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兰州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兰州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兰州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兰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兰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考研群]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哲学社会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 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代码: 0303 sociology (专业英文名称)
培养方案
代码: 0303 sociology (专业英文名称)
一、学科概况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它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证性社会科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社会学已经成为理论体系完备、方法完整科学、研究领域广泛的学科。
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社会学和人口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生,人类学二级学科即将招生。共有在职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外聘与兼职导师4名。专职导师队伍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兰州大学社会学硕士点于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其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兰州大学西北社会发展研究与评价中心”于2010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立为“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学科研成果颇丰。近三年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部级研究成果奖一项;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五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七项,甘肃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本学科点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伦敦经济学院、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等建立有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发现、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意志坚定,可在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企业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社会(市场)调查等工作的高水平学术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
要求研究生:(1)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通读社会学经典文献(参见五、课程设置备注7);(3)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4)具备良好的学术风范与品格;(5)能够独立发现有价值的学术问题并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6)具备在毕业后能够从事社会学教学的能力;(7)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文献;(8)能写出符合基本学术规范和水准的学位论文;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成绩优秀者可提前申请攻读博士学位 ;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社会学 (一级学科) |
社会学 (二级学科) |
西部城乡社会发展 |
文化与转型中国 | ||
网络社会与网络行为 | ||
环境变化与社会适应 | ||
民族社会过程与民族关系 | ||
人口学 (二级学科) |
社会性别 | |
西部人口与发展 | ||
人类学 (二级学科) |
待定 |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附后)
六、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附后)
七、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同时也是其学位论文)在学历与学位两个层次上接受评议。达到毕业论文水平者可获得毕业证书,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者可获得硕士学位。
(一)毕业论文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应体现学生掌握并应用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位论文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除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即达到基本的学术规范外,还应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新的见解,或体现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性。
(三)论文工作相关规定
1、论文开题:分为预开题和正式开题。合格的开题应达到基本的学术规范,做到四个有:(1)有问题。即有明确的所研究的问题;(2)有文献。即能根据文献研究确定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与贡献;(3)有理论。即能够用一定的理论作为对所研究问题的分析视角;(4)有方法。即能够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法来达到研究目的。开题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2、论文写作:论文开题经由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通过,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有效字数不低于两万;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两个学期。
3、论文评审:学生应按照通过的开题思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在论文答辩前50天递交论文初稿由导师提出修改意见。在论文答辩前10天提交评审论文。论文评审采用匿名评审。不按时提交论文者,导师有权视情作出任何处理。
4、论文答辩:凡通过论文评审者(含提出评审意见后允许修改者),同时符合研究生毕业标准(参见《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基本管理制度》)可参加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时间为五月份第二周。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论文要求与学位论文要求者,可获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仅毕业论文通过者可获得毕业证书,半年后经重新申请答辩并通过者,方能获得学位证书。毕业论文与学位论文均为通过着,延期毕业,最早于半年后重新答辩。
八.研究生培养核心体制
根据《兰州大学关于修订(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研究生培养以导师负责制为核心,实行由主管院长、点长、导师责任分工管理体系。
研究生管理体系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导师管理层次;二是学院管理层次。
1、导师管理层次
(1)建立导师领导下的“导师学术团队工作制”
即导师带领研究生团队,在一到两个研究方向上深入持续地开展研究。研究生必须围绕导师的学科发展要求和方向产出学术成果,不得失去导师监管,游离于团队之外。
(2)导师管理层次实行导师对点长负责制
即导师以谋划“导师学术团队”的发展,管理、监督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为基本职责,使本团队对学科点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学院管理层次
(1)学院管理层次属于宏观协调管理。其目标是为导师管理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配合导师管理目标的实现。
(2)学院管理实行点长对主管院长负责制
即点长通过以下两项基本工作职责保证本学科点的发展:一是服务于导师学术团队,监督、协调导师学术团队,促使研究生工作为学科点发展做贡献;二是负责研究生录取(考试命题、阅卷评分、复试选拔)、分配、毕业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学科的介绍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它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证性社会科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社会学已经成为理论体系完备、方法完整科学、研究领域广泛的学科。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社会学和人口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生,人类学二级学科即将招生。共有在职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外聘与兼职导师4名。专职导师队伍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兰州大学社会学硕士点于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其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兰州大学西北社会发展研究与评价中心”于2010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立为“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学科研成果颇丰。近三年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部级研究成果奖一项;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五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七项,甘肃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本学科点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伦敦经济学院、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等建立有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 035200 MASTER OF SOCIAL WORK
一、领域概况
社会工作专业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服务对象重塑自信,提升生存发展能力。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于200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批准设立。
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于2011年正式招收专业硕士。本专业现有全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2名。教授学历构成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2人。
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科方向包括:高校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家庭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并逐步培育出“农村社会工作”、“西部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特色课程。
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于2012年获准成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也是甘肃省民政厅、兰州市民政局等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授牌基地。
二、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能够胜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等机构的各类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计划、执行、督导、评估等工作,即具备研究能力、服务执行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水平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1.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社会关怀和使命感,“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
2.培养学生熟悉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掌握社会工作的研究能力和实务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分析中国、特别是西部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社会工作专业实行全日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在校年限不超过3年;
四、培养方式和环节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三模块”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学位论文。
培养环节有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其中校内导师一般为第一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指导;校外导师一般为学生实习机构的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管理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和管理人员。
学院设置专业实习督导教师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与校外导师共同督导完成研究生的专业实习。
1.课程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调研、实验室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学期结束时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学习成绩考核,考核按照百分制进行,不及格者下一学期补修。
2.专业实践: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800小时的实习时间,可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将按照“统一安排、自主选择”的原则被安排到专业实习基地实习。专业实践的成绩由专业实习督导和校外导师根据学生在机构实习的整体表现和实务能力水平综合考评。考核标准为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开题报告: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应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应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开题时间为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4.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内容包括课程学习的学分和成绩、专业实习考核、开题报告(参见《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评分表》)。考核最终成绩为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可申请毕业及学位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选题主要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实务研究和项目设计与评估三个领域,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撰写。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分不低于36个学分。本科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分至少修满36学分,本科为非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学分至少修满40个学分(补修2门课程)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三部分。研究生要在第一年内完成主要课程学习。
1.公共课8个学分,学位课不少于4门。
2.专业必修课13个学分,学位课不少于5门。
3.选修课不少于6个学分,不少于3门,(选修课开课的人数不得低于该年级总人数的30%)。
4.必修环节:7个学分, 包括开题报告1个学分,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2个学分,专业实习6个学分(第一学期200小时,为1个学分;第二学期500小时为4个学分,第三学期100小时为1个学分)。
补修课程4学分,包括《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两门课程。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介绍
社会工作专业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服务对象重塑自信,提升生存发展能力。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于200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批准设立。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于2011年正式招收专业硕士。本专业现有全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2名。教授学历构成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2人。
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科方向包括:高校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家庭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并逐步培育出“农村社会工作”、“西部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特色课程。
兰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于2012年获准成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也是甘肃省民政厅、兰州市民政局等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授牌基地。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哲学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 0101 Philosophy (专业英文名称)
一、学科概况
哲学与科学一样,都要为世界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释,这门学问是由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心智共同创建起来的,伟大的哲学家都在追问同样的问题: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我们是如何知道的?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良善生活?对这些问题的孜孜求索则构成了人类发展史上每个阶段的时代精神。投身到哲学专业中的研究生就要立志与历史上这些伟大心智一起学会追问,学会思想。
兰州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78年,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一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而且还积淀了一支具有创造力的队伍。目前已建立了哲学专业硕士点一级学科平台,三十多个春秋后的今天,兰大哲学专业因其治学的严谨和对思想的虔诚,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哲学思想重镇和前沿问题研究中心。
哲学专业硕士点一级学科名下当前共有硕士生导师12名,已组建成一支学科梯队合理、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学术潜力和创造力充沛的学术团队。尤其经过最近几年的开拓与努力,已在陈春文教授的带领下在现象学、海德格尔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本研究团队在阿拉伯哲学、基督教哲学、儒学等专题性研究领域也获得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哲学研究、教学及运用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哲学基础完整可靠、文本阐释能力出色、具有深厚的哲学史视野、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相应的创造性解析能力,能够精通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直接阅读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对学科内的某些专门课题的研究动态有较好的把握,并能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某个专题的前沿性研究。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1.外国哲学
2.科学技术哲学
3.中国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附后)
六、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附后)
七、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体现两个层次的区分,达到毕业论文水平者可获得毕业证书,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者可获得硕士学位。
(一)毕业论文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并已基本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问题,能够较好地理解哲学文本与论证思路,具备从事进一步学习研究哲学问题的能力,并撰写出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3万字左右)。
(二)学位论文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除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即达到基本的学术规范外,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在确定选题前要对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
2.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开题报告程序,经导师和本专业其他专家审核通过,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3.论文观点鲜明,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
5.论文有效字数(直接与阐释、论证学术观点相关)要在三万字左右;
6.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两个学期。
(三)论文工作相关规定
1、论文开题:分为预开题和正式开题。预开题为第三学期期末(12月第三周),正式开题为第四学期(4月第三周)。合格的开题应达到基本的学术规范,做到四个有:(1)有问题;(2)有文献;(3)有论证;(4)有见解。开题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2、论文评审:学生应按照通过的开题思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在论文答辩前50天递交论文初稿由导师提出修改意见。在论文答辩前10天提交评审论文。论文评审采用匿名评审。不按时提交论文者,导师有权视情做出相关处理。
3、论文答辩:凡通过论文评审者(含提出评审意见后允许修改者),同时符合研究生毕业标准(参见《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基本管理制度》)可参加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时间为五月份第三周。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论文要求与学位论文要求者,可获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仅毕业论文通过者可获得毕业证书,半年后经重新申请答辩并通过者,方能获得学位证书。毕业论文与学位论文均为通过着,延期毕业,最早于半年后重新答辩。
八.研究生培养核心体制
根据《兰州大学关于修订(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研究生培养以导师负责制为核心,实行由主管院长、点长、导师责任分工管理体系。
研究生管理体系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导师管理层次;二是学院管理层次。
1、导师管理层次
(1)建立导师领导下的“导师学术团队工作制”
即导师带领研究生团队,在一到两个研究方向上深入持续地开展研究。研究生必须围绕导师的学科发展要求和方向产出学术成果,不得失去导师监管,游离于团队之外。
(2)导师管理层次实行导师对点长负责制
即导师以谋划“导师学术团队”的发展,管理、监督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为基本职责,使本团队对学科点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学院管理层次
(1)学院管理层次属于宏观协调管理。其目标是为导师管理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配合导师管理目标的实现。
(2)学院管理实行点长对主管院长负责制
即点长通过以下两项基本工作职责保证本学科点的发展:一是服务于导师学术团队,监督、协调导师学术团队,促使研究生工作为学科点发展做贡献;二是负责研究生录取(考试命题、阅卷评分、复试选拔)、分配、毕业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学科的介绍
哲学与科学一样,都要为世界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释,这门学问是由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心智共同创建起来的,伟大的哲学家都在追问同样的问题: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我们是如何知道的?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良善生活?对这些问题的孜孜求索则构成了人类发展史上每个阶段的时代精神。投身到哲学专业中的研究生就要立志与历史上这些伟大心智一起学会追问,学会思想。兰州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78年,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一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而且还积淀了一支具有创造力的队伍。目前已建立了哲学专业硕士点一级学科平台,三十多个春秋后的今天,兰大哲学专业因其治学的严谨和对思想的虔诚,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哲学思想重镇和前沿问题研究中心。
哲学专业硕士点一级学科名下当前共有硕士生导师12名,已组建成一支学科梯队合理、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学术潜力和创造力充沛的学术团队。尤其经过最近几年的开拓与努力,已在陈春文教授的带领下在现象学、海德格尔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本研究团队在阿拉伯哲学、基督教哲学、儒学等专题性研究领域也获得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师资力量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专业教师队伍一览表
哲学:姓名 | 职称 | 最后毕业时间及学校和专业 | 学位 | 硕士导师 | 现从事专业 |
陈春文 | 教授 | 1984年兰大哲学专业 | 学士 | 是 | 外国哲学 |
丁士仁 | 教授 |
2003年10月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 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外国哲学 |
孙冠臣 | 教授 | 2007年6月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外国哲学 |
李晓春 | 教授 |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中国哲学 |
陈声柏 | 教授 | 1999年兰大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 硕士 | 是 | 中国哲学 |
郭吉军 | 教授 | 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外国哲学 |
张言亮 | 教授 | 2009年清华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科学技术哲学 |
彭战果 | 教授 | 2009年山东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中国哲学 |
刘洋 | 教授 | 201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外国哲学 |
张美宏 | 教授 |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中国哲学 |
邱德钧 | 副教授 | 1986年兰大哲学系哲学专业 | 学士 | 逻辑学 | |
仲辉 | 副教授 |
2011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 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 |
博士 | 外国哲学 | |
谢晓健 | 副教授 | 2013年6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外国哲学 | |
方锡良 | 副教授 |
2011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杨锋刚 | 副教授 | 2015年6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美学专业 | 博士 | 外国哲学 | |
靳宝 | 副教授 |
201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
博士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张睿明 | 副教授 | 2011年6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中国哲学 | |
成静 | 副教授 | 2006年8月南卫理工会大学宗教哲学专业 | 博士 | 外国哲学 | |
邵永选 | 副教授 |
2013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
博士 | 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宋珊 | 副教授 | 2011年南开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外国哲学 | |
李可心 | 副教授 |
2013年6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中国哲学 | |
梁一仁 | 讲师 | 1994年兰大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 硕士 | 中国哲学 | |
薄谋 | 讲师 | 2011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逻辑学 | |
王沁凌 | 讲师 | 2015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 博士 | 中国哲学 |
社会学:
姓名 | 职称 | 最后毕业时间及学校和专业 | 学位 | 硕士导师 | 现从事专业 |
陈文江 | 教授 | 1983年兰大哲学系哲学专业 | 学士 | 是 | 社会学 |
张永梅 | 教授 | 1993年兰大人口所人口学专业 | 硕士 | 是 | 人口学 |
冯世平 | 教授 | 1985年兰大哲学系哲学专业 | 学士 | 是 | 社会学 |
李勇进 | 教授 | 2006年兰大资环院人文地理专业 | 博士 | 是 | 社会学 |
周亚平 | 教授 |
2012年10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 大学社会学博士 |
博士 | 是 | 社会学 |
牛芳 | 副教授 | 1992年西北师大教科所心理学专业 | 硕士 | 是 | 社会学 |
魏淑娟 | 副教授 | 2003年兰大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 硕士 | 是 | 社会学 |
靳晓芳 | 副教授 |
2010年6月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 研究中心民族学 |
博士 | 是 | 社会学 |
王英 | 副教授 | 2009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人口社会学专业 | 博士 | 是 | 人口学 |
张庆宁 | 副教授 |
2009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专业 |
博士 | 人类学 | |
唐远雄 | 副教授 |
2014年6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 组织社会学方向,法学博士 |
博士 | 是 | 社会学 |
刘宏涛 | 副教授 | 2013年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 | 博士 | 是 | 人类学 |
连芙蓉 | 副教授 | 2013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社会学专业 | 博士 | 社会学 | |
台文泽 | 副教授 |
2014年6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人类学专业 |
博士 | 社会学 |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联系方式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联系方式
地址: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齐云楼
邮政编码: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10
传 真:0931-8913710
电子邮箱:zhexx@lzu.edu.cn
地址: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齐云楼
邮政编码:730000
联系电话:0931-8913710
传 真:0931-8913710
电子邮箱:zhexx@lzu.edu.cn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介绍
学院现有哲学与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和人口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建有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兰州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兰州大学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兰州大学西部数据中心、兰州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兰州大学科研伦理研究中心。主办有《科学•经济•社会》杂志。学院2013年被评为2013年度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讲师3人,国内外兼职教授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师资18人。
科学研究
多年来,学院科研项目有了可观的覆盖面,项目类型也逐渐摆脱了横向为主的局面,纵向课题持续增加,研究规模持续扩大,层次稳步提升。近三年,学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7项,横向51项;科研经费近700万;发表学术论文99篇,按照学校成果评价分类标准,其中2017年至2018年A类成果18项、B类成果8项、C类成果15项、D类成果31项,2019年CSSCI 9篇, SCI1篇,SSCI1篇, A&HCI1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其中出版权威出版社著作9部,出版其他出版社著作8部。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对外交流合作
近三年,学院在校内和校外开展学术讲座70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52人次,举办国内、国际研讨会5次,其中,清华大学王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法教授、深圳大学问永宁教授、南开大学任晓明教授、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分别做客“萃英大讲堂”。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邹元江教授、厦门大学李若晖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廷国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卢春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荀丽丽研究员、中山大学徐义强研究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Serge Lee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Paul B. Thompson教授、美国吉尔福德学院(Guilford College)孟海力(Eric D. Mortensen)教授等著名学者为全校师生作学术报告,为人才培养搭建了交流平台,丰富学习生活,拓展学术视野。
2016年兰州大学考研哲学社会学院报考人数统计
报考专业 | 报考总人数 | 其中: | |||||||
报考学院名称 | 代码 | 名称 | 统考(联考) | 推荐免试 | 单考 |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 强军计划 | 大学生士兵计划 | |
哲学社会学院 | 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5 | 15 | 0 | 0 | 0 | 0 | 0 |
哲学社会学院 | 10102 | 中国哲学 | 14 | 14 | 0 | 0 | 0 | 0 | 0 |
哲学社会学院 | 10103 | 外国哲学 | 19 | 17 | 2 | 0 | 0 | 0 | 0 |
哲学社会学院 | 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2 | 2 | 0 | 0 | 0 | 0 | 0 |
哲学社会学院 | 30301 | 社会学 | 33 | 33 | 0 | 0 | 0 | 0 | 0 |
哲学社会学院 | 30302 | 人口学 | 2 | 2 | 0 | 0 | 0 | 0 | 0 |
哲学社会学院 | 35200 | 社会工作 | 96 | 95 | 1 | 0 | 0 | 0 | 0 |
添加兰州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