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山东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山东师范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山东师范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山东师范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师范大学考研群]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发展服务。
2. 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具备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成为具有科研开发或独立承担专门软件工程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软件工程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3.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课程学习一般集中在第一学年完成。
三、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三段可以相互交叉进行。
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13学分,选修课8学分,实践活动4学分。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五、实践活动(专业实习)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培养环节,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实践活动结束由导师组给予考核,考核通过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导师组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六、学位论文
1. 研究生须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2.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实际的软件工程,具有明确的需求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结合软件项目、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过程管理、软件算法等进行研究。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先进性、理论深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项目技术报告、预研课题阶段成果报告、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等。论文主体部分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方案设计、算法研究、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等。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软件工程领域)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开课单位 |
公共学位课程 | QGC0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2 | 54 | 1 | 考试 |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
QGC00002 | 基础英语 | 3 | 72 | 1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
QGC00003 | 工程数学 | 2 | 36 | 2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0004 | 知识产权 | 2 | 36 | 1 | 考试 | 商学院 | |
专业必修课程 | QGC030001 | 专业英语 | 1 | 36 | 1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QGC030002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 | 54 | 1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03 | XML技术 | 3 | 54 | 1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04 | 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 | 3 | 54 | 2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05 | 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 3 | 54 | 2 | 考试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专业选修课程 | QGC030007 | 高级人工智能 | 3 | 54 | 1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QGC030008 | 数字通信 | 2 | 36 | 1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09 | 算法复杂性理论 | 2 | 36 | 1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10 | 分布式计算 | 3 | 54 | 2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11 |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12 |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 3 | 54 | 2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13 | 数字水印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14 | 信息与编码理论 | 3 | 54 | 2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15 |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 3 | 54 | 2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QGC030016 | 软件工程新技术讲座 | 2 | 36 | 2 | 考查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
专业实践 | QGC030006 | 专业实践 | 4 | 3、4 | 必修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现代软件工程专业英语的特征,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熟悉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的主要术语,熟悉计算机的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了解软件工程专业词汇的构成方法,熟悉常用英汉互译的方法,掌握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的基本术语与知识,熟悉复杂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掌握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
二、课程内容提要
“专业英语”是综合计算机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课程,是工程硕士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分为4个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本课程计算机专业知识丰富;注重与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的协调性;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三、主要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吴群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四、参考文献
1.《计算机专业英语》,孙建忠、姚卫红、白凤仙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二版)》,金志权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计算机专业英语》,J.O’Leary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信息英语》,张菹华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高级人工智能》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高级人工智能
英文名称: 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认知问题和逻辑基础,研究传统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搜索技术和高级知识推理。论述约束推理、定性推理、基于范例推理、概率推理。重点讨论机器学习,包括归纳学习、支持向量机、解释学习、强化学习、粗糙集、关联规则、知识发现。阐述分布式智能,讨论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
三、主要教材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Stuart Russell Peter Norvig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四、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3版)》,蔡自兴、徐光祐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N. J.Nils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 Morgan Kanfmann, 1998;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英文名称: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学会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TCP/IP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联及设备,Internet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安全,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淡化理论,强化技能,内容安排上体现渐进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三、主要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顾可民、王晓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四、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计算机网络》(第三版),AndrewS.Tanenbaum主编,熊桂喜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分布式计算》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分布式计算
英文名称: Distributed Comput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分布式计算是近年来日趋重要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是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和服务的技术基础。在Web和其它基于因特网的系统空前重要的今天,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应用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本课程旨在传授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践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中间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了解基本的分布式算法,能够评价已有的系统,并具备设计、开发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内容新颖,涉及现代并行硬件和软件技术,包括多核体系结构及其并行程序设计技术。侧重论述并行程序设计的原理,并论述并行程序设计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可扩展性、可移植性以及并行程序设计应遵循的方法学等。多核体系结构的出现使得并行程序设计技术对软件工程师和计算机系统设计师变得日益重要。本课程着重论述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解释各种现象,并分析为何这些现象是成功进行并行程序设计的机遇或阻碍。
三、主要教材
《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英文版,第三版)》,George Coulouris 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四、参考文献
1.《分布式计算环境》,王柏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CORBA系统结构、原理与规范》,韦乐平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COM原理与应用》,潘爱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系统案例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英文名称: Case Stud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围绕信息系统与组织战略、组织信息系统的应用、组织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四个主题,编辑信息系统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充分考虑研究生的知识背景,为工程硕士提供一个接近于实际的模拟情景,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从决策者、管理者和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掌握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和管理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以系统的观点和面向对象的思想为指导,用案例贯穿软件开发全过程,系统地介绍需求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的工作方法、开发工具和工作产品。由于系统开发过程中质量和进度的管理与控制是成败的关键,为此本课程引入了CMMI,系统地介绍了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管理及关键过程域的相关内容。本课程所展示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多层架构、分析建模、优化设计以及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主要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分析》,钟雁主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四、参考文献
1.《管理信息系统案例集》,李一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算法复杂性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算法复杂性理论
英文名称: Algorithmic Complexity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算法的研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算法复杂度的初步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使之了解算法理论的发展。鼓励学生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各自学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复杂性理论主要研究决定解决算法问题的必要资源,以及利用可用资源可能得到的结果的界,而对这些界的深入理解可以防止寻求不存在的所谓有效算法。复杂性理论的新分支随着新的算法概念而不断涌现,其产物如NP-完备性理论已经影响到计算机科学的所有领域的发展。本课程视随机化为一个关键概念,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相互作用。本课程论题始终强调复杂性理论对于当今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意义,包含各种具体应用。
三、主要教材
《算法设计与分析》,王哓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四、参考文献
1.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导论(第三版)》,Sara Baase, Allen VanGelder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计算机算法基础》(第二版),余祥宣,崔国化,邹海明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3. 《算法导论》,T. H. Cormen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 E.Horowitz, S. Sahni.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lgorithms. New York: ComputerScience Press, 1978
《数字通信》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数字通信
英文名称: Digital Communic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数字通信及数字通信系统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通信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如语音信号数字化、图像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及方法,要求掌握数字信号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构成。要求掌握数字信号复接的基本概念及PDH、SDH系统构成。掌握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了解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构成。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数字通信领域的一门经典课程,通过对概率论及随机过程的复习,讲授数字和模拟信源编码、数字调制信号和窄带信号与系统的特征、加性高斯白噪声中数字通信的调制和最佳调制与检测方法、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载波相位估计和定时同步的方法、不同信道模型的信道容量及随机编码、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受到符号间干扰恶化信号的解调与检测问题、自适应信道均衡、多信道与多载波调制、扩展频谱信号和系统、衰落信道上的数字通信。
三、主要教材
《数字通信》,(美)普罗科斯著,张力军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四、参考文献
1.《数字通信原理》,常君明、颜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数字通信原理》(第二版),李文海,毛京丽,石方文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数字通信原理》,毛京丽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XML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XML技术
英文名称: XML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XML是继Java之后的又一新兴技术热点,是新一代的Internet编程技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XML出现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掌握XML的语法知识和相关编程知识。了解标记语言的发展现状,掌握XML的特点,理解XML的应用前景,掌握XML文档的数据结构和基本语法,了解XML的相关技术,掌握编辑XML文档的基本步骤。了解DTD的作用,掌握DTD的语法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XML应用基础知识,使用XML开发Web站点必备的基础知识、在XML中如何使用DTD,XML Schema知识、XML样式表、使用CSS格式格式化XML,XSL样式表,名称空间、XML DOM与XPath,以及XML的开发技术DOM和SAX 等。
三、主要教材
《XML编程应用教程》,孙更新、肖冰、彭玉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四、参考文献
1.《XML应用教程》(第2版),吴洁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XML技术教程》,李禹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XML基础教程与实验指导》,孙晓非、冯冠、张银鹤、孙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XML实用教程》,丁跃潮、张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
英文名称: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andEnviron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模式记。要求能够对每一个设计模式系统地命名、解释和评价,针对面向对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和重复出现的设计,将设计经验以人们能够有效利用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结合设计实例从面向对象的设计中精选出23个设计模式,总结面向对象设计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并且用简洁可复用的形式表达出来。本课程分类描述一组设计良好、表达清楚的软件设计模式,这些模式在实用环境下特别有用。该课程以丰富的现实实例为基础,将可重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型分为创造类、结构类、行为类三种进行详述,提供23个具有良好可重用性的设计模型,可以直接做为设计素材使用。结合实际讲述知识的突出特点,不仅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实战能力,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面向对象模型设计的理解。并且这种创造思维的引入,特别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拓展设计思路。
三、主要教材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美) Erich Gamma 等编著,李英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四、参考文献
1.《实用软件设计模式教程》,徐宏喆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大话设计模式》,程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英文名称: Computing Network SecurityInform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体系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掌握网络安全的目标及措施,能够举出网络安全的实例并简要说明。了解网络攻击的定义,了解攻击的一般目标及攻击的一般过程。掌握网络安全模型,了解信息系统四方模型基础上的网络安全模型下采取的安全机制。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密码技术基础、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Internet的基础设施安全、防火墙技术、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及应用、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代理服务技术原理及应用、信息隐藏技术。基本的密码学原理,各种加密解密算法及其应用,网络协议的安全漏洞和防护措施,系统安全技术,程序代码安全,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等。
三、主要教材
《网络信息安全》,葳鹏、刘沛骞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四、参考文献
1.《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张玉清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计算机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符彦惟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陈广山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英文名称: Object-oriented Methods andTechniqu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与策略,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能够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要求掌握OOP的基本思想,统一建模语言UML,学会使用建模工具ROSE等,掌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如何在面向对象的分析(OOA)基础上进行面向对象的设计(OOD)。介绍OOD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几种典型的OOA&D方法,论述OOA和OOD的关系。第2章介绍本书提出的OOD方法概貌,讲授OOD模型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最后讲授统一建模语言(UML),并分析和讨论其优点与缺点。
三、主要教材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第2版),邵维忠,杨芙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四、参考文献
1.《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第2版),邵维忠,杨芙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UML基础与Rose建模案例》(第2版),吴健,郑潮,汪杰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刘弘,刘希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数字水印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数字水印技术
英文名称: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字水印的提出是为了保护版权,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版权保护、数字指纹、认证和完整性校验、内容标识和隐藏标识、使用控制、内容保护、安全不可见通信等几个方面。掌握水印的嵌入、提取和攻击。了解经典水印算法的实现,设计基本的数字图像水印方案。学会在数字图像中嵌入和提取自定义的水印信息,并对水印的不可见性、鲁棒性进行分析。
二、课程内容提要
数字水印技术是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与信息安全、信息隐藏、数据加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模型及算法分析、用于版权保护的鲁棒性透明水印、用于真实性保护的脆弱性透明水印、数字水印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CT和DWT变换域上的数字水印技术、空间域上的盲数字水印技术以及关系数据库上的数字水印技术。本书也简单介绍了不透明水印、水印信号的设计和产生。
三、主要教材
《数字水印理论与技术》,金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四、参考文献
1.《Matlab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张汗灵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信息隐藏技术及应用》,王丽娜,张焕国,叶登攀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英文名称: Advanced Computer Graph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图形系统的框架及其涉及的软件、硬件技术,了解图形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并具有相关的编程能力,使学生了解到国内外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软件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图形系统的框架及其涉及的软件、硬件技术,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二维图形的生成算法。掌握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方法。掌握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三维形体的建模及投影方法。有二维图形的编程能力,初步掌握三维图形的编程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从建模、渲染、动画三个方面入手,全面介绍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及其最新的进展。系统地讲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首先介绍三维建模方法、曲线与曲面、体绘制、三角网格等建模技术,然后讲解全局光照、monte carlo方法、辐射度方法、基于图像的渲染、纹理,最后介绍图形动力学和动作生成技术。
三、主要教材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孙家广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四、参考文献
1.《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唐泽圣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isaul C++版),和青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计算机图形学》,蔡士杰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人机交互技术——原理与应用》,孟祥旭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信息与编码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信息与编码理论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and Coding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信息论是由Shannon奠基的一门数学学科,它产生于有效而可靠的通信问题中,并获得了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信息科学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信息科学理论中的基本方法,增强应用数学理论解决信息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从事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能力。了解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香农的三大编码定理;掌握各类离散信源和信息熵、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信息率失真函数和数据压缩原理、离常用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纠错码基本思想及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以香农信息论为基础,系统讲授信息理论与编码理论的基本思想: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香农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信息熵、信息率失真函数和信道容量,力求从基本概念上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信息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以三个基本概念相对应的香农三大编码定理为基础,从满足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项性能指标为出发点,讲授无失真信源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三、主要教材
《信息论与编码》,傅祖芸、赵建中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四、参考文献
1.《信息论基础教程》李亦农、李梅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2.《信息论基础教程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李亦农、李梅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3.《工程应用编码与信息理论》,Richard B.Wells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软件工程新技术讲座》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新技术讲座
英文名称:Lectur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NewProgres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软件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及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动向,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学生进行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新技术的学术性讲座,讲授述近年来软件工程技术的新发展,研究动态。讨论面向服务的计算、云计算、计算智能、进化计算、群智能优化、自然计算、免疫计算以及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等。
三、主要教材
《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英)萨默维尔著,程成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四、参考文献
1.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董威、文艳军、陈振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需求分析》,骆斌、丁二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编委会编,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4.《实用软件工程》(第3版),赵池龙,杨林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软件工程概论》,郑人杰,马素霞,殷人昆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软件项目管理》,康一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 | ||||||||||||||||||||||||||||||||||||||||||||||||||||||||||||||||||||||||||||||||||||||||||||||||||||||||||||||||||||||||||||||||||||||||||||||||||||||||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计算机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大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独立担负大中型企业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发展服务。 2. 具有坚实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内科学研究、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全日制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课程学习一般集中在第一学年完成。 三、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培养方式,三段可以相互交叉进行。 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具体包括:公共学位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13学分,选修课8学分,实践活动4学分。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五、实践活动(专业实习)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培养环节,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研究生应根据学院制定的实践活动方案要求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结束由导师组给予考核,考核通过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导师组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六、学位论文 1.研究生须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2.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与应用价值,也可以是计算机技术当前的前沿研究课题。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要有足够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要有一定先进性,要能表现出作者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计算机技术领域)
《专业英语》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现代计算机英语的特征,了解科技英语的特点。熟悉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的主要术语,熟悉计算机的组成与各部分的功能。了解计算机专业词汇的构成方法,熟悉常用英汉互译的方法,掌握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的基本术语与知识,熟悉复杂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掌握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 二、课程内容提要 “专业英语”是综合计算机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课程,是工程硕士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分为4个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本课程计算机专业知识丰富;注重与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的协调性;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三、主要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吴群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 四、参考文献 1.《计算机专业英语》,孙建忠、姚卫红、白凤仙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第二版)》,金志权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计算机专业英语》,J.O’Leary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信息英语》,张菹华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高级人工智能》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高级人工智能 英文名称: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认知问题和逻辑基础,研究传统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搜索技术和高级知识推理。论述约束推理、定性推理、基于范例推理、概率推理。重点讨论机器学习,包括归纳学习、支持向量机、解释学习、强化学习、粗糙集、关联规则、知识发现。阐述分布式智能,讨论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 三、主要教材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Stuart Russell Peter Norvig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四、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3版)》,蔡自兴、徐光祐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N. J.Nils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 Morgan Kanfmann, 1998;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英文名称: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学会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TCP/IP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联及设备,Internet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安全,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淡化理论,强化技能,内容安排上体现渐进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三、主要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顾可民、王晓丹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四、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计算机网络》(第三版),AndrewS.Tanenbaum主编,熊桂喜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分布式计算》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分布式计算 英文名称:Distributed Comput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分布式计算是近年来日趋重要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是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和服务的技术基础。在Web和其它基于因特网的系统空前重要的今天,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应用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本课程旨在传授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践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中间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了解基本的分布式算法,能够评价已有的系统,并具备设计、开发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内容新颖,涉及现代并行硬件和软件技术,包括多核体系结构及其并行程序设计技术。侧重论述并行程序设计的原理,并论述并行程序设计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可扩展性、可移植性以及并行程序设计应遵循的方法学等。多核体系结构的出现使得并行程序设计技术对软件工程师和计算机系统设计师变得日益重要。本课程着重论述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解释各种现象,并分析为何这些现象是成功进行并行程序设计的机遇或阻碍。 三、主要教材 《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英文版,第三版)》,George Coulouris 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四、参考文献 1.《分布式计算环境》,王柏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CORBA系统结构、原理与规范》,韦乐平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COM原理与应用》,潘爱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系统案例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英文名称:Case Stud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围绕信息系统与组织战略、组织信息系统的应用、组织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四个主题,编辑信息系统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充分考虑研究生的知识背景,为工程硕士提供一个接近于实际的模拟情景,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从决策者、管理者和信息系统用户的角度掌握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和管理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以系统的观点和面向对象的思想为指导,用案例贯穿软件开发全过程,系统地介绍需求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的工作方法、开发工具和工作产品。由于系统开发过程中质量和进度的管理与控制是成败的关键,为此本课程引入了CMMI,系统地介绍了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管理及关键过程域的相关内容。本课程所展示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多层架构、分析建模、优化设计以及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主要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分析》,钟雁主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四、参考文献 1.《管理信息系统案例集》,李一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算法复杂性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算法复杂性理论 英文名称:Algorithmic Complexity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算法的研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算法复杂度的初步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使之了解算法理论的发展。鼓励学生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各自学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提要 复杂性理论主要研究决定解决算法问题的必要资源,以及利用可用资源可能得到的结果的界,而对这些界的深入理解可以防止寻求不存在的所谓有效算法。复杂性理论的新分支随着新的算法概念而不断涌现,其产物如NP-完备性理论已经影响到计算机科学的所有领域的发展。本课程视随机化为一个关键概念,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相互作用。本课程论题始终强调复杂性理论对于当今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意义,包含各种具体应用。 三、主要教材 《算法设计与分析》,王哓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四、参考文献 1.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导论(第三版)》,Sara Baase, Allen VanGelder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计算机算法基础》(第二版),余祥宣,崔国化,邹海明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3. 《算法导论》,T. H. Cormen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 E.Horowitz, S. Sahni.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lgorithms. New York: ComputerScience Press, 1978 《数字通信》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数字通信 英文名称:Digital Communic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数字通信及数字通信系统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从事通信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如语音信号数字化、图像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及方法,要求掌握数字信号时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构成。要求掌握数字信号复接的基本概念及PDH、SDH系统构成。掌握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了解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构成。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数字通信领域的一门经典课程,通过对概率论及随机过程的复习,讲授数字和模拟信源编码、数字调制信号和窄带信号与系统的特征、加性高斯白噪声中数字通信的调制和最佳调制与检测方法、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载波相位估计和定时同步的方法、不同信道模型的信道容量及随机编码、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受到符号间干扰恶化信号的解调与检测问题、自适应信道均衡、多信道与多载波调制、扩展频谱信号和系统、衰落信道上的数字通信。 三、主要教材 《数字通信》,(美)普罗科斯著,张力军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四、参考文献 1.《数字通信原理》,常君明、颜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数字通信原理》(第二版),李文海,毛京丽,石方文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数字通信原理》,毛京丽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 英文名称: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据挖掘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技术,它是随着数据的大量积累以及市场竞争对信息与知识的迫切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希望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到蕴藏在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而找到尚未发现的知识,为商业竞争、政府部门决策以及科学探索等提供信息与知识。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数据挖掘的概念,进而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全面介绍数据挖掘的原理、方法和算法。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数据挖掘算法的数据类型、输入和输出、决策树、数据挖掘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关联规则挖掘、分类和回归算法、支持向量机、聚类分析及多维数据可视化。 三、主要教材 《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毛国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四、参考文献 1. 《数据挖掘教程》, Margare H. Dunham著,郭崇慧、田凤占、靳晓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加)Jiawei Han MichelineKamber著,范明、孟小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XML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XML技术 英文名称:XML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XML是继Java之后的又一新兴技术热点,是新一代的Internet编程技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XML出现的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掌握XML的语法知识和相关编程知识。了解标记语言的发展现状,掌握XML的特点,理解XML的应用前景,掌握XML文档的数据结构和基本语法,了解XML的相关技术,掌握编辑XML文档的基本步骤。了解DTD的作用,掌握DTD的语法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XML应用基础知识,使用XML开发Web站点必备的基础知识、在XML中如何使用DTD,XML Schema知识、XML样式表、使用CSS格式格式化XML,XSL样式表,名称空间、XML DOM与XPath,以及XML的开发技术DOM和SAX 等。 三、主要教材 《XML编程应用教程》,孙更新、肖冰、彭玉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四、参考文献 1.《XML应用教程》(第2版),吴洁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XML技术教程》,李禹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XML基础教程与实验指导》,孙晓非、冯冠、张银鹤、孙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XML实用教程》,丁跃潮、张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 英文名称: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andEnviron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掌握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模式记。要求能够对每一个设计模式系统地命名、解释和评价,针对面向对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和重复出现的设计,将设计经验以人们能够有效利用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结合设计实例从面向对象的设计中精选出23个设计模式,总结面向对象设计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并且用简洁可复用的形式表达出来。本课程分类描述一组设计良好、表达清楚的软件设计模式,这些模式在实用环境下特别有用。该课程以丰富的现实实例为基础,将可重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型分为创造类、结构类、行为类三种进行详述,提供23个具有良好可重用性的设计模型,可以直接做为设计素材使用。结合实际讲述知识的突出特点,不仅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实战能力,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面向对象模型设计的理解。并且这种创造思维的引入,特别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拓展设计思路。 三、主要教材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美) Erich Gamma 等编著,李英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四、参考文献 1.《实用软件设计模式教程》,徐宏喆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大话设计模式》,程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英文名称:Computing Network Security Inform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体系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掌握网络安全的目标及措施,能够举出网络安全的实例并简要说明。了解网络攻击的定义,了解攻击的一般目标及攻击的一般过程。掌握网络安全模型,了解信息系统四方模型基础上的网络安全模型下采取的安全机制。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密码技术基础、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Internet的基础设施安全、防火墙技术、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及应用、包过滤技术原理及应用、代理服务技术原理及应用、信息隐藏技术。基本的密码学原理,各种加密解密算法及其应用,网络协议的安全漏洞和防护措施,系统安全技术,程序代码安全,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等。 三、主要教材 《网络信息安全》,葳鹏、刘沛骞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四、参考文献 1.《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张玉清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计算机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符彦惟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陈广山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 Methods and Techniqu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5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与策略,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能够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要求掌握OOP的基本思想,统一建模语言UML,学会使用建模工具ROSE等,掌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如何在面向对象的分析(OOA)基础上进行面向对象的设计(OOD)。介绍OOD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几种典型的OOA&D方法,论述OOA和OOD的关系。第2章介绍本书提出的OOD方法概貌,讲授OOD模型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最后讲授统一建模语言(UML),并分析和讨论其优点与缺点。 三、主要教材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第2版),邵维忠,杨芙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四、参考文献 1.《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第2版),邵维忠,杨芙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UML基础与Rose建模案例》(第2版),吴健,郑潮,汪杰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刘弘,刘希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数字水印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数字水印技术 英文名称: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字水印的提出是为了保护版权,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版权保护、数字指纹、认证和完整性校验、内容标识和隐藏标识、使用控制、内容保护、安全不可见通信等几个方面。掌握水印的嵌入、提取和攻击。了解经典水印算法的实现,设计基本的数字图像水印方案。学会在数字图像中嵌入和提取自定义的水印信息,并对水印的不可见性、鲁棒性进行分析。 二、课程内容提要 数字水印技术是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与信息安全、信息隐藏、数据加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模型及算法分析、用于版权保护的鲁棒性透明水印、用于真实性保护的脆弱性透明水印、数字水印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DCT和DWT变换域上的数字水印技术、空间域上的盲数字水印技术以及关系数据库上的数字水印技术。本书也简单介绍了不透明水印、水印信号的设计和产生。 三、主要教材 《数字水印理论与技术》,金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四、参考文献 1.《Matlab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张汗灵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信息隐藏技术及应用》,王丽娜,张焕国,叶登攀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英文名称:Advanced Computer Graph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图形系统的框架及其涉及的软件、硬件技术,了解图形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并具有相关的编程能力,使学生了解到国内外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软件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图形系统的框架及其涉及的软件、硬件技术,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二维图形的生成算法。掌握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方法。掌握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三维形体的建模及投影方法。有二维图形的编程能力,初步掌握三维图形的编程方法。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从建模、渲染、动画三个方面入手,全面介绍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及其最新的进展。系统地讲解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首先介绍三维建模方法、曲线与曲面、体绘制、三角网格等建模技术,然后讲解全局光照、monte carlo方法、辐射度方法、基于图像的渲染、纹理,最后介绍图形动力学和动作生成技术。 三、主要教材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孙家广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四、参考文献 1.《计算机图形学基础》,唐泽圣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教程》(Visaul C++版),和青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计算机图形学》,蔡士杰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人机交互技术——原理与应用》,孟祥旭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计算机技术新进展讲座》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计算机技术新进展讲座 英文名称:Lectur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w Progres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介绍计算机领域前沿技术及最新研究成果。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代码解读和编程实现。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课程。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计算机新技术的学术性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讲授述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研究动态。讨论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展望计算智能、进化计算、群智能优化、自然计算、免疫计算以及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等。 三、主要教材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编委会编,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四、参考文献 1.《信息与网络安全研究新进展》,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2.《智能CAD与数字娱乐新进展》,孟祥旭、庄越挺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数据库技术新进展》(第2版),李昭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能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坚实的通信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通信工程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通信工程和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能够在本学科或与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和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开发工作,并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累计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安全
2.数据通信理论与技术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我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30分,另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各2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具体结构为:
政治理论课程,2门,必修,3学分
第一外国语,1门,必修,3学分
专业外语,1门,必修,2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每门3学分,必修,至少修满3学分
学位专业课程,每门3学分,至少修满9学分
非学位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8学分
跨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
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2至3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详见教学计划表)
五、培养环节
1.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综合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2.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至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各学科组可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论文开题的具体时间,开题最迟时间不晚于第三学期当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如果条件成熟,也可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进行。
3.论文工作检查: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在撰写过程中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4.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各学科专业要为硕士研究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开设文献阅读课等。要求每名硕士生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1篇。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5.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结束,指导教师给予相关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可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相应学分。
6.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分类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单位 | |
学位课程 | 公共课 | S00002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政国学院 |
S00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 | 1 | 18 | 1 | 考试 | 政国学院 | ||
S000004 | 基础英语 | 3 | 144 | 1、2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15028 | 专业英语 | 2 | 36 | 2、3 | 考试 | 各学院 | ||
基础课 | S015004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 | 54 | 2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专 业课 |
S015012 |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 3 | 54 | 1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S015016 | 数字通信 | 3 | 54 | 1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S015017 | 信息与编码理论 | 3 | 54 | 2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非学位课程 | 专业选修课 | S015018 | 数字信号处理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S015019 | 移动通信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20 | Internet与WEB开发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21 | 数字水印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14 |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31 | 管理信息系统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33 | 高级人工智能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32 | XML技术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公共选修课 | s000011 | 计算机应用 | 2 | 72 | 3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S000009 | 英语听说 | 1 | 36 | 2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10 | 英语翻译与写作 | 1 | 36 | 2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05 | 日语(二外) | 2 | 36 | 3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06 | 俄语(二外) | 2 | 36 | 3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15 | 网络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 1 | 36 | 1、2 | 考查 | 图书馆 |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 名称 |
1 | 《字信号处理—时域离散随机信号处理》,丁玉美,阔永红,高新波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2. |
2 |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胡广书 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
3 |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王兴亮,达新宇,林家薇,王瑜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
4 |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刘颖,王春悦,赵蓉 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7. |
5 |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刘颖,王春悦,赵蓉 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7. |
6 | 《信息隐藏技术一隐写术与数字水印》,吴秋新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
7 | 《移动通信技术》(第1版),韦惠民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 |
8 | 郭梯云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5 |
9 | 《信息论与编码》, 傅祖芸、赵建中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 |
10 | 《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
11 |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 Ronald J.Norman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12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徐光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
13 | 高速网络TCP/IP和ATM原理,Willia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14 | C++ Primen, 潘爱敏译 中国电力出版社 |
15 | TCP/IP协议族, 谢希仁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
16 | Kai Hwang, Zhiwei Xu, Scalable Parallel Computing, China Machine Press, 1999,北京 |
17 | 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 IEEE Press |
18 |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系统, 黎连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 | 《SQL Server 2000 XML应用开发》 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6 |
20 | 《网站全程设计技术》吴涛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21 |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美)斯蒂芬·哈格、梅夫卡明斯、詹姆斯·道金斯著,严建援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
22 | 邝孔武、王晓敏编著,《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
23 | 杨波,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出版 |
24 | Willian Stallings, Network Security Essentials: Applications and Standards, 2000 |
25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康耀红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
26 | 《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James F.Kurose, Keith W.Ross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Pearson Education出版集团,2001年出版 |
27 |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 作者: (加)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译者:范明孟小峰等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08 |
28 |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29 | 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 |
30 | 电子技术、计算机工程、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能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能够在本学科或与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和软件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并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或提前攻博,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支撑环境
2.软件理论与技术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我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30分,另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各2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具体结构为:
政治理论课程,2门,必修,3学分
第一外国语,1门,必修,3学分
专业外语,1门,必修,2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每门3学分,必修,至少修满3学分
学位专业课程,每门3学分,至少修满9学分
非学位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8学分
跨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
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2至3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详见教学计划表)
五、培养环节
1.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综合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2.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至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各学科组可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论文开题的具体时间,开题最迟时间不晚于第三学期当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如果条件成熟,也可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进行。
3.论文工作检查: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在撰写过程中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4.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各学科专业要为硕士研究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开设文献阅读课等。要求每名硕士生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1篇。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5.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结束,指导教师给予相关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可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相应学分。
6.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分类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开课单位 | |
学位课程 | 公共课 | S00002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政国学院 |
S00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 | 1 | 18 | 1 | 考试 | 政国学院 | ||
S000004 | 基础英语 | 3 | 144 | 1、2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15028 | 专业英语 | 2 | 36 | 2、3 | 考试 | 各学院 | ||
基础课 | S015002 | 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 | 3 | 54 | 2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专 业课 |
S015003 | 高级人工智能 | 3 | 54 | 1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S015004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 | 54 | 1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S015005 | 分布式计算 | 3 | 54 | 2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非学位课程 | 专业选修课 | S015006 |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S015029 | 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31 | 管理信息系统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09 | 人工神经网络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10 | 分布式数据库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11 | 计算机复杂性理论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30 |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S015032 | XML技术 | 2 | 36 | 1 | 考查 | 信工学院 | ||
公共选修课 | s000011 | 计算机应用 | 2 | 72 | 3 | 考试 | 信工学院 | |
S000009 | 英语听说 | 1 | 36 | 2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10 | 英语翻译与写作 | 1 | 36 | 2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05 | 日语(二外) | 2 | 36 | 3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06 | 俄语(二外) | 2 | 36 | 3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S000015 | 网络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 1 | 36 | 1、2 | 考查 | 图书馆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序号 | 名称 |
1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徐光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
2 |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袁曾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
3 | 现在软件工程,上、中、下,周之英编著,科学出版社. |
4 | Data Mining --- Concepts and Techniques,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高等教育出版社 |
5 | UML With Rational Rose ---从入门到精通,[美]Wendy Boggs,Michael Boggs著,邱仲潘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
6 | 软件学报,中科院软件所主办 |
7 | 计算机学报,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主办 |
8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主办 |
9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主办 |
10 | 分布式数据库,郑振楣等著,科学出版社 |
11 | 软件自动化,吕建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
12 |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学,王元元著,科学出版社 |
13 | 高速网络TCP/IP和ATM原理,William,电子工业出版社 |
14 | C++ Primen, 潘爱敏译 中国电力出版社 |
15 | TCP/IP协议族, 谢希仁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
16 | Scalable Parallel Computing, Kai Hwang, Zhiwei Xu, China Machine Press, 1999,北京 |
17 | 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 IEEE Press |
18 |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系统, 黎连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 |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朱卫东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 | 电子学报 |
21 | 计算机算法 Sara Buase 等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22 | 系统工程概论,夏绍玮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23 | 计算机理论导引,Michael Sipser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
24 |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 Ronald J.Norman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5 |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Data Mining:Conceps and Techniques,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著, 范明、孟小峰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
26 | 数据挖掘实用机器学习技术及Java实现 Data Mining:Practical Learn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with Java Implementations,Ian H.Witten,Eide Frank,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能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本学科或与相关学科领域内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开发工作,并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 4.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或提前攻博,硕士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 1.网络模型及网络环境下应用技术研究 2.信息管理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我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30分,另实践活动、学术活动各2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具体结构为: 政治理论课程,2门,必修,3学分 第一外国语,1门,必修,3学分 专业外语,1门,必修,2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每门3学分,必修,至少修满3学分 学位专业课程,每门3学分,至少修满9学分 非学位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8学分 跨专业课程,每门2学分,至少修满2学分 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2至3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 (详见教学计划表) 五、培养环节 1.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综合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 2.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至迟在第三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各学科组可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论文开题的具体时间,开题最迟时间不晚于第三学期当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如果条件成熟,也可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前进行。 3.论文工作检查:硕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在撰写过程中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4.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各学科专业要为硕士研究生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开设文献阅读课等。要求每名硕士生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至少撰写专业文献综述1篇。达到此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5.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活动结束,指导教师给予相关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可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相应学分。 6.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组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号文宗楼
学院邮箱:zhangwj@sdnu.edu.cn
电话:86181750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教授23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0人;教师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杰出青年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批专家2人,2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获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2人获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获首届泉城学者、1人获山东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优良,实验设备齐全,拥有高性能集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光纤通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Web信息技术、微机原理、iOS移动开发、电子物证等26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山东省高校“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是山东省高校“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还拥有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拥有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1个山东省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培训基地、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考试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等省部级中心或基地挂靠本学院。优良的师资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实验实践条件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介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前身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5年12月(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84年即开始招生),1995年3月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中心合并成立信息管理学院,2005年9月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师资队伍较强、招生规模较大、培养特色鲜明、教学科研突出的学院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山东省名校工程(应用基础型)”重点建设的十个专业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之一,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下设计算机一系、计算机二系(公共课教学部)、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网络空间安全系和软件工程研究所六个系(部、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类)、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省特色专业;拥有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泰山学者岗位和1个海外泰山学者岗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职业技术教育);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列138名高校的第69位,进入前25%,位居山东省高校第三位、省属高校第一位、全国师范院校第五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80人、在读硕士生296人、博士生37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教授23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0人;教师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杰出青年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首批专家2人,2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获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2人获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获首届泉城学者、1人获山东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优良,实验设备齐全,拥有高性能集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光纤通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Web信息技术、微机原理、iOS移动开发、电子物证等26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山东省高校“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是山东省高校“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还拥有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拥有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1个山东省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培训基地、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考试中心、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等省部级中心或基地挂靠本学院。优良的师资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实验实践条件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优良,实验设备齐全,拥有高性能集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技术、光纤通信、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Web信息技术、微机原理、iOS移动开发、电子物证等26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山东省高校“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是山东省高校“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学院还拥有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拥有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1个山东省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培训基地、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考试中心等省部级中心或基地挂靠本学院。优良的师资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实验实践条件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十二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3项、省部级课题111项,科研经费达到6000多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一区、二区文章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发明授权专利50余部(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十二五”以来承担省、部、校级教学改革课题50余项,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余项,新增山东省精品课程9门、省成人教育特色课程3门;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优秀硕士论文5篇、省研究生优秀科技成果奖3项。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等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等高校共建2+2合作项目;与中科院计算所、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浪潮集团、中创软件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五年来,学院成功主办3次国际学术会议,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0余人次;50余名本科生参加2+2和国外联合培养学习,17名本科生到台湾访学交流。
学院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突出,是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单位,学院3次获得学校“十佳先进单位”、6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获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人获山东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获全国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省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学院团总支多次获学校“五四红旗”团总支,2个班级获山东省先进班集体,1人获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本科生男篮六年五次获学校篮球赛冠军、研究生男篮三次获得篮球冠军,学生连续三届获得学校运动会团体冠军。
学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学院优越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开展大学生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分类指导。“十二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60余项、省级奖励500余项,尤其是在全国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先后获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全球最高奖(Outstanding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特等奖、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太地区金奖及山东省冠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专项赛全国银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等,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近年来我院本科生报到率100%,考研率超过30%,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4%以上,在全校就业率排名第一。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含成人教育)及硕士研究生近万人,主要分布在省内外高校、中等学校、部队、机关、软件和通信企业等单位,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信息技术骨干力量。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