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课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 | 优惠价 | 原价 | 选择 |
---|---|---|---|
武汉理工大学833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全套资料 | ¥228 | ¥380 | |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
95%的同学还阅读了:[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武汉理工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武汉理工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武汉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群]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996年获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点授权, 2003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湖北省唯一的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学科。1981年至今,本学科一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2003年成为“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协作组副组长单位。1.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立足水路运输、兼顾道路运输等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人才为核心目标,坚持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将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成为我国水陆交通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的基地、水运行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及水路运输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的窗口。实现学科整体达到国内领先、部分领域国际一流。
2. 优势与特色
水运为主、服务面广: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得到交通工程、交通管理、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海事管理、油气储运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等多个交通类本科专业支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涵盖了水路、港口、公路等多个交通运输方向,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凸显航运安全、智能交通、船机运用保障、水陆交通规划、道路路面建设等特色和优势的服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师资雄厚、专尖结合:本学科有国家教学团队、交通运输行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湖北省创新群体各1个;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各1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持有远洋船舶甲等船长、轮机长证书教师21人,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博士化100%,出国进修比例达74.24%。
注重交流、加强协同:本学科“产学研用”协同密切,与交通运输部共建,学校成立有交通行业董事会,与80多家交通骨干企业签署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研究协议,形成了广泛紧密的交通企事业单位支撑群体,奠定了本学科发展的行业基础。本学科注重国际化合作,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基地。
研教并重、成果丰富:本学科紧密围绕交通运输发展的人才需求、前沿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依托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陆交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等一批基地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解决了一批重大关键问题。近四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3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0项,其中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已转化专利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72篇,其中SCI68篇,EI132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105项。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3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0篇。
3.人才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校教学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要求:品行端正,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基础理论宽广、坚实,专业知识系统、深入,科研工作能力强,能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4.学科方向设置
(1)船舶机械运用工程;致力于船舶推进系统可靠性技术和船舶动力系统监测技术、维修理论与方法、健康管理等研究;(2)水上交通信息与安全保障;致力于交通风险与应急决策、船舶调度、航海仿真、海事装备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3)综合交通规划与管理;致力于交通系统中综合运输一体化、运输效率、运输安全、运输可靠性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4)智能交通工程:致力于交通信息感知与控制、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和处理等领域智能化与信息化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5)道路与桥梁工程:致力于解决公路全天候服役的损伤模式及发展规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质量检测、安全评估、结构维护与加固等理论和技术研究;(6)港口物流技术与管理;致力于港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区域物流与绿色物流等研究。
5.国内外影响力
设有“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基地;牵头成立了“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长江黄金水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行业协同创新平台”;是交通运输部批准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首批一级资质考评机构之一。承担了《内河通航标准》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编写;是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中国航海学会内河驾驶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挂靠单位,主编《交通信息与安全》、《交通科技》、《交通企业管理》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等学术期刊。先后发起和主办“海峡两岸智能交通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and Safety, ICTIS”、“海峡两岸海事风险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系列重要会议;发起举办“交通安全大讲堂”,多次受到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社等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建于1946 年,是我国首批硕士点,1983 年获博士点,2000 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 年获批交通部重点学科,2001 年获批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 年获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81年至今,本学科一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1985 年被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接受为成员单位。是国内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三所高校之一。(1)学科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立足内河,面向海洋,以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人才为使命,以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国际化协同为办学理念;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的水动力性能、结构安全可靠性及完整性、船舶设计、智能制造装备、振动噪声、发动机及动力装置等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凸显高性能船舶技术、船体智能加工技术与装备、船舶发动机智能控制、轮机系统仿真、中华造船史与古船研究等领域的特色与优势,保持在内河船舶领域的领先,使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领先、重要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行业偏爱的特色学科。
(2)学科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经过七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积淀,已形成如下学科优势与特色:
①立足内河,面向海洋。本学科结合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在内河航运规划、内河标准船型研究、内河新船型开发、江海直达船型研究等方面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为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运输做出了贡献。同时,在海洋工程水动力学、高性能舰船的船型优化、结构轻型化和直接计算设计、船舶性能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船体构件自动化加工技术、船舶发动机智能控制技术、轮机系统仿真技术、船舶柴油机能量管理系统综合技术、基于可靠性的船舶机械维修技术、内河水域船舶溢油应急体系、内河船舶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鲜明的技术特色。
②面向国际,开放办学。本学科十分注重国际化进程,通过欧盟“Asia—Link”计划、“111 学科引智计划”等项目,搭建了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布鲁内尔大学建立了双边学术年会制度和联合研究基地。与挪威科技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广岛大学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③队伍厚实,结构合理。本学科有国家教学团队、111 学科引智计划、湖北省创新群体各 1 个;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ISSC)专家委员会委员3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 人;长江青年学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各 1人。现有专任教师140 人,其中教授42 人,博导26 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54 人;40 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学术梯队的架构完整,职称、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
④产学研用,服务行业。本学科依托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211 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和武汉地区在舰船方面的集群优势,与20 余家国内科研院所和大中型造船企业签署了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研究协议。通过高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如自主研发的“肋骨冷弯机”已遍布国内大中型造船企业,并出口日韩和东南亚国家;世界首台“船舶三维数控弯板机”已投入生产应用。
⑤一流平台,成果丰硕。本学科依托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211 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水陆交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水陆交通虚拟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基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解决了一批重大关键问题。近四年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奖 12 项;已转化专利 5项;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2 篇,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 项,培养的学生连续6 届在全国 “挑战杯”中获奖;发表SCI/EI 学术论文100 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100 余项,国防军工项目50 余项。
(3)人才培养目标
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层次、研究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较高人文科学修养和创新意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创新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受行业欢迎的高级专门人才。
(4)学科方向设置
高技术船舶水动力研究与船型开发:主要围绕高技术船舶重点进行流固耦合水弹性、水动力性能多学科设计优化、内河及江海直达船型优化与标准船型、绿色船舶的研究与应用。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可靠性:主要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可靠性展开研究,重点进行轻量化设计、振动与噪声控制、极限承载、疲劳断裂、抗爆抗冲击、健康监测与风险评估、军/民船结构规范等研究。
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主要围绕船舶先进制造技术展开研究。重点在船舶数字化制造、构件塑性成形加工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
船舶动力系统监测、诊断与控制:主要围绕船舶发动机智能控制、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性能优化等研究。重点研究船舶中低速发动机高压共轨、监测诊断与闭环控制和振动噪声控制等技术。
船舶动力系统性能优化及排放控制:主要围绕船舶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展开科学研究与应用。重点进行发动机工作过程优化、燃料燃烧特性分析和排放研究。
船舶推进系统摩擦学与绿色技术:主要围绕船舶推进系统摩擦学和船用新能源展开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重点进行船舶推进系统摩擦控制技术、船舶能效提升和船舶防污减阻技术等研究。
(5)本学科的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是国内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三所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基地;是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教育部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211 协同创新中心的第5成员单位;国家海事局在我校设立了船检发展研究中心;拥有国家计量认证“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国家海事局“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单位”资质;编制了《三峡枢纽过坝货船(队)尺度系列》等一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参加了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规划、年度指南的编写,在《中国造船》、《船舶力学》、《水动力研究与进展》、《船舶工程》等本学科主要学术杂志都有教师担任编委,主编《船海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等本学科学术期刊。连续两届实施“111 学科引智计划”,派遣多名教师分别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西班牙SENER 集团任教任职;与南安普顿大学共建“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共建“智能船舶和运输联合研究中心”、布鲁内尔大学共建“结构安全与完整性联合研究中心”、与里斯本大学合作博士学位教育项目;被英国焊接研究所(TWI)等国际著名研究咨询机构接受为学术伙伴。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轮机工程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78/95)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基本具备A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并能在海洋运输各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等。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船舶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远洋运输行业,也可以选择到航海类高职院校任教或者地方海事局、船舶检验局工作,还可以考取国家海事局或海关公务员,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船厂、船舶设计院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与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使用、安装、维修、管理、试验研究、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获得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等。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自控原理与应用、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内燃机学、热能与动力机械制造工艺学、汽车发动机设计、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动力机械制造与维修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船厂、柴油机厂、船舶设计院工作;还可以到中国船级社各大分社、地方海事局从事船舶入级与正常检验工作;也可以到汽车行业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究生或者到空调与制冷行业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油气质量检测、油气储运设备的防腐与安全保障技术;3.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输管理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油气储运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等。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物理化学、泵与压缩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最优化、技术经济学、燃气输配、油气运输船舶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中石化、中石油、油港码头、各大油田、天然气公司、设计院等从事设计或者管理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1040号邮编:430063
联系电话:027-86581997(党办)、027-86581992(院办)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简介
1946年,国立武昌海事职业学校成立,设置轮机科;1949年创办中南交通学院,设置轮机系;1952年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1957年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设置动力装置、船机修造等专业;1963年交通部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上海海运学院船机专业、大连海运学院内燃机专业调整到武汉;1978年开办了船舶内燃机、船舶动力装置、船机制造与修理、机制工艺及设备、焊接工艺及设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六个本科专业。1992年9月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船舶动力工程系与轮机系合并组成轮机工程学院。1999年9月院系调整,轮机工程学院与船机系的部分专业合并组建动力与环境工程学院。2000年5月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2001年5月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学院已成为我校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学院,正逐步成为我国船舶动力和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适应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下设动力工程系、轮机工程系、热能工程系、船机运用工程系、油气储运工程系、系统仿真与控制研究中心及《船海工程》杂志社;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28人,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42人;在校本科生2219人、硕士生456人、博士生98人。学院位于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各类教学设施齐全,建有现代化教学实验中心和完善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系统。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推免生夏令营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推免生夏令营
为促进大学生对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前沿的深入了解,搭建学生、师生之间的学习、科研交流互动平台,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特开展本次优秀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招收来自船舶与海洋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营员。具体方案如下。
一、举办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二、活动时间
2016年7月11日——7月14日
三、活动规模
预计招收外校学生参加本次夏令营50人;招收本校相关专业学生参加本次夏令营50人。
四、活动内容
日 期 | 时 间 | 内 容 | 备 注 |
7月11日 | 9:00-15:00 | 营员报道 | 领取用品、安排住宿 |
15:30-17:00 | 开营仪式 | 需统一着营服 | |
18:30-20:00 | 学术讲座 | 需统一着营服 | |
7月12日 | 8:30-10:00 | 导师见面会/参观实验室 | 需统一着营服 |
10:30-12:00 | 导师见面会/参观实验室 | 需统一着营服 | |
14:00-15:30 | 导师见面会/参观实验室 | 需统一着营服 | |
16:00-17:30 | 导师见面会/参观实验室 | 需统一着营服 | |
19:00-20:30 | 学术讲座 | 需统一着营服 | |
7月13日 | 8:30-10:00 | 导师见面会/参观实验室 | 需统一着营服 |
10:30-12:00 | 导师见面会/参观实验室 | 需统一着营服 | |
14:00-17:30 | 优秀营员选拔 | 专业笔试+综合面试 | |
18:30-21:00 | 武汉文化素质拓展 | ||
7月14日 | 9:00-10:00 | 闭营仪式,营员离校返程 |
五、申请条件及办法
(一)申请条件
夏令营申请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条:
1.2017届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的高水平生源。
2.无不及格课程;外语成绩达到CET4,或托福、雅思、GRE、GMAT等成绩达到相应水平。
3.学术条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全国、省部级学术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竞赛荣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奖励;
②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且排序在前3名;
③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学科界定的B类及以上学术期刊论文)1篇以上(含1篇);
④必修课成绩为专业前40%。
(二)申请方式
1.网上申请
2016年6月16日-6月29日,申请人登录“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夏令营专栏(http://gd.whut.edu.cn/)”(以下简称“夏令营报名系统”),根据系统要求在线填写申请表,并完成相关材料的上传工作。
2.网上上传材料
①《武汉理工大学能动学院2016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申请表》;
②成绩单与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主管部门或院系盖章,排名须注明本专业总人数);
③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托福成绩或GRE/GMAT成绩等);
④其他材料(如:发表论文、专利,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复印件)。
3.现场报到和材料复核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须携带身份证、学生证、夏令营申请表、相关证书及证明材料原件。
(三)材料审核及营员选拔
学院将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确定夏令营参营名单并报研究生院备案;经审核通过的夏令营参营名单将在夏令营报名系统上公布(申请人通过“夏令营报名系统”可查询)。
六、优秀营员选拔及优录政策
(一)优秀营员选拔方法
在夏令营活动期间开展优秀营员的选拔考核工作。优秀营员选拔考核分二个部分进行,即:专业笔试及综合面试。
1.专业笔试
主要测试营员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情况。
2.综合面试
包括心理素质测试、专业英语测试及专业面试,主要测试营员心理素质、专业英语能力、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的情况等。重在考查营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心理测试不计入综合面试成绩,凡心理素质测试不合格者,不能选为优秀营员。
3.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计算。选拔考核综合成绩、专业笔试成绩及综合面试成绩均为百分制,计算公式一般为:选拔考核综合成绩=专业笔试成绩×40%+综合面试×60%。选拔考核综合成绩将作为推免生接收复试成绩留存。
4.选拔考核综合成绩运用: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名单,“优秀营员”所占比例不超过营员总数的50%。
(二)优录政策
取得所在学校推免资格的优秀营员,2017年推免生接收阶段申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可直接接收为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推免生。
学院设置优秀生源创新基金,我院录取的推免生,入学后给予奖励或资助一定经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七、其他事项
1、住宿安排
外校营员参加活动期间,由学院统一安排住宿;本校营员参加活动期间,在学生宿舍相对集中住宿。
2、费用报销
学院为来自外地高校的学生凭票报销往返火车票(火车硬卧或高铁二等)或汽车票费用;活动期间的其余日常消费营员自理。
3、纪律承诺
所有参营学生必须履行安全责任承诺,否则后果自负。
4、联系方式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工办刘老师:027-86580952;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工办郭老师:027-86582033。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年亚洲大学前100名排行榜,名列第58位。各学院师资资源丰富,值得报考。学院名称 | 电话(027) | 网址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86582019 | http://sep.whut.edu.cn/ |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轮机工程2个本科专业,轮机工程和载运工具应用工程2个硕士点、博士点,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应用工程两个硕士点、博士点,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的办学层次。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生617人,轮机工程专业(水上)740人、硕士研究生72人、博士研究生29人。
学院拥有多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富有成果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水平高、富于进取、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3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专家1人,省部级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人。有一批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学术组织中任职。
添加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武汉理工大学报录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群、武汉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武汉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目录、武汉理工大学排名、武汉理工大学保研、武汉理工大学公众号、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武汉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