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东海校区校本部还不错,软件学院很差是挂着,师范招牌的民办学校和泉州信息同一个老板,学校还没高中大,教学就更不用说了。
很美的学校,学校处在东海边缘,东海大街更被誉为北京一角!学校硬件条件相当不错,可租空调,独立卫生间,热水器。学校有游泳池,两个体育馆,有泉州市最大的大礼堂。
东海这家师范占地面积也很大,校园建筑很多,幢幢都是新建筑,而且总体规划不错。学校的学生也很多,在大学里的学习都是得靠自己的,老师大部分的时间上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泉州师范学院,挺好的,无论是风景还是环境都不错,是一个养生的地方。那边的图书馆很大又很好,图书量非常非常的大,里面的设备也是挺齐全的,还专为那些考研的同学设立了空间,学校挺大的,吃的东西也挺多的,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哦!
在崇福路这边的是老校区了,新校区在东湖,漂亮了。在泉州这地方,师院算是好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类优秀的人才哦。
泉州师范学院共有三个校区,泉州东海,诗山,江南,说学校不好的都是诗山和江南的吧,我没如果那两个校区,我认为泉州师院挺好的,在泉州除了华侨大学就算她好了,而且现在东海那边发展的很好,什么活动几乎都不用再出远门了,东海大街全部满足。学校管理不严,我是工商学院的,师院的外语文传学院好像很厉害,录取的都是高分的,幼师专业貌似也不错,总之,学校风格很朴素,没有高大上。
绿化做得不怎么好,建校时间不长,可以原谅,其他的教学楼,宿舍,操场,图书馆,礼堂什么的整体而言不错,忽略泉州毒日头,天天蓝天白云绝对赏心悦目,还有各种美女,总体说师院很上镜。市政府在旁边发展很不错,不远处还有个海湾。出门就是站口,交通方便。
吃饭
现在食堂饭菜价格上得去,下不来,爬上速度比壁虎还快。
餐厅有四个,菜类是不少,一开始到学校会觉得好多吃的,但是想想吃四年是会吃腻的,就算菜换了,餐厅没换也会腻。其实吃的方面还有个地方,师院的同学都叫它“后山”。后山是个好地方,餐馆挺多的,喝酒 聚餐或是什么聚会都可以到那里。
住宿
我来说说我们那层楼的宿舍,一边有两间大宿舍,两间大宿舍里有总共有六间小宿舍,一共是24人,每人每年住宿费1200人民币。
学校总的说还可以吧,宿舍6人一间,很少部分是8人一间的,现在在新市政府旁,过几年地理位置应该是很好的。
宿舍条件还可以,六人一间,五人一间都有,上下铺,两台吊扇,现在又热水器了,空调没有,可以自己装。基本上是一间宿舍配一间卫生间和阳台,B区和C区的一些宿舍是套间的 ,三四间小宿舍宿舍(也是五、六人一间)在一个大套间, 套间有一个大的洗浴、卫生房间(够用)。
学习
各级领导员工人文素质基本均停留在老时期,逆淘汰比较厉害。不过学校风景不错,占地面积大,女孩多,兼职机会多。 结论:比三本有余,比二本不足,不过招收分数是二本中较高的。
感觉师院的学习氛围很差啊,就基本的一些信息我们都无法了解啊,郁闷啊,感觉也特封闭啊。
大学管理之松,我就不做比喻了,不过关键还要看学院和专业,政发和外院貌似蛮严。总体而言学习氛围不浓,商业气息偏重,师资力量偏差。
学校管理还相对宽松,但个别二级学院的管理也不同,这里强调一下以前的人文学院,现在是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和外院的管理会严格一点。
官方介绍
泉州师范学院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经济总量连续19年位居全省首位。现有三个校区:东海校区、诗山校区和江南校区,占地1815亩。学校是省级“平安校园”,荣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六届荣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
学校的建设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领导和海内外侨亲的关心支持。1999年10月18日和200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两次莅校视察指导工作。泉州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泉州籍乡贤为学校建设捐资逾1亿元。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泉州大学师范学院,历经多次更名、合并、停办。1998年,泉州师专、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泉州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泉州师范学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2001年,南安师范学校并入泉州师范学院。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获批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泉州市人民政府与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共建泉州师范学院。获批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以来,先后获批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更名大学列入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计划。
学校下设二级学院18个,设置全日制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学科14个,其中音乐与舞蹈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获批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重点学科。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约180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442人,其中专任教师1045人。国家“QR”特聘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1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36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福建省教学名师3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2人。
现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专业和课程改革”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以及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0余项;1个专业通过IEET专业认证;入选福建省本科优秀特色教材5部;获评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
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专业赛事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00余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是福建省首批10所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之一,涌现出一批产值超千万的优秀创业大学生。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
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9个,其中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个、数字福建大数据研究院(所)1个、省级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创的南音新作《凤求凰》展演获得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评价,并在第六届福建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学校与英国、捷克、美国、新西兰、巴西、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几十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与台湾辅仁大学、元智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屏东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设立近20个国(境)外学生交流项目,每年选派500多名学生境外交流学习。为服务“一带一路”,实施密克罗尼西亚学历留学生项目、国际船员培训项目。致力汉语国际推广,2005年成为福建省最早选派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的两所高校之一,2014年加入国侨办外派教师项目,每年承办华裔学生学中文及各类型语言文化推广活动,获批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与巴西驻广州总领事馆合作设立“泉州师范学院中国巴西友谊中心暨巴西艺术交流中心”。承办“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开幕式,接待60余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代表来校交流。
(截至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