市防灾减灾规则;
4、城市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自学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30%
闭卷考试 70%
 
五、先修课程:
土木工程概论、建筑结构抗震、工程地质学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江见鲸,徐志胜著防灾减灾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二)推荐书目
[1] 周云,李伍平等.防灾减灾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陈龙珠,梁发云等.防灾工程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三)推荐期刊文章
“Engineering Structure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EI英文版期刊源。
(四)学习网站
[1]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http://zgdzzhyfz.paperopen.com/
[2]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http://dzxk.chinajournal.net.cn/WKE/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DZXK
(五)其它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2015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建筑节能原理》教学大纲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课程编号:QZ081018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王玲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建筑节能原理是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建筑的能源节约为根本目的,综合建筑相关专业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建立生态可持续能源系统的观念,加深对建筑节能理念的理解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建筑节能一体化的理解与设计。
本课程将通过各种教学环境,使学生掌握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建筑规划设计与节能、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围护结构节能设计、遮阳设计、采暖节能设计、制冷节能设计、采光与照明节能设计、太阳能利用等知识。并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对国家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了解,逐渐使学生树立起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目标不是限制用能,而是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的观念。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本体节能和各种能量系统节能技术的主要思路,了解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状况,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建筑能耗并提供恰当的建筑节能技术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建筑节能设计计算和施工实施。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建筑节能基本知识(2学时)
1、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2、国外建筑节能概况
3、我国建筑能耗概况和节能任务
4、建筑节能领域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5、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规范与标准
(二)建筑节能设计原理(2学时)
1、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与建筑能耗
2、不同热工分区下的建筑节能设计原理
3、采暖居住建筑节能基本原理和节能途径
(三)建筑节能设计原理(2学时)
1、空调建筑节能原理
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
(四)建筑规划设计与节能(2学时)
1、建筑选址
2、建筑组团布局、建筑朝向与建筑间距
3、建筑与风环境
(五)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2学时)
1、建筑平面尺寸与节能的关系
2、建筑体形与节能的关系
3、合理选择外墙保温方案
4、窗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
(六)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2学时)
1、建筑自然通风与节能
2、典型的低能耗建筑举例分析。
 (七)围护结构节能设计(2学时)
1、外墙外保温技术
2、外墙内保温技术;
 (八)围护结构节能设计(2学时)
1、屋面
2、窗户节能
3、双层皮玻璃幕墙
4、门
5、地面
6、楼梯间内墙与构造缝
 (九)遮阳设计(2学时)
1、遮阳的形式和效果
2、遮阳设计
3、遮阳系数计算
 (十)采暖节能设计(2学时)
1、采暖系统节能途径
2、采暖系统节能设计
3、供热管网系统水力平衡
 (十一)采暖节能设计(2学时)
1、控温与热计量技术
2、热泵技术
3、供暖空调新途径
4、生物质能采暖
 (十二)制冷节能原理(2学时)
1、常规空调的节能途径
2、分散空调方式的节能技术
3、户式中央空调节能;
 (十三)制冷节能原理(2学时)
1、中央空调系统节能
2、高大空间建筑物空调节能技术
3、蓄冷空调系统
(十四)采光与照明节能技术(2学时)
1、建筑采光与节能
2、照明系统的节能
(十五)太阳能利用(2学时)
1、太阳能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形式
(十六)太阳能利用(2学时)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建筑
三、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讲授28学时,讨论4学时。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五、先修课程: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二)推荐书目
[1] 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2] 柳孝图主编.建筑物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美]安德森.布鲁克著,聂鑫、陈立坚编译.太阳能房屋.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 郭延玮,刘鉴民编著.太阳能的利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教学大纲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课程编号:QZ081019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刘寒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技术”方向学位课。主要培养学生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应用技术及相应法规,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及构配件组成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
要求:
1、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次作业,使学生能较牢固地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多接触工程实际,对照实物加深理解
3、运用建筑构造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建筑构造设计。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1.1 建筑构造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1.2 建筑物的分类、分级及其与建筑构造的关系
1.3 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和建筑物的系统组成
1.4 建筑物的施工建造方法和建筑工业化
1.5 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
(二)建筑围护系统(6学时)
2.1 概述
2.2 建筑防火构造及安全疏散
2.3 建筑防水构造
2.4 建筑防潮构造
2.5 建筑隔声构造
2.6 建筑保温构造
2.7 建筑隔热构造
(三)建筑装修(6学时)
3.1 概述
3.2 室外装修构造
3.3 室内装修构造
3.4 隔墙与隔断构造
3.5 门窗构造
3.6 栏杆扶手构造
(四)屋顶构造技术(4学时)
4.1屋顶构造设计要求
4.2平屋顶构造
4.3坡屋顶构造
4.4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五)建筑变形缝(4学时)
5.1 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条件
5.2 变形缝的构造
(六)构造设计(10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自学。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五、先修课程: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潘振和.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四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二)推荐书目 :
[1] 付祥钊.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玲玲.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美]安德森.布鲁克著,聂鑫、陈立坚编译.太阳能房屋.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 郭延玮,刘鉴民编著.太阳能的利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教学大纲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and type selection
 
课程编号:QZ081020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刘寒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主要介绍常见的各种建筑结构型式、受力和变形特点、适用范围、经济分析、选型和布置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同时,还将介绍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关系以及结构在建筑中的非结构功能。使学生熟悉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熟悉各种建筑结构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特点,以及选型和布置的一般原则;掌握常用建筑结构的选型和布置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  (2学时)
1、结构菜式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建筑结构材料对结构选型的影响
3、施工技术水平对建筑结构形成的影响
4、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及计算手段的改进对结构选型影响
5、经济因素对于结构选型的制约
第二章 梁、悬挑结构 (2学时)
第一节 梁式结构
第二节 悬挑结构
第三章 拱式结构(4学时)
第一节 拱结构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拱的受力特点和类型
第三节 拱轴的形式
第四节 拱的截面形式与主要尺寸
第五节 拱式结构的布置
第六节 拱结构实例
第四章 单层刚架结构(4学时)
第一节 单层刚架结构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单层刚架结构的种类与受力特点
第三节 单层刚架结构的截面形式及构造
第四节 单层刚架结构的构造与布置
第五节 单层刚架工程实例
第五章 桁架结构(2学时)
第一节 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第二节 屋架结构的形式
第三节 屋架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第四节 桁架结构的其他形式
第六章 薄壁空间结构(4学时)
第一节 薄壳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薄型空间结构的曲面形式
第三节 简壳
第四节 折板结构
第五节 圆顶结构
第六节 双曲扁壳
第七节 双曲抛物面壳
第八节 曲面的切割、组成与工程实例
第七章 平板网架结构(4学时)
第一节 网架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第二节 平板网架的结构形式
第三节 网架结构主要几何尺寸
第四节 网架结构主要几何尺寸
第五节 网架的杆件截面与节点
第六节 网架结构的屋面及吊顶
第七节 网架结构的经济分析
第八节 网架实例
第八章 网壳结构(2学时)
第九章 悬索结构(2学时)
第十章 薄膜结构(2学时)
第十一章 大跨度空间建筑结构(2学时)
第十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新体系及新概念(2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讲授28学时,讨论4学时。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五、先修课程:
《建筑结构》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一)教材 王心田.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二)推荐书目
[1] 潘振和.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郝亚民,江见鲸.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与选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李星荣.建筑结构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郭延玮,刘鉴民编著.太阳能的利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
(三)推荐期刊文章
 无
(四)学习网站
   无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现代工程管理学》教学大纲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课程编号:QZ081008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任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掌握管理学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要求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与案例分析中,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围绕主题,敢于发言;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管理基本理论(6学时);2.项目前期策划与实施规划(2学时);3.项目管理组织(2学时);4.项目合同管理与采购管理(2学时);5.项目进度管理(4学时);6.项目质量管理(2学时);7.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2学时);8.项目费用管理(4学时);9.项目风险管理(4学时);10.项目信息管理与沟通管理(2学时);11.项目收尾管理(2学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期末成绩占100%。
 
五、先修课程:
现代施工技术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教材:
《项目管理概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戚安邦,张边营,清华大学出版社,非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资料:
[1]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
[2] [美国]罗宾斯,库尔特.《管理学》(第九版).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4] 卢有杰.《现代项目管理学》(修订第二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5] 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6] 丁士昭.《工程管理论文集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
[7] 北京统筹与管理科学学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现代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QZ081021
开课学期:秋季
学    时:32
学    分:2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大纲撰写人:刘俊岩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技术”方向非学位选修课,主要学习城市地下工程、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施工的一般规律和关键施工技术,了解我国城市地下工程、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施工新技术和创新发展。
(二)教学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掌握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大型地下工程、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施工方案、施工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主要包括深基坑工程、隧道工程施工新技术;地基处理、基础工程施工新技术;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新技术;高支模及脚手架施工新技术;钢结构、空间网架结构施工新技术;复杂结构测量定位技术等。
第1章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12学时)
1.1  深基坑工程
1.1.1  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1.1.2  施工技术
1.1.3  工程监测
1.2  隧道工程
1.2.1  施工方法与设备
1.2.2  工程监测
1.3  逆作法
1.4  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
第2章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新技术(3学时)
2.1  地基处理新技术
2.2  基础工程施工新技术
2.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案例
第3章  建筑结构工程施工(15学时)
3.1  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
3.1.1  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3.1.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2   钢结构及空间网架结构施工
3.3  超高层建筑模板与脚手架
3.3.1  新型模板与脚手架体系
3.3.2  整体提升脚手架
3.3.3  自升整体钢平台脚手模板系统
3.4  复杂结构测量定位技术案例
3.5  超高层建筑模板与脚手架案例
第4章  施工重大安全事故分析(2学时)
4.1  深基坑及地下工程安全事故分析
4.2  超高层建筑模板与脚手架安全事故分析
三、教学方式
教师授课与研讨
四、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由学生完成本学期“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结构工程施工新技术”2篇读书报告,根据读书报告完成质量,按照五级制评定平时成绩。
五、先修课程:
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与应用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推荐书目、推荐期刊文章、学习网站等):
[1] 张希黔主编.建筑施工科技创新及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编.深基坑支护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王梦恕主编.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4] 罗永峰等.建筑钢结构施工力学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施工技术编辑部.施工技术[J].北京:施工技术杂志社,2000~2015
[6] 建筑施工编辑部.建筑施工[J].上海:建筑施工杂志社,2000~2015
[7] 隧道建设编辑部.隧道建设[J].洛阳:隧道建设杂志社,2000~2015
 
大纲撰写人:                            
撰写日期:       年    月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年    月    日
                                          学院盖章
 
《信息与文献检索》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22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16    学分:1
中文名称:信息与文献检索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and Document Retrieval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付英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着重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式,介绍开题报告及学位(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情报,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初步掌握学位(科技)论文的写作。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着重讲解信息检索基本知识、中文与外文数据库简介及检索、专利文献及开题报告及学位(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体如下:
信息与文献检索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文献分类、文献收集、文献获得及整理、查找和阅读文献时的笔记、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哲学与法律问题、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意义。
相关检索工具介绍:中文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中文书目数据库的检索、中文电子图书、中文全文数据库)、外文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ScienceDirect、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ProQuest外文学位论文数据库)
专利文献:中国、美国、欧洲、日本专利文献及检索。
开题报告与学位(科技)论文写作: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科技论文。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谢德体 陈蔚杰 徐晓琳.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谢德体 宛章齐 骆云中.信息检索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3] 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国新.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卢小宾.信息检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6] 叶继元.信息检索导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  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
 
《学科前沿》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01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16    学分:1
中文名称:学科前沿
英文名称:Frontier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讲座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彭晓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学习本门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目前的发展现状。
教学要求: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目前的发展现状充分了解,以及确定自己以后研究的方向。
 
课程主要内容:
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地上、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研究进展;城市应急与重大工程灾害防治研究;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处理及其引起的土体污染、防治和修复;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与安全保障技术基础研究;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新型节能、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应用研究;城市水体及水处理和回用过程中的污染风险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城市水体复合污染的控制与水质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郑刚,顾晓鲁. 高等基础工程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宰金珉,宰金璋. 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孙更生,邓大同. 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 顾晓鲁. 地及及基础(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陈仲颐,叶书麟.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02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16    学分:1
中文名称:现代土木工程材料
英文名称:Modern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秦磊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和试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打下基础。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正确合理选择和使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应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常用土木工程材料。
(二)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从经济、安全与新技术的发展三个角度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材料的标准化
理解材料标准化的意义,了解常用的材料标准。
(四)本课程的特点、学习目的与方法
对比本课程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异同,使学生了解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先修课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陈志源、李启令编.《土木工程材料》.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葛勇等编.《建筑材料》.哈尔滨工业大学
[3] 李东方、何梁编.《建筑材料习题集》.内蒙古农牧学院
[4] 袁润章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
[5]《简明混凝土手册》.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6]《现代建筑材料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环境材料学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2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16     学分:1
中文名称:环境材料学概论
英文名称:Ecomaterial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考试方式:书面报告+期末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红兰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环境材料学的基本内涵,特别是材料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基本知识;了解研制和开发环境兼容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及设计原则;学习如何评价材料的环境负担性的LCA方法;并对环境材料的类别和发展有所掌握。
 
 
课程主要内容:
环境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
环境材料学主要研究在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定量的评价材料环境负担性的生态循环评估方法(LCA);将环境负荷作为一个考核材料的新指标,用于指导开发具有环境意识的绿色材料和产品;把资源效率、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知识融入材料科学,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翁端,冉锐. 环境材料学(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2] 孙胜龙. 环境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5.
[3] 左铁镛. 环境材料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08.
 
 
 
《钢结构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03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钢结构理论与运用
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teel Structure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考试方式:课后作业+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彭晓彤
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学生深入了解钢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一般钢结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能够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或解决方案。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阐述了钢结构轴心受压、压弯和受弯构件、刚架、薄板与圆柱壳的弹性和弹塑性稳定理论,并对构件的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对稳定的影响、设计规范。
 
 
先修课程:
1、完成本科阶段的《钢结构》学习
2、参考教材:陈绍蕃、顾强,《钢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9
[2] 永毓栋、王志骞,《钢结构稳定性原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2
[3] 李开禧 、魏明钟,《钢结构稳定》,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 王国周 、翟履谦, 《钢结构——原理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11
[5] 李国强 、沈祖炎,《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上海科技术出版社 ,1998.6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25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
英文名称: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eory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高峰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针对高层建筑特性的结构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施工可行的要求下,按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布置、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构造和制图工作。高层建筑结构是复杂的空间结构,各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通过本课程的讲解,使研究生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认识。本课程讲授先进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机应用,培养研究生在结构设计中创造性的工作,利用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尽可能多地阅读参考资料。考试以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包括: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高层建筑的荷载与地震作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与计算原则。介绍不同类型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复杂结构、混合结构等。在框架架构体系中,介绍一些国际常用的方法。讲解结构扭转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方法的应用。
先修课程: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钱稼茹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工业出版社,2012年。
[2] 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3] 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4] 包世华、张铜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5] 包世华、张铜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6] 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例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7] 沈蒲生.高层建筑设计禁忌与疑难问题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
[8] 傅学怡.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27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英文名称:Structure Experiment and Measure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参观、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读书报告+PPT汇报+大作业+参观报告)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方向及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的选修课,也是一门科学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从事结构工程科学研究和发展工程结构新材料、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构造做法、新施工工艺以及探索和验证结构设计新的理论所必须的基础。本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工程结构试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够进行一般工程结构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了解工程结构试验的意义、作用和发展历程;2)掌握常规工程结构试验的设计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试验大纲编制;3)了解工程结构试验的常用加载技术及各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4)掌握工程结构试验中各类应变、位移、变形等基本指标量测技术;5)分别掌握理解工程结构静力、动力(抗震)试验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并能够根据构件或结构等不同研究对象制定全面合理的试验方案;6)了解工程结构无损检测与现场鉴定技术,熟悉常见结构的现场检测鉴定标准;7)通过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运用,能够对各类试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并达到科学研究目标。
先修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数值分析》、《结构动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李忠献.工程结构试验理论与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 姚振纲,刘祖华.建筑结构试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 姚谦峰,陈平.工程结构试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7.
[4] 易伟建,张望喜.建筑结构试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4.
[5] GB50152-2012T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06
[6] GB50784-2013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05.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08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英文名称:Structure Checking and Strengthen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徐新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学科一门研究生选修课程,主要学习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用方法和前沿技术,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工程结构检测、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用方法,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和抗震安全鉴定方法,掌握各类建筑物加固的设计方法,了解当前国内外建筑结构工程加固新技术。考核以综述报告结合平时成绩评定。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用方法和前沿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意义、加固工作的程序以及加固设计的原则;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及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方法;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加固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加固新技术等内容。本课程的讲述既要突出建筑结构加固的概念设计,又要注重加固施工的工艺特点,既要强调建筑结构加固理论计算,也要重视建筑结构加固的构造措施。
先修课程:
高等混凝土结构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有限元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构动力学,结构试验与量测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袁海军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
[2] 柳炳康等.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3] 吕西林主编.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4] 张有才等.建筑结构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
[5] 吴英健等.建筑物抗震加固.长春出版社,1997年。
[6]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7] 熊仲明.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8] 王济川等.《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试验诊断》.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29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
英文名称:Testing Technolog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实验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通过讲授岩土的工程性质的试验理论和测试技术,讲授岩土工程治理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价,使学生掌握岩土试验与测试的基本要求,合理选用试验和测试手段,为岩土体整治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岩土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实验课是其课程教学的重要的实践环节和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测试和监测的具体操作能力。
学会各种测试仪器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进行实际工程测试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岩土工程试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岩土现场的测试理论、方法和测试仪器。其主要内容包括: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岩土试验的基本原理及设计;岩土原位测试技术;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测试;桩基础的测试与检测;基坑工程监测;地下工程的监测与监控;边坡工程监测等。
先修课程:
岩土工程
施工技术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宰金珉 主编,《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王保田,《土工测试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
[3] 袁聚云主编,《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同济大学出版社
[4] 刘俊岩主编,《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使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200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地下工程设计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0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地下工程设计与应用
英文名称: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扈萍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岩土工程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地下工程结构选型,荷载计算,计算模型、断面设计及构造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有能力从事一般性地下工程结构计算,并会组织地下工程施工,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重点阐述地下工程结构选型,荷载计算,计算模型、断面设计及构造设计。并介绍地下工程CAD、结构计算软件应用、施工多媒体信真监控技术。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张庆贺. 地下工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2] 吴能森 地下工程结构.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3] 孙钧. 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 赵其华. 岩土支挡与锚固工程.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5] 王梦恕. 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岩土数值计算》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1    开课学期: 秋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岩土数值计算
英文名称:Geotechnic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杨令强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岩土工程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在理解和熟悉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理论基础上,能较熟练的应用岩土数值方面的计算软件,为以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建模方法。限单元法为主,,简要介绍有限差分方法;在建模方法和应用分析两个方面重点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分析软件,包括有限单元法ANSYS、有限差分法FLAC2D和FLAC3D、离散单元法UDEC、颗粒元法PFC的基本使用和建模方法,并给出大量工程应用实例。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黄文熙. 土的工程性质.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2] 朱百里,沈珠江.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3] 郑颖人,沈珠江,龚晓南.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陈晓平、陈书申.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5] 吴世明. 土动力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基础工程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06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基础工程分析
英文名称:Foundation Engineering Analysi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扈萍
教学目的及要求:
《基础工程分析》是“建筑与土木工程”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本课程介绍常见基础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等。 要求研究生掌握基础工程基本原理和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实际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基础工程分析主要讲授: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弹性地基梁理论、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分析原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复合地基理论、地下连续墙、地基与基础抗震、基础工程的模型试验及测试监控技术、基础工程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郑刚,顾晓鲁.高等基础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宰金珉,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孙更生,邓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 顾晓鲁.地及及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陈仲颐,叶书麟.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3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
英文名称:Reaction Kinetics and Reactor Desig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立卿
教学目的及要求: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设计是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非学位选修课。通过该课程学习,主要是使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对水及废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有进一步深刻了解;掌握生化反应计量学方程;熟悉废水生物处理中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技术;了解水及废水物化生化处理反应动力学和数学模型的研究发展趋势;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物化反应动力学、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设计三方面展开。
物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包括:气液传质理论,絮凝动力学,生化过程动力学基础;
生化反应动力学包括:微生物代谢过程,不同单位的化学计量方程式的转换,有机物降解与微生物增长的化学计量学,好氧自养菌的硝化反应化学计量学。酶反应动力学、细胞反应动力学;
生物反应器则从其操作模型、传递与混合特性、设计与放大等多个方面对连续式、间歇式生物反应器的操作特性和设计原理进行了论述。
先修课程:
《水质工程学I》、《水质工程学II》、《水处理微生物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美国] Grady C P L, Daigger G T and Lim H C. 废水生物处理. 张锡辉, 刘勇第 译. 北京:化工出版社,2003.
[2] [美国] Rittmann and P L McCarty.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2001,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2.
[3] 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二版).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
[4] 顾夏生.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5] 戚以政,汪叔雄. 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北京:化学出版社,2007.
[6] 张自杰.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7] [荷]Mogens Henze et al.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2002
 
《废水处理工艺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12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课程名称:废水处理工艺理论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邱立平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学习废水处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设计要求,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废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处理设备、反应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工艺设计计算方法,了解废水处理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开发新型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和从事废水处理领域的科研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废水处理概论;水资源及水污染;废水的来源、流量及水质指标;废水的物理处理单元操作及其设计;废水的化学处理单元过程及其设计;悬浮生长微生物废水处理系统及其设计;附着生长微生物废水处理系统及其设计;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及其设计;废水的高级处理及回用;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利用;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与优化;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的运行及管理。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张自杰.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锡辉,刘勇第 译. 废水生物处理. 北京: 化工出版社,2003
[3] 许保玖,龙腾锐.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郑兴灿,李亚新. 污水除磷脱氮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 刘雨,赵庆良.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 雷乐成.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7] 胡纪萃.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 张忠祥,钱易.《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 G.Tchobanoglous, F. Burton and H.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Ⅰ,Ⅱ,Ⅲ)》.(第四版,影印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11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给水处理理论与工艺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刚
教学目的及要求:
给水处理工艺理论是市政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选修。本课程主要讲述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吸附、离子交换、膜滤等工业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旨在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机理、基本理论、常规技术及其发展动向,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给水处理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质及水质标准,水源水质管理与控制,混凝机理及混凝动力学,混凝过程,混凝实验,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平流沉淀池及斜管沉淀池,高浊度水浓缩理论与技术,过滤过程理论,过滤水力学,反冲洗水力学,氧化还原与消毒理论与技术,吸附理论与技术,离子交换理论与技术,膜滤技术,其它物化法水处理技术。
先修课程:
1、水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2、水处理反应动力学;
3、流体力学与工程应用。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美]J.K. Edzwald. Water Quality & Treatment.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2010.
[2] [美]E.R. Alley. Water Quality Control Handboo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2007.
[3] [美]L.K. Wang. Advanced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Human Press, 2007.
[4] [日]T. Matsuo. Advances in Water and Waster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Elsevier Science B.V., 2001
[5] [英]N.F. Gray. Drinking Water Qualit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6] 聂梅生.水资源及给水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许葆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许葆玖.给水处理理论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14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
英文名称:Solid Waste Treatment, Disposal and Recycl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新瑜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城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方法和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发现问题、还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让他们掌握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的方法,具备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进行管理、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此外,使学生建立固体废物处理的新理念,了解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较全面地讲解有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知识,各种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性质和环境污染特征,及根据其性质所采用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类型,方法措施等。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前沿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为讲述主题,通过课堂多媒体授课和师生讨论交流的方式,结合工程应用实际,着重从工艺角度、经济角度和环境角度,讲述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同时介绍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向。学习废橡胶、废皮革、化工废渣、石油工业固废的来源及回收利用技术,了解农作物秸秆的还田利用及气化技术,了解粉煤灰、高炉渣的资源化工艺;学习城市垃圾的组成和处理方式,学习废纸、废玻璃、废电池、废塑料、电子废物、废旧汽车的产生及回收利用技术;掌握固体废物的卫生填埋与土地耕作法,了解固体废物深井灌注法与海洋处置 法的操作程序,学习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方法及场地的选择和设计。
先修课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李国鼎,金子奇.《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一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防护工程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8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防护工程学
英文名称:Protective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讲座、读书笔记)
课程简介撰写人:朱崇绩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防护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对有关理论开展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具有解决土木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有关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岩、土体的动力响应机理与响应特性;多相饱和、非饱和介质动力理论;地表沉陷、边坡滑移、地裂缝、地震及诱发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机理、成灾机理、环境效应评价、监测预报、防护与治理对策;现代信息技术在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控中的应用等。
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高等土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章友德. 城市灾害学.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2] 焦双健,魏巍.城市防灾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胡聿贤. 地震工程学.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
[4] 陈寿梁,魏琏主编.抗震防灾对策.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 刘惠珊、张在明编著.地震区的场地与地基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7] 黄文熙.土的工程性质.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8] 沈珠江,朱百里. 计算土力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9] 谢康和,周健.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 孙更生,邓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11] C.S.德赛,J.T.克里斯琴主编,卢世深等译.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9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
英文名称:Structure Damage Recognition and Health Monitoring
开课单位:土建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蕾
教学目的及要求:
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在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工程应用方面,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地震勘测、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控、分形、数值计算等领域,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本课程将重点学习损伤识别的重要方法、工具,如小波分析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析方法。健康监测是本课程学习的另一重点,将对比传统检测技术方法,认识学习基于智能材料、传感技术的现代健康监测技术。要求研究生认真上课,尽可能多的阅读参考资料,考核以学习总结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除介绍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识别基本理论和特点,重点讨论上述分析方法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研究和应用。内容包括绪论、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结构损伤识别、小波有限元方法等。健康监测部分重点讲述智能材料与传感技术,以及目前健康监测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先修课程: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任伟新,韩建刚,孙增寿. 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 李国强,李杰. 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1
[3] 李德葆.振动模态分析及应用. 北京:宇航出版社,1989.08
[4] 杨林德,朱合华,袁勇等.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姜绍飞.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结构优化与损伤检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05
[6] 周筑宝. 最小耗能原理及其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 李德葆,陆秋海.工程振动试验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Springer出版社,2004
[8] 建筑结构学报等刊物上的有关学术文章
 
《结构振动与控制》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结构振动与控制
英文名称:Control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增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振动与控制分析是合理进行各种结构抗震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掌握抗震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两种主要方法(动力时程分析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学习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与原理,掌握被动控制及耗能减震的工作原理和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学习主动、半主动及智能控制方法,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课后多阅读相关文献,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编制程序,深入学习这些方法,能运用该方法进行具体工程的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结构动力分析基础知识;构件与结构的恢复力模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确定性时程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静力弹塑性分析;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的随机时程分析。
第二部分:工程减震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被动控制和耗能减震理论;主动及半主动控制的原理及方法;智能控制方法介绍。
先修课程:
高等结构动力学、建筑结构抗震、数值分析
教材及参考文献:
[1] 张新培著.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非线性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李爱群,丁幼亮.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张敏.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减震控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 徐植信,胡再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 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6] 欧进萍著.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09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
英文名称:Seismic Theory and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雁军
教学目的及要求: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大多数地区的基本设施建设需要考虑抗震设防。本课程通过讲授地基基础抗震措施、结构抗震理论和工程抗震三部分内容,使学生了解结构抗震设防的基本知识,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抗震理论计算方法和工程结构手段进行抗震设计,为从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地震区的建筑施工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从地震成因以及随机振动理论概述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历程;结合国家现行规范讲解我国地震的分布,重点讲解与工程地震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地震动三要素,并阐述其理论基础;讲解抗震试验方法,感性认识构件和结构层次的抗震性能,并能理论分析构件和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重点讲解三种抗震理论分析方法;土体地震响应以及工程结构地基抗震,主要讲解砂土液化、边坡稳定以及桩基的抗震等内容;从地震危险性、概率地震需求等角度讲解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的发展历程及进展。
 
 
先修课程:
结构动力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丰定国等编. 工程结构抗震. 地震出版社, 2002.
[2] 胡聿贤. 地震工程学. 地震出版社, 1996.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
 
 
 
《建筑设计与研究》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1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建筑设计与研究
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寒芳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技术”方向非学位选修课。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念,熟练掌握建筑设计方法,提高建筑设计基本技能及表达水平,培养和鼓励学生形成有有机生态的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今后从事建筑设计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对具有较高文化性及艺术性中型公共建筑的设计研究,要求学生建立一种较全面地、综合的建筑设计观念,注重建筑的立意构思、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环境营造、材料表现、光阴运用、设计表达等各个方面的专业训练。1、使学生巩固和发展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在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综合把握影响建筑的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功能等诸多因素的能力。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观念,学习和掌握各种在建筑设计中对能源、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策略和方法。3、关注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4、培养建筑设计的创意能力。
先修课程:
建筑设计原理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汪正章.建筑创作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薛志峰等著.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 张钦楠.特色取胜——建筑理论的探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王建国,张彤.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张锦秋.从传统走向未来[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
[6] 齐康.建筑创作的纪程——齐康作品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学出版社,1997.
[7] 布正伟.当代中国建筑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学出版社,1999.
[8] [西班牙]帕高·阿森西奥编著.生态建筑[M]. 侯正华,宋晔皓译. 南京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9]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10] [日]芦原义信著. 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1] [美]J.O.西蒙兹著. 景观设计学: 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防火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3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建筑防火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Structural 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晓璐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技术”方向非学位选修课。主要学习建筑消防系统的部署,该体系就是在建筑物内部,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设置必须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建筑灭火系统、排烟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了解燃烧现象的实质、建筑火灾的发展与蔓延、建筑物的耐火性能、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要求研究生在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安全疏散与诱导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大量居住建筑、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施工方案建筑消防系统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防火与建(构)筑物平面布置技术;建筑物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划分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技术;建筑灭火(消火栓灭火、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泡沫灭火、干粉灭火)系统的设计技术;防烟、排烟系统的设置技术;安全疏散设施、防火分隔设施、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诱导系统的设计技术等。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徐鹤生,周广连(主编).建筑消防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045-95(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50222-95(2002年版)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 郑李明,徐鹤生.建筑安全防范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王学谦.建筑防火设计手册.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 周广连,梁云红.建筑消防设施[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9] 陈保胜.建筑防火装饰材料与构造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4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
英文名称: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地勘察、实物展示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 刘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是工程硕士的一门较为重要且洋溢着中国传统特色的课程。通过该课程,期望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构造方式、发展历程、体系特点和构成形态,并了解古代建筑技艺带来的中国古建特有的建筑美学。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建筑建造的基本知识,提高其古建的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的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传统建筑营造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应有初步的掌握。
课程主要内容:
1、中国传统建筑的构造方式、发展历程、体系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工艺特色
3、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制
4、中国古代建筑构件的形制及其附属美学
5、传统砖石制作工艺、历代发展的进程及其附属美学
先修课程:
中国建筑史
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 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第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二)推荐书目  
[1]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李合群.《中国传统建筑构造》.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国家文物局.《古代建筑保护技术及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共2册十一五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论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4] 戴志坚.《传统建筑装饰解读》. 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11
[5] 崔鹤亭.《中国传统建筑墙、地界面装饰艺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5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应用
英文名称: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寒芳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技术”方向非学位选修课,主要学习了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在我国的应用。要求研究生在掌握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对研究,以及国内的应用研究,培养学生绿色建筑的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先修课程:
建筑节能原理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
[2] 田慧峰. 中国大陆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J]. 建筑科学, 2012,28(4):1-9
[3] 陈柳钦. 国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解析[J]. 绿色综述, 2011,(5):54-58.
 
《工程建设标准化导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6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16      学分:1
中文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俊岩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非学位选修课。通过学习标准化的发展简史、标准化的作用、标准种类、标准化的原理、形式和方法以及标准化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作用,使研究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标准化基础知识体系,以利于加深对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工程建设标准以及管理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标准化发展简史、标准化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标准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发展概况;标准种类;标准化过程;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标准及标准化的形式;标准化与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和管理等。
先修课程:
现代工程管理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张希黔主编.建筑施工科技创新及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编著.2013中国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5]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编著.2013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6] 工程建设标准化编辑部,工程建设标准化[J].北京: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社,2000~2015
 
 
《决策方法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7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决策方法学
英文名称:Decision Methodology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相结合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刘燕
教学目地及要求:
决策理论与方法是研究决策行为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学科,涉及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知识的分析与推理过程,掌握决策的定性、定量以及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多种方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要求研究生认真上课,尽可能多地阅读参考资料,能够运用辅助技术和工具进行定量决策。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全书的基础,系统地介绍了决策与决策学的基本概念、决策的内涵和特点、决策过程及决策类型和决策准则;第二章是决策分析方法,较为详实地介绍了决策分析中常用的预测方法、多目标决策方法、多目标优化方法、竞争型决策方法及模糊决策方法,并列举了不少例题:第三章是决策的辅助技术和工具,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和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技术等,这一章主要是为第四章服务的;第四章是决策支持系统(DSS),它涵盖了该领域的主要内容和精华,包括DSS的特征、内涵、结构及设计开发方法等,并给出两个有代表性的开发实例。
(一)决策与决策学的基本概念(6学时)
(二)决策分析方法(10学时)
(三)决策的辅助技术和工具(6学时)
(四)决策支持系统(DSS)(10学时)
先修课程:
统计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王国华、梁樑.决策理论与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年.
(二)推荐书目:
[1] 郭立夫、李北伟.决策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 王可定、周献中.运筹决策理论方法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岳超源.决策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3年.
 
《BIM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8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16     学分:1
中文名称:BIM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BIM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实验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雁军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BIM相关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过程、标准和软件,以及相关的理论、方法和综合应用案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BIM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综合理论知识,以及BIM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BIM的概念,了解BIM技术相关的标准,可以使用常用的BIM建模软件进行BIM模型的创建,能够对建设项目进行碰撞检查、结构分析、采光分析以及造价管理等。
课程主要内容:
围绕BIM技术的应用,本课程主要讲述一下内容:
BIM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BIM技术的相关标准,主要讲解基础标准、编码标准、模型标准以及过程标准;基于BIM的造价管理;基于BIM的协同应用; BIM实施的规划与控制,包括企业级和项目级的BIM实施规划,BIM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与控制;BIM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结合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大型项目的案例讲授,并通过简单的建设项目的BIM应用实践掌握BIM技术的应用。
先修课程:
画法几何
工程制图
施工管理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蒲小琼.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2] 周桂英. 工程制图.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1.
[3] 刘广文, 牟培超, 黄铭丰. BIM应用基础.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
[4] 王津红. BIM建筑设计实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5] 李建成. BIM应用•导论.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
 
 
《现代预应力结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28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现代预应力结构
英文名称:Modern Prestressed Structure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高峰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在本科阶段所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作进一步深入系统的讲授。
要求掌握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重点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和荷载平衡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预应力损失的分类及计算方法;受弯结构截面分析的有关概念和方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荷载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先修课程:
混凝土结构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杜拱辰编著.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 吕志涛,孟少平编著.现代预应力 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Lin,T.Y.Desig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3d.ed,198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26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英文名称: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大作业)
课程简介撰写人:彭晓彤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建筑结构中继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结构。这种新型组合结构充分发挥了钢(受拉)和混凝土(受压)两种材料的特点,相比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能够达到节省材料,减轻自重,提高构件以及建筑物的强度、刚度和延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组合结构的基本设计原理以及合理的设计方法,具有能对设计对象作整体和局部分析的指示,要详细了解有关规范和标准。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新型组合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以及构造措施,了解各类组合构件的工程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
组合结构的原理;对国际上各类规范的技术水平作回顾;用简支T型梁说明组合结构的基本特征;连续组合梁:包括弹性和塑性两种设计方法;剪力连接形式;用公式系统地分析说明收缩、蠕变与温度的效应;从轴力的铰支柱到受双向弯曲的约束柱,提出复合柱子强度的简单方法;设计实例。
 
先修课程: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结构力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结构.科学出版社,2001年
[2] 劳埃•杨著,张培信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
[3] 严正庭,严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4] 曹双寅.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5] 彭少民.混凝土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10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英文名称: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学习总结)
课程简介撰写人:蒋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并与工程应用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对结构设计能否符合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影响工程结构可靠度的不确定性,把以概率论为基础的随机可靠度分析用于工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同时要学习有关结构的耐久性,尤其是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内容,了解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以及耐久性监测方法。培养研究生的科学分析问题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研究生要认真上课,尽可能多地阅读参考资料。考试以笔试为主。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随机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中心点法和JC法,和与JC法精度相当、应用简便的一次二阶矩的映射变换法及实用分析法,考虑随机变量相关的广义随机空间的一次二阶矩法、精度较高的二次二阶矩法和以信息论中最大熵原理为基础的二次四阶矩法。对功能函数难以直接明确表达的响应面方法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蒙特卡洛法,以及难度较大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法也做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荷载和抗力统计参数的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耐久性智能监测方法亦作简单介绍。
先修课程:
概率论,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赵国藩著.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2] 桑国光、张圣坤著.结构可靠性原理及其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赵国藩等著.工程结构可靠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
[4] 高大钊.土力学可靠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5] 黄兴隶.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6] 李继华等.建筑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
[7] 林忠民.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估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8] 吴世伟.结构可靠度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建筑环境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2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建筑环境学
英文名称:Building Environ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专题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玲续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技术”方向非学位选修课。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以及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机理,同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下理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至少三篇相关论文,并结合教学与本学期设计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并软件模拟计算。
课程主要内容:
1、了解建筑外环境的基本规律。 2、了解建筑热湿环境的形成。3、了解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4、了解室内空气品质的评定。5、掌握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6、掌握建筑声环境的控制方法。7、掌握建筑光环境的设计方法。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朱颖心主编.《建筑环境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金招芬、朱颖心主编.《建筑环境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魏润柏、徐文华著.《热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4] D.A.麦金太尔著.《室内气候》.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Randall McMullan著,张振南、李溯译.《建筑环境学》(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建筑可持续发展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49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16    学分:1
中文名称:建筑可持续发展技术
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李艳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技术”方向非学位选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建筑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设计流程、模拟仿真工具与相关技术、设备和材料的最新发展,对可持续建筑与其相关技术有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并通过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能够初步应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土木建筑各类专业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1、可持续建筑的动机、理论和实践      2、气候与可持续建筑之间的关系
3、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方法              4、室内环境质量
5、可持续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6、被动式建筑技术
7、建筑设备系统                      8、建筑和可再生资源利用
9、智能建筑与绿色建材                10、集成建筑系统性分析
11、绿色施工与运营维护               12、建筑过程监控调试与能源管理
 
先修课程:
《建筑环境学》、《建筑节能原理》等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张国强,徐峰著.可持续建筑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金招芬、朱颖心主编.《建筑环境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13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建筑水工程理论与应用
英文名称:Building Water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嘉斌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学习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基础理论、技术方法、设计计算、施工管理等内容。要求研究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掌握设计计算原理、施工管理措施等,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发展现状、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培养研究生用创新性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基础理论;现代建筑卫生洁具、管材、附件与发展趋势;建筑给水计算理论与方法;建筑消防系统级设备;建筑排水计算理论与方法;建筑热水计算理论与方法;建筑中水处理技术与理论;计算机辅助管理与设计等。
 
 
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高明远、岳秀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姜湘山. 建筑小区中水工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王春燕、张勤.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4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
英文名称:Novel and Detection Technique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xperi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于衍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学习水处理实验与检测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原理,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案设计、实施、数据整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掌握现代水处理实验与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要求研究生要掌握水处理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原理,加深嫹水处理技术基本概念、现象、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和使用新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凝练提出科学问题和通过实验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科学实验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实验设计,包括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单因素优化实验设计、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质量控制,包括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方法;水处理实验新技术,包括物理实验方案设计新方法、新型实验材料与器材、新型仪器分析技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新技术等。
先修课程:
1、水质工程学
2、水分析化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李燕城,吴俊奇.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白新桂.数据分析与实验优化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3] 牛长山.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4] 王建龙.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张可方.水处理实验技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6] 朴香兰,朱慎林.环境工程中的均相分离技术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 朱明华.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水质安全与评价》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5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质安全与评价
英文名称:Water Security Estimation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张立卿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水环境质量评价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当前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金属、嗅味物质、藻毒素、病原微生物、消毒副产物和含氮化合物等的危害、来源、特点以及分析、评价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供水水源与饮用水的安全指标与评价三部分内容。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涉及: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及范围、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风险评估等;饮用水的安全指标与评价内容涉及到水质安全评价指标、水质监测方法、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水源水质生物监测与预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以及基于生态和健康风险开展饮用水安全性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先修课程:
《水资源利用与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工程I》、 《水质工程II》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王子健. 饮用水安全评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 刘琦, 潘伟斌. 环境质量评价[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3] 朱世云, 林春绵. 环境影响评价[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 徐新阳. 环境评价教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6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理论
英文名称:Optimiz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Sewage System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常臣贵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系统优化理论为基础,学习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密切结合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介绍优化理论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范畴、计算方法和发展趋势。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能基本掌握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并按照系统分析原理将给排水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而解决给排水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运行的经济合理性问题,为研究生今后从事给排水系统相关的设计、管理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必需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系统优化理论基础,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概论,给排水工程费用模型,给排水工程经济分析方法,水和废水处理过程最优化,输配水系统优化调度,给水系统区域优化。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赵洪宾著. 给水管网系统理论和计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2]傅国伟、程声通.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3]程声通、陈毓龄著. 环境系统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4]John M.Higgius and Daniel A.Okun,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Water Supply Systems Momentum, 1982
[5]Aguilar, Rodolfo J..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i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ang Planning,1988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37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
英文名称:Pla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Projec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王晓东
教学目的及要求:
水务项目策划与管理是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是将水务工程项目与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新兴学科。其任务是使该专业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策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水务项目策划、施工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以及解决水务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重点掌握建设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及其内容,具备实际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操作技能。为研究生今后从事水务工程项目策划、融资和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水务工程项目的策划,项目策划的组织和方法,水务项目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过程、启动及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和沟通管理,项目的时间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的实施。
先修课程:
1、工程管理
2、水工程经济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丛培经 编著.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任宏,张巍,编著.工程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周律 编著.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与造价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拉乌夫·G·加塔,桑德拉·L·麦基 著,杨磊等 译.实用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罗伯特·K·威索基,拉德·麦加里 著,费琳等 译.有效的项目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Donald S. Barri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jagement: Including CM, Design - Construction, and General Contracting. 3th edition. New York: Mc Graw Hill, Inc, 1992
[7] Athony Walker. Projec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3th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1998
 
《水处理工艺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17          开课学期: 春季         总学时:  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处理工艺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
英文名称:Technologies of Water &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Operation & Control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谭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通过对有关水及废水的性质及特点、水及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基础知识、水及废水处理构筑物运行管理、水及废水处理系统常用机械设备、自动控制基础知识及常用给排水自动化仪表与设备、水及废水处理系统供配电及自动控制系统、水及废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及安全生产等内容的学习,系统掌握水及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及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水及废水处理系统调试、运行、维护、自动控制及监视控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程序,了解水及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及自动控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有关水及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和水处理自动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水及废水的性质、特点;水及废水处理工艺系统概论;水及废水处理系统各处理构筑物运行管理;水及废水处理系统常用机械设备及维修;自动控制基础知识及常用给排水自动化仪表与设备;水及废水处理系统供配电、监视控制与自动控制;水及废水处理工艺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实例;水及废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及安全生产。
先修课程: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张自杰. 排水工程(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祁鲁梁,李本高. 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实用手册.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4] 肖利萍.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严敏,谭章荣,李忆. 自来水厂技术管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 李亚峰,晋文学.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G.Tchobanoglous, F. Burton and H.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Ⅰ,Ⅱ,Ⅲ)》.(第四版,影印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肖利萍,褚玉芬,于洋.常见水处理工艺及运行控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水及废水处理新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QZ083015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2    学分:2
中文名称:水及废水处理新技术
英文名称:New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学院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撰写人:谢康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目前水及废水处理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了解水及废水处理新技术与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和发展水及废水新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贮备和技术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1、水及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水及废水的物理处理新技术
3、水及废水的化学处理新技术
4、废水的生物处理新技术    
5、污水的组合处理新技术
6、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的前景展望
 
先修课程:
水质工程学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沈耀良, 王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出版地: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 毛玉红著.《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出版地: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5.
[3] 张光明等著.《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出版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 汪大翠,雷乐成编著.《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 出版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Inc. Metcalf & Eddy, George Tchobanoglous, Franklin Burton, H. David Stensel.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Fourth Edition),(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专业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2018年08月22日 13:02  点击:[891]

建筑与土木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范围涉及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建有山东省城市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材料水质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济南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济南大学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济南大学水质工程技术研究所、济南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济南大学工程结构与健康检测研究所和济南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仿真研究所等省校级科研平台;与企业共建“济大-宏达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大-中建八局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本领域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济南大学等特色学科的综合优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围绕工程建设灾害防治与安全保障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聚焦土木工程新材料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现已形成“城市地下工程支护与风险监控”、“新材料组合结构研究与工程应用”、“水处理功能材料与水质安全保障”、“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新型绿色建筑与能源利用技术”和“大型复杂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培养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工程应用力学、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方向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1)师资力量: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锐志创新、发展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学术队伍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1人,博士42人,其中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12人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等各级学会担任理事和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职;22人具有海外访学背景。同时还聘请50多位国内外知名教授或知名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和校外合作导师。
(2)科研成果:本学科5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厅局级及企业委托工程科研项目150余项;主持编制国家标准3部,山东省省级标准及规范3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建材材料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专利二等奖1项,山东省齐鲁巾帼发明家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学校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5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40余篇;获授权专利200余项。
(4)人才培养:本学科依托于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4个本科支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山东省乃至整个环渤海经济区对城市建设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旺盛,特别需要大批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以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本学科人才社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学术型:土木工程

2018年08月22日 13:02  点击:[627]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硕士一级学科现拥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目前建有山东省城市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材料水质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济南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济南大学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济南大学水质工程技术研究所、济南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济南大学工程结构与健康检测研究所和济南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仿真研究所等省校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本学科密切跟踪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建设行业特点和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研究内涵不断丰富,研究层次不断提高,现已形成“城市地下工程支护与风险监控”、“新材料组合结构研究与工程应用”、“水处理功能材料与水质安全保障”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1)师资力量: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锐志创新、发展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学术队伍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1人,博士42人,其中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12人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等各级学会担任理事和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职;22人具有海外访学背景。同时还聘请50多位国内外知名教授或知名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讲座教授、兼职教授和校外合作导师。
(2)科研成果:本学科5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厅局级及企业委托工程科研项目150余项;主持编制国家标准3部,山东省省级标准及规范3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建材材料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专利二等奖1项,山东省齐鲁巾帼发明家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学校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5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40余篇;获授权专利200余项。
(3)人才培养:本学科依托于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4个本科支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山东省乃至整个环渤海经济区对城市建设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旺盛,特别需要大批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以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本学科人才社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学院概况
    土木建筑学院是济南大学办学历史较长、发展较快的工科学院,学院始建于1983年,下设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城乡规划系、建筑系、力学部和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开设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和建筑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和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学院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和项目管理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二级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20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以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山东省教学名师为代表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1人,博士4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获得者6人,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7人;22人具有海外访学背景。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3个,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各类教育教学奖励20余项。学院高度重视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获得创青春“挑战杯”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科创奖励百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列。
       学院秉承以特色学科为引领、高水平科研为支撑、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战略,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能力提升。近年来,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院实验室面积8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为3200多万元。
       学院建有山东省城市地下工程支护及风险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材料水质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与企业共建济大-宏达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大-中建八一BIM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设有济南大学工程结构鉴定加固研究所、济南大学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济南大学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济南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济南大学水质工程研究所和济南大学工程结构与健康检测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形成“城市地下工程支护与风险监控”、“新材料组合结构研究与工程应用”、“水处理功能材料与水质安全保障”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等特色学科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申请专利150余项,获授权10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20余项。
       学院将进一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构建 “特色优势学科引领,品牌特色专业支撑,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工科学院。
 

添加济南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济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济南大学报录比、济南大学考研群、济南大学学姐、济南大学考研真题、济南大学专业目录、济南大学排名、济南大学保研、济南大学公众号、济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济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济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