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太原科技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太原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太原科技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制药工程(081302)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方面发展,能适应制药工业发展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药用辅料、医药中间体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产品质量意识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社会交流能力,能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或进入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继续深造。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品生产制造、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专业实验技能、工艺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科学与工程方法训练,掌握从事药品研究与开发、制药工艺设计与放大、药品生产质量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毕业生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工程知识:熟练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制药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G1)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制药工程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来分析复杂制药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G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针对制药工程实际问题分析提出和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并且能够设计出满足制药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国家关于药品生产、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需求的工艺流程和GMP车间,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G3)
 
(4)研究: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药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和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制订与车间设计的方法和原理的基本知识来研究制药工程问题,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同时了解制药工程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药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进而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G4)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查找、阅读制药相关文献的能力,使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和新工艺研究开发和设计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G5)
 
(6)工程与社会: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制药工程科学理论,分析和评价制药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G6)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社会服务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制药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G7)
 
(8)职业规范: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能够在制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G8)
 
(9)个人和团体: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G9)
 
(10)沟通:能够就制药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G10)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应对药品生产、使用中和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进而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G11)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有不断获取专业新知识的能力。(G12)
 
4、修业年限
 
  四年。
 
5、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主干学科
 
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7、核心课程
 
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反应工程、制药分离技术、制药设备和车间工艺设计、制药专业实验。
 
8、专业特色
 
本专业强化在制药工艺与设备的研究与设计、制药过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和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建立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9、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化学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机械课程设计、制药设备和车间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10、主要专业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药物合成实验、药物分析实验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等。
 
 
油气储运工程(081504)
 
(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要求,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系统、专业技能良好、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及国际视野,从事油气储运和燃气输配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五年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1、适应世界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发展,综合运用数理知识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知识,为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2、具有工程创新能力,针对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
 
3、具备社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公众利益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及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5、有良好的修养与道德水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2、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基础等课程,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泵与压缩机等专业基础课以及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等专业课,接受油气储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3、毕业生能力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油气储运工程相关问题(G1)。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油气储运工程相关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G2)。
 
(3)能够设计针对油气储运工程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矿场油气集输系统、长距离油气管道、油气储存与装卸系统、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管道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G3)。
 
(4)了解现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油气储存与输运过程中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G4)。
 
(5)能够针对油气储运工程相关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熟练运用相关工程计算软件进行油气储运工程工艺计算,参数预测与优化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G5)。
 
(6)能够基于油气储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G6)。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油气储运工程相关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G7)。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G8)。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G9)。
 
(10)能够就油气储运工程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G10)。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G11)。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G12)。
 
4、修业年限
 
四年。
 
  5、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主干学科
 
油气储运工程。
 
7、核心课程
 
电工电子基础、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泵与压缩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罐及管道强度设计、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油库设计与管理、腐蚀与防腐等。
 
8、专业特色
 
本专业偏重于城市燃气输送方向,注重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储运运行管理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培养油气储运工程工程师、设计师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国内油气能源领域及山西城市燃气发展输送大量需求人才。
 
9、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10、主要专业实验
 
工程力学实验、电工电子技术试验、流体力学实验、输油管道运行控制实验、油气集输技术实验、液化天然气技术实验、油气储存与卸装实验、输气管道与城市燃气管网模拟实验、油气储运工程仿真及综合实验、管泵拆装实验、压缩机性能测定实验等。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06)
文章来源: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作者: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点击数: 479  2017年11月20日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06)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与科学基本知识以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轻工、能源、制药、环保、建材等领域从事过程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控制、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工程技术,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或进入相关学科继续深造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科技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工艺过程及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过程(化学)工程技术、检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毕业生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G1);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自然科学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G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具有对过程装备其相关技术进行创新开发设计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G3);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G4); 
 
(5)使用现代工具: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的现代设计方法、学科前沿、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能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G5);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G6);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G7);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G8);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G9);
 
(10)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G10);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G11);
 
(12)终身学习: 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具有拓展知识面和跨专业、跨文化的学习交流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G12)。
 
4、修业年限
 
  四年。
 
5、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7、核心课程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制造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化工原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化学基础、过程设备设计、电工电子基础、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
 
8、专业特色
 
本专业选择化工装备为主要方向,培养掌握过程(化工)原理、装备与控制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能从事化工装备与控制的研究、设计、制造、使用以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将“过程”、“装备”与“控制”这三个知识领域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以化工装备为主,工艺与控制为辅的“一机两翼”的复合型交叉专业。
 
9、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设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10、主要专业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压力容器强度实验、压力容器稳定性实验、过程流体机械性能测试与监控实验、过程设备性能测试与监控实验等。
 
 
 
 
 
 
 
 
 
 
能源化学工程(081304T)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能源化学工程基本理论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拥有化学化工实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化工设计能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专业知识对能源化工企业的现有的生产过程进行技术革新,模拟优化,升级改造的能力,能够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研发和设计的能力,具备知识更新能力,能在化工、能源、轻工、制药、冶金和环保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新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工程和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的人才。 
 
培养目标分解为如下:
 
培养目标1. 掌握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相关的数理、化学及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受到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化工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从事能源化工方向产品技术研发、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并能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培养目标2. 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能基于所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知识对能源化工领域出现的工程和技术问题进行的探索,初步具备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分析、信息综合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具有对能源化工乃至非能源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3.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素质,具有使用现代工具查询、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
 
培养目标4. 能够通过撰写各类实习、实验报告和设计文稿、以陈述发言等方式就化工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培养目标5.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能够成为从业单位的业务骨干的潜质。
 
2、培养要求
 
掌握从事能源化学工程相关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能源化学工程及工艺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必要的工程学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能源化工领域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能源化工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的能力。
 
3、毕业生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化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G1)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化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G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能源化工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G3)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G4)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G5)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源化学工程实践和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G6)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G7)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G8)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G9)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G10)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G11)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G12)
 
4、修业年限
 
四年。
 
  5、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7、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合成燃料工程等。
 
8、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上着重新能源的化学工程问题,一方面通过电池等系统高效利用能源,另一方面发挥化工优势合成醇醚等新型燃料,从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人才。课程设置在涉及面广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且适时更新培养方案和大纲以完善教学体系。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强化专业实验及工程设计,建立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9、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10、主要专业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能源化学工艺实验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081301)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化学化工实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化工设计能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现有的生产过程进行技术革新,模拟优化,升级改造,能够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研发和设计,具备知识更新和沟通交流能力,能在化工、能源、轻工、制药、冶金和环保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新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研究开发人才。 
 
目标分解如下: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相关的数理、化学及工程科学知识;受到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化工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能够从事化工方向的产品制造、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工作;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2)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能基于所学自然、工程科学知识对化工领域出现的工程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探索,初步具备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分析、信息综合并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
 
(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使用现代工具查询、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能够通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方式就化工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5)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2、培养要求
 
学习从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化工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的能力;也适应于化工研究和设计单位的开发设计工作。
 
3、毕业生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化工领域解决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能力;(G1)
 
(2)问题分析:具有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化工领域的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工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初步能力;(G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化工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G3)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工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G4)
 
(5)使用现代工具: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模拟、制图等基本技能,能够针对复杂化工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G5)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化工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G6)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G7)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G8)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G9)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G10)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G11)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G12)
 
4、修业年限
 
四年。
 
  5、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6、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7、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系统工程、石油及天然气化工工艺学、煤化工工艺学等。
 
8、专业特色
 
本专业办学特色主要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在涉及面广的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系统性,且适时更新培养方案和大纲以完善教学体系;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强化专业实验及工程设计,建立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9、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单元设备设计、化工产品和过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10、主要专业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热力学实验、反应工程实验、化学工艺实验等。
 
 
 
 
 
 
 
化学工程(085216)
 
一、培养目标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 掌握化学工程领域扎实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化学工程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本领域工程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能力;具有独立担负本领域工程项目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3.具有化学工程师的职业素质,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正确的工程思维,尊重客观规律,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化学工程问题。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合作精神。
 
4.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查阅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
 
 
 
绿色化学工程(0830Z2)
文章来源: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作者: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点击数: 400  2017年11月20日 
 
 
 
 
 
 
 
 
 
 
 
 
 
绿色化学工程(0830Z2)
 
绿色化学工程以美国1990年颁布《污染防治条例》和P.T.Anastas1998年出版《绿色化学: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业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认同。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对绿色化学工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
 
绿色化学工程学科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2011年经国内专家论证、网上公示、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和报教育部备案后正式设立,2013年开始招生。本学科现有梯队成员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获得博士学位8人、在职攻读博士生8人。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绿色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在ZrO2基材料、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和多晶硅领域探索新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其规律、拓展所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倡导“分子设计”理念,采用现有化学化工和绿色工程原理瞄准应用领域定向设计,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进一步丰富绿色化学工程的内涵,重点开展离子液体、高效催化剂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2、绿色过程的开发与强化:开展电催化、光催化新反应过程和脱硝脱硫一体化强化过程的深入研究,进行超临界流体反应、等离子体反应、微波反应和超声波反应过程的研发,考察这些外加因素对反应进程和最终产物的影响规律,同时开展不同过程之间的耦合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如催化精馏、膜反应器等,从而为工业生产和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3、绿色能源和废物资源化利用:瞄准燃料电池发动机、生物质能源制氢和废旧轮胎制沥青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将燃料电池用于电动自行车和小型轿车的动力装置,将生物质制氢开发成新农村建设中洁净能源供给装置,将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应用于高等级沥青公路的铺设,力争取得科研成果产业化示范运作,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实践的成功对接。
 
本学科拥有原位反应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物理吸附仪、化学吸附仪、气固催化反应固定床、光催化反应器、高温高压反应釜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测试仪器和工程设备,具备多层次多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条件。
 
本学科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编写教材及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50余篇,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业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在职教师
 
    
 
 
 
一、研究生导师(28名,按博导、硕导及聘任时间排序)
王远洋、张雅琴、薛永兵、赵玉英、池永庆、王  齐、王迎春、王  艳、石国亮、卢静琼、高竹青、苏  深、潘瑞丽、张  静、卢海强、李  鹏、王潇潇、智丽飞、刘  雯、刘振民、李晓明、刘仙俊、孙红艳、郝秀丽、张  燕、高成云、赵晓霞、贾士芳、孟涛、张跃忠、智翠梅。
 
二、教授(5名,按聘任时间排序)
王远洋、史宝萍、刘  雯、赵晓霞、高竹青。
 
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7名,按姓氏笔划排序)
张雅琴、李世红、薛永兵、潘瑞凯、赵玉英、王树勇、池永庆、王  齐、李文斌、王跃平、吕亚臻、段秀琴、张清华、张苏琳、王  艳、逯宝娣、武银桃、潘瑞丽、张  静、卢海强、智丽飞、温卫中、闫建新、解丽华、郭晓霞、李晓明、孙红艳、郝秀丽、胡建水、陶仙水、程加林、李红晋、李  刚、刘  军、张跃忠、张翠英、贾士芳、卢静琼、王波、杨艳、石国亮、孟涛。
 
四、博士(36名,按毕业时间排序)
王远洋、薛永兵、池永庆、王  齐、王迎春、王  艳、石国亮、卢静琼、高竹青、苏  深、潘瑞丽、张  静、卢海强、张铁明、李  鹏、王潇潇、王  波、智丽飞、刘  雯、宋素芳、刘振民、马纪伟、赵旭东、王相君、李晓明、杨  艳、温艳珍、李增波、刘仙俊、孙红艳、郝秀丽、张  燕、高成云、张跃忠、荣志江、贾士芳、智翠梅。
 
五、硕士(35名,按毕业时间排序)
张雅琴、李世红、潘瑞凯、赵玉英、王晓东、王树勇、李德永、钱爱玲、吴韶红、李文斌、史宝萍、高晓荣、段秀琴、张清华、毛树红、王润平、逯宝娣、温卫中、闫建新、解丽华、郑秀红、罗彩霞、刘  佳、任世杰、郭百合、吴慧琴、吴晓丽、郝春燕、王二兵、李  刚、刘  军、卫明社、赵晓霞、张翠英。
 
邮编:030021
电话:0351-6938202
E-mail:hgxy@tyust.edu.cn
地址:太原市晋祠路二段264号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前身为山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2004年并入太原科技大学。院址位于晋源区晋祠路二段264号。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8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0人、讲师4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8人,获评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2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以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为特色的专业学科群。现有绿色化学工程二级学术学位硕士授予权和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设有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开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油气储运工程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631余人。
 
学院实验室面积3800余平米,拥有原位反应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分子萤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物理/化学吸附仪、气固催化反应固定床、光催化反应器、高温高压反应釜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具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良好基础条件。山西省化学与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学院管理运行,同时学院与30余家地方政府、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教研项目10余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2项、省部级10余项,荣获科技奖励多项,获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教材和专著30余部,获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100余篇,在科学和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学院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多项赛事中屡创优异佳绩。连续多年毕业生考研达线率超过70%,就业率达90%以上,校友遍布华北以及全国化工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并广获好评。
 
学院秉承“强化内涵、发展特色、提升质量”的办学方针,积极创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添加太原科技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太原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太原科技大学报录比、太原科技大学考研群、太原科技大学学姐、太原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太原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太原科技大学排名、太原科技大学保研、太原科技大学公众号、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太原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太原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太原科技大学考研网由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