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音乐与舞蹈学·音乐分析学)
专业名称:音乐与舞蹈学                    专业代码:130200
研究方向:音乐分析学                      方向代码:130200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音乐分析学方向的高级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及与其相关的管理人才,使其熟悉音乐分析学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音乐分析学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服务。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技能、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能独立从事专业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3、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能比较熟练地查阅与本专业有关外文书刊、资料,并能撰写毕业论文摘要。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各种现代教学设备。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以音乐形式分析为最终目的,注重客观和规律性的探求,发现音乐构成的秘密;以作曲家和作曲技术理论为中心,探索创作意图和为创造服务,阐释其文化内涵以及对当代音乐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音乐分析学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性分析,它既要考察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语言,审美特征,又要揭示音乐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并做出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判断。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8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或与教学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不少于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准备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在读研究生每年需进行学年考核。在第一、二学年结束时均需提交学年论文,由主课导师给出学年专业考核成绩。第三学年由主课导师根据学位论文写作情况给出专业考核成绩。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无须参加教学实践,但要通过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方式来获得该环节的学分。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谱例与图表)要求2—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生的学位论文学术审查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或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西文部分:
1、Aaron Copland.  Copland on Music,London,1960;
2、Adrian Henri.  “The Revolution in Music”in The New American Review 6 , New York,1969;reprinted several times;
3、Adrian Henri.  Total Art:Environments,Happenings,and Performance,New York,1974;
4、A. Huyssen.  After the Great Divide: Modernism, Mass Culture, Postmodernism Bloomington, 1986;
5、A. Kaplan.  Rocking around the Clock: Music Television, Postmodernism, and Consumer Culture , New York, 1987;
6、Alan Rich.  American Pioneer:Ives to Cage and Beyond, London, 1995;
7、Allen Forte.  The Structure of Atonal Music, New Haven, Yale, 1973;
8、 Andrew Ford.  Composer to Composer:Conversations About Contemporary Music,St.Leonards, Australia, 1993, but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9、Ann Mc Cutchan. The Muse That Sings:Composers Speak About the Creative Process,New York, 1999;
10、Arnold Whittall.  Music Since the First World War, London, 1977; New York, 1995.
A. Schoenberg.  Sstyle and Idea, New York, 1950, 2/1975;
11、Asterisk.  A Journal of New Music, Ann Arbor, 1974-;
12、Baker.  Br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usicians,8th ed, New York, 1991. Revised by Nicolas Slonimsky. New edition. Edited by Laura Kuhn;
13、B. Morton and P. Collins.  Contemporary Composers, Chicago, 1992;
14、Bruce Saylor.  The Writings of Henry Cowell, Brooklyn, 1977;
15、Bryan Simms.  Composers on Modern Musical Culture:An Anthology of Source Readings on Twentieth-Century Music, New York, 1999;
16、Bryan Simms.  Music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style and Structure, New York, 1997;
17、Busoni.  Sketch, reprinted in Three Classics in the Aesthetic of Music, New York, 1962; reprinted by Dover, New York, 1982;
18、Carl Dahlhaus.  Between Romanticism and Modernism:Four Studies in the Music of the Later Nineteenth Century,trans.  Mary Whittal, Berkeley, CA, 1980;
19、Carol Oja.  Colin Mcphee:Composer in Two Worlds, Washington, D.C, 1990;
20、CharCharles Seeger.  Studies in Musicology 1935-1975 and Studies in MusicologyⅡ 1929-1979, Berkeley, 1977,1994;
21、Chou Wen-chung.  “Asian Concepts and Twentieth-Century Composers,” Musical Quarterly, April 1971, 211-19;
22、C. Jencks.  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London, 1977;
23、C. Jencks.  What is Post-Modernism? London, 1986;
24、Cowell.  American Composers on American Music,1933; repr., New York, 1962;
25、Cowell.  New Musical Resources,New York, 1930; reprinted with annotations by David Nicholls. Cambridge, 1996;
26、Daniel M.  Raessler’s article“Schoenberg and Busoni: Aspects of Their Relationship,” Arnold Schoenberg Institute Journal,7/1, June 1983;
27、David Rosenboom.  Biofeedback and the Arts:Results Of Early Experiments,Vancouver ,BC,1976;
28、Dika Newlin.  Bruckner,Mahler,Schoenberg,2nd ed.,London, 1979;
29、D. Mitchell.  The Language of Modern Music, London, 1963;
30、E. Antokoletz.  Twentieth-Century Music, Englewood Cliffs, NJ, 1992;
31、E.Schwartz; B.Childs.  Contemporary Composers On Contemporary Music,New York , 1967; repr. New York, 1978; reprint 1998;
32、Edward Strickland.  American Composers:Dialogues on Contemporary Music,Bloomington, Indiana, 1991;
33、Elliott Schwartz; Daniel Godfrey.  Music Since 1945:Issues,Materials,and Literature,New York, 1993;
34、E. Schwartz and B. Childs, eds.  Contemporary Composers on Contemporary Music, New York, 1967;
35、E. Schwartz and D. Godfrey.  Music since 1945, New York, 1993;
36、Geoff Smith; Nicola Walker.  New Voices:American Composers Talk About Their Music,London, 1994;
37、George Perle.  Serial Composition and Atonality, fourth Edition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
38、Glenn Watkins.  Pyramids at the Louvre:Music,Culture,and Collage from Stravinsky to the Postmodernists,New Yorl and Cambridge, England, 1994;
39、Glenn Watkins.  Soundings: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2nd ed. , New York, 1995;
40、Grosvenor W.Cooper and Leonard Meyer.  The Rhythmic Structure of Music,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41、G. Watkins.  Pyramids at the Louvre: Music, Culture, and Collage from Stravinsky to the Postmodernists, Cambridge, MA, 1994;
42、Harry RuheF.  luxus,the Most Radical and Experimental Art Movement Of the Sixties,Amstgerdam, 1979;
43、H. Hartog, ed.  European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1957;
44、H.Wiley Hitchcock; Vivian Perlis.  An Ives Celebration:Papers and Panels of the Charles Ives Centennial Festival-Conference,Urbana, IL, 1977;
45、J. Collins.  Uncommon Cultures: Popula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New York, 1989;
46、J. Kramer:  ‘Beyond Unity: Postmodernism in Music and Music Theory’, Concert Music, Rock, and Jazz since 1945: Essays and Analytical Studies, ed. E.W. Marvin and R. Hermann, Rochester, NY, 1995;
47、J.N. Straus.  Remaking the Past: Musical Modern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onal Tradition, Cambridge, MA, 1990;
48、John C.Crawford.  Expressionism in Twentieth-Century Music,Bloomington, 1993;
49、John Rockwell.  All American Music:Composi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Ventury,New York, 1983, repr. 1997;
50、Joseph Nathan Straus.  The Music of Ruth Crawford Seeger,New York, 1995;
51、J. Peyser.  20th Century Music: the Sense behind the Sound, New York, 1970;
52、J. Schulte-Sasse, ed..  Modernity and Modernism, Post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sm, Cultural critique, v (wint. 1986–7);
53、Judith Tich.  Ruth Crawford Seeger:A Composer’s Search for American Music,New York, 1997;
54、K. Gann.  American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1997;
55、Mari Nishimura.  The Twentieth Century Speaks:An Index of Interviews,Berkeley, 1993.
M. Rose.  The Post-Modern and the Post-Industrial, Cambridge, 1991;
56、Peter Yates.  Twentieth-Century Music,New York, 1967;
57、Peter Yates.  Twentieth-Century Music:Its Evolution from the End of the Harmonic Era into the Present Era of Sound,New York, 1967; Westport, CT, 1980;
58、P. Griffiths.  Modern Music and After: Directions since 1945, Oxford, 1995;
59、Robert P. Morgan.  Twentieth Century Music:A History of Musical Sstyle in Modern
Rochberg.  The Aesthetics of Survival:A Composer’s View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ed.William Bolcom, Ann Arbor, 1984;
60、Rpbert P. Morgan.  “Rewriting Music History:Second Thoughts on Ives and Varèse,”Musical Newsletter 3/1 and 2, Jan. and April 1973;
61、R.P. Morgan.  Twentieth-Century Music, New York, 1991;
62、Rudolph Reti.  The thematic Process in Music, by Faber and Faber limited,1961;
63、SchoSchoenberg.  Theory of Harmony,Berkeley, CA, 1978; paperbake ed.. , 1983;
64、S. Gaggi.  Modern/Postmodern: a Study in Twentieth-Century Arts and Ideas , Philadelphia, 1989;
65、S. Miller, ed.  The Last Post: Music after Modernism, Manchester, 1993;
66、Stefan Kostka.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Englewood Cliffs, 1998;
67、Thomas Delio.  Contiguous Lines:Issues and Ideas in the Music of the’60’s and ‘70’s ,New York, 1985;
68、Wilfrid Mellers.  Romanticism and the Twentieth Century,Rev. ed. London, 1988;
69、William Austin.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New York, 1996。
中文部分:
1、《20世纪音乐概论》,彼得•斯•汉森(美)著,孟宪福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2、《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因素”》,毕明辉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3、《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陈鸿铎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4、蔡松琦译《20世纪的音乐语言》,G•韦尔顿•马奎斯(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5、《斯特拉文斯基序列音乐研究》,高佳佳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二十世纪西方作曲技法》,季家锦著,华东出版社,2000年版;
7、《混沌?分形与音乐——音乐作品的混沌本质与分形研究初探》,姜万通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8、《承先锋之锐,拓回归之新——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前四部交响曲创作及发的分析与研究》,雷兴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9、《索菲亚•古拜杜丽娜音乐作品技法特征研究》,梁红旗著,海音乐学院博士论文,2006年版;
10、《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M•阿兰诺夫斯基(俄)著,张洪模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11、《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彭志著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2、《序列作曲和无调性》,乔治•珀尔(美)著,秦元平译,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 1989年版;
13、《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R.S.布林德尔(英)著,黄枕宇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14、《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S.库斯特卡(美)著,宋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15、《自由作曲》,申克(奥)著,陈世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16、《20世纪音乐》,施图肯什密特(德)著,汤亚汀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17、《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宋瑾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8、《现代记谱法教程》,童昕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9、《现代乐理教程》,童忠良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0、《二十世纪音乐的和声技法》,瓦尔特•基泽勒(德)著,杨立青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1、《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徐孟东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2、《梅西安的音乐语言》,杨立青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3、《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姚恒璐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24、《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姚恒璐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5、《断裂与失衡——中西视野下的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的局限性分析》,叶松荣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26、《20世纪复调音乐》,于苏贤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7、《申克音乐分析理论概要》,于苏贤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8、《序列音乐写作基础》,郑英烈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29、《梅西安钢琴作品研究》,郑中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30、《西方现代音乐概述》,钟子林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山 东 艺 术 学 院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音乐与舞蹈学·音乐分析学)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分析学 130200 13020005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音乐分析学方向的高级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及与其相关的管理人才,使其熟悉音乐分析学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音乐分析学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服务。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2 艺术美学1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基础
ywb0101002 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 36 2 1 讲授 考试  
ywb0101003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6 2 2 讲授 考试  
ywb0102004 音乐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wb0102009 音乐分析学 216 12 1—6 讲授 考试  
ywb0102010 20世纪音乐技法分析 36 2 2 讲授 考试  
ywb0102011 文献研究与选读 36 2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wx01001

ywx01061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80 10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试
ggx01001或ggx01002须选择一门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一篇以上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以上 1
艺术考察 1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

添加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分数线、山东艺术学院报录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群、山东艺术学院学姐微信、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真题、山东艺术学院专业目录、山东艺术学院排名、山东艺术学院保研、山东艺术学院公众号、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艺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dysxy/yjsy_29550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