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北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北民族大学报录比、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群、湖北民族大学学姐、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湖北民族大学专业目录、湖北民族大学排名、湖北民族大学保研、湖北民族大学公众号、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北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民族学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湖北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民族学的研究生。
一、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湖北民族大学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学校(国际代码10517),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校园面积近16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35亿元,图书馆藏书180余万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320余万种。面向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本科和民族预科学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生、民族预科生及留学生17000余人。
●校园环境
学校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城区。恩施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沪蓉高速、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横贯境内,与学校毗邻的许家坪机场可通达全国主要城市。这里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2℃,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神奇的山水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宜人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使这里成为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有“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之称,被誉为祖国的“三大后花园”之一。学校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独具民族风格的校园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学生求学成长的理想之所。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部),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民大医院),两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恩施州中心医院、附属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中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含文艺学等3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临床医学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21个本科专业可选修第二学士学位。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9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项目7个,试点学院1个;有湖北省“十三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2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和技术推广中心7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基地2个,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4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86人,其中教授135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等各级各类专家50余人。
●科研成果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3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3项;出版学术专著120部;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200篇;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6项一等奖。
●人才培养
学校秉承"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大精神,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始终践行“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自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学校与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多层次和多元的培养模式。学校现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44人,覆盖全校所有学科,多年来,我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多次取得良好成绩,我校多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项研究生学术成果获得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连续两年推荐毕业生获得湖北省“长江学子创新奖”荣誉称号。根据统计,我校研究生历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CSSCI等索引收录。学校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高层次专门人才1000余人,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知识背景获得了广泛赞誉。
●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
●校园文化
学校推行“一院一品”、“一月一节”,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每年举办辩论赛、歌手赛、主持人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素质拓展活动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社团文化节、公寓文化节、民族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在全国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学生表演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曾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学生连续九年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成功地展示了学校学生昂扬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多彩民族·和谐民院”民族文化节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招生简章
(一)考试方式及科目:
2020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只以全国统考方式招收。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有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考生报考费采取统一网上缴费方式,全省不再统一购置考生文具。
1.网上报名:报考2020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地址: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今年湖北省实行网上缴费,考生须在报名时,按要求缴纳费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①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②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③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④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⑤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⑥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⑦1057中医专硕限符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报考条件且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报考,不接收正在或已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
⑧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⑨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确定和公布。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①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②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③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④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⑤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⑥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资格审查
我校在招生录取期间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五)考试
1.考生应当在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2.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件参加初试和复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全国统考和全国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联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请考生登录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网页自行下载查看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4.复试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等信息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5.复试包括英语能力测试和专业复试。专业复试包括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知识笔试。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至少两门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或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六)体检
体检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
(七)录取
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两种类型。
1.录取为非定向研究生的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2.录取为定向培养研究生的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及我校三方签订协议书。
(八)学制
目前我校各专业学制均为3年。
(九)联系方式
1.我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邮政编码:445000;
2.网址:http://www.hbmy.edu.cn/templet/yjsc/index.html/
3.联系电话:0718-8437422,联系人:李老师。
湖北民族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
有机化学
|
编号
|
|
考试专业
|
化学工程与技术(含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等二级学科)
|
一、考试性质
|
包括考试科目地位、考试对象、考试目的等
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民族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并有利于我校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能更好地进行择优选拔。
|
二、考核目标
|
包括考核知识、能力等
《有机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学生应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等内容有较全面的认识;
2.掌握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并能正确合成目标产物;
3.掌握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并能正确应用其分析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对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鉴别。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包括:1.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3小时。
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或写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20分(共10题,每题2分)
书写反应式; 30分(共10-15题,每题2-3分)
鉴别题; 20分(共2题,每题10分)
合成题; 30分(共3-5题,每题6-10分)
简答题; 30分(共3-5题,每题6-10分)
推导题; 20分(共2题,每题10分)
5.试卷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约占50%
第二部分: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及应用,约占50%
|
四、考试内容
|
1.命名烷烃、烯烃及炔烃(二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胺、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名称。
2.掌握烷烃、烯烃及炔烃(二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胺、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能鉴别上述各类化合物。
3.上述各类化合物的重要经典化学反应必须掌握,并能应用重要化学反应合成一些目标产物。
4.能利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及谱学基本信息推到未知化合物。
|
五、参考书目
|
1.《有机化学》,徐寿昌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有机化学》(上、下册),五校合编,曾昭琼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科目名称 |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
编号 |
801 |
考试专业 |
民族学 |
一、考试性质 |
本科目旨在通过考试了解考生对于民族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考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述情况来判断其本科期间的学习状况及具备的学术发展潜力,从中选拔出优秀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
二、考核目标 |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阐释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掌握民族学各种理论流派基本特点、各理论流派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开展民族学研究。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30分(共 6题,每小题5分)
简答题 40分(共4题,每小题10分)
分析论述题 80分(共2题,每题40分) |
四、考试内容 |
1.民族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2.民族学各个理论流派,包括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特殊主义,社会学年鉴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论,文化唯物主义,苏维埃学派,民族学在中国,结构主义。
3.民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五、参考书目 |
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民族学 [0304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湖北民族大学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民族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0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3文化产业发展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1民族学通论 ④80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
备 注: |
中国民族学史 ①中国民族志 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参考书目
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学科负责人:
张新平
本学科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少数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本研究方向运用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及发展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
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方向:本研究方向立足民族地区的实际,探究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重点研究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及扶贫攻坚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少数民族经济管理方向:本研究方向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运用现代企业管理论和财务会计理论,重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对武陵山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决策、评估和监测以及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等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招收专业: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社会学
联系方式:
谭老师13597777359
胡老师13217283481
熊老师18007260329
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7年成为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8年成为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2010年成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
本学科自1998年起先后与中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6年1月,民族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骨干研究人员48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3人,博士12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研究经费4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42部,发表学术论文40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51篇。
本学科立足武陵民族地区,以土家族研究为重点,兼及西南地区其他民族研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扎实的田野工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了民族历史与文化、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民族社会发展、民族经济、民族艺术五个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研究、土家语研究以及武陵民族地区综合研究为学界所瞩目,具有较大影响。
民族历史与文化方向:本研究方向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田野调查,主要运用民族学、历史学的方法,研究南方民族地区历史与文化,重点研究土家族历史与文化。
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方向:本研究方向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现实需要,依托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重点研究民族法制、民族政策、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内容,突出区域特色,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
民族社会发展方向:本研究方向将民族地区视为有独特历史文化联系和生态背景的整体,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变迁;密切关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重点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
民族经济方向:本研究方向结合民族学与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从可持续发展、文化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角度研究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重点研究民族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民族旅游经济、民族经济理论与实践等,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民族艺术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运用民族学和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包括对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以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深入理解少数民族艺术的特质,把握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致力于民族艺术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发展前景良好。
民族学学科是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民族学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民族学学科已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目前,民族学下设7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社会学、民族法学。民族学学科现有4个科研平台: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武陵山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湖北省民委设立的湖北民族研究所也挂靠在民族学与社会学院。2012年,民族学学科获得湖北省 “2011计划”建设项目“武陵山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获得湖北省“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博士点建设对口支持合作项目,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15年获得“民族社会发展”湖北省学科群建设项目。
一、学校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
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园艺学院、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民大医院)、两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恩施州中心医院、附属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共6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文艺学等2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临床医学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民族学与华中师范大学联系培养博士研究生。我校为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3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项目7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6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2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基地2个,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063人,外籍教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6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561人,其中教授13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等各级各类专家50人。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0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9项。出版专著98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04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5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
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湖北民族学院,正坚定的走内涵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高水平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招生简章
(一)考试方式及科目:
2018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只以全国统考方式招收。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二,医学类临床医学专业的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有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考生报考费采取统一网上缴费方式,全省不再统一购置考生文具。
1.网上报名:报考2018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7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时间为2017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地址: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今年湖北省实行网上缴费,考生须在报名时,按要求缴纳费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①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②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③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④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⑤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⑥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⑦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⑧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确定和公布。(湖北省确定省内考点的现场确认时间为2017年11月8日-12日)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①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②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③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④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⑤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⑥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⑦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资格审查
我校在招生录取期间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五)考试
1.考生应在2017年12月14日至12月25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二代身份证件参加初试。考生须注意:201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实行刷二代身份证入场,没有二代身份证的考生一律不能入场考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初试时间为2017年12月23日-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复试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等信息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5.复试包括英语能力测试和专业复试。专业复试包括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知识笔试。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至少两门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或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六)体检
体检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
(七)录取
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两种类型。
1.录取为非定向研究生的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2.录取为定向培养研究生的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及我校三方签订协议书。
(八)学制
目前我校各专业学制均为3年。
(九)联系方式
1.我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邮政编码:445000;
2.网址:http://public.hbmy.edu.cn/xxxy/yjsc/article/index.php
3.联系电话:0718-8437422(转601),联系人:李老师。
湖北民族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
编号 |
801 |
考试专业 |
民族学 |
一、考试性质 |
本科目旨在通过考试了解考生对于民族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述情况来判断其本科期间的学习状况及具备的学术发展潜力,从中选拔出优秀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
二、考核目标 |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主要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阐释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掌握民族学各种理论流派基本特点、各理论流派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这些方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开展民族学研究。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20分(共 4题,每小题5分)
简答题 60分(共6题,每小题10分)
分析论述题 70分(共2题,每题35分) |
四、考试内容 |
1.民族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2.民族学各个理论流派,包括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特殊主义,社会学年鉴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论,文化唯物主义,苏维埃学派,民族学在中国,结构主义。
3.民族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五、参考书目 |
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湖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上个世纪80年代学校成立了民族文化研究室;90年代初在民族文化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民族研究所;2004年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0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相关专业整合更名为法学院;2013年,学校成立民族研究院;2016年8月民族研究院与法学院社会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组建新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硕士点学科,2个本科专业,在校普通本科生近400人,研究生80余人,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属于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15人,省级专家3人;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生导师60余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39人。近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获得省部及以上科研奖励15项,其中,2013年获得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奖1项,2016年获得湖北省第十届社科成果奖3项,2018年获得湖北省第十一届社科成果奖1项。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重点,特色发展为理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学院通过整合力量,成立了武陵山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学校展示办学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
民族学(0304)一级学科
学科简介:
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于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0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26名,博士48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人。
下设二级学科:
(一)民族学(030401)二级学科简介
研究方向一: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重点结合武陵民族地区实际,以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族群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以及民族学学术史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理论性的学术探讨和应用性的现实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传承、内涵、特性、功能、价值、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方面展开探索,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发展,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模式与途径。
研究方向三:文化产业发展 本研究方向运用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化环境、文化寓意、文化内涵、文化产品、竞争手段、消费者心理等因素开展调查,探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二级学科简介
研究方向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问题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性意义。
研究方向二:中国民族政策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注重政策实施的过程性研究,研究成果直接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方向三:武陵地区民族问题研究 本研究方向研究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武陵地区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内容、性质、作用,从历史的纵深层面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演变、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现实的视野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方法和措施。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是法学门类下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的二级学科之一,属于民族学与经济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该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民族学、民族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民族学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新兴学科。
研究方向一: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 本方向应用民族学、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区域市场开发、区域规划、企业区位选择、区域投资环境以及区域竞争力等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具有少数民族区域特色的经济政策。
研究方向二: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 本方向以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要素资源流动、空间发展以及产业的动态变动规律,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揭示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经济与整体社会产业经济形成的差异,促进少数民族区域发展的产业政策进行研究。
研究方向三:民族地区金融与贸易发展 本方向研究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机制,分析金融和贸易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机理,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创新与贸易发展政策。具体内容包括:金融与贸易相关理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资源配置问题,少数民族地区金融供求特点与政策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金融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创新与贸易发展。
(四)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研究方向一: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史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诸种因素,以提升对中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总体认识水平。
研究方向二:少数民族文化史 本研究方向以民族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即是从文化的角度,以历史为线索来研究民族,对文化的研究更具体更深入。
研究方向三:武陵地区历史文化 本研究方向以武陵地区各民族社会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调查研究各民族社会运行状况、民族文化及其当代变迁,并注重对相关民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与个性。
(五)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二级学科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是民族学涵盖目录下的二级学科,是院校共建的重点学科。2011年经湖北省学位办批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由美术与设计学院负责研究生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学制为三年,授予法学学位。主要由艺术学专业、民族学的优秀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导师组为研究生授课。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密切关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重点研究该区域民族艺术理论与方法、民族美术实践与理论、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和传统艺术语言的当代转换等,充分发掘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发挥学术研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研究、保护及传承民族文化,践行“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振兴计划”等国家方针政策的时代需要。
该专业拥有民居营造、织锦工艺、漆艺、陶艺等民族民间艺术实践工作室和新媒体艺术、摄影、丝网版画等现当代艺术创研工作室,以及中国画、油画、水彩、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民间舞蹈与音乐等多个专业教学工作室;同时,还拥有湖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民族艺术创作基地、武陵山民族艺术教育实践与创新研究中心等多个学科研究平台。目前招收2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研究方向一: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以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各门类艺术的理论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其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内在联系以及民族性特征,以促进本区域内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继承、发展与创新。
研究方向二:民族美术理论与实践 本研究方向主要对民间造物艺术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行研究,梳理民间艺术的发生、发展概况和过程,对其提炼、加工,结合当代艺术审美理念,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其转化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艺术作品,创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六)民族社会学(0304Z1)二级学科简介
民族社会学是民族学和社会学交叉融合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运用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当代民族社会与文化和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旨在揭示民族现象的社会制约性和社会-文化现象的民族多样性,探讨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机制。
研究方向一:民族社会与文化 主要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及其变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分层与流动、民族社会变迁、民族文化及其变迁等问题。重点研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现象及其变迁。
研究方向二:民族社区发展 主要研究民族社区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及其发展、扶贫开发与贫困治理、美丽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问题。重点研究武陵山区城乡社区发展问题。
研究方向三: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 主要研究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状况及其体制机制创新、民族社会治理的文化基础、民族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等问题。重点研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基层社会治理问题。
(七)民族法学(0304Z2)二级学科简介
民族法学为民族学所属二级学科,本专业致力于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及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丰富民族平等理论、深化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提高国家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研究方向一:民族法学基础理论 一是法学基础理论;二是民族法学一般理论;三是民族法学方法论。
研究方向二:宪政与民族区域自治 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二是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法治实践。
研究方向三: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 一是法治在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功能;二是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法治化路径。
(八)民族体育学(0304Z3)二级学科简介
民族体育学是运用体育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医学等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认知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现象,探讨、解释民族体育各领域之间的矛盾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与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学科呈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的关系。民族体育学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二级学科点,下设民族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教育两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民族体育文化 运用体育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将民族体育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现象、文化价值进行深度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振兴,推进现代化转型与产业化进程。
研究方向二:民族体育教育 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为基础开展研究,将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充分整合,推进现代体育科技成果向民族体育教育转化与利用,注重将民族体育教育与民族学、人类学、体质学、医学、环境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对民族地区人群体质健康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指导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学科负责人:
司马俊莲
民族法学致力于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调控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方法和途径,以进一步丰富民族平等理论的内涵、夯实民族区域自治权的理论基础,促进依法解决民族问题、提高国家对民族事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民族法理论方向:重点研究“三论”。一是研究民族法的一般理论。二是研究民族法的基础理论。三是研究民族法的方法论。
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方向:主要研究民族法在社会中的实际运行及建设情况。
学科负责人:
金晖
本学科重点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方法、民族艺术理论与实践等内容,充分发掘、研究、保护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是践行“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方针政策的时代需要。
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方法方向:本研究方向以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各门类艺术的理论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其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内在联系以及民族性形态特征,以促进本区域内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继承与发展,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理论依据。
民族美术理论与实践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对民间造物艺术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加以研究,梳理民间艺术的发生、发展概况和过程,并加以提炼、加工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其转化成艺术作品,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湖北民族学院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是以原湖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为基础,经过四年的建设申报, 2012年2月湖北省教育厅正式下文批准设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属于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下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体制创新研究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品牌建设研究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绿色低碳产业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
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5名,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生导师3名、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学科队伍结构比较合理。近几年来,中心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0项,科研经费达100多万元;出版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著作和教材5种,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0余篇。此外,中心与实际部门的合作不断增强,先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了十多篇咨询报告,均被采纳。中心研究人员还担任多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高校的顾问与学术兼职。通过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中心提高了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政府决策的能力,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中心在生态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到目前为止,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2次国内学术研讨会。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已成为鄂西乃至武陵山区实际工作者进行交流的的学术平台。中心经常派员到国外访问与进修,近几年共有7人次出国访问与进修。目前,中心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中心将秉承“立足鄂西、面向武陵、特色研究、生态为本”的精神,励精图治,继往开来,努力建成武陵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学术研究中心、服务咨询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
一、社会工作者:拿工资的雷锋
社会工作者以职业化的姿态将专业的技巧和手法融入“助人”之中,使“助人”成为一个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工作岗位”,这个讲求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规范,超越传统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行当”,就是“社会工作”。在各种自然灾害的救灾重建过程中,在照顾鳏、寡、孤、独、幼的行列中,在服务城乡弱势群体的活动中,处处可见社会工作者的身影。他们,被誉为“拿工资的雷锋”,是为弱势群体济贫解困的贴心人,是和谐社会建设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湖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掌握当代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了解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在社会事务方面的运作机制,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教育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服务、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基础学科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主要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政策、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绘画与沙盘治疗、非政府组织管理等。学制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
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
湖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于2007年,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该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突出、成果丰富。
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设施较完备、教学条件优越。该专业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建有个案工作实验室、小组工作实验室、沙盘治疗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基地,在恩施州及广东、福建、河南等地建立了20余家实习就业基地,并发起成立了恩施州首家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恩施州思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每年安排多名学生到这些机构进行专业见习、实习,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专业特色突出,教学质量较高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色鲜明、效果突出。一是确定了“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实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习实践课时约800学时,达到国际水平,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三是坚持“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阳光心态,让学生在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该专业已毕业学生6届,共303人,历届学生就业率均居学院首位。其中,20%的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高校研究生(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40%的毕业生进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20%的毕业生考取公务员、20%的毕业生自主择业。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丰富:获评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5篇;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连续五年共18名学生受邀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论坛”并发言,论文获奖2项;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实践团队13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学生的多项社会实践活动被当地电视台、报纸报道,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科负责人:
刘伦文
民族社会学是民族学和社会学交叉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与发展问题,探讨促进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民族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机制。
民族社会与文化方向: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状况及其变迁。重点研究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状况及其变迁。
民族社区发展方向: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及其城乡社区发展问题。重点研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及该地区城乡社区发展问题。
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方向:主要研究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现状及创新机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一、学校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
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学园艺学院、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学院,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民大医院)、两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恩施州中心医院、附属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办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中医学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民族法学等3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临床医学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民族学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3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计划项目7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6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个。有“十二五”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一级学科被纳入湖北省协同创新计划。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2个。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基地2个,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11人,外籍教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6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561人,其中教授137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等各级各类专家50人。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0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29项。出版专著112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04篇。《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和2015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
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湖北民族学院,正坚定地走内涵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高水平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招生简章
(一)考试方式及科目:
2019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只以全国统考方式招收。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二,医学类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中医),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有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考生报考费采取统一网上缴费方式,全省不再统一购置考生文具。
1.网上报名:报考2019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地址: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今年湖北省实行网上缴费,考生须在报名时,按要求缴纳费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①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②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③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④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⑤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⑥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⑦1051临床医学专硕、1057中医专硕限符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报考条件且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报考,不接收正在或已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
⑧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⑨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确定和公布。
(2)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①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②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③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④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⑤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⑥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资格审查
我校在招生录取期间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五)考试
1.考生应在2018年12月14日至12月24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2.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二代身份证件参加初试和复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全国统考和全国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联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请考生登录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处网页自行下载查看。
4.复试时间、地点、方式及要求等信息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5.复试包括英语能力测试和专业复试。专业复试包括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知识笔试。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我校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至少两门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或与招生学院办公室联系。
(六)体检
体检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等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
(七)录取
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两种类型。
1.录取为非定向研究生的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2.录取为定向培养研究生的考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及我校三方签订协议书。
(八)学制
目前我校各专业学制均为3年。
(九)联系方式
1.我校地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邮政编码:445000;
2.网址:http://www.hbmy.edu.cn/templet/yjsc/index.html/
3.联系电话:0718-8437422,联系人:李老师。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1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点分布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延边大学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吉首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大理大学 云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民族学 专业代码:030400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民族学
专业介绍
中山大学为例
请查阅中山大学相关招生院系的网页。
专业点分布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三峡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4 民族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5 所,本次参评1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学 |
A+ |
2 |
10673 |
云南大学 |
A+ |
3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学 |
A- |
4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5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6 |
10730 |
兰州大学 |
B+ |
7 |
10126 |
内蒙古大学 |
B |
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B |
9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学 |
B |
10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1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12 |
10749 |
宁夏大学 |
B- |
13 |
10610 |
四川大学 |
C+ |
14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学 |
C+ |
15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16 |
10135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C |
17 |
10517 |
湖北民族学院 |
C |
18 |
10695 |
西藏民族大学 |
C |
19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20 |
10672 |
贵州民族大学 |
C- |
21 |
11407 |
北方民族大学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