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在填报志愿选专业时,查询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哪些、优势专业有哪些是必须的,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南京工程学院王牌专业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南京工程学院王牌专业排名,解决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哪些及什么专业好的问题。
相关推荐: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难吗】 【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院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真题 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院 南京工程学院招生简章 南京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复试 南京工程学院成绩查询 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分数线 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排名 南京工程学院参考书目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经验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报录比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问题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8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两大类专业入选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占比达42%,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已成为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省部级精品教材13部,主编出版特色系列教材318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85部,入选数量在江苏省高校(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排名第三,在全国同类高校排名第一;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2007 年,学校连续8年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9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点)(16个):
专业类名称
专业名称
所在单位
立项时间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系
2012年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
焊接技术与工程
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
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2年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系
2012年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工程学院
2012年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电力工程学院
2012年
自动化类
自动化
自动化学院
2012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学院
2012年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2年
软件工程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2年
网络工程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2年
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6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2个):机械类、电气类专业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电综合工程基础训练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综合训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工业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南京工程学院—中软国际“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电子技术基础(耿苏燕,2004年)
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
部 门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级 别
获奖时间
材料工程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贾俐俐
省级优秀课程群
2002年
材料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
王章忠
省级一级优秀课程
2002年
计算机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
韩志军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2年
计算机工程学院
C 语言
廖 雷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2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丁轲轲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2年
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技术基础
耿苏燕
省级一级优秀课程
2004年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
张 杰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6年
自动化学院
数控原理与系统
朱晓春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6年
经济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
刘秋华
省级二级优秀课程
2006年
自动化学院
微机原理及应用
朱晓春
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黄 坚
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国家级精品教材(6部)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 别
获奖时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
左建民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
C 语言程序设计
廖 雷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2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精品教材
2007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7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
左建民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8年
数字电子技术(第三版)
杨志忠
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9年
省级及国家级精品教材 
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级 别
获奖时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
左建民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
C 语言程序设计
廖 雷
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2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精品教材
2007年
数控技术(第二版)
朱晓春
教育部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7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
左建民
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2008年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杨志忠
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数控原理与系统
汪木兰
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胡宴如/耿苏燕
省级精品教材
2005年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郁汉琪
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5年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刘极峰
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
电机学(第二版)
牛维扬/李祖明
省级精品教材
2007年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二版)
廖 雷
省级精品立项教材
2009年
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主持人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电网监控技术专业“两条线”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沈金官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
左健民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
眭法川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
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陈小虎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
创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陈小虎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惠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年
计算机系列课程改革
胡汉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面向21世纪电气信息类实践性环节教学改革—火电厂生产过程CAI教学软件
丁轲轲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改革试点
工业自动化系
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0年
普通高工专机制工艺及设备专业“小范围、大幅度”改革试点
徐锦康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芙蓉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0年
“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陈小虎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
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熊志卿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动适用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黄陈蓉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热能动力类认识实习改革的研究与应用
丁轲轲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建设(教材)
朱晓春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
走多元化多样式校企融合之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陈小虎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贾俐俐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培训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韩念杭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
联合行业办专业,率先培养电力营销本科人才
刘秋华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坚持大学物理实验“六化”建设,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
林长圣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校企合作,创新工程实训中心建设
郁汉琪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电控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全程参与、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4个。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交流合作

学校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办学的力度,在加强同国内高校、企业交流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加强同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与国外高校、企业间多层次的国 际合作交流关系。截至2016年8月,学校先后与德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 10 所高校建立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19世纪 80 年代,学校就与德国康斯坦茨工业技术大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互派。2004年以来,学校又先后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学院等高校就学分互认等问题达成一致,按照“2 + 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联合办学,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辟了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