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宁夏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宁夏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宁夏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宁夏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宁夏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宁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宁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宁夏大学考研难吗]
[宁夏大学研究生院]
[宁夏大学考研群]
[宁夏大学研究生学费]
[宁夏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建设工程管理相关的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建设工程投资咨询、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建筑施工管理、建设监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发展计划部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公路管理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交通运输规划、道路与交通工程设计、公路与城市道路施工、交通控制系统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道路与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研究基本技能;能从事交通工程与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工作;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和文献检索方法;受到交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专业特色:交通工程专业以培养“基础扎实、人格健全、技能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公路、铁路、市政等行业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扎根西北、面向全国,在公路、铁路、市政、交通管理建设等行业或部门从事管理、勘测设计、施工、试验检测、养护管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机应用、道路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土质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交通工程、高速公路与立交桥、工程概预算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建筑师的基本训练,能在建筑设计、建设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等工作,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建设、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城乡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规划师的基本训练,能在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乡规划与管理,开展城乡道路交通规划、城乡市政规划、城乡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简介
一、学科简介
土木工程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建设。现代建筑向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大空间,地下结构发展,相应催生了巨型框架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网架、悬索和索膜等高性能大跨度结构。随着计算机和计算理论的发展,结构计算向整体分析发展,即协同分析。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巨大,结构抗震隔震、防灾减灾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宁夏抗震设防烈度大,对结构抗震要求高,地域内分布有湿陷性强烈的黄土、具有液化可能的粉细砂层、矿化度高的盐渍土、淤泥和淤泥质土、风化严重的山区地基等,存在地震液化、山体滑坡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地基沉降大和失稳等岩土工程问题。我区地质条件复杂,强度和变形机理还不是很明确,建筑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需进行新的结构理论研究,可见土木工程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土木工程学科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相对稳定的、具有较强研究基础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导师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较多,能团结协作,持续不断地开展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在一些学科方向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岩土工程(081401)、结构工程(081402)和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081405)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达到能够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应具有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实践能力;应具有参加完整科研过程的科研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研究生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五、二级学科设置及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081401)
主要研究方向为:
(1)地基基础工程
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岩土与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
岩土与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已引起人们重视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将共同作用分析普遍应用于工程设计,其差距还很大。大部分的工程设计中,地基与建筑物还是分开设计计算的。进一步开展地基与建(构)筑物共同作用分析有助于对真实工程性状的深入认识,提高工程设计水平。现代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为地基与建(构)筑物共同作用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方向已桩体与土体、复合地基中增强体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为桩基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3)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支护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支护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数值计算为手段,并结合实验研究,分析研究地基的承载力、土体对挡土结构的压力以及边坡的稳定性。本方向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地基的处理、挡土结构的设计和边坡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结构工程(081402)
(1)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
主要研究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构件在动力和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延性和变形特性,组合结构与地基和基础协同作用分析,设计计算理论等,为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混凝土结构构件延性分析、钢结构、桩基工程研究方向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2)钢结构
主要开展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风致效应等方面的结构防灾减灾的研究;钢结构的优化设计及结构的检测及智能控制等。目前已与全国多家知名土木院校合作,在钢管结构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大跨度网壳的减振分析、钢结构施工力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3)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
主要研究和改进高性能结构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工作性和耐久性等,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结构材料。本学科方向在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及使用寿命预测、混凝土的寒冷盐碱环境适应性、盐碱地带混凝土耐久性的劣化模型与机理、混凝土抗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盐碱地区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模型、抗冻耐久性模型,提出了盐碱寒冷地区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的初步理论和方法。
3、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081405)
(1)工程结构抗震减灾
以土木工程为基础,研究各类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大型结构(如高层建筑及大跨桥梁)分析和设计,抗震方法理论、设计准则和规范,隔震、减震、制震措施,基础设计与处理,结构与基础协同作用,对灾害的应急反应等。
(2)材料和结构灾变行为
对材料和结构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动态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为工程设计更好的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3)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研究
综合灾害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相关领域拓展新方向,针对城市在遭受各种灾害威胁时出现的城市灾害放大效应明显、灾害种类多、连锁性强、易扩散、危害面广、社会影响大等问题,对城市防灾空间综合防灾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空间层次上防灾减灾规划、城市防灾减灾风险管理、易损性评价、应急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原则
(1)以能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为目的,设置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
(2)以能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为目的,设置本专业必需的案例分析与专业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见附表)。
课程17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34学时计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总学分控制在34—35学分以内,其中课程学分为27—28学分(学位课课程不少于20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为7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3-4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为必修环节。共7学分。
(1)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2学分
教学实践与专业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每位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其评价材料是申请学位的必备材料之一。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教学实践应在本学科、专业指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成后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院、系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包括进企业、进社区、下乡等方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特点确定适当的方式。专业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接受实习单位做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各培养单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便于有效考核的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方案。
(2)科研实践5学分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学分: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字。
学术报告1学分: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手工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至少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创新能力3学分: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3学分: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②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
③主持学校或院级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已结题,并获得院级以上奖励;
④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
以上各项署名单位必须为宁夏大学,否则不予认可。
4、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除实验、实习课可以进行考查外,其它课程一律进行考试。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方式,政治理论课亦可以采取课程论文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决定。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分以上(含60分)。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实行分流制。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按《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发表学术论文若未达到《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相关的1篇论文(会议论文不计),且发表学术论文应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其署名单位均须为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不允许申请硕士学位。
九、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位论文中可以集中体现。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要求达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应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宁夏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用于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实际和培养目标等要求安排具体的学位论文工作。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各项内容并取得规定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辨,符合毕业资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毕业条件且通过宁夏大学学位英语考试者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学位英语考试由研究生院组织)。
土木工程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土木工程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本建设。现代建筑向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大空间,地下结构发展,相应催生了巨型框架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网架、悬索和索膜等高性能大跨度结构。随着计算机和计算理论的发展,结构计算向整体分析发展,即协同分析。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巨大,结构抗震隔震、防灾减灾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宁夏抗震设防烈度大,对结构抗震要求高,地域内分布有湿陷性强烈的黄土、具有液化可能的粉细砂层、矿化度高的盐渍土、淤泥和淤泥质土、风化严重的山区地基等,存在地震液化、山体滑坡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地基沉降大和失稳等岩土工程问题。我区地质条件复杂,强度和变形机理还不是很明确,建筑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需进行新的结构理论研究,可见土木工程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土木工程学科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相对稳定的、具有较强研究基础和地方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导师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较多,能团结协作,持续不断地开展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在一些学科方向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岩土工程(081401)、结构工程(081402)和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081405)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达到能够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应具有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实践能力;应具有参加完整科研过程的科研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研究生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五、二级学科设置及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081401)
主要研究方向为:
(1)地基基础工程
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岩土与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
岩土与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已引起人们重视并取得一些成果,但将共同作用分析普遍应用于工程设计,其差距还很大。大部分的工程设计中,地基与建筑物还是分开设计计算的。进一步开展地基与建(构)筑物共同作用分析有助于对真实工程性状的深入认识,提高工程设计水平。现代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为地基与建(构)筑物共同作用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方向已桩体与土体、复合地基中增强体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为桩基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3)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支护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支护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数值计算为手段,并结合实验研究,分析研究地基的承载力、土体对挡土结构的压力以及边坡的稳定性。本方向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地基的处理、挡土结构的设计和边坡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结构工程(081402)
(1)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
主要研究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构件在动力和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延性和变形特性,组合结构与地基和基础协同作用分析,设计计算理论等,为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混凝土结构构件延性分析、钢结构、桩基工程研究方向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2)钢结构
主要开展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风致效应等方面的结构防灾减灾的研究;钢结构的优化设计及结构的检测及智能控制等。目前已与全国多家知名土木院校合作,在钢管结构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大跨度网壳的减振分析、钢结构施工力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3)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
主要研究和改进高性能结构材料的静、动态力学性能、工作性和耐久性等,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结构材料。本学科方向在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及使用寿命预测、混凝土的寒冷盐碱环境适应性、盐碱地带混凝土耐久性的劣化模型与机理、混凝土抗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盐碱地区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模型、抗冻耐久性模型,提出了盐碱寒冷地区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的初步理论和方法。
3、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081405)
(1)工程结构抗震减灾
以土木工程为基础,研究各类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大型结构(如高层建筑及大跨桥梁)分析和设计,抗震方法理论、设计准则和规范,隔震、减震、制震措施,基础设计与处理,结构与基础协同作用,对灾害的应急反应等。
(2)材料和结构灾变行为
对材料和结构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动态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为工程设计更好的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3)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研究
综合灾害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相关领域拓展新方向,针对城市在遭受各种灾害威胁时出现的城市灾害放大效应明显、灾害种类多、连锁性强、易扩散、危害面广、社会影响大等问题,对城市防灾空间综合防灾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空间层次上防灾减灾规划、城市防灾减灾风险管理、易损性评价、应急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原则
(1)以能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为目的,设置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
(2)以能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为目的,设置本专业必需的案例分析与专业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见附表)。
课程17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34学时计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总学分控制在34—35学分以内,其中课程学分为27—28学分(学位课课程不少于20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为7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3-4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为必修环节。共7学分。
(1)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2学分
教学实践与专业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每位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其评价材料是申请学位的必备材料之一。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教学实践应在本学科、专业指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成后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院、系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包括进企业、进社区、下乡等方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特点确定适当的方式。专业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接受实习单位做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各培养单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便于有效考核的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方案。
(2)科研实践5学分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学分: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字。
学术报告1学分: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手工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至少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创新能力3学分: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3学分: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②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
③主持学校或院级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已结题,并获得院级以上奖励;
④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
以上各项署名单位必须为宁夏大学,否则不予认可。
4、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除实验、实习课可以进行考查外,其它课程一律进行考试。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方式,政治理论课亦可以采取课程论文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决定。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分以上(含60分)。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实行分流制。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按《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发表学术论文若未达到《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相关的1篇论文(会议论文不计),且发表学术论文应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其署名单位均须为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不允许申请硕士学位。
九、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位论文中可以集中体现。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要求达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应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宁夏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用于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实际和培养目标等要求安排具体的学位论文工作。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各项内容并取得规定学分,通过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辨,符合毕业资格者,准予毕业。符合毕业条件且通过宁夏大学学位英语考试者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学位英语考试由研究生院组织)。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简介
一、学科简介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农业水土工程是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中一个覆盖范围较广、交叉性很强的二级学科,是以土壤学与作物学、水文气象学、水力学、等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其重点研究内容是农业节水理论、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与节水灌溉设备、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水资源持续利用理论与工程技术、灌区用水管理、农业高效用水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
农业水土工程于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3月获得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3月获得宁夏第一个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申报成功宁夏土建与水利工程院士工作站;2011年申报成功“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创新团队;2006年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得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批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水土工程是由农田水利工程学科发展起来的,并以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工程等学科为相邻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旱区节水灌溉新技术、压砂地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灌区用水管理系统开发、灌区用水耗水及节水潜力评价及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学科已成为西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业水土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认真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达到能够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应具有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实践能力;应具有参加完整科研过程的科研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研究生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研究生指导教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研究生指导小组,鼓励聘请实际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研究生的副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以加强对研究生的综合培养。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五、研究方向
(1) 精准节水灌溉与信息系统新技术
本方向针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水分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已在干旱多风寒冷地区的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体系方面其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为节水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根据节水灌溉发展趋势,本方向设置3个子方向:
①精准灌溉原理与技术研究。围绕水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在基于RS、GIS、GPS、DSS和自动化技术基础上,开展滴灌、喷灌等精准灌溉原理、技术、设备、装置研究,为节水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②作物水肥耦合模型和优化利用研究。围绕温室作物、大田作物如何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等问题,研究水肥耦合对作物增产和品质影响的机理、模型和优化利用,建立作物水肥耦合理论和技术体系,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③节水灌溉信息系统研究。采用互联网+智慧灌溉和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区域或流域节水灌溉信息系统,为灌溉决策服务。
(2)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技术
针对宁夏处于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以旱区水土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综合运用水资源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GIS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主要研究灌区多种水源综合运用、联合调控模式、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与管理技术;基于盐渍化防治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旱区水土资源调控研究
针对干旱半干旱黄土地区和风沙区水土流失问题,以天然草场和旱作农业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为突破口,在区域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及技术、小流域治理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山区生态需水量预测理论方面已取得成果,继续研究的子方向为:①干旱地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②变化环境下干旱地区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价方法及理论。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原则
(1)以能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为目的,设置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
(2)以能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为目的,设置本专业必需的案例分析与专业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见附表)。
课程17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34学时计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总学分控制在34—35学分以内,其中课程学分为27—28学分(学位课课程不少于20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3--4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为必修环节。共7学分。
(1)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2学分
教学实践与专业实习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每位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参加,其评价材料是申请学位的必备材料之一。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教学实践应在本学科专业指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成后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院、系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包括进企业、进社区、下乡等方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专业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接受实习单位做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2)科研实践5学分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学分: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字。
学术报告1学分: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手工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至少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
创新能力3学分: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3学分:
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②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
③主持学校或院级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已结题,并获得院级以上奖励;
④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
以上各项署名单位必须为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否则不予认可。
4.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除实验、实习课可以进行考查外,其它课程一律进行考试。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核采取考试方式,政治理论课亦可以采取课程论文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决定。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实行分流制。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发表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按《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发表学术论文若未达到《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相关的1篇论文(会议论文不计),且发表学术论文应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其署名单位均须为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不允许申请硕士学位。
九、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位论文中可以集中体现。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要求达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应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学位论文必须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宁夏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用于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硕士专业简介
一、学科简介土木水利工程是设计和建造各类工程设施及相关装备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下、地上、水中等的各类工程设施;也指其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监测、保养、维修维护等专业技术。土木水利工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群,并伴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具有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双重属性;其涉及的领域包括土木工程领域(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水利工程领域(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结构、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农业水利),市政工程领域,地质工程领域,测绘与遥感工程领域,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设施农业领域,人工环境工程领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有专业教师87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近五年来,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含教材)10余部,获得专利50余件,科研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土木与水利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工程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专业人才、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
(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经过系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扎实掌握本学科专业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工程与技术工作。
在熟悉国内外学术文献和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研究项目进展中,善于与相关人员合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创新精神。
2.学术道德
硕士研究生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学位论文、学术论文、学术报告,都应是本人对某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的真实反映。遵守学术规范,在实验和理论探索过程中实事求是,杜绝任何捏造数据、歪曲结果,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3.职业道德
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素质修养的道德素养。在学习和工作中应逐步树立起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道德观念。
(三)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应在系统学习相关领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因特网和数字化图书馆等资源,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与本领域科学家进行交流,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能够从各类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及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运用,并对可能在论文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试验验证,为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支撑。
硕士研究生还应具有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善于发现学科交叉中的新的发展方向和亮点,避免盲目选题。应在工程基础理论、相关基础理论、科学试验以及数值计算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学研究、逻辑推理等方面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可以独立制定研究计划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掌握相应的试验研究方法和手段。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在论文实验方案的实施中,应能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意识,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独立或协同课题组一起解决问题。
(2)独立科研探索能力。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应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和验证,正确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到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3)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能力。在大量阅读和综合利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掌握其他学者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新方法的特点和规律,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和研究结果、存在问题,以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有一定的认识,能客观评价、借鉴和利用他人研究成果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能结合研究工作的需要,对相关的工程技术或设备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发和实际验证,分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和有待改进的内容,并进行优化设计,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实践能力
(1)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索,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或者开发出新的产品,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新的成果和进展。
(2)实验技能。在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实验训练中必须强调实验技能训练,能够设计为解决某一科学问题需要的实验装置,并能利用其进行富有成效的试验研究。同时对实验技术的原理、实验中使用的仪器的构造有充分的了解。硕士研究生应该学会向生产和研究相关的仪器设备和材料的厂家询问报价、订购产品。
(3)科研协作能力。科学研究往往是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一个人大多只能解决部分和局部的问题。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加强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合作,加强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的合作。
4.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交流是拓展视野、发现问题、学习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获取学术支持的重要途径,是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学术技能之一。学术交流包括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学术报告会,设计墙报,撰写学术论文,与相关人员讨论和研究问题,以及论文口头报告和答辩等。
5.创新能力
土木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该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逐步培养成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创新型人才。运用学科领域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方法,对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善于总结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研究中拓展能力强,能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践,在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中取得创造性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6.其他能力
(1)哲学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
(2)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相关软件,并对研究内容相关的问题建立模型和进行计算。
(3)交际交流能力:本学科总体上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与人打交道。因此,应当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行规则,掌握与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人员的交往能力。
(4)外语能力:硕士研究生须较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较熟练地利用外国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科研和工程建设一线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采用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如确有必要可适度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的培养经费由硕士研究生与导师自行协商解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研究方向
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共分为以下12个方向:
方向1.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方向2.水资源调控与水环境理论及技术
方向3.工程结构理论研究及应用
方向4.高性能工程材料研究与应用
方向5.工程规划设计理论与应用
方向6.工程测绘与3S技术应用
方向7.水利信息化
方向8.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理论与应用
方向9.道路桥梁设计理论分析
方向10.工程造价及管理
方向11.岩土工程理论与应用
方向12.建筑技术理论与应用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计算
土木水利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含政治理论、外语等)、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及必修环节等。课程设置见表1。
本专业领域学分要求:最低34学分(含半年实践学分),最多不超过40学分,其中:
1、学位课(18学分) 学位课中每门课程及格线为75分。
2、非学位课(≥10学分)
3、补修课(0学分)根据情况补修2-3门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补修课程由导师按相关规定指定。
4、必修环节(6学分)
(1)学科前沿讲座(1学分) 本专业研究生选修学科前沿讲座课程并通过考核。
(2)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汉字。
(3)学术报告1学分 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本人应手工填写学术报告登记表。各专业可以对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做出更高的具体要求。
(4)创新能力2学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2学分:
①公开发表本研究领域专业学术论文一篇(导师署名第一,硕士研究生署名第二;或导师署名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署名第一作者,版面费由导师课题解决);
②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
③主持学校或院级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获得院级以上奖励;
④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
(5)社会实践1学分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专业实习包括进企业、事业单位、进社区、下乡、实验站点等方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特点确定适当的方式。专业实习结束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接受实习单位做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七、中期考核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等。
八、学位论文
1.开题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土木水利工程领域实践或具有明确的水利工程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先进性。
(1)论文形式 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或者是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类论文。
(2)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3)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
专业硕士研究生开题由学院安排,所在学科负责组织、实施,一般应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第二周前完成。
2.学位论文要求
(1)论文应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学位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类论文,如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调研报告等。
(3)本领域专业学位论文应符合形式要求,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
(4)能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性强。
(5)学位论文必须附有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部分。
土木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或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九、论文评审与答辩
1、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十、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茆智院士:男,1932年9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田水利学专家,1932年9月生。长期致力于节水灌溉研究与开发,主持研究的“农田节水灌溉方法”发展了农田节水灌溉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并已推广166万公顷,增产粮食27.4万吨,节水13亿立方米,创造了4亿多元经济效益。1953年从华东水利学院水工专业毕业后随苏联专家进修农田水利3年,1956年至今,在武汉大学任教,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革新突出贡献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茆智院士是著名的农田水利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节水灌溉研究与开发,在作物需水规律、灌溉用水管理与灌溉试验方面成就突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茆智院士就提出了以水汽扩散原理为基础的推算作物需水量的公式,成为我国最早按成因理论计算需水量的方法。70、80年代,主持作物需水规律、灌溉预报及非充分灌溉等专题研究。由于在水利管理技术上的贡献,1981年受水利部表彰并被授予全国水利管理先进分子称号。
20世纪90年代以来,茆智院士主持并完成了10余项重要的国家级及国际合作节水灌溉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最主要的成就是:
(1)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系统成果,为水稻地区的优化用水提供了依据;
(2)提出理论上较完备、实施简易的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实时预报方法,国际上对此方法高度重视、评价很高,国际灌排委员会(ICID)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专家认为这一整套创新的理论,修正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方法。
(3)提出了水稻高效节水、持续高产、能保持土壤肥力的灌溉新技术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合理配合;
(4)创造性地提出了作物受旱后再灌溉的“反弹效应”理论,为指导节水探索了新的途径。10余年来,已在我国北方及南方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00余万公顷、节水10多亿立方米、增产粮食20余万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8年来,作为第一获奖人,茆智院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00年,获国际灌排委员会授予的“国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革新突出贡献奖”,该年度全世界仅他一人获得此奖项。该奖的获得充分体现茆智院士是我国节水领域的顶级专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王浩院士:男,1953年8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1985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农田水利专业学习,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1989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系统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起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1994年被水利部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工,2001年任水资源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王浩院士:男,1953年8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1985年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农田水利专业学习,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1989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系统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起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1994年被水利部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工,2001年任水资源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王浩院士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曾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课题/专题各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发展规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项目1项、国家西部行动计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水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等重大国家规划多项,其他省部级咨询项目十余项。现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项目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和科技基础工作专项项目各1项。
王浩院士探索并坚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中国面临的复杂水资源问题,在流域水循环的基础认知模式与模拟技术、水资源评价与配置理论与方法、水资源工程系统规划方法、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突破,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及重大工程的规划与管理实践当中,有效提升了我国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反响,对推动我国水资源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迄今,王浩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工程咨询奖1次,其余奖励多次。出版专著20余部,获中国图书奖1次,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和CSCD检索论文138篇,获中国科协第四届优秀论文奖1项,全国一级学会优秀论文奖多项。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设计先进个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全国水利系统奉献水利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雷志栋(1938.1.4-),男,湖南省澧县人,农田水利工程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 “四水(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和农田水利、水文水资源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于节水灌溉和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主编《土壤水动力学》专著,曾获水利部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张建云(1957.8--),男,汉族,江苏沛县人,水利信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主任,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水文基础理论、水资源管理、水利信息系统工程、防汛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江亿(1952 --),男,汉族,建筑暖通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人工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基础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建筑热环境动态分析,城市热网工程的改造、调节与控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建设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王小东(1939--),男,汉族,建筑设计专家, 教授级高级工程,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新疆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文化对建筑困境的拯救》、《新疆伊斯兰建筑的定位》、《群衍性》、《论原初》等数十篇论文。荣获1986年中国建筑学会最高学术奖——创作优秀奖、1986年新疆自治区优秀设计一等奖、2005年新疆自治区优秀设计一等奖。
院士工作站的职能:指导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建设;指导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科技工作,协助解决我区节水灌溉、水资源、土木建筑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指导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我区产学研有机结合;为政府有关决策提供咨询。
本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宁夏大学副校级调研员兼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军仓教授,电话为0951-2062218。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简介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是2002年2月26日新的宁夏大学组建后,于2003年5月26日集中原宁夏大学土木工程系和原宁夏农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系合并成立的。学院下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与工程管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4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现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及其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本科专业7个;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水利工程领域硕士点1个,宁夏土建与水利工程院士工作站1个,宁夏水工结构与新材料院士工作站1个;水利工程为自治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也为宁夏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预备学科,“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为我校“211”工程重点学科;水力学、农田水力学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CAD为自治区重点课程,有3门校级精品课程;有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联合),专业实验室9个;有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科技创新团队1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名,其中专职教师87名。教师中,教授32名(另有兼职教师16名),副教授35名,讲师18名,助教2名,高级职称教师占77%;博士45名,硕士27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2.7%;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9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学术带头人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自治区“313人才工程”4名,自治区特殊津贴专家2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宁夏自治区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宁夏自治区优秀教师1人,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2人;宁夏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1人,宁夏自治区防非典优秀共产党员1人。
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58名,其中,本科生1290名,硕士生152名,博士生16名;另有工程硕士生28人,自考、函授等各类学生300多人。多年来,学院为水利、建筑及交通行业培养了7000余名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科学研究和管理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立足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宁夏科技进步杰出贡献奖1项,实现了宁夏大学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奖1项,实现了自该奖设立13年以来宁夏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获得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宁夏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370余篇,SCI、EI、ISTP收录论文34篇,出版专著13部,出版教材19部,申请和授权专利23项。获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农田水利与小水电》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和三等奖12项。成果应用后,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住房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水利与建筑事业任重道远。学院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努力培养立足宁夏、面向全国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创新、实践教育为主,积极增强办学特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更新教育观念,培养精良师资队伍,培育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使我院逐步成为西部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工程学院。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14年硕士研究生目录
015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 95 | ||
081401岩土工程 | 9 | ||
01地基基础 02岩土与结构共同作用 03岩土工程稳定分析与支护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9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
科目④考生自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材料力学 钢筋混凝土结构 |
|
081402结构工程 | 15 | ||
01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应用 02钢结构理论及应用 03高性能材料 04混凝土结构数值计算与分析 05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0结构力学 |
科目④考生自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材料力学 钢筋混凝土结构 |
|
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 6 | ||
01水资源调控理论与技术 02水资源高效利用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1水文水利计算 |
科目④考生自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水力学 农田水利学 |
|
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9 | ||
01河流及水库泥沙控制工程 02环境流体力学 03工程渗流及其数值模拟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1水文水利计算或842水力学 |
||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 | 6 | ||
01灌区混凝土抗冻抗裂耐久性研究及新材 料开发 02灌区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与计算 (含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1水文水利计算 |
科目④考生自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水力学 农田水利学 |
|
081504水利水电工程 | 15 | ||
01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02泥沙动力学及数值模拟 03干旱区水环境研究 04供水工程理论和技术 05水利3S技术与应用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1水文水利计算 |
科目④考生自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水力学 农田水利学 |
|
082802农业水土工程 | 15 | ||
01精准节水灌溉与信息系统新技术 02灌溉水污染防治与土壤水盐调控 03水土资源持续利用与优化 04旱区水土资源调控 05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2土壤与农作 |
科目④考生自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水力学 农田水利学 |
|
085214水利工程 | 20 | 专业学位 |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31水文水利计算 |
科目④考生自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水力学 农田水利学 |
添加宁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宁夏大学考研分数线、宁夏大学报录比、宁夏大学考研群、宁夏大学学姐微信、宁夏大学考研真题、宁夏大学专业目录、宁夏大学排名、宁夏大学保研、宁夏大学公众号、宁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