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14《历史学专业素养》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2021-09-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14《历史学专业素养》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14《历史学专业素养》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14《历史学专业素养》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正文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专业素养是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领域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必考  科目,主要考察具备学士学位和符合我校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相关条件的人员。其考试   要求达到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并具备较好的历史学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及运用史学理论、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
历史学专业素养考试范围为史学概论、中国通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历史学的理论、   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解析历史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运用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  基本要求如下:
1.熟悉:中外历史的基本进程与史实。
2.掌握:历史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
3.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组织与体制、制度与观念等的发展演变、前因后果及其历史影响。
4.综合分析:综合运用所学历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3 小时。
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
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20 分(共 4 题,每小题 5 分)
简答题 30 分(共 3 题,每小题 10 分)
问答题 40 分(共 2 题,每小题 20 分)
论述题 60 分(共 2 题,每小题 30 分) 5.试卷内容结构:
学科基本理论与通史基础知识 约 40%
综合论析 约 40%
综合能力测试 约 20﹪
四、考试内容
(一)史学概论
1.历史本体论: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历史发展的动力、如何认识历史规律、历史发展的动力。
2.历史方法论:技术性方法与导向性方法的关系,如何搜集、整理、鉴别史料,史学  新方法的价值与局限性。
3.历史认识论:如何理解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  异同、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的关系、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
(二)中国通史
1.先秦史:先秦社会与文化变革。
2.帝制时代: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演变,重要政治、经济(如土地、赋税等)、军事、  文化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重大改革,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阶段性经济发展与繁荣,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与新动向、重要历史时段评价,社会阶级、阶层与组织的发展,汉化、胡化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学术思想与文化的阶段性发展,对外交流的重大事件、重要外贸体制等。
3.中国近代史:重大战争、重要合约与条约体系的形成,改良与革命,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现代化进程,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国共合作等。
(三) 世界近现代史
1.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初步展开
2.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3.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
4.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五、参考书目
1.《史学概论》(第二版)(马工程教材),《史学概论》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年。
2.《中国古代史》(上、下),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下)(马工程教材),《中国近代史》编写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
4.《世界近现代史 1500-2007》,徐蓝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江汉大学

添加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江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江汉大学报录比、江汉大学考研群、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江汉大学考研真题、江汉大学专业目录、江汉大学排名、江汉大学保研、江汉大学公众号、江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汉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jianghandaxue/cankaoshumu_46297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