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课资料
青岛大学 | 优惠价 | 原价 | 选择 |
---|---|---|---|
青岛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资料全套 | ¥388 | ¥786 | |
青岛大学879语文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 ¥80 | ¥168 | |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
95%的同学还阅读了:[青岛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青岛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青岛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青岛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青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青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大学考研难吗]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大学考研群]
[青岛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文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青岛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青岛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青岛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介绍
中国古典文献学
2016-10-21 14:43 审核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设立于2017年。青岛大学一直有着重视文献整理研究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古籍文献”的广泛应用以及古籍整理事业的兴盛,青岛大学出现了一批以文学院教师为代表的致力于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的专门人才,研究成果显著,特色鲜明。本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1人,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1人,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年富力强。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教育部、省市社科项目近20项,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本方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典籍与文化研究。本方向重视经典文献整理、注释与研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读书杂志》《道德真经口义》《太上感应篇》等18部子书整理研究工作,省社科重点项《读书杂志》校笺(2017)、一般项目《中日韩三国藏<帝范>汇注汇评》(20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研究》(2016)《打开“家文化”建设之门——家庭档案管理一本通》(2016)《罗西亚国史点校》(2017)等,青岛市社科项目“郑玄《驳五经异义》辑佚书”“郑玄《尚书》类辑佚书”“郑玄《论语注》辑佚书整理”等。参加国务院侨办项目《四书五经选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老子道德经释解》《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等著作,主编有《音注全译四书》《老子新学》《易经新学》《国学启蒙经典》系列国学教材及《老子》《左传》《论语》《孟子》等节选注译本。
语言学文献研究。本方向以雅学文献和出土文献整理研究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语言文献研究。在雅学文献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中国雅学史》《雅学文献学研究》两部学术专著,发表了《两汉文献征引<尔雅>考论》《<楚辞章句补注>引<尔雅>考论》《郑玄笺注引〈尔雅〉初探》《明赣州府刻〈埤雅〉版本述略》等雅学论文近30篇,不仅填补了雅学史、雅学文献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在国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雅学文献学研究》一书也是语言文献研究领域首部文献学著作。研究项目有《历代雅学著述考》《雅学文献学》《〈五经正义〉引〈尔雅〉研究》《〈尔雅义疏〉注析》等。在出土文献研究方面,发表《上博馆藏楚竹书(四)释字二则》《竹书〈周易〉彩色符号初探》《竹书周易选释》等论文十余篇,主持参加项目有《〈战国文字声系〉订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疑难字综合研究》《基于秦汉简帛书语料库的秦汉文字系统描写》等。
文学文献研究。本方向研究范围较广,成果较多。发表有《乐府歌诗<相逢行>东晋南朝演变考》《〈离骚〉题名本义考》《唐集唐注考》《宋敏求编校整理唐人别集考论》《葛兆光<唐诗选注>注释商兑举隅》《试论四库总目唐集提要的写法及其创获》《四库总目唐集提要漫谈》《以杜证杜:<杜诗详注>读法例说》《杜诗仇注表微》《仇注杜诗的乾嘉背景及其笺诗理念》《唐人别集的文本旅行——从文献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切入》等论文20余篇,出版《四库总目唐集提要会证平议》等著作。地方文化是全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文化的微缩,以小见大,微观考量,是新世纪文学、文化研究的主流之一。本方向在文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方面较有特色,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有《周至元诗集校注》《即墨蓝氏家族文化研究》《青岛历代著述考》《崂山文化名人考略》等著作。
本方向必修课程有《文献学》(六个学科公共必修课)、《经学概论》、《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门课与汉语言文字学合上)、《文学文献学》、《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选修课程有《唐诗文献学研究》《宋词文献学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简帛文献研究》《数据库与文献研究》《档案管理学》《敦煌文献研究》等,必修课除外,也可以选修其他五个学科的选修课程。
窦秀艳,蒙古族,吉林通榆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2014-2016入选青岛大学“四二一”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在韩国庆尚大学讲学,曾获得青岛大学教育先锋、青岛大学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教师、优秀教师、青岛市三八妇女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训诂学、雅学、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图书评论》《孔子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辞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出版《中国雅学史》(齐鲁书社2004)、《雅学文献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5)《青岛历代著述考》(中国社会科学2010)、《崂山文化名人考略》(人民出版社2015)等学术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读书杂志》等子书整理)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尔雅》异文通考)、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3项,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其他厅市项目若干;曾获山东省社科奖三等奖、华东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及青岛市社科奖多项。
房振三,男 ,1974 年生,安徽省枞阳县人。200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讲授《古代汉语》、《音韵学》等10余门本科生课程和《古文字专题研究》、《训诂学研究》、《诗经语言文字综合研究》等多门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古代汉语、语言学等方面研究,现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语言教研室主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古文字学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青岛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以及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青岛大学2010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各1项;参与编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汉字学教程》;发表学术论文12篇。2010年获青岛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 “2010年青岛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1年获青岛大学“教育先锋”、青岛市“工人先锋”荣誉称号。
盖翠杰,山东青岛人,文学博士,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教授《国外中小学汉语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等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在《文学评论》、《理论学刊》、《民俗研究》、《光明日报》、《近代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编写《池塘春草》、《古代杂传研究》等著作;曾参与多个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目前主持并参与多个省市级社科规划项目。
张轶西,山东单县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委讲师团专家讲师,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
1993年8月至今,在青岛大学任教,2003年底至今,成功策划并主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半岛都市报等媒体先后做了报道;2004年获青大师院“十佳青年教学能手”称号;2006年发起组建青岛市国学学会,担任副会长,开展国学公益讲座数百场。
主持山东省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1.《道德真经口义》整理;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研究。先后发表《传统的回归》《生态经济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与双赢》《<黄帝内经>的哲学基础及其生态观解读》《走出弟子规的迷雾》《读经的困境与出路》《理性思考国学复兴》和《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要发挥国学魅力》等论文,2016年在《少儿国学》(北京)发表专访文章《家国天下》,系《老子新学》与《易经新学》副主编;参与编写经典文献《国学启蒙经典》、《国学启蒙金典》等系列教材,青岛出版社已出版。2007年底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讲学,主讲《国学文化》。
青岛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介绍
汉语言文字学
2016-10-21 14:41 审核人:
代码:050103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
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李行杰教授为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科现已具规模,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9人。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位)1项,获得省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2项、市厅级优秀成果奖数项。
本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形成如下三个研究方向。
汉语语法修辞研究。本方向特色有三。一是重视方言语法研究。由黄伯荣教授带领我们汉语研究室撰写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等著作产生巨大反响,为当今学界广泛引用。二是语法研究打通古今。戚晓杰教授《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专著)等论著,研究近代汉语句式,找寻明清山东方言句式特征,由此梳理现代汉语纷争问题,视角新颖、独到,引起学界关注。三是重视语法修辞结合研究。戚晓杰、史冠新教授等在进行汉语语法研究时,常常从修辞角度揭示语法成因,问题阐释深刻、独到。很多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语文》《汉语学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汉语史研究。本方向注重文字学与书法学研究。朱葆华教授《原本玉篇文字研究》一书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其《图示汉字书体演变史》、《中国文字发展史.秦汉文字卷》均已出版,朱葆华教授在汉字书体研究方面处于学界领先地位。本方向重视音韵学研究。于建松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等韵学研究,所撰写论文《现见切韵诗及相关问题》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本方向特色主要体现于在中外语言对比研究中,突显现代汉语特点的挖掘。由史冠新教授主编的《感受中国》一书,体现出编写者长期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与汉语特性的独到认知,多次再版,深受欢迎。诸多对外汉语科研论文发表于《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等语言学核心期刊。
戚晓杰,女,山东威海人,1960年出生。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修辞。已在《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澳门语言学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出版著作数部,多次获得青岛市、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史冠新,男,1963年出生。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博士,青岛大学汉语言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语法。主要科研成果: 1986 临淄话单音形容词的重叠用法, 中国语文; 1989 语气词“吧” ,中国语文; 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2001 方言语法调查手册; 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临淄方言语气词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6 普方古视角下的“了 1 ”“了 2 ”“了 3 ”研究;对外汉语句式教学研究;感受中国; 2008 现代汉语语气词界说。专著多项,获奖众多。
朱葆华,男,1963年出生,山东昌邑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和书法,现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字学方向和汉字与书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出版著作多部,论文30多篇。尤其在汉字书体演变史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周翠英,女,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和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和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青岛市语言学学会理事。曾任青岛大学--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校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20多篇。
于建松,男,1968年出生,山东即墨人。2003年6月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苏州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在各类刊物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各类社科项目,获的省级市级多项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青岛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介绍
文艺学
2016-10-21 14:37 审核人:
代码:050101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
文艺学是青岛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现在正成为山东省有广泛影响力的人文学科。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学术资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为文艺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青岛大学人文学科的不断繁荣,文学院结构格局的重新设置,青岛大学文艺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方向设置、学科贯通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其优势地位和强势特色更为显著。文艺学,有一个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及专业研究人员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1人。教学与科研硕果累累,成就突出。近年来,原学科带头人徐宏力副校长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项目2项;现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周远斌教授主持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6项,厅级项目4项,获省社科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三等奖各一项,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其他研究人员承担省、部、市、校及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市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出版学术专著二十余部。学科在现有的基础上,正朝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现设有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论、文艺美学与审美文化三个方向,在这三个方向上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研究中国古代、现当代的文学批评现象、文学批评发展演变史及建构的文学理论,代表性成果有《钱基博的文学史建构理论及其实践》、《宋前散文“文言”的发展演变》、《关于〈春秋〉叙事的几个问题》、《古代诗学情感观的逻辑演进》、《〈淮南子〉中的情感论》、《文学是心学——刘煕载文论撷英兼评现当代文学之失》、《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欧阳修的“文言”观及其当代意义》、《明代诗学的诗性化》、《现代参照与审美共识:文学史构建的时空意识》、《理论文本转型与文论核心概念的意涵迁移--关于当代文学理论演变方式的反思》等学术论文及《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沧浪诗话研究》《“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研究》、《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等学术专著。
西方文论方向:研究西方文学批评发展演变史及建构的文学理论,代表性成果有《对马克思美学劳动范畴的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蓝领文化》、《反全球化与詹姆逊的左翼美学》、《自然与自我:一个美学母题的解读》、《审美解放的隐喻:浮士德精神--论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归宿》、《美学与政治的特殊融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语境解析》、《政治视角与阐释策略-现实主义理论叙述模式解析》、《行走于政治与美学之间--马克思主义文论语境干涉问题探讨》、《技术·艺术·政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理论主题解构》、《"主义"之争与问题之辩--19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争的理论反思》等学术论文及《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问题研究》等学术专著。
文艺美学与审美文化方向:研究审美化了的文学艺术及相关文化生活,研究审美实践的本质、特征、规律,研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研究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等,代表性成果有《批判理论的选择:从社会批判到审美批判》、《谈小说中性与情的平衡 叙事文本中异性人物的审美品格》、《语境与释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语义转换问题探析》、《美学的现实与现实的美学--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语境比较》、《李泽厚与詹姆逊: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个案比较》、《论域选择与对话交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当代美学的影响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现代性的话语指涉探析》、《有关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思维方式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及《服装美学教程》、《模糊文艺学论要》、《美学与电子文化》、《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等学术专著。
以上成果在研究角度、方法和观点上均有所创新与突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说明本学科在中国文学批评、西方文学批评和文艺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
周远斌,1969年11月出生,文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十余年间,在《文学评论》(3篇)、《光明日报》(6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篇)、《文史哲》、《齐鲁学刊》、《云梦学刊》、《杜甫研究学刊》、《阴山学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延边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理论研究》、《蒲松龄研究》、《北方论丛》、《南都学坛》、《重庆社会科学》、《上海文学》、《文论报》、《作家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近四十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3篇)、《人大复印资料》(多篇)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要;出版《论语校释辨正》、《儒家伦理与〈春秋〉叙事》等专著十一部;主持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省部级项目六项,厅级项目两项;获省社科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三等奖各一项,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
杨宝春,男,1965年生,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要担任研究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元明清戏剧专题、中国戏剧史专题、审美体验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出版《琵琶记的场上演变》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了省、部级等多项课题研究,获得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励。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戏剧史论、文化生态学等。
赵伟,男,1993年-199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0年,在南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2001年,在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工作。2001年-2004年,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青岛大学文学院工作,教授,中文系副主任,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学、明代文学、宗教与中国思想史。科研方面,已出版《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陆九渊门人》等4部专著。在《文学遗产》、《南开学报》、《宗教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天津社会科学》、台湾《普门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臻与佛教》等论文20余篇。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与明代文学研究”,2008年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明代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崂山宗教研究”,2009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0年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第二位),2010年参加撰写教育部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获奖方面,《陆九渊门人》2010年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榛与佛教》2011年分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人文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获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2013年获青岛市社科二等奖,《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2013年获得山东省社科三等奖。教学方面承担“道教与中国文学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
张伟, 女,1961年12月生,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中西蓝领文化研究以及视像时代的美学研究,承担国家教育部项目。研究方向:西方美学与当代文化,主要科研成果:专著《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西蓝领文化》,项目来源国家教育部2005 12-2008 12(05JA720013),论文(1) “对马克思美学劳动范畴的新审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3期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2002年10期全文转载(2) “马克思主义与中西方蓝领文化”《东方论坛》2002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2003年4期 全文转载(3) “反全球化与詹姆逊的左翼美学”《学习与探索》2004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2期全文转载(4)“社会转型与中国的蓝领文学”《学海》2008年5期。
孙盛涛,1966年生,山东牟平人,文学博士,2006年晋升教授。任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青岛市第六届兼职督学。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译文被《最新西方文论选》收录或由《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问题研究》,参编《美育学》《美学概论》等教材4部。获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科研奖项。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徐良,男,1963年生,1985年—198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美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历年来在《美学》、《艺术界》、《人文杂志》、《社会科学辑刊》等国内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20多项学术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等重要文献二次转载,十多次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重要著作有《20世纪西方美学精神》,合著《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企业美学纲要》等。重要研究课题有《西方美学的后现代转折》、《荒诞派戏剧的美学精神》,近年来转入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主要课题有《中国哲学美学》、《中国美学与现代文化》等。主要开设课程有“美学原理”、“中国古典美学”等。
赵建章,1969年11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科研成果:《王国维的美的本质观》,烟台大学学报;《论方苞的义法说》,常德师范学院学报;《以文论诗――方东树诗学的理论特征》,中文学刊;《刘大櫆古文理论的诗论化》,中文自学指导;《古代文论教学刍议》,载《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从诗品鲍照条看钟嵘的审美理想》,载《文艺学与美学的整合研究和多元推进》,《姚鼐以妙悟论文》,文学前沿《后期桐城派的文道观》,时代文学;《古诗名家诵读本杜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桐城派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王术臻 ,男, 1969年9月出生。2002年8月 — 2005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方向)硕士学位,2006年8月 — 2010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方向)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对宋元诗学和《文心雕龙》用功尤深,旁涉《周易》、传统语言文字学。出版个人学术专著《沧浪诗话研究》(2010年出版,60万字),曾在《文学遗产》等核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正从事《文心雕龙》校勘和笺注工作。主讲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文心雕龙研究”、“宋诗学通论”、“《诗品》导读”、“《周易》哲学”、“汉字与中国文化”。
马林刚,男,1980年1月出生。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考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师从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儒学泰斗庞朴先生,专注于儒学思想史研究,获得历史学博士;2016年进入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现代新儒家美学思想研究。长期致力于儒家美学思想研究,尤其关注现代新儒家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崇尚原典分析,注重从思想史角度研究文艺美学思想。近年来,在《甘肃社会科学》《中州学刊》《齐鲁学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篇,独立出版《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著作1部,合著《现代新儒家文论点评》《自由与文学阐释学派》2部;承担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文化厅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市厅级研究项目8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目前正从事《大学》精要与管理智慧、孔子与《周易》、现代新儒家三大学者(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美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大学》思想解读”、“《中庸》之道”、“儒家文化与管理思维”、“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研究力培养与论文撰写”等课程。
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
2016-10-21 14:46 审核人:
代码:050105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
本学科是“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团队。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有博士学位者14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后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1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本学科方向多年来自觉地在“大文学”理论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有规划的学术研究工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中国诗歌与诗学研究。重视诗学的发生学,及诗学与诗歌、歌诗的综合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赋比兴与中国诗学体系研究》、《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古代歌诗与时代文明——从诗三百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参与),教育部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研究》、《清代高密诗派诗学体系研究》、《魏晋诗歌体式研究》等重要项目,代表性成果有《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国诗学研究》、《中国诗歌发生论》、《中国诗歌发展走向窥探》、《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中国诗学论稿》、《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三百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周汉诗学与文学思想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二十世纪以来唐宋词研究》、《竹林七贤学术档案》、《清初山左诗歌研究》、《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清代高密诗派研究》《盛世变徵:清代诗人赵执信研究》、《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劳山集校注》(黄公渚诗词集)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前期文学(先秦到唐代)的大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道家诗性精神研究》,教育部项目《中国古典诗歌与神话时代的民族传统》、《宗教、经学嬗变下的汉末士人活动与文学批评》,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及省级重点项目《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文学史》等6项。出版过《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文学史》、《文化视域中的先秦文学》、《大文学史论》、《道家诗性精神——兼与海德格尔比较》、《老子《道德经》释解》、《道与道术:庄子的生命美学》、《自然的神韵——道家思想与山水田园诗》、《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 》等专著,完成的大型项目《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180余万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宗教文化与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与明代文学》、《宗教伦理与上古祭歌形态研究》、《山东明代文学史》,省级重点项目《先秦道家与海德格尔诗学研究》、《明代中后期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红楼梦>与中国诗性精神研究》、《佛教与明清小说研究》、《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元末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与文学研究》等。出版过《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道家文化及其艺术精神》、《自然的神韵——道家思想与山水田园诗研究》、《乐舞与仪式——中国上古祭歌形态研究》、《庄子精粹解读》、《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陆九渊门人》、《元代包公戏评注》、《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论》、《崂山道教佛教研究》等专著部。在《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普门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上述成果曾获过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科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均有所创新与突破,在中国诗学研究、中国“大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在文学史观的重新思考、文学与宗教、艺术、文化之相互关联与影响研究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深化和拓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明显的借鉴意义。
刘怀荣,男,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岗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魏晋六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指委委员,中国乐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
已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有3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等重要文摘刊物转载。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2次(一次为第三),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全国社科普及优秀作品奖1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5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
主讲“唐诗宋词专题研究”、“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主持完成山东省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1次,首位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次。是200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周潇,1973年生,山东青州人,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15年晋升教授。青岛大学2014年度青年卓越人才、2015年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山东地域文学与文化、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兼任山东省小学语文课程专家、青岛市国学会理事。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明代山东文学史》,参著《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济南卷》《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在《齐鲁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宫泉久,男,文学博士,教授。青岛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青岛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0年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军工报》社工作,2000年转到青岛新闻出版局,曾分别担任主编、总编助理等职务。2001年调入青岛大学工作。发表新闻作品10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各类新闻奖20余项。出版《清初山左诗歌研究》、《盛世变徵-清代诗人赵执信研究》、《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导读》等著作,主编《中国文学读本》、《大学语文》等教材。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2014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明清文学。
王海燕,女,1967年出生,2000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近年来在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数部,出版《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导读》等多篇专著;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红楼梦与中国诗性精神》等,参与国家、省、市和校级科研和教学项目多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山东省科普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教师。
范嘉晨,男,1961年生,吉林人。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2004年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明清文学方向)。曾荣获首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及青岛大学“师德标兵”、“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主要著述有《元杂剧包公戏评注》、《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国文读本》及《红楼梦》和《金瓶梅》等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元杂剧包公戏评注》获得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红楼梦导读》、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金瓶梅导读》等,并多次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主要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国小说史专题》和选修课《红楼梦研究》;现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研究特点是侧重从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对作品文本进行解读,研究作家的创作心态、作品的文化精神、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对人性、人生、个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注重作品现代性的阐发。社会兼职: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山东省金瓶梅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今晖,男,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大韩中国学会会员,青岛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岛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魏晋文化与文学、汉魏六朝诗学与诗歌、韩国汉诗等领域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2部,分别为《魏晋五言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青岛高等教育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此外,专著《汉魏六朝文化与文学》拟于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中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东方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1项、青岛大学社科项目1项,主持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项。著作《魏晋五言诗研究》,获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高等教育史》,获2009年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获青岛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自2005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主要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汉魏六朝诗歌研究》课程。本人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8人毕业,其中有6人的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和韩国汉诗研究两个领域。
翟景运,男,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教学科研。出版著作两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四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两项,市厅级科研奖励三项。主讲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研究》、《中国古文名篇导读》、《中国文学经典》等,主讲研究生课程《骈文散文专题研究》。
陈龙,男,汉族,1976年出生于山西忻州。2009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佛教与文学,先后主讲《中国文学史》、《宗教与中古文学》、《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项目1项,学院专题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现为青岛大学校外导师。
王春元,男,1972年12月生,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参加工作,任青岛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级调研员,2008年任市网络办管理处处长,2012年至今任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市委宣讲团成员,长期从事理论、社科和互联网管理工作,业余时间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和互联网研究。参加和承担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十余项。组织编写了《网络舆情与应对策略》、《网络管理与法规解读》、《互联网法律法规选编》、《社会科学的春天》等书,发表各类学术文章、研究报告累计60余篇。
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6-10-21 14:48 审核人:
代码:050106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山东省“12.5”特色重点学科。学科团队是“12.5”省级教学团队。经过老一代学者冯光廉、崔西璐等的辛勤开拓,在鲁迅和文学史研究上显示出强劲的势头。新世纪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姜振昌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老中青优势互补、博士学位获得者占相当大比重的近20人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导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科研能量与学术实力迅猛增强。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02年开始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办学,形成了国内特色鲜明又有实力的联合体。特别通过近五年的重点学科和山东省“十二、五”人文社科强化建设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立项建设,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国内同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本学科长期形成的三个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近五年在深度与广度上又有新拓展:
鲁迅和经典作家研究。鲁迅和经典作家共同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层内涵,没有经典就没有深度。本学科从创建以来一直把鲁迅和其他经典作家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龙头,20余年长盛不衰、逐步深化:70-80年代主要主持或参与了《鲁迅研究资料》、《鲁迅年谱》、《鲁迅生平自述辑要》、《鲁迅生平史料汇编》、《鲁迅杂文辞典》、《鲁迅手稿全集》等基础性的研究;80-90年代则主要从事文本细读和阐释,出版了《鲁迅小说研究》、《鲁迅小说理论探微》、《鲁迅作品教学新探》等;90年代以来则主要集中在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研究上,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的长篇论文《<故事新编>与中国新历史小说》、《<呐喊><彷徨>的叙事革命与中国小说的现代发生》、《鲁迅与左翼文学运动》等为代表。这方面的成果还有《多维视野中的鲁迅》、《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精神》、《鲁迅新论》、《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等。对茅盾、周作人、胡适、老舍、郭沫若、曹禺、叶圣陶、王统照、臧克家、张承志等现一批经典作家,本学科也倾注了很大的研究热情,陆续出版了《叶圣陶传》、《王统照论》、《泥土的诗,泥土的歌》、《经典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经典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精神》、《历史的废墟与艺术的王国》、《张承志新论》等学术专著。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研究。本方向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本学科新的学术生长点,旨在从媒体文化、宗教文化、域外文化三个板块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深入研究,开拓新视野,提供新方法,并且试图探索文学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为建构新的交叉型、复合型新学科探索可行的途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现代传媒时代的文学》、《传媒与现代文学之间》、《中国现代期刊史论》、《东方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东方现代文学》、《东方文化通论》等学术专著,以及发表在《文学评论》和《文艺研究》上的《泰戈尔与中国现代诗学》、《网络文化与审美蜕化》、《论茅盾系列文学期刊》等学术论文。
文献资料与文学史研究。文献资料与文学史研究一直是本学科的治学基础。因为文学史研究从来离不开文献资料,而文献资料只有放在文学史上才能显示出其价值和意义,所以本研究方向始终坚持以文献资料为先导、为实证,以“史”的眼光和理论思考为轴心,二者相辅相成,使这一基础性研究既丰富又扎实。代表性研究成果有魏韶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论》、徐鹏绪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和《近代文学史纲》、周海波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佘小杰的《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研究》、贾丽萍的《20世纪末叶的中国小说》、李玉明的《嬗变与建构》、以及《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文学史纲》,《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等。
这些成果,先后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12项,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1项、三等3项。
姜振昌 ,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兼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社联、文联委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经典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杂文史论》等6部,编著、参著4部。独立承担、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等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转载6篇)。独立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7次,其中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 另有两项成果分别于2006年、2009年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方向:一是“鲁迅与中国新文学”,旨在系统梳理鲁迅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及深层内涵;二是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周海波 ,1958年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文化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参加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性精神》、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现代传媒与1920年代文学生态》等。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传媒时代的文学》等十余部,在《文学评论》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获得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李玉明 ,1961年11月出生,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兼任青岛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讲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研究、鲁迅研究、《野草》研究等课程;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先后出版学术专著《拷问灵魂》、《嬗变与建构》、《<野草>与鲁迅意识特征研究》等3部,主编著作1部,撰写、参编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等各类文章近百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摘要;多部(篇)论著获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级、校级教学改革和研究课题3项。
黄乔生 ,男,1964年1月生。文学硕士。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研究室主任、《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研究馆员。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著有《周氏三兄弟》、《西方文化及现代中国妇女观》、《鲁迅与胡风》等多部著作和学术论文论文十多篇。
姜异新 ,女,1972年生。文学博士。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编辑,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曾获第4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奖。著有《走读胡适》、《互为方法的启蒙与文学》等著作。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鲁迅、胡适及五四新文化研究。
王金胜 ,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青岛大学一层次卓越人才。曾获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摘要。著有《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等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山东省和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教育部和省社科项目3项。获得山东省高校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就3项。
贾丽萍 ,女, 1976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近年来在《天津社会科学》、《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小说评论》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出版学术专著《20世纪末叶的中国小说》一部、参著多部。独立承担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与省市研究课题多项。曾获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
佘小杰 ,女,1967年出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个人专著《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研究》1部、参著著作和教材多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被人大中文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曾获得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与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韩琛 ,1973年生,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与华语电影。曾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山东省和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获得山东省艺术科学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山东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刘新 ,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任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青岛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和高校管理工作,主要致力于青岛文化(文学)和民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主持并承担多项管理性研究项目,参与山东省及青岛市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出版专著《时尚青岛》、主编并撰写青岛旅游文化丛书一套。
任银睦 ,男,1965年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员,现任青岛史志办副主任,兼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历史文化(文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青岛大学文学院人才培养概况
目前概况:
文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言文学),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学科教学(语文)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1个省级强化特色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建成6门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唐诗宋词名篇导读、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导读、红楼梦导读、魏晋文化与文学导读)。
学院拥有中文系、语文教育系、秘书学系三个教学系,在校本科生1150余人,研究生150余人。采用以二级类为平台、“平台+方向”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校生多次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目前,学院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多学科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谐共进,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的良好格局。
“十三五”发展目标:
(1)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积极提升研究生教育。到2020年,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规模稳定在1150人左右;全日制普通研究生规模达到200人(其中,博士生规模达到10人),随着专业学位入学制度改革,学院专业学位人数累计达到50人,争取新增1个本科专业。
(2)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打造成具有全国水平的先进学科,将秘书学学科建成教学研究型学科,将“语文教育系”关涉的大学语文和师范类学科打造成扎实的应用型学科。
青岛大学文学院师资
目前,文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4人,专任教师7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23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6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才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8人,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6人。一批中青年学者已具全国性影响。初步组建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为科研中坚力量、正副教授为教学骨干力量,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
“十三五”建设目标:
(1)以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及国外讲学、学习不少于1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左右。
(2)到2020年,争取达到各学科均有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带头人。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65% 左右;研究型优势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90%。
(4)在泰山学者、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建设方面有新突破,进入校级特聘教授的教师人数达到10人以上,青年卓越人才8人以上。
青岛大学文学院联系方式
青岛大学文学院
联系电话:0532-85951066
青岛大学文学院简介
文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86年的青岛大学中文系,1993年成立文学院,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30年代的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闻一多、游国恩、丁山、梁启勋、方令孺、沈从文等著名学者曾在此任教。
目前,文学院拥有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6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设中国语言文学系、语文教育系、秘书学系三个教学系。目前在校本科生1150余人,研究生150余人,学历留学生数十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老一代学者黄伯荣、赵明、冯光廉、崔西璐、刘增人、徐鹏绪等在国内享有美誉,姜振昌、徐宏力、刘怀荣、周海波、侯传文、窦秀艳、周远斌、魏韶华、王凯、戚晓杰等一批中青年学者也颇具知名度。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47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2人、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山东省首席专家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博士生导师4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8人、青年卓越人才6人、教学名师2人。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和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0多项,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二、三等奖8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9项,二、三等奖20余项;获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5项。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东亚文学与文化省级人文社科强化建设研究基地,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与鲁迅博物馆合建有鲁迅研究中心,与青岛市合建有青岛地方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另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和校级精品课17门。
学院地处美丽的青岛,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突出,目前正在努力建设和申报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青岛大学研究生文学院初试参考书目
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册)袁行霈主编,第3版,201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主编,第3版,2014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基本原理》童庆炳主编,第5版,2015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书目:《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第三版,2015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第二版,2016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050101文艺学: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修订版,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修订版,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加试用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次不限,199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次不限,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版次不限,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次不限,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黄伯荣,版次不限,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版次不限,1998年,中华书局。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加试用书:《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著。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参考书目:《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版次2001年,出版时间2013年,中华书局;《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版次1997年,出版时间199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王力,版次1999年,出版时间2008年,中华书局。
加试用书:《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版次第一版,出版时间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版次校订重排,出版时间2008年,中华书局。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
加试书目:《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所有参考书,均不限版次。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书目:《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比较文学》陈惇,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添加青岛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青岛大学考研分数线、青岛大学报录比、青岛大学考研群、青岛大学学姐、青岛大学考研真题、青岛大学专业目录、青岛大学排名、青岛大学保研、青岛大学公众号、青岛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青岛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青岛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