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中山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中山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中山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山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中山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中山大学考研难吗]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中山大学考研群]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费]
[中山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中山大学保研: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为加深全国优秀大学生对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了解,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选拔优秀大学生继续深造,中山大学中文系将在2019年7月15日—18日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期夏令营预计招收60名营员。申请工作自公告发 布当日开始,2019年5月27日报名截止,6月14日前公布夏令营录取名单及报到事项。欢迎有意报考我系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同学申报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我系学术学位共9个,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学位共1个,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以上专业均接受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报名。
初定日程安排:
日 期 时 间 活动安排
2019年7月15日 下 午 营员报到
晚 上 欢迎晚宴、破冰活动
2019年7月16日 上 午 开营典礼、系况介绍、合影留念
师生座谈、优秀在读研究生交流
下 午 学术专题讲座一(文学类)
2019年7月17日 上 午 学术专题讲座二(语言类)
校园参观
下 午 专业笔试
2019年7月18日 上 午 综合面试
中 午 离营
注意:1、此日程安排为拟定计划,具体日程安排在营员报到当日发放;
2、营员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将视为自动放弃入营资格;
3、报到后须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无故缺席将取消营员资格。
一、申请资格
1、政治思想品德合格、在校期间无违纪表现、未受过处分,身体健康。
2、2020届全国著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本系学生除外。
3、学习成绩优秀:预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专业或年级排名原则上居前20%)。
4、接受跨专业申请。
5、英语水平优秀:申请人须提交下列任意一项英语成绩单:GRE、TOEFL、IELTS(A类)、大学英语六级(426分以上)、大学英语四级(497分以上)。
二、申请材料
1、《中山大学暑期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申请表》(附件1,需签字、盖章1份,双面打印,须注明申请的具体学科及方向);
2、个人就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自我陈述(3000字以内,word文档);
3、由教务部门盖章的在校成绩单原件,以及学业成绩排名证明原件;
4、外语等级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GRE、TOEFL、IELTS(A类)、大学英语四级或大学英语六级;
5、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学生证将个人信息页和注册信息页复印在一面A4纸上;身份证将正反面复印在一面A4纸上);
6、其他学业相关获奖、证书或代表作品等材料(该部分材料不作为必须提供材料的内容,供我院审核、接收时参考)。
三、申请及审核程序
1、将以上1—6申请材料扫描件发送电子版的压缩包(其中《中山大学暑期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申请表》同时发送word版和扫描件)至邮箱:zdzwx@163.com,邮件主题用“姓名+本科所在院校+申请夏令营+申请专业名称”。截止日期:2019年5月27日。
注意:申请阶段不需要邮寄纸质材料。过期不再接受申请。
2、通过材料审核并取得入营资格的同学,请于入营报到时提交申请材料1—6的纸质版,须与电子版材料内容一致。
申请人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经审核若发现存在材料虚假者,将取消本次营员资格。
3、夏令营学员资格审核工作将于2019年6月初结束,中山大学中文系将进行资格审核,择优录取,夏令营营员名单将于2019年6月14日前在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http://chinese.sysu.edu.cn/2012/home/index.aspx)发布。
经审核入选夏令营的同学请按照日程安排的要求,按时报到。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本次夏令营,请于活动开始前一周告知我系。
四、注意事项
1、中山大学中文系将对学员综合素质进行测试、考察,选拔2019年免试研究生候选人。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候选人资格的学员,须于9月底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上填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我系将根据相关规定在“推免服务系统”上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核,通过者将获得录取资格。
2、夏令营期间,学员必须遵守中山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夏令营期间,因擅自活动导致的人身安全问题和财产损失情况由本人负责。
3、夏令营期间中山大学中文系为所有学员免费提供食宿和交通费(广东省外营员按照火车硬座票标准报销,学员返程票应于项目结束后两周内寄回中山大学中文系,否则不予报销;广东省内营员路费不予报销),夏令营活动外的费用需自行承担。
五、联系方式
材料邮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文堂406 研工办张老师(邮编:510275)
联系电话:020-84113323(中文系研工办)
联系邮件:zhangshuhua0314@163.com
中山大学农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756-3668123
地 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大学路2号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地 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大学路2号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中山大学农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师资简介
中文系(珠海)自建系起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迄今已有教职工40余人。包含教授2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讲座教授2人、助理教授2人,专职科研人员15人,博士后9人,高年资教授2人。其中屠友祥教授为领军人才,朱崇科教授是我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预计到2021年,我系拥有教授副教授40名、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60名,可以实现中文系(珠海)教师人才结构合理、学科平衡、重点突出、卓然一家。学生方面,在校本科生300名、研究生150名,学术后备梯队培养齐整。中山大学农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发展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广东大学之初,便设有中国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早年有鲁迅、郭沫若、傅斯年、成仿吾、顾颉刚、钟敬文、赵元任、罗常培、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起、冼玉清、黄海章、楼栖等。
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珠海市提升其城市“软实力”、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要,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以下简称中文系(珠海)】应运而生,并于2015年10月正式成立。中文系(珠海)将在中文系(广州)基础上,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格局。创系系主任为朱崇科教授,郑华同志为现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
中文系(珠海)第二届“鲁迅研究青年工作坊”
中文系(珠海)为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在学科方向发展上,本系在中文一级学科完整建制基础之上将重点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华文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方向。
中文系(珠海)自建系起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迄今已有教职工40余人。包含教授2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讲座教授2人、助理教授2人,专职科研人员15人,博士后9人,高年资教授2人。其中屠友祥教授为领军人才,朱崇科教授是我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预计到2021年,我系拥有教授副教授40名、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60名,可以实现中文系(珠海)教师人才结构合理、学科平衡、重点突出、卓然一家。学生方面,在校本科生300名、研究生150名,学术后备梯队培养齐整。
中文系(珠海)历史现场教学活动
中文系(珠海)从2016年9月开始招生,现有2016级本科生74名,博士研究生1名;2017级本科生67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3名;2018级本科生74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11名;2019级本科生79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12名。本系重视培养本科生阅读与写作的基本功:低年级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训练,通过“经典细读”系列课程与“华文文学专题”等特色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高年级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开展小班教学(鲁迅研究、西方经典、华人文学研讨等),开设专门的学术研究方法论等课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为倡导人心向学培养精英人才,特开设学术精英班(又名鲁迅班),实现部分本硕课程打通,开设硕博连读研修通道,鼓励优秀学子继续深造。如此可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提升学生品质与德性修养,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的人才。
从科研角度出发,本系重点建设3个科研大平台:一个是华文文学(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平台负责人为朱崇科教授,通过建设合理人才梯队,希望大力引进各方向带头人、青年骨干、专职科研人员,长期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华文文学学术团队。第二个科研平台则是中西文论与文化研究,平台负责人为屠友祥教授,该平台既立足本土中国现代性的起源和嬗变,同时又关注其西方渊源,这样古今中外的现代性论述如何聚焦于中国则相当耐人寻味,反过来,借此也可以明了如何更好的表述当代中国。而第三个跨学科学术平台——古典学术研究,旨在打通先秦与轴心时期经典的跨学科阐释、反思与实现中西对话和可能的新融合,该平台的良好建设将有助于文珠反哺学界。
我系教授、副教授均需担任教学工作,走进一线课堂,并竭诚打造校内,以致国内知名的精品课程,努力建设如下(包含但不限于)特色课程: 1.华文文学专题(台港、东南亚、欧美华文文学等,国际视野与区域情怀);2.经典细读类核心课程;3.英语名著导读(全英授课);4.诗词写作、书法、文学批评实践(专业技能训练)。
中文系(珠海)第一届海内外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
借助小班教学、实践教学和英文授课,努力给本科生提供一个有趣深刻、因材施教的成长空间,让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和现实语境。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连续举办全国中文系博士生论坛,鼓励研究生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和交换培养,也请进来,加强交流、扩大影响。
本系学科建设强调国际化,系内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国际经验,不少教师博士学位取自海外;我系强调跨学科培养,如华文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文学互跨,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学的学科交叉等,能使不同学科文化交叉融合,对文化创新及人才培养起到极大推进作用。同时,本系鼓励人心向学,设有“名家讲坛”、“前沿讲坛”(面向全校及社会)和“青年学术沙龙”(主要面向本系师生)和“向学学子讲坛”(面向学生)。本系实行全程导师制(含office hours制度),细心呵护每一位学子,同时大力主张经典阅读、文体写作和独立思考紧密结合,包括大一30篇写作、大二4篇小论文、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写作等。
根据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珠海市提升其城市“软实力”、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要,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以下简称中文系(珠海)】应运而生,并于2015年10月正式成立。中文系(珠海)将在中文系(广州)基础上,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格局。创系系主任为朱崇科教授,郑华同志为现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
中文系(珠海)第二届“鲁迅研究青年工作坊”
中文系(珠海)为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在学科方向发展上,本系在中文一级学科完整建制基础之上将重点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华文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方向。
中文系(珠海)自建系起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迄今已有教职工40余人。包含教授2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讲座教授2人、助理教授2人,专职科研人员15人,博士后9人,高年资教授2人。其中屠友祥教授为领军人才,朱崇科教授是我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预计到2021年,我系拥有教授副教授40名、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60名,可以实现中文系(珠海)教师人才结构合理、学科平衡、重点突出、卓然一家。学生方面,在校本科生300名、研究生150名,学术后备梯队培养齐整。
中文系(珠海)历史现场教学活动
中文系(珠海)从2016年9月开始招生,现有2016级本科生74名,博士研究生1名;2017级本科生67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3名;2018级本科生74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11名;2019级本科生79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12名。本系重视培养本科生阅读与写作的基本功:低年级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训练,通过“经典细读”系列课程与“华文文学专题”等特色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高年级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开展小班教学(鲁迅研究、西方经典、华人文学研讨等),开设专门的学术研究方法论等课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为倡导人心向学培养精英人才,特开设学术精英班(又名鲁迅班),实现部分本硕课程打通,开设硕博连读研修通道,鼓励优秀学子继续深造。如此可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提升学生品质与德性修养,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国际化、现代化、个性化的人才。
从科研角度出发,本系重点建设3个科研大平台:一个是华文文学(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平台负责人为朱崇科教授,通过建设合理人才梯队,希望大力引进各方向带头人、青年骨干、专职科研人员,长期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华文文学学术团队。第二个科研平台则是中西文论与文化研究,平台负责人为屠友祥教授,该平台既立足本土中国现代性的起源和嬗变,同时又关注其西方渊源,这样古今中外的现代性论述如何聚焦于中国则相当耐人寻味,反过来,借此也可以明了如何更好的表述当代中国。而第三个跨学科学术平台——古典学术研究,旨在打通先秦与轴心时期经典的跨学科阐释、反思与实现中西对话和可能的新融合,该平台的良好建设将有助于文珠反哺学界。
我系教授、副教授均需担任教学工作,走进一线课堂,并竭诚打造校内,以致国内知名的精品课程,努力建设如下(包含但不限于)特色课程: 1.华文文学专题(台港、东南亚、欧美华文文学等,国际视野与区域情怀);2.经典细读类核心课程;3.英语名著导读(全英授课);4.诗词写作、书法、文学批评实践(专业技能训练)。
中文系(珠海)第一届海内外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
借助小班教学、实践教学和英文授课,努力给本科生提供一个有趣深刻、因材施教的成长空间,让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和现实语境。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连续举办全国中文系博士生论坛,鼓励研究生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和交换培养,也请进来,加强交流、扩大影响。
本系学科建设强调国际化,系内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国际经验,不少教师博士学位取自海外;我系强调跨学科培养,如华文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文学互跨,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文艺学的学科交叉等,能使不同学科文化交叉融合,对文化创新及人才培养起到极大推进作用。同时,本系鼓励人心向学,设有“名家讲坛”、“前沿讲坛”(面向全校及社会)和“青年学术沙龙”(主要面向本系师生)和“向学学子讲坛”(面向学生)。本系实行全程导师制(含office hours制度),细心呵护每一位学子,同时大力主张经典阅读、文体写作和独立思考紧密结合,包括大一30篇写作、大二4篇小论文、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写作等。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师资简介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中国 广州 新港西路 中山大学 中文堂 (510275)Tel: (8620)84113112
中山大学中文系版权所有©2012-2018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师资简介
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27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拨尖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天骥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吴承学教授、黄仕忠教授和彭玉平教授等人,是中文系教师的杰出代表。新世纪以来,中文系发展迅猛,布局合理,影响日益扩大。2000年中文系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2002年,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中文系获评为优秀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首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同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获评为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2年获评为广东省攀峰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文系排名并列第6,2012年第三轮评估排名全国并列第5。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简介
系况简介
发布人:中国语言文学系发布日期:2018-06-14阅读次数:15250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语言历史研究所)改组为文科研究所,设中国文学部和历史学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抗日战争时期,中文系师生迁至云南瀓江和广东坪石、梅县等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1946年,中山大学成立语言学系,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中文系与语言学系、语言历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该系部分教师转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设新闻专业,次年该专业并入暨南大学。1981年,中文系设立汉语培训中心,1992年,该中心并入外国语学院。中文系自建系以来,一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先后在该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赵元任、罗常培、鲁迅、郭沫若、钟敬文、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季思、冼玉清等。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27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拨尖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天骥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吴承学教授、黄仕忠教授和彭玉平教授等人,是中文系教师的杰出代表。
新世纪以来,中文系发展迅猛,布局合理,影响日益扩大。2000年中文系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2002年,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中文系获评为优秀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首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同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获评为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2年获评为广东省攀峰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文系排名并列第6,2012年第三轮评估排名全国并列第5。
2002年,中文系成立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4年,该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设立基地重大项目选题,通过学术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提供服务。2007年创办《文化遗产》学术期刊,2009年成为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2012年成为CSSCI来源期刊。编撰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蓝皮书),是国内唯一部专门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报告,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国家和政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的重要参考。
中文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既要培养一流学者,也培养具有崇高的国家民族情怀和时代使命感、在各行各业能够胜任汉语言文字、文学等基础性、创造性工作的优秀人才。近年来,中文系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目前有在校本科生540多人;在校研究生近300人,其中博士生近150人。2004年,宋俊华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戏曲服饰研究》(黄天骥教授指导)获评为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7年,刘晓明的博士论文《杂剧形成史》(康保成教授指导)获评为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此外,还有三篇博士论文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中文系的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百篇作文”实践教学,能力和品行同步提升——26年的坚持与收获》获得“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近年来,中文系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与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制度,并与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系开展定期的学术交流。
90多年来,中文系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在不同领域表现卓越,为中文系和中山大学赢得了较高赞誉。“领百粤风骚开一园桃李,揽九天星斗写千古文章”,这副镌刻在中文堂大堂正中的对联,是中文系历史的凝聚和品格的写照。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先后在该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赵元任、罗常培、鲁迅、郭沫若、钟敬文、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季思、冼玉清等。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27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拨尖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天骥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吴承学教授、黄仕忠教授和彭玉平教授等人,是中文系教师的杰出代表。
新世纪以来,中文系发展迅猛,布局合理,影响日益扩大。2000年中文系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2002年,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中文系获评为优秀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首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同年,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获评为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12年获评为广东省攀峰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文系排名并列第6,2012年第三轮评估排名全国并列第5。
2002年,中文系成立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4年,该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设立基地重大项目选题,通过学术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提供服务。2007年创办《文化遗产》学术期刊,2009年成为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2012年成为CSSCI来源期刊。编撰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蓝皮书),是国内唯一部专门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报告,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国家和政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的重要参考。
中文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既要培养一流学者,也培养具有崇高的国家民族情怀和时代使命感、在各行各业能够胜任汉语言文字、文学等基础性、创造性工作的优秀人才。近年来,中文系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目前有在校本科生540多人;在校研究生近300人,其中博士生近150人。2004年,宋俊华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戏曲服饰研究》(黄天骥教授指导)获评为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7年,刘晓明的博士论文《杂剧形成史》(康保成教授指导)获评为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此外,还有三篇博士论文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中文系的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年,《“百篇作文”实践教学,能力和品行同步提升——26年的坚持与收获》获得“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近年来,中文系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与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制度,并与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系开展定期的学术交流。
90多年来,中文系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在不同领域表现卓越,为中文系和中山大学赢得了较高赞誉。“领百粤风骚开一园桃李,揽九天星斗写千古文章”,这副镌刻在中文堂大堂正中的对联,是中文系历史的凝聚和品格的写照。
2016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复试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中国语言文学系研工办(中文堂 406)
电话:020-84113323
邮箱:wanghj@mail.sysu.edu.cn
2016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复试成绩计算办法
复试内容以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主。复试总分应等于初试总分。
1.专业课笔试(占复试总分的 20%)
(1)考试内容:专业课笔试科目名称与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复试专业课一致。专业课笔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2)考试时间:2 小时
(3)考试形式:闭卷
2. 外语应用能力测试(占复试总分的 20%)
考试形式:笔试/面试
3. 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占复试总分的 60%)
(1)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2)考核时间: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含外语应用能力面试)不少于 10 分钟。
(3)考核办法
a. 以面试为主,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要逐个进行考核,或考核分组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
b. 考核采取由考生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考核教师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必要时,考核教师可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
(4)考核评分
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教师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在评分前可召开复试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核评意见。考核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考核分数。
2016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复试内容
1.专业课笔试(占复试总分的 20%)(1)考试内容:专业课笔试科目名称与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复试专业课一致。专业课笔试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深厚和宽广,是否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2)考试时间:2 小时
(3)考试形式:闭卷
2. 外语应用能力测试(占复试总分的 20%)
考试形式:笔试/面试
3. 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占复试总分的 60%)
(1)考核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以及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2)考核时间: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含外语应用能力面试)不少于 10 分钟。
(3)考核办法
a. 以面试为主,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要逐个进行考核,或考核分组进行,分组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
b. 考核采取由考生从试题中随机抽取题目,考核教师提问,考生当场回答的方式进行。必要时,考核教师可就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问。
(4)考核评分
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教师现场独立为考生评分。在评分前可召开复试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考核评意见。考核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考核分数。
添加中山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山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山大学报录比、中山大学考研群、中山大学学姐、中山大学考研真题、中山大学专业目录、中山大学排名、中山大学保研、中山大学公众号、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山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