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广东财经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广东财经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信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专业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能力以及管理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要求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统计学和管理学基础,掌握一定的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地研究和解决与规划、管理及金融方面的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三)具具有独立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潜力。
(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备文献调研、资料查询、系统仿真和建模以及研究报告撰写技能、数据分析和学术交流等能力。
(五)身心健康,遵守纪律,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研究方向
(一)商务智能
(二)互联网金融
(三)物联网管理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对提前完成规定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按《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申请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学确定导师后两周内制定培养计划,第四学期结束前按照《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培养。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学位类和非学位类两种,学术学位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学位类课程,学术学位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为非学位类课程,18个学时计1学分。

六、其他培养环节
(一)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可通过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结束(不迟于第五学期第10教学周)提交实践报告(3000字左右),指导教师进行评价鉴定,合格者计1学分。
(二)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参加或听取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学术讲座,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中期考核前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学术论文写作并主讲汇报,由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
(三)文献阅读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论文选题的需要,应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中期考核前写出不少于10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评阅,读书报告、导师评阅意见于中期考核前交所在培养单位,合格者计1学分。 
七、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以下均含闭卷、开卷)、笔试结合课程论文、笔试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实验设计等;非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口试、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结合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等形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经考核合格,学位类课程达到7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其他类课程达到6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4门本科主干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除个别研究生单独开设的课程外,其余随本科生课堂听课和参与考试,达到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八、毕业学分及要求
毕业要求总学分应修满38学分,其中课程35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研究生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的,方可毕业。

九、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性要求、质量要求见《广东财经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2019级)》、《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2019级)》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等文件,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工作按学校《广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规定》、《广东财经大学学术学位硕士论文工作细则》和《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执行。

十、教学设置
公共
学位课
S220500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54 3 1.2   外国语学院
S4101004 基础英语 144 3 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
基础课
S5101001 运筹学 54 3 1 孟晓明等 信息学院
S1103009 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54 3 3 林  洪等 经济贸易学院
S3101001 管理研究方法 54 3 3 黎小林 黄 亮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
核心课
S5103003 现代数据管理 36 2 2 朱树人等 信息学院
S5103002 系统工程 36 2 1 魏定国等 信息学院
S5102005 物联网管理 36 2 2 贺敏伟 信息学院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任课教师 开课单位
专业
选修课
S1202003 现代投资理论 36 2 2
2
朱顺泉等 金融学院
S1203001 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36 2 3 段军山 金融学院
S5102001 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 36 2 3
3
张  军   胡玉平等 信息学院
S5102004 决策分析理论与方法 36 2 3
3
周雅兰 李曼等 信息学院
S5102005 大数据分析 36 2 3
3
谢 嵘   尹 华等 信息学院
S5102006 商务智能 36 2 3
3
魏定国等 信息学院
S5102007 管理系统仿真 36 2 3
3
周雅兰等 信息学院
S5102008 互联网金融研究 36 2 3
3
赵海军等 信息学院
S5102010 知识管理 36 2 3
3
杨  峰等 信息学院
S5102003 供应链与企业运营管理 36 2 3 贺敏伟等 信息学院
S5102023 互联网+技术与思维 36 2 2
2
王志坚等 信息学院
S5102014 信息经济学 36 2 2
2
黄曼慧等 信息学院
公共
选修课
S0004011 研究方法工具及应用 36 1 3    
S0004012 博雅基础 36 1 3    
S0004013 创新创业类专题课 36 1 4    
S0004006 日语 36 1 4    
其它
培养
环节
  专业实践  
  学术活动  
  文献阅读  
  跨专业及同等
学力补修课程
《管理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学分 38学分
 
*按教育部规定,研究生须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选修1门课程。
附件二:必读书目(含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
著作
1.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9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或其他更新的版本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其他更新的版本
3.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海南出版社,2000年或其他版本
4.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或其他版本
5.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
6.孙耀君等:《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7.志才编:《管理系统仿真建模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8.马洪等:《国外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9.亨利·明茨伯格等:《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10.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或其他版本
11.《哈佛商业评论》文集、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范玉顺编著:《集成化企业建模方法与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13.RICK DOVE原著.《敏捷企业》(上).张申生译.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
14.RICK DOVE原著.《敏捷企业》(下).张申生译.中国机械工程,1996年
15.Barry Boehm  著 李师贤译.软件工程经济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6.Walker Royce 著 敬凯 译.软件开发经济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17.Bitter,Kurt and Ian Spence. Managing Iterativer Software Development Porjects, Boston,MA:Addison-Wesley, 2007
期刊
《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学报》、《管理工程学》、《管理世界》、《运筹与管理》、《物流技术》、《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管理科学》、《预测》、《软科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现代化》、《经济与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工程科学》、《中国科学基金》、《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运筹学学报》、《系统仿真学报》、《控制与决策》、《自动化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计算机仿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智能系统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附件三:指定发表期刊目录
信息与管理类国外SCI、EI收录的期刊;SCI、EI、ISTP(CPCI-SSH和CPCI-S)收录的信息与管理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列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扩展库列表》、《CSSCI(2014-2015)来源集刊目录》、《CSSCI(2014-2015)扩展版期刊目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目录》、《北大核心期刊目录2008版》中列表的刊物上发表的信息与管理类论文、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广东财经大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致力于为各类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培养能够独立从事计算机技术项目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硬件设计、网络设计与开发、维护能力的高级信息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基本要求:
(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文资料的能力。
(五)身心健康,遵守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基本素养与职业能力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掌握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了解本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解决本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本领域工程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研究方向
(一)信息安全工程
(二)智能计算及应用
(三)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四、学习年限
学制2年,全日制学习形式,最长学习年限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对提前完成规定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按《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申请提前毕业。
 
五、培养方式
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校内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且有实践经历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担任,采取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学确定导师后两周内制定培养计划,第二学期结束前按照《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培养。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学位类和非学位类两种,本专业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学位类课程,其它课程为非学位类课程,18个学时计1学分。
 
七、专业实践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部分研究生也可在校结合指导教师申请的工程性项目完成专业实践。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专业实践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专业实践实践应不少于1年。实践结束时应提交5000字左右的专业实践报告,校内外指导教师给予相关评价,专业实践不合格不能取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八、其他培养环节
(一)软件开发
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应设计开发一个应用软件作品,并纳入中期考核环节。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二)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参加或听取不少于10 场由校内外组织的学术讲座,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计1 学分。
 
九、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以下均含闭卷、开卷)、笔试结合课程论文、笔试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实验设计等;非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口试、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结合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等形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学位类课程达到7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其他类课程达到6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4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补修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达到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研究生应于第一学年完成补修课程的学习。
 
十、毕业学分及要求
毕业要求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课程26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软件开发2学分,学术活动1 学分,文献阅读1 学分。研究生修满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完成必修环节,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方可毕业。
 
十一、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性要求、质量要求见《广东财经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2019级)》、《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2019级)》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等文件,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工作按学校《广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规定》、《广东财经大学学术学位硕士论文工作细则》和《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执行。


十二、教学设置

公共
学位课
Z2203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课程组 马克思主义学院
Z5103001 基础英语 36 2 1 课程组 外国语学院
Z5103002 工程伦理 36 2 2 课程组 信息学院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开课单位
学科
基础课
Z5103003 现代计算机网络(双语) 36 2 1 王志坚等 信息学院
Z5103004 工程数学 36 2 1 周  锋等 信息学院
专业
核心课
Z5103005 算法优化 36 2 1 高文宇等 信息学院
Z5103006 软件体系结构 36 2 1 梁列全等 信息学院
Z5103007 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 36 2 1 张  军   胡玉平 信息学院
专业
选修课
Z5102001 网络攻击与防范 36 2 2 吴晓云 郑心炜 信息学院
Z5102002 密码编码学 36 2 2
 
郑心炜 吴晓云 信息学院
Z5102003 可信计算 36 2 2 罗东俊等 信息学院
Z5102004 机器学习 36 2 2 周雅兰等 信息学院
Z5102005 智能优化算法及应用 36 2 2 许  波等 信息学院
Z5102006 模式识别 36 2 2 杨志华等 信息学院
Z5102007 大数据分析 36 2 2 尹  华等 信息学院
Z5102008 Python自然语言处理 36 2 2 尹  华等 信息学院
Z5102009 现代数据管理 36 2 2
 
朱树人等 信息学院
Z5102010 高级软件测试技术 36 2 2
 
周雅兰等 信息学院
Z5102011 物联网管理 36 2 2
 
贺敏伟等 信息学院
Z5102012 物联网前沿技术 36 2 2
 
沈永珞等 信息学院
Z5102013 图像处理、分析与
机器视觉
36 2 2
 
李祥霞等 信息学院
Z5102014 并行计算 36 2 2
 
薛耀红等 信息学院
Z5102015 云计算资源的管理
与应用
36 2 2
 
李汇熙等 信息学院
Z5102016 软件设计模式 36 2 2
 
胡建军等 信息学院
其它培养环节 Z5107001 专业实践   6 3    
Z5107002 软件开发   2 3    
Z5107003 学术活动   1 3    
Z5107004 文献阅读   1 3    
总学分 35学分
 

附录:必读书目(含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另列

2.附件二:必读书目(含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不少于20种。
经典著作、专业文献
[1].Michael Sipser. 计算机理论导引. 第2版. 唐常杰, 陈鹏, 向勇, 刘齐宏.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蔡自兴, 徐光佑.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第4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周之英. 现代软件工程(上中下).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9, 2000.
[4].郑振楣. 分布式数据库.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5].William Stallings. 高速网络TCP/IP和ATM的设计原理. 齐望东, 薛卫娟, 傅麒麟, 胡谷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
[6].Donald E. Knuth.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黄林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7].邵军力, 张景, 魏长华. 人工智能基础.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8].朱三元, 钱乐秋, 宿为民. 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9].于繁华等. 计算智能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0].         徐甲同. 高级操作系统.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11].         王晓东.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2].         史忠植. 高级计算机网络.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3].         Thomas H. Cormen, Charles E. Leiserson, Ronald L. Rivest, Clifford Stein.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Cambridge: MIT Press, 2005.
[14].         Ronald L. Graham, Donald E. Knuth, Oren Patashnik. &Concrete Mathematics: A Foundation for Computer Science (2nd Edition). Boston: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4.
[15].         Andrew S.Tanenbaum, Albert S.Woodhull.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3rd Edition).UpperSaddleRiver: Prentice Hall, 2006.
[16].         Frederick P. Brooks. 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oston: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5.
[17].         Randal E. Bryant, David R. O’Hallaron. 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s Perspective.UpperSaddleRiver: Prentice Hall, 2002.
[18].         边肇祺. 模式识别(第二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9].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20].         Prabhat K. Anfleigh, Kiran Thakrar. 多媒体系统设计. 徐光佑, 史元春.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21].         Kai Hwang.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王鼎兴, 沈美明, 郑纬民, 温冬婵.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2].         陈纯.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算法.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3].         陆钟万. 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4].         Ian Foster, Carl Kesselman. 网格计算. 第二版. 金海, 袁平鹏, 石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5].         石教英, 蔡文立. 科学计算可视化算法与系统.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26].         张彩明, 杨兴强, 李学庆. 计算机图形学. 第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7].         J. D. Foley, A. van Dam, S. K. Feiner, J. F. Hughes, R. L. Phillips.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Graphics.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3.
[28].         Philip Schneider & David Eberly. Geometric Tools for Computer Graphics. Morgan Kaufmann, 2002.
[29].         David A. Forsyth, Jean Ponce. 计算机视觉: 一种现代方法. 第2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0].         C. H. Papadimitriou, K. Steiglitz. 组合最优化--算法和复杂性. 刘振宏, 蔡茂诚.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
[31].         张立明. 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32].         Douglas R. Stinson. 密码学原理与实践. 第3版. 冯登国.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3].         李金宗. 模式识别导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1994.
专业学术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自动化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图象图形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科学中文信息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智能系统学报信息网络安全SCI、EI收录计算机科学类英文期刊
3.附件三:专业实践安排
全日制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部分研究生也可在校结合指导教师申请的工程性项目完成专业实践。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专业实践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专业实践实践应不少于1年,并撰写不少于5000 字的实践报告。


广东财经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结合技术要素的经济分析和管理决策的一门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和属性。结合本学科现有的教师资源的配置和各研究方向的特点,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践的人才需求,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中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具有积极为祖国建设和发展服务的良好品质。
2.具有严谨的学风,具有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坚实的技术经济、技术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能力。
3.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收集、阅读和理解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外文资料。
4.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研究方法,了解技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具有较强的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创新与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技能;品学兼优、开拓进取、富有创新精神。
二、研究方向
1.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
2.金融科技创新及标准化管理
3.项目管理与投资决策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对提前完成规定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按相关规定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学确定导师后两周内制定培养计划,第四学期结束前按照《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培养。
研究生的学习注重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与文献阅读、专业实践、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
五、课程设置
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分学位类和非学位类两种,公共学位课、基础学位课、专业核心课为学位类课程,其它课程为非学位类课程,18个学时计1学分。
六、其他培养环节
除课程学习外,研究生需完成专业实践、学术活动与文献阅读等培养环节。
1.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时间不少于1个月,可通过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结束提交实践报告(3000字左右),指导教师给予相关评价,合格者计1学分。
2.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参加或听取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学术讲座,由各培养单位进行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中期考核前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学术论文写作并主讲汇报,由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
3.文献阅读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论文选题的需要,应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中期考核前写出不少于3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评阅,读书报告、导师评阅意见于中期考核前交所在培养单位,合格者计1学分。
七、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以下均含闭卷、开卷)、笔试结合课程论文、笔试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实验设计等;非学位类课程考核方式为:笔试、口试、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结合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等形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经考核合格,学位类课程达到7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其他类课程达到6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应补修四门本科主干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具体是《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补修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达到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八、毕业学分及要求
毕业要求总学分应修满3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35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研究生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的,方可毕业。
九、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类课程且学位类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含75分),中期考核合格者,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提交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可由研究生选定后经导师审核认可,也可由导师指定。学位论文应当在研究内容或者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视角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的进度是:第四学期确定论文选题,查阅资料,提交开题报告并通过开题论证会;第五学期写出论文初稿,硕士点组织导师组以预答辩形式开展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第六学期论文定稿。未经导师审阅通过的论文,不得提交答辩。
研究生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合格,以独立或第一作者或者学生本人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身份在D类及以上期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1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方能获得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的其它工作按学校《学位授予规定》和《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十、附件
附件一:研究生教学设置计划
学位类课程 公共学位课 S2201004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54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基础课每门3学分,专业核心课每门2-3学分,
合计不超过23学分
     
S4101004 基础英语 144 3           外国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S0001001 中级微观经济学 54 3                      
S3101001 管理研究方法 54 3           黎小林
黄     亮
工商管理学院        
  中级管理学 54 3           简 泽
卢 任
周建明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核心课课 S5103004 技术经济学研究 36 2           杨     峰 信息学院        
S5103006 项目管理(双语) 36 2           黄曼慧
李征坤
信息学院        
S5102012 人力资源管理 36 2           李焕荣
候二秀
MBA学院        
性质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开课单位 考核
方式
备注
1 2 3 4 5 6              
S5103005 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 36 2           梁英宏
赵海军
信息学院              
非学位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 S5102013 标准经济学 36 2           赵海军 信息学院   每门1-2学分,
研究生选修不低于8学分
     
S5102017 电子商务技术管理 36 2           梁列全
刘义春
信息学院        
S5102014 信息经济学(双语) 36 2           黄曼慧
刘义春
信息学院        
S5102021 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 36 2           杨峰 信息学院        
S5102022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36 2           刘义春 信息学院        
  互联网+技术与思维(双语) 36 2           王志坚 信息学院        
S5102019 技术经济及管理前沿专题 36 2           导师组 信息学院        
S5102015 金融科技创新 36 2           华    成
赵海军
 
信息学院        
S5102016 创新与创业管理 36 2           李征坤
侯二秀
信息学院        
S5102018 战略管理与组织设计 36 2           李焕荣
史玉峰
MBA学院        
  互联网金融研究 36 2           赵海军 信息学院          
非学位类课程 公共选修课 S0004006 日语 36 2  
 
               
研究生应选修2学分
     
S0004007 社会学专题 36 2                      
S0004008 教育学原理 36 2                      
S0004009 SYB及创业模拟实训 36 2                      
S0004003 科学研究方法与
学术规范
36 2                      
S0004004 经济应用软件 36 2                      
S0004005 ERP 36 2                      
      粤港澳大湾区与区域创新专题 18 1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          
 
*按教育部规定,研究生须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选修1门课程。
附件二:必读书目(含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
(一)著作类
1. 新编技术经济学.袁明鹏,胡艳,庄越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2. 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美)罗森伯格 著.王文勇.吕睿译.商务印书馆.2004-12
3.论人力资本投资.舒尔茨.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4. 人力资本研究——雅各布·明塞尔论文集(第一卷).(美)明塞尔 著;张凤林 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第四版).(美)克雷曼著;吴培冠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6.金字塔原理.[美]巴巴拉·明托.南海出版公司.2013.11
7.麦肯锡方法.[美]埃森·M·拉塞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1
8.用图表说话.(美)基恩·泽拉兹尼.清华大学.2008.05
9. 技术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胡茂生 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07
10. 产品质量分析与评价技术基础,徐京辉 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1
11.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计量分析. 符淼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2
12. 创新管理—全球经济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引进版),(美)艾特略著,王华丽,刘德勇,王彦鑫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09
13. 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经济思想研究.徐则荣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0
14. 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 付家骥,雷家骕,程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5. 工商统计学(第3版)(附光盘). 道格拉斯·A.林德等著、徐国祥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6. 中国管理思想简史.王忠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7.Macho-Stadler, Ines and David Perez-Castrill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8.Pohjola, Matti 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9.Varian, Hal 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New York: Norton, 1996.
20.http://cism.bus.utexas.edu/
21.http://www.sims.berkeley.edu/resources/infoecon/
22.http://dmoz.org/Business/E-Commerce/Education/Courses/
(二)期刊类
1.《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3.《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
4.《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
5.《金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
6.《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7.《中国管理科学》,中国科学院
8.《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9.《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0.《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11.《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厅主管,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12.《管理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13.《中国科技论坛》,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14.《科研管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
15.《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16.《管理评论》,中国科学院
17.《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
18.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9.Decision Science
20.Management Science
21.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2.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3.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5.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6.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28. MIS Quarterly
29.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30.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点于2012年获批,2015年并入信息学院,以适应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融合。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广东省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本学位点目前设有项目管理与投资决策、金融IT创新与标准化管理、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三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学习注重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与文献阅读、专业实践、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 工程硕士
  信息学院的工程硕士(电子信息)重视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在数据安全、智能商务、软件开发方法领域取得一定突破。本学科以金融、商务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注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应用研究,从算法角度深度解决应用问题,从大数据交易角度提升应用价值;以电子商务交易协议、智能管理研究为基础,研究开发电子化谈判支持系统和平台;面向行业、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建立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行业应用的管理平台和创新创业人才实训平台;研究典型制造企业的计划、生产控制系统的可视化描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发现企业管理问题。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的介绍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批)依托广东财经大学的财经背景,强调IT在金融、电子商务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适应广东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满足高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融合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了智能商务、知识管理与知识表示、信息管理与服务三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突出面向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知识管理等技术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学科特色。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的师资力量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31人、博士51人,14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位南岭学者。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以及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产生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发表了一批较高水平学术论文。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  
电话:020-84096800 
邮编:510320 基本情况介绍
  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信息管理系、计算中心等单位合并组建而成。广东省智能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广东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广东财经大学东莞电子商务研究院采取院所合一的方式管理。学院下设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基础六个系部和一个实验创新中心。开设了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和人工智能方向。所有本科专业都可参与与美国佩斯大学3+2本硕联合培养。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点。
  信息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致力于培养“信息技术立足,经管理论占优,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IT人才,为广东省信息化建设服务。在校学生2033人(含硕士研究生)。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研2项、39项省级以及45项校级教研项目,获得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信息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其在经济、管理、商贸等领域的应用为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2006年以来,承担或完成科研项目有1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45项。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其中有15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学院国际合作广泛,已美国佩斯大学开展了计算机专业3+2本硕联合培养。
  信息学院坚持“重责任、讲团结、谋发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工作理念。本着这一工作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把学院建成在国内财经类院校中声誉好、质量高、特色鲜明的信息学院。

添加广东财经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东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财经大学报录比、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群、广东财经大学学姐、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真题、广东财经大学专业目录、广东财经大学排名、广东财经大学保研、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财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东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