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李继凯

发布时间:2021-10-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李继凯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导师:李继凯 正文

  个人简介
  李继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出生年月:1957年10月
  籍贯:江苏宿迁
  联系方式:yjsl@snnu.edu.cn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书法文化
  学历、学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武汉大学文学博士
  部门编制:文学院、书法文化研究院
  主要职务:教学、科研

  工作经历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东亚汉学研究会(国际)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学年鉴》编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等;曾担任学校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设与“211工程”建设处处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

  ▶学术著作
  著有学术著作10多部,编有专书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中国书法》《书法》《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书法类文章20余篇。平生喜爱书法,1982年参加江苏省青年书法展并在《江苏青年》发表书法作品,近年来在《民族魂》《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书法集发表书法作品10多幅;1988年出版专著《墨舞之中见精神》(该书获陕西省首届艺术成果优秀专著奖,已由台湾秀威资讯公司再版)。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书法展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及国内外友人所收藏。先后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30多项。

  著作教材
  1、《民族魂与中国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其增订版由商务印书馆于2013年出版;
  3、《全人视境中的观照——鲁迅与茅盾比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其繁体本由台湾数位公司于2012年出版;
  4、《墨舞之中见精神》,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其修订版由台湾秀威公司于2014年出版;
  5、《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6、《“师者”茅盾先生》,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
  7、《新文学的心理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8、《中国近代诗歌史论》(系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中国诗歌史论》之子题,与史志谨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9、《中国古代的道士生活》(与党圣元合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0、《郭沫若的读书生活》,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年;
  11、《陕西当代作家与世界文学》(与韦建国等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言说不尽的鲁迅和五四》,第一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13、《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4、《追忆吴宓》,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5、《解析吴宓》,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6、《延安文艺精华鉴赏》,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17、《中国文学史话?近代卷》(主编之一),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18、《三名文品?现代文学卷》,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0、《中国新时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副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1、《名人书趣丛书》(共9册),副主编,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2001年;
  22、《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综览》,主编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3、《鲁迅与茅盾》(评传,编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4、《太阳女神的沉浮: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原型》(修订版,与叶舒宪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25、《“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副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6、《异国情思》,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7、《冯积岐评论集》,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
  28、《延安文学档案》,主编,太白文艺出版社,2014年;
  29、《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谢桂华主编),作为课题主要成员参加多次调研、讨论并撰写第七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0、《文艺学百年》,主要撰稿人之一,编委,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部分论文
  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该刊英文版2011年第1期转载;
  沈从文与书法文化(合作),《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第11期;
  “书迷”的生命寄托,《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第11期;
  人生如沧海翰墨蕴乾坤,《中华书画家》2012年第7期;
  叶圣陶与中国书法文化(合作),《文艺报》2012-2-15;
  论金庸与中国书法文化(合作),《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被收入朱寿桐主编《金庸与汉语新文学》,澳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论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去艺术化:当代书法精神重建的可能(合作),艺术广角,2012年第4期;
  略说性差与中国书法,《书法研究》1993年第3期;
  笔墨之意,收入《东方闲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又见《中国人的闲情逸致》书法文化部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两性文化与中国书法,两性文化与中国书法,收入《20世纪中国书法研究丛书?文化精神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论鲁迅与中国书法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书法与文人,收入《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郭沫若:现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创造者,《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西部书坛的“学院派”(合作),《中国书法》2004年第5期;
  复合文本的珍稀及传播——谈谈《茅盾珍档手迹》,2012.05.1515版《中国图书商报》;
  刘白羽与书法文化(合作),《文艺报》,2013年8月15日;
  鲁迅:在墨迹中永生,《文艺报》2011-9-16;
  中国现代作家论书法文化,《东亚汉学回顾与展望》(日本)2010年7月版;
  朱自清:执著质朴的书写者,《文艺报》2011-8-15;
  书法文化视域中的鲁迅与日本,刊于《东亚汉学研究》创刊号,2011年版;
  论书法文化与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关联特征及功能意义,《书法》,2013年第12期;
  20世纪中国作家与美术的相遇(合作),《文艺争鸣》,2014年第1期。
  民间原型的再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第4期;
  女性文化与艺术女神,《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
  新时期文学比较批评概观,《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论秦地小说作家的废土废都心态,《文艺争鸣》,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5期转载;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创造,《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8期转载;
  著书亦为稻梁谋——略论物质文化视境中的鲁迅与茅盾,《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转载;
  文化习语:走向全球化的初阶,收入《全国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胡风与茅盾的交往、冲突及比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
  西部文学与文化习语,《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转载;
  方法、眼光及现代文学史建构,《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
  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的要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9期;
  取精用宏,别出机杼,《鲁迅研究》,1984年第5期;
  略论鲁迅农民题材创作的发展变化,《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
  略谈鲁迅的创作活动与信息反馈,《人文杂志》198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鲁迅研究》1986年第4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第1期摘要);
  茅盾与延安文艺窥探,《抗战文艺研究》198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茅盾研究》1986年第1期);
  论鲁迅、茅盾农村题材创作的情理交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鲁迅研究》1986年5期);
  走向新生与繁荣——新时期漫画创作之一瞥,《唐都学刊》198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1988年5期);
  建构“立人”的系统机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鲁迅研究》1988年3期);
  锻炼对女性的纤细感触——川端康成笔下的爱与美,《唐都学刊》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2期);
  爱与自由:五四文学的生命意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7期);
  论茅盾创作活动中的“读者意识”,《陕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
  延安文艺管见(译文),《延安文艺研究》,1992年第1期;
  女神再生:郭沫若的生命之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
  古今中外文学视野中的路遥,《陕西师大学报》1991年第4期;
  论前期创造社的“创生”意识,《创造社丛书、理论研究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年版(《人文杂志》1994年第1期选刊);
  文化的巨人,方法的典范,《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6期;
  光恋母女性化(与叶舒宪合著),《东方丛刊》1992年第2期;
  红楼极境:女性化的情爱王国,《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1期;
  失意补偿:古代情爱文学的生命意识,《江海学刊》1992年第1期;
  论毛泽东与历史文学,《陕西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矛盾交叉:路遥文化心理的复杂构成,《文艺争鸣》199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学研究》1992年第7期);
  简论古代情爱文学的表达模式,《唐都学刊》1992年第3期;
  评《中国现代作家的审美意识论》,《文艺研究》1993年第4期;
  毛泽东与外国文学,《陕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
  沉入“平凡世界”,收入《神秘黑箱的窥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文艺性学初论,《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7期);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异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4期;
  学术论文的文风,收入《学术论文写作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略论郭沫若、毛泽东与孔子,收入《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作为“中介”的近代诗歌,《中国诗学》第3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文学自由谈》1995年1期;
  关于当前文学批评的对话(合作),《小说评论》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1期全文转录);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异化,《海南师院学报》1995年第1期;
  新时期文学心理批评论,《陕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J1、1996年第1期);
  走向批判和民间的文学,《小说评论》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J1、1996年第1期);
  隐士与中国文化,《华夏文化》1995年第2期;
  心理批评的范式运用及评估,《文艺研究》1995年第4期;
  指归:现代文化,《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8期);
  女性文化与艺术女神,《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
  新时期文学比较批评概观,《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2期全文转载);
  拯救人类的努力,《读书》1995年第11期;
  人文学说影响下的文学,《延河》1996年第4期;
  文学视野中的“最后”景观(合作),《上海文学》1996年第4期;
  大师茅公与秦地小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11期);
  三秦文化与秦地小说片论,小说评论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文艺理论》1997年第2期);
  女权批评:解构与比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4期;
  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主题,《陕西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J3、97年第10期);
  中国新时期文学接受批评综观,《山东文学》1997年7期(又收入《新批评》第2辑);
  新时期秦地小说中的民间原型,《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J3、98年第3期;又收入《新时期陕西文艺研究》一书);
  文学比较与性别意识,《人文杂志》1997年第6期;
  接受、创造与误读,《郭沫若学刊》1998年第1期;
  20世纪秦地小说的文化轨迹,《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文学与地域文化,《民族艺术》1998年第4期;
  略论清末民初文学与外国文学,《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J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
  论秦地小说作家的废土废都心态,《文艺争鸣》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J3《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5期);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创造,《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1《文艺理论》1999年第8期);
  西风初拂之时,《东方》1999年第4、5期合刊;
  创新的五四和失落的五四,《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6期;
  心血所化的“鲁学”生命,《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9期;
  东渐而又远逝的女神,《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2期有摘要介绍);
  这边风景独异,《小说评论》2000年第4期;
  难忘吴宓,《东方》2000年第5期;
  文体史中的鲁迅评估,《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9-10期连载(又收入《多维文化视野中的文化巨人》一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五四”新文学,收入《文学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渴望创造的主体论者,《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J1、2001、7);
  务实派的文艺观——邓小平文艺理论与其政治、经济理论关系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
  论鲁迅与茅盾的当代性,《唐都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J3、2001、7);
  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的期待与焦虑,《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J1、2001、10);
  著书亦为稻粱谋——略论物质文化视境中的鲁迅与茅盾,《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转载);
  文化习语:走向全球化的初阶,童庆炳等主编《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的互动效应(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5;人大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新的“文化围剿”,《新文学》第1辑,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胡风与茅盾的交往、冲突及比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
  西部文学与文化习语,《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J3,2003年第6期);
  人际与性际之间——略论鲁迅与茅盾的交友和婚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绝域产生大美”——略谈红柯小说与伊斯兰文化(合作),《唐都学刊》2004年第1期;
  论胡适的现代白话文学观,(合作),《新亚论丛》(香港)2004年第1期;
  建构适合于文科研究生创新的学术环境(合作),《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5期;
  论路遥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与创化(合作),《国际汉学集坛》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西部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刍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优化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的要素(合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9期;
  缺乏体验的文学评论,《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白烨编《2005年文学评论选》转载);
  “新国学”与“新文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收入张宏生等编《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秦地文学的世界性(合作),《唐都学刊》2004年第5期;
  适度肯定与强化改革,收入香港教育学院出版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2004年;
  方法、眼光及现代文学史建构,《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
  “文化磨合”中的新文学,《长江学术》2006年第4期;
  《新青年》在中国的传播(合作),《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2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摘要和转载);
  雅俗文化视域中的赵树理(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论鲁迅“新三立”的人生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9期;
  略论“师者”茅盾先生,《茅盾研究》第11辑,新加坡文艺协会出版,2012年版
  揪心痛楚的文艺研究,《湘潭大学学报》2010/03;
  九点论:“五四”九十周年遐思,《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合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第12期;
  关于“211工程”与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第11期;
  学科建设与自主办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哀感顽艳的女性叙事,《文艺报》2012-4-6;
  复杂人性的探询与文学生命的建构(合作),《文艺研究》2012年第12期;
  我与鲁迅有“三缘”,《文艺报》2013-09-11日;
  春节同小说有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1;
  民族文学入史与“新国学”建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03;
  直面“汉学”的文化偏执,《江西社会科学》2008/05;
  新时期30年西安小说作家创作心态管窥(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0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遭遇“后现代”的日本女性——以村上春树为中心的考察,《江苏社会科学》2008、1;《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文摘》2008年第3期摘要;
  关于“阶级斗争文学”的再反思,《社会科学研究》2007/01;
  鲁迅与高校的结缘,《鲁迅研究年鉴》2006年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月版;
  学者个性化的追求,收入《黄曼君学术与人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教育硕士应成为文学选修课的生力军,《现代语文》2012年第17期。

  获奖
  1、《女神再生:郭沫若的生命之歌》,获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科院和共青团中央颁奖,时间:1994年12月;
  2、《民族魂与中国人》,系“鲁迅研究书系”之一,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奖,时间:1997年9月。还获省政府社科奖三等奖(第五届)、省教委社科奖二等奖(1998年5月,编号:980110);
  3、《新文学的心理分析》,获省第四届社科奖二等奖,省政府颁奖,时间:1995年4月,又获省首届青年文艺奖(易发杯),省文联颁奖,时间:1996年1月;
  4、《中国近代诗歌史论》,获吉林省优秀图书奖,“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奖二等奖1997,编号9701021;
  5、《光恋母女性化》,获《东方丛刊》首届诗学奖三等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美学学会等颁奖;
  6、《文艺性学初论》,获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成果奖三等奖。1996年5月,编号:960078;
  7、《墨舞之中见精神》,获陕西省首届艺术研究成果优秀专著奖;
  8、《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获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999年5月,编号990102。
  9、《中国近代诗歌史论》,作为丛书之一而获奖: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1999年9月颁奖。(有复印证书和吉林大学证明)
  10、《论秦地小说作家的废土废都心态》,获1999年《文艺争鸣》优秀论文奖(见《文艺争鸣》2000年第2期)
  11、《东渐而又消逝的女神》一文获“陕西文联文艺评论奖”优秀评论奖,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颁发,2000年10月。
  12、《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一书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等奖,第六届,2001年10月。省政府颁奖。
  13、《中国新时期文学批评模式研究》(副主编),获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时间2000年度。
  14、《文学文化学》,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教材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四,时间2000年度。
  15、2000年度获学校学科建设贡献奖三等奖。2001年3月颁发。
  16、2001年7月被评为优秀党员,学校党委颁发。
  17、2002年4月获学校学科建设奖二等奖。
  18、《略论清末民初文学与外国文学》,获《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2002。江苏省社科联与该编辑部发奖。并入选《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1990-2001)
  19、《五四文学及其代表作家研究》,报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奖,获2等奖。2003年11月;编号:030122。
  20、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2003年6月),所在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003)。2002年领导的单位被省上评为研究生培养先进单位和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21、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授奖单位: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等级:三等;时间:1998。
  22、2003年被评为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研究生处获先进单位。2004年陕西师范大学获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奖,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省学位委员会颁奖。
  23、《“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创造》,《文学评论》原发,人大复印,获第七届省政府哲学社科奖2等奖,2004,9,23。证书号:00-02-07-2-F028。
  24、《全人视境中的观照》,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厅2005年6月颁发。编号:SK050915。
  25、获优秀共产党员奖励,校党委,2006年6月。
  26、评为陕西高校优秀党员,中共陕西省教工委,2006年6月。
  27、1996年9月9日获1995-1996学年教学优秀成果奖,学校颁发。
  28、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1998起;证书:1999、4、6颁发,编号第(98)3600057。
  29、《全人视境中的观照》,获陕西省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2007年8月6日颁发。编号:03-05-08-1-I061。
  30、2011年建党90周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党员。
  31、《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获西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等奖,2011年。
  32、《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获陕西省政府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2等奖。2011年。
  33、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网络课件获全国优秀课件一等奖。2011年。
  34、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一作者,教社科证字(2013)090号。
  35、课件《中国现代文学》获教育部信息中心一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10月。
  36、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2年12月。
  37、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6月;获陕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10月。

  项目
  1、《中国近代诗歌史论》,公木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中国诗歌史论”丛书子题,1995年完成并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国新时期文学批评论》,第二参加者,副主编,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992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会办公室通知),属于“八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结项后于1997年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中国现当代作家与20世纪陕西文学》,国家教委社科专项任务项目,批号:97JD750.11-44001主要参加者。
  4、2000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主持人,批号:00BZW028。已结项并出书。
  5、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陕西作家与外国文学”,第2参加人,已结项出书。
  6、《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西部研究生教育》,主持人,B类06号初步立项,国家研究生教育学会项目。
  7、《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研究》,教育部: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立项课题(学位中心[2003]46号)。
  8、当代陕西作家与书法文化,陕西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9、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参加人之一,负责子课题“延安时期重要作家作品研究”,2011年。
  10、中国现当代作家与书法文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2014年6月立项,主持人。
  11、郭沫若:现代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项目,2013年5月立项,主持人。
  12、“延安文学档案”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出版计划及国家社科出版基金项目“延安文艺档案”的子项目。
  13、关于教育博士学位教育的若干政策建议,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项目,主持人,2012-2013,已结项;
  14、教育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项目,主持人,2013-2014,已结项;
  15、中国特色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主要成员及撰稿人之一,已结项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陕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陕西师范大学报录比、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群、陕西师范大学学姐微信、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真题、陕西师范大学专业目录、陕西师范大学排名、陕西师范大学保研、陕西师范大学公众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陕西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陕西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shanxishifan/daoshi_49308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