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北京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北京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北京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北京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北京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北京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北京大学考研难吗]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大学考研群]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费]
[北京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公共卫生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21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通知
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意见》精神,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本着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我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复试工作做如下安排:一、复试组织管理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研究生复试和录取相关工作,解释招生录取政策,审核复试专家小组成员,指导复试工作,负责确定并向研究生院报送拟录取研究生名单。
二、复试名单
对考生报考材料进行初审,合格后,将报考材料发至各专业专家审核小组,根据考生的报考材料,对考生的学术背景、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工作、综合能力、专家推荐、拟攻读博士学位的课题申请书等,进行全面审核评价,在生源充足前提下按照二级学科招生数的1:3确定复试名单,名单见附件1。
三、复试时间、安排
1. 采用网络远程复试的形式,选择“腾讯会议”系统开展工作,考生应提前下载腾讯会议软件。
2. 复试时间为4月7-17日,4月7-9日各二级学科对考生远程复试方案全流程培训、演练与答疑。具体各二级学科复试时间与系统测试培训会提前通知,请预留时间,并留意电话或微信群通知。考生如无故不参加设备调试、复试,且未与学院取得联系,视为弃考,取消复试资格。
3. 考生需在正式开始前30分钟进入备考室,开始后5分钟内考生未按照要求登录指定备考室,且未与学院取得联系,视为弃考,取消复试资格。
4. 复试时应准备本人身份证、应届生学生证、往届生学位证、学历证等证件,人证合一,证件不全或有涂改者不得参加复试。
四、复试提交材料
各位考生采用邮件方式报到,将①符合医学部“申请-考核制”英语水平要求的外语考试成绩证明、②考生本人手抄、手写签名的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2)扫描件,按顺序扫描为一个PDF格式的文件(不可以提交压缩包文件,多个PDF文件等),文件命名为:博士统考材料+报考专业+姓名,比如“博士统考材料+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张三”。4月7日上午12:00之前发送至指定邮箱:gwjb@bjmu.edu.cn,邮件主题为:博士统考材料+报考专业+姓名。对不符合规定、资料不全、未按要求格式提交材料、逾期未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申请,不予复试。考生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否则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注意: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请将所有报考材料扫描后发送完整pdf版本至上述邮箱,并在邮件主题内注明。
五、复试内容
1.复试考核均采用口试形式完成,全程录音录像。
2.每位考生的网络复试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人。
3.网络面试包含:专业外语口试、专业及基础知识口试、英语听力口试;实际能力、综合素质、报考材料、科研能力、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面试考核中原有的笔试,改用口试形式。
4.复试成绩采用综合计分办法,复试专家根据博士生面试表的各项评分指标对每位考生进行无记名打分。60分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考生应确保报考材料及复试过程的真实性。
六、其他要求
1. 请各位考生认真阅读医学部研招网发布的《北京大学医学部2021年博士生网络远程复试考生须知》(附件3),严格遵守考场规则。
2. 复试设备要求:双机位,从备考到考核结束通过前、后两个摄像头(手机和电脑或两部手机,均开启视频,其中一个开启音频)采集考生前、后部影像,全程开启音频、视频,手机开启呼叫转移,其他事宜参见《考生须知》。
3. 复试期间不允许采用任何方式变声、更改人像。考生不得佩戴口罩,保证面部清晰可见,头发不遮挡耳朵,不戴耳饰。
4. 考生复试时正对摄像头保持坐姿端正,双手和头部完全呈现在复试专家可见画面中。
5. 考生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像录音。如发现有违反规定者,学院有权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
七、院内调剂复试要求
1. 2021年4月15日下午14点-15点,在公卫学院博士生复试群里公布各二级学科专业复试结果。
2. 需根据各二级学科第一轮复试结果,剩余招生计划数、考生数等信息,确定第二轮调剂复试事宜。
八、招生咨询、监督电话
公卫学院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10-82801182/1520
医学部研究生院招生咨询电话:010-82802338
医学部研究生院招生监督电话:010-82802337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监督电话:010-82837456
九、其他
本复试通知中与原发布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细则》内容不同的地方,以本通知为准。其他未尽事宜以《北京大学关于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的通知》为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介绍
北京大学生物统计系(简称“生物统计系”)成立于2018年11月16日,是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在数学和统计理论方法的优势而建立的一个跨学部、跨院系、新体制的学系。该系隶属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由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共建,是国内第一个跨数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生物统计系,首任系主任为周晓华教授。
生物统计系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统计理论,又能将理论与生物医学研究相结合的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该系的建立宗旨在于促进北京大学在生物统计学科的发展,助力北京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探索生物统计方法学在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大数据研究等领域的应用。该系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临床试验、医疗大数据开发与挖掘、因果推断、诊断医学、精准医疗和统计遗传学等。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概率论、数学和计算方法等对生物医学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控制和解释不确定性,提高我们对生物医学学科理解的一门科学。其作用包括促进更科学地设计试验,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试验方案或数学模型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在医学、制药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问题需要以量化研究依据作为支撑,生物统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新英格兰杂志》更是将生物统计学的贡献列为近500年医学领域排位第四的里程碑式重大事件。
北京大学生物统计系的成立,对提高我国生物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生物统计系将与公共卫生学院其他院系、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等开展广泛合作,并加强与临床医院的合作,进一步促进生物统计研究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既能推动统计方法学的研究,也能使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中建立更完善的方法学基础。
北京大学生物统计系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有效整合北京大学及国内外各种优势资源,力推我国生物统计学科进入国际一流学科的行列。
教学和研究团队
生物统计系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目前有教授、副教授共12人,并面向全球诚募相关学科优秀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加盟(详情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公众号)。
周晓华:博雅讲席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统计学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具体领域包括:医学诊断试验、随机临床试验、因果推断、医疗大数据、数据缺失、脑科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与利用、中医药研究等。
耿 直: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联席主任
研究方向:因果推断、数理统计、生物医学统计、因果网络、贝叶斯网络、图模型
房祥忠: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可靠性
邓明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
艾明要: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系统计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试验设计与分析、计算机试验、高维分析、应用统计
王 红: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精神障碍流行病学、唇腭裂遗传流行病学
张 磊:长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大规模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计算材料、计算生物
葛 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随机过程和统计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的交叉
贾金柱: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生物统计、高维统计推断、大数据分析、统计机器学习、因果推断
何洋波:副教授
研究方向:统计学、金融数学
席瑞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生物统计;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
林 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高维统计、机器学习、因果推断、成分数据分析、生存分析、统计遗传学与基因组学
教学活动
本科生课程:卫生统计学、概率统计、数理统计
研究生课程:医学统计学基础、生物统计、应用线性回归
科学研究
生物统计系主持和参与的在研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等。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医学部新公卫楼二层
联系电话:010-82802690(行政办公室)
电子信箱: qiyl@bjmu.edu.cn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介绍
全球卫生关注那些穿越国家边界和政府的、需要采取行动影响那些对健康起决定作用的全球各种力量来解决的卫生问题。全球卫生学以超越国界或者对全球政治经济有影响的健康问题、健康决定因素、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的全球卫生治理和外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增进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以及健康的公平性为目的而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学科。全球卫生问题的治理所体现的基本价值观是尊重人权和保障社会公平,是人人享有最高水准的健康和福祉。全球卫生问题的解决需要传统的和新型的、国家的和非国家、卫生领域的和其它相关领域的众多行为体的参与,需要通过多元化外交谈判制定全球行动的规则、标准和规范,需要监测和评价全球卫生行动的效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全球卫生学系,整合全校多学科、跨学科的优势,致力于全球卫生和健康领域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及国际合作。全球卫生学系为我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变革,积极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北京大学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推动成立了中国全球健康大学联盟和中国全球卫生网络,分别担任了“联盟”的首任主席单位和“网络”的首任理事长单位,并承担了秘书处的工作。此外,学系推动成立了“中国-哈佛-非洲研究网络”并积极推动和布局北京大学全球卫生海外教学和科研基地网络。
全球卫生学系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战略研究,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全球卫生和卫生外交人才。
全球卫生学系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设全球卫生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学系开设全球卫生专业科学型和实践型硕士研究生、科学型和实践型博士研究生项目、以及国际高端人才公共卫生硕士项目。学系立足北京大学交叉学科优势,通过跨国界、跨校际的课程教学与实践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在全球卫生治理、全球卫生外交、健康公平、重大传染性疾病、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和健康伦理学等领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深厚人文底蕴,系统掌握全球卫生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善于沟通协调的复合型新型人才。
师资队伍
郑志杰 国家特聘专家、讲席教授、系主任
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与预防干预、全球卫生策略
刘培龙 教授、荣誉系主任
研究方向:全球卫生治理、全球卫生外交、卫生发展援助、卫生项目管理
郭 岩 教授
研究方向:卫生项目管理、妇幼卫生与生殖健康、卫生体系与卫生政策、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黄 捷 教授
研究方向:肥胖和老年痴呆症的基因组学、自闭症和罕见遗传病的大数据分析、老龄化与全球卫生政策
谢 铮 副教授、副系主任
研究方向:全球卫生治理、卫生发展援助、卫生项目管理、卫生政策与卫生体系
黄旸木 副教授
研究方向:全球营养与食品安全、全球医药研发与公共卫生、传染病与卫生应急
尹 慧 讲师
研究方向:全球健康促进、卫生相关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卫生治理
王 昱 讲师
研究方向:全球卫生治理、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空间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刘芳静 主任助理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国际与比较教育
兼职教授
任明辉 研究方向:全球卫生外交
张清敏 研究方向:全球卫生外交徐彤武 研究方向:全球卫生战略、全球卫生安全
Bernard Schwartlander 研究方向:全球卫生外交
联络信息
地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有朋馆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010-81806537
邮箱:liufangiing@pku.edu.cn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学系介绍
卫生检验学系的前身分析测试中成立于1976年。自1997年首度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至今,该系已成为北京大学重要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同时还向全社会开放,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测试数据。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现任主任崔富强研究员。卫生检验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生命元素组学研究、仪器分析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医药卫生相关仪器方法学研究。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国内外横向研究,近5年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超过70篇,获得国家专利1项。
人员
现有教职员工9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主任技师1人、讲师1人、助理研究员3人、主管技师1人、实验室教学辅助技术人员1人。
教学
高级医药卫生仪器分析
国家免疫规划概论
科研仪器实验技能
新发传染病研究进展
聚焦公共卫生事件
科研仪器实验技能
心身医学与正念疗法
情绪认知与生命健康
科学研究
近年来开展的五项重要项目:
1. 中国糖尿病人群感染HBV现况及乙肝疫苗免疫预防效果评价 ,科技重大专项
2. 特定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谱流行规律及变异研究,科技重大专项
3. 成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快速免疫效果研究数据统计分析,横向合作
4. 髓源抑制性细胞在SFTS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5. 基于血浆金属组学和氨基酸代谢组学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
6. 生物样品(血清)中邻苯二甲酸酯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测定,高校合作
7. 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专项经费,中央高校科研专项
8. 新型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快速检测研究,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9.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状态下耐药机制研究,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10. 基于LC-MS技术的成人病毒性肺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
仪器设备
实验室拥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超级微波消解系统、荧光定量PCR仪、凝胶成像仪、测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中型仪器,以及超净间、精密天平、酸清洗仪、超纯水制备等其他辅助设备若干,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所有仪器由专人负责,具有仪器使用资质;测试过程严格质控,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可靠。
系主任:崔富强 研究员
对外联络人:刘雅琼
联系电话:010-82801518(主任办公室)
010-82801549(实验室)
010-82805453(实验室)
传 真:010-82801518
电子邮件:cuifuq@bjmu.edu.cn
邮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毒理楼卫仪室
邮编:10019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介绍
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成立于2002年,现任主任王培玉教授。本系主要承担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行为、健康传播教学,以及基础、临床、口腔、护理等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健康管理、预防医学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行为、健康传播、健康管理学、营养学、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等。
人员
现有教职员工12人,全部为专职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技师1人。
王培玉:教授,系主任。 研究方向:慢性病的营养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母婴营养与健康、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常 春:教授,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行为、健康传播。
孙昕霙:教授,系副主任,系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干预,健康行为学理论研究。
钮文异:教授。研究方向:健康传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慢病干预策略与方法、健康管理。
刘爱萍:副教授。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慢性病健康管理。
刘宝花:副教授。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慢性病健康管理。
史宇晖:副教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社区妇幼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马德福:副教授。研究方向:母婴健康、慢病性营养预防、慢性病健康管理。
张华明:讲师,系党支部组织委员。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纪 颖:讲师。研究方向:社会支持与健康行为,健康促进政策研究,卫生领域社会组织。
赵 艾:讲师,系党支部宣传委员。研究方向:母婴营养健康研究。
皮 鑫:技师,生殖与围产流行病学。
教学
本/专科生课程: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旨在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临床、基础、口腔和护理专业本科生课程《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实践》和《流行病学》,旨在培养上述专业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以及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的能力;
校内选修课程《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目的是使更多学生了解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校际选修课程《大学生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周边高校本科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北大通选课《健康传播与生活方式》,目的是使北大本部本科生掌握沟通技能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研究生课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行为理论与应用》
《公共卫生中的沟通交流》
《健康管理学基础》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健康调查量表编制的原理与实践》
研究生培养方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行为、健康传播、慢性病健康管理、营养流行病学等。截止到2018年7月,已毕业博士21人、硕士99人、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MPH)67人。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32人,非全日制MPH11人。
科学研究
近5年来主要课题:
沙棘果提取物对血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调控的影响及细胞糖代谢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直接、间接支持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各阶段中的作用机制追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外消旋雌马酚和雌马酚对映异构体对肺癌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沙棘果汁与其活性成分对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影响及细胞胆固醇代谢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雌马酚对映异构体对大肠癌发生及大肠癌细胞增生、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健康行为演变影响的案例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健康信念模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不同空间位置DHA甘油三酯在成长期缺乏n-3PUFA的SD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及脑BDNF基因调节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应用阶段变化模型和自我效能理论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干预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沙棘及其活性成分白雀木醇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发育特征与调节因素分析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项目
大豆异黄酮及其代谢产物雌马酚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与策略研究,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
新媒体在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
社会融合对于促进流动人口健康行为的试点研究, 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
全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
全民健康和医药卫生事业教育和法规体系研究子课题一: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研究,中国工程院项目
中国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创新成果在大众层面的推广研究——以移动健康为导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健康城市标准前期研究(健康人群)子课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健康北京人”十年行动终末评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内蒙古乌海市居民健康调查及全民健康促进五年行动,内蒙古乌海市政府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机制研究,深圳市卫计委
Omega-3脂肪酸干预对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妇女骨骼健康的影响,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科学院(京区)科研人员健康与卫生保健状况调查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及环境健康风险交流. 中国环境学会
青少年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联合国儿基会委托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工作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人口宣教中心
山东减盐项目技术工具包开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亚洲职场健康项目,友邦保险公司
地址:护理楼一层
联系电话:010-82801519,82801743,82802502
传真:010-82801519
对外联络人:史宇晖,纪颖
邮件地址:yuhuishibmu@bjmu.edu.cn,jiyingpku@163.com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介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国家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建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从事卫生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开展卫生管理研究的机构之一。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点,1999年成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点。目前下设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卫生法学、医院管理、社会医学5个教研室。现任系主任吴明,副系主任王志锋、简伟研。陈育德教授为名誉系主任。
本学科点自建立以来,以提高学科竞争力、学科队伍和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及卫生改革与发展、扩大国际和国内的学术影响力为目标,一直致力于四个方面的发展:卫生管理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完善;卫生管理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展卫生管理和卫生政策方面的创新性、前沿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服务于社会和政策制定,在国家重大卫生政策问题研究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成为政府部门开展重大卫生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主力。
依托学系,于2019年成立了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卫生健康政策与技术研究中心,目的是打造国内一流的卫生政策与技术数据共享和合作研究平台,支撑高水平卫生健康政策与技术研究,以及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成果向政策转化。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挂靠在学系。
为广纳专业人才、汇聚国内外相关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并服务于社会,依托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和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于 2016年12月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目的是搭建一个整合校内外人力、资金、数据信息等资源的卫生政策与技术研究和评估平台,打造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第三方卫生政策研究、咨询与评价机构。中心挂靠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作为执行机构。中心常年招聘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
人员
现有在编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讲师4人,教辅1人。系内在站博士后4人,系内中心人员1人。
吴 明:教授、系主任
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分析与评价、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卫生资源配置、公共卫
生等
郭 岩:教授
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全球卫生、初级卫生保健、
卫生项目管理等
王志锋:教授、副系主任
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分析、初级卫生保健、农村卫生等
刘继同:教授
研究方向:社会福利制度与社区工作政策、医学社会学、
公共财政等
陶立波:研究员(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
研究方向:卫生政策研究、卫生技术评估、医药经济学评价
简伟研:副教授、副系主任
研究方向:卫生系统评价、医疗保障制度和医护质量研究
杨 莉:副教授
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学、药物经济学、卫生服务
周子君:副教授
研究方向:医院评审,医院产权制度,医院领导体制、
医院信息系统等
冯星淋:副教授
研究方向:卫生政策和体系研究、卫生经济评价、
初级卫生保健、卫生服务研究
潘习龙:副教授
研究方向:医院发展战略与决策、医院品牌与服务营销、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等
崔 涛: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等
冯 文: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医疗机构的战略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
傅虹桥:新体制助理教授(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互联网医疗
讲师:
钟军、崔斌、刘颖、杨健。
教学
本系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卫生管理相关课程教学工作。迄今为止,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累计400余名。目前本系开设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医院管理、卫生事业管理进展、卫生政治学、卫生政策学、卫生政策评价、医疗保障原理与政策分析、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中国实践、健康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计量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项目管理、医院经营管理、医疗机构战略管理、卫生服务营销、卫生管理案例分析、卫生财政学导论、药物经济学和药物政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
科学研究
每年承担来自于国际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卫健委、教育部、人社部等部委、地方政府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等的科研项目40-50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卫生政策分析和评价、卫生服务调查、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公立医院管理与改革、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卫生经济学评价、卫生法与卫生行政执法等。
社会服务
目前本系多位教师在国际组织和多个国家级专业学术团体、国家级核心学术杂志担任职务。部分教师已成为卫健委等部委、卫健委业务司局、地方政府机构的专家或顾问、有关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以及多家大型医疗卫生机构的高级管理顾问。经常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卫生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技术咨询,并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医疗保险机构、药品企业等提供管理、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技术和政策咨询、设计等服务。
系主任:吴 明 教授
地 址: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楼2-6层
联系人:陈博
电 话:010-82802642(办公室)
电子信箱:cherry19341809@163.com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以促进妇女与儿童健康为目标,致力于妇女与儿童健康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儿童和妇女不同时期健康问题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防控措施、妇幼卫生信息。所在学科点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于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人员
现有教职工12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1人,讲师4人,技师1人。
王海俊 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儿童生长发育、肥胖流行病学、环境与妇幼健康
王 燕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妇女与儿童流行病学
安 琳 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妇女儿童健康及影响因素、妇幼卫生信息、妇幼卫生人力资源
王晓莉 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儿童早期发展、围产期妇女心理与行为
张敬旭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环境与妇幼健康、儿童生长发育
周 虹 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妇女和儿童健康、妇幼卫生项目评估
周倩龄 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妇女与儿童营养、婴幼儿喂养、健康行为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任正洪 讲师
研究方向: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
高燕秋 讲师
研究方向:妇幼卫生信息、妇女的家庭暴力
罗树生 讲师
研究方向:围产保健、妇幼卫生信息
康楚云 讲师
研究方向:围产保健、妇幼卫生信息
徐相蓉 技师
辅助系里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
教学
本科生课程:
妇幼保健学、环境与优生、女性健康
研究生课程:
妇幼卫生研究进展、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研究实例、医学人口统计学、现场调查设计、环境优生学、医学统计学基础、医学统计学进阶一、医学统计学进阶二、生存分析、SPSS入门
培养研究生人数:
目前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6~8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数十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
科学研究
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计委、UNICEF、WHO、UNFPA、CMB等资助的科研课题。
近年来开展的重要项目:
1、儿童早期发展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8-2024
2、基于学校的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技术开发与评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2020
3、中西部地区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6-2020
4、BDNF-SH2B1-MAPK通路基因与饮食行为在儿童肥胖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6-2019
5、婴儿脑执行控制能力与体内唾液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3-2015
地 址:公卫楼八层
联系人:徐相蓉
电 话:010-82801222
电子邮箱:xuxiangrong@bjmu.edu.cn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始建于1950年,曾用名“北京医学院卫生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创始人为俞锡旋教授,之后历任室/系主任有宋圃菊教授(1977~1988)、刘毅教授(1988~2001)、李勇教授(2001~2016),目前系主任为马冠生教授(2016~)。本系是国内首批保健食品毒理学和功能学检验机构,组建的“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 目前已通过国家资质认定。本系目前也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营养学会挂靠单位。
人员
现有教职员工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主管技师1人。李勇教授和朱文丽教授分别入选2001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马冠生教授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曾获第十六届吴杨奖,第七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科学传播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2015年张玉梅教授获得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许雅君教授获2017年教育部在线教育先锋教师;2017年中国营养科学十大青年科技之星,2018年北京市教学名师。
马冠生:教授、系主任
研究方向:食物营养政策、水与健康、肥胖防控、饮食行为等。
李 勇:教授
研究方向:肽营养学、营养与疾病、膳食配方、人群营养等。
李可基:教授
研究方向:运动营养与疾病、人群营养等。
朱文丽:教授、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妇幼营养、儿童营养等等。
张玉梅:教授
研究方向:母婴儿童营养与母乳成分、营养调查与营养干预、功能食品等。
许雅君:教授
研究方向:生命早期营养、食物活性物质与健康、食品毒理学及安全性评价等。
王军波:副教授、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婴幼儿营养、肽营养学、功能食品、食品安全等。
柴巍中:副教授
研究方向:公共营养、营养教育、学生营养、营养资源开发与营养食品研发等。
闫少芳:副教授
研究方向:营养与疾病、功能性食品、食品毒理学等。
张召峰:副教授
研究方向:老年营养、营养与疾病、精准营养等。
徐美虹:讲师
研究方向:老年营养、肽营养学、营养与慢性病、食品毒理等。
樊 蕊:主管技师
研究方向:肽营养学、食品功能配料。
教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于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格。迄今为止,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累计200余名,并于2002年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集体一等奖,2011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学集体和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称号。目前本系主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函授夜大等相关课程。
本科生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学基础、营养与疾病、妇幼营养学、临床营养学、身边的营养学(翻转课堂)、舌尖上的安全、肽营养与健康等。
研究生课程:高级营养学、营养与疾病、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精准营养与精准健康、定性研究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营养学从理论到行动、营养与发展、生命早期营养。
MOOCs:身边的营养学。
科学研究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持并承担国家科技撑、“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及横向合作等多项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物与营养政策、妇幼营养、儿童营养和老年营养、食品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临床营养、饮食行为、水与健康等。
系主任:马冠生 教授
地 址: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楼四层
联系电话:010-82805266(系主任办公室)
010-82801575(办公室)
电子信箱:mags@bjmu.edu.cn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介绍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分别成立于1954年、1950年和1981年的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和卫生化学教研室。本系主要致力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博士后及各类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研究、进修和学习机会,同时承担相关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现任系主任是郭新彪教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于2000年由分别成立于1954年、1950年和1981年的原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和卫生化学三个教研室合并组成,现任主任郭新彪教授。主要致力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博士后及各类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研究、进修和学习机会,同时承担相关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
人员
现有教职员工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新体制助理教授1人、特聘研究员2人,讲师5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1人。
郭新彪 系主任、 教授
研究方向:分子环境医学,环境毒理学
潘小川 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方法
贾 光 系副主任、教授
研究方向:职业有害因素致病机制及防治
何丽华 教授
研究方向:职业安全,职业工效学,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
邓芙蓉 系副主任、教授
研究方向: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机制
马文军 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殖健康,环境重金属与健康,工业毒理学
崔 蓉 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食品及生物样品的理化分析研究
王 云 副教授
研究方向:职业和环境有害因素与健康;纳米颗粒物的健康效应
吴少伟 研究员(新体制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李国星 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黄 薇 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周 辉 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环境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环境药理学
许珺辉 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物及生物样品的理化研究
宋晓明 讲师
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黄 婧 讲师
研究方向:交通污染的暴露评价及健康影响研究
陈章健 讲师
研究方向:职业卫生、纳米毒理学
主管技师:金晓滨、赵茜
技师:赵京辉
教学
本科生课程:职业卫生学、环境健康学、卫生化学、职业与健康、职业安全、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生物地球化学环境与健康、环境与疾病、环境医学、环境污染与脑健康、R软件/meta分析在环境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等。
研究生课程:高级职业与环境健康学、职业与环境毒理学、职业与环境流行病学方法、职业卫生学进展、妇女职业卫生学、职业安全与伤害及职业工效学研究进展、职业应激、环境健康学进展、分子环境医学、环境流行病学进展、环境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健康影响调查方法、高级卫生化学、分析误差和质量保证、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微量元素及其检测方法等。
目前在读研究生57人,其中博士生15人,硕士生42人。培养的研究生曾获得许多荣誉称号,如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等。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1)职业卫生—粉尘与尘肺、物理因素及工效学、妇女劳动卫生、工业毒理学、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纳米颗粒安全性评价;(2)环境卫生—室内外空气污染与健康、环境健康危险度定量评价、微量元素与健康、金属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机制、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机制;(3) 卫生化学—生物标准物质的研究、环境和生物材料检测方法的研究等。
近五年来开展的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其他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110余项,累计经费超过6000万元。
近五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
地址:公卫楼五层(卫生化学)
公卫楼六层(劳动卫生)
公卫楼七层(环境卫生)
电话:+86-10-8280-1532(卫生化学)
+86-10-8280-1523(劳动卫生)
+86-10-8280-1522(环境卫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介绍
流行病学专业和卫生统计学专业成立于1951年,2000年公共卫生学院系科重组后合并成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2002年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现任主任为詹思延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慢性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营养流行病学、生殖/围产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系统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卫生统计学方法应用、药物滥用预防与控制。
1980年至2019年,本系承担了200余项部委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并获得24项科技成果奖及1项发明专利,累计科研经费超过9000万元。近三年来,发表研究论文3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9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著:21篇,均发表在NEJM、Lancet、JAMA、BMJ、JAmCollCardiol、PlosMed等医学顶级期刊上。团队教师主编及参编书籍90余部,其中包括国家级规划教材《流行病学》2-8版、立体教材、参考教材及各类分支教材。
人员
现有教职员工29人,学科队伍4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技师)8人,讲师(主管技师)10人。
詹思延:教授、系主任
研究方向:药物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李立明:博雅特聘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老年保健流行病学、
系统流行病学、大数据研究及应用
胡永华:教授
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
曹卫华:教授
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AIDS流行病学
刘民:教授
研究方向:传染病流行病学、生殖健康
武阳丰:教授
研究方向: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
陈大方:教授
研究方向:分子流行病学
吕筠:教授、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研究、
环境流行病学
吴涛:教授、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遗传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
高培:新体制助理教授(研究员)、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医学卫生统计应用
黄涛:新体制助理教授(研究员)
研究方向:营养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
王洪源: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数据分析及临床实验设计
李凯: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息统计与处理
王涛:副教授
研究方向:肿瘤病因及预防
高文静:副教授
研究方向:双生子研究、慢性病流行病学
孙凤:副教授
研究方向:药物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余灿清:副教授
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与数据科学
唐迅:副教授
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
李劲:副主任技师
研究方向:分子流行病学
讲师(主管技师):
郑迎东、易伟宁、何平平、秦雪英、武轶群、王胜锋、刘珏、胡润华、高璥、廖春晓
教学
近三年,团队每年进行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带教6-8名/年;招收研究生20-25名/年;目前在读研究生88名。其中包括:长学制研究生8名,统招科研型硕士32名,统招科研型博士25名,统招专业型硕士(MPH)17名,统招公共卫生专业博士(Dr.PH)6名。自建系至今,教学团队累计培养硕士450余人,公共卫生硕士(MPH)百余人,博士200余人。大部分毕业生均工作在公共卫生系统的第一线,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骨干力量。
本科生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基础(双语教学)、感染与健康导论等
研究生课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医学多变量统计学、软件包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遗传流行病学、老年保健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新突发传染病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科研数据挖掘、中国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等
精品课程:
本科《流行病学基础》:2017年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研究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Ⅰ)》:2018年度医药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科学研究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共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科技部专项基金7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重大项目3项。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项,市级科技成果奖4项。
1.面向人群健康和重大疾病的大数据集成共享平台研究及示范应用,2019-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负责人:李立明
2.基于家系队列的缺血性脑卒中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2019-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面上项目,负责人:胡永华
3.呼吸疾病专病队列标准化与质控的方法学研究,2016-2020,科技部专项基金,负责人:詹思延
4.利用代谢通路分析和外显子测序搜寻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致病基因,2015-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吴涛
5.大数据驱动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整合型乙肝防治策略建立与实证研究,2019-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负责人:刘民
6.大气细颗粒物与人群心肺疾病的关联性及机制研究(子课题),2019-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负责人:吕筠
添加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大学报录比、北京大学考研群、北京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大学排名、北京大学保研、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