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

三峡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三峡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三峡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文学与传媒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 三峡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语文)(非全日制)
(专业代码: 0451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语文教育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运用有关理论知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正常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最长不超过5年。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
总学分为38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4学分、专业必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 6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教学实践研究6学分。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类、汉语言文学类核心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修课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
基础课
 
0900000001Z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2Z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查 必修 1  
1400000010Z 第一外国语(英语) 48 3 考试 必修 1  
0804510001Z 教育原理 32 2 考查 必修 1  
0804510002Z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考查 必修 1  
0804510003Z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1  
0804510004Z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考查 必修 1  
专业必修课 0804510301Z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不少于12学分
0804510302Z 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32 2 考试 必修 2
0804510303Z 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32 2 考查 必修 2
0804510304Z 语言与文字教学专题 32 2 考查 必修 3
0804510305Z 中国语文教育史 32 2 考查 必修 3
0804510306Z 语文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 32 2 考查 选修 3
专业
选修课
0804510307Z 语文教育研究前沿讲座 16 1 考查 选修 2 任选2学分
0804510308Z 中学语文教学流派与教育名家研究 16 1 考查 选修 3
0804510309Z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16 1 考查 选修 2 任选2学分
0804510310Z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16 1 考查 选修 2
0804510311Z 影视文化与语文教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2学分
0804510312Z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3
实践
环节
0804510313Z 实践案例研究 4周 2   必修 2 不少于6学分
0804510314Z 教育观察反思 4周 2   必修 3
0804510315Z 教育教学专题研究 4周 2   必修 4
补修课 18045100B1Z 中外教育史 32 0 考查 补修 1  
18045100B2Z 普通心理学 32 0 考查 补修 1  
 
注: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类。
五、教育实践研究
教育实践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设计、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1.实践案例研究:研究自身教学或管理实践,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2.教育观察反思:进行课堂观察或教育活动观察,完成至少10个详细的教育观察报告,并附相应的完整观察视频。
3.教学专题研究:针对本学科、本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5000字的研究报告。
六、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成立导师组,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其中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由导师组集体指导;课程学习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具体内容、程序和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件1: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
主要著作: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王策三.《教学论稿》(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王富仁,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山林.《语文课程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李学.《高中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9.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0.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1.[德]席勒著,冯至,范大灿译.《美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专业期刊: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2.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
3.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4.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主办.
5.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和初中刊).山西师范大学主办.
6.语文建设.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
7.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杂志社主办.
8.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编辑部主办.
9.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主办.
10.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教与学》
 
三峡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语文)(全日制)
 
(专业代码: 0451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语文教育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运用有关理论知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年限
正常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最长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
总学分为38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4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 6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其中校内实训2学分和校外实践6学分)。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类、汉语言文学类核心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修课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
基础课
0900000001Z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2Z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查 必修 1  
1400000010Z 第一外国语(英语) 48 3 考试 必修 1  
1804510001Z 教育原理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2Z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3Z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4Z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考查 必修 1  
专业必修课 0804510301Z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自定 必修 1  
0804510302Z 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32 2 自定 必修 2
0804510303Z 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32 2 自定 必修 2
0804510304Z 语言与文字教学专题 32 2 自定 必修 3
0804510305Z 中国语文教育史 32 2 自定 必修 3
专业
选修课
0804510306Z 语文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2学分
0804510307Z 语文教育研究前沿讲座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4510308Z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16 1 考查 选修 2 任选2学分
0804510309Z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16 1 考查 选修 2
0804510310Z 影视文化与语文教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2学分
0804510311Z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3
实践
环节
0804510312Z 校内实训 32 2   必修 2 不少于8学分
0804510313Z 教育见习 1周 1   必修 3
0804510314Z 教育实习 1学期 4   必修 4
0804510315Z 教育研习 1周 1   必修 4
学术
活动
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听学术报告、专家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校或省级研究生论坛报告会、研讨等 须参加学术活动5次以上,其中本人主讲报告至少1次。
补修课 18045100B1Z 中外教育史 32 0 考查 补修 1  
18045100B2Z 普通心理学 32 0 考查 补修 1  
 
注: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类。
五、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8学分,实践教学的时间累计为一学年。实践教学具体方式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校内实训(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多种形式,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形式。
六、培养方式
实行双导师制,成立导师组,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其中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由导师组集体指导;课程学习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实践环节,理论讲授与实习实践相结合。
七、中期考核(考核方式、时间及内容等)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具体内容、程序和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件1: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
主要著作: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王策三.《教学论稿》(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王富仁,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6.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山林.《语文课程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李学.《高中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9.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0.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1.[德]席勒著,冯至,范大灿译.《美育书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专业期刊: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2.教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
3.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4.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主办.
5.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和初中刊).山西师范大学主办.
6.语文建设.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
7.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杂志社主办.
8.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编辑部主办.
9.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主办.
10.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教与学

三峡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45300)
一、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主要学习和研究汉语及语言学、外国文学与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技能、良好的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孔子学院发展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四、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实践环节不少于6个月。
五、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学分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 38学分,其中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拓展课程8学分,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
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与学分
1.核心课程(均为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
政治(2学分)
外语(4学分,外语教学)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
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2学分,双语教学)
2.拓展课程(8学分,分三大模块,均为选修课)
(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学分)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2学分)
偏误分析(2学分)
课程设计(2学分)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2学分)
(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
三峡文化(2学分)
礼仪与国际关系(2学分)
(3)教育与及教学管理类(2学分)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2学分)
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2学分)
3.训练课程(4学分,均为必修课程)
教学调查与教育研究方法(1学分)
课堂观察与实践(1学分)
教学测试与评估(1学分)
中华文化才艺展示(1学分)
4.教学实习(6学分,必修课程)
5.学位论文(2学分,必修课程)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修课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
公共
0900000001Z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10Z 第一外国语(英语) 48 3 考试 必修 1 英语教学
学位
核心
0804530001Z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96 4 考查 必修 1-2  
0804530002Z 第二语言习得 32 2 考试 必修 1 双语教学
0804530003Z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32 2 考查 必修 1  
0804530004Z 中华文化与传播 32 2 考查 必修 2 外语教学
0804530005Z 跨文化交际 32 2 考查 必修 2 双语教学
拓展
课程
 
0804530006Z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4学分
0804530007Z 偏误分析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4530008Z 课程设计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4530009Z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4530010Z 礼仪与国际关系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2学分
0804530011Z 三峡文化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4530012Z 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任选2学分
0804530013Z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2
训练课程 0804530014Z 教学调查与教育研究方法 1w 1   必修 2  
0804530015Z 课堂观察与实践 1w 1   必修 2  
0804530016Z 教学测试与评估 1w 1   必修 2
0804530017Z 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 1w 1   必修 1
学位预备课程 08045300B1Z 现代汉语       补修 1  
08045300B1Z 语言学概论       补修 1
08045300B1Z 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       补修 1
  0804530018Z 教学实习   6   必修 4  
  0804530019Z 学位论文   2   必修 5  
 
(二)教学方法
1.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够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2.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三)学位预备课程
同等学力学生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需补修习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不计入总学分。
六、专业实践
研究生要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一)教学实践方式
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
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二)教学实践管理
1.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或培养学校选拔派出;
2.实习期间,学校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并提供教学案例;
3.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具体内容、程序和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凸显应用价值。对论文的评价着重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3、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参与论文指导。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规格和标准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与审核。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三峡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宽厚的学科专门知识,具有独立查找资料、发现和捕捉研究课题并能独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可以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或在新闻、出版、文化、党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理论宣传、编辑出版等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与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任职其他部门的综合素质。
3、具备在本学科领域内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实践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语文教学、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和现代传媒的相关工作中。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材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研究领域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
5、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3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汉语言文字学
本方向的研究涉及到汉语(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方方面面,如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学习内容包括传统音韵学、训诂学、汉字学、方言学,也包括现代语言学领域的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等。(1)汉字学: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探究汉字形、音、义的历史发展规律,兼重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交叉研究;(2)训诂学和文献学:综合运用传统小学和现代训诂学理论,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侧重唐宋文献、地方文献和禅宗思想研究;(3)汉语语法学:以现代语法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当代语言学研究方法,考察汉语语法现象、探求汉语语法规律(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的组合规律和聚合规律),并对其做出科学的描写和合理的解释。(4)汉语方言:运用方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汉语方言调查,解决汉语各种方言问题,如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与共同语、方言与文化、某方言的形成和发展等。
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方向的研究重在学习和掌握当代普通语言学理论方法,如实验语音学、词汇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语义学、类型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用以考察汉语本体并进行母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1)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学习和掌握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问题,如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法以及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研究等等。(2)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研究:运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推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而进行的汉语研究。(3)面向汉语母语教学的语文研究:在语文教育实践基础上,研究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现状、发展变化和应用规律,重在现代汉语规范化研究和语文现代化研究,是语言学与心理学、教育学的交叉研究。
3、文艺学
本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文论。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整理和发掘,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从阐释学、文化学、社会学、比较诗学等不同角度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论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注重对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的弘扬和开掘,从而为构建当代形态的文艺学体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资源。二是文学理论基础。该研究方向致力于基础文学理论的研究,在研究古今中外文学现象和文艺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凝练和概括出基本的文艺理论问题。既尝试从新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分析文学活动的存在方式,又抓住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戏剧、电影、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开辟新的研究空间。通过对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的研究,为文学作品的阐释提供理论参照。三是中西比较诗学。该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对中国和西方丰富的文论资源进行比较研究,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对不同文论的概念、范畴和话语进行甄别和辨析,既把握不同文论的民族特色,确立中国文论在世界文论史的历史地位,又通过不同文论的对话形成融合,为当代形态的文论话语和体系的建立寻找新的增长点。
4、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方向以五四以来的文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内容包括现代以来各个文学思潮和流派、作家群体、作家作品和文学风格的嬗变,以及从文体角度,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影视等文学艺术样式的理论批评和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有两个: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主要研究在20世纪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下的中国文学思潮、流派和文论著述,它的传统承续与国外借鉴。二是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及其作品,文学思潮、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具体的研究方向有:影视文学研究、儿童文学研究、女性文学研究、现当代小说研究、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新诗研究等。
5、中国古代文学
本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本方向以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考察唐以前各体文学发生、演变的轨迹,深入探讨杰出作家的创作成果,研究当时的文学理论成就及其流变。在研究侧重点上,突出楚辞与屈原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学、陶渊明研究、汉代《诗》学研究。在研究理念与方法上,致力于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文、史、哲结合、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结合、传世文献研究与新出土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进行现代阐释。二是唐宋文学。唐宋文学研究方向主要在文学史学理论的宏观指导下,整体性地深入探讨唐宋文学的发展进程、渊源与影响。既注重从文体、时段、作家、作品等角度切入,更重视唐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强调“史”的贯通意识;既认真继承发扬传统经验和方法,又积极关注国外相关学术思想,注意吸收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思路,如接受美学、计量方法和比较研究等,并努力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以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同行对话的研究模式。在研究侧重点上,突出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唐代律赋研究、晚唐碑铭研究、理学与文学的关系研究和南宋散文研究。三是元明清文学。元明清文学研究方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理论探讨与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向近世发展演化的历程,特别是明清晚近以来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学与西学(包括日本)的碰撞和融合;清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轨迹,打通文学古今演变的研究,以贯通求创新。在研究侧重点上,突出明清小说,尤其是三国文化、《水浒传》与游牧文化、《红楼梦》研究。
6、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本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5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语言。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与民族群体。二是少数民族文学。 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国文学,各民族文学传统与中国当代民族文学。三是少数民族艺术。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艺术的类型,少数民族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当代价值。四是少数民族民俗。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民俗的联系和影响,少数民族民俗与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五是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创造。
7、艺术文化学
本方向的研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艺术文化理论研究。主要研究艺术文化理论的宏观指导性与艺术批评的微观操作性有机整合,注重本土艺术文化理论的纵向开掘以及与西方艺术文化理论的横向比较。二是音乐学与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研究。以音乐学和舞蹈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依凭地方传统乐舞文化资源,立足于西南少数民族乐舞文化研究,注重乐舞文化人类学研究、舞蹈学研究、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研究。三是美术学与区域美术研究。以美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对巴楚区域历史的、现实的美术事象和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也为区域内各省市及地方政府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供可供参照的理论导向。四是设计艺术学与区域经济研究。以现代设计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切入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路径,注重“后三峡工程时代”生态景观文化研究、三峡水利生态环境与景观优化设计研究和地方文化品牌推广与视觉形象研究。五是书法学与书法文化研究。以艺术学基本理论和中国审美文化为视角观照中国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寻中国书法文化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书法创作的发展走向;注重书法基础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实践双向协调发展,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可供参照的理论依据。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不少于5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原则上16学时为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8学分,学科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选2学分。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须补修本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并要求通过考核,成绩合格,计成绩,无学分。

课程设置一览表(2019级)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0900000001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0900000002X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考试 必修 1 二选一
0900000003X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01X 第一外国语(英语) 64 4 考试 必修 2  
学科基础
课(按一级学科设置)
0805010001X 语言学专业 现代汉语研究引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0805010002X 古代汉语研究引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0805010003X 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32 2 考试 必修 1  
0805010004X 语言调查  32 2 考试 必修 2  
0805010005X 文学专业 文化元典导读 48 3 考试 必修 1  
0805010006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48 3 考试 必修 1  
0805010007X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 48 3 考试 必修 1  
学科专业课(按二级学科设置) 0805010008X 语言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32 2 考查 必修 2  
0805010009X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32 2 考查 必修 3  
0805010010X 中国语文教育史 32 2 考查 必修 3  
0805010011X 汉字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12X 训诂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13X 语法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11X 文字学 汉字学 32 2 考查 必修 2  
0805010012X 训诂学 32 2 考查 必修 3  
0805010013X 语法学 32 2 考查 必修 3  
0805010008X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09X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10X 中国语文教育史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14X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15X 影视作品专题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16X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17X 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70X 影视理论与影视美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18X 中国新诗史论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19X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解读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20X 文艺学 西方文学理论典籍选读 32 2 考查 选修 1  
0805010021X 西方美学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22X 《文心雕龙》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23X 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24X 东方美学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25X 文学批评方法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26X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27X 中国古代文论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28X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29X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30X 楚辞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31X 理学文化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38X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 32 2 考查 必修 2 二选一
0805010039X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论 32 2 考查 必修 2
0805010040X 田野调查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2  
0805010041X 文字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任选四门
0805010042X 民俗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805010043X 文献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44X 土家族苗族语言与文化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45X 民族民间艺术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46X 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47X 艺术文化学 艺术学概论 32 2 考试 必修 1  
0805010048X 艺术人类学 32 2 考试 必修 2  
0805010049X 中外艺术史 32 2 考试 必修 2  
0805010050X 西方艺术理论名著导读 32 2 考查 必修 3  
0805010051X 乐舞文献专题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52X 音乐美学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53X 设计艺术美学专题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54X 书法美学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55X 书法创作研究 32 2 考查 选修 3  
0805010056X 专业外语(艺术文化学) 40 2 考查 选修 3  
公共
选修
              至少修满2学分
  由研究生院发布          
             
             
             
实践
环节
0805010057X 科研实践   3 考查 必修   不少于5学分
0805010058X 学术交流   1 考查 选修  
0805010059X 教学实践   1 考查 选修  
0805010060X 社会实践   1 考查 选修  
助管和学生辅导员   1 考查 选修  
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1 考查 选修  
补修课 0805010063X 语言文字学 现代汉语 32 0 考查 选修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至少补修2门且不计学分(根据本科生课表安排上课)
0805010064X 古代汉语 32 0 考查 选修  
0805010065X 语言学概论 32 0 考查 选修  
0805010066X  
文学专业
文学概论 32 0 考查 选修  
0805010067X 中国古代文学 32 0 考查 选修  
0805010068X 中国现代文学 32 0 考查 选修  
0805010069X 中国文化史 32 0 考查 选修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科研实践、学术交流为必选项),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5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科研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社会调研、科学实验、实地调查等研究工作;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研究论文等,鼓励用英文汇报讨论和撰写论文。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参加本专业小组的读书会和研讨会,开展社会调研和实地调查,均需要进行痕迹管理,考核时应出具相关材料和证明,达到要求者计3学分。
2、学术交流
研究生就读期间,必需参加8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并在校内外公开做学术报告1次以上,鼓励导师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院给每位研究生分发专门的学术报告记录本,现场记录并签名方可有效,达到要求者计1学分。
3、教学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根据需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承担课堂教学任务应控制在2~4学时。授课前研究生要跟班听课2周,听课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答疑、批改作业等辅导工作,上课时指导教师要亲自听课并做具体指导和评价工作。教学实践结束,硕士生要填写教学实践考核表,计1学分。
4、社会实践
研究生就读期间,可根据学习、科研和工作需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由导师评定成绩,考察合格计1学分。
5、助管和学生辅导员
强化研究生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学校职能部门、各学院管理部门的辅助管理、实验室管理、学生咨询服务等工作,不少于6个月,计1学分。
6、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研究生参加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活动,取得较好成绩者,计1学分,并在评选优秀研究生和评定奖学金时予以优先考虑。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是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思想和学术道德教育。指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等环节。个人培养计划需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同时打印纸质版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经导师、学位点负责人签字后交学院存档,学生个人留存一份,培养计划一经确定不允许随意改动。
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度,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坚持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含量,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研究生培养,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加强研究生的系统科研训练。
2、强调基础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统一,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领域具有深入学习、研究的能力,探索新形势下传统学科的应用型、宽口径人才培养路径,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短期交流等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硕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七、中期考核

第四学期初,结合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健康状况及学科综合考试等。
学科综合考试主要考核硕士研究生的全面业务能力,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部分,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的综合考试小组组织进行。
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三峡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的创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选题合理,资料翔实,引用和注释规范,不得剽窃或抄袭。
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
应紧密结合研究方向,选取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论文课题,选题须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性及理论或实践指导意义,最迟应在第三学期确定。研究生在确定论文选题后,应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该领域研究文献综述。
2、开题报告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暂行)》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研究内容、基本构架、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疑点和难点等。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硕士生应于第四学期第三至八周进行中期考核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开题报告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完成,如选题未获通过,更换选题后,相隔半年重新开题,直至通过,学习期限相应顺延。  
3、中期检查
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规定(暂行)》执行。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开学后两月内完成,按照学科方向分组进行,导师组对论文写作的总体进度及具体研究过程、思路、方法做出评估,检查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写作和研究工作。
4、论文撰写与质量保障
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论文写作期间,导师每两月一次听取研究生的汇报,检查写作进度,帮助硕士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论文最迟应在第六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含完成装订)。
5、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原创性声明、题目、提要(中、外文)、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以及封底,论文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论文正文一般为3万字以上。
论文内容务必创新,或是前人尚未触及的课题,或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新见解,或在研究思路与格局上另辟蹊径。全文要概念清楚,立论充分,分析严谨,资料翔实、行文流畅,引注准确。
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遵照《三峡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执行;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关于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遵照《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办法(试行)》(三峡大研[2018]5号执行。学位论文总文字复制比<30%(不含自引部分)的学位论文,可正常申请学位;总文字复制比≥30%的学位论文不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学位。
 6、毕业资格科研成果要求
研究生须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会议论文、增刊无效),作者署名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单位署名要求:三峡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
所涉及学科: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期刊目录以研究生院学位办发布为准。
7、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需要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语言专业经典著作
1.《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2.《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3.《西方语言学流派》(第2版),刘润清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4.《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
5.《计算语言学概论》,俞士汶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
6.《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
7.《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陈保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8.《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应用语言学》,桂诗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10.《语用学概论》,何自然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11.《说文解字注》(第二版),段玉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12.《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13.《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14.《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
15.《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16.《汉语方言概要(第2版)》,袁家骅等著,语文出版社,2001年。
17.《同源字典》,王力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
18.《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19.《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
20.《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21.《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04年。
22.《简明汉语史》,向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3.《汉藏语概论》,马学良主编,民族出版社,2003年。
24.《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傅懋勣著,语文出版社,1998年。
25.《国际语音学会手册--国际音标使用指南》(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国际语音学会编,江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26.《语言调查》,陈其光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27.《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
28.《濒危语言研究》,徐世璇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语言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方言》《汉语学报》《民族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当代修辞学》《Language》《民族翻译》
文学专业经典著作
1. 《文赋集释》,陆机著,张少康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2. 《文心雕龙注》,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3. 《诗品注》,钟嵘著,陈彦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4.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5.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拉曼•塞尔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6. 《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著,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7.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8. 《东方学》,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
9.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著,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10.《东方美学史》,邱紫华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
11.《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东方出版社,1987年
12.《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20世纪中国小说史》,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14.《心灵的探寻》,钱理群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15.《百年中国文学总系》,谢冕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洪子诚、刘登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18.《问题与方法》,洪子诚著,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19.《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吉登斯著,三联书店,1998年
20.《小说理论》,巴赫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1.《十三经注疏》,郑玄等著,中华书局,1980年
22.《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62年
23.《20世纪先秦两汉文学研究》、《2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张燕瑾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
24.《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25.《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26.《唐诗学引论》,陈伯海著,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27.《初唐诗》,宇文所安著,三联书店,2004年
28.《盛唐诗》,宇文所安著,三联书店,2004年
29.《追忆》,宇文所安著,三联书店,2004年
30.《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31.《唐宋传奇集》,鲁迅编,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
32.《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33.《词学史料学》,王兆鹏著,中华书局,2004年
34.《宋诗选注》,钱钟书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35.《中国戏曲概论》,吴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6.《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
37.《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陈文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38.《中国散文史》,郭预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39.《唐宋骈文学史》,于景祥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
40.《中国小说研究史》,黄霖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41.《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42.《艺术史的视野》,曹意强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
43.《20世纪艺术批评》,沈语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44.《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45.《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46.《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47.《世界美术史》,休·昂纳、约翰·弗莱明合著,毛君炎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48.《画学集成》,王伯敏、任道斌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49.《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刘道广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
50.《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
51.《视觉形态设计基础》,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52.《造型与形式构成》,Y·伊顿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53.《书法学》,陈振濂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
54.《中国书法史》(全集),丛文俊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
55.《中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下),黄简著,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
56.《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马学良等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57.《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刘亚虎、邓敏文等著,民族出版社,2001年。
58.《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李鸿然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59.《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60.《民俗学概论》,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61.《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62.《中国民间长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63.《中国少数民族古代近代文学作品选》,李陶等编,民族出版社,2005年。
64.《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民间谚语集成》《中国曲艺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65.《原始艺术》,(美)博厄斯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66.《故事的歌手》,(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著,中华书局,2004年。
67.《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68.《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69.《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贾银忠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
文学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人大复印资料·美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评论》《文史哲》《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史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小说评论》《小说选刊》《人民文学》《诗刊》《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楚辞学》《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文史知识》《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古典文学知识》《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文化遗产》《民间文化论坛》《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研究》 《艺术百家》《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研究》《美术》《美术观察》《装饰》《艺术设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中国书法》《书法》《书法赏评》
  三峡大学教育学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自1946年创办的宜都师范到今天的田家炳教育学院,三峡大学教育学科已在教育类专科、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服务区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6月,由原湖北三峡学院高教研究室和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高教研究室合并组建。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开展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活动中,我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2006年1月我校获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点,2011年3月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使学科建设更上新台阶。2017年我校成功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使学科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2010年至今,我院连续7年承担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并连续3年在国家组织的“国培计划”第三方评价中获得省属高校第一名。这些成绩都表明,三峡大学教育学在培养人才、促进学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等方面基础牢固,潜力无限。  
注重队伍建设,学科基础厚实
本学科自创建以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9人、硕士4人,硕士生导师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湖北省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三峡大学学术带头人2人,三峡大学学术骨干2人。
研究方向成熟,成果特色鲜明
研究方向一:教育学原理
方向负责人:黄首晶教授;罗筱端副教授;杨林川博士。研究内容:在教育认识论和教学特征方面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特色。在教育认识论方面,对以往“教育知识观”研究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与现有研究根本不同的观点。在教学方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该方向对教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准确性、针对性、制导性、激励性、多样性、交互性”等应成为教学的主要特征。  
研究方向二:民族教育
方向负责人:李素芹教授;谭平副教授;黄权生副教授。研究内容:本方向在整体上立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研究主体上以人为本、尊重民族性与文化教育的可持续性,并从长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实践和研究积累中形成了本学科的鲜明研究特色,主要集中于区域民族教育研究、民族社会教育研究和少数民族母语文化教育研究。
研究方向三:高等教育学
方向负责人:赵军教授;杨黎明博士;李洁博士。研究内容:本学科方向目前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区域高等教育等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焦点和研究特色。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方面,研究始终紧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研究生教育政策为线,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学制改革、专业学位建设等为点,开展了系列研究,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观照。在区域高等教育研究方面,以三峡区域高等教育为研究起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积累了相对丰富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素材,形成了以地方高校为研究聚焦点的区域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尤其在区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地方高校合并、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研究方向四:教育管理学
方向负责人:张朔研究员;张继平博士;王重文博士;郭辉副教授。研究内容:在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特别是在院校研究方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焦点和研究特色。在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研究始终紧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发展为线,以高等教育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为点,开展了系列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观照;在院校研究方面,以高校管理模式改革为核心,围绕高校目标管理、高校教学评估展开深入研究,现已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研究方向五:课程与教学论
方向负责人:赵乔翔教授;刘传清教授;肖劲松副教授。研究内容:本学科方向以三峡大学相关学院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言文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9个教育专业的雄厚基础学科和田家炳教育学院教育学科为依托,立足三峡宜昌、面向湖北和全国,致力于培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高层次人才和理论研究,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及发展。
突出服务地方,提高培养质量
本学科立足宜昌,辐射鄂西北地区,自三峡大学2000年合并建校以来,一直承担全校师范生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涉及全校2400多名学生,为鄂西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中小学教师。我校有悠久的师范教育历史,一大批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毕业于我校,教育学科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和发展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这些都为本学科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学科长期承担国培计划、青蓝工程、宜昌市新教师培训、宜昌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等项目,与基础教育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我院在在中小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相关实验和实习基地14个,包括宜昌市教育局、宜昌市夷陵中学、宜昌市第一中学、宜昌市葛洲坝高级中学、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中等,制定了健全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三峡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悠久,肇基于1946年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国文组,195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3年开始本科教育,2002年获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200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2011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3年、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分别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二级学科,2012成为湖北省重点特色一级学科,是学校立项建设的博士点学科。
学科队伍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4人,教授33人,其中在编二级教授4人,副教授31人; 58人获博士学位,占整个队伍的78%, 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5人,占整个队伍的68%。
学科平台
在文化部和省教育厅、文化厅、民宗委、文联等的支持下,本学科设有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湖北电影电视文化研究中心(省文联)、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文化厅)、土家族研究中心(省民宗委)、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研究中心武陵地区研究中心(文化部)等科研平台,创办了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三峡论坛》。
学科成果
近四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出版学术专著、编著50余部,在《文学评论》等重要杂志、报刊发表论文180余篇,被复印转载、摘编近30篇。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门课程分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称号。
学科方向
本学科已形成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五个稳定的二级学科方向。
1. 文艺学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当代美学与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论、中西比较文论等,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相关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2.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汉字学、词汇学、文献语言学等,一批学术骨干研究方向稳定,尤其是古文字、汉语历史词汇语法等研究特色鲜明,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学者的较高评价。
3.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生态在当下发生的嬗变和文学泛化的现实,重视文学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向,将学术研究视野拓展到娱乐文化、传媒文化等领域,注重在跨学科理论视域中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影视批评、诗歌理论批评、媒介批评等方面奠定了较厚实的学科基础
4. 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形成了文化学视阈下的文学时段和文体研究、基于文献整理的近世文化史研究、书法文化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等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上注重学科交叉、基础理论研究与传统文化传播相结合,在文学演化与文化变迁的相关性研究、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与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书法评论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优势。
5.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文化艺术,尤其是西南地区土、苗、侗等民族语言与文学艺术研究。本方向注重基础研究,更重视应用研究,队伍建设和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融合,近年来成果颇为丰硕。
学科特色
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载体和体现。本学科在强调基础研究的同时,重视挖掘和研究本土地域文化,突出应用性研究的地位,注重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专业建设的资源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地方现实需要的深度融合。一系列有关地域文化的课题、成果和国家级校本课程,凸显了本学科建设的成绩与特色。
人才培养
本学科人才培养业绩显著,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湖北省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已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省优学士学位论文平均每年达12篇。
专业功底扎实、在就业市场竞争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本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是“厚基础”,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领域具有深入学习、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重应用”,通过探索新形势下传统学科的应用型、宽口径人才培养路径,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之能够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文秘、文化宣传、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或通过自主创业,为社会贡献力量。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的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联系电话:0717-6395368(院办) 0717-6394624(教学办) 0717-6393636(学工办) 传真:0717-6395368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湖北省立宜都师范学校国文组。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28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省级及以上专家和学科带头人11人。设置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200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现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和立项建设的博士点。
学院建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3门,湖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各1门,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2014年以来,承担省级教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学院设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电影电视文化研究中心、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水文化研究所、优酷文娱内容研究中心、昭君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五来,在基础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等方面彰显出来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教师累计出版学术专著48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70余项,1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人文社科奖。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戏剧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湖北省高校新青年小说大赛和“一二九”诗词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奖。
学院遵循“文学、文化、文明,传播、传承、传道”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学生高素质、强能力为目标,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添加三峡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三峡大学考研分数线、三峡大学报录比、三峡大学考研群、三峡大学学姐微信、三峡大学考研真题、三峡大学专业目录、三峡大学排名、三峡大学保研、三峡大学公众号、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三峡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三峡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三峡大学考研网由三峡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三峡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