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研究生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录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真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目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排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保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众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研究生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研究生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气象学的研究生。

因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气象学的研究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考研考试科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6
    科目名称:水文气象学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水文气象学是研究陆面和底层大气水循环中水的产生、存在、运动和转化以及这两个层面间能量相互转换的科学,着重应用气象学和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水文循环和水分平衡、能量平衡中同降水、蒸发有关问题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与水文循环、水量平衡变化密切相关的水问题,如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等水文气象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报预测方法;掌握陆-气间水量、热量交换和水文过程与大气过程的耦合(反馈)作用。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讲述气象学在水文问题上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气象学与水文学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水文问题中与大气有关的水文气象问题。
    二、基本要求
    通过《普通水文气象学》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水文气象学中的重要原理、重要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和方法,以及了解当今常用的一些水文气象耦合模型和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与国民经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利用一些气象学方法来解决一些基本的与大气科学有关的水文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水文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1)理解水文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与水文学和气象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水文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重点:能够说出水文气象学的定义,水文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水文气象学的关键衔接因子(降水和蒸发)。
    2、水文气象学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重点:能够说出水文气象学能够解决的自然问题。
    第二章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
    1、水循环与水平衡
    (1)了解地表水量平衡方程及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2)理解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3)掌握水文循环尺度的划分,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的概念、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重点:不同尺度上水文循环的过程、水量平衡方程;
    2、能量循环与能量平衡
    (1)了解全球和中国太阳特点;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掌握净辐射概念及其特点,大气窗口概念及其应用,地面和大气辐射定义;
    (4)掌握陆面能量平衡(潜热、显热、土壤热通量、波文比)
    重点:净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净辐射特点,大气窗口应用,潜热、显热、土壤热通量、波文比。
    第三章降水
    1、掌握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降水的天气系统);
    2、理解降水类型及影响因素(降水的分类,影响降雨的因素);
    3、掌握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降水量累积过程线,降水量强度过程线,时段降水量柱状图,等雨量线,降水强度与历时关系曲线,降水深与面积关系曲线和降水深与面积和历时关系曲线);
    4、了解降水的监测(降水的监测方法,降水资料的检验内容);
    5、掌握区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算术平均法、等雨量线法、泰森多边形法和网格法);
    6、暴雨
    (1)了解暴雨的定义,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2)掌握中国暴雨分布概况,中国区域性暴雨概况;
    (3)暴雨成因分析与暴雨天气系统;
    (4)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重点:降水的天气系统、降水的分类及影响因素、降水时空变化表达方式、常用的面雨量的计算方法;暴雨的成因及其天气系统,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第四章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
    1、降水统计分析
    (1)理解重现期的概念;
    (2)掌握重现期的计算方法,4种暴雨资料选样方法及其优缺点。
    2、设计暴雨
    (1)设计暴雨的特点;
    (2)设计暴雨的两种主要类型(可能最大降水(PMP)和依据频率分析获得的暴雨);
    3、点暴雨量频率计算
    (1)理解点暴雨频率计算的一般方法;
    (2)了解地区综合法推求点暴雨频率曲线;
    4、面暴雨量计算
    (1)了解设计面暴雨量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合理性检查的步骤;
    5、设计洪水
    (1)掌握设计洪水的概念(包括设计洪水的三要素)
    (2)掌握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和地区综合法);
    重点:重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暴雨计算的两种途径;点暴雨推求面包与的方法过程;设计洪水的概念和推求方法。
    第五章蒸散发
    1、蒸散发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理解蒸散发(水面、土壤和植被蒸腾)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蒸散发(水面、土壤和植被蒸腾)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蒸散发的测定
    (1)了解:蒸散发(水面、土壤和植被蒸腾)的测定方法。
    3、流域实际蒸散发的估算
    (1)了解蒸散发的我国分布情况、全球分布;
    (2)理解流域蒸散发概念、影响因素;
    (3)掌握流域蒸散发的一般规律和计算方法;
    重点:流域蒸散发概念、影响因素;流域实际蒸散发的估算。
    第六章陆面-大气的耦合反馈
    1、土壤湿度的概念
    (1)掌握土壤湿度概念、表示方法、饱和带和非饱和带概念(根系区);
    2、土壤湿度对大气降水的反馈作用
    (1)了解正反馈与负反馈概念;
    (2)理解蒸散发的基本机制,与净辐射和土壤湿度的关系;
    (3)掌握土壤湿度调控能量平衡以及对大气降水的反馈机制。
    重点:土壤湿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蒸散发与净辐射和土壤湿度的关系;土壤湿度调控能量平衡以及对大气降水的反馈机制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各种比例(每种比例规定可有3分以内的浮动幅度来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10%
    第三章降水35%
    第四章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10%
    第五章蒸散发25%
    第六章陆面-大气的耦合反馈15%
    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在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难易度分数比例2:3:3: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占20%,“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包括应用占40%.
    试题主要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图)、论述题在内5种题型.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分值150,考试时间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题型举例:
    判断题:
    1.雨量筒可观测到一场降水的瞬时强度变化过程。()
    选择题:
    1.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
    (A)地形雨(B)锋面雨(C)对流雨 (D)气旋雨
    填空题:
    1.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大致有三方面:。
    简答题:
    略
    计算题:
    略
    论述题:
    1.土壤湿度对大气降水的反馈作用主要哪个地带,试简析其原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14
    科目名称:微气象学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微气象学注重于大气运动过程细微结构的系统性研究,尤其是发生在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包括近地层中动量、热量、水分、CO2等的交换过程和基本规律,不同下垫面上微气象条件的分析和应用等。
    二、基本要求
    了解微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掌握微气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着重掌握大气边界层中的辐射交换、热量交换过程以及近地层不同下垫面上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理解微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等。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微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2、了解学科发展概况及有关热点问题等。
    第二章不同下垫面上的辐射交换过程
    1、理解均一下垫面和起伏地形上的辐射平衡方程。
    2、掌握不同下垫面上各辐射通量的确定方法。
    3、熟悉辐射平衡各分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4、掌握坡地太阳辐射的确定与分析。
    5、了解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第三章土壤中的热量交换和土壤温湿度状况
    1、了解土壤热力特性。
    2、熟悉土壤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3、掌握土壤热通量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近地层湍流输送理论及湍流通量的确定
    1、了解近地层湍流的基本概念。
    2、熟悉近地层湍流输送理论。
    3、理解湍流通量的变化规律。
    4、掌握湍流通量的计算方法。
    5、熟悉M-O相似理论方法。
    第五章近地层中的气象要素分布
    1、理解近地层中温湿风的一般变化规律。
    2、熟悉起伏地形中温湿风的基本分布特征。
    3、了解局地环流的成因。
    第六章农田微气象条件分析
    1、理解农田植被层中太阳辐射的传播过程。
    2、掌握农田微气象条件分析方法。
    3、熟悉农田中温湿风的变化特征。
    第七章水体及雪被微气象条件分析
    1、了解水体及雪被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
    2、掌握水体及雪被微气象条件分析方法。
    3、了解水域与陆地的相互影响。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试目标:
    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
    二、命题说明:
    1、该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确定。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约占5%;第二章约占25%;第三章约占15%;
    第四章约占25%;第五章约占15%;第六章约占10%;
    第七章约占5%。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所占比例一般为2:3:3: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比例,大体上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50%,“掌握”占25%。
    3、试题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问答题和分析讨论题等多种形式。
    4、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零平面位移——
    问答题:M-O相似理论与K理论的异同?
    分析讨论题:农田“边际效应”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三、参考书目:
    胡继超等编写.微气象学基础.气象出版社.2014
    四、其它规定: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海洋气象学 [0706Z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海洋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
02海气相互作用
03卫星海洋学
0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05海洋沉积过程与环境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13普通物理学(电磁学)或815物理海洋学
备  注: 复试科目:
F11流体力学
同等学力:
T19海洋环流
T63流体力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31
    科目名称:环境气象学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具有参加大气化学研究、观测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研究的能力,具备从事与大气化学相关的大气边界层物理、气候变化、空气污染预报、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基础。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课程内容
    1、大气湍流微结构
    (1)掌握湍流脉动量标准差和湍流强度
    (2)掌握湍谱特征及表达方法
    (3)了解湍流通量观测与计算方法
    2、空气污染扩散的基本理论
    (1)理解梯度输送理论和扩散模式
    (2)理解湍流扩散统计理论和扩散模式
    (3)理解湍流扩散相似理论
    3、理想条件下空气污染物扩散
    (1)掌握点源、线源和面源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
    (2)掌握大气扩散参数与地面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3)理解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
    4、非均一下垫面条件下的空气污染物扩散
    (1)了解局地建筑物影响下的扩散过程
    (2)了解山地地形影响下的扩散过程
    (3)了解水陆交界下垫面影响下的扩散过程
    5、控制大气化学成分的关键过程
    (1)了解大气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地表源、微量成分的长距离输送
    (3)掌握均相和非均相化学转化过程
    (4)掌握干、湿清除过程
    6、大气微量成分的循环过程及大气气溶胶
    (1)理解大气中的水循环、氢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过程
    (2)理解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及产生过程
    (3)掌握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
    (4)掌握气溶胶来源的判别和定量分析方法
    7、大气化学成分与全球变化
    (1)理解大气成分与气候的关系
    (2)理解大气成分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8、大气臭氧和云雾降水化学
    (1)掌握光化学基础、大气氧-氮的光化学平衡理论
    (2)掌握平流层臭氧和对流层臭氧理论
    (3)理解云雾降水化学和酸沉降问题
    9、大气化学模拟和空气污染预报
    (1)了解空气污染预报研究的方法
    (2)了解常用的大气化学和空气污染预报模式
    二、考核目标
    掌握大气化学的理论和实验的基本知识,熟悉大气中的化学现象和物理化学控制过程;掌握各种气象条件和特殊环境下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了解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分布规律、大气湍流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大气环境、大气化学、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气象等打下坚实的物理和化学基础。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参考书目:
    《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蒋维楣等,气象出版社。
    2、其他规定: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生不得使用电子计算器。
应用气象学 [0706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应用气象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林气象
02城市气象
03生态气象
04交通气象
05地气交换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08农业气象学
备  注: 复试科目:
F07普通气象学
同等学力:
T13气候资源学
T14微气象学
应用气象学 [0706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应用气象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林气象02城市气象03生态气象04交通气象05地气交换
招生人数: 5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数学(理)④808农业气象学
备  注: 复试科目:F07普通气象学
同等学力:T13气候资源学T14微气象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扎实,在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方向有特色优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数学、化学、生物学和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发展情况;
4.熟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化管理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动手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
主要课程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大气物理学、农业气象学、气候资源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主要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土壤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习、气象观测实习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应用气象学、农学、土壤学、资源与环境学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农业、气象、环保、国土资源、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应用气象学 [0706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应用气象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农林气象
02城市气象
03生态气象
04交通气象
05地气交换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08农业气象学
备  注: 复试科目:
F07普通气象学
同等学力:
T13气候资源学
T14微气象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10
    科目名称: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雷达气象学》占50%,《卫星气象学》占50%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雷达气象学》与《卫星气象学》是大气探测专业学生的两门重要专业课。《雷达气象学》主要包括雷达探测基础理论和回波信息分析与应用两大部分,系统地讲述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基础理论,即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等等。《卫星气象学》主要包括卫星遥感基础理论和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应用技术和卫星探测资料处理的一些概念。
    通过雷达气象学和卫星气象学的学习,为从事雷达、卫星气象遥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掌握雷达、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及相关学科的一些应用。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雷达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雷达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卫星遥感基本概念、卫星轨道特征、卫星辐射遥感理论和方法,卫星资料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则,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了解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雷达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引言
    了解雷达气象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雷达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天气雷达的发展史、中国天气雷达的发展概况、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天气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天气雷达的主要设备。
    第二章散射
    了解散射现象及散射的分类,掌握并理解散射方向函数,雷达散射截面、雷达反射率、雷达反射率因子。
    第三章衰减
    掌握衰减系数,了解实际大气的衰减问题,理解衰减截面、吸收截面、标准化截面、云雨粒子的散射和衰减截面、云雨粒子的衰减系数等。
    第四章雷达气象方程
    掌握单目标雷达气象方程、云和降水的雷达气象方程以及考虑充塞程度和衰减因子的雷达气象方程的推导,理解雷达气象方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包括雷达探测能力与精度)。
    第五章折射
    了解射线的曲率,理解等效地球半径、订正折射指数、折射指数随高度变化的五种形式,能够分析地球球面和大气折射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
    第六章雷达定量测量降水
    掌握Z-I关系法测量降水的原理与技术,能够分析误差来源和校准方法等。
    第七章熟悉和掌握典型雷达回波(强度,速度)特征和分析。
    《卫星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了解卫星遥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卫星运动规律和气象卫星轨道
    掌握卫星轨道倾角、升交点、周期等参数的意义;理解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及实现的原理;了解目前的主要气象卫星系列及其轨道特点。了解极轨卫星轨道报的含义和直接用途。
    第三章卫星遥感辐射基础
    1、理解辐亮度、亮温度等基本辐射量的概念。
    2、掌握辐射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解辐射传输方程中各因子的意义。
    3、了解CO2、O2、H2O等大气成分以及云和常见地表等物质的辐射和吸收特征、它们与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波段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4、理解权重函数在卫星遥感辐射传输方程中的含意。
    5、能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估算无云和有云时卫星接收到的辐射。
    6、掌握卫星遥感观测地球及其大气的原理。
    第四章卫星资料的获取、接收和处理
    1、掌握中心波长、波段宽度、通道等星载仪器性能参数的含义及各通道的特点和用途,了解星载仪器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等概念。
    2、了解AVHRR,HIRS,AMSU,MODIS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极轨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3、了解VISSR、S-VISSR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静止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4、了解极轨和静止卫星对地扫描观测地球大气的工作方式。
    5、了解卫星接收的主要工作,如,轨道升交点时间和精度的推算,大圆盘的制作和使用。
    6、了解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7、了解卫星云图的增强显示原理。
    第五章卫星图象分析基础
    1、了解日常使用的云图的主要类别(卫星、波段)。
    2、掌握云图上识别云的六个判据,会应用云的识别判据和卫星观测通道特征区分卷云、积雨云、中云、积云浓积云,层积云、层云和雾,及多层云。
    3、了解地表特征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陆地、海洋、冰雪、沙尘的云图特征。
    第六章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1、掌握卫星云图上天气尺度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分析卫星云图分析天气尺度云系,如逗点云系、细胞状云系、斜压叶状云系和变形场云系。
    2、了解水汽图上的一些重要边界的特点。
    3、掌握卫星云图上高空槽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确定高空槽线、脊线的位置。
    4、掌握卫星云图上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等天气系统的云图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的位置。
    5、掌握卫星云图上锋面气旋的各阶段主要云图特点,识别锋面气旋云系。
    6、了解高空急流云系的主要特点,用卫星云图确定高空急流轴的位置。
    第七章卫星云图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1、了解卫星云图上的热带云团、热带涡旋云系、赤道辐合带等。
    2、掌握云图上的台风云系结构(眼、螺旋云带、中心稠密云区),会估计台风的中心位置。
    3、了解副热带高压的卫星云图特征。
    第八章夏季对流性云系的云图分析
    1、理解水汽、层云(雾)、积云浓积云、山地、海岸等对对流云的触发作用。
    2、了解飑锋云系特点,会识别飑锋云系。
    3、了解暴雨云团、雹暴云团的特点,会区别这两类云系。
    第九章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
    了解利用卫星资料估算降水、卫星测风、卫星反演云参数、大气温度、水汽含量、臭氧、大气气溶胶等气象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卫星遥感表面特性参数
    1、了解卫星反演海面温度、地面反照率
    3、了解卫星资料在农业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4、了解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火灾、水灾等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计算方法、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识”占15%,“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应用)”占45%。
    (4)试题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单计算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6)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
    反照率
    空间分辨率
    ●单项选择题:
    如果在可见光云图上呈白色,红外云图上呈灰色,这目标物可能是
    ①卷云,②积雨云,③低云,④中云,⑤积云浓积云。
    ●填空题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________取向,其倾角必须___________,为实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其轨道平面每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题
    风云1号气象卫星的周期为102.08分钟,求截距?若第N条卫星轨道的升交点经度为1750W,试求(1)N条轨道降交点经度?(2)N+1条轨道升交点经度?
    ●问答题
    对下面红外辐射遥感方程,说明其各项意义和卫星遥感中的用途?
    =+
    ●应用题
    定出下图中的槽线、脊线、急流的位置和画出流线
    (A)(B)
气象学 [07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大气环流异常动力学
02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03台风与中小尺度气象
04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
05气候数值模拟
06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
07短期气候预测
08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
09水文气象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05天气学(含天气分析)
备  注: 复试科目:
F04动力气象学(含数值预报)
同等学力:
T08大气环流
T11大气物理学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办公室电话:025-58731193
气象学 [07060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大气环流异常动力学02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03台风与中小尺度气象04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05气候数值模拟06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07短期气候预测08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
招生人数: 14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数学(理)④805天气动力学
备  注: 复试科目:F04数值预报理论及应用同等学力:T08大气环流T11大气物理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08
    科目名称:农业气象学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气)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气象条件调控技术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农业气象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根据农业气象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气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注意农业气象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了解“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机制、状态和过程;
    3、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理解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
    2、熟悉光在群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
    3、掌握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周期现象、感光性、光饱和点与补偿点、光能利用率等概念;
    4、熟悉光周期学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掌握光—光合作用关系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6、掌握光能利用率的计算方法、限制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章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1、了解温度的农业意义;
    2、掌握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作物的感温性以及温周期现象等基本概念;
    3、掌握积温学说及积温不稳定的原因;
    4、掌握积温的求算方法及表达形式的改进方法;
    5、熟悉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气温日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6、熟悉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原理与技术。
    第四章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1、了解水分的农业意义;
    2、掌握吸湿水、毛管水、凋萎湿度、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势、蒸散、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临界期与关键期、土壤水分滞后现象等基本概念;
    3、熟悉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传输过程、途径和规律;
    4、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分析方法;
    5、熟悉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6、熟悉土壤水分调控原理和技术。
    第五章二氧化碳、风与农业生产
    1、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长期演变趋势和碳循环;
    2、熟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等基本概念;
    4、掌握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群体二氧化碳通量及浓度变化规律等分析方法;
    6、熟悉二氧化碳调控原理及技术;
    7、了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六章农业气象模式简介
    1、掌握农业气象模式的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2、熟悉农业气象系统的特征;
    3、熟悉农业气象模式的建模方法。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试目标:
    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
    二、命题说明:
    1、该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确定。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约占5%;第二章约占25%;第三章约占25%;
    第四章约占25%;第五章约占10%;第六章约占10%。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所占比例一般为2:3:3: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比例,大体上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35%,“掌握”占40%。
    3、试题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多种形式。
    4、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作物水分关键期
    问答题:造成积温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三、参考书目:
    申双和,景元书.农业气象学原理,气象出版社,2017
    四、其它规定: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应用气象学院的前身是农业气象学系,成立于1960年,由我国著名农业气象学家冯秀藻先生创建。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 象学系,气候学专业同时加入;2002年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2004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相继成立。2006年8月成立应用气象学院,2014年生态学专业加 入。1978年获得农业气象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获得应用气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应用气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城市气象学 硕、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应用气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在一级学科大气科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一级重点学 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学院是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学校国 际化水平领先的学院。


专业设置:学院现设有应用气象学(含公共气象服务方向)、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三个本科专业,应用气象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三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气象学及环境生态学两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8 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100%、国际化率(一年以上出国)超过60%。拥有中组部“QR”、“青年千人”、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外专计划”、江苏省“特聘教授”“三三三”工程、“青蓝工程”以及 “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31人。


科学研究:学院拥有教育部“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双创引进团队、江苏省高 校“农业与生态环境气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新建有“城市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智慧气象”等科技创新团队。拥有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与耶鲁大学联合组建了“耶鲁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建成了国际合作“生态气象环境研究中心”,参与建设教育部“气候与环境变化国 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已形成作物气象、设施气象、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城市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智慧气象等相对稳定、优势特色明显的六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三年,年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以上,纵向项目到账科研经费年均1000万元以上。年均发表SCI论文30多篇、申请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在《Nature》、 《BAM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并被选为亮点、封面文章。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部 级科技进步奖30项。


教学水平:应用气象学专业2006年获批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012 年获批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生态学专业2008年获批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建有中国气象局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江苏省应用气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苏省高校应用气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南京市应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教学实验平台,共建教育部“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农业气象学”、“气候资源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等为省部级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近五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学院还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农业气象学国际教育和培训任务。学校受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制定“应用 气象学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另外,应用气象学专业连续十多年为A++专业,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五星级专业)。


人才培养:成立50多年来,学院秉承“厚基础、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世界、国家和地方气象事业 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于强、黄耀研究员,中国气象局 沈晓农副局长等均为学院杰出的毕业生代表。多年以来,学院本科生就业率均达到100%,高质量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研究生升学率45%左右。学院已成功举 办了32期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农业气象培训班,为亚太地区、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和东欧等119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800多名学员,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 (WMO)及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高度评价。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公共气象服务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气象、新闻媒介、环保、农业、国土资源、交通、国防等相关部门、科研单位、高校从事公众气象服务、气象预报服务、能源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和气象保障等方面的业务、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共气象服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应用气象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公共气象服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发展情况;
4.熟悉我国气象业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气象现代化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5.了解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动手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农业气象学、气象服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主要课程 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象服务学、气象工程管理、大众传媒学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 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应用气象实习、大气探测实习、公共气象服务实习。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农业、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T10
    科目名称: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雷达气象学》占50%,《卫星气象学》占50%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雷达气象学》与《卫星气象学》是大气探测专业学生的两门重要专业课。《雷达气象学》主要包括雷达探测基础理论和回波信息分析与应用两大部分,系统地讲述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基础理论,即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工作原理,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等等。《卫星气象学》主要包括卫星遥感基础理论和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应用技术和卫星探测资料处理的一些概念。
    通过雷达气象学和卫星气象学的学习,为从事雷达、卫星气象遥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掌握雷达、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及相关学科的一些应用。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雷达回波的产生、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衰减和折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原理和方法,雷达回波信息的分析原则及其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卫星遥感基本概念、卫星轨道特征、卫星辐射遥感理论和方法,卫星资料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原则,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了解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雷达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引言
    了解雷达气象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雷达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天气雷达的发展史、中国天气雷达的发展概况、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天气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天气雷达的主要设备。
    第二章散射
    了解散射现象及散射的分类,掌握并理解散射方向函数,雷达散射截面、雷达反射率、雷达反射率因子。
    第三章衰减
    掌握衰减系数,了解实际大气的衰减问题,理解衰减截面、吸收截面、标准化截面、云雨粒子的散射和衰减截面、云雨粒子的衰减系数等。
    第四章雷达气象方程
    掌握单目标雷达气象方程、云和降水的雷达气象方程以及考虑充塞程度和衰减因子的雷达气象方程的推导,理解雷达气象方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包括雷达探测能力与精度)。
    第五章折射
    了解射线的曲率,理解等效地球半径、订正折射指数、折射指数随高度变化的五种形式,能够分析地球球面和大气折射对雷达探测距离的影响。
    第六章雷达定量测量降水
    掌握Z-I关系法测量降水的原理与技术,能够分析误差来源和校准方法等。
    第七章熟悉和掌握典型雷达回波(强度,速度)特征和分析。
    《卫星气象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了解卫星遥感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卫星运动规律和气象卫星轨道
    掌握卫星轨道倾角、升交点、周期等参数的意义;理解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和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及实现的原理;了解目前的主要气象卫星系列及其轨道特点。了解极轨卫星轨道报的含义和直接用途。
    第三章卫星遥感辐射基础
    1、理解辐亮度、亮温度等基本辐射量的概念。
    2、掌握辐射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解辐射传输方程中各因子的意义。
    3、了解CO2、O2、H2O等大气成分以及云和常见地表等物质的辐射和吸收特征、它们与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波段电磁波的相互作用。
    4、理解权重函数在卫星遥感辐射传输方程中的含意。
    5、能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估算无云和有云时卫星接收到的辐射。
    6、掌握卫星遥感观测地球及其大气的原理。
    第四章卫星资料的获取、接收和处理
    1、掌握中心波长、波段宽度、通道等星载仪器性能参数的含义及各通道的特点和用途,了解星载仪器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等概念。
    2、了解AVHRR,HIRS,AMSU,MODIS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极轨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3、了解VISSR、S-VISSR等当前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静止卫星观测仪器(主要性能和用途)。
    4、了解极轨和静止卫星对地扫描观测地球大气的工作方式。
    5、了解卫星接收的主要工作,如,轨道升交点时间和精度的推算,大圆盘的制作和使用。
    6、了解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7、了解卫星云图的增强显示原理。
    第五章卫星图象分析基础
    1、了解日常使用的云图的主要类别(卫星、波段)。
    2、掌握云图上识别云的六个判据,会应用云的识别判据和卫星观测通道特征区分卷云、积雨云、中云、积云浓积云,层积云、层云和雾,及多层云。
    3、了解地表特征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陆地、海洋、冰雪、沙尘的云图特征。
    第六章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1、掌握卫星云图上天气尺度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分析卫星云图分析天气尺度云系,如逗点云系、细胞状云系、斜压叶状云系和变形场云系。
    2、了解水汽图上的一些重要边界的特点。
    3、掌握卫星云图上高空槽云系的主要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确定高空槽线、脊线的位置。
    4、掌握卫星云图上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等天气系统的云图特点,会应用卫星云图确定冷锋、暖锋、锢囚锋和静止锋的位置。
    5、掌握卫星云图上锋面气旋的各阶段主要云图特点,识别锋面气旋云系。
    6、了解高空急流云系的主要特点,用卫星云图确定高空急流轴的位置。
    第七章卫星云图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1、了解卫星云图上的热带云团、热带涡旋云系、赤道辐合带等。
    2、掌握云图上的台风云系结构(眼、螺旋云带、中心稠密云区),会估计台风的中心位置。
    3、了解副热带高压的卫星云图特征。
    第八章夏季对流性云系的云图分析
    1、理解水汽、层云(雾)、积云浓积云、山地、海岸等对对流云的触发作用。
    2、了解飑锋云系特点,会识别飑锋云系。
    3、了解暴雨云团、雹暴云团的特点,会区别这两类云系。
    第九章由卫星资料定量估算气象参数
    了解利用卫星资料估算降水、卫星测风、卫星反演云参数、大气温度、水汽含量、臭氧、大气气溶胶等气象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第十章卫星遥感表面特性参数
    1、了解卫星反演海面温度、地面反照率
    3、了解卫星资料在农业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4、了解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火灾、水灾等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
    较高要求——掌握、应用。
    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计算方法、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2、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来确定的、组配试卷,适当掌握试题的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2)其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识”占15%,“理解(熟悉、能、会)”占40%,“掌握(应用)”占45%。
    (4)试题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单计算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多种题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区分度,难易程度要适当。一般应使本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的优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绩。
    (6)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
    反照率
    空间分辨率
    ●单项选择题:
    如果在可见光云图上呈白色,红外云图上呈灰色,这目标物可能是
    ①卷云,②积雨云,③低云,④中云,⑤积云浓积云。
    ●填空题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________取向,其倾角必须___________,为实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其轨道平面每天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题
    风云1号气象卫星的周期为102.08分钟,求截距?若第N条卫星轨道的升交点经度为1750W,试求(1)N条轨道降交点经度?(2)N+1条轨道升交点经度?
    ●问答题
    对下面红外辐射遥感方程,说明其各项意义和卫星遥感中的用途?
    =+
    ●应用题
    定出下图中的槽线、脊线、急流的位置和画出流线
    (A)(B)
海洋气象学 [0706Z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6]大气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海洋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
02海气相互作用
03卫星海洋学
0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05海洋沉积过程与环境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数学(理)
④813普通物理学(电磁学)或815物理海洋学
备  注: 复试科目:
F11流体力学
同等学力:
T19海洋环流
T63流体力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F36
    科目名称:农业气象学
    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气)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气象条件调控技术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农业气象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根据农业气象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气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注意农业气象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2、了解“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机制、状态和过程;
    3、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理解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
    2、熟悉光在群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
    3、掌握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周期现象、感光性、光饱和点与补偿点、光能利用率等概念;
    4、熟悉光周期学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掌握光—光合作用关系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6、掌握光能利用率的计算方法、限制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章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1、了解温度的农业意义;
    2、掌握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作物的感温性以及温周期现象等基本概念;
    3、掌握积温学说及积温不稳定的原因;
    4、掌握积温的求算方法及表达形式的改进方法;
    5、熟悉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气温日变化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6、熟悉近地层及土壤温度调控原理与技术。
    第四章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1、了解水分的农业意义;
    2、掌握吸湿水、毛管水、凋萎湿度、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势、蒸散、作物需水量、作物水分临界期与关键期、土壤水分滞后现象等基本概念;
    3、熟悉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传输过程、途径和规律;
    4、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分析方法;
    5、熟悉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系;
    6、熟悉土壤水分调控原理和技术。
    第五章二氧化碳、风与农业生产
    1、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长期演变趋势和碳循环;
    2、熟悉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等基本概念;
    4、掌握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群体二氧化碳通量及浓度变化规律等分析方法;
    6、熟悉二氧化碳调控原理及技术;
    7、了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六章农业气象模式简介
    1、掌握农业气象模式的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2、熟悉农业气象系统的特征;
    3、熟悉农业气象模式的建模方法。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试目标:
    较低要求——了解;
    基本要求——理解、熟悉;
    较高要求——掌握。
    二、命题说明:
    1、该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确定。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
    第一章约占5%;第二章约占25%;第三章约占25%;
    第四章约占25%;第五章约占10%;第六章约占10%。
    2、试题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容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所占比例一般为2:3:3: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比例,大体上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35%,“掌握”占40%。
    3、试题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多种形式。
    4、题型举例
    名词解释:作物水分关键期
    问答题:造成积温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三、参考书目:
    申双和,景元书.农业气象学原理,气象出版社,2017
    四、其它规定: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试题主要测验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生态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生态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
主要课程:普通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微生物学、大学化学(1)、有机化学、环境地学基础、植物生理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气象学、全球生态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生态规划、生态评价、GIS与生态环境、遥感及其在生态中的应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普通生态学实验、普通生物学实验、生态毒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生态学、环境科学、应用气象、生命科学以及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气象、规划、园林等教学与科研单位、职能部门和企业从事生态学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及产业工程气象、城市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应用气象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发展情况;
4.熟悉我国气象业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气象现代化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5.了解应用气象学科学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动手能力,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 农业气象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候资源学。
主要课程 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服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 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应用气象实习、微气象实习、大气探测实习。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农业、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气象学     专业代码:07060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大气科学

专业点分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北京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陆军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山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云南大学 兰州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6 大气科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3 10284 南京大学 B
4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 10730 兰州大学 B-
6 10003 清华大学 C+
7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 10558 中山大学 C
9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706 大气科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 所,本次参评 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3 10284 南京大学 B
4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 10730 兰州大学 B-
6 10003 清华大学 C+
7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 10558 中山大学 C
9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气象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2 兰州大学 A 3 北京大学 A
 
B+等(4个):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
 
B等(5个):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C等(2个):名单略
     2015-2016年气象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 15
2 北京大学 4★ 15
3 南京大学 4★ 15
4 兰州大学 3★ 15
5 中国海洋大学 3★ 15
6 中山大学 3★ 15
7 云南大学 3★ 15
 

气象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025大气科学学院(0931-8914276)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学制 考试科目编码及名称 备注
◆气象学(070601)
       01 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
       02 极端天气与灾害气象
       03 现代天气预报方法与技术
       04 特种气象保障技术
       05 资料分析与同化
       06 环境气象预报
       07 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
3年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 选一
       ③601高等数学(物理类)
       ④834大气物理学(含空气污染气象学)或 835动力气象学(含天气学原理) 选一
       ▲复试笔试科目:大气科学概论
1.可选“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固体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专业的考试科目。
       2.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并以本人为主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篇相关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排名前三名)。
       3.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数学物理方法、气象统计预报。
 

气象学考研参考书:
南京大学 气象学 2010年 招生目录
初试科目
01大气环流异常及机理研究
02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研究
03中尺度天气过程动力学研究
04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研究
05海、冰、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03高等数学丙
④820专业综合(含大气科学概论、天气学、动力气象学)
复试科目
计算方法、数值天气预报
参考书目
《大学数学》陈仲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高等数学》林梦熊、李思谦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1988年版;
《动力气象》吕克利、徐银梓、谈哲敏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动力气象学》伍荣生、党人庆、余志豪、吕克利、巢纪平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
《现代天气学原理》伍荣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唐东升编著,气象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气科学概论》徐玉貌、刘红年、徐桂玉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气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编写组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数值天气预报教程》田永祥、沈桐立、葛孝贞、陆维松编著,气象出版社,1995年版;
《数值天气预报》张玉玲、吴辉碇、王晓林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大气科学中的数值方法》葛孝贞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计算方法引论》徐萃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气象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气象学就业方向
气象学知识的应用日益广泛,此学科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科学。此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性强,可替代性小,所以就业前景看好。
就业去向:
1、主要是到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
2、目前大部分此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国气象局下属各省、地、县等一些气象部门,特别是到气象台工作;
3、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统的气象台;再就是到部队去工作,尤其是空军。还可以到环保部门及相关的电力部门就业等等。
气象学相关职位
气象学产品工程师,风资源工程师,农业技术员,预测算法研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