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8 10:40:3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添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去年调剂上岸微信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复试真题.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往年招收调剂的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专业往年调剂录取分数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志愿生源调剂去向
[20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排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难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官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力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为省重点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为省重点学科;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设有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学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确立了工程科学系科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认可和欢迎,他们中有一些成长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目前共有14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10位成为科技将军。
与此同时,学院的科研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4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中科院及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我院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21项,科技部国家863、973等高科技项目75余项,中科院项目75余项,教育部项目45余项,安徽省项目93余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
在自身教学科研队伍迅速成长的同时,学院非常重视从国内外吸收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44人,聘期制科研人员76人(其中特任正研7人,特任副研34人,博后46人)。目前有在职教授或研究员(正高)66人,副教授(副高)53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 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3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
学院的使命是致力于工程科学新知识的发现和应用,培养学术领军人才及产业领袖。
学院的目标是使学院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发明的先进技术被产业广泛应用,培养的专门人才得到社会广泛欢迎,创建世界一流工学院。
学院的发展战略是依托科大综合学科优势及广泛的国际影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需求,聚焦未来尖端新技术的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学科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联系方式:
教学秘书:余年琴
办公地点:力四楼307室;
电话:63601474;
电子邮箱:yunq@ustc.edu.cn。
职责分工:学院本科生教学事务管理;
近代力学系(5系)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事务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发展历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成立于1998年,由当时的力学和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以及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组成。伍小平院士、崔尔杰院士先后担任过本学院院长,现任院长为杜善义院士。力学和机械工程系原名力学和力学工程系,由功勋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于1958年创建,并任系主任直至1978年;1961年更名为近代力学系,1992年更名为力学和机械工程系,2007年恢复为近代力学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前身为物理热工系,由著名科学家吴仲华院士于1958年创建,并任首任系主任, 1960年更名为工程热物理系,1961年与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合并成立近代力学系;1983年恢复工程热物理系,吴仲华院士继续担任系主任至1984年,1992年更名为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为1978年在近代力学系基础教研室的基础上创建的;而该教研室的前身则是1958年建校时成立的校机电工程教研室(承担全校工程基础教学)的机械教研组,该教研组于1963年并入近代力学系。2004年依托我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建立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挂靠在工程科学学院;2001年按钱学森先生倡导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也属工程科学学院。
工程科学(Engineering Science)也称技术科学,属于应用科学层次,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科大建校时诸多的系科定位于工程科学,这些系科与传统的工学院的相关系科是不同的。前者面向工程科学,主要培养解决工程中科学问题的研究型人才;后者直接面向工程技术,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实际上,设置诸多的工程科学类型的系科,是科大先进的办学思想之一——“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理与工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工程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工程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工程科学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合相关的系科而成立的,旨在整合资源,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尤其是促进工程科学与高新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
近年来,工程科学的相关系科及其专业设置已经发生了诸多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始终没有偏离科大另一个先进的办学思想——“面向科技前沿、重基础、宽口径地培养研究型科技人才”。所谓“重基础、宽口径”是指重视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但基础科学(理科)和工程科学的系科对工程基础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前者侧重工程基础知识,后者不仅要求掌握工程基础知识,还要求具备相当的工程技术能力。工程科学学院成立后,整合了原有相关系科的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投资建立了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更多更系统地体现了高新技术对工程基础的渗透,从而促进了工程基础教学的发展。所谓的“面向科技前沿”是指让高年级学生以选修课的方式,以及去相关的前沿科研实验室(中科院或本校的)参加一定的科研实践;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接触科技前沿,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实交融”的品格。目前工程科学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参见相关系科的介绍),即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及安全科学工程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理科力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在科大诸多先进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中国一代工程科学宗师的直接指导下,较快地形成了科大工程科学系科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深受社会认可和欢迎的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毕业于六十和七十年代的本科生主要进入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国防尖端部门和国家主要的产业和事业部门,并成为这些单位的骨干、学术或技术带头人或领导人,为国防尖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有6名毕业生当选为两院院士。八十年代以后毕业的本科生中,有70%以上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深造,其余直接参加工作,他们均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甚至国内外有影响的人物。在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工程科学学院先后与力学所成立了“钱学森力学英才班”、与工程热物理所成立了“吴仲华英才班”、与安徽光机所成立了“精密光机电与环境科技英才班”、与广州能源所成立了“新能源科技英才班”,集中学校和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的优质资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
在文化大革命前,科大近代力学系就开始招收研究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飞速发展。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培养体系和学科体系。此后,这个体系逐渐扩充到学院其他工程学科,且又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支持下,更加壮大。力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为省重点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为省重点学科;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设有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与学科建设同步,科大工程科学学院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已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以来,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余项(包括重点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973等高科技项目75余项,国家大科学工程(Lamost的焦面光纤定位部分)1项,中科院项目75余项,教育部项目45余项,安徽省项目93余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相关学科先后获得3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中科院及省部委级科研成果奖。目前已建有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示范中心、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在中国一代工程科学宗师和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关怀和培养下,在科大优良校风的熏陶下,科大工程科学学科的师资队伍迅速成长,有不少已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著名专家,近十余年来又吸收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师资岗位(包括从国外引进),从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44人,聘期制科研人员89人(其中特任正高9人,特任副研34人,博后46人)。目前有在职教授64名,副教授43人,其中两院院士5人、长江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34名。另外,工程科学学院还有一支以技术人员为基础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队伍,其中正高2人,副高10人。
工程科学学院历来重视国际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际会议,且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关系,促进了工程科学学院的全面发展。
添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录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微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真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目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众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