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院
【考研派 okaoyan.com】 为大家提供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院,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漳州师范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闽南开放城市——漳州市。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63年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1970年被撤销。1977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选校址,重建校园,先后经历了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程。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形成福建省 “一南一北”的本科教师教育格局。学校于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通过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获教育硕士授予权。2013年4月24日获批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复办以来,学校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建设。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73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798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81.5万册,电子书刊33846GB;校园网络设备齐全、功能先进,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政治法律系、历史与社会学系、管理科学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与环境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体育系、经济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艺术系、成人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8个教学院系,设有5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286人(含联合办学学生)。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教育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研究生556名。开设了23个本专科成人教育专业。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日趋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50人,其中正高114人,副高290人,博士2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2人获全国高师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7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省级优秀专家称号,10人获省教学名师奖,8人获省优秀教师称号,5人获省师德之星、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0人获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方针,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目前主持地方政府统筹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优秀闽南文化文科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改革试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改革试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试点等5个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其中,地方政府统筹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被列为福建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重点项目。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带动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建有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 6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科研创新平台。入选我省首批科技拥军示范基地。学校建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所、闽台文化研究所、中华语言文化研究所、文化诗学研究所、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文艺传播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近5年来,全校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立项650余项,其中以我校为依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5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1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高飞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表科研论文420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375篇。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多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恳敬业,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大多数成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也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商界骄子,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队”、福建省“平安校园”,8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6年芗涛剧社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漳州在对台学术和教育交流方面具备的独特地域、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明道大学、中州技术学院、成功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等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现与台湾明道大学合作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多媒体技术方向)等5个专业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 促进了学校与台湾高校间的密切联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学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目前,学校正全面实施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融入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实施“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两大发展战略,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内涵、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四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整体水平, 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型师范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63年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1970年被撤销。1977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选校址,重建校园,先后经历了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程。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形成福建省 “一南一北”的本科教师教育格局。学校于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通过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获教育硕士授予权。2013年4月24日获批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复办以来,学校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建设。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73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798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81.5万册,电子书刊33846GB;校园网络设备齐全、功能先进,覆盖全校。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政治法律系、历史与社会学系、管理科学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与环境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体育系、经济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艺术系、成人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8个教学院系,设有5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286人(含联合办学学生)。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研究生教育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研究生556名。开设了23个本专科成人教育专业。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日趋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50人,其中正高114人,副高290人,博士2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2人获全国高师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7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省级优秀专家称号,10人获省教学名师奖,8人获省优秀教师称号,5人获省师德之星、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0人获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方针,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目前主持地方政府统筹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优秀闽南文化文科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改革试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改革试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改革试点等5个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其中,地方政府统筹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被列为福建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重点项目。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带动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建有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基地, 6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科研创新平台。入选我省首批科技拥军示范基地。学校建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所、闽台文化研究所、中华语言文化研究所、文化诗学研究所、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文艺传播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近5年来,全校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立项650余项,其中以我校为依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5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1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高飞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表科研论文420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375篇。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多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勤恳敬业,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大多数成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也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商界骄子,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队”、福建省“平安校园”,8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2006年芗涛剧社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漳州在对台学术和教育交流方面具备的独特地域、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明道大学、中州技术学院、成功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等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现与台湾明道大学合作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多媒体技术方向)等5个专业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 促进了学校与台湾高校间的密切联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学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目前,学校正全面实施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主动融入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实施“特色化与综合性协调发展、非均衡与整体性协调发展”两大发展战略,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内涵、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四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整体水平, 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型师范大学。
文章来源:漳州师范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