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闽南师范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闽南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闽南师范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教育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一)教师队伍
目前,教育管理领域的教师队伍以教育学科教师为主,统筹商学院、马克主义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的师资力量,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专职导师3人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博士2名,平均年龄为40岁。3名专职导师皆是教育学科专业毕业,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分别毕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因此,专职导师均具有教育学科背景或基础教育科研与实践经历,能够胜利该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论文指导工作。近3年内,所开设的公共学位课(除公共政治理论和公共外语课外)和专业必修课共7门课程,任课教师共有6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5名,占任课教师比例的83%。这表明,任课教师具有相应的教育学科背景,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为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
此外,该领域的专职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科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多年来形成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近3年,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篇;承担省级以上基础教育科研究项目7项(表1);获得得校、市、省级教学或科研成果奖5项;出版专著《课程研究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1部。
(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一切可被利用的条件,涉及经费、图书、教学设备与场所、组织机构、政策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培养经费是研究生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保障,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各学科点的培养经费投入较为充足,能够满足培养工作的需要。教育管理专业领域注重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特征,在实践教学设施保障上也达到了相应的要求。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除了有专用的课程教学教室、实验室以及微格教室之外,还可共享学校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的设备与资源。实训中心拥有多媒体教室21间,面积共计1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数量 800 台(件);专职实验人员10人,可保证研究生的教学需要以及研究生和教师的科研需要。
此外,在网络、图书资料的保方面,学校拥有运行完好的校园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办公室、教室、机房、学生宿舍的全部电脑均可免费上网。教育科学学院还购买了SPSS等多元统计软件系统等供研究生和教师进行数据处理。本学科领域藏书量70万册。中文60万册, 其中校图书馆40万、院资料室 20 万;外文:10万,其中校图书馆5万、院资料室5万。本学科期刊拥有量 80 (种)。中文:55,其中校图书馆40、院资料室15;外文:25,其中校图书馆15、院资料室10种。
教育管理领域拥有数量较充足和稳定的实践基地。目前与漳州市教育局、漳州市龙文区教育局及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签字订了实践地协议书。每个基地不仅包括本体实践场所还包括下辖的中小学校。比如漳州一中、漳州三中、漳州二中、漳州五中、龙文中学等。可达到每3人有一个实践基地的标准,并且每个实践基地都配备合格的实践指导教师至少2人,尽可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各种需要。
(三)教学管理
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与档案建设方面,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了院一级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配备了教学秘书,各领域点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分工明确,管理到位。此外,辅之于各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建设,注重科学合理的制订和有效的执行,招生、导师选拔、教学评估、考试、论文开题与指导、答辩及学位授予方面都有较为明确和科学的规章制度。
学院在学生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方面能做到规范、齐全。近3年的学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课表、试卷、成绩、教学质量评估,论文开题等方面做到归类存档,利于检查与总结。
(四)培养方案
教育管理领域的培养方案(2013级、2014级为三年制)整体设计符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指委[2011]04号)文件精神,并根据本校的实际特点作了适当调整。由于教育管理领域硕士生不同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在具体方案的设计与安排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方案分为八大块,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等方面的内容。
(五)课程教学
在课程设置问题上,本学科领域根据全国教指委的课程大纲,结合我校和我院的实情,以及教育管理专业的特性,按三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四个模块。其中学位基础课5门,共10学分;专业必修课4门,共8学分;专业选修课开设18门,需修满9学分总学分不得少于36学分。
每门课程都有规范和完整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等。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除采取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法外,很注重和提倡案例教学方法,习明纳的研讨式教学法以及教育调查等。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本学科领域点也根据培养方案要求聘请外校或外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及报告。每年平均6次以上。
此外,教育管理领域在课程教学中的一大特色是定期开展的“读书报告”活动。读书报告会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文献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外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了解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最新进展与成果,活跃学术气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读书报告会以全体硕士研究生为主体,活动采取硕士生阅读名著,撰写报告,宣读报告,教师点评,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每次报告会安排两位硕士生作报告,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其中每位硕士生报告20分钟,教师点评与师生现场互动讨论40分钟。目前已组织了16场读书报告会,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六)实践教学
教育管理领域根据培养方案,认真细致地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实践计划(方案)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教育见习,占1分学。主要是了解教育行政部门或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情况,收集见习点的相关资料;观察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小学校管理的情况,了解其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典型管理经验;通过有针对性的访谈,重点了解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小学校的师资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基本情况。最后提交3份访谈提纲和访谈记录。二是教师职业职能实训与考评,占3学分。主要考察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三是教育实习,占5学分。主要包括深入了解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基本运行情况、观察发现管理问题;进入一线课堂课,观察和记录课堂教学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撰写教育调查提纲和调查报告。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开始于1978年漳州师范学院电教中心的创立。2001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本科,2006年课程与教学论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立了信息技术教育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2014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硕士。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特色显明的学术团队,成为省内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聚集中心,对省内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在全国同类院校同类学科中显示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一)师资队伍
在学科组合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整合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计算机系的师资力量,借助本系应用心理学一级硕士点和课程与教学论二级硕士点的办学经验,设置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软件工程三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教师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历经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师资力量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现已形成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目前,本学科共有专业教师14人,平均年龄38岁;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人,讲师8人,实验师2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有5位教师先后被选配到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浙江大学访学进修。
(二)教学资源
教育技术学科是统一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上由诸多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且又区别于诸多学科的跨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涉及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中的多个领域。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信息技术教学法、电视教材的编导与制作、多 媒体技术基础、网络基础及教育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媒体 设计、远程教育等。这些课程的开展需要专业化的教学资源支持,我们依托学校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的各种在线资源,通过下载和自制教学课件等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力求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目前,我校建立了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远程教学实验室、音频技术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以及数字编辑实验室等。近年来由于实验设备的更新、实验环境的改善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通过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加强。
(三)教学科研
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鼓励教师追踪学习教育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应用水平。近三年来,全体教师在专业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发明专利30多项。其中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福建省教育厅课题4项,漳州市科研课题2项,校级各类课题10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其中有安素平副教授所著的《教学绩效设计导论》,冉新义副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袁东斌讲师(排名第二)主编的《数字摄影与摄像》。许陵老师主持获得包括“一种USB传输的远程学习脑电波信号采集带”等国家发明专利近40项。
(四)教学管理
本学科点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到教师能够严格执行校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不迟到不早退,近三年教学事故实现零报告。本专业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三大部分,对逃课、作弊等违纪行为,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批评与处罚措施。我校具有一个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和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这一重要外部条件,感染、熏陶、激励全系学生勤奋学习、拼搏 进取。同时,学院建立了严格的请、消假制度和考试条例,严肃上课和考试纪律。本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遵守校规校纪, 遵守学校、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努力,勤奋进取,成绩优秀 率较高,表现出来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师们以自己的课题、项目吸引学生的参与,从而带动了学生积极实践和创新。
(五)社会合作
立足闽南,辐射全省。本教学点自从创办以来,就致力于服务闽南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与实践,建立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并且与厦门五中等建立教学合作友好单位,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六)培养方案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加强课程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主要以体现“师范性”为原则,以“强调复合型、突出实用性”为基本出发点,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七)学术交流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先后邀请华东师大张际平教授、华南师大徐福荫教授、中央电教馆刘雍潜研究员、华东师大顾小清教授、清华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教授等 10 余位教育技术学术名家来校讲学;30 余人次出席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 本学科点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研究生论坛、教育技术热点与前沿问题讲座,活跃学术气氛。
(八)实践基地建设
学院对学生教育实习与见习工作高度重视,学院制定详细的 学生教育实习计划来保障学生实习与见习系统科学有效地进行。学生实习期间,由本校教师、实习基地人员进行指导,满足本专业实 践教学的需要。努力加强与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联系。每个年级安排教育见习和专业见习工作,积极与漳州市、县教育局沟通联系,尽可能让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走近教室,在芗城中学、漳州第五中学、漳州华侨中学、漳州第一职业技术、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漳州电视台等单位建立见习实习基地。了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对资源开发及应用的现状与需求,充分发挥专业学科教师及学生在教学资源开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能力,和中小学校加强联系,搭建服务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专业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和科研实验基地。
除此之外,为加强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弥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实务类课程师资的不足,本方向充分利用闽台高校合作的契机,聘请10多位有实务工作经验的港台高校教师来闽集中授课或专题讲座。另外,还不定期聘请国内知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领域的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专题性讲座和短期培训,进一步开阔专业视野、提升实践技能。三年来累积举办学术讲座、专题培训或工作坊60多场次。
(二)教学资源
目前已建立实践教学点4个(靖城中学、漳州三中、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漳州市东铺头小学),研究生创新研究基地1个(厦门),研究生工作站1个(东山县文明委牵头覆盖辖区全部中小学),能满足全日制学生每20人有一个实践基地的基本要求。实践基地的实践指导教师均具有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三级以上资质证书,基本能胜任本方向的实习指导工作。
目前,校内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实训室和治疗室8个(心理测评室、电话咨询室、团体咨询实训室、音乐治疗室、箱庭室、生物反馈治疗室),师范生技能训练与测评室5间,总面积500多平米,功能比较齐全,设备运行完好,能基本满足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需要。
本专业方向建立了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和导师课题组三级教学和科研资料资源库,拥有国内外心理学图书万余册,能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的需要。心理学英文图书资料和专题数据库也在不断补充采购之中。
(三)教学管理
本学位点已建立了由学院院长亲自部署规划,分管领导和系部主任共同推进,学位点负责人具体实施,研究生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全程协助的多层级协同管理模式。
该硕士点的培养领导机构为本学院的学位指导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黄清教授、蔡勇强教授、陈顺森副教授、周秋红副教授、索磊副教授、杨爱君副教授、李云淑副教授、安素平副教授、冉新义副教授、余益兵副教授、廖圣河副教授等十一位专家学者组成。
本学院还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研究生秘书办公室,并配备研究生教学秘书,协助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教育硕士研究生相关工作。
目前,教育硕士专业方向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健全,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在招生、学籍、学生考勤与奖惩、任课教师和导师遴选、教学评估与督导、课程考试、中期考核,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指导,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方面均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档案管理方面,近2年学籍档案,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表,试卷(答卷),成绩,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等教学文件规范、齐全。
(四)社会合作
本专业方向积极寻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研究生实习实践活动纳入到闽南师范大学“三位一体”实验区建设与管理中。截止目前,已经与东山县文明委、芗城区教育局等建立了教科研协同创新基地,为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五)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为指导,充分考虑了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需求的特殊性,大胆借鉴国内重点高校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确立了以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教研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方案。
(六)课程教学
课程设置了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其中,课程教学环节3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9学分。对于非师范类专业教育硕士,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跨专业教育硕士,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以此来提高这类学生的专业素养。
每门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参考文献等。
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综合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育调查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规范。
考核形式多样,包括论文考核、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课堂试讲、案例分析、自我剖析等多种形式。
上述课程档案基本完备。
(七)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手册,对实习实践的全程进行记录。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模块化管理和考核,分为课程教育见习、医院临床见习和集中教育实习三大类别。
课程教育见习穿插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理论授课与实践环节教学和实训相结合。
集中教育实习部分的实习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班级管理、教育调查、心育中心建设、心理测评与筛查、心理辅导与干预以及学校危机干预等七大模块。
(一)教师队伍
本学科领域共有专职导师4人,专职导师均具有教育学科背景并且具有基础教育科研和实践经历;2位45岁以下的专职导师中一位具有博士学位,另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80%的专职导师近三年有省级以上基础教育科研项目,100%导师在核心刊物(CSSCI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基础教育方面论文或有关基础教育的著作(包括教材),人均超过3篇(部)。
本学科领域的任课教师中100%具有高级职称,并且均具有教育学科背景或基础教育科研和实践经历。
本学科领域的兼职教师均具有“小中高”(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和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
(二)教学资源
本学科领域拥有数量较充足的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网络、图书馆、资料室中教学参考资料能满足教师和学生需要。
(三)教学管理
小学教育学科领域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上,重视培养学生的面向小学专业意识与责任感使命感,注重学生素养的综合性,以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性。本学科领域力求是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做到“顶天立地”:一方面强调学科知识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以夯实学术基础,使学生理论“上得来”,达到硕士学位所要求的学术性;另一方面,也坚持专业学位的实践性,注重专业教育教学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方面“下得去”。
(四)培养方案
在培养模式上,采用“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将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个人的专业与兴趣确定其专长学科方向,为其今后的专业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教学
小学教育学科领域的培养方案以实践为导向、全面反映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特点,执行情况良好。课程设置符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结构要求,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课程考核内容合理形式多样。所有课程评价合格,其中优良者超过三分之二。所有课程均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方法符合教育硕士的实际需要,注重综合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育调查等教学方法。根据培养方案要求而开设专题讲座超过4次/年。
(六)实践教学
职业道德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良好,有专人负责。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开拓创新并具有良好的学术规范和道德。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一批锐意创新、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
全院现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1人,获博士学位29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生导师30人,双师型教师33人。
学院现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福建省第十三届省政府特约督学1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网评专家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福建省优秀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社科类)入选者2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获得者5人。拥有校级创新团队1个(自闭症诊治与教育科研创新团队)。
闽南师范大学地处九龙江畔,校园风景优美,四季如春。教育科学学院位于主校区东区,欣赏着凤凰花开、木棉飘絮的柔美和壮丽;见证着莘莘学子负笈求学来、傲然追梦去,年年岁岁。
办学定位
教育科学学院前身为2001年设立的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多年来,学院坚持“立足师范、面向社会、强化创新、注重应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漳州,面向福建,辐射全国,动态响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最新需求,着力培养师德素养好、专业基础宽、创新意识强、实践应用面广、社会责任感强的实践创新型卓越教师队伍。构建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明显、办学条件良好。
学科建设
学院学科涵盖心理学和教育学两大门类。现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点(含课程教学理论、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等研究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含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等5个学科领域)和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含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2个学科领域)。拥有福建省高原学科(教育学)、福建省重点学科(心理学),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心理学),校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获批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箱庭疗法课程获批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单位。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一批锐意创新、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全院现有教职工82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1人,获博士学位29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生导师39人,双师型教师33人;在重点人才方面,现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福建省第十三届省政府特约督学1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网评专家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福建省优秀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社科类)入选者2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获得者5人。拥有校级创新团队1个(自闭症心理诊治与教育科研创新团队)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76人,各类研究生240余人。下设初等教育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教育技术学系等4个系,开设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等4个师范类本科专业;目前有福建省精品课程3门,主办《教学研究》内部期刊。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应用认知与人格实验室),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学实验中心),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市级教学实践基地,及50余个校外见习、实训、实习基地。办学特色明显,教学成果突出,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特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个,在福建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学前教育一等奖等众多奖项。2015年以来获批5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福建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称号1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1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0多项;两次获得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科学研究
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应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应用认知与人格心理重点实验室),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区域农村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校级创新团队(自闭症心理诊治与教育创新团队); 学院近5年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14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纵向科研经费180余万。主持各级各类横向课题近20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CSSCI文章30余篇,SCI和SSCI文章近10篇 。
对外交流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模式,积极拓展与国外及港、澳、台湾地区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近几年来,学院与台湾辅仁大学进行长期学术交流,并与台湾铭传大学、屏东大学、东华大学、世新大学、台东大学、屏东教育学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等高校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共有44名本科生分别赴各高校进行短期研修交流,学院教师赴国外和港台等地参加国际会议或作访问学习日益频繁。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谋求科学发展,努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响应国家需求,培养实践创新型卓越教师队伍,继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科学学院2014年研究生复试工作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科学选拔。第一批复试工作已经完成。根据我院2014年招生计划和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情况,经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如下:
       1.拟录取《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名单:
       曹晓艺、胡倩、段瑞、叶菁、杨琪琪、薛文坤。
       2.拟录取《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名单:
       王小群、蔡睿、郝若楠。
       3.拟录取《小学教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名单:
       周姗姗、辛昕、周敏婕、韦静。
  为确保我院2014年硕士生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和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复试录取工作程序
       (一)复试录取工作的领导
       根据学校《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相关领导机构组成办法要求,本院组成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和巡视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1.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灵聪副组长:朱志明
       成员:蔡勇强陈顺森索磊余益兵沐守宽安素平周秋红王希华
       2.复试录取工作巡视小组
       组长:蔡勇强
       成员:蔡勇强陈顺森索磊
       (二)复试资格审查
       复试前,根据复试名单对考生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前一天到我院进行资格审查。考生需携带以下材料:1、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应持所在学院的证明和学生证,同等学力者应持大专毕业证书)及一张复印件;2、身份证原件及一张复印件;3、三张近期1寸免冠照片,黑白、彩照均可;4、有工作单位的考生除上述材料外,还需要提供工作单位盖章的同意报考证明或者《定向协议书》;5、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携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携带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信网自行下载打印http://www.chsi.com.cn/)。
       考生资料不全、材料审核不通过者,不得参加复试。
       (三)复试成绩与资料保存
       复试过程中对每位考生的面试成绩,复试小组成员现场独立打分,并进行现场录音、记录和签字。
二、复试形式和大纲
       (一)专业复试形式
       采用面试形式进行复试。考生按随机抽签顺序单独参加面试。面试试题由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小组指定专业复试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负责,命题教师负责试题命制、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保密工作。面试正式开始前半小时,由命题者向面试小组宣布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面试试题量为3题,考生可从中选择2题予以回答。复试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追问。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
       专业复试小组成员务必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分别为考生打分。面试成绩从第二位考生开始打分。面试成绩取所有面试成员打分的算术平均分。
       (二)专业复试大纲
专业名称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复试范围
  1. (1)    心理咨询理论
  2. (2)    心理学研究方法
  3. (3)    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方向)
参考书目 1.《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江光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3.《认知心理学》,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专业名称 心理健康教育
复试范围 1.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心理学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 《健康心理学》 朱熊兆,唐秋萍,姚树桥,梁宝勇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专业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
复试范围 1.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
2.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3.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
复试范围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小学教育基本理论
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
复试范围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参考书目
 (三)政审及综合素质和能力面试
       通过审核档案材料以及与考生的交谈考查如下内容并给对各个维度进行打分,取所有面试成员算术平均分: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包括考生单位对考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鉴定,以及对考生人事档案的审查(人事档案审查在发放录取通知书之前完成);
       (2)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4)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四)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
       1.基础心理学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认知心理学;科目2:心理学研究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人格心理学;科目2:心理学研究方法
       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科目2:教学论
       4.小学教育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科目2:小学生心理学
       5.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信息技术教学论;科目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发展心理学;科目2:心理学研究方法
       7.应用心理学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人格心理学;科目2:心理学研究方法
       8.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专业加试科目:
       科目1:管理学理论基础;科目2:心理学研究方法
       三、复试录取办法
       复试成绩以100分为满分,专业复试80、外语听说能力20分、综合素质政审以合格、不合格计分(综合素质不合格者不得录取)。
       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5×60%+复试成绩×40%
       根据各专业招生指标,先从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复试生源中按入学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再从调剂复试生源中按入学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低于60分、政审不合格、同等学力任一门加试科目低于60分者。
四、面试的组织开展
       考生按指定时间到候考室等候,进入候考室后一律将通讯工具上交由院复试工作小组代为保管,直至面试工作全部结束。除生理需要及特殊情况,候考考生不得离开候考室。
       面试过程全程录音、摄像,与面试工作无关人员不得接近考场。
       考生参加面试后离开考场,不得再回到候考室,不得在面试考场周围逗留、喧哗,不得泄漏面试内容。
       五、复试录取工作时间和地点安排
       1.报到时间和地点
       (1)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三个专业报到时间地点:
       4月1日上午8:30—11:00地点:创业楼201
       (2)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五个专业报到时间地点:
       4月6日上午8:30—11:00地点:创业楼201
       2.各专业复试时间和地点
       (1)课程与教学论:
       4月2日上午8:30——11:45地点:创业楼201
       (2)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教育:
       4月2日下午2:30——5:30地点:创业楼201
       (3)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4月7日上午8:30—11:45;下午2:30——5:30地点:创业楼201
       (4)心理健康教育:4月8日上午8:30—11:45地点:创业楼201
       3.录取时间
       复试工作完成后两个工作日之内,召开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将名单报送至校招生办审核。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鲍老师;移动电话:18259637910,办公室电话:0596-2527207
       邮箱:2679499961@qq.com
       注:面试时间会电话通知,面试相关事宜及具体安排待考生报到后再通知。
       《定向培养培养协议》可登录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下载。 李歌  13228805218

添加闽南师范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闽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闽南师范大学报录比、闽南师范大学考研群、闽南师范大学学姐、闽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闽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闽南师范大学排名、闽南师范大学保研、闽南师范大学公众号、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闽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闽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闽南师范大学考研网由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