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山东理工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理工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34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军用车辆、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试验、营销、运用、管理及其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综合运用先进集成设计技术、生产制造技术、试验检测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从事车辆研究、设计开发、产品造型、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试验检测、节能环保、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车辆系统动力学
3、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
4、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
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含论文答辩时间),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采取全脱产的教学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论文工作以校内完成为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事业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7学分的学习任务。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以及结合研究方向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并经过考试,成绩及格(不计入研究生学分),方能申请答辩。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研究生院检查。未达到学术交流要求的研究生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需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应届本科毕业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半年。委托培养、大学本科毕业于相关专业且在相关行业工作一年以上或因本人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须经导师、学院同意,研究生院审核后可申请免修专业实践。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提交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
4、中期筛选考核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要求学位论文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字数不少于3万字。
4、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并结合工作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围绕车辆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可靠等主题,解决车辆设计与制造所面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
5、论文的形式既可以是研究论文、也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产品研发:来源于车辆工程生产实际的新产品、关键零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工程设计:运用车辆工程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境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从事的设计。应用研究:来源于车辆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车辆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项目管理:车辆工程方面的科研、生产、销售、市场等范畴内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管理。调研报告: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6、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7、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并且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的要求,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方可由学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领域
01 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以计算机图形学、系统仿真技术、数据库、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知识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的方法,进行车辆CAD/CAM/CAE方面的研究开发。
02 车辆系统动力学 以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车辆系统性能为基础,研究汽车动力学与动态设计、汽车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汽车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车辆动力传动理论与控制技术。
03 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 以车辆设计、自动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磁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为基础,进行汽车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发电动汽车整车设计、控制、电源管理、电力驱动的研究与开发。
04 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 以工程车辆系统性能、液压传动与自动控制、信号检测、无线遥控技术等知识为基础,进行工程车辆状态监测与运行监控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22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承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工作,熟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能够使用外语开展专业领域国际交往与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交通安全工程
4、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车辆控制
5、道路与桥梁工程
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含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要求,经指导教师同意,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但论文工作时间要求不变。采取全脱产的教学模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论文工作以校内完成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事业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7学分的学习任务。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以及结合研究方向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并经过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入研究生学分),方能申请答辩。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研究生院检查。未达到学术交流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需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践教学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应届本科毕业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训练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委托培养、大学本科毕业于相关专业且在相关行业工作一年以上或因本人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专业实践的研究生,须经导师、学院同意,研究生院审核后可申请免修专业实践。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于第三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集体开题制。按照研究方向分交工、交运两个开题小组,每个开题小组由本学科(方向)5人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每个开题小组实际开题人数的10%(不够1人的按照1人计算)。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学校相关规定终止培养。
4、中期筛选考核
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要求学位论文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字数不少于3万字。
4、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并结合工作实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围绕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所面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
5、论文的形式既可以是研究论文、也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产品研发: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关键零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工程设计:综合运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境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从事的设计。应用研究: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交通运输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项目管理: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方面的科研、生产、销售、市场等范畴内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管理。
6、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7、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以及《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达到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标准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01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系统科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为基础,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经济的政策、理论、方法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网络通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工程等知识为基础,从事人、车、路协同及交通运输系统优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交通运输系统运行安全与畅通。
03 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以车辆安全技术、道路工程技术、行为科学、交通心理学、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等知识为基础,从事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研究,促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及安全。
04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车辆控制技术 以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车辆、辅助驾驶、汽车电子控制、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排放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05 道路与桥梁工程 以相关数学、力学、道路工程材料、运输安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理论知识为基础,从事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论证、监测、施工、管理、减灾防灾与风险评估等领域的研究,促进道路和桥梁工程设计理念、施工工艺、监测量测技术的发展。
 
动力机械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703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培养能够综合运用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技术、动力机械设计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试验与检测技术、数值模拟等相关技术,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动力机械工程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专门技术人才,从事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加工、制造测试、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
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内燃机现代设计技术
2、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技术
3、传热传质及余热高效利用技术
4、高效燃烧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核合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助课,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专业实践内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会调查、行业统计信息、组织会议、联系业务、帮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于第三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4、中期筛选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不合格”的研究生,经学院、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初步写出研究课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并且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的要求,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01 内燃机现代设计技术 掌握内燃机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内燃机性能改进、燃烧过程分析、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的知识;并应用于内燃机创新设计、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提高内燃机的科学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02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技术 掌握内燃机燃烧的基本理论、污染物生成机理和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提高内燃机能量利用效率的方法和减少有害排放的技术途径;并应用于内燃机性能改进和新产品开发,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03 传热传质及余热高效利用技术 掌握传热传质基本理论和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新型节能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并应用于高效换热设备的新产品研发和节能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04 高效燃烧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 掌握低品质能源的性质、燃烧反应特点、现代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知识;熟悉新型燃烧技术、热量回收与高效利用技术;并应用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和装置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化利用率和装置效率。
 
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04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车辆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先进集成设计、生产制造、试验检测、机电液一体化等相关技术,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为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管理部门培养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管理与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
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车辆系统动力学
3、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
4、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试成绩及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必须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不少于1次的学术报告,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助课,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专业实践内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会调查、行业统计信息、组织会议、联系业务、帮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提交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
4、中期筛选考核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初步写出研究课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并且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的要求,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01 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以计算机图形学、系统仿真技术、数据库、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知识为基础,采用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的方法,进行车身CAD/CAM/CAE方面的研究开发。
02 车辆系统动力学 以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车辆系统性能为基础,研究汽车动力学与动态设计、汽车结构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汽车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车辆动力传动理论与控制技术。
03 汽车电子电气与电动车技术 以汽车设计、自动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磁技术、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为基础,进行汽车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电动汽车整车设计、控制、电源管理、电力驱动的研究与开发。
04 工程车辆机电一体化 以工程车辆系统性能、液压传动与自动控制、信号检测、无线遥控技术等知识为基础,进行工程车辆状态监测与运行监控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23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施与管理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交通运输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专门技术人才,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及设计、产品设计与开发、工程设计及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5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4、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车辆控制技术
5、道路与桥梁工程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要求,经指导教师同意,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助课,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专业实践内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会调查、行业统计信息、组织会议、联系业务、帮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于第三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本学科研究生实行集体开题制,按照研究方向分交工、交运两个开题小组,每个开题小组由本学科(方向)5人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每个开题小组实际开题人数的10%(不够1人的按照1人计算)。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学校相关规定终止培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
4、中期筛选考核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初步写出研究课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以及《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达到学校及学院相关规定标准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01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系统科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为基础,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经济的政策、理论、方法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网络通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工程等知识为基础,从事人、车、路协同及交通运输系统优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交通运输系统运行安全与畅通。
03 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以车辆安全技术、道路工程技术、行为科学、交通心理学、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等知识为基础,从事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研究,促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及安全。
04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车辆控制技术 以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基础,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车辆、辅助驾驶、汽车电子控制、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排放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05 道路与桥梁工程 以相关数学、力学、道路工程材料、运输安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理论知识为基础,从事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论证、监测、施工、管理、减灾防灾与风险评估等领域的研究,促进道路和桥梁工程设计理念、施工工艺、监测量测技术的发展。
 
 
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1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在力学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悉的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并具备从事高校教育和科研能力的专门人才。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学科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4、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行业管理部门、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从事力学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等。
二、研究方向
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简介详见附表1。
1、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
2、机械振动噪声及其控制
3、结构热力学及强度分析
4、实验固体力学与信息处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开始计算)。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在满足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和《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不少于26学分的学习任务。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门及导师指定的其它课程,经考试成绩合格(不计学分),方可申请答辩。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附表2。
    五、必修的培养环节
1、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不少于1次的学术报告,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核定存档以备核查。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助课,协助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专业实践内容: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实习基地和协作单位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参加社会调查、行业统计信息、组织会议、联系业务、帮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活动,由导师安排并考核。
3、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研究生应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调研,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经导师同意后提交开题报告。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
4、中期筛选考核
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科研情况,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中期筛选考核小组确定考核成绩为“合格”者,可以继续完成学位论文;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研究生院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终止学籍,做研究生肄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初步写出研究课题综述、撰写开题报告、理论分析与研究、科学实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技术先进、结论正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实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
6、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评阅与答辩,并且符合《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关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补充规定》的要求,方可由校学位办受理答辩及学位申请事宜。
 
附表1: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 每个研究方向对应的知识域
01 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 掌握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板壳力学、数值分析、有限元法、分析力学、优化方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与固体力学计算方面进行科学研究。
02 机械振动噪声及其控制 掌握物理方程、振动理论与分析、信号采集与分析、有限元分析、动态测试与传感器技术、振动噪声检测与控制、故障诊断等专业知识,了解信号处理与振动噪声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振动噪声分析与控制以及信号处理方面进行科学研究。
03 结构热力学及强度分析 掌握数学物理方程、弹性力学、有限元法、数值分析、高等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等专业知识,了解流体力学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用数值分析模拟流体力学问题,并能够解决工程中的强度问题。
04 实验固体力学与信息处理 掌握弹性力学、数值分析、塑性力学、有限元法,光测电测力学,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课程,工程结构分析及优化,了解实验固体力学与信息处理方面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在结构与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及相应测试仪器分析方面进行科学研究。
 
 本学科包括4个研究方向:①传热传质与余热利用:研究新型节能技术、强化传热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研发新型高效换热设备;②低品位能源燃烧:研究低品位能源的清洁转换和高效利用技术,并应用于低品位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装置开发;③动力机械与控制:研究内燃机燃烧机理、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及有害排放控制的技术途径,研究内燃机新型代用燃料应用技术,研究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技术;④可持续能源利用:研究各种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新型燃烧技术和能量回收技术,并应用于提高能源资源化利用率和装置效率。
    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之“百”层次人才1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科研经验丰富的团队。                             
   建有山东省石油焦煅烧余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高校低品位能源及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理工大学潍坊节能减排研究院和山东理工大学节能技术研究院,拥有AVL动态测试平台、PM60全自动压汞仪、TGA/DSC同步热分析仪、丹迪动态热线风速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装置。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和企业合作课题40余项;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淄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70余篇。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在国内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研发中心、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科研和教学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辐射建设学科,2013年在能源动力类专业评估中居山东省第一名,教学科研实力较强。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侧重于热力发动机,尤其是在中、小功率高速车用发动机方面具有特色。学科团队现有14人,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海外学历工作经历者占70%以上。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精品课程4门,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2000余m2,实验设备总价值约1200余万元,建立了1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毕业博士1名、硕士30余名、本科生1100余名,正在培养博士5名、硕士20余名、本科生500余名。
近年来,依托本学科建设了山东省石油焦煅烧余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理工大学低品质能源与节能研究所,拥有AVL动态测试平台、200m3/h和800m3/h煤矿乏风热氧化实验平台、1000m3/h煤矿乏风预热催化氧化实验平台、PM60全自动压汞仪、TGA/DSC同步热分析仪、丹迪动态热线风速仪等大型仪器和装置。
本学科设有内燃机现代设计技术、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传热传质及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和高效燃烧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4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他各类课题30多项;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中小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在《Int. J.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J. Enhanced Heat Transfer》、《Combustion and Flame》、清华大学学报、化工学报、煤炭学报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检索70余篇。学科在煤矿乏风氧化利用、固体物料余热利用、发动机强度分析、发动机清洁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在固体物料余热利用方面,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煅烧石油焦的固体物料余热回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煤矿乏风氧化利用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热利用氧化技术系统,多台工业样机已经投入商业运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以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人-车-路-环境为研究对象,围绕交通运输中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等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形成相对应的四个稳定研究方向。
本学科具备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中职师资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是山东省最早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二级学科硕士点最多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并拥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省级重点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特色本科专业,整体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及运输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本学科。
近年来在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车辆CAE与碰撞安全性、车辆节能与排放控制、新能源汽车设计与性能匹配、交通和运输系统仿真及优化、交通流状态辨识及控制、交通行为与安全、人-车-环境协同智慧及控制、智能道路与智能车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与交通系统协同生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以及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论证、施工、监控、管理、养护和加固等有关理论、方法、政策和工艺等方面理论与应用技术开发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部分成果已获得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54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3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导师6人,实验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
近年承担了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企事业委托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得发明专利15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100余篇,出版著作9部,教材11部。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车辆工程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车辆工程学科,也是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九五”至“十二五”期间连续四届遴选为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另外还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振动与噪声》等4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本学科设有“山东省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汽车电气及控制技术”、“车辆系统动力学”两支校级创新研究团队。
本学科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2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名、占教师总数的77%,博士生导师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现在读本科生820名、博士生和硕士生113名。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车辆系统动力学、汽车电子电气及电动车技术、车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特种车辆及控制技术。近几年来,本学科独立完成的车辆用“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微型汽车车身CAD/CAE/CAM系统”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另外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省部级项目22项、厅局级及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发项目92项。本学科与中国重汽集团、一汽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潍柴动力集团、北汽福田汽车公司、中通客车集团、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山东时风集团、山东五征集团、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大都被企业采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添加山东理工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理工大学报录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群、山东理工大学学姐、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山东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山东理工大学排名、山东理工大学保研、山东理工大学公众号、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网由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