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陕西中医药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陕西中医药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陕西中医药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陕西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难吗]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基础医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学介绍
方剂教研室创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陕西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成立陕西中医学院后本课程即定名为中药方剂方剂教研室组。1984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教研室目录调整的有关精神,方剂教研室正式成立。方剂教研室自成立以来数十年间,由于历届教研室负责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因此方剂教研室一直呈健康有序地发展,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方剂学》课程以外,还相继开设了《方剂学专业课题讲座》、《方剂学经典著作节选》等相关选修课程。为适应时代需要,使方剂学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化,我们拟开设实验方剂学、临床方剂学等课程。本教研室教学队伍实力雄厚,近三年主持国家级、部级、厅局级的科研课题达三十余项,经费金额为300余万元。本教研室目前开展的研究主要有:①基于VIP- PKA-AQP3通路研究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研究 人逾花甲之年,脏腑机能衰退,气血运行减慢,便秘则是老年病中常见者之一,临床中调理肠胃,润肠通腑是一个重要环节,对延年益寿有着重要意义。②血脂平冲剂对高脂血症大鼠CAM3及NO影响的实验研究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AS)首要危险因素,在AS基础上发生的冠心病高居死亡前列。资料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因此,高脂血症的有效治疗是防治AS的重要环节。筛选有效药物,对防治该病意义重大。③基于“脾主运化”的仙鹤草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高发疾病,近来的研究证实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降低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是脾胃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将中医“脾主运化”理论引入到缺血性脑病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以线粒体能量代谢为靶标,探讨仙鹤草调控脑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④乌梅丸通过Notch信号通路促进肠粘膜屏障修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UC形成,通过乌梅丸灌胃给药,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Notch-1、Hes-1、Math-1m RNA的表达。
鉴于我们所作的工作,于2005年方剂教研室被陕西中医学院确定为院级重点教研室,同年被定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定为省级精品课程。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本教研室共培养18届50余名研究生(含在读18名),计有6名攻读博士生学位。
本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方剂团队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2人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3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7人,学术梯队合理,集教学、科研于一体,除每年圆满完成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的教学任务,还承担多项科研任务。
教研室师资概况:本教研室现有教职工四名。
朱慧渊,女,38岁,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方剂教研室主任。2014年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2002年-2005年在陕西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5年-2008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在相关科研项目中主要负责动物实验,如痴呆模型制作及凋亡基因分析,同时作为负责人与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影像医学中心合作,在核影像医学领域上,进行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的实验研究。2008年博士毕业,同年进入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方剂配伍量效关系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项目3项。近三年期间共计在相关领域发表核心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方剂学》教材及《中医养生大辞典》各一部。
许爱英教授(退休),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担任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从事《方剂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多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方药研究,近年来主持省、厅级课题3项,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写教学用书7部,培养研究生10余名。公开出版医学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译文2篇,获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
曹兰秀:女,44岁,博士,副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专业。研究方向:配伍对中药功效的靶向控制作用。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厅局级4项。近三年期间共计在方剂学科研及临床领域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收录12篇。参编教材2部。
王江,男,40岁,博士,讲师,201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专业。研究方向,方剂配伍规律及辨证论治技巧。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厅局级课题3项,主持校级课题一项。近三年发表核心论文3篇,参编教材1部。
蔺焕萍,女,39岁,硕士,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方剂学专业。研究方向,脾胃病方药临床与实验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近三年发表核心论文6篇,参编教材1部。
闫曙光,男,1981年10月1日生,36岁,陕西户县人,医学博士,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九三学社成员。
主要从事方剂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参编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2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方向:寒热并用方药治疗胃肠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金匮)介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伤寒金匮)是陕西省教育厅1997年确定的省级重点学科。现有专职教师6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5人。学科在老一代学术带头人杜雨茂教授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我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该学科198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自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先后招收32届120余名硕士研究生。在已毕业的102名硕士研究生中,有38人通过进一步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有50余人已成为国内高等医药院校教学、医疗或科研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高级专业技术骨干,为社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目前,我学科(教研室)承担着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及成人教育等不同层次《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思维与辨析》、《疑难病辨治思路》、《中医学》等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课时2000。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方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张仲景六经辨证思维方法的研究,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研究。现承担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16项,市校级科研项目3项。自1997年以来,学科成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3部,编写本、专科生或研究生使用教材13部,获得各级各类学术成果奖励3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2项,厅局级奖励20项。本学科的全体教师,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标准的教研业绩,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杨景锋(1970-),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务处处长、校招生办主任职务,兼任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西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高教学会院校研究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厅局级以上课题10项。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李小会(1972-),女,,博士,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一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仲景学会委员。
199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获硕士学位。2010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博士学位。从事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近20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及教材6部,为《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厅级课题5项。获咸阳市科技成果奖1项
谭颖颖(1976-),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生物学系获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2010年10月回国后,在我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发表研究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教材4部。研究成果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牛锐(1978-),女,医学硕士,副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我校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后留校工作,承担《金匮要略》、《妇幼保健学》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在临床医学系承担教学管理工作。
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主编著作1部,参与编写教材、论著9部,主编校内教材1部。参与学术交流15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2013年9月参加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委员会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杨军(1970-),男,博士,副教授。先后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
谷浩荣(1983-),男,博士,讲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获中医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基于认知科学的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及中医理论基础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1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获2016年全国“中医社杯”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
屈杰(1985-),男,博士,主治医师,讲师,陕西中医药大学伤寒金匮教研室专职教师。2016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经方治疗脾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要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专业论文14篇,中文核心4篇,获国家博士论坛三等奖一次,参编教材1部。
陈丽名(1988-),女,博士,讲师。201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获博士学位。参与973项目1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联系方式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联系方式基础医学院办公室电话:029-38185122
E-mail:jckb168@163.com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学科介绍
一、简介中医诊断学学科成立于1984年,2001年9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协作共建单位有河南、甘肃、贵阳中医学院及宁夏和青海医学院中医系,1998年被批准为中医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有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
中医诊断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学术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已经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一是四诊客观化的研究;二是证候规范化的研究; 三是病证结合证候规律的研究;四是文献资料的研究2004年至今,取得了国家、省部、厅局级等各级科研课题40余项,科研经费150余万元,出版学术论著6部,主编和参编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条件建设方面迅速发展,现学科基地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包括中医诊断学研究室、重点学科实验室、资料档案室等。中医诊断学科现有实验设备120多万元,为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殷鑫,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任国家高等教育中医诊断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秘书,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副主任。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年,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医教研的第一线,具有比较高的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学科队伍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其毕业论文曾在第三届全国内径学术研讨会上首位大会交流,参加了色诊仪的研制,获得了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主持学院教改项目获学院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研制的红山健儿口服液获得了新药批准文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6篇发表国家核心期刊,出版著作5部,其中担任主编2部,编写中医诊断学教材一部。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学科介绍
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学科是我院1977年成立的中医专业骨干学科之一。该学科首任学科学术带头人杜雨茂教授,是全国著名伤寒论学家、中医肾病治疗大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第二代学科学术带头人曾福海教授教授,是全国著名伤寒论学家、中医教育学家。第三代学科带头人王宗柱教授、张玉英教授,一直从事伤寒论教学和科研、临床工作,对六经辨证论治及经方辨治呼吸病方面有较深入地研究,在国内伤寒学科界有一定的影响。在历代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建设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团队,在教学、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该学科198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997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的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二期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通过陕西省教育厅检查验收而给予继续建设。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逐步形了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①伤寒名家(杜雨茂)学术经验研究;②经方辨治疑难病(肾病、糖尿病)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本学科历经多年教学科研及临床实践,结合经典古籍的学科特点,继承中医传统精华,贯彻古为今用,解决现代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为目标,开展经方辨治肾病、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同时学科在长期的建设工作中,形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知识水平、政治业务素质较高,充满活力,努力创新的学术队伍。学科团队中既有在国内知名的高年资的老专家教授,又有中青年高学历的学术骨干,老中青结合。现有成员12人,教授及副教授6人;年龄在55岁以上4人、45—54岁3人、35—44岁3人、35岁以下2人;学科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5人;有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9名。近3年来共承担科研课题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得项目资助金约102万元。发表论文136篇,其中SCI收录2篇,出版著作23部,其中编写教材教参12部。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所属伤寒论是中医学经典理论课程,也是中医学本科专业标准规定的核心课程,学科团队根据学科特点,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追踪学科前沿,本着古为今用原则,锐意进取、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研究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经典医著教学创新模式。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融入教材,贯穿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加强教材建设,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全国十一五、十二五统编、规划教材及院校协编类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主编了21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本校自编教材),西部精品教材《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参编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伤寒论思维辨析》、研究生教材《伤寒论理论与实践》、普通高校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参编全国中医教育类精编教材《伤寒论讲义》。其中由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批准,本学科组织编写的院内教材《伤寒论讲义》在我校中医学、针灸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教学中使用,受到师生的好评,获得2006年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材一等奖;该教材2009年经过修订后已成为我校的特色教材,获得陕西省普通高校2011年度优秀教材二等奖。在课程建设方面,学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及多媒体技术,精心建设《伤寒论》精品课程网站,不断更新、完善《伤寒论》精品课程网页内容,2011年《伤寒论》获批陕西省精品课程。
学科建设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医、教、研相互促进。及时将科研成果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使中医经方在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学科教师积极参加临床医疗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积极主办、参加与本学科相关学术交流,本学科教师多次参加全国临床基础学科研讨会、全国仲景学术学说年会、研讨会等专业学术会议。并于2009年8月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十七届仲景学术思想研讨会;2010年4月举办了《首届经方临床应用与研究暨杜雨茂学术思想研讨会》,2012年9月举办了《第二届经方临床应用与研究暨杜雨茂学术思想研讨会》,2013年9月主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治疗肾脏病临床经验暨学术思想研修班》,多次继续教育学习班均获得圆满成功,与国内学者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扩大了学科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
近三年来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建设拔款105万元,学校配套47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我校党政部门、第一临床医学院及中医系十分重视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科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确保专款专用。2010年,批准成立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室;加大经方实验室建设力度,新增购实验仪器价值490余万;随着学校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完善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并购置专业图书200余册,使研究室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实验室建设从低水平向高层次的飞跃。上述学科发展软、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初步改变了经典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理论研究的局面,为走上教、医、研三位一体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学科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且在上个3年建设周期中,一批年轻化、高学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学科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为完成学科既定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师资力量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23名教职工,其中专职教师中有博士53名、硕士50名,副教授以上56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校级十大名师7人,校级特聘教授5人校学术带头人2人,校骨干教师18人,校级思邈学者2人,校级思邈新星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介绍
基础医学院是我校中、西医基础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全校各专业、各层次中、西医基础课程和部分公共课程的教学工作。我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来,基础医学院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狠抓内涵建设,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才的严谨求学、团结和谐的教育环境,已成为我校高起点的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平台。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硕士点5个,并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研究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我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23名教职工,其中专职教师中有博士53名、硕士50名,副教授以上56名,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校级十大名师7人,校级特聘教授5人校学术带头人2人,校骨干教师18人,校级思邈学者2人,校级思邈新星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及
考研派快讯,据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学院 | 专业和拟招生人数 | 研究方向 | 导 师 | 初试考试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 | 备 注 |
001 基础 医学院 |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2人 | 01(全日制)中医理论的发生与演变研究 | 邢玉瑞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中医综合(学术) | 中医基础理论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02(全日制)中医体质理论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 孙理军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03(全日制)中医藏象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 张景明 | 无 | ||||
陈贵海 | ||||||
04(全日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李翠娟 | 不招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 | ||||
田丙坤 | ||||||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人 | 01(全日制)经方辨治慢性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 李小会 | 伤寒论 | 无 | ||
谭颖颖 | ||||||
02(全日制)经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 | 杨景锋 | 金匮要略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03(全日制)温病方药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 周永学 | 温病学 | ||||
郑旭锐 | 无 | |||||
100504 方剂学10人 | 01(全日制)方剂配伍规律与辨证论治技巧研究 | 周永学 | 方剂学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02(全日制)脾胃病证的方药研究 | 文颖娟 | |||||
03(全日制)配伍对中药功效的靶向控制作用研究 | 曹兰秀 | 无 | ||||
04(全日制)方剂配伍作用机理及微生态学评价 | 王 倩 | |||||
05方剂配伍量效关系与临床研究 | 朱慧渊 | |||||
100505 中医诊断学2人 | 01(全日制)证候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研究 | 谭从娥 | 中医诊断学 | |||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22人 | 01(全日制)中医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 | 于远望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中医综合(学术) | 生理学 | 无 | |
02(全日制)高血压的神经调控机制 | 张 琪 | |||||
03(全日制)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 张 红 | |||||
04(全日制)中医药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机制研究 | 应小平 | |||||
05(全日制)中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 | 范 妤 | |||||
06(全日制)肿瘤免疫病理学研究 | 王小平 | |||||
07(全日制)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晁 旭 | |||||
08(全日制)中医药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 魏敏惠 | |||||
09(全日制)中医体质与疾病遗传的基础研究 | 韩洛川 | 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 ||||
李 军 | 不招跨专业考生 | |||||
10(全日制)内科慢性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闫平慧 | 诊断学 | 无 |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目录。
添加陕西中医药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陕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陕西中医药大学学姐、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陕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陕西中医药大学排名、陕西中医药大学保研、陕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陕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