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说说在校的情况吧,建筑专业一直是王牌,这几年土木也慢慢厉害起来了,具体排名题主就自己百度吧(时间有限,不附图了,抱歉)像本人就读的暖通专业属于学校的老牌专业,但是由于专业本身不是热门,所以属于学校的二线专业吧,不过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北建大的师资参差不齐,学校各专业间贫富差距比较大(这里贫富指的是师资力量),这也是因为学校目前还保留了部分二本专业,过两年应该就都是一本了。平时学习的话,好一点的专业学习氛围没得说,很有国内一流高校的水准,学生们很忙,专业导师也经常都会给予学生细微的指导。不太好的专业嘛,说白了也就跟二本学校差别不大了,大家也就混个平安毕业吧,可能没想过要在在校时期搞点什么事情。
学校分西城,大兴两个校区,西城目前只有建筑学院了,西城的生活条件差一点,但是学习氛围绝对是好很多的。大兴这边聚集了学校大部分专业,生活条件好一点,因为是前几年才新修的校区,各种宿舍和食堂都比较舒服,运动场馆也比较齐全,但是学生们明显就不那么爱学习了。
总之题主如果冲着建筑去的话,北建大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当然考建筑也有一定难度,具体参考这几年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
观点二
读研期间我在西城校区,对本科生培养以及大兴校区不是很了解。学校的一些信息已经有人介绍过了。所以我主要介绍市政工程或者环境工程 研究生培养和就业前景吧。
1、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不区分专硕和学硕,都是三年,专硕多了一个校外导师(其实基本没见过),课程和学硕有一些小差别。专硕毕业证上写的是“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硕毕业证上写的是“市政工程”。
①科研力量
市政工程的师资力量还是很强的,基本都是985本硕博+留学经历,老师的水平也很高,研究课题也多是热点问题。如果想读博的话老师也都可以推荐,上个985的博士应该问题不大。
②科研任务
由于我们专业没有博士生,所以很多科研任务都落到了研究生身上,目前研究生毕业是要发表两篇核心论文,差不多每年都会有人发不够文章而延毕。所以基本上研一上课时候就要做实验,准备论文,不然到最后真的是无力回天。
能做实验尽量做实验吧,个人觉得做实验相对好写论文,也不容易被拒稿,只要好好做科研,都能出成果的。
③科研之外
虽然科研任务重,但是只要踏踏实实做还是没问题的。课余时间也比较多,平时打打球,出去玩下都没问题。
我建议多去实习,以后想去设计院就去设计院实习,想去地产就去地产实习,不知道想去哪就都去实习一遍,不要在乎实习工资。最好不要找那种全职实习,学校有事能回来那种最好。
一定要协调好实习和导师的平衡,大多数导师是不喜欢学生出去实习的,不然科研任务谁做?有的学生因为实习被导师延毕!
2、就业前景
首先北建大在北京属于老牌院校,就业还是比较好的。而且有好多校友分布在工程行业各大事业单位和企业。市政和环境的就业方向比较类似,但是市政工程就业面相对广泛一些。
①地产
每年各大地产都会到北京招人,但是像万科,恒大,华夏幸福等知名地产很少来北建大的。这么比较厉害的地产单位一般都要求985或者211,英语六级,而且需要经历好对轮面试,我听过最多的是5轮。投简历时候不要关注条件,都要投,万一呢对吧。
对于我们这个非211非985学校,要想进去这些单位最好的就是去实习,这样可以获得内推面试的机会,不然可能简历初筛就过不去。
地产多数是私企,户口名额很少,一般也会给海龟博士。
②设计院
北京好多设计院还是都愿意要北建大学生的,像中国建筑设计院,北京建筑设计院,北京市政院,北京城建院,中航规划,中元国际等等。毕竟这些设计院有好多校友,有的甚至超过一半。但是最好去实习过,因为多数设计院最后面试名单一般都是优先推实习生,人不够了再从简历里找。这个真的很重要!!!
国企设计院一般都有户口名额,我所知道的大多数都能解决,但是不会保证的。
③施工单位
研究生去施工单位的不多,去的也是为了户口,中字打头的施工单位好多都解决户口。就是得常年呆在项目上。
④其他
事业单位基建处(学校基建,医院基建,博物馆基建等等)
公务员(某某局,某某委等)
考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一般都是为了户口和福利,也是不错的选择。
观点三
老师和学校方面,第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课尤为严重。像高数这样的基础课上下来还好;但是到了线代,概率论数统,就明显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奇葩层出不穷。专业课也是同样,而且一部分老师对自己的水平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一点显然相当糟糕。但是教的还不错的老师也是有的,所以,如果题主一定或只能就读北建大,请一定打听对的人,尽量找对的老师。
第二,总的培养方案还没有经过实践我不评论,但是课程之间的安排和结构很不合理。不说内容是否有用,经常性的有重复的内容,知识联通不畅。这学期还给大二的开了python,本专业arcgis系列软件是个大头,然而它又不是没有python的api,我就好奇为什么这个课在开始讲了点语句之后,就教起了爬虫?至于为什么,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在满足专业的必选选修学分的前提下,选修课程的选择是有余地的。所以题主,请一定按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主要方面,别跟那些边边角角的课程死磕。如果需要分数高的来转专业或者评奖学金,相关我在后面另说。
第三,培养方案近期改动频繁,各类学分要求混杂不清,学生不懂,甚至老师也不清楚。这部分本人也在迷茫,只希望如果题主来这里,不会有这种情况。
第四,学校弄了个什么学业导师,简单的说就是给本科生的大概1对5左右的导师制。然而就目前来看,不同老师,有可能带着你做科研项目,也有可能拉着你做苦力,还有可能根本不理你。不是一个可靠的策略,还是需要自己去寻求机会。
再说学生方面,不过这块没什么可说的,死学拔尖,及格良好。学风这块北建大应该是出了名的糟糕,在题主入校前请一定建立起这个认识,校区与外界相对隔离,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题主心里要有数。
总体来说,如果在该校就读本科期间想要尽量提高自己,不要依靠学校制度,这所学校你贴着制度学绝对会很凄惨。学校时常有各种竞赛,多校级省部级,可酌情参加。不论答主是考研还是什么,首先目标要明确,然后再去趟这浑水。
再有就是成绩相关的奖学金和转专业了,奖学金因为本人没有评不大清楚,但是标准不仅限于成绩,还有其它的评价标准,例如各类活动的参与。主要想说说转专业。
建筑类专业是北建大分最高的专业,所以很多人都想去。如果题主抱着高考分不够,希望就读一年后转到建苑的话,请注意,建苑名额有限,甚至没有。其他专业也有相似情况,基础要求的话是必修无不及格,和根据申请专业会有所不同的绩点排名。北建大分数算的很松,有些科目平时成绩占50%甚至更高,如果题主想要转专业,请及时与学院老师沟通,并确保所有必修课无不及格。
吃住方面,质量其实我认为还不错,新食堂也比较漂亮。但是这位置真的不敢恭维。建筑大学,宿舍图书馆对角线,新食堂也恨不得建学校外面去,而近的地方却是湖,和大片的绿化。尽管如此,题主却有机会在这所学校内修到建筑伦理学。这里单纯是吐槽了,但是学校的设计确实不合理。
宿舍标准的11点关门,限制功率。
不过很奇怪,体育似乎才是建大的特色?经常性的可以看到学生得奖,课程也不马虎,体育设施也还算完善。
交通方面,附近无地铁站,需要坐摆渡车或者公交至最近地铁站约10-20分钟。
官方介绍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
学校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3年更名为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936年增设土木工程科,后历经北京市市立工业学校、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博士人才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5月,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2017年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8年5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8.8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正按照“大兴校区建成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城校区建成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的“两高”布局目标加快推进两校区建设。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52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科设置以工学为主,兼有管理学、理学和艺术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有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我校全部工学学科参加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并获档次评价,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2个学科评估结果为B。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019人,其中专任教师64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9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87人,教授106人,博士生导师24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QR”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北京学者2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8人,北京市长城学者8人,北京市科技新星8人,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个人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80余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等各类团队28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9 项,其中一等奖13 项。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 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95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 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43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现有各类在校生1184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717人,硕士研究生2171人,博士研究生20人,成人教育学生1842人,留学生92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 坚毅笃行 诚信朴实 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60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杨伯钢,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2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学、土木工程 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
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2+1学术学位
5+8专业学位
644名专任教师 1名长江学者 1名全国优秀教师 106名教授 3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4项
国家、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743项
省部级以上学生活动奖励 60,000+毕业生 95%以上就业率 全国高校就业50强490余项
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70余项
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13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不断强化面向需求办学的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13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9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面向国际,办学形式多样。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首都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提质、转型、升级”的工作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首善标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上层次、上水平,向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
(2018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