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内蒙古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内蒙古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内蒙古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内蒙古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招生]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内蒙古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内蒙古大学考研难吗]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内蒙古大学考研群]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费]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辅导]
[内蒙古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系介绍
社会工作学系介绍
2019-10-28
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学专业最初于2003年在公共管理学院设立并招生,2007年与社会学专业一同划并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1年招收蒙古语授课本科生,2015年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2014年成立了社会工作学系。
社会工作学系目前有在职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占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总数的83.3%,其中在读博士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一桥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等科研交流经历的教师5人。系里教师多人次取得了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并在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民族社会工作专委会、高校教师社工机构专委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工作协会及其专委会、呼和浩特市社会工作协会等多个层级、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多家机构担任副会长、专家、督导等不同职务;2名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创办了社会工作机构。
社会工作学系积极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创新实践体验”三元支撑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注重成长成才教育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的改革,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尊重学生自主性选择,为学生学业深造、专业拓展、就业创业等多元化发展提供有效空间。作为内蒙古地区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招生院校,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现已成为区内蒙汉双语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就业率和考研率均居学校前列。
近年来,社会工作学系教师围绕民族地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牧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特色方向积极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民政部、团中央等部级项目5项,自治区级项目15项,横向联合重点项目4项,校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编著、译著等10余部,其中3部为全国大中专院校编译出版蒙古文教材;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奖、团体奖,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以及其他自治区级的研究成果奖近10项。
社会工作学系建有区内唯一一个省部共建社会工作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10年建成,位于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八楼,占地200余平方米,包括2间个案工作室、1间小组工作室、1间观察室、1间监控室、1间办公室和1间多媒体机房。实验室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硬件设备及专业软件,足以实现实验教学、实务服务、科学研究和社会实习实践等四大职能。
社会工作学系现已与内蒙古的多个盟市、上海市、重庆市、广州市、中山市和惠州市等城市地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了20余个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涉及到牧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合作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研究基地,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基地的建立建设不仅对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更好地增强和扩大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正在以“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工作为契机,立足于北方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增进实力,突出民族、地域与文化特色,彰显优势,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国(境)内外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增进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建成北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重要基地,为北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民族团结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人才输出与智力支持。
社会工作学系目前有在职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占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总数的83.3%,其中在读博士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一桥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等科研交流经历的教师5人。系里教师多人次取得了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并在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民族社会工作专委会、高校教师社工机构专委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工作协会及其专委会、呼和浩特市社会工作协会等多个层级、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多家机构担任副会长、专家、督导等不同职务;2名教师在呼和浩特市创办了社会工作机构。
社会工作学系积极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创新实践体验”三元支撑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德树人,注重成长成才教育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的改革,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尊重学生自主性选择,为学生学业深造、专业拓展、就业创业等多元化发展提供有效空间。作为内蒙古地区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招生院校,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现已成为区内蒙汉双语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就业率和考研率均居学校前列。
近年来,社会工作学系教师围绕民族地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牧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特色方向积极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民政部、团中央等部级项目5项,自治区级项目15项,横向联合重点项目4项,校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编著、译著等10余部,其中3部为全国大中专院校编译出版蒙古文教材;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奖、团体奖,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以及其他自治区级的研究成果奖近10项。
社会工作学系建有区内唯一一个省部共建社会工作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10年建成,位于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八楼,占地200余平方米,包括2间个案工作室、1间小组工作室、1间观察室、1间监控室、1间办公室和1间多媒体机房。实验室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硬件设备及专业软件,足以实现实验教学、实务服务、科学研究和社会实习实践等四大职能。
社会工作学系现已与内蒙古的多个盟市、上海市、重庆市、广州市、中山市和惠州市等城市地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了20余个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涉及到牧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与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合作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研究基地,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合作共建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基地的建立建设不仅对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更好地增强和扩大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正在以“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工作为契机,立足于北方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增进实力,突出民族、地域与文化特色,彰显优势,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国(境)内外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增进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建成北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重要基地,为北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民族团结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人才输出与智力支持。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简介
社会学系现隶属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目前设有社会学本科专业1个,民族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正在建设民族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博士学位获得者达100%;专任教师均毕业于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60%左右专任教师有海外留学或短期出国访问经历。社会学系现设有内蒙古贫困与扶贫开发研究中心和呼和浩特市社区理论研究基地各1个,旨在通过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增强和扩大社会学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民族学学科共建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田野调查资料库”(CNMASS)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社会学系专任教师积极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环节,以教师各类科研项目为基础、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各类社会调查与研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社会学专业本科生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可度,就业率和考研率稳居学校前列。
社会学系专任教师围绕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等三个特色方向,近几年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国家、省部及横向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
社会学系与自治区民政部门、扶贫办和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内蒙古北方城乡发展研究院等部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完成了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呼和浩特市社区发展模式研究、内蒙古牧区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等项目。此外,社会学系与国内外多家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研究关系。
“十三·五”期间,借助“部区合建”、“双一流学科”建设等机遇和契机,社会学系力争将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成为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为自治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简介
民族学系最初于2002年在蒙古学学院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与硕士生。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7月跟随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成立,作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一个系归属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目前民族学系教学科研团队有10名教师组成。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内蒙古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民族学系1名教师承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民族学系每年招收本科生30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2名。目前在校本科生126名;硕士研究生39名(含1名留学生);博士研究生52名(含6名留学生及民族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
民族学系参照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结合蒙古族以及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实际,同时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安排比较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选修和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必修课程有人类学通论、社会学概论、西方人类学史、人类学名著导读、人类学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族群与民族理论、社会性别人类学、世界文明概论、世界民族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概论、中国民族学史、蒙古历史、蒙古民族志、蒙古民俗学、蒙古宗教概论、民族区域自治法规与政策、社会调查方法等。另设有社会实践环节课程。
民族学学科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013年民族学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14年民族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建系以来建设了一个科研平台即北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建设一个实验室即影视人类学实验室,新建内蒙古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数据资料库。
建系以来已完成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成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完成教育部一般项目3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自治区社科基金规划项目5项。
民族学系教师出版专著有《蒙古文学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那顺巴依尔)、《内蒙古牧区社会变迁研究》(那顺巴依尔等著)、《土族语话语资料》(白俊瑞等著)、《成吉思汗的传说》(特古斯巴雅尔著)、《蒙古族审美观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阿拉坦宝力格著)、《敖包祭祀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乌日图那苏图著)、《蒙古族现代小说社会性别研究》(包英华著)、《当代蒙古族历史叙事研究——1978-2005年间创作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梅花著)、《当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研究》(阿拉坦宝力格、梅花等著)、《游牧生态与市场经济》(阿拉坦宝力格、兴安等著)等;编辑出版的教材有《生态人类学导论》(阿拉坦宝力格译)、《语言人类学导论》(阿拉坦宝力格、兴安译)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有70余篇。
2007年以来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北海道大学、日本熊本大学、蒙古国立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若干次。我系教师到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东京大学、一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机构进行访学与合作研究,到剑桥大学、大阪大学、蒙古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参加学术会议若干次。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资队伍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于2007年,位于内蒙古大学北校区。现设有民族学系、社会学系和社会工作系,民族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民族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拥有民族社会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人,管理与教辅人员6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占学院专任教师总数的93.93%,在读博士1人。国内高校毕业师资25人,其中内蒙古大学以外毕业17人;国外高校毕业师资8人,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等科研交流经历教师20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中国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235 Daxue West Road,Saihan District,Hohhot,010021,P.R.CHINA
电话/传真TEL/FAX: 0471-4996180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简介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成立于2007年,位于内蒙古大学北校区。现设有民族学系、社会学系和社会工作系,民族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民族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拥有民族社会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人,管理与教辅人员6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占学院专任教师总数的93.93%,在读博士1人。国内高校毕业师资25人,其中内蒙古大学以外毕业17人;国外高校毕业师资8人,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等科研交流经历教师20人。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86人,硕士研究生176人(专业硕士研究生98人),博士研究生29人,留学生9人。社会学(社会管理方向)双学位本科生22人。
研究机构设有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基地。设有影视人类学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省部共建)、民族心理学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并建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拥有一个民族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一个藏书量达8000册的图书资料室。
学院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民族学”、精品课程“生态人类学”,并组建了两个校级教学卓越团队;学院先后与英国剑桥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外院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简介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简介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整合了蒙古学学院民族学系和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资源而成立的新兴学院。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建立,是内蒙古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对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繁荣的有力推动。
民族学学科在我校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以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艺术学院为主要载体的、涵盖民族学二级诸学科的学科分布。社会学学科也在公共管理学院逐渐得到发展,短短四年时间,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领域培养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维系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并为后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发展民族学与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内蒙古大学决定在民族学与社会学二级学科基础上,建设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为进一步凝练学科资源,建设民族学一级学科提供核心学科的实体支撑。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建设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决定,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在兼顾研究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前提下,以研究现实问题为主;以直接服务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为办院方针;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研究生教学为主;以新的运行机制建设一个研究型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着注重现实问题研究,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强化服务意识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以特色与优势明显的学科建设来打造培养民族学与社会学高层次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将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办成在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进入先进行列的学院,为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建立在民族学与社会学二级学科之上。
学院在民族学二级学科点上设置相应的本科专业和硕士点,进而建设博士学位点;以(1)北方少数民族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2)蒙古族宗教现状研究;(3)蒙古民俗与口承传统研究;(4)生态与生计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
学院在社会学二级学科点上设置社会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建设与之相应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以(1)内蒙古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2)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3)民族地区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4)社会差异与社会问题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下设民族学系和社会学系两个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正院长1名,副院长2名,副院长分别兼任民族学系和社会学系主任;设有党总支和团总支,负责党团工作和学生工作;设有行政和教务科研办公室,负责学院行政和教学科研的日常事务;学院还将拥有图书资料室。经过一段时期的建设,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成为拥有50名左右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编制的适应现代教学科研需求的崭新的研究型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科和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上的培养体系。
学院将在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每年拟各招收35名本科生,并且从2008年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蒙语授课班。
现阶段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拟招收15人,并在未来几年将建设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硕士点。初期阶段研究生规模为45人左右。随着民族学博士点和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增设,研究生规模在“十一·五”期间可达到150人。
同时,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为了搭建一个与民族学系相匹配的科研平台,民族学系将建立北方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所,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机制运行。主要开展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诸多问题研究。社会学系将建立内蒙古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实验室、内蒙古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内蒙古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五个研究机构,由社会学专业教师兼职承担科研工作。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在学校指导和支持下,探索制度创新,以新的运行机制推动学院建设和学科建设。
(1)在所有专业人员的岗位设置上取消科研岗和教学岗的区别,所有教学人员都应承担科学研究工作。
(2)本着互补和共同发展的精神,在学院内部民族学与社会学专业之间进行课程与教学的互动,鼓励民族学专业与社会学专业的师生掌握蒙汉两种语言文字。与蒙古学学院尽量共享资源,一些课程如蒙古语、蒙古民俗、蒙古历史、世界历史等由蒙古学学院和人文学院教师讲授,新学院不安排专门的编制。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