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8 14:35: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长春中医药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长春中医药大学官网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为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始建于1958年,于1993年院系合一更名为基础教学部,2006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目前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基础医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相互促进,不断发展,成为长春中医药大学一个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基本合理,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几十年来,基础医学院为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基础医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讲师以下职称26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52人,其中博士34人,硕士17人。基础医学院现有教研室9个,分别为: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诊断教研室、中药教研室、方剂教研室、内经教研室、伤寒教研室、温病教研室、金匮教研室、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基础医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5个,各学科均已经形成了稳定且有特色的研究方向。2004年以来承担各级科研课题累计90项,其中,科研成果及获奖8项。基础医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13门,省级优秀课程13门,校级优秀课程2门。负责承担着学校本科生各专业中医、西医基础课46门课程。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省级及各级教学研究课题48项,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   
自“十五”以来,基础医学院教师 172 人次参编国家级教材、教辅,共 107 部,其中国家级教材 97 部,国家级教辅 10 部。国家级教材主编 15 人 ( 其中 ,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4 部 ) ,副主编 19 人,编委 85 人次;参编省级教材 80 人次,共 31 部,主审 3 人次,主编 20 人次,副主编 18 人次,编委 39 人次;参编的教材大部分已经应用于本科教学中,效果良好。主编参编学术著作 54 部。   
近年来,基础医学院荣获省、市、校级先进集体称号14 次,教师获得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巾帼优秀教师、长春市优秀党员、学校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各级各类奖励 85人次。
当前,在学校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全院职工团结拼搏,发挥优势,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大力增强我院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中医学人才而努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联系方式:
86172315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发展历程: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科设置:
方剂学学科  
方剂学学科于1958年长春中医学院成立时创立,经过国家级名老中医胡永盛教授、陈广路教授等五代人50余年的不懈努力,已经从单纯古方整理、方剂配伍及运用规律研究,逐步发展为以中药复方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剂配伍及复方筛选关键技术研究、方剂理论传承及古医方数据库挖掘研究等三个稳定研究方向为核心的现代方剂学发展体系。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部级研究项目8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86篇,其中包括SCI、EI、重点及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5部;获得国家专利6项、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8项,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我校最早建立并建设得较为完善的学科, 1985 年被批准为硕士授权点, 2001 年被批准为长春中医学院重点学科, 2006 年被批准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该学科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 973 ”计划、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创立了中医基础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内经三段式教学方法,较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科的内经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学科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完善,本研究室现已逐步形成了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医学理论体系本质与特征研究、中医藏象学研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子课题、吉林省科技厅课题等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SCI、重点、核心、国家及省级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4项。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伤寒、金匮、温病三个教研室组成,是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三门课程均为省级优秀课程,建有中医临床基础实验平台。
学科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核心,以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为基础,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的实质。学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稳定明确、可持续发展的3个研究方向:
  (一)张仲景学术思想及临床实验研究,带头人刘宏岩教授。
(二)伤寒六经证治与方药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带头人王军教授。
(三)温病学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带头人周丽雅教授。
围绕学科三个研究方向,自2013年以来,学科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研专项等在内的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23部,科研总经费282.3万元。

中医诊断学学科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程绍恩教授的带领下,中医诊断学科就有了长足发展。主要研究领域为脏腑辨证以及脉诊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此后,学科继续沿着四诊和辨证方面开展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本着“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四诊客观化为前提,以证候规范化为核心”的指导原则,学科目前已形成以证的研究为核心的两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科队伍结构状况:学科现有成员7人,博士4人,硕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中2人为外校毕业;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1人,国外访问学者1人;现有硕士生导师2人。平均年龄40.2岁。学科队伍整体素质较好,梯队合理,队伍年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潜力。
方向1:中医辨证理论及方法论研究。
方向2:中医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从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角度,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等内容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既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整理发掘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提炼学术精髓,总结学术规律,弘扬传统医药的信息平台。事实上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对象广泛复杂,兼具文、医、理、工等多学科交叉的性质,这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具有特殊的发展优势。中医药学及其相关文献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很好地挖掘、整理、继承、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是亟待科学研究的领域,由此也就赋予了医史文献研究以重要的地位。如在中医药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方面,除本身的学术意义,还有为临床、实验、开发研究提供预测、评价的意义,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提高素质、开阔眼界、训练思维、增长能力、促进社会适应性的意义;在国际交流方面,通过揭示中医药学的内涵与特质,有助于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学的正确理解与应用。中医医史文献的研究成果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为中医药文献的正确利用以及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多年围绕日本汉方医籍及中日韩医学文献的交流与研究 、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临床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开展工作,形成了3个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定位准确,规范管理。

添加长春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长春中医药大学报录比、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群、长春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长春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长春中医药大学排名、长春中医药大学保研、长春中医药大学公众号、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