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体育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21年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研复试录取通知
体育学院
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由院长、书记任组长,副院长、副书记、学科点负责人为成员的复试、录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复试工作。
二、复试时间
3 月 28 日: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教学(体育硕士)运动训练(体育硕士)
三、复试方式
网络远程复试四、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专业笔试和专业面试(含英语
听说测试)三部分,其中专业面试包括面试问答、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展示和英语听说测试三部分内容。专业笔试环节一般在 15 分钟左右,
专业面试环节一般在 20 分钟左右。五、成绩评判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计;专业笔试:15 分;专
业面试:25 分,其中面试问答和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展示 20 分,英语听说 5 分。
六、复试程序
1. 考生按系统随机生成的顺序进入复试室
2. 专业笔试:
考生抽取回答考题; 3.专业面试:
第一、考生全面介绍个人情况(重点介绍本科阶段的实绩);
第二、复试小组提问考察考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科动态、科研基础与科研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等;
第三、考生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展示;
第四、专业复试小组根据个人情况介绍、提问回答和基本技术技能展示等进行再提问;(着重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和运动专项技能知识)
第五、考生英语听说测试。 4.对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5. 核算面试成绩;(复试小组每人分数之和取均值)
6. 写出评语及是否建议录取意见;
7. 报送复试结果。
学院复试联系人,孙老师,联系方式:0535-6686251;邮箱: 494740364qq.com
体育学院
2021 年 3 月 26 日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简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体育学院 标准学制:四年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204
专业大类:体育学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适用年级:2017级 专业负责人:黄义军
一、专业简介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依托本专业,2011年获批“中国武术协会(专业性)一级单位会员”,2012年获批“中国武术协会(首批)段位制考评点”,2012年被评为“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工作先进单位”。现有专业教师14人,每年招收30-40名本科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形成了如下专业特色:
(一)以“武舞结合、打练结合”为教育特点,以“以研促教”为教育意识,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国际交流和文化宣传为窗口,形成“教学、训练、科研、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五位一体的专业办学特色。
(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坚持“文武并进,德技双修”的教育路径,遵循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坚持“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形成“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民族传统体育类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发展,在武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领域能够承担学校教学、专业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科学研究以及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三、培养规格
在明确培养目标后,我们就进行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规划,以武术文化传承、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舞龙、舞狮、射箭)等教学、科研、训练为主干,以发展传统武术、木兰拳械、摔跤、拳击、跆拳道等多种项目为拓展内容,注重师范类课程培养,鼓励学生就业倾向教师教育行业。注重武德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本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武术(套路、散打、中国式摔跤)的同时,了解多种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为成为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
1.知识结构要求(A)
A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与武术、体育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对武术传承文化、社会体育管理、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等有一定的修习。
A2: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地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掌握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及身体机能测量与评价等基本知识。掌握分析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力学特征,掌握运动器材运动的力学特点,并掌握一定的体育统计知识和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知识。
A3: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
A4:专业知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传承学习,包括技能和理论两个方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历史传承,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武术基础理论、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实践、运动心理学等;熟悉并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了解其教学和训练的特征,以及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的了解掌握从事武术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学校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基本能力。
2.能力结构要求(B)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斯皮尔曼修正后的二因素说(一般因素——群因素理论),以及应用型人才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根据培养目标着重培养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大类:
B1:公共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B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人才在从事专门领域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在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通用,它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素质在行业领域实践活动中的外显结果,它是专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合理设计武术教学的课程结构及组织形式,熟悉教学步骤和手段运用,能够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具)展开教学;动作示范和教态非常规范;语言表达准确精炼;对当前新的前沿知识点有一定的研习。
B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在专业能力基础上通过强化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并能帮助进行职业转换、迁移的能力。具体来说,发展能力是专业能力在“精”、“深”、“广”、“博”等维度上的延伸和扩展,是伴随专业兴趣、情感、态度、认同感、承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专业精神日趋发展逐步形成的,是大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素质结构要求(C)
素质结构:“素质”的内涵,相对于知识与能力来说,更为丰富。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素质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的,同时又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该具备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要素划分为: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专业情意素质、综合素质四大类:
C1:基础通用素质:指学生以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基本技能(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能有新想法;考虑各项因素以做出最佳决定;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符号、图像进行思维分析;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事物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个人品质(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自信,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C2:专业智能素质:它是指学生运用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从事专门职业的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逐渐内化而成的一种带有专业特征的素质。掌握武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掌握武术传统文化精髓和历史,掌握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悉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较强的教师示范意识和教学组织水平。
C3:专业情意素质:主要包括专业兴趣、专业动机、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承诺、专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等。
C4:综合素质:它是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和专业情意素质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融合、优化、提升而成的一种全面性素质,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等有机融合的结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具有诚实守信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武术理论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传统体育养生学、竞技武术套路理论与基础、竞技武术散打理论与基础、中国式摔跤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运动技能训练
十二:说明: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分别为1学分、2学分、1学分,不计入总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省和国家的有关要求组织在课外完成。
2.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基础课由招生就业处组织各学院授课,共96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64,第8学期末统一由学院组织考核,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
3.形势与政策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组织各学院政工教师利用周二下午授课,共128学时,2个学分,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64,每学年考核一次,均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确定。
4.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集中安排2周,计1学分,按实践学分计,军事理论教学(16学时)穿插其中进行。
5.普通话应用课可以通过选修或自修方式学习,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者,记为合格。
6.实践与创新学分包括学生必修学分和可以充抵学科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学分的学分两部分,其中,必修学分为2学分,计入总学分中的实践学分,具体实践创新项目按照学院实践与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参考《鲁东大学学生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执行;可以充抵学科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的学分累计不超过4学分,学生实际取得的超出部分如实记入学业成绩。其中,可冲抵学分包括:武术段位制等级证书四段资格1学分;五段资格1.5学分;六段资格2学分;裁判等级证书(各运动项目二级及以上裁判等级证书)1学分;运动员等级证书(国家二级及以上)2学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及以上等级)1学分;参与各类科研课题项目并结题1学分;第一或独立在正式刊物发表学术类论文或会议论文1学分;攻读双学位2学分;单项或综合性技能大赛或比赛,校级及地市级前六名记1学分,省级及以上获奖记2学分;获得各种级别专利2学分。以上计分均指每项计分,可累计。其他类型的创新实践成果由院教授委员会另行审定计学分。
7. 毕业论文应在第七学期末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与题目,第八学期开始时完成论文大纲,进入写作,期末完成初稿,毕业前六周完成论文答辩。
8.课程名后加注“(研)”字的属于向本科生开放的研究生课程,加注“(双)”字的属于双语教学课程,加注“(共)”字的属于校地(企)合作共建课程。
9.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选修平台课程为体院所有专业任选共享。
主管校长:曲荣君 教务处长:杨振光 院长:于军 专业负责人:黄义军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简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社会体育工作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所制定的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6.掌握有关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规定的,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及各类课程学分分配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
六、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管理学、健身概论、体育保健学、社会体育学、传统体育养生、网球、羽毛球、交谊舞、太极拳、专项提高课等。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与主要实验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专业实习、教育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课程:运动解剖学实验 ,运动生理学实验 ,体育保健学实验,体育心理学实验 。
2.课程名后加注“(研)”字的属于向本科生开放的研究生课程,加注“(双)”字的属于双语教学课程。
3.大学英语课从第二学期实行分级教学,面向全校选出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单独编班,提高教学要求,其余学生继续按正常进度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行分级教学。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分别为1学分、2学分、1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省和国家的有关要求组织在课外完成。
5.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课集中安排2周,按实践学分计,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穿插其中进行。
6.公益劳动利用课外活动或周末等时间进行,不计学分,四年累计不少于60学时,达到规定劳动学时并通过考核者记为合格,考核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7.形势与政策课由政工教师利用周二下午授课,共64学时,不计学分,每2周1学时,四年不断线,每学年考核一次,均通过考核者,计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8.大学生职业、就业与创业课由学工部组织授课,共38学时(第一、二、四学年各10学时,第三学年8学时),实行年度考核,均通过考核者,计为合格,综合考评结果于第8学期报送。
9.毕业论文应在第7学期末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与题目,第8学期开始时完成论文大纲,进入写作,期中完成初稿,毕业前2周完成论文答辩。
10.专项提高课项目(网球,健美操,足球,排球,篮球,武术),学生任选一项。
撰写:周君华,孙波 等 统稿与编辑:冯攸永 组织修订与审核:于军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硕士概况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硕士教育简介
鲁东大学研究生教育简介
鲁东大学是隶属于山东省人民政府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校园占地2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7.8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1亿元。拥有数字化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数字化语言文学、生物学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245万余册、电子图书514万余种。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各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
目前,学校设有21个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区域经济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应用统计学等9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于1999年起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年起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丰富研究生教育类型、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学校现拥有1个博士点、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7个学术学位硕士招生专业,6个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类别、23个招生专业(领域)。目前,各类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近1000人。
学校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全职研究生指导教师318人,包括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07人,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228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165人,包括教育硕士指导教师106人,体育硕士指导教师9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指导教师19人,应用心理硕士指导教师8人,翻译硕士指导教师5人,工程硕士指导教师18人。另外,学校还聘请校外兼职、合作研究生指导教师121人。研究生导师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聘专家)4人、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近年来,先后有17位导师荣获“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教师”、有9位导师荣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10名管理人员被评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学校实行“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和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形成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相结合、全日制培养与非全日制培养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山东省、特别是胶东半岛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校正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培养质量,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不断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师资
师资概况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山东·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 咨询热线:+86-0535-6672743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师资队伍】学院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支爱岗敬业、数量足够、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相对稳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教授7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体育教师2人、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鲁东大学教学名师1人,鲁东大学“126人才工程”二层次学科带头人1人,鲁东大学突出贡献专家1人。
【专业学科】学院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3个本科专业,中意合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844人;承担全校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现有田径、男子篮球、女子篮球3个高水平运动队。
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经过长期的成果积淀和方向凝练,逐渐形成了体育社会热点与体育服务社会、竞技体育科技攻关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传统体育功能开发与科学化实践、运动对人体技能和疾病防治的作用机制4个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体育学科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3年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5%,2018年、2019年连续2年进入GDI智库全国大学一流学科前50强;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读硕士研究生118人。
【办学条件】学院有着优良的办学条件。设有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现有体育场馆13万平方米,其中,室外场地11.5万平方米,有田径场4个、足球场5个、篮球场31个、排球场15个、网球场14个、沙滩排球场地2个、攀岩场地1个、门球场地1个、乒乓球场地50个;室内场馆1.5万平方米,有综合训练馆2个、羽毛球馆2个、乒乓球馆2个、训练跑廊1个。
设有体育科学实验中心,设备优良,功能齐全。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6个实验室和1个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体育类图书10000余册、期刊50余种;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一级单位会员(专业性)”、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考试点”、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中国健身气功科研基地”、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教学成果】学院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田径-省级精品课程1门、运动生物力学-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体育教育专业-校级特色专业1个;田径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本科教学团队1个;体育心理学、传统体育养生学等11门校级精品课程。主、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等27部;主持完成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等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市厅级3项、校级17项;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参与)、山东省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9篇;主持完成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6项;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研究生国家级奖学金10人。
在全国、全省各类教学竞赛中屡创佳绩,2015年、2018年连续二届获得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毕业生考研率居全省同类院系前列。
【科学研究】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狠抓“三高三多”,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体育总局排球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蓝黄”两区重大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0项;发表SCI、SSCI、CSSCI期刊学术论文137篇;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30部;获中国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山东省文化优秀科研成果、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00项。
【群体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田径大奖赛、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等大赛中摘金夺银,频创佳绩,创造辉煌。2019年我校学子马振霞代表中国获2019年亚洲20公里竞走锦标赛女子组冠军;2017年获第13届全国运动会女子篮球青年组金牌(3名主力)、男子链球第7名,获第13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女子刀术铜牌、男子标枪铜牌、男子链球铜牌、女子棍术第6名、女子铁饼第6名、女子铅球第7名;2018年山东省第14届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组)获得金牌20枚、银牌14枚、铜牌16枚,蒋沛卿以60.45米获男子丙组链球金牌并打破山东省大学生男子链球58.61米纪录,这是本届大运会田径比赛中唯一打破山东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纪录的项目;勇夺甲组、丙组校长杯,展示了鲁大学子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平台,以体育竞赛为引领,推动群体活动全面开展。“学校体育赛事”与“学院特色活动”交互相应,营造出“每月有比赛,每周有精彩,每天有活动”的浓厚校园体育活动氛围,以赛带练,以赛促练,全员参与,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走向阳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感受运动,共享快乐,实现“阳光体育”全覆盖。
【人才培养】学院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迄今为止,学院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000余人。他们以品德好、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为烟、威地区基础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众多的毕业学子中,既有全国、省、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骨干,也有担任各级党政、事业单位重要职务的领导,还有多名白手起家,迎难而上,自主创业的优秀企业家。
目前,体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科学布局,精准发力,真抓实干,为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体育学院而努力奋斗。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考研专业目录
考研派快讯,据鲁东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鲁东大学体育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已发布,详情如下:
003体育学院 |
52 |
联系电话:0535-6672743 |
|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全日制)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02(全日制)一般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03(全日制)大众健身与体育文化 04(全日制)人体运动信息采集与器材开发 |
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专业基础综合(含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 |
复试科目:运动训练学、体育科研方法 同等学力加试: ①运动解剖学 ②体育心理学 |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804学校体育学 |
复试科目:体育概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同等学力加试: ①运动解剖学 ②体育心理学 |
045201体育教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6体育综合 |
复试科目:体育概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同等学力加试: ①运动解剖学 ②体育心理学 |
045202运动训练(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1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6体育综合 |
复试科目:体育概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同等学力加试: ①运动解剖学 ②体育心理学 |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导师李国岩
姓名: 李国岩
出生日期: 1957-11-02
性别: 男
籍贯: 山东省-潍坊市
学历: 大学本科
学位: 学士
职称: 副教授
职务: 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
研究领域: 体育教学理论与训练实践
电话: 13964562236 E-Mail:
通信地址: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
招生专业方向
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 003体育学院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
学习及工作经历
11978.02-1982.01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
21982.01-至今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承担科研项目
12012年主持烟台市职工篮球培训合作项目经费3.1万元
22012年主持烟台市联谊实业有限公司篮球培训合作项目经费10.5万元
32011年主持区域经济发展与体育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研究
42012年参与我国体育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添加鲁东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鲁东大学考研分数线、鲁东大学报录比、鲁东大学考研群、鲁东大学学姐、鲁东大学考研真题、鲁东大学专业目录、鲁东大学排名、鲁东大学保研、鲁东大学公众号、鲁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鲁东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