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怎么样?
观点一
西南大学是2005年由原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合并而成,明年2015年是西南大学成立十周年,我估计会有很盛大的校庆活动,因为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的各方面都开始逐步完善,先是学生十大实事,其中包括寝室电网扩容,装空调(现在西南大学六个宿舍园区全部装上空调,这个夏天已经能够使用),实现学校wifi全校覆盖等,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方便。
在其他很多大学,经常会出现期末考试期在图书馆占座,更有甚者还要大清早5点钟起床排队。在西南大学这个现象没有出现的机会。
西南大学有四十几栋教学楼,除去某些学院的办公楼,也还有大概三十几栋教学楼等着骚年们去自习。第二,西南大学有三个图书馆,北区(原西师)崇文馆,南区(原西农)崇实馆和中心图书馆。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中心图书馆,高大上的图书馆去年才建成,今年六月正式全面开馆。
观点二
1.西大一共有8个门,不过四号门已经封了。这些门之间有的隔得非常远。比如从5号门走到6号门,或者从7号门走到8号门,都能累的够呛。
2.西大的门貌似都在一条道上,你可以试着从外面走一走,估计从八号门走到七号门至少10站,所以,你懂的。
3.西大一共有7路校车,也就是校园观光车。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一般晚上十点收班,夏天稍微晚点。3路是西大的F1,风驰电掣,那个爽。
4.因为西大很大,住在后山上的竹园的人跟桃园的人谈恋爱的话,就是异地恋!
5.西大每年都有冬季越野赛,男生一万米,女生五千米,在西大内跑很带劲儿有木有!
就我自己而言,主要的体验有以下几点: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这么大这么漂亮的校园里生活过,对于其他很多学校的风景真的就提不起兴趣了。记得中国政法来开宣讲会的时候,强调了好几次“你们去了不要嫌弃,我们学校肯定比不上你们学校漂亮”。
2.很漂亮很漂亮。移步换景,移季换景,一年四季都不会腻,每一次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之前未曾留意的惊喜。
3.很耐走很耐走。自从来西大上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体力啦!很多时候上课都要走15+分钟以上的距离,而且重庆高低起伏的地势已经几乎从理论上消除了骑自行车的可能性。
关于西南大学的学
1.学校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虽然是211大学,但在西南地区的知名度还比不上西南财经、西南交通,甚至西南政法,而许多长辈对西大的认知还停留在“西师”“西农”的阶段,所以才会经常出现“西南什么大学”的尴尬。出了西南地区知名度下降得也比较厉害。
2.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不足。受西南地域限制,不管是所能获取的资源还是引进的人才相对于北京、东部沿海都有不小的劣势,在海外交换时所能去的学校的层次也相对不高(部分视专业而定,农学、教育学、心理学要好很多),而且优秀的学生普遍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3.学校的学风相对不够浓厚。由于偏安西南,导致学生的视野受到较大的局限,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也不足,学生的竞争力相对其他地区仍有弱势。及格水平的学生不少,但优秀学生的比例还不够高。
4.最重要的一点,“学校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是两回事。就本科阶段的学习而言,西大所能提供的资源已经相当够用了。无论是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图书馆,还是学校里一大批潜心治学的老师,只要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你绝对不会比绝大部分985高校的学生差。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心态和行动。
综上,“特立西南”是学校的优势,也是学校的限制;“学行天下”则要靠学生的本事,更要靠学生的坚持。
观点三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老学姐,嗯,话不多说。
西南大学地处重庆北碚,名义上的主城区,实际上在经济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几个主城区。地势偏僻,周围的大型企业很少,整个学校比较封闭,视野上很受阻碍。
比如你在毕业前想找一家单位实习,那基本上学校周围不用考虑了,好一点的公司基本上集中在江北、渝北、渝中一带。从北碚到其他几个主城区基本上需要50分钟的大巴车程,轻轨就更绕。
不仅在实践方面有所阻碍,就连毕业的时候参加校招,西南大学的资源也非常少(师范除外),好一点的公司很少来西南大学宣讲,一个是太远,另一个是北碚这边只有西南大学和重师的一个分校,所覆盖的学生太少。
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企业资源可以提供。
2、师资
从在西南大学生活的几年的经历来看,西南大学得学术水平还可以,尤其是心理学、蚕学、社科方面,大学主要靠自己,这一点不作太多评价,具体情况可自行百度。
3、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
学校现在新修了中心图书馆,硬件设施上还过得去,校园环境很好。学习氛围方面,西南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比较乖,泡图书馆的挺多,整体学习氛围良好。
4、就业
免费师范专业的学生就业毫无压力,毕竟是教育部直属的几所师范之一,毕业季来西南大学校招的中学很多。周围的师范生就业都还可以,平均水平大概是市重点高中。但顶尖的高中如重庆的一中、三中、八中 、巴蜀去得还是比较少。
其他专业的就业就参差不齐了,题主所在的学院属于文科类的,考研占了60%至70%,今年的就业情况不太乐观,据我所知本学院现在成功签约的也就15个人左右,大概占不考研人数中的1/4。薪资水平大概在重庆大概3500左右。理工科专业的,薪资可能会高一些,在4500左右。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兴起,计算机专业的比较吃香。但据答主了解,西南大学每年去BAT、360、京东、网易这一类公司的学生屈指可数。
5、人才培养
每个学院的培养方式不一样,答主所在学院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每学期每个班级要举办文化秀(舞台表演)、大一大二时每个月会有演讲角,学院还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在课程上注重学生的实践,通常会有几周的时间让学生组队去做调研,然后设计方案在课堂上作报告。个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很棒,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执行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学校有很多社团,很多比赛、只要想要去提升自己,机会很多。
6、西南大学值得报吗?
在填报学校这个问题上,答主建议往大城市的学校填报更好。尽管西南大学是个211,但它的名气非常小。出了川渝,云贵一带就基本上没人知道了。如果以后想在重庆就业,报西南大学还行,但如果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发展,西南大学的确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分数比较勉强,填报北上广的211院校悬的话,可以考虑下深圳大学。这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学校(基于高考分数),事业很开阔,在深圳也很吃香,校招的时候去深圳大学的公司也很多。帝都也有一些普通一本,填报这些学校虽然没有211的头衔,但地理上会很有优势,实习的时候会很方便。
官方介绍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现有55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44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19种专业硕士学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有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有32个学院(部),10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重庆市特色专业33个。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重庆市精品课程96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92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62人,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硕士生导师13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1人、资深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长江学者"7人、"QR"入选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近五年来,学校科研立项数量和经费大幅增长,年增幅均达30%以上,获"973"课题、"863"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00余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30个,出版专著60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13000余篇。"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余项。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西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30余个地、市、县和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20多个省市的近200个县市开展了科教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得到了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泰国、加拿大合作建立孔子学院2所。
历经百余年的磨砺和发展,今天的西南大学正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管理活校"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坚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