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简介 正文
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人: 夏蓉 审核人:何永成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翻译 (代码:05026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深谙民情国情,熟稔国际交往,具备良好人文素养与百科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通过四年本科学习,毕业生应能扎实掌握英汉双语技能,熟悉翻译基础理论,了解翻译软件工具,知晓行业质量要求与运作流程,具备职业素养与发展潜力,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而成为能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口笔译任务以及其他英语类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对应以下5个子目标:
子目标1 能够深谙民情国情,熟稔国际交往;
子目标2 能够具备良好人文素养与百科知识;
子目标3 能够熟悉翻译基本理论,扎实掌握英汉双语技能,并能够综合理论与语言技能,应用于口笔译实践;
子目标4 能够了解翻译软件工具,知晓行业质量要求与运作流程,具备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潜力;
子目标5 能够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口笔译任务以及其他英语类工作。
三、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涉及衡量毕业要求的重要指标,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41个观测点:
1.知识标准
1.1 语言知识
1.1.1 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1.1.2具备扎实的现、古代汉语语言基础。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
1.1.4掌握语言学的术语体系,掌握观察和分析英汉语语言理论知识。
1.1.5熟悉经济贸易活动中基本英汉语概念术语、常用表达法以及常见文本类型。
1.2.文化、社会、经济知识
1.2.1 掌握英汉语文学发展历史、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2.2 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
1.2.3 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方法。
1.2.4了解经济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1.3 翻译知识与理论
1.3.1 熟悉掌握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历史、流派、现状与未来展望。
1.3.2 熟悉并掌握口、笔译相关的术语及翻译标准。
1.3.3 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
1.3.4 了解翻译的主体和功能,了解翻译过程。
1.3.5 了解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流程与翻译项目管理。
2.能力标准
2.1 英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2.1.1 能够听懂真实交际场合,英语广播电台以及电视中经济、文化、教育等题材的英语话语。
2.1.2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
2.1.3 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书评或经贸类期刊的时文,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
2.1.4 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
2.1.5 能够用英汉语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经贸类应用文本等的写作,且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2.2 口笔译能力
2.2.1掌握英汉/汉英笔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全译、摘译、编译、译述、改写等多方面的翻译能力。
2.2.2能够借助词典, 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
2.2.3掌握一般性口译场合的语境知识,能够就一般性话题,得体、流畅地译出信息密度、语速、语段长度适中的话语,促成源语信息向目的语有效传递。
2.2.4 能够通过译前准备,运用英汉口译策略和方法,就一般难度专题进行英汉与汉英交替传译,译语逻辑连贯,表达较为得体、准确、流畅。
2.2.5 能够借助翻译辅助工具、网络百科全书、语料库及语料库分析工具、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等,参与翻译项目以及翻译项目管理。
2.3 跨文化交际能力
2.3.1 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
2.3.3 能够运用经济贸易基本知识、术语与常用表达法,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
2.4 学习、科研与思辨能力
2.4.1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4.3 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
3.素质标准
3.1 人文素质
3.1.1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3.1.2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
3.1.3 具备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
3.1.4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3.1.5 具备全球视野和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2 职业素质
3.2.1 具备追求真理、尊重事实、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3.2.2具备谨慎判断、公正评价、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
3.2.3 具备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
3.2.4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
3.2.5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译员职业素养。
3.2.6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备优秀译员潜质。
四、主干课程
翻译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包含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读写、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应用翻译、英语文学导论、英语国家概况、汉语读写、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
五、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包括选修课)
类别 课程 学时 学分 学期 备注
课内
实践教学 多媒体技术应用 32 3 2
健身与体能(一) 32 0.5 5
健身与体能(二) 32 0.5 6
独立设置实践教学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A 翻译专业导论 16 1 1
英语语音 32 1 1
译者素养培育(一) 16 0.5 1
译者素养培育(二) 16 0.5 2
译者素养培育(三) 16 0.5 3
译者素养培育(四) 16 0.5 4
译者素养培育(五) 16 0.5 7
口译工作坊(一) 16 0.5 4
口译工作坊(二) 16 0.5 5
口译工作坊(三) 16 0.5 6
笔译工作坊(一) 16 0.5 3
笔译工作坊(二) 16 0.5 4
笔译工作坊(三) 16 0.5 5
笔译工作坊(四) 16 0.5 6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32 2 7
计算机辅助翻译 32 1 7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B(实践教学周开设形式) 专业见习(一) +1 1 5
专业见习(二) +1 1 6
自主翻译实践 +1 1 6
赛学研创综合实践(一) +1 1 5录入
赛学研创综合实践(二) +1 1 7录入
形势与政策 2 7录入
思政社会实践 2 7
专业实习 +8 8 8
毕业论文 +8 8 8
合 计 40
附: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说明
1、设计思路。实践性教学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外协同育人。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践形式。本专业在立足课堂教学,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在专业上学有所长之外,在一到四年级均设有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课内教学实践主要采取模拟口、笔译实践的各种教学形式,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院内的各种活动,如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讲演与辩论以及对接学校、地方需求的翻译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外语学科各类比赛,组织三、四年级学生到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撰写报告。此外,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到学校参加口、笔译坊活动,举办讲座,从而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由双导师负责设计,分主题开展口、笔译工作坊活动。毕业论文撰写由学术论文写作任课教师先行在课堂上讲解,再由各位指导师负责实施。要求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相关,符合培养目标,用所学外语撰写,不少于5000单词。同时鼓励采取翻译实践、调查试验报告、学术论文等多种写作形式。实践报告包括:不少于5000单词的翻译实践,不少于2000单词的译作评论,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要求参见《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手册》。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海内外学习交流活动以及暑期海外研习活动。
3、实践考核。实践考核是检查教学要求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了解学生翻译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本专业要求学生参加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考试(TEM4和TEM8)、翻译职业资格证书考试(CATTI),上海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建议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与校际交流、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以及托福、雅思考试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实践获得学分。
六、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文学学士。
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160学分,课外项目12学分。
八、课程体系的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 修读性质 学分 占课内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占课内学分比例 独立设置实践教学学分
通识课 通识必修课 必选课 34 21.25% 1 2.9%
通识选修课 公选课 8 5% 0 0%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课 必选课 38 23.75% 0 0%
专业核心课 必选课 28 17.5% 0 0%
本专业选修课 任选课 12 7.5% 0 0%
跨学科专业融合课 任选课 8 5% 1 12.5%
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程 必选课 32 20% 32 32
课内学分合计 160 100% 34 21.3%
课外教育项目 必选课 12 其中实践学分:12
总 计: 172 其中实践教学总学分: 46 比例:26.7%
填写说明:
1.实践教学学分:指课内实践教学及独立设置实践教学总学分,按32学时=1学分计算。
2.实践教学学分占比:为实践教学学分/课内总学分。
3.独立设置实践教学学分:含独立设置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周、毕业(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讲
课
学
时 实
验
学
时 上
机
学
时 开
课
学
期 备
注
通识必修课 142000601M 多媒体技术应用 3 2.0-2.0 64 32 32 0 2
062148001L 第二外语(一) 4 4.0-0.0 64 64 0 0 4
062148101L 第二外语(二) 4 4.0-0.0 64 64 0 0 5
002000101L 军事理论 2 2.0-0.0 32 32 0 0 1
182000802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2.0-0.0 32 32 0 0 1
192001601L 大学生创业基础 1 1.0-0.0 16 16 0 0 2
182000101L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2.0-0.0 32 32 0 0 2
172000201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0-0.0 48 48 0 0 3
182000901L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3.0-0.0 48 48 0 0 1
182000301L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4.0-0.0 64 64 0 0 4
172000301S 思政社会实践 2 +2 0 0 0 0 7
形势与政策 7录入
042140801S 大学体育(一) 0.75 2.0-0.0 32 32 0 0 1
042140901S 大学体育(二) 0.75 2.0-0.0 32 32 0 0 2
042141001S 大学体育(三) 0.75 2.0-0.0 32 32 0 0 3
042141101S 大学体育(四) 0.75 2.0-0.0 32 32 0 0 4
042150601S 健身与体能(一) 0.5 0.0-1.0 32 0 0 0 5
042150701S 健身与体能(二) 0.5 0.0-1.0 32 0 0 0 6
必选小计学分 34 592 496 96
类别小计学分 34 592 496 96
*注:二外根据开课学期提供的语种与班级进行选择
通识选修课 公选课 艺术类 2
其他类别 6
公选小计学分(原为必修小计学分) 8
类别小计学分 8
学科(专业)基础课 必选课
0621013004 英语视听说(一) 2 2.0-0.0 32 32 0 0 1
062106102M 英语读写(一) 2 2.0-0.0 32 32 0 0 1
062139401L 英语精读(一) 4 4.0-0.0 64 64 0 0 1
062139601L 英语演讲与辩论(一) 2 2.0-0.0 32 32 0 0 1
062139901L 高级汉语读写(一) 2 2.0-0.0 32 32 0 0 1
062141101L 英语视听说(二) 2 2.0-0.0 32 32 0 0 2
062106101M 英语读写(二) 2 2.0-0.0 32 32 0 0 2
062140701L 英语精读(二) 4 4.0-0.0 64 64 0 0 2
062141001L 英语演讲与辩论(二) 2 2.0-0.0 32 32 0 0 2
062140801L 英语精读(三) 4 4.0-0.0 64 64 0 0 3
062107401M 中国文化概论 2 2.0-0.0 32 32 0 0 2
062131801L 高级汉语读写(二) 2 2.0-0.0 32 32 0 0 3
062148501L 英语文学导论 2 2.0-0.0 32 32 0 0 3
062140901L 英语精读(四) 4 4.0-0.0 64 64 0 0 4
062106301M 英语国家概况 2 2.0-0.0 32 32 0 0 5
必选小计学分 38 608 608 0 0
专业核心课 必选课 052162401L 翻译概论 2 2.0-0.0 32 32 0 0 2
052160401L 语言导论 2 2.0-0.0 32 32 0 0 4
062102302M 高级英语A(一) 4 4.0-0.0 64 64 0 0 5
062102301M 高级英语A(二) 4 4.0-0.0 64 64 0 0 6
052164101L 英汉笔译(一) 2 2.0-0.0 32 32 0 0 3
052164201L 英汉笔译(二) 1.5 1.5-0.0 24 24 0 0 4
052165201M 联络口译 2 2.0-0.0 32 32 0 0 4
052162501M 交替传译 2 2.0-0.0 32 32 0 0 5
052164301L 汉英笔译(一) 2 2.0-0.0 32 32 0 0 5
052162601L 专题口译 1 1.0-0.0 16 16 0 0 6
052164401L 汉英笔译(二) 1.5 1.5-0.0 24 24 0 0 6
062109401L 跨文化交际 2 2.0-0.0 32 32 0 0 6
062132501L 应用翻译 2 2.0-0.0 32 32 0 0 7
必选小计学分 28 448 448 0
类别小计学分
专业选修课 052162101L 英语语法 2 2.0-0.0 32 32 0 0 2
052162801M 英语视听说(三) 2 2.0-0.0 32 32 0 0 3
062106001M 英语词汇学 2 2.0-0.0 32 32 0 0 3
062144701L 英语文体学 2 2.0-0.0 32 32 0 0 5
062148601L 英国文学 2 2.0-0.0 32 32 0 0 4
062148701L 美国文学 2 2.0-0.0 32 32 0 0 5
052164601L 地域文化概论 2 2.0-0.0 32 32 0 0 7
062143001L 中国典籍翻译 2 2.0-0.0 32 32 0 0 5
062141701L 英汉语言对比 2 2.0-0.0 32 32 0 0 5
052163201L 影视翻译 2 2.0-0.0 32 32 0 0 6
062141801L 翻译研究导论 1 1.0-0.0 16 16 0 0 7
062143901L 翻译批评与鉴赏 2 2.0-0.0 32 32 0 0 7
062132601L 同声传译 2 2.0-0.0 32 32 0 0 7
任选小计学分 12学分
类别小计学分
跨学科专业融合课 任选课 062144401M 英语教学法 2 2.0-0.0 32 32 0 0 5
062140101S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1 0.0-2.0 32 0 32 0 6
052161201L 英语教学理论 2 2.0-0.0 32 32 0 0 7
062148201L 第二外语(三) 2 2.0-0.0 32 32 0 0 6
062102201M 高级商务英语 2 2.0-0.0 32 32 0 0 3
052164501L 经贸时文选读 2 2.0-0.0 32 32 0 0 4
052160801L 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 2 2.0-0.0 32 32 0 0 5
052161101L 国际商务沟通 2 2.0-0.0 32 32 0 0 6
062140201L 西方思想经典导读 2 2.0-0.0 32 32 0 0 6
062150101L 中国民俗文化概论 2 2.0-0.0 32 32 0 0 4
任选小计学分 至少8学分
类别小计学分
实践与创新教育课 必选课 062139801L 翻译专业导论 1 1.0-0.0 16 16 0 0 1
052159001L 英语语音 1 0.0-2.0 32 0 32 0 1
062145901S 译者素养培育(一) 0.5 0.0-1.0 16 0 16 0 1
062147701S 译者素养培育(二) 0.5 +1 16 0 16 0 2
062147801S 译者素养培育(三) 0.5 +1 0 0 0 0 3
062147901S 译者素养培育(四) 0.5 +1 0 0 0 0 4
062150601S 译者素养培育(五) 0.5 +1 0 0 0 0 7
052163401S 笔译工作坊(一) 0.5 0.0-1.0 16 0 16 0 3
052163501S 笔译工作坊(二) 0.5 0.0-1.0 16 0 16 0 4
052163601S 笔译工作坊(三) 0.5 0.0-1.0 16 0 16 0 5
052163701S 笔译工作坊(四) 0.5 0.0-1.0 16 0 16 0 6
062150201S 口译工作坊(一) 0.5 0.0-1.0 16 0 16 0 4
062150301S 口译工作坊(二) 0.5 0.0-1.0 16 0 16 0 5
062150401S 口译工作坊(三) 0.5 0.0-1.0 16 0 16 0 6
062136401S 专业见习(一) 1 +1 0 0 0 0 5
062136501S 专业见习(二) 1 +1 0 0 0 0 6
062150501S 自主翻译实践 1 +1 0 0 0 0 6
062151001S 赛学研创综合实践(一) 1 +1 0 0 0 0 5(录入)
062151101S 赛学研创综合实践(二) 1 +1 0 0 0 0 7(录入)
052163901L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2 2.0-0.0 32 32 0 0 7
062143101S 计算机辅助翻译 1 0.0-2.0 32 0 32 0 7
0621057004 毕业论文 8 +8 0 0 0 0 8
0621102004 专业实习 8 +8 0 0 0 0 8
必选小计学分 32 256 48 208 0
类别小计学分
总计学分
填写说明:
1.自主翻译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该学期期末前完成1200单词(英语为译入语)的自主笔译任务,或4小时以上英汉-汉英口译任务,并提交佐证材料。
2.赛学研创综合实践(一/二)课程包含所有学校认定的一类、二类比赛、未认定但与专业契合度高的比赛、科研实践、创新创业、国内外交流项目等。
十、课外教育项目设置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开课(录入)学期 备 注
课外教育项目 必 选 002002101Q 军事训练(一) 1 +1 1
002002201Q 军事训练(二) 1 +1 3
002001201Q 社会实践 1 +1 7(录入)
002000901Q 创新创业实践 2 1.0-0.0 7(录入)
002001101Q 形势与政策 2 0.0-0.0 7(录入)
002000701Q 体能测试 1 +1 8(录入)
002000601L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 1 1.0-0.0 16 16 1(开课)
002000701L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二) 1 1.0-0.0 16 16 6(开课)
002000904Q 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师范类专业必选) 1
002000801Q 素质拓展 2 +2 7(录入)
合 计 12学分
十一、培养标准的实现
培养标准的课程达成
培养标准 达成(课程+贡献度)
1级 2级 3级
1.知识标准 1.1 语言知识 1.1.1 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英语视听说N,语言导论S,英语精读N,高级英语S,英语读写N,
1.1.2具备扎实的现、古代汉语语言基础。 高级汉语读写S,古代汉语精读S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 语言导论S, 英语精读N, 跨文化交际N,高级汉语读写W,古代汉语精读W,笔译N,翻译专业导论N,译者素养培育N,毕业论文S,
1.1.4掌握语言学的术语体系,掌握观察和分析英汉语语言理论知识。 语言导论S,英语精读W,
1.1.5 熟悉经济贸易活动中基本英汉语概念术语、常用表达法以及常见文本类型。 经贸阅读与翻译S,
1.2 文化、社会、经济知识 1.2.1 掌握英汉语文学发展历史、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英美文学S,高级汉语读写S,古代汉语精读S,
1.2.2 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 英语视听说N, 英语精读N,高级英语N,跨文化交际S,英美文化N,中国文化概论S,高级汉语读写N,古代汉语精读S,笔译N,翻译专业导论N,译者素养培育N,专业见习N
1.2.3 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方法。 跨文化交际S,
1.2.4 了解经济贸易基础知识与主要理论。 经贸阅读与翻译S,
1.3 翻译知识与理论 1.3.1 熟悉掌握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历史、流派、现状与未来展望。 翻译概论S,翻译专业导论N,
1.3.2 熟悉并掌握口、笔译相关的术语及翻译标准。 笔译S,应用翻译S
1.3.3 能够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 翻译概论S,笔译S,应用翻译S,经贸阅读与翻译N,笔译工作坊S,口译工作坊S,
1.3.4 了解翻译的主体和功能,了解翻译过程。 翻译概论S,笔译N,翻译专业导论N
1.3.5 了解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流程与翻译项目管理。 笔译N,计算机辅助翻译S,翻译专业导论N,专业见习S,
2.能力标准 2.1 英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2.1.1 能够听懂真实交际场合,英语广播电台以及电视中经济、文化、教育等题材的英语话语。 英语视听说S,英语演讲与辩论N,口译N,译者素养培育N,
2.1.2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 英语视听说S,英语演讲与辩论S,跨文化交际S,口译S,口译工作方S,译者素养培育N,
2.1.3 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书评或经贸类期刊的时文,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 英语精读S,高级英语S,英语读写S,经贸阅读与翻译S,译者素养培育N,
2.1.4 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 英语精读S,高级英语S,英语读写S,英美文学S,高级汉语读写S,古代汉语精读S,翻译概论N,
2.1.5 能够用英汉语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经贸类应用文本等的写作,且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高级英语W,英语读写S,高级汉语读写S,毕业论文S,
2.2 口笔译能力 2.2.1掌握英汉/汉英笔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全译、摘译、编译、译述、改写等多方面的翻译能力。 笔译S,应用翻译S,经贸阅读与翻译N,毕业论文S,专业见习S,
2.2.2能够借助词典, 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 英语精读N,高级英语N,笔译S,应用翻译S,经贸阅读与翻译N,笔译工作坊S,毕业论文S,专业见习S
2.2.3能够掌握一般性口译场合的语境知识,能够就一般性话题,得体、流畅地译出信息密度、语速、语段长度适中的话语,促成源语信息向目的语的有效传递。 口译S,口译工作坊S,专业见习S
2.2.4 能够通过译前准备,运用英汉口译策略和方法,就一般难度专题进行英汉与汉英交替传译,译语逻辑连贯,表达较为得体、准确、流畅。 口译S,口译工作坊S,专业见习S,
2.2.5 能够借助翻译辅助工具、网络百科全书、语料库及语料库分析工具、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等,参与翻译项目以及翻译项目管理。 计算机辅助翻译S,笔译工作坊S,专业见习N
2.3 跨文化交际能力 2.3.1 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 英语演讲与辩论N,跨文化交际S,英美文学S,中国文化概论N,高级汉语读写N,翻译专业导论N,毕业论文N,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 英语演讲与辩论N,跨文化交际S,英美文学N,中国文化概论S,笔译N,翻译专业导论N,译者素养培育N,
2.3.3 能够运用经济贸易基础知识、术语与常用表达法,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 经贸阅读与翻译S
2.4 学习、科研与思辨能力 2.4.1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N,口译N,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S,笔译工作坊S,口译工作坊N,毕业论文S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读写N,跨文化交际N,英美文学N,高级汉语读写N,古代汉语精读N,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S,毕业论文S
2.4.3 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 英语演讲与辩论N,语言导论N,英语读写S,跨文化交际N,中国文化概论N,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S,笔译工作坊N,口译工作坊N,毕业论文N,专业见习N,
3.素质标准 3.1 人文素养 3.1.1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专业实习S
3.1.2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 专业实习N
3.1.3 具备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 专业实习N
3.1.4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专业实习S
3.1.5 具备全球视野和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专业实习S
3.2 职业素质 3.2.1 具备追求真理、尊重事实、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专业实习S
3.2.2具备谨慎判断、公正评价、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 专业实习S
3.2.3 具备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 专业实习S
3.2.4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 笔译N,计算机辅助翻译N,译者素养培育S,专业见习N,专业实习S
3.2.5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译员职业素养。 笔译N,计算机辅助翻译N,译者素养培育S,专业见习S,专业实习S
3.2.6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备优秀译员潜质。 译者素养培育S,专业见习S,专业实习S
课程对培养标准达成的支撑
教学活动/课程 支撑(培养标准+贡献度)
英语视听说(一/二) 1.1.1 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N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2.1.1能够听懂真实交际场合,英语广播电台以及电视中经济、文化、教育等题材的英语话语。S
2.1.2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S
英语演讲与辩论(一/二) 2.1.1能够听懂真实交际场合,英语广播电台以及电视中经济、文化、教育等题材的英语话语。N
2.1.2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S
2.3.1 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W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N
2.4.3 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语言导论 1.1.1 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S
1.1.3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S
1.1.4掌握语言学的术语体系,掌握观察和分析英汉语语言理论知识。S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英语精读(一/二/三/四) 1.1.1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N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N
1.1.4掌握语言学的术语体系,掌握观察和分析英汉语语言理论知识。W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2.1.3 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书评或经贸类期刊的时文,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 S
2.1.4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 S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N
高级英语(一/二) 1.1.1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S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2.1.3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书评或经贸类期刊的时文,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S
2.1.4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S
2.1.5能够用英汉语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经贸类应用文本等的写作,且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W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N
英语读写(一/二) 1.1.1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N
2.1.3 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书评或经贸类期刊的时文,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S
2.1.4 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S
2.1.5 能够用英汉语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经贸类应用文本等的写作,且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S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N
2.4.3 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S
跨文化交际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 N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S
1.2.3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方法。S
2.1.2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S
2.3.1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S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S
2.4.1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N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N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英/美文学 1.2.1掌握英汉语文学发展历史、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S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2.1.4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S
2.3.1 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S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N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中国文化概论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S
2.3.1 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N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S
2.4.3 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高级汉语读写(一/二) 1.1.2 具备扎实的现、古代汉语语言基础。S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W
1.2.1 掌握英汉语文学发展历史、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S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2.1.4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S
2.1.5 能够用英汉语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经贸类应用文本等的写作,且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S
2.3.1 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N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N
古代汉语精读 1.1.2 培养具备扎实的现、古代汉语语言基础。S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W
1.2.1 掌握英汉语文学发展历史、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S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S
2.1.4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S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N
翻译概论 1.3.1 熟悉掌握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历史、流派、现状与未来展望。S
1.3.3 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S
1.3.4 了解翻译的主体和功能,了解翻译过程。S
2.1.4 能够细读各种风格和体裁的英汉语文学作品,并能就其语言、风格、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就英汉语译本进行翻译批评。N
英汉/汉英笔译 1.1.3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N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1.3.2 熟悉并掌握口、笔译相关的术语及翻译标准。S
1.3.3 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S
1.3.4 了解翻译的主体和功能,了解翻译过程。N
1.3.5 了解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流程与翻译项目管理。N
2.2.1掌握英汉/汉英笔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全译、摘译、编译、译述、改写等多方面的翻译能力。S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S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N
3.2.4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N
3.2.5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译员职业素养。N
联络/交替/专题口译 2.1.1能够听懂真实交际场合,英语广播电台以及电视中经济、文化、教育等题材的英语话语。N
2.1.2 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S
2.2.3掌握一般性口译场合的语境知识,能够就一般性话题,得体、流畅地译出信息密度、语速、语段长度适中的话语,促成源语信息的有效传递。S
2.2.4 能够通过译前准备,运用英汉口译策略和方法,就一般难度专题进行英汉与汉英交替传译,译语逻辑连贯,表达较为得体、准确、流畅。S
2.4.1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N
应用翻译 1.3.2 熟悉并掌握口、笔译相关的术语及翻译标准。S
1.3.3 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 S
2.2.1掌握英汉/汉英笔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全译、摘译、编译、译述、改写等多方面的翻译能力。S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S
经贸阅读与翻译 1.1.5熟悉经济贸易活动中基本英汉语概念术语、常用表达法以及常见文本类型。S
1.2.4了解经济贸易基础知识与主要理论。S
1.3.3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N
2.1.3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书评或经贸类期刊的时文,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S
2.2.1掌握英汉/汉英笔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全译、摘译、编译、译述、改写等多方面的翻译能力。N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N
2.3.3 能够运用经济贸易基础知识、术语与常用表达法,进行跨文化商务沟通。S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2.4.1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S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S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S
计算机辅助翻译 1.3.5 了解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流程与翻译项目管理。S
2.2.5能够借助翻译辅助工具、网络百科全书、语料库及语料库分析工具、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等,参与翻译项目以及翻译项目管理。S
3.2.4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N
3.2.5遵守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译员职业素养。N
笔译工作坊(一/二/三/四) 1.3.3能够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 S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S
2.2.5能够借助翻译辅助工具、网络百科全书、语料库及语料库分析工具、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等,参与翻译项目以及翻译项目管理。S
2.4.1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S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口译工作坊(一/二/三) 1.3.3能够熟练区分并掌握各种文体类型特点、语境要素及其翻译策略。 S
2.1.2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S
2.2.3掌握一般性口译场合的语境知识,能够就一般性话题,得体、流畅地译出信息密度、语速、语段长度适中的话语,促成源语信息的有效传递。S
2.2.4 能够通过译前准备,运用英汉口译策略和方法,就一般难度专题进行英汉与汉英交替传译,译语逻辑连贯,表达较为得体、准确、流畅。S
2.4.1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N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翻译专业导论 1.1.3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N
1.2.2 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1.3.1 熟悉掌握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历史、流派、现状与未来展望。N
1.3.4 了解翻译的主体和功能,了解翻译过程。N
1.3.5 了解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流程与翻译项目管理。N
2.3.1 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N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N
译者素养培育(一/二/三/四/五)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N
1.2.2 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2.1.1 能够听懂真实交际场合,英语广播电台以及电视中经济、文化、教育等题材的英语话语。N
2.1.2 能够用英汉语就一般性话题开展对话和辩论,就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口、笔头沟通。N
2.1.3 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书评或经贸类期刊的时文,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并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N
2.3.2 能够在理解中外文化基本特点和异同的基础上,开展有效、适恰的跨文化沟通,传播中国文化。N
3.2.4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S
3.2.5能够遵守教育行业的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译员职业素养。S
3.2.6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备优秀译员潜质。S
毕业论文(翻译实践) 1.1.3 掌握有关英汉语差异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S
2.1.5 能够用英汉语进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经贸类应用文本等的写作,且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S
2.2.1掌握英汉/汉英笔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全译、摘译、编译、译述、改写等多方面的翻译能力。S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S
2.3.1能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备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N
2.4.1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S
2.4.2具备基本的调研能力和跨文化分析能力,能够结合翻译实践与科学研究,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基本方法,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S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翻译专业见习(一/二) 1.2.2知晓有关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情国情,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等领域的百科知识。N
1.3.5 了解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流程与翻译项目管理。S
2.2.1掌握英汉笔译的方法与技巧,初步掌握除全译之外,摘译、编译、译述、改写等多方面的翻译能力。S
2.2.2能够借助词典,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策略和方法进行应用类文体短文的英汉互译,译文符合相关文体的规范和要求。S
2.2.3能够掌握一般性口译场合的语境知识,能够就一般性话题,得体、流畅地译出信息密度、语速、语段长度适中的话语,促成源语信息的有效传递。S
2.2.4 能够通过译前准备,运用英汉口译策略和方法,就一般难度专题进行英汉与汉英交替传译,译语逻辑连贯,表达较为得体、准确、流畅。S
2.2.5能够借助翻译辅助工具、网络百科全书、语料库及语料库分析工具、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等,参与翻译项目以及翻译项目管理。N
2.4.3具备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与习惯,具备创新能力与思辨能力。N
3.2.4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N
3.2.5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译员职业素养。S
3.2.6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备优秀译员潜质。S
翻译专业实习 3.1.1 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S
3.1.2 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文素养。N
3.1.3 具备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精神。N
3.1.4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S
3.1.5 具备全球视野和为人类服务的意识。S
3.2.1 具备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S
3.2.2 具备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S
3.2.3 具备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S
3.2.4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S
3.2.5能够遵守教育行业的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译员职业素养。S
3.2.6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具备优秀译员潜质。S
温州大学
添加温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温州大学考研分数线、温州大学报录比、温州大学考研群、温州大学学姐微信、温州大学考研真题、温州大学专业目录、温州大学排名、温州大学保研、温州大学公众号、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温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
http://www.okaoyan.com/we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30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