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考博难吗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东北师范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东北师范大学考博难吗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博士生招生简章2022年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希望对你的博士报考有用。
东北师范大学关于报送2021年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材料的通知
各培养单位:根据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1年度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2021年度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已经启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送范围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东师校发字〔2020〕12号)要求和《东北师范大学关于表彰2021年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决定》(东师校发字〔2021〕76号)结果,学校拟推荐118篇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参加2021年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具体推荐名单见附件。
二、报送要求
各相关培养单位组织推荐参评人员填写评选材料,并于1月8日前将以下材料报送学位办公室:
(一)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博士学位论文原文(PDF格式),以“YB_10200_姓名_LW”命名;
2.吉林省优秀博士学术学位论文推荐表(Word格式,附件2-1),以“YB_10200_姓名_TJB”命名;
3.作者简况表(Word格式,附件2-2),以“YB_10200_姓名_JKB”命名;
4.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Word格式,附件2-3),以“YB_10200_姓名_ZY”命名;
5.代表性成果佐证材料(PDF格式),以“YB_10200_姓名_ZZCL”命名;
以上材料以参评人员个人为单位建立文件夹,并以“YB_10200_姓名”命名。
6.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汇总表,(Excel格式,附件1,sheet1),以“YB_培养单位名称_HZB.XLS”命名。
以上材料1-5均须报送电子版,材料6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
(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型)
1.硕士学位论文原文(PDF格式),以“XSYS_10200_姓名_LW”命名;
2.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型)推荐表(Word格式,附件3-1),以“XSYS_10200_姓名_TJB”命名;
3.代表性成果佐证材料(PDF格式),以“XSYS_10200_姓名_ZZCL”命名;
以上材料以参评人员个人为单位建立文件夹,并以“XSYS_10200_姓名”命名。
4.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型)推荐汇总表(Excel格式,附件1,sheet2),以“XSYS_培养单位名称_HZB”命名;
以上材料1-3须报送电子版,材料4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
(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型)
1.硕士学位论文原文(PDF格式),以“ZYYS_10200_姓名_LW”命名;
2.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型)推荐表(Word格式,附件4-1),以“ZYYS_10200_姓名_TJB”命名;
3.代表性成果佐证材料(PDF格式),以“ZYYS_10200_姓名_ZZCL”命名;
以上材料以参评人员个人为单位建立文件夹,并以“ZYYS_10200_姓名”命名。
4.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型)推荐汇总表(Excel格式,附件1,sheet3),以“ZYYS_培养单位名称_HZB”命名;
以上材料1-3须报送电子版,材料4报送纸质版和电子版。
工作邮箱:xwb@nenu.edu.cn
工作电话:85099638
联系人:肖潇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1月5日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向葵
姓 名: 张向葵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究领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简历】 1.1986-1990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助教、讲师) 2.1990年底月-1995年3月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心理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3.1995年至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1995年12月破格副教授,1997年12月破格教授) 4.2000年被东北师范大学评为博士生导师 5.2001年9月-2002年月在牛津大学心理学系作高访学者 6.现任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心理学系教授 7.2004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8.2004年-2006年9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女性中心主任 9.2005年任东北师范大学第一届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0.2006年10月-2007年8月在美国加里弗尼亚戴维斯大学作高访学者(富布赖特项目). A.学术访问 1.2001年-2002年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2002年访问香港中文大学 3.2003年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波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4.2004年访问台湾嘉义大学 5.2007年访问旧金山大学。 B.参加国际会议 1.2001年在英国牛津参加国际脑科学研讨会 2.2003年在韩国参加中韩东方文化教育新视野国际会议 3.2003年在美国参加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4.2004年在台湾参加亲职教育国际研讨会 5.2004年在北京参加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社会学术兼职】 社会兼职 1.国际心理学会会员 2.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3.全国教育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4.全国家庭教育委员会理事 5.教育部“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专家 6.教育部心理成人考试中心专家组专家 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 8.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9.长春市首届社科成果评审专家组成员等职务。 10.《心理科学》杂志编委. 11.《心理学报》审稿人. 12.《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编委. 13.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组成员. 学术兼职 1.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2.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获得奖项
*学术获奖情况 31.2006年《走向行动定向的儿童研究》获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0.2005年《青少年心理学》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特等奖; 29.2005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二位); 28.2004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二位); 27.2004年《青少年心理学》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 26.2004年12月《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著获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5.2004年11月《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著作获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24.2004年10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二位); 23.2004年10月《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著获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2.2004年《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著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21.2004年《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著获第二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003年7月《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著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2003年7月《高师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典型范例》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位); 18.2003年获宝钢优秀教学奖; 17.2002年12月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16.2002年9月《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专著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15.2001年12月《学习策略学科化》获第五次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4.《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获2001年高等教育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位); 13.《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获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位); 12.2000年香港教育与社科研究计划指导奖; 11.1999年《中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及图式水平关系的研究》获全国教育心理专业第四届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10.1998年《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专著获全国首届教育图书二等奖; 9.1998年《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专著获第四次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部级); 8.1997-1998年度东北师范大学校优秀教学奖; 7.1997年《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一文获吉林省“刘航杯”二等奖; 6.1997年《宣传效果与受众的心理加工机制》一文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5.1997年《走进心理世界》一书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4.1997年《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专著获吉林省社会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3.1998年《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专著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1997年至今被评为东北师大跨世纪人才; 1.1995年获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大理石奖章; *荣誉称号 1.2002年12月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2.2002年获吉林省普通高校“巾帼优秀教师奖”; 3.2002年获吉林省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人才称号; 4.2003年获宝钢优秀教学奖。
著作及论文
发表论文(按研究方向划分): 第一类: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自尊的系列研究 《SSCI》论文 8. Jiao, R.K., Zhang, X.K.. A study about effects of the correlated factors on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in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166-166. 7.Yu, X.N., Zhang, X.K.. Mental health among laid-off work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ping style and perceived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221-221. 6.Zhang, X.K.. Constructing and verifying of self-esteem model(ⅰ): A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way of self-este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319-319. 5.Sun, Y., Zhang, X.K..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gnitive apprais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 fac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320-320. 4.Cong, X.B., Zhang, X.K..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mental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444-444. 3.Zhang, L., Zhang, X.K.. Theory constructing and verifying of self-esteem structural model (ii): A confirmatory study of self-esteem structural mode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319-319. 2.Pan,Y., Zhang, X.K.. Self-esteem is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the education with resp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39 (5-6): 319-319. 1.Guo, J., Zhang, X.K.. Coping styles of the retired persons as modulator to mental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320-320. 《国家级》论文 3.张向葵(第1位):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教育研究,2006,(6):15-20(国家级). 2.张向葵(第1位):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心理学报,2005(3):240-245(国家级). 1.张向葵(第1位):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 教育研究,2003,(1):53-57(国家级). 《CSSCI》论文 38.张向葵(第2位):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心理学中幽默感研究的方法论超越,理论探讨,2007(2):62-68. 37.张向葵(第1位):中国儿童的电视环境与儿童成长.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50-153. 36.张向葵(第1位):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4): 91-96. 35.张向葵(第2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震荡的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045-1048. 34.张向葵(第2位):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 704-709. 33.张向葵 (第1位):自尊只有高低之分吗?——高自尊的异质性及其启示.心理学探新.2006(3):20-22. 32.张向葵(第1位):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6(1):78-82. 31.张向葵(第1位):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2):139-140. 30.张向葵(第1位):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心理科学.2006(2):336-340. 29.张向葵(第1位):透视文化变迁下的个体心理状态--社会文化震荡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访谈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4-127. 28.张向葵(第1位):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5(10):42-47. 27.张向葵(第2位):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1-146. 26.张向葵(第1位):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5(9):78-81. 25.张向葵(第2位):自我决定学习理论及其干预模型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6):41-45. 24.张向葵(第2位):促进残疾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概述,中国特殊教育,2005(2):81-85. 23.张向葵(第1位):自尊能缓冲死亡焦虑吗?——自尊对死亡提醒条件下大学生死亡焦虑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28(3):602-605. 22.张向葵(第1位):“內隐自我信息加工方式”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探索.心理学探新,2005(1):49-53. 21.张向葵(第3位):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44-148. 20.张向葵(第2位):找回心理学失去的自我——心理学研究主体的历史探寻与当代启示.南京师大学报,2004(5):85-89. 19.张向葵(第1位):关于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心理科学,2004(4):791-795. 18.张向葵(第1位):文化震荡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38-442(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转载). 17.张向葵(第1位):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7):36-38,52. 16.张向葵(第1位):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2):119-12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转载). 15.张向葵(第3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进展.心理学探新,2003(2):55-58. 14.张向葵(第1位):自尊机制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54-56. 13.张向葵(第1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23(4):55-58(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转载). 12.张向葵(第2位):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2):171-17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转载). 11.张向葵(第1位):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测查问卷的编制.心理科学,2002,2:152-15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转载) 10.张向葵(第1位):处于不支持行为压力下的下岗人员的心理中介研究. 应用心理学,2002,8(3):9-14. 9.张向葵(第1位):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2,22(4):50-54. 8.张向葵(第1位):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74-79. 7.张向葵(第1位):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东北师大学报,2002,(3):107-113. 6.张向葵(第1位):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心理科学,2002,25(4):414-431. 5.张向葵(第1位):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测查问卷的编制.心理科学,2002,(2):152-155. 4.张向葵(第1位):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的调查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1,(3). 3.张向葵(第1位):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111-116. 2.张向葵(第1位):中考与高考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6):55-56. 1.张向葵(第1位):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人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2):6-11. 《核心刊物》论文 5.张向葵(第1位):未来中国儿童研究的战略构想.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6):13-15. 4.张向葵(第1位):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248-251. 3.张向葵(第1位):文化震荡对当代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6):53-56. 2.张向葵(第1位):Philosophical meditation on mental health.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Volume9. Number12: 248-251. 1.张向葵(第1位):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探析.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10):21-24. 《省级》论文 14.张向葵(第1位):父母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尊,中国家庭教育,2007(1):42-47. 13.张向葵(第2位):四种训练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37-41. 12.张向葵(第1位):我国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现状的新调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24-30. 11.张向葵(第1位):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29-233. 10.张向葵(第2位):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5(3):15-18. 9.张向葵(第1位):幼儿气质类型、母亲态度与自我调节的关系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4(2):54-57. 8.张向葵(第2位):当代中国诚信危机的文化审视.新长征,2002,(6):50-52. 7.张向葵(第1位):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2):1-5, 32. 6.张向葵(第2位):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3). 5.张向葵(第2位):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特点及相关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1):18-20. 4.张向葵(第1位):当前形势下知识女性心理素质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3):76-80. 3.张向葵(第2位):教师心理素质与课程改革. 吉林教育研究,2000,(8). 2.张向葵(第2位):文化震荡与“边际人”心理调适.长春市市委党校校报,2000,(4):66-69. 1.张向葵(第1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3):30-32. 第二类:儿童认知加工效率、学习策略获得与改造及环境对其成长影响研究 《SSCI》论文 1.Andreas.DEmetriou, zhang xiangkui:The architecture,dynamics,and development of mental processing:Greek, chinese,or universal? Intelligence,2005, Volume 33.Issue 2:109-141 《国家级》论文 2、张向葵(第1位):走向行动定向的儿童研究:国内外儿童福利政策研究及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总第346期转载),2005(4):131-134. 1.张向葵(第2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心理学报,2002,34(4):400-406(国家级). 《CSSCI》论文 40.张向葵(第3位):发散思维训练对6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3):169-172. 39.张向葵(第2位):规则形式及其呈现问题情境对高二学生类比迁移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7,30(1):100-103 38.张向葵(第1位):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6年第3期转载),2006(3):27-31. 37.张向葵(第1位):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73-78. 36.张向葵(第2位):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心理科学, 2005,28(2):429-431. 35.张向葵(第2位):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14-622. 34.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教学与生成智慧.教育科学研究,2005,9:47-51. 33.张向葵(第1位):西方侵犯受害儿童早期经验研究及其对幼教的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2001,28(1):50-54. 32.张向葵(第2位):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5):14-16. 31.张向葵(第2位):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心理科学,2006(1):98-102. 30.张向葵(第1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5):28-31. 29.张向葵(第1位):如何上好学习策略方式教学课—《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例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46-49. 28.张向葵(第1位):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特征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1-6. 27.张向葵(第1位):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5):866-869. 26.张向葵(第2位):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4):603-607. 25.张向葵(第1位):教育生态:课堂教学监控的鲜活生命.教育科学研究,2003,7/8:31-34(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转载). 24.张向葵(第1位):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110-11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转载). 23.张向葵(第1位):认知发展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关于认知发展机制的数学模型. 心理科学,2003,26(1):118-120,143. 22.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民教育,2003,(2):30-32. 21.张向葵(第2位):“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的深层思考.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36-38. 20.张向葵(第1位):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22-26. 19.张向葵(第1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22-24. 18.张向葵(第1位):图式教学对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2-27. 17.张向葵(第1位):类比推理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0,23(6):725-728. 16.张向葵(第1位):备课时怎样备好学生.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8):30-32. 15.张向葵(第1位):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 (9): 35-37. 14.张向葵(第1位):学科素质教育与学习策略.宁波大学学报(全国文科学报文摘报转载),1999,21(5):1-3. 13.张向葵(第1位):小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与图式行为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5). 12.张向葵(第1位):3.5—6.5岁儿童对丧失认知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8-12. 11.张向葵(第1位):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9,(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999年7期). 10.张向葵(第1位):在高等教育中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2). 9.张向葵(第1位):3.5--6.5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7-10. 8.张向葵(第2位):学习策略与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4):16-18. 7.张向葵(第1位):宣传效果与受众的心理加工机制.东北师大学报(校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4):93-95. 6.张向葵(第2位):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al Dimensions of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ongitudinal and Cross--cultural evidence. HORIZONS OF PSYCHOLOGY, LJUBLJANA, 1998.6. 5.张向葵(第1位):影响信息加工容量的语言因素研究. 心理科学,1997,20(3):248-251. 4.张向葵(第1位):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4):57-60. 3.张向葵(第1位):信息加工观点和信息加工系统.东北师大学报,1996,(4):93-96. 2.张向葵(第1位):Processing Capacity: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s in complex problem-solving.:A cross-cultural study in Greece and China. IV EUROPEAN ,CONGRESS OF PSYCHOLOGY, JULY, 1995, GREECE. 1.张向葵(第1位):9--15岁儿童信息加工系统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7-11. 《核心刊物》论文 4.张向葵(第1位):微观发生法在认知策略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5,3(6):40-43 3.张向葵(第2位):超越式学习的现象学研究.教育科学,2005,21(1):25-27 2.张向葵(第1位):实现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探索,2003,(2):1-4. 1.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学科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35-37. 《省级》论文 15.张向葵(第2位):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态观念的访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2):57-59. 14.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教学与生成智慧,教育科学研究,2005(9):47-51. 13.张向葵(第1位):图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石.当代教育论坛,2003,(12):54-56. 12.张向葵(第3位):策略性知识: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现代教育科学,2003(7):10-13. 11.张向葵(第1位):幼儿对丧失的认知、成因及调适对策. 中国家庭教育,2003,(1):65-69. 10.张向葵(第1位):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10-115. 9.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6):44-46. 8.张向葵(独撰):阅读过程研究的新视角. 吉林教育科学,2001,(8):41-42. 7.张向葵(第1位):中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与图式水平关系的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0,22(2):1-4. 6.张向葵(第1位):西方儿童类比推理研究的回眸与展望. 教育实践与研究,1999,(5). 5.张向葵(第2位):运用认知图式 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8,(4):24-26. 4.张向葵(第2位):小学部首归类识字教学的新方案.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2):36-38. 3.张向葵(第3位):学习策略与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42-45. 2.张向葵(第1位):罗比.凯斯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过程--结构"论.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6,(4):14-15. 1.张向葵(独撰):关于工作记忆发展的新研究.长春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1-54. 报纸 1.张向葵:专家指津:把心理学导入家庭教育.中华读书报,2005,(70):第三版. 著作 8.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7.张向葵(编著).课堂教学监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张向葵(独著).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 5.张向葵(编著).步入青春河.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0. 4.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长春出版社出版,2000. 3.张向葵(编著第1位).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向葵(独著).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1.张向葵(编著).走进心理世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教材 8.张向葵(主编).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学历教育系列教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网络课,2006. 7.张向葵 路海东(主编).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专论(4+2教育硕士研究生教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张向葵(主编).青少年心理学(共同课教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向葵.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张向葵.青少年心理学.全国继续教育网络课,2004; 3.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向葵.管理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张向葵主编. 发展心理学.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 内刊 2.张向葵.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探讨. 东北师大教学研究,1999,(1). 1.张向葵(第2位):关于切实提高高校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做法.东北师大教学研究,1997,(2-3). 成果总汇 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108篇,SSCI上8篇、国家级5篇、CSSCI论文67篇、核心刊物论文7篇、省级论文25篇, 著作8部,教材6部; 获奖成果共27项,其中国家级成果3项,省部级成果5项,其它20项; 承担项目16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省部项目10项,校级2项; 近三年支配科研经费58.4万元,年均19.5万元。
承担项目
18.2006-2008年主持《高效心理健康教育标准研究》,\\"十一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进行中)。 17.2006年主持《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生存状态与促进研究》,吉林省教育规划“十一五”课题(进行中); 16.2006-2007年主持《东北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全国人文社科基地“十五”规划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的子课题(进行中); 15.2005年《发展心理学》课程被吉林省确立为教材建设项目(进行中); 14.2004年《发展心理学》课程被东北师范大学确立为教材建设项目(已结项); 13.2004-2006年主持《社会文化震荡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课题,全国妇联\\"十五\\"规划项目(已结项) 12.2002—2006年主持《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研究》,第四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进行中); 11.2002—2005年主持《社会文化震荡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重大课题,全国人文社科基地“十五”规划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待结项); 10.2001-2003年主持《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形成影响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已结项); 9.2001-2003年主持《学习策略与创新素质关系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已结项); 8.2001-2002年主持《发展心理学教学实验改革》课题,东北师范大学“优师工程”改革项目(已结项); 7.2001-2002年主持《中小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研究》课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项目(已结项); 6.1998—2000年参加(第2位)《教育学科培养目标、规格及课程结构的改革与研究》课题,国家教育部基教司项目(已结项); 5.2000--2002年主持《在人生重要转折关头心理中介的调节作用》课题,全国人文社科基地“九五”规划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已结项); 4.1998--2001年主持《着眼未来,加大教科院教学改革力度----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东北师范大学“优师工程”改革项目(已结项); 3.1998--2000年主持《现代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培养研究》课题,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第二批项目(已结项); 2.1997--2000年主持《青年认知结构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已结项); 1.1995--1998年独立主持《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研究》课题,国家教委留学基金研究项目(已结项)。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傅亚庶
姓 名: 傅亚庶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4-6-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领域: 古代汉语词汇学、训诂学、中国古代诸子文献研究、中国上古文化研究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我在小学时期受到的教育是完整的,1966年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毕业,文革期间,辍学二年。1968年复课,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即算是初中毕业,中学时期的教育,在文化知识方面,是一片空白。1970年作为知青,到农村插队。1972年底,参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从战士做到干部,一直在最艰苦的地方生活、工作。1978年由军队参加高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从此与书结下了缘份。毕业后,再回来读研究生,直至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已到知天命之年。我入门以来,随业师何善周先生治诸子,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既知天命,吾亦以“无己”为始。 【学习工作简历】 1978年至1982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读书 1983年至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1970年至1972年 在吉林省前郭县下乡 (知青) 1973年至1977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1675部队 (战士、干部) 1986年至1988年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助教 1989年至1996年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讲师 1997年至1999年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2000年至今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教授 2001年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中国辞书学会会员,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获得奖项
傅亚庶,《刘子校释》,2001年获第五次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2000年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2000年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三等奖。 2000年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2004年遴选为教育部2004—2005年度评审的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 傅亚庶,《古代汉语教学发微》,2004年获《中国教育改革》杂志优秀论文奖。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论古汉语词义的结合范围》,CSSCI 《山西大学学报》 2007.2期 P:70 《古代汉语学科综述 》, 《语言文学论集》 2005.9.1 P:501 合撰 《再说商先起源于幽燕》, CSSCI 《社会科学辑刊》 2005.6.1 NO:3P:103 合撰第二位 《释“尞”》,《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 《 古代汉语教学法微 》, 《中国教育改革》 2004.7.1 NO:4P:89 独撰 《古代汉语教学发微》,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 《论古文字工具书的部首编排方式》,《中国文字研究》第三辑,2002年。 《论左传的委婉语》,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期。 《庄公寤生解》,《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2001年。 《刘子作者辨证》,中华书局,1998年。 《释登轼而望之》,东疆学刊,1994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1994年。 《孔丛子伪书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 《古代的庙制与祭祀》,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 《孔丛子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1992年。 《关于刘子校释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文学集》,1991年。 《关于比喻引申与条件引申》,东疆学刊,1990年。 《刘子的思想及史料价值》,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1989年。 《读淮南子札记》,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 《关于刘子集释中的几个问题》,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1988年。 学术著作目录: 《刘子校释》(第二版),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2006年4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学历教育系列教材),主编(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古代汉语》,60万字,主编(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上古祭祀文化》38万字,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教育部推荐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78万字,主编(1),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上古祭祀文化》 34.5万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刘子校释》 38.9万字,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1998年出版。 《三曹诗文全集译注》 85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 《通玄真经(文子)释读》20万字,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 《春秋公羊传释读》 20万字,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
承担项目
“殷周时代祭祀文化研究”,原国家教委“八五”社科规划项目,时间:1993年—1995年,经费:0.4万元,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中国古代诸子文献研究”,原国家教委“九五”社科规划项目,96JAP75,时间:1996年—2000年,经费:0.9万元,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古代汉语 校内项目 0.4万 2003.4.2 “古代汉语教材”,东北师范大学教材建设项目,时间:2004年—2007年,经费1.8万元,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古代汉语网络教材”,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材项目,时间:2004年—2005年,经费3.8万元,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古代汉语精品课”,东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时间:2005年—2007年,经费2.5万元,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中国上古文化与先秦文学原始基因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5年一般项目,时间:2005年—2008年,经费0.8万元,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松花江流域少数民族神话和历史传说集要”,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2006年重点项目,时间:2006年—2009年,资助经费6.0万元,本人为项目主持人。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杨颖秀
姓 名: 杨颖秀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5-10-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究领域: 学校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行政与督导、教育学原理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杨颖秀,吉林省长春市人。自197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33年的教育生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1984年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9-2000学年在美国天平洋路德大学作访问学者,2004-2005学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作访问教授。 1974-1980年在长春市93中学任数学教师、教研组长、学年组长、班主任等职务。 198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期间,曾经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职务。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管理系主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带头人。 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督导研究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小学管理》编委等社会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领域为学校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行政与督导、教育学原理。 1984年留校任教以来,给本科生讲授过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等课程。 1994年以来,给研究生讲授教育管理概论、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分析、学校发展谋略、教育政策法律前沿问题等课程。 1998年以来,任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共指导硕士研究生62人(含统招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研究生)。近五年(2002-2006)指导硕士研究生50人。 2003年以来,任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共指导博士研究生6人。 “八五”期间,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和吉林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研究”。 “九五”期间,主持国家教委“九五”基础教育研究项目“《中小学教育条例》起草研究”。 “十五”期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我国重大宏观教育政策决策机制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教育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十一五”期间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已撰写《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基础》三部专著,主编《学校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法规专题》等著作。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征文一等奖、吉林省社会科学第五、第六届优秀论文一等奖、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论文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科研论文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奖(1999-2004)三等奖等奖项。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经历 1971-1974 在吉林省双阳师范学校学习 1980-1984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5-1986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学位课程 1997-2000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9-2000 在美国太平洋路德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作访问学者 2004-2005 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作访问教授 主要工作经历 1974-1980 在长春市93中学任数学教师 1984-1990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助教 1990-1995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任讲师 1995-2001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副教授 2001-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授 2003- 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小学管理》杂志编委
获得奖项
教学奖: 杨颖秀:学校管理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杨颖秀,李卢一:学校管理学网络课程研究,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002 科研奖: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2006 杨颖秀: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考查,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2006 杨颖秀: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的法律视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科研成果评选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5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奖”(1999-2004)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2005 杨颖秀:校长培训应科学定位,“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征文一等奖,教育部人事司、中国教育报编辑部 2005 杨颖秀:关于长春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2004年度长春市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中共长春市委政策研究室、长春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会、长春市调查研究学会2005 杨颖秀:学校不承担未成年学生监护职责的误区分析,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吉林省教育学会2004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 2003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东北师范大学2003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吉林省学位办2003 杨颖秀: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的新趋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研究会2003 杨颖秀:中国大陆学校管理中的帕金森现象浅析,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吉林省教育学会2002 杨颖秀:等级评价的模糊性浅析,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吉林省教育学会2002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2001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吉林省新闻出版局2002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民主与效益问题分析,中国第五届教育管理学术年会优秀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2002 杨颖秀:高校文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几点思考,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01 杨颖秀:中国大陆学校管理中的帕金森现象浅析,吉林省教育科学 “刘行杯”三等奖,2000 杨颖秀:关于教育管理三维结构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9 杨颖秀:实施《小学管理规程》实现小学的规范化管理,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6 杨颖秀:教育法学基础,东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2 个人奖: 杨颖秀:东北师范大学最佳文明女职工,2002 杨颖秀:东北师范大学与白山市人民政府教育科技协作先进工作者,1998 杨颖秀:东北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1996 杨颖秀:东北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1994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 杨颖秀: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与义务失衡的法理分析,《中小学管理》2006.8(核心) 杨颖秀:美国的校长培训制度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6.7(重点,CSSCI) 杨颖秀:对修订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思考与建议,《中小学管理》2006.6(核心) 杨颖秀:An inspection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the budget educational public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for China’s basic educatio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Number2.April,2006(外刊) 杨颖秀,张红:义务教育实施二十年的反思与前瞻,《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重点,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2006.6,《新华文摘》篇目辑览2006.12 杨颖秀:中美研究生教学的比较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核心) 杨颖秀:结构性教育问题的危机与解除危机的教育政策重构 ——学校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政策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CSSCI) 杨颖秀:教育督政: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色分析,《US-China Education Review》2005.2(外刊) 杨颖秀,郭莲蓉:督政与督学相结合 ——中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显著特色《教育科学》2005.2(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文摘卡》摘要转载2005.3 杨颖秀:美国:营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几种常用方法,《中小学管理》2005.3(核心) 杨颖秀: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小学校长》2005.3 杨颖秀:美国:谁有资格当校长,《上海教育》2005.6A(核心) 杨颖秀:奖励也要逆向思维,《中国教育报》2005.6.7(6) (重点) 杨颖秀:学校品牌在品而不在牌,《福建教育》2005. 7B 杨颖秀:《民办教育促进法》能否促进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5.8 杨颖秀:学校改革的陷阱,《中小学管理》2005.8,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2005.11(重点) 杨颖秀: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考查,《教育研究》2005.9(CSSCI,国家级),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论点摘编2006.2 杨颖秀:“尊重的教育”的法理分析,《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5.9 杨颖秀:学校管理模式的超越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反观,《尊重的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5.9 杨颖秀: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轨迹、价值取向及其对研究者素质的挑战,《教学与管理》2005.10(核心),《新华文摘》篇目辑览2005.22,《中国学术年鉴》2005 王丽秋,杨颖秀: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象的规制探求,《教学与管理》2005.6(核心) 宋娟,杨颖秀:充分认识学校文化的复杂性,《中小学校长》2005.11 杨颖秀:学生发展的契机与学校管理的话语,《教育管理评论》(第三卷),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5 杨颖秀: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看师生关系,《中国教育学刊》2004.1(重点,CSSCI) 杨颖秀:学校事故预防是学校的常规性管理活动,《中小学管理》2004.1(核心) 杨颖秀:现代学校制度的变革特点,《教育策划》2004.4 杨颖秀:课程管理是学校的常规性管理活动,《中小学管理》2004.5(核心) 杨颖秀:研究性学习能否成为学生新的课业负担 ——从美国学生的口头报告看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及其实施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04.5(重点,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2004.8 杨颖秀: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政策视界,《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重点,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2004.10 杨颖秀:现代学校制度要关注培养人的问题,《中国教育报》2004.9.14(6) 杨颖秀:准确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福建教育》2004.9B 杨颖秀:校长培训应科学定位,《中国教育报》2004.10.26(7)(重点) 杨颖秀,王智超:中国大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教育曙光》(香港)2004.11(外刊) 杨颖秀:从个案看国外现代学校制度变革,《上海教育》2004.12A(核心),《教育文摘周报》转载2005.2.9(6) 刘冰, 杨颖秀:变革社会中的教育管理,《中小学管理》2004.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2005.2(重点) 李海双,杨颖秀:相同案件,为何两种判法,《教学与管理》2004.7(核心) 苗绘,杨颖秀:教育消费知情权及其保障机制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4.8(重点,CSSCI) 史春媛,杨颖秀: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外流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4.12(核心) 杨颖秀:学校不承担未成年学生监护职责的误区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2(重点,CSSCI) 杨颖秀:信息技术课程应当突出伦理目标的实现,《小学校长》2003.3 杨颖秀:个性化提高学历培训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5(重点) 杨颖秀:热象中的冷思考 ——“教育券”政策建构中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中小学管理》2003.6(核心) 杨颖秀:教育督导的职能定位与督学专业化的政策性建议,《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7 杨颖秀:新任校长慎行三件事,《中小学管理》2003.9(核心) 杨颖秀: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的法律视点,《中国教育法制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11 杨颖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整合,《人民教育》2003.24(重点) 杨颖秀:学校管理道德观的冲突与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CSSCI) 杨颖秀:由美国校园枪声引发的思考,《中国教育法制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7 曲正伟,杨颖秀:美国中小学的课外计划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2.6(重点,CSSCI) 杨颖秀: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防范,《长春教育》2002.12 杨颖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点,《教学与管理》2002.8 曲正伟,杨颖秀:德行成本: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研究的新视角,《教育科学》2002.4(CSSCI) 杨颖秀:教育决策失误原因分析,《中小学管理》2002.2(核心) 杨颖秀:学习型学校的创建,《长春教育》2002.1-2 杨颖秀:美国学习圈教学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8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民主与效益问题分析,《教学与管理》2001.2(1) 杨颖秀:学业成绩评定的激励作用分析,《教学与管理》2001.2(2) 杨颖秀:略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从小抓起 ——由美国校园枪击引发的思考,《外国教育研究》2001.8(重点,CSSCI) 杨颖秀:教学督导新议,《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0.4 杨颖秀:等级评定要讲“三性”,《中小学管理》2000.12(核心) 杨颖秀:依法治教中的几个法理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0.6(CSSCI) 杨颖秀:中国大陆小学数学应用题编写误区分析,《教育曙光》(香港)2000.5(外刊) 杨颖秀:美国中小学校长要会做什么,《中小学管理》2000.5,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管理》转载2000.3(重点) 杨颖秀:素质教育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中小学管理》2000.1(核心) 杨颖秀:论未成年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防范,《教育科学》1999.12(CSSCI) 杨颖秀:课堂提问九则,《长春教育》1999.8 杨颖秀:依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小学校长》1999.6 杨颖秀:高校文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几点思考,《长春教育学院学报》1999.5 杨颖秀,赵庆祥:关于教育管理三维结构的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9.2(重点,CSSCI) 杨颖秀: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的新趋势,《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1(CSSCI) 杨颖秀:教育投入需要法律保障,《中小学管理》1998.11 杨颖秀:中国大陆学校管理中的帕金森现象浅析,《教育曙光》(香港)1998.11(外刊) 杨颖秀:等级评价的模糊性浅析,《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1998.4(重点) 杨颖秀:实施《小学管理规程》实现小学的规范化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6(重点) 杨颖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科学管理教育的根本法,《吉林教育科学》1995.12 杨颖秀,郑长利: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结构特性,《教育评论》1995.3 杨颖秀:学校管理中的经济激励问题探析,《中学教育》1995.1 杨颖秀: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农村初中课程改革试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4 杨颖秀:农村初中素质教育与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农村初中课程改革试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4 杨颖秀:劳动技术课在发展学生脑功能中的作用,《农村初中课程改革试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4 杨颖秀:正确认识努力实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培训》1994.4 杨颖秀: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滞后与对策,《中小学管理》1994.1 杨颖秀,刘淑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学校管理的质量观,《吉林教育科学》1993.11 杨颖秀,孙万库:角色转换:校长培训中的重要议题,《现代中小学教育》1993.4 杨颖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中国教育报》1993.1587 杨颖秀:劳动技术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的作用,《长春教育科研》1993.4 杨颖秀,刘淑兰:课堂教学实习指导的五环节,《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4 杨颖秀:以纲要为指导,科学管理教育,《长春教育科研》1993.2 杨颖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心理误区,《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转载1993.3 杨颖秀:关于教育法功能的思考,《长春教育科研》1992.2 谢利民,杨颖秀:改革农村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1 杨颖秀:对我国教育法特征的思考,《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1.2 杨颖秀:中小学教师的思想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5 杨颖秀:对教育过程中明示与暗示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通讯》(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89.3 杨颖秀:大学授课也要讲究教学方法,《吉林高等教育研究》1987.2 杨颖秀:赞科夫教学论思想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毕业论文选》1984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杨颖秀:教育政策法规专题,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5 杨颖秀:学校管理,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 杨颖秀:教育法学,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 杨颖秀:公共管理学,参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 杨颖秀:教育管理学,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2 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1(东北师范大学图书出版基金项目) 杨颖秀:教育政策法规专题,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1 杨颖秀:中学百科全书(学校管理卷),编委、撰稿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1994(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 杨颖秀:教育法学基础,专著,延边大学出版社,延吉,1992
承担项目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ZZ0019,2006,0.3万,主持人。 教育政策与法律专题,远程(网络)教育课程开发制作项目,1090706,2万,主持人。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2004]36号,2004,8万,主持人。我国重大宏观教育政策决策机制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DFA030131,2003-2006,1.4万,主持人。 教育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3]31号,0.3万,主持人。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若干重大问题子课题之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003-2005,子课题负责人。 教育法学教材建设,东北师范大学“十五”规划教材项目,东师教字[2003]2号,2003-2005,0.4万,主持人。 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015063号,2001,0.2万,主持人。 教育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环境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吉教高字[2001]20号,2001,主持人。 校长队伍状况及其培训制度研究,国家基础教育中心项目,00ZXZX047号,2000,0.3万,主持人。 《中小学教育条例》起草研究,国家教委 “九五”基础教育研究项目,1998.1.23,1998-2001,3万,主持人。 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研究,教育部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0-1995,子课题负责人。 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0-1995,子课题负责人。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玮
姓 名: 高玮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37-11-15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1012生态学
研究领域: 动物生态学、鸟类生态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1957年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1962年毕业。1962年师从著名鸟类学家傅桐生教授,作动物学专业研究生,主要攻读鸟类分类及生态学。在三年研究生学习中,不但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学到了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科学勤奋及求新精神,更从导师那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三年研究生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概括起来是:“做人;辩证;多思;科学;刻苦;方法”。从思维和专业知识都有新的提高,并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5年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动物园工作,在北京动物园五年工作中,从事动物饲养和繁殖研究,更加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感性认识。从1970年至1978年从事农业的教学和科研8年,使我开阔了眼界和丰富了专业知识。1978年调回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作傅桐生教授的助手并作教学及科研工作。4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教学方面,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了动物学;动物生态学;鸟类学和动物学专题;动物生态学原理;鸟类学;鸟类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原理及方法;行为生态学课。科研方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35多篇论文;出版学术 专著28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并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人才培养方面,自1985年以来培养生态学硕士生31名;博士生11名。 【学习工作简历】 1957年7月-1962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本科 1962年7月-1965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动物学专业研究生 1965年7月-1970年9月北京动物园 技术员 1970年9月-1978年9月吉林省通化农学院 农学系副系主任 1993年8月-1994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系主任 1994年3月-1997年8月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1978年9月-现在 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吉林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野生动物杂志编委。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
获得奖项
1、《长白山鸟类研究》,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2、《大兴安岭鸟类研究》,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3、199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4、1992年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吉林英才奖章”. 5、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6、1993年《鸟类分类学》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吉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1992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三等奖. 7、《中国长白山动物》,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吉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2002年度吉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8、《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生态学》,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吉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2002年度吉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9、《东北地区珍稀鸟类保护生物学研究》,2003年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 10、东北地区鸟类群落生态学和种群行为生态学的研究》 2003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名)。 11、200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禁猎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著作及论文
一.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5篇,主要论文如下: 1,高玮. 黑头鳾 的繁殖及其食性的研究. 动物学报, 1978, 24(3):260~268(SCI) 2,高玮. 普通鳾 的繁殖及其食性的研究. 动物学杂志, 1980,4:25~29 3,高玮, 李方满, 王魁颐. 灰脚柳莺的繁殖和种群密度的研究. 动物学研究, 1981,2(4):307~316 4,高玮. 长白山北坡冬季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群落的演替. 动物学研究(增刊), 1982(3):336~341 5,高玮等. 长白山北坡沼泽草甸中两种鸟的种群生态的比较研究. 动物学研究, 1983,4(2):157~165 6,高玮, 李方满. 红胁蓝尾鸲繁殖生态的观察. 动物学杂志, 1983,3:7~10 7,高玮, 宋榆钧, 李方满. 树鹨繁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动物学杂志, 1984,2:8~9 8,高玮, 相桂权.大兴安岭北部夏季鸟类生态分布. 动物学研究, 1987,8(2):142~143 9,高玮, 张克勤. 短翅树莺的繁殖习性. 动物学报, 1985, 31(2):162~169(SCI) 10,高玮, 相桂权. 中国繁殖鸟类新记录及生态观察. 动物学杂志, 1987,4:22~24 11,高玮, 相桂权, 张凤岭等. 黑嘴松鸡的繁殖习性. 动物学报, 1988, 34(2):194~195 12,高玮等. 人工落叶松林中冬季鸟类混合群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动物学杂志, 1991,26(4):9~13 13,高玮等. 东北山地次生林鸟类多样性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1991(5):35~42 14,高玮等. 长耳号鸟 的繁殖习性. 动物学报, 1991,38(2):223~226 15,高玮等. 山地次生林冬季鸟类集群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报, 1993,39(4):385~391 16,高玮等. 东北山地次生林鸟类集团结构及其集团关系的研究. 见:数学生态学进展. 成都: 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242~249 17,高玮, 冯贺林等. 次生阔叶林中大山雀和沼泽山雀取食行为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1996,12(5):1~5 18,金伟, 盛连喜, 高玮. 松嫩平原淡黄虻种群日吸血活动的时空动态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4):532~534 19,邓文洪, 高玮. 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斑块隔离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4):527~531 20,邓文洪, 高玮. 山地次生林长耳号鸟 对喜鹊巢地的利用. 生态学报, 2002,22(1):62~67 21,万冬梅, 高玮. 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巢位选择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5):581~584 22,王海涛, 高玮. 次级洞巢鸟对次生林天然树洞的利用. 动物学研究, 2002,23(2):136~140 23,万冬梅, 高玮等. 大鸨的巢位选择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1):1445-1448. 24,佟富春, 高玮等. 吉林省白城地区干草原栗斑腹鹀的繁殖生态,生态学报,2002,第22卷,第9期,1485-1490. 25,高玮, 王海涛等. 栗斑腹鹀的栖息地和巢址选择,生态学报,2003,第23卷,第4期,665-672. 26,邓文洪、赵匠、高玮. 2003 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栖息地质量对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态学报. 第23卷第6期1087-1094. 27,Wen-Hong Deng, Guang-mei Zheng, and Wei Gao. Nesting success of the Meadow Bunting along habitat edg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J.Field Ornithol. 74(1):37-44, 2003.(SCI) 28,DENG WEN-HONG, GAO WEI, ZHENG GUANG-MEI. NEST AND ROOST HABITAT CHARACTERSTICS OF THE GREY-FACED BUZZARD IN NORTHEASTERN CHINA. J. Raptor Res. 37(3):228-235. (SCI) 29,王海涛,高玮,万冬梅,刘多,邓文洪. 利用天然树洞繁殖的五种鸟的巢位特征及繁殖成功率. 生态学报.第23卷7期.1376-1385. 2003.(英文)。 30, 赵匠,高玮,万冬梅,王海涛.大鸨繁殖期活动时间预算和日节律.应用生态学报,第14卷10期.1705-1709 .2003. 31,邓文洪,高玮,王海涛.影响灰脸コ仓费≡竦闹饕蛩?生态学报. 第23卷11期.2246-2252. 2003. 32,WEN-HONG DENG , WEI GAO , JIANG ZHAO .BREEDING BIOLOGY OF THE GREY-FACED BUZZARD(BUTASTUR INDICUS)IN NORTHEASTERN CHINA.J.Raptor Res.38(3):263-269,2004.(SCI) 33,万冬梅, 赵匠, 高玮, 王海涛, 程瑾瑞. 大鸨求偶场的选择.生态学报.第24卷11期.2597-2601. 2004. 34,邓文洪、高玮。温带次生林的岛屿化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密度的影响。生物多样性。2005,13(3):204-212 35,Deng Wenhong, Gao Wei. Edge effects on nesting success of cavity-nesting birds in fragmented forest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Volume 126, Issue 3, December 2005, Page 363-370(SCI). 1, 36,赵匠,万冬梅,王海涛,高玮.大鸨繁殖期觅食地选择.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3):501-504. 二.出版或参编专著(28部),代表专著如下: 1. 高玮等.鸟.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2. 高玮等.怎样识别和观察鸟类.吉林林业科技编辑部出版,1981 3. 傅桐生, 高玮, 宋榆钧著.长白山鸟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 傅桐生, 高玮, 宋榆钧.鸟类分类及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 高玮 主审.动物学(下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统编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006。 6 高玮 主编.中国鸟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1 7 高玮 编著.鸟类分类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 高玮 编著.鸟类生态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9. 高玮 参编著.中国珍稀濒危鸟类――雉科, 松鸡科鸟类生活史与保育.中台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0 高玮等 主编.长白山经济动植物及其利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1. 高玮 编著.鸟类生态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2. 高玮(主编著之一).中国动物志 鸟纲 雀形目 文鸟科 雀科. 科学出版社,1998 13. 高玮等 主编.中国珍稀动物.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14. 具诚,高玮等 主编.吉林省生物种类和分布.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5. 高玮 副主编.中国脊椎动物大全.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16. 高玮等 著.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生态学.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17. 高玮 编著.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2 18. 高玮, 盛连喜 主编.中国长白山动物.延边人民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9 高玮等 著.东北地区洞巢鸟类生态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0 高玮 著。东北地区鸟类及其生态学研究,科学出版社. 2005。 21 冯江 高玮 盛连喜 主编 动物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2005 22 高玮等 著 长白山生物种类与分布(动物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三.主要学术贡献 1.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35多篇论文,发表专著28部.被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专著引用2000多次.成为编写中国动物志 鸟纲 的主要参考文献. 其科研成果水平,在我国区域性鸟类生态学研究中实为罕见. 2. 构建了东北地区温带和寒温带森林鸟类群落结构和山地次生林鸟类集团结构的框架及模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鸟类地理区划和区系组成,并具体分析了东北地区鸟类区系组成的动态变化,不仅掌握了鸟类的种类﹑分布和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区域性研究提供了范例的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将为今后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环境变迁的分析提供了生态学的佐证。并首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东北地区鸟类为456种及51亚种,隷属于21目73科208属. 3. 在松鸡类,猛禽,大鸨和栗斑腹鵐等珍稀濒危鸟类研究成果,为我国鸟类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该类群的研究开辟了先河. 4.揭示了东北地区57种珍稀濒危鸟类的分布和数量、鸟种多样性、繁殖生物学、栖息地和巢位选择以及濒危机制和保护对策、群落结构等规律和特点。 5.根据多年研究证实,柳雷鸟和镰翅鸡两种鸟在我国已绝迹。首次发现黑嘴松鸡和黑琴鸡求偶行为为正面型,都有较固定的求偶场。雄鸟求偶时具有多态型,不仅有曾报道的“跑圈型”,还发现有“跑直线型”,且以“跑直线型”为主。大鸨求偶行为为正面型、集群式求偶、巢址选择为松散群巢。中华秋沙鸭为2年性成熟。 6.在种群层次上开展177种鸟类繁殖和巢址选择的研究,极大的充实和丰富了我国鸟类生态学的研究成果,缩小了与国际的研究差距,特别是在濒危种类和破碎化生境的研究,并提出的“最小有效面积”新理论,是继“岛屿理论”、“最小存活理论”之后对保护生物学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对推动玛他种群(Metapopulation)的研究具有极积的推动作用。 7.决定鸟类群落共存三个基本要素的提出,揭示了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尤其是“关键鸟类类群”的发现及其功能机制的研究,对认识鸟类群落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力以及演替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并发现,猛禽侵入次生林中繁殖,其巢址选择也具有适应性变化,并对次生林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8. 揭示了温带鸟类对资源的分割与温带季节性资源波动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森林主要鸟类类群的取食行为和集群行为模式。繁殖行为研究的多数种类都是国内首次报道。鸟类繁殖行为、侯鸟迁徙规律及年周期活动规律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正确分析人-禽之间可能存在的某些生态联系的基础。 9. 在4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鸟类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鸟类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我国鸟类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
承担项目
一.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项如下: 1. 中国动物志,鸟纲,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主编之一(本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一,(1994—1998) 2.《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山地次生林试验示范,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985—1990),负责动物部分,通过鉴定 3. 东北松鸡科及其濒危种类的研究(1984.1—1987.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88年3月已通过鉴定,主持人 4. 国家环保局,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分册,1986.9—1987.9,参加编写 5. 长白山经济动植物及其蕴藏量,1985—1987,吉林省计委项目,主持人 6. 东北主要几种猛禽的研究,1989.1—199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87035,1992年3 月通过鉴定,主持人 7. 东北几种大型猛禽的研究,1992.12—199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9170120,1995年3 月通过鉴定,主持人 8. 花尾榛鸡人工驯化和饲养繁殖,1992.1—1996.6,吉林省科委项目,主持人 9. 中华秋沙鸭人工驯化、饲养繁殖,1992.1——1995.12,省科委项目,主持人之一 10. 吉林省陆生脊椎动物调查,1995.11——1998.12,林业部项目,为吉林省林业厅总顾问 11. 中国珍稀鸟类栗斑腹鹀的繁殖与分布,1999.1—20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9870117,主持人 12. 东北地区动、植物标本馆建设,1999—2000,国家科技部,批号 国科发财字(1999)476号文件,主持人 13 松鸡类专项调查,2003—2005,国家林业局,批号(2002)120,主持人 14,大鸨繁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2002~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170141,主持人。 15,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2003-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224002主持人。 16 栗斑腹鹀的岛状分布成因及进化机制的研究,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370183,主持人。 17 生物标本整理,整合及共享。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编号505013。2005年1月-2007年12月。 18 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标本数据库建设专题。“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试点。科技部。项目编号2005DKA21403。2006年-2008年。 19 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中"关键类群"的作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号20050200009。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持人。 20 大山雀子代性比率和对栖息地忠实性的研究,2007年1月-2009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号30670293。主持人。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崔秋锁
姓 名: 崔秋锁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2-8-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政法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历史哲学、社会发展理论、价值哲学、伦理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1975年至2004年期间,在军队院校长期从事政治理论(主要是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4年9月转业到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工作方面:在军校工作期间,曾先后任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从副连职到副团职)、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哲学教研组组长,政治理论教研室(马列部)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哲学学科带头人;曾任第四届(1998-2003)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军队级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政治教育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第三届(1995-1997)、第四届(1998-2000)、第五届(2001-2003)委员,农牧大学和军需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95-2004),长春地区(东北三省)军队院校协作中心政治理论专业组组长(2002-2004)等学术职务。1989年和1996年先后在吉林大学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1992年和1996年先后被总后勤部和中央军委授予专业技术中校、上校和大校军衔;在部队先后获嘉奖8次,荣立三等功1次。2006年被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长春市优秀人才”荣誉称号。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硕士点学科建设负责人。 教学方面:曾先后在军队院校承担本专科生、函授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各级各类课程10余门。其中,本专科生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础、人生哲学概论、现代西方哲学专题研究、人的问题哲学专题系列讲座、政治经济学原理;硕士研究生课程有:马列经典著作选读;博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创新哲学思想研究、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哲学研究;函授生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干部写作概论等。1996年被评为“总后优秀政治理论教员”,1998年被评为“总后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优秀教师”,2002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银奖。1989年获院校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奖1项,2000年获院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目前,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要承担哲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关课程。其中,本科生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列经典(哲学)著作选读、哲学人类学、现代西方伦理学专题、当代中国哲学(伦理学)前沿问题等;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及其前沿问题研究等。 科研方面: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3部,其中,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著作8部,参加编写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统编教材1部,联合主编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统编教材1部,主编总后院校政治理论统编教材2部。有9篇学术论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全文转载;有些论文被《中国哲学年鉴》和《哲学动态》相关栏目作了摘转和介绍。论著曾获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军队级哲学社会科学奖)特别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总后勤部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经历 1972.5-1975.1 东北师范大学(原吉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政治专业学习毕业。 1981.9-1983.7 解放军政治学院(现国防大学)哲学教员培训班学习毕业。 1986.9-1988.1 吉林大学哲学助教班进修研究生课程结业,1989年获哲学硕士学位。 1992.9-1996.6 吉林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68.12—1970.12 山西省万荣县王显公社年村七年制学校 民办教师。 1970.12-1975.01 解放军兽医大学新兵连 战士、班长,校宣传队副班长。 1975.01-1983.05 解放军兽医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副连职教员、正连职教员。 1983.05-1985.05 解放军兽医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 副营职教员和哲学教研组组长。 1985.05-1988.06 解放军兽医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 正营职教员和哲学教研组组长。 1988.06-1989.09 解放军兽医大学政教室副团职教员,教研组组长,9级讲师,中校。 1989.09-1992.12 解放军农牧大学政教室 副主任、党支部书记;8级讲师;上校。 1992.12-1999.08 解放军农牧大学政教室 8-7级副教授,哲学学科带头人;大校。 1999.09-2004.08 解放军军需大学政教室 教授,哲学学科带头人,6-5级教授,大校。 2004.09-现 在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1、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 理事 2、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 常务理事 3、吉林省哲学学会 副理事长 4、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哲学)学科专家组成员。 【教学工作】 目前主要承担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关课程。 主讲课程为: 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列经典(哲学)著作选读、哲学人类学、现代西方伦理学专题、当代中国哲学(伦理学)前沿问题等;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及其前沿问题研究等。
获得奖项
1 崔秋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银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2002-3-21 2 崔秋锁(主编) 《直面生活——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 1998-2003年度总后勤部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2003-9-1 3 崔秋锁(论文) 确立历史的社会价值观点——社会历史认识及其观念转变的最高视野 1998-2003年度总后勤部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2003-9-1 4 崔秋锁(主编) 《直面生活——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 第四届(1998-2003)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军队级哲学社会科学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2003-9-1 5 崔秋锁(论文) 确立历史的社会价值观点——社会历史认识及其观念转变的最高视野 第四届(1998-2003)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军队级哲学社会科学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2003-9-1 6 崔秋锁(参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四届(1998-2003)全军院校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特别奖(军队级哲学社会科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2003-9-1 7 崔秋锁(专著)《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 东北师范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 2005-12-1
著作及论文
主要学术论文(2000年以来): 1、崔秋锁 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价值选择, 《江汉论坛》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崔秋锁 一脉相承的实践思维方式——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统一的哲学基础,《国防大学学报》2000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 3、崔秋锁 从对立走向融合——21世纪价值哲学研究方法探讨 《长白学刊》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 CSSCI 重点刊物。 4、崔秋锁(第一作者)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价值选择 《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 CSSCI 重点期刊。 5、崔秋锁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攀登》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哲学大会入选论文; 重点刊物。 6、崔秋锁(第一作者) 新世纪价值哲学的终极关怀 《长白学刊》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CSSCI 重点刊物。 7、崔秋锁(第一作者)时代的呼唤 发展的要求——江泽民创新思想提出的客观依据,《直面生活——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崔秋锁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解析,《直面生活——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崔秋锁(第一作者) 日益凸现的创新精神——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历史考察 《直面生活——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崔秋锁 社会价值冲突与终极价值选择 《现代化与价值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崔秋锁 怎样理解“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解放军报》2003年4月16日。 12、崔秋锁 科学研究人员所需要的现代哲学素养——兼谈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的多重联系,《科技导报》2003年第11期。 13、崔秋锁 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冲突和社会价值选择 《价值之思》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14、崔秋锁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的创新思想理论,《理论与实践探求》,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崔秋锁 社会主义何以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理论与实践探求》,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6、崔秋锁 江泽民创新思想理论的哲学探讨 《理论与实践探求》,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崔秋锁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价值选择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3年。 18、崔秋锁 论实践价值思维方式及其人文内涵 《中日价值哲学学新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崔秋锁 诠释学的方法与哲学观的转变——哲学本性的历史考察、理论反思和现代理解,《长白学刊》2005年第2期,核心期刊。 20、崔秋锁 哲学和生命的交相辉映与价值永存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1、崔秋锁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的方法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邓小平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崔秋锁 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前提与价值理念,第七届全国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并收入论文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哲学审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23、崔秋锁 重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吉林日报》2006年11月4日。 24、崔秋锁(第一作者) 东亚和谐的价值诉求与方法探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5、崔秋锁 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与社会价值理念的转变,《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核心刊物。 26、崔秋锁 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公平正义,《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学术著作或教材情况(2000年以来) 1、崔秋锁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崔秋锁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崔秋锁 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考试辅导》,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崔秋锁 主编 《直面生活——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5、崔秋锁 主编(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军院校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6、崔秋锁 主编《理论与实践的探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崔秋锁 专著 《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承担项目
1、 崔秋锁 主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价值选择 吉林省社科“九五”规划项目990058 1999.5-2001.3 0.3万 2、 崔秋锁 主持 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研究 总后勤部社科重点项目 2001.12—2006.12 2万 3、 崔秋锁 主持 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总后勤部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2002.3—2005.12 4、 崔秋锁 主持 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2002.9—2006.10 0.8万 5、 崔秋锁 主持 江泽民创新发展思想的哲学研究 吉林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2003041 2003.6—2006.6 1万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吴长安
姓 名: 吴长安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10-25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领域: 出版语言学、句法语义、语法理论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 专业兴趣为出版学理论、出版语言学、汉语语法学和理论语言学。曾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汉语学报》《语法研究和探索》《中国图书评论》《读书》《中国编辑研究》《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研究》《汉语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逻辑与语言学习》《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北方论丛》等多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中国编辑研究》全文转载1篇,《中国大学出版社年鉴》全文转载2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5篇。获得的学术奖励主要有:《文化的透视——汉字论衡》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获吉林省第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为“千禧优秀科学论文”。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联合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中国大学出版协会评为“中国大学出版业先进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学习工作简历】 一、学习经历 1981年从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读研究生,专业为现代汉语,导师为李少卿先生;1988年7月毕业,获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2004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攻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导师柳英绿先生 二、交流经历 2001年作为中国教育出版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2002年为吉林省出版代表团成员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并赴法国 荷兰等欧洲八国进行学术交流,2003年为中国基础教育代表团成员访问澳大利亚 新西兰,2004年作为中国师范大学出版考察团成员访问北欧四国,2005年作为中国大学出版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韩国举行的中日韩大学出版工作会议。 三、教学经历 1988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在出版社任职;1995年起,为文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讲授 编辑出版学概论、汉语语法文献专题、汉语语法学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理论 句法语义学等课程。 四、招收研究生情况 2001年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字学方向硕士生,至今共计毕业4届12人(除去1人中途考入香港城市大学),去向为大学教师3人、中学教师2人,政府公务员1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3人,出版社2人,杂志社1人。 【社会学术兼职】 教育部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语法语篇分委会委员 中国编辑学会会员 中国编辑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吉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中国教育音像学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社联委员
获得奖项
1.《文化的透视——汉字论衡》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1995)、东北师范大学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1997), 2.《评〈中国句型文化〉——兼论近年来文化语言学的论争》获吉林省第3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5), 3.《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获吉林省第4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 4.《建立组稿编辑制的理论思考》获吉林省第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 5.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联合授予“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1998), 6.中国大学出版协会评为“中国大学出版业先进工作者”(1998), 7. 《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为“千禧优秀科学论文”(2000) 8.《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获吉林省语言学会第2届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 9.《再说“金”、“银”》获吉林省语言学会第七届年会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4)。 11.《“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获吉林省语言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04)。
著作及论文
一、主要著作: 1.《文笔精华》(三卷本,第一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2.《文化的透视——汉字论衡》(自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华语海》(编委,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现代汉语》(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二、主要论文 1987年 5.《数词表示概数的两种句式》(《汉语学习》,1987年,第2期), 6.《扩展法与汉语成词的理论基础》(《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第2期;又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87年,第4期), 1989年 7.《语境的范围及其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语言学通讯》,1989年,3、4期;又收入《语境研究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2年), 8. 说多义句式“w死了”,《佳木斯师专学报》1989年4期。 1990年 9.《评〈中国句型文化〉——兼论近年来文化语言学的论争》(《北方论丛》,1990年,第5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12期转载,201-203页),又《吉版图书评论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92年 10.《说“金、银”》(《读书》,1992,第12期), 1993年 11.《中日异而趋同的汉字观》(《外国问题研究》,1993年,第3期), 12.《人生支点的寻觅——雪原小说读后》(《春风》1993年,第9期) 1994年 13.《二十世纪中国语法学著作的出版》(《中国出版》,1994年,第2期;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出版工作 图书评介》1994年第5期), 14.《编辑加工中的语言处理技巧》(《中国出版》,1994年,第3期;收入《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语言拜物教及其使用的社会心理——禁忌语和隐语》(《语言散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1995年 16.《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异说”》(《外国问题研究》,1995年,第1期), 18.《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 》(《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3期;收入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95第8期), 17.《<办刊的误区>的误区》(《中国出版》,1995年,第4期), 18.《惯用语在文学类图书中的使用特点》(《大学出版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9.《<中国句型文化>创立的文化语言学及其理论争鸣》(《书海撷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0.《地名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海撷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气化谐和>对中国美学思想的追求》(《书海撷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996年 22.《寻找语言文化的感觉》(《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第5期;收入《中国大学出版社概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红花莫拒绿叶扶——就编辑加工有关问题同张中行先生商榷》(《新闻出版报》,1996年10月19日,第3版), 24.《安他勒语句理解的三位一体学说》(《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第2期) 25.《建立组稿编辑制的理论思考》(《编辑之友》,1996年,第6期;收入《编辑工作的规范与创新——中国编辑学会第3届年会论文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又收入《中国编辑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97年 26.《口语句式“W 死了”的语义、语法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 27.《少年心中的丰碑——评〈新中国小英雄谱〉》(《吉版图书评论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98年 28.《完善图书评奖工作的几点思考》(《出版发行研究》,1998年,第3期), 29.《跨世纪编辑人才的评价标准》(《出版研究》,1998年,第3期), 30.《大船行得稳,小船亦灵活——集团化时代小社的资源配置》(《出版研究》,1998年,第4期), 31.《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 32.《编辑加工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编辑出版学专号), 1999年 33.《开辟文史互证的新途径》(《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5期), 34《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大学出版》,1999年,第4期), 35.《学者型编辑与编辑人才》(《出版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36.《出版工作中的知识资本与制度创新》》(《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编辑学专辑), 37.《说“加工”》(《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书海出版社,1999年) 2000年 38.《大学出版社:未来发展的难点与对策》(《新闻出版报》,2000年3月15日,第3版), 39.《师范大学出版社未来发展的难点与对策》(《新书报》,2000年5月19日B1版), 40.《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的创新模式》(《大学出版》,2000年,第2期), 41.《建立策划编辑制的理论基础》(《出版策划:理论与实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2.连动式研究述评,《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编辑出版学专辑,2000年12月。 2001年 43. 对美国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3期。(第二作者) 2002年 44.《汉语中存在“‘名’修饰‘形’”结构》(《汉语学习》2002年,第2期), 45.《名词的比喻意义与名词、非谓形容词的界限》(《汉语学报》第3期,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6.开辟文史互证的新途,《吉版图书评论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2003年 47.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学专号2003.5. 2004年 48.单音词指称与陈述转化的标记模式和类型——兼谈单音词的词汇地位,《汉语学习》2004年4期。 2005年 49.也说“大”,《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辑出版学的学与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50.“都”字补议,《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辑出版学的学与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51. 出版工作中的知识资本与制度创新,《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 52.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现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006年 53.“第二”的词汇化意义,《中国语文》2006.2. 54. 关于“VP的3”的第三种类型,《语法研究和探索(13)》,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5.现代汉语数范畴说略,《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56. “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当代语言学》2006.3. 57. 中小学教材中的语法、语篇问题与解决方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2期。 58.普通话培训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编者) 59。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现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2007年 60."大……的"说略,《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2期。 61.公理观念下的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2期(第一作者)。 62.关于中学标点符号教学问题探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2期(第二作者)。 63.向心结构理论与汉语句法结构系统,《21世纪第三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语法研究的新进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承担项目
1.国家语委重点课题“面向基础教育教材出版的语法 语篇规范研制”,经费3万元,项目号“BZ2005-05”. 2.教育部2006年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教材设计研究,项目号:06JA880015.第三参加者.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郑德荣
姓 名: 郑德荣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26-2-1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政法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204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研究领域: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土地革命战争史、毛泽东思想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东北师大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曾任该校副校长,省管荣誉优秀专家,1991年开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国内著名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学家。 一、教学及学科建设成绩卓著 任教55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曾长期为本科授课,1964年作为全省唯一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出席全国会议,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合影。1978年全国首批招三年制研究生,1983年被教育部评为教授,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系全国高校仅有的党史三个博士点之一的奠基人,至今共培养硕士生14人,博士生35人。他致力于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经常以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改革教学内容,以"培养独立科研能力贯穿指导博士生工作的始终"为题,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他还热衷于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每当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都能提出富有创见的重要意见。1979、1987年教育部召开的两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会议都被指定大会报告或发言。一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党史教学大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问题;一次是党史同革命史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及其特点问题。发言稿被教育部推荐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通讯》专栏发表,总政印发给教材编写组参用。他是教育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两名召集人、统稿人之一。并为教育部主编教材四部,其特点是层次多、档次高、发行量大。其中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本,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文科通用教材,发行百余万册。《中国革命史教科书》是全国高师专用教材,《中国党史教程》是卫星广播教材,获省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优秀成果奖。多次获校优秀教学奖、先进工作者奖并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次,1993年获国家教委主办的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模范、长春市劳模及东北师大模范教师等称号。 二、科研成就突出 治学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执着于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3项、省2项。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三十种。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修订本由中办为政治局委员配发),获教育部首届社科成果二等奖。1988年的《毛泽东思想概论》为全国首本,国家项目《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化》系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部专著,提出系列独到见解和新观点,《国情·道路·现代化》、《二十世纪三次中国社会历史性巨变比较研究》、《毛泽东思想新论》及《郑德荣文存》(三卷)系近年的新著。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等160余篇论文(独撰、第一作者)。他的著述多属原创性,从宏观上把握学科体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其中有一批是改变学术界传统观点或填补空白,并提出创新见解。如共产国际与李立三左倾错误分歧的性质内容,经老一辈党史学家廖盖隆、胡华鉴定,认为对党史研究有建树。关于宁都会议的时间,经考证更改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日期,此事被胡乔木确认(《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写入《中共党史大事年表》。此外还有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效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改造与发展私有经济的两种不同政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等,并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十余项,历届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均获一等奖。他主持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147个社科研究机构评估中荣获首榜。80年代以来,先后应邀为广东、浙江、陕西和北京等15个省市及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十余院校以及教育部、总政和党校举办的教师讲习班讲学。 三、理论为现实服务业绩突出 多年来,积极承担并完满完成省委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经常被约稿为地方报刊撰写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文章,特别是纪念党诞生八十周年和宣传十六大精神,被指定为省委宣讲团成员,为各地各界宣讲十余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省委宣传部致东北师大党委函)。2001年先后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风建设栏目分别播报。多次接受省、市电视台、电台采访,积极贯彻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咨政育人"的要求。2003年省委宣传部专致东北师大党委函,认为他"为我省社科理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以自己学科的优势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我省理论工作作出很多实际工作,并得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为省委和社会所认可"。2005年省委宣传部领导在郑德荣教授从教55年大会上讲话,认为他是国内著名党史学家、省社科界领军人。 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1986年应邀出席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演讲,台湾《传记文学》有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均有藏书,1994年参加"吉林省学术代表团"赴俄罗斯与科学院远东分院做学术交流。90年代初,被英、美国际名人传记机构分别编入名人传。在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北京党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封面)等专业学术刊物,均有专栏人物介绍。如今老骥伏枥,壮志不已,每年仍不断推出新成果,并以文入选,参加全国理论研讨会,多次做大会发言。 【学习工作简历】 1941.2-1945.1 奉天省立第三国民高等学校 1945.2-1945.8 "新京"法政大学 1946.3-1945.6 沈阳临时大学补习班 1946.6-1949.9 长春联合大学(待甄别正式入学) 1946.10-1948.8 长春大学法学院法律系 1948.9-1949.4 东北大学二部二班(解放区) 1949.5-1952.10 东北大学历史系 1952.10-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及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治系副主任(期间借调中央党史研究室任编写组副组长,主持工作)、东北师大副校长等职。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原常务理事兼毛泽东思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原理事长、中共吉林省委原重大决策咨询组成员、东北师大原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东北师大学报编委主任。 【教学工作】 本科: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 研究生:中共党史专题研究、土地革命战争史、毛泽东思想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 1978年研究生教学指导组组长承担部分课程,共招14人; 1987年招博士生承担全部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并指导论文,共招35人。
获得奖项
1.《郑德荣文存(三卷)》2007-3 东北师范大学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2.《国情?道路?现代化》 2006-12 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3.《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关头的杰出贡献(1976-1982)》2005- 吉林省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4.《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05- 吉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5.《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研究》 2003-12-1 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2004-11-1 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丛书之一 2002-1-3 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历史性巨变比较研究》 1999-9-27 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1999-11 入选中共中央第二次全国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学术研讨会 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2001-7-1 入选中共中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 2002-1-8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9.《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 2001-12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0.《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与“三个代表”思想》 2001-6-20 吉林省纪念建党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11.《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 1998-12 入选全国党史系统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学术讨论会 12.《毛泽东思想论纲》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8-10-1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3.《30年代初的周恩来与共产国际》 1998- 入选南开大学举办的国际会议 1998-3-2 吉林省“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4.《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5.《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6.《毛泽东思想史稿》 1983-吉林省优秀成果奖 1986-3 甘肃省优秀图书奖 1995-10-1 教育部全国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7.《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1995-7-25 吉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最佳论文奖 18.《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 1994-3-10 《求是》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雄宝杯“毛泽东与中国”有奖征文三等奖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毛泽东思想概论》 198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2-5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2-10-20 国家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优秀奖 20.《中共党史教程》 1991-2-15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1.《共产国际与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1988-5-2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反对教条主义》 1988-4-30 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91- 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党史优秀论文一等奖 23.《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1988-4-30 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4.《共产国际与中国党的三次“左”倾错误》 1983-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5.《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1981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 1. 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2 2.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人合撰)《人民日报》 2006-6-28 3. 西安事变与中共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论析 《高校理论战线》 2006-12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 5. 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关头的杰出贡献(1976——1982)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5 以文入选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上海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6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伟大转机 《高校理论战线》 2005-7 7.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7 8. 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1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东北师大学报》 2004-1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奠基人 《高校理论战线》 2004-2 11.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 《高校理论战线》 2004-9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厚理论底蕴 《高校理论战线》 2003-4 13. 中国特殊国情、特色道路与现代化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2-2 14. 宁都会议若干问题释疑 《党的文献》 2002-4 15. 20世纪中国三次巨变的历史结论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6 16. 学海无涯治学有术 《人民日报》 2001-6-1 17. 中国特殊国情 特色道路与现代化 《东北师大学报》 2001-6 18.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 《党的文献》 2000-1 19.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创刊号1999-1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两次历史巨变比较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1999-6 21. 30年代初的周恩来与共产国际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8-3 22. 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中共党史研究》 1997-1 23. 略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 《毛泽东思想论坛》 1995-1 24.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上海党史研究》 1995-2 25. 关于改造与发展私有经济两种不同政策的论析 《中共党史研究》1994-5 26. 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几个问题 《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1993-4 27.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 《求是》 1993-22 28. 毛泽东农村根据地战略思想论析 《中共党史研究》 1992-6 29. 毛泽东对民主革命时期国情的分析和研究 《求是》 1992-9 30. 试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4 31.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1-4 32. 轮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东北师大学报》1986-5 3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反对教条主义 《东北师大学报》 1984-1 34. 共产国际与中国党的三次“左”倾错误 《党史资料丛刊》 1983-2 35. 共产国际与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党史通讯》 1983-11/12 学术著作或教材情况 1.《郑德荣文存(三卷)》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6-1 2.《毛泽东思想新论》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6-5 3.《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研究》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2-8 4.《国情 道路 现代化》(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5 5.《中共党史教程》(第一主编)全国卫星广播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7 7.《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7-5 8.《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论》(合著) 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11 9.《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 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10 10.《毛泽东思想论纲(上、中、下)》(合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11 11.《中国革命史教科书》(主编) 教育部指定专业课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12.《国共政权十年对峙史》(主编) 教育部教材建设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13.《毛泽东思想概论》(合著) 东北师大出版社1988-8 14.《毛泽东思想史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合著) 修订本由中办为政治局委员配发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4 15.《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第一主编) 教育部指定通用教材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
承担项目
1.《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国家“七五”社科项目 2.《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八五”社科项目 3.《土地革命战争史》国家教委“七五”教材项目 4.《毛泽东思想体系论》国家教委“八五”社科项目 5.《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巨变比较研究》教育部“九五”项目 6.《毛泽东思想概论》吉林省“七五”社科项目 7.《毛泽东思想论纲(上、中、下)》吉林省“八五”社科项目 8.《中国廉政建设》子课题《中国政务公开制度研究》(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监察部2003年项目。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孙立
姓 名: 孙立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3-12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经济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20200应用经济学
研究领域: 中央银行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研究、金融理论专题研究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1955年3月12日生,中共党员,吉林省盘石市人。1962年入盘石富太中心小学学习,1970年入富太中学学习,1974年7月下乡插队,1975年3月任富太公社红英大队中学民办教员,1976年初任富太中学民办教师,1977年3月入东北师范大学学习,1980年1月东北师范大学毕业,1980年2月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工作,1984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经济系研究生学习,1987年7月获经济学硕士并留学校工作。 【学习工作简历】 学习简历(含国内外访学): 1970.8-1974.7 盘石市富太中学学习 1977.3-1980.1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学习 1984.9-1987.7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 1988.8-1989.7 吉林财贸学院进修学习 工作简历: 1974.7-1977.2 盘石市富太下乡知青,民办教师 1977.3-1980.1 白求恩医科大学教员 1984.7-1987.7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习 1987-1996 东北师大经济管理系教师 1997-2002 东北师大工商管理学院教师 2002-2003 东北师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系主任 2004.1-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金融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中华日本学会理事 吉林省金融学会理事 吉林省投资学会理事 吉林省经济学会理事 长春市政府社会科学评审组成员 【教学工作】 主要讲授课程: 本 科: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学 中央银行学 证券投资学 外汇市场 股票与期货投资的技术分析 研究生:中央银行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 国际货币制度研究 金融理论专题研究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指导已毕业硕士生15人。
获得奖项
1.中国投资学会: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 二等奖,群团奖,2007/06 2.中国投资学会:论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国投资学会 二等奖,群团奖,2004/10/01 2.吉林省投资学会: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主要约束及对策,吉林省投资学会三等奖,群团奖,2004/08/01 3.吉林省投资学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构想, 吉林省投资学会三等奖,群团奖,2004/08/01 4.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刍议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经济基础 ,长春市人民政府三等奖,群团奖,2002/01/01
著作及论文
1. 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省级《获奖科研论文集》,2007/06,合撰第一位 2.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票市场效率影响的定性分析,国家级《中国行政管理》,2007/04/01,合撰第一位 3.QFII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重点刊物《金融研究》,2006/07/01,合撰第一位 4.论东亚建立不确定性干预边界的汇率合作机制,重点刊物《国际金融研究》,2006/03/01,合撰第一位 5.韩国处置不良债券的措施及其启示,省级《吉林农村金融》,2005/10/01,合撰第二位 6.QFII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践,重点刊物《东北师大学报》,2005/09/01, 合撰第一位 7.人民币国际化的约束条件分析,重点刊物《当代经济研究》,2005/08/01,合撰第一位 8.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省级 《获奖科研论文集》,2005/08/01,合撰第一位 9.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比较借鉴与发展对策,省级《获奖论文集》,2005/08/01,合撰第一位 10.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宏观管理问题,省级《吉林金融研究》,2005/05/01,合撰第一位 11.我国证券市场中地市场失灵及其矫正,重点刊物《中国行政管理》,2005/05/01,合撰第一位 12.论QFII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省级《纵论投融资》,2005/03/01,合撰第一位 13.论人民币内外价格机制背离的现状及原因,省《吉林农村金融》,2005/01/01,合撰第一位 14.试论香港联系汇率制,省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01/01, 合撰第一位 15.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构想,省级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08/01,合撰第一位 16.利率市场化改革民面临的主要约束及对策,省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08/01,合撰第一位 17.论20年来拉美四次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重点刊物《东北师大学报》,2004/07/01,合撰第一位 18.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析,省级《吉林农村金融》,2004/01/01 ,合撰第一位 19.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及对策问题研究,省级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01,独撰 20.论托宾税与国际金融风险控制, 重点刊物《当代经济研究》,2003/11/01,合撰第一位 21.国有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省级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0/01,合撰第一位 22.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及对策问题研究 ,省级 《小康社会》,2003/09/01,独撰 23.依托资本市场推进西部开发,省级《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2003/07/01 ,独撰 24.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省级《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04/01,合撰第一位 25.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省级《吉林农村金融》,2003/02/01,独撰 26.建立以人为资本条件的转让权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能力,省级,《吉林农村金融》,2003/02/01,合撰第一位 27.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大量举借外债的原因,省级《长春金融专科学校》,2003/01/01 ,合撰第一位 28.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核心期刊《当代经济研究》增刊,2002/12/25,独撰 29.新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取向,重点刊物《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09/10,独撰 30.论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趋势,重点刊物《东北师大学报》,2002/05/01 ,独撰 31.审视中国资本外逃,省级,《吉林金融研究》,2002/03/01,独撰 32.西部大开发的融资问题研究,重点刊物《东北师大学报》,2001/07/04 ,独撰 33.利用外资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思考,重点刊物《吉林金融研究》,2001/07/03,独撰 34.日本政府推进日元国际化制约因素分析,CSSCI《现代日本经济》,2001/06/01,独撰 35.论世纪之交日本银行合并重组的影响,重点刊物《吉林农村金融》人大报刊复印转载,2001/04/01,独撰 36.加入WTO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省级《吉林农村金融》,2000/11/01,独撰 37.对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考,学科二《吉林农村金融》人大报刊资料转载2002,2000/10/01 ,独撰 38.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核心期刊《东北师大学报》,2000/04/01, 独撰 39.低水平的通货膨账是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省级《宣传导报》,1999/11/04独撰 40.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纵横谈, 省级《现代商业银行》,1999/06/01,合撰 41.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直接因素,省级 宣传导报》,1999/04/03,独撰 42.知识经济与金融发展,省级《现代商业银行》,1999/02/02,合撰 43.刍议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经济基础,学科二《当代经济研究》,1999/01/07,合撰 44.日元汇率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省级《吉林金融研究》,1998/12/01 ,合撰 45.论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学科二《东北师大学报》,1998/06/02,合撰 46.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原因及启示,省级《吉林金融研究》,1998/05/01,独撰 47.论日元贬值的原因及其影响,省级《农金纵横》,1998/04/05,合撰 48.浅析日元贬值与影响,省级《外国问题研究》,1998/04/04,合撰 49.论东南亚货币危机,省级《世纪论评》,1998/03/01,独撰 学术著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释义》,省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22, 主编 2.《家庭投资快速增值诀窍》,省级,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30, 主编 3.《中国价格改革研究》 ,省级,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18,主编第二 4.《马克思主义百家词典》,省级,东北师大出版社,1991年,1 ,参编 5.《经济学辞典》,省级 ,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2,参编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权赫秀
姓 名: 权赫秀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1-1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历史文化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研究领域: 中韩关系史、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简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历史学学士,学士学位论文:《评甲午陆战中的聂士成》。 1983年9月-1986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张学良时期的反日运动初探(1928-1931)》。 1986年7月-1993年8月,历任东北师大历史系助教、讲师,兼任东北师大东北亚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1993 年9月-1999年8月,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现改称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毕业,文学博士(Ph.D.), 博士学位论文: 《李鸿章的朝鲜认识与政策研究(1875-1895)》。 1998年10月-1999年12月,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暨韩中论坛 常任研究员。 2000年1-12月,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招聘研究员。 2001年8月-2004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004年7月-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系教授(破格晋升),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组副组长、东北师大东北史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师大少数民族教职工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社会学术兼职】 学术-东北师范大学朝鲜-韩国学研究中心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史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高丽学会(ISKS,日本)会员,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员,中国朝鲜民族历史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吉林省华侨历史学会会员,《长春朝鲜族》主编, 山东大学韩国学院客座教授。 社会-韩国太平洋亚细亚协会(PAS)创
获得奖项
19世纪末韩中关系史研究 教学奖励 校级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 朝鲜族婚姻中介事业应市场化 吉林新闻 2005年 7月23日3版 观念分歧,需要时间沟通 大连《新商报》 2005年 7月20日27版 台湾书店应用至上 大连《新商报》 2005年 1月30日10版 长春韩国街的朝鲜语招牌令人大皱眉头 吉林朝文报 2005年 1月8日2版 伊藤博文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大连《新商报》 2004年 12月26日11版 矿泉水商标引发爱国官司,专家称间岛不能乱用 大连《新商报》 2004年 12月8日 袁世凯与朝鲜 大连《新商报》 2004年 11月7日11版 袁世凯与明成皇后 大连《新商报》 2004年 9月19日19版 大院君不是“大院伟” 大连《新商报》 2004年 8月15日27版 明成皇后:生死两重天 大连《新商报》 2004年 8月1日19版 “搜寻遗骸”事件意味深长 《巷报》 2004年 6月21日5版 明成皇后干政祸国有如慈禧 大连《新商报》 2004年 6月3日31版 北京奥运会,我们也有机会 吉林朝文报 2001年 7月19日1版 从现在起要正确地对待和认识 吉林朝文报 2001年 7月19日2版 向子规鸟学到的历史 韩国《2000年》 1994年 6月号 离农现象应是希望的阿里郎 吉林朝文报 1994年 6月22日2版 从谚语来看我们的“娱乐文化” 黑龙江朝文报 1993年 6月22日2版 时代和民族在呼唤我们的哲学 黑龙江朝文报 1991年 11月12日3版 “包袱商”的由来给予我们的启示 黑龙江朝文报 1991年 9月3日3版 要用自己的杯子来喝自己的酒 吉林朝文报 1990年 3月24日3版 韩中关系:建交10周年的总结与展望 韩国《北方杂志》 2002年 12月号 韩中建交10周年及其以后 韩国《21世纪光州全南》 2002年 春季号 展望2002年中国的韩半岛政策 韩国《北方杂志》 2002年 2月号 应从整体和统一的视角来理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朝鲜半岛问题研究通讯 2001年 总第1期 一船走三国—乘东春号回国纪实 东北亚研究 2001年 3 并非“三八线” 世界知识 2001年 12 应当如实地认识南北关系的真实状况 韩国《北方杂志》 2001年 7月号 牛群已随老翁去,统一园里可耕田? 东亚经贸新闻 1998年 11月19日1版 汉城地名之由来及其译法漫谈 中国方域 1993年 1 南朝鲜博物馆参观记 博物馆研究 1992年 4 晚清总办朝鲜各口商务委员陈树棠在朝鲜活动初探 《登州港与中韩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5年 李鸿章与朝鲜国王高宗往来咨文及书信考 《第五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韩交流》 2005年 1871年辛未洋扰与中国清政府的对应研究 韩国《第二回世界韩国学大会论文集》1 2005年 关于近代朝鲜亚洲合作构想的历史考察—以金玉均的“三和主义”思想为中心 《东北亚政治经济问题研究》 2004年 半个世纪的停战与对峙—朝鲜半岛停战机制50年的回顾与分析 《东北亚政治经济问题研究》 2004年 1997年韩国总统大选形势分析与展望 《东北亚政治经济问题研究》 2004年 如何充分发挥归国留学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刍议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统一战线》 2004年 韩中相互理解的昨天与今天 韩国《历史批评》 2004年 冬季号 《马关条约》中日英文本异同考 香港《二十一世纪》 2004年 12月号 殊途未必同归,存异或可求真—读中韩学界两部高句丽史研究最新代表作 东北史地 2004年 4 关于近代中朝关系史(1876—1910)的几点认识 中国朝鲜史研究 2004年 1辑 朝韩学界好太王碑研究述评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通讯 2004年 4 研究生教学中的外文文献阅读指导与训练浅谈 香港《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2004年 6 巴金对朝鲜的热爱 长白山 2004年 3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往来书信考 浙江学刊 2004年 3 研究生教学中的讨论班模式刍议 研究生教学研究 2004年 1 马建忠留法史实辨误二则 江苏社会科学 2004年 1 研究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一部珍贵史料—蔡钧著《出使须知》之韩国藏本评价 韩国学论文集 2003年 11辑 朝鲜半岛停战机制的历史考察 东北亚研究 2003年 4 韩中关系之近代转换过程中的一个秘密外交渠道—以李鸿章与李裕元之往复书信为中心 韩国《韩国学论集》 2003年 37辑 韩国藏张树声、丁汝昌、吴兆有致朝鲜王朝官员书信三件笺证 安徽史学 2003年 5 近代中国第一所公立韩国语教育机构—袁世凯驻韩公署附设韩语学堂考 当代韩国 2003年 春夏合刊号 马相伯在朝鲜的顾问活动(1882年11月—1884年4月) 近代史研究 2003年 3 丙寅洋扰与中国清政府的对应研究 韩国《白山学报》 2003年 总65号 韩国学者郑求福的高句丽国号改称“高丽”说 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动态 2003年 1 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段内幕—介绍在韩国发现的吴大瀓佚文三篇 文献 2003年 1 在长白山林海雪原歼灭天外来贼 吉林朝鲜文报 2003年 1月28日第3版 韩国人眼中的近代上海—以1881年韩国使臣鱼允中的记录为中心 韩国研究论丛 2002年 9辑 1866年丙寅洋扰与中国清政府的对应 韩国《第一回世界韩国学大会论文集》 2002年 第1册 朝鲜族最早迁入长春地区之时间考 北方民族 2002年 4 从《吴清卿献策论》来看清政府的对朝鲜干涉政策 韩国《藏书阁》 2000年 4 金玉均与中国:以对中国认识为中心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 2000年 秋季号 关于中国学界的近代中韩关系史研究现况 KOREAN学研究 1998年 7 “忍冬草”还要继续“忍冬”—评韩国新总统金大中 东北亚研究 1998年 2 关于金玉均暗杀事件与清政府之关系 韩国《韩国学论集》 1997年 31辑 关于高丽光宗年间来投中国文人之研究—以蔡仁范为中心 KOREAN学研究 1996年 总第6期 关于高丽光宗年间来投中国文人之研究—以蔡仁范为中心 KOREAN学研究 1996年 总第6期 由四方会谈之契机来看中国的立场 韩国《北方杂志》 1996年 7 万宝山事件中的朝鲜族农民 火种 1995年 关于中国东北地方的抗日武装斗争 韩国《第六回国际历史教科书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5年 马建忠与朝鲜 朝鲜—韩国文化与中国 1995年 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 韩国《第一回韩中日历史教科书问题国际讨论会论文集》 1993年10月 论中国朝鲜族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 1993年 2 万宝山事件史实考订二则 博物馆研究 1993年 2 关于1920-30年代东北地方朝鲜族农民的经济状况 韩国《明知史论》 1993年 总5号 南朝鲜旅游业概况及其对华旅游现状 东北亚研究 1992年 1 1929年中苏边界之战与交涉 东北师大学报 1991年 3 巴金与朝鲜 文史杂志 1990年 5 近代中朝关系史上短命的“热线”—论李鸿章与李裕元的关系 第二次朝鲜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9年 巴金与阿里郎 民族团结(朝文版) 1989年 5 四月人民起义中的南朝鲜学生 青年运动论丛 1988年 2 1928年东北青年学生反日护路斗争 青年运动论丛 1988年 4 徐世昌传略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 2 〈马关条约〉的中日英文本异同考 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2004 金玉均与中国:以对中国认识为中心(韩文)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 2000 论中国朝鲜族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 1993 2 万宝山事件史实考订二则 博物馆研究 1993 2 南朝鲜旅游业概况及其对华旅游现状 东北亚研究 1992 1 1929年中苏边界之战与交涉 东北师大学报 1991 3 四月人民起义中的南朝鲜学生 青年运动论丛 1988 2 专著目录: 中国集安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4年 译著 中国吉林省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4年 审校 当代韩国学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韩国国际交流财团 1997年 译著 清日甲午战争与朝鲜 汉城:白山资料院 1996年 译著 我当了七天汉城市长 新华出版社 1994年 译著 战后日本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综述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88年 审校 吉林省志卷45民族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参编 各国事变大史典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独撰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参编 当代韩国人文社会科学 商务印书馆 1999年 合编 吉林回族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年 合编 东北近现代史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 参编 韩国固有思想文化论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2004年 合著 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合著 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合著 各国事变大史典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 合编 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合编 19世纪末韩中关系史研究-以李鸿章之朝鲜认识与政策 汉城:白山资料院 2000 独撰 世纪大审判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独撰
承担项目
朝鲜韩国学术动态 科研项目 其它部级 重点项目 主持人 朝韩学界高句丽研究文献翻译 科研项目 其它部级 重点项目 主持人 近代中韩关系文献选编 科研项目 校级 一般项目 主持人 近代中韩关系史研究 科研项目 教育部 一般项目 主持人 近代中韩经贸关系研究 科研项目 校级 其他 主持人 当代韩国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项目 其它部级 重点项目 参与者 韩国大倧教之固有思想研究 科研项目 其他 国际项目 参与者 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 科研项目 国家级 重点项目 参与者 从分裂与对峙到统一与合作:为确立统一时代理想的韩中关系像之基础研究 科研项目 国家级 国际项目 参与者 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 科研项目 其它部级 重点项目 参与者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许林书
姓 名: 许林书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8-1-28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90301土壤学
研究领域: 土壤地理学、湿地科学、土壤地球化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许林书,吉林省德惠市人,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届、第二届学院教授委员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特聘基础课主讲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曾宪梓高师教师奖获得者,吉林省教书育人标兵,长春市劳动模范;1999年—2003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地理系主任。 长期从事自然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上,提出了“全面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创建了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策略》,制定了“六结合”的教学原则,实行了“四统一”的教学内容改革方案。荣获吉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连续17年获东北师大优秀教学奖和先进工作者奖,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 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遵循团队培养的原则,进行开放式教育,建立了“品位教育——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前沿意识——爱岗敬业”的教育模式,成果明显,为此荣获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华为奖教金。 科研方向稳定,始终以土壤地理、土壤地球化学、湿地土壤生态研究为主,研究项目以跨学科研究为特色。先后主持各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 主持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低山丘陵区农林牧综合发展研究》的子课题《三江平原低山丘陵林缘带农林牧结合机理研究》,并建立了林缘带小流域生态经济建设实体模型,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 主持吉林省科委项目《吉林省西部沙地土地综合开发与治理的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吉林省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湿地保护技术研究》,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科委项目、国家林业部项目、国家水利部项目10余项,在《松嫩沙地土地沙漠化研究》、《吉林省西部生态规划》、《吉林省湿地系统研究》、《松嫩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效应研究》等课题中作出重要研究成果。在《吉林省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设计》项目研究中,获国家教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其中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专著3部,编委2部,参编2部。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简历 1964年7 月- 1967年 7月 德惠县第一高中读书; 1973年7 月- 1976年 7月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读书; 1977年10月- 1979年 2月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进修“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1983年7 月- 1984年 7月 北京大学地理系进修“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生课程。 主要工作简历 1968年 7月- 1970年 7月 德惠县岔路口公社,下乡知青; 1970年 7月- 1973年 7月 德惠县城郊公社,民办中学教师; 1976年 7月- 今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教; 1986年11月- 1992年11月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 1992年12月- 1999年11月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1999年12月- 今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2006年10月- 今 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兼职工作简历: 1985年 1月~1988年10月 东北师大地理系中心实验室主任; 1996年 6月~1999年 6月 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社会培训部主任; 1998年11月~1999年 6月 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副主任; 1999年 6月~2003年12月 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地理系主任; 2000年 6月~2003年 6月 东北师范大学首届教授委员会教授; 2003年 6月~2006年10月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届教授委员会教授。 【社会学术兼职】 吉林省地理学会理事 吉林省土壤学会理事
获得奖项
1、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 2001年 2、长春市劳动模范 (长春市政府) 1998年 3、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优秀教师奖 三等奖 1997年 4、吉林省教书育人标兵 (吉林省教委、高教工委) 一等奖 1997年 5、东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标兵 一等奖 1997年 6、吉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吉林省教育厅) 三等奖 2001年 7、东北师范大学基础课教学优秀奖(东北师大) 2000年 8、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委,第一名) 1997年 9、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育部,第五名) 1998年 10、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科委,第六名) 1992年 11、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吉林省科委,第四名) 2001年 12、吉林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名) 1996年 13、长春市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992年 14、东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992年 15、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3年 16、中国教育工会长春委员会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993年 17、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 1996、1997、1999年 18、长春市千名文明市民 (长春市政府) 1999年 19、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1996、1997、1998年 20、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先进工作者奖(17年)1984--2000年 21、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华为奖教金 2002年 22、东北师范大学优秀函授教师奖 2004年
著作及论文
1.发表著作 1)《土壤地理学原理》 许林书 编著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6年 5 月 2)《东北沙地与生态建设》石元亮 孙毅 许林书 吕耀双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7 月 3)《地理灾害与防治》 许林书 编著.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03年 8 月 4)《长春市志?总志》 许林书 副主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年 8 月 5)《长春市志?自然地理志》许林书 副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5年 5 月 6)《长春城市变迁》 许林书 副主编 长春出版社 1998年 10月 7)《现代环境科学导论》 许林书 参编 中国化工出版社 2002年 1 月 8)《吉林省设市预测与规划》 许林书 参编 吉林省民政厅?机密 1994年 8 月 9)《长春国土资源》 许林书 参编 长春出版社 1990年 7 月 10)《长春自然地理》 许林书 编委 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2年 7 月 11)《中学百科全书》(地理卷)许林书参编 东北师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4年 6 月 2.发表论文: 1)郑应顺 张则有 许林书 试拟我国沼泽土壤的分类系统 《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第4期,1981 2)张一 王文卿 许林书 图们江流域地形条件在土壤生态功能评价中的作用 《土壤学报》第25卷,第3期,1988.8 3)许林书 长春土壤生态系统 《长春自然地理问题研究文集》 长春市志资料选编第六辑,1989.8 4)许林书 依兰县先锋林场土壤生态类型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第18卷生态专刊, 1990 5)许林书 小流域重力生态过程与其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建设《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第18卷生态专刊,1990 6)许林书 试论吉林省东部山地的盆谷地土壤生态系统 《东北师大学报》 第3期,1990 7)刘惠清 许林书 大顶山土地类型与建设 《东北师大学报》 第3期,1990 8)张一 许林书 吉林省中西部沙地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生态学杂志》 第3期,1990 9)张一 许林书 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带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设 《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研究》 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10 10)许林书 吉林省西部沙地景观生态建设的试验研究 《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建设》,东北师大出版社,1990.8 11)许林书 松嫩沙地的风沙土 《松嫩沙地的土地沙漠化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3 12)许林书 松嫩沙地现代沙土自然固定的可能行与人类的主导作用 《松嫩沙地的土地沙漠化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3 13)许林书 张洪岩 三江平原低山丘陵林缘带农业综合开发刍议 《东北师大学报》 第85卷,第2期,1998.6 14)许林书 张洪岩 低山丘陵小流域地貌结构与农林牧综合发展关系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 第95卷,第3期,1998.9 15)许林书 许嘉巍 新丰村小流域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建设与效益评价 《东北师大学报》 第85卷,第4期,1998.12 16)许林书 张洪岩 新丰村小流域主要自然地理过程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东北师大学报》 第79卷,第1期,1999.3 17)许林书 许嘉巍 沙障成林的固沙工程及生态效益研究 《中国沙漠》 第16卷, 第4期,1996 18)许林书 温带亚湿润沙区生态果园建设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 1997第4期 19)许林书 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风沙土的水分特征 《东北师大学报》1998第1期 20)许林书 王升忠 李波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土壤酸度的探讨 《中国湿地研究与保护》,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 21) 林彰平 许林书 洞庭湖区洪灾形成机制及其防洪减灾对策 《热带地理》 第20卷, 第4期,2000.12 22) Y?T?H? …许林书 冷雪天 A 600—year record of changes in drought and precipitation in northeaster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85 (2001)(SCIE) 23)许林书 吉林省西部生态建设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国地理学会 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1 24)姜明 许林书 罗永峰 基于GIS的松嫩平原西部湖泊湿地土壤空间格局探析 《东北师大学报》第34卷,2002 25)赵红艳 许林书 李波 吉林省西部湿地土壤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东北师大学报》 第34卷,2002 26)许林书 姜 明 吉林省西部湖泊湿地恢复策略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第34卷,2002 27)姜明 许林书 于秀丽 湿地土壤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分析 《东北师大学报》 2002-7-1 28)许林书 姜明 扎龙保护区湿地扰动因子极其影响研究 《地理科学》 第23卷 第6期 2003年 12月 P692--698 29) 郑冬梅 许林书 中国西部生态退化的启示 《东北师大学报》 2003年12.1 30)包春红 许林书 曾 晔 基于雷达影象的洪灾信息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第36卷 P137-140 2004年11月 31)许林书 姜明 莫莫格保护区湿地土壤均化洪水效益研究 《土壤学报》 第 42卷 第1期 167-170 2005年1月 P159--162 32)郑冬梅 许林书等 松嫩平原盐沼湿地冻溶期水盐动态研究《湿地科学》 2005年3月 第3卷 第1期 P48—53 33)姜明 吕宪国 许林书 杨青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湿地潜在土壤养分效益估算 《自然资源学报》 2005年3月 第20卷 第二期 34)姜明 吕宪国 许林书 佟守正 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扰动因子及其反馈 《资源科学》 (电子版)2005年 第四期 2005年5月10日 35) 姜明;吕宪国;许林书;刘吉平;殷书柏 湿地抗自然力侵蚀效益评估--以莫莫格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为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6 36)曾晔 许林书 松嫩平原黑土侵蚀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农业与技术》 2005年第四期 总第147期 第25卷 P54-57 37) 罗金明 邓伟 张晓平 许林书 春季松嫩平原盐渍土积盐机理探讨 《内蒙古大学学报》 第38卷 第2期 2007年2月 38) 包春红 许林书 吴运军 张树文 洪水前后半干旱区盐碱地景观变化分析——以镇赉县为例 《资源科学》 2007年 第4期 39)许林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 《理论研究》 吉林省高校工会工作理论研究会,1993.9 40)许林书 遵循教育理念,改革教学过程 东北师《教学研究》 第1期2001年 41)杨青山 叶宝明 许林书 袁孝亭 高师地理(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初步构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1 42)许林书 谈函授教研室的职能与建设 东北师大 《教学研究》 第1期 1998年 (总第49期) 43)许林书 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东北师大 《教学研究》 第1、2期合刊 1988年 (总第20期) 44)叶宝明 许林书 扬青山 高师地理本科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初步构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5)许林书 高考文综合地理试题考生失分的思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7
承担项目
1.主持项目: 1)1991——1995年,主持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低山丘陵区农林牧综合发展研究》的子课题《三江平原低山丘陵林缘带农林牧结合机理研究 2)1992——1996年,主持吉林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综合开发与治理的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 3)2001——2004年,主持吉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吉林湿地保护技术研究》(20010401). 4)2002——200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子课题《松嫩平原湿地洪水对土壤盐渍化影响研究》(50139020) 5)2003——2006年,主持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松嫩草地盐渍土土壤积盐的节律性及水盐运移的热力学机制研究》 6)2003——2004年,东北师大《信息东北》三级课题主持人 7)2001——2003年,主持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土壤地理学CAI课件研制》。 8)2003——2006年,主持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9)2003——2005年 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十五教材规划项目《土壤地理学原理》 2.参加项目: 1)1986——1990年,参加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实验研究》许林书承担“土壤生态系统及地形土壤研究”“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研究”。 2)1987——1989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中西部沙化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许林书承担“沙地生态经济建设研究” 3)1989——1991年,参加吉林省科委项目《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综合开发治理对策研究》许林书承担“沙化土地生态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4)1992——199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松嫩沙地形成演化、现代沙漠化的特点与趋势研究》许林书承担“吉林省风沙土类型及演化趋势” 5)1990——1995年,参加吉林省科委项目《沙地生态整治与综合利用途径示范区的建立》 许林书承担“风沙土水分特征与生态建设研究” 6)1993——199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改造前后植物与泥炭营养物质交换研究》 许林书承担“沼泽土壤的元素生物循环” 7)1995——1997年,参加国家林业部科技项目《吉林湿地考察》许林书承担“湿地类型与制图” 8)1998——1999年,参加吉林省科委项目《吉林省西部农村持续发展及生态建设研究》许林书承担“吉林省西部退化土地生态建设规划研究” 9)1996——1998年,参加教育部项目《师范院校地理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10)1997——1998年,参加国家教委项目《松嫩平原湿地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11)1997——1998年,参加吉林省科委项目《吉林省西部生态规划》 12)1997——1999年,参加水利部重点项目《松嫩平原湖泊湿地水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 13)1998——2000年,参加国家教育部项目《面向21世纪我国高师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建设纲要研究》 经费15万元。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恩普
姓 名: 张恩普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4-9-2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领域: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写作及公文写作、新闻传播理论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1975年9月,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78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1981年定为助教。开始研究《文心雕龙》及作者刘勰。1986年晋升为讲师。1987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专业研究生,开始了对写作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同时仍研究《文心雕龙》。1990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8月,被国家教委派往毛里求斯甘地学院任教,1995年8月回国。1997年晋升为副教授,同时担任编辑专业主任。1999年担任中文系副系主任。2000年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2004年7月获文学博士学位。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简历 1975年至1978年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7年至1990年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写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0年至2004年 在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工作经历 1973年至1975年 在白城市东风公社下乡 1978年至现在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 【社会学术兼职】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
获得奖项
1.张恩普,优秀论文二等奖,吉林省委宣传部等,省级,2004年 2.杨荫浒、张恩普,优秀著作一等奖,东北师范大学,校级,2004年 3.张恩普,优秀著作二等奖,东北师范大学,校级,2004年 4.金振邦、李炳海、张恩普,教育科研成果奖,吉林省教育厅,省级,2001年 5.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金振邦、李炳海、张恩普、刘雨、周奇文 21世纪中文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建构 吉林省政府 二等奖 2001.11.1 6.张恩普,优秀教学奖,东北师范大学,校级,1998年 7.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现代公文: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 三等奖 2003.13.1 8.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杨荫浒 、张恩普 中国现代文章写作理论发展概要 东北师范大学 二等奖 2003.12.1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 1.张恩普、吕宝辰,曹丕文学批评思想新探,《克山师专学报》,第4期,2004年 2.张恩普,邓小平新闻思想的理论价值,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特刊,获“全省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二等奖。 3.张恩普,《文赋》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2004年 4.张恩普,老子文学批评思想阐微,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2003年 5.张恩普、陈知新,《周易》文学批评思想管窥,克山师专学报,第1期,2003年 6.张恩普,“六书”新解,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2002年 7.张恩普,《文心雕龙》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2001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年11期全文转载 8.张恩普,汉字性质特点与汉字拼写,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1998年 9.张恩普,新时期文章写作理论研究的特点,写作,第7期1997年 10.张恩普,论公文的构成要素,应用写作,第11期1997年 11.张恩普,如何科学地认识写作现象,写作,第10期1996年 12.张恩普,论写作学科的理论体系,现代情报,第7期1996年 13.张恩普,论写作学的科学定位,应用写作,第12期 1996年 14.张恩普,写作学——书面表达的科学,写作,第6期,1994年 15.张恩普,浅谈公文的特征,应用写作,第9期,1994年 16.张恩普,论公文的本质,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增刊 17.张恩普,论写作现象,蒲峪学刊,第2期,1993年 18.张恩普,刘勰生年新探,东北师大学报,第4期1992年 19.张恩普,意思组合原理初探,蒲峪学刊,第2期,1991年,《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张恩普,《文心雕龙》成书年代新证,克山师专学报,第4期,1986年 21.张恩普,刘勰生平系年考略(下),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1986年 22.张恩普,刘勰生平系年考略(上),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1985年 23.张恩普,《文心雕龙》成书年代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1984年 24.孟子文学批抨思想探讨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5.科技报道应加强“科技”《新闻战线》2005年第9期 26.哲学虚静论与文学虚静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7.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构想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语言学教学研究专辑)2002年 28.孟子文学批抨思想探讨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9.科技报道应加强“科技”《新闻战线》2005年第9期 30.哲学虚静论与文学虚静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31.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构想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语言学教学研究专辑)2002年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1.张恩普,儒道融合与中古文论的自觉演进,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长春,2004年 2.杨荫浒、张恩普,中国现代文章写作理论发展概要,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2002年 3.张恩普,现代应用文写作,教材,吉林教育出版社,长春,2002年 4.张恩普,现代公文——理论与实践,时代文艺出版社,长春,2001年
承担项目
“儒道融合与中国古代文论”,吉林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03年,主持。 “中国古代文章写作理论发展史”,教育部“九五”社会科学项目,1997年,主持。 “中国现代文章写作理论发展概要”,吉林省“八五”社科规划项目,1995年,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宫秀华
姓 名: 宫秀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4-0-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历史文化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60108世界史
研究领域: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专题、世界中古史、罗马史、希腊史、世界文化史等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简历】 1973---1976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 1976---1984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 1984---1988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在职),导师是史亚民先生。 1988---1995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5---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博士研究生(在职),导师是朱寰先生。 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7年,获中意政府交流奖学金。 1997---1998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意大利语。 1998---1999年,意大利比萨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 1999年11月回国至今,继续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副教授。 【社会学术兼职】 曾任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吉林省九三学社妇女专门委员会委员,现任长春市九三学社妇女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东北师范大学九三学社副主委等职务。
获得奖项
1、 1990年获全国优秀电教教材三等奖:《中外历史音像教材》,主编《世界上古史》分册,吉林省长白音像出版社1987年; 2、 多次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罗马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2),罗马妇女的社会地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1),古埃及的多神崇拜到一神教的创立,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4),恺撒与高卢战争,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1),罗马行省制度建立的历史原因,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4)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 3、 多次获校级优秀教学奖。 4、 1997年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课程带头人基金; 5、 2001年获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罗马行省制度研究》。
著作及论文
论文: 1、罗马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2。 高校文摘1990年转摘;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1990年。 2、论米底国家的兴衰,论文,《长春师院学报》1988·2。 3、徒步旅行活动,论文,《青年论丛》1988·4。 4、中国世界古代史会议纪要(英文),《古典文明杂志》1992·7。 5、罗马妇女的社会地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1。 高校文摘1992年转摘;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1992年。 6、开设世界古代文化史选修课的体会,论文,《教学研究》1992·3。 7、《世界通览》,写"埃及国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 8、古埃及的多神崇拜到一神教的创立,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4。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1993年。 9、增强教师责任感,提高函授教学质量,论文,《中小学教师培训》1993·5。 10、古罗马最负盛名的统帅-恺撒,论文,《军事历史》1993·6。 11、古罗马历史上的一次妇女事件,论文,《妇女研究论丛》1993·4。 13、论犹太战争失败的原因,论文,《东师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14、略论罗马共和时期与中国春秋时期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论文,《长春师院学报》1995·2。 15、恺撒与高卢战争,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1。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摘1995·5。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1995年。 16、古罗马人的婚姻与家庭,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17、奥古斯都的元首制与行省制,论文,《东师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8、罗马对意大利半岛的征服与统治,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2。 19、意大利记行,杂文,《学问》2000·11。 20、罗马帝国时期道路信息网的建设,论文,《常熟高专学报》2001·1。 21、论罗马征服和统治意大利的政策,论文,《史学集刊》2001·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摘2001·4。 22、战争与罗马工商业的发展,论文,《求是学刊》2001·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摘2001·9。 23、罗马称霸意大利原因论析,论文,《史学理论研究》2001·1。 24、奥古斯都与罗马帝国初期的人口普查制度,论文,《世界历史》2001·3。 25、罗马行省制度建立的历史原因,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4。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2001年。 26、论罗马共和时期的行省总督制,论文,《北方论丛》2001·4。 27、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化”进程 论文 《东北师大学报》 2002-9 28、布匿战争对罗马的影响 《JAC》 2003-12 29、略论罗马国家对行省的盘剥 《东北师大学报》 2004-3 30、谈“罗马化”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 2004-12 31、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东北师大学报》(教育教学专刊)2005-5 专著: 1、《中外历史音像教材》,主编《世界上古史》分册,吉林省长白音像出版社1987年;1990年获全国优秀电教教材三等奖。 2、《文史哲百科辞典》,参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 3、《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译"意大利部分",商务印书馆1992年。 4、《世界古代史》,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5、《世界大事典》,参编,海南出版社1991年。 6、《最新各国概况》,参编,长春出版社1992年。 7、《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承担项目
已经完成的项目: 1、1996年获国家教委\\"九五规划\\"社科基金,主持\\"罗马共和国到帝国政治机制的转变与运作\\"的课题研究,现已完成一部25万字的专著,被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预计2002年9月出版; 2、1997年获\\"优秀课程带头人\\"基金,主持\\"世界古代史课堂教改\\"项目,1998年结项; 3、1995年参与吉林省科委主持的\\"吉林省妇女就业现状\\"调研项目,1996年结项。 目前正在主持的项目: 1、2001年获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社科项目,主持\\"罗马行省制度研究\\"的课题研究; 2、2001年参与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的项目研究,承担西方古典文明的子课题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晔
姓 名: 李晔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49-5-1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历史文化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60108世界史
研究领域: 现代国际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国际关系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李晔,历史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世界史教授。研究专业:世界现、当代史。研究方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国际关系学。1976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88年获得世界史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当代国际关系研讨班证书。 【学习工作简历】 1973年-1976年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5年-1988年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 硕士研究生 1988年-1990年 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生班学习 1976-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 【社会学术兼职】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会理事 2. 吉林省美国经济学会 理事
获得奖项
1. 专著:《中日韩新四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比较研究》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0年版(29·8万字)。该著作2001年评选为东北师范大学优秀专著一等奖;2002年评选为首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1993、1994、1995、1996、1989年均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3. 1997年获得研究生培养奖:华为奖。 4. 论文:《睦邻政策与美国反轴心国的斗争》,1991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
著作及论文
(一)发表专著: 1. 独撰《中日韩新四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比较研究》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0年版(29·8万字)。该著作2001年评选为东北师范大学优秀专著一等奖;2002年评选为首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独撰《当今世界政治巨头--克林顿》,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20万字)。 3. 主编《世界通览》第三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 主编《孙中山名言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10万字。 5. 参著教材《世界现代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本人完成13万字。 6. 参编教材《世界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本人完成10万字。 7. 参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问题探讨》、《世界现代史人物传》、《人类百科大事通览》、《文史哲百科词典》、《世界大事典》、《最新世界各国概况》等著作10余部。 (二)发表论文: 1.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西藏的准军事行动(1949——1969),《史学季刊》,2005年10月第3期 2.“离岸平衡手”与遏制中国-兼论美国东亚安全战略下的西藏政策,《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 3.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论,《西藏研究》,2003年第5期 4.《美国在西藏的游戏》 (Geopolitque des etats-unis culture,Interests,Strategies) Amymeric Chauprade 2003.3(外刊:法国论文集). 5.《第五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 1999·5) 6.《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问题"的由来》《美国研究》1999·2 7.《1942-1951年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转变》《东北师大学报》1999·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全文转载 1999·8) 8、《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与中美经济关系》,《东北亚论坛》,1994年第3期。 8.《1941-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原因》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2·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 1993·4 ) 9.《当代欧美学者几种民族主义理论评介》 《外国问题研究》1997·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全文转载1997·4) 10.《论新加坡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界说》〈东北师大学报〉1998·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全文转载1998·6;光明日报社〈文摘报〉1998·4·19〈论点短辑〉) 11.《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外国问题研究》1998·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全文转载 1998·2) 12.《东亚民族主义评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 2001·12) 13.《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评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学科级) 14.《美国西藏政策与达赖集团叛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3。(学科2级) 15.《历代达赖喇嘛与中央政府关系述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2(学科级) 16.《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论》《西藏研究》2003·2(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定中文核心期刊) 17.《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评析》,《探究美国--纪念丁则民先生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与中美经济关系》《东北亚论坛》1994·3(东北师范大学项目) 19.《美国最惠国待遇原则的由来及其对华实施状况的历史考察》《东师史学》1994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论朴正熙的经济民族主义与韩国现代化》《东师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1.《1815-1914年欧洲均势关系探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3 22.《澳门的历史与现状》《吉林财税》1999·11 23.《对列宁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探索》《财政研究》1992·9(学科级) 24.《睦邻政策与美国反轴心国的斗争》《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全文转载 1989·4) 25.《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理论评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 1992·6) 26.《社会主义建设与知识分子的作用--重温列宁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新长征》1992·8 27.《试析列宁对外经济开放的思想及其政策》《长白学刊》1992·10 28.《日本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外国问题研究》1992·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 1992·8) 29.《里根经济学评析》《经济纵横》1992·7(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全文转载 1992·8) 30.《美中苏战略"大三角"关系的形成与演变》《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0·3 31.《近年来有关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评论述要》《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6 32.《教师素质与教书育人》《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1 33.《睦邻政策--罗斯福对美国拉美政策的一次成功改革》《吉林省历史学会史学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34.《结合世界现代史教学,解决学生深层思想问题》《教学研究》1992·1 35.《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浅议》《青年研究》1992·2
承担项目
1.西藏问题国际化与中美关系研究,省级科研项目,主持人,2004年5月20日至2006年10月20日 2. 承担国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世界历史项目:《20世纪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研究》代号:01BSS008 3. 完成国家教委211工程重点项目:《中日韩新四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比较研究》,自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29·8万字)。 4. 1996年完成 东北师范学资助科研项目:《美国对华最惠国状况研究》,完成论文3篇。均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学报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刊物上发表。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增
姓 名: 李增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4-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外国语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研究领域: 西方文论、英美文学、英美诗歌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本人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76年高中毕业后下乡。1977年考入鞍山市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鞍山市第十五中学任英语教师。1981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工作。科研方向为西方文论、英美文学、英美诗歌,出版有专著、译著、论文等。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国家基础教育中心项目。 现任外语学院副院长、兼英语系主任。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简历:(含国内外访学) 1978年-1979年鞍山市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 获毕业证书 1981年-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88年-1988年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96年-1999年广州中山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获博士学位 1997年-1998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英语系 富布赖特访问学者 1998年-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英语学院 访问学者 主要工作简历: 1979年-1981年鞍山市第十五中学 英语教师 1988年-1995年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 助教、讲师 1995年-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副教授 2000年至今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教授 【社会学术兼职】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文学学会理事
获得奖项
(含教学、科研、个人奖) 1995年获吉林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2001年获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 2003年 作者1:《试论哈特曼的美学思想》,《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作者1:《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乔伊斯》,《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2002年 作者1:《论保罗·德·曼情感理论和修辞理论的统一》,《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第6期(为中 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全文转载) 作者1:《19世纪英国小说中人物的阶级地位与气味的关系》,《外国语》2002年第4期 作者1:《气味与人物的阶级属性》,《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001年 作者2:《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动向及课题》《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作者1:《关于21世纪英国文学课程改革的思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特刊 作者1:《乔伊斯、尼采、布鲁姆:修正主义的"反讽"》,《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作者1: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2000年 作者1:《斯宾塞的〈牧羊人日历〉》,《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外国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作者1:《论华滋华斯的罗格斯中心主义》,《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作者1:《论素质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几种关系》,《中小学师资培训》2000年第11期 作者1:《永不漂流的精神-读〈鲁宾逊漂流记〉》,《外国文学名著鉴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月 作者1:《芸芸众生相 一副世态图-读〈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名著鉴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月 1999年 作者1:《威廉斯·卡洛斯·威廉斯诗歌新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为上海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转载) 1998年 作者1:《开创跨掉派诗歌的神话》,《中上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作者1:《一个自然两种文化》,《外国语》,1998年第2期 作者1:《论保罗·德·曼的解构主义》,《基础英语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 1997年 作者1:《论艾略特对现代诗歌的理论建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专著:《结构主义在美国的本土化过程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译著: 《美国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译者,40万字 教材: 《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吉林省自考办,2002年4月
承担项目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五万元 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项目,五千元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彭军
姓 名: 彭军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0301无机化学
研究领域: 多金属氧簇配位化学和材料化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彭军于1980年从师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郑汝骊教授, 两年后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4年成为化学学院无机专业博士点首批博士生, 在我国著名多酸化学家王恩波教授指导下于1997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 2000年以来发表SCI检索论文60篇, 一些论文被国际核心刊物, 如Chemical Review, Angew.Chem.Int.Ed.Engle, Inorg.Chem., Adv.Material, Chem. Materials 等引用, 为扩大我国多酸研究在世界的影响做出了贡献. 主持或参加了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委项目、外国文教专家重点项目等10项科研项目. 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 省级自然科学奖一项和吉林省优秀专利发明人称号. 主讲化学基础课教学, 高等无机化学研究生课等8门课程. 指导硕士研究生16人、博士研究生8人. 主持完成了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大学无机化学网络教育的研究". 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华为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和院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目前在多金属氧簇材料化学和生物活性方向开展科研工作。 【学习工作简历】 1980.8-1982.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硕士研究生 1982.12 获理学硕士学位(导师,已故郑汝骊教授) 1994.8-1997.12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博士研究生 1997.12 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王恩波教授) 19959.10-2000.8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 1982.8-1983.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助 教 1983.8-1992.11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讲 师 1992.12-2000.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 2000.8-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教授 2001.3-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1995年-2000年间两次赴意大利进行国际合作和访学.在意大利国家顾问委员会化学材料研究所期间, 与Bellitto博士合作完成欧共体资助的"新型分子导体"项目(DGXII). 在佛罗伦萨大学Gatteschi教授实验室访学期间进行了分子磁簇的研究, 出席了第34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并有两篇论文收录于国际配位化学会议论文集. 2004年对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进行了两个月的短期访学, 并与该所开展了长期的合作研究.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化学会会员
获得奖项
1.瞿伦玉,陈亚光,彭军,取代型杂多配合物异构体的合成、性质及催化性能的研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教委,三等奖,1997年 2.彭军,华为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东北师范大学,1999年 3.彭军,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院级优秀共产党员,中共东北师范大学委员会,2003年4月 5.王恩波 许林 苏忠民 彭军 龚剑,多酸的修饰化及不同连接的网络拓扑,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2),2005年 6.马慧媛,彭军,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自然类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2006-8-23 7.彭军,吉林省优秀专利发明人 吉林省知识产权局2006-4-23 8.马慧媛,彭军,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06-3-25
著作及论文
2003-2005年已发表论文目录: 1. Zhangang Han,Yulong Zhao,Jun Peng*,Huiyuan Ma,Qun Liu,Enbo Wang,Ninghai Hu,Hengqing Jia,Eur. J. Inorg. Chem., 2005, 264-271. 2.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and Zhifeng Xin Eur. J. Inorg. Chem., 2005, 3811–3814 3.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Xia Yu and Enbo Wang,Eur. J. Inorg. Chem., 2006, 385–388. 4.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Aixiang Tian, Qun Liu, Jianfang Ma,Enbo Wang and Ninghai Hu,Cryst. Eng. Comm., 2005,7(63), 380–387. 5. Bo Xue, Jun Peng,* Zhengfeng Xin, Yumei Kong, Li Li and Bin Li,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5, 15(45), 4793- 4798 Hot Article 6. Huiyuan Ma, Jun Peng,* Zhangang Han, Xia Yu and Baoxia Dong,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78 (12), 2005, 3735-3739 7.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Yuhua Feng, Jinan Yin, Qun Liu,Electroanalysis, 2005, 17, No. 12, 1097-1102. 8.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Huiyuan Ma, Qun Liu, Enbo Wang,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5,738,1–7. 9.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Aixiang Tian, Yuhua Feng, Qun Liu,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5, 178, 1386-1394. 10. Yuhua Feng, Jun Peng*,Zhangang Han, Huiyuan Ma,J.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5,286,589-595. 11. Y.H. Feng, Z.G. Han, J. Peng*, Xiangrong Hao,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734 (2005) 171-176. 12. Yanhui Chen, Jun Peng*, Hongquan Yu, Zhangang Han, Xiaojun Gu, Zhenyu Shi, Enbo Wang, Ninghai Hu,Inorganica Chimica Acta 358 (2005) 403–408. 13. Xiaojun Gu, Jun Peng,* Zhenyu Shi, Yanhui Chen, Zhangang Han, Enbo Wang, Jianfang Ma, Ninghai Hu,Inorganica Chimica Acta 358 (2005) 3701–3710. 14.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Enbo Wang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737, 2005, 147-151. 15.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5, (8) 885–888 16. Zhenyu Shi, Xiaojun Gu, Jun Peng *, Yanhui Chen,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5, 178, 1386-1394. 17.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Qun Liu, Enbo Wang,Electrochimica Acta, 2005,51, 218–224 于洪全,彭军* ,关宏宇,辛志峰,潘燕,龚剑,邵长路, 董宝霞 ,科学通报,2005, 50(24), 2725-2728. 18. Baoxia Dong, Yanhui Chen, Jun Peng*, Yumei Kong, Zhangang Han,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5,748 171–176. 19. Baoxia Dong, Jun Peng?, Yanhui Chen, Yumei Kong, Aixiang Tian, Hongsheng Liu, Jingquan Sha,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2006,已接受 20. Yanhui Chen, Jun Peng*, Hongquan Yu, Zhangang Han, Xiaojun Gu, Zhenyu Shi,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Inorganica Chimica Acta, 2004, 358(2), 403-408. 21. Huiyuan Ma, Jun Peng*, Yanhui Chen, Yuhua Feng and Enbo Wang,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4, 177,3333-3338. 22. Xiaojun Gu, Zhenyu Shi, Jun Peng*, Yanhui Chen,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4, 694, (1-3), 219-222. 23. Yanhui Chen, Xiaojun Gu, Jun Peng*, Zhenyu Shi, Hongquan Yu,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4, 7(5), 705-707. 24. Yanhui Chen , Xiaojun Gu , Jun Peng* , Zhenyu Shi and Enbo Wang,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04, 692, (1-3), 243-247. 25. Zhangang Han, Huiyuan Ma, Jun Peng*, Yanhui Chen,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4, 7 (2), 182-185. 26. Huiyuan Ma, Jun Peng*, Zhangang Han, Yuhua Feng and Enbo Wang,Thin Solid Films, 2004, 446(2), 161-166. 27. Zhangang Han, Yulong Zhao, Jun Peng*, Huiyuan Ma, Qun Liu, Enbo Wang, Ninghai Hu,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4, 177, 4325-4331. 28. PENG Jun,* LI Wen-zhuo, ZHAO Xian-ling,HANZhan-gang and HUANG Bai-qu,高等学校化学研究,2004,20(1),6-9。 29. Huiyuan Ma, Jun Peng,*, Baibin Zhou, Zhangang Han, Yuhu Feng 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4, 233, 14–19. 30. 马慧媛,周百斌,彭军*,刘益春,彭慰先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4),465-468。 31. 马慧媛 彭军* 韩占刚 冯宇华 王恩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11),1993-1995。 32. Xiaojun Gu, Yanhui Chen, Jun Peng*, Zhenyu Shi, Enbo Wang and Ninghai Hu,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2004, 697, (1-3), 231-235. 33. Xiao Guang Zhou, Zhan Gang Han, Jun Peng*, Jie Sheng Chen, En Bo Wang, Chun Gui Tian, Li Ying Duan and Ning Hai Hu Inorg. Chem. Commun., 2003, 6, 1429-1432 34. Zhenyu Shi, Jun Peng*, Carlos J. Gomez-Gacia, Samia Benmansour, Xiaojun Gu,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06, 179, 258-265. 35. 卤硫铜钼氧簇-ET荷移盐的制备和表征 彭军*,马慧媛,韩占刚,王恩波物理无机化学研究进展,陈天朗,陈荣,肖慎修,何福城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p298. 36. 多金属氧酸盐电化学漂白化学纸浆和纤维的技术,彭军,陈延辉,白青龙,李文卓 中国专利号:ZL 01 1 39575.3, 授权公告日: 2005年5月18日
承担项目
1.悬臂式多酸衍生物的分子设计、组装和功能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711011),2003-2005,负责人。已完成。 2.多缺位多金属氧簇的悬臂衍生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671016),2007-2009,负责人。 3.手臂式多酸衍生物及其成孔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批准号:2002-004),2003-2004,负责人。 4.顺磁探针法研究多金属氧簇与生物活性有机分子的接枝和剪切反应,教育部留学基金委(项目批准号:教外司留[2001]345号),2001-2003,负责人。 5. 杂多酸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教育部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2000-2003,,参加人(第三名)。 6. 复合氧化物漂剂的研制,吉林省科委(项目批准号:吉科合字第990554-2号),1999-2001,负责人,已完成。 7.新型功能材料一取代型杂多酸参杂聚苯氨的合成和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9671004),1997-1999,参加人(第二名),已完成。 8.新型分子导体,欧共体(项目批准号:DGXII),1995-1997,国外合作者(主方: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化学材料研究所,罗马),已完成。 9.无机金属扑啉及其过氧化物的合成与催化活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9471009),1995-1997,参加人(第三名),已完成。 10.以固体酸取代硫酸制备粉檀麝香,吉林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1994-1996,负责人。 11.大学无机化学网络教育的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吉林省教育厅,2003-2005,负责人。 12. 外国文教专家重点项目: 无机-有机杂化电磁双功能分子材料(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编号2005, 0360),负责人。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张贵新
姓 名: 张贵新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6-5-5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继续教育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40104比较教育学
研究领域: 成人教育学原理、教师教育比较、高等教育学原理等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张贵新教授多年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工作,在全国教师教育界已有一定影响,担任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继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成人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并被教育部聘为曾宪梓基金会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师范司聘为继续教育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财务司聘为师范教育补助专款项目评审专家等。而且在国际教师教育界也有一定影响,曾被日本以知名的教师教育专家身份邀请参加会议。并于2001年,以比较教师教育研究方向的带头人与另两位专家合作, 争得比较教育学博士授权点;2003年作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带头人获得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被评为比较教育学博士生导师,于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张贵新教授于1946年5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65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后留在东北师范大学,全身心致力于数学教育、教师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了大量学术研究论文和著作,得到多家报刊转引和有关部门的奖励;并多次为教育部和一些职能司局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在教师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张贵新教授担任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期间,受教育部师范司的委托承担并主持了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受到各省市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赞颂;受教育部师范司的委托,牵头承担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研究与实施任务,协同全国51个实验区,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效果,张贵新教授还将自己担任社长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论坛、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助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良师益友,使该刊成长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师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效”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张贵新教授积极参加全国网络教育试点校的申报工作,为东北师大争得“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现正在全国开展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下,于2003年10月为学校争得网络学历教育招生权,使我校成立了“网络学院”现招生1600人,为我校办学开辟了新途径,创建了新模式。 目前,张贵新教授除担任东北师大校长助理兼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东北高师培训中心主任、东北高校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主任、《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社社长等职务外,还在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上不停耕耘,现指导6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在指导的每届硕士生中,有的被评为优秀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分到高校任教,反映良好。 【学习工作简历】 1965.9—1970.8 在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 1970.8—1972.8 在吉林大学进修学习 1972.9—1984.1 在东北师大数学系任教 党总支副书记 1984.1—1985.9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5.9—1987.9 在东北师大数学系任教 讲师、副教授 1987.9—1998.12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社工作 教师教育研究、教授、社长 1998.12—2000.8 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工作、教授、校长助理兼全国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0.8—现在 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兼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社会学术兼职】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比较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继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成人教育协会副理事长,被教育部聘为曾宪梓基金会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师范司聘为继续教育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财务司聘为师范教育补助专款项目评审专家等。
获得奖项
1.《师范教育史》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界一等奖”2005.2 2.《多功能、专业化、开放式教师继续教育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吉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12 3.“中小学信息教育平台应用与推广”项目,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12 4.“欧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论文,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一等奖,2002.12 5.《师范教育史》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12 6.《趣味数学史话》著作,获长春市政府三等奖,2002.1 7.《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著作获东北师范大学一等奖,2003.10 8.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作及论文
1.欧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教育研究》2001.2独撰 2.多层次、多渠道发展高师继续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1.6独撰 3.深化高师改革 建构教师教育新体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7独撰 4.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阶段与走向《东北师大学报》(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2转载)2001.1独撰 5.对日本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4(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6转载) 6.构建高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1.9独撰 7.对美国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3独撰 8.国家级培训在东北师大《人民教育》2001.11独撰 9.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述评《东北师大学报》(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2转载)合撰(第一位) 10.对教师专业化现实与未来探讨《外国教育研究》2002.2独撰 11.关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4合撰(第一位) 12.国际教师专业特性论介评《外国教育研究》2002.11合撰(第一位) 13.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0.5独撰 14.调查中学教师素质现状,探索21世纪的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11合撰(第一位) 15.对“校本培训”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2独撰 16.继续教育实验成果丰富《中国教育报》2001.11独撰 17.师大为继续教育助力《中国教育报》2000.8独撰 18.培养高素质教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独撰 19.对中学教师素质的量化中、揭示继续教育目标和方法《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3独撰 20.师训工作20年《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独撰 2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上海)《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4独撰 22.实现职前职后沟通 构建教师教育新格局《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7独撰 23.再论深化高师改革 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年会优秀论文》《东北师大出版社》2003.9独撰 24.对“工程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探索《湖南小学教育》2002.5独撰 25.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与发展《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8独撰 26.关于高师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2独撰(第二位) 27.对德国教师教育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独撰 28.对荷兰教师教育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1独撰 29.教师合作与教师发展.国际教师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管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篇第二位》《语文出版社》2005.1第二位 30.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框架下,构建我校现代远程教师教育体系--《中小学教师培 训》2005.11独撰 31.在现代远程教育框架下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国际教师教育论坛2005.10第一位作者 为教育部讨论、撰写文件或咨询报告项目(教育部师范司以公文印证):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经验材料,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2.9 2.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指导意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2.3 3.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方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2.1 4.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培训指导意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0.6 5.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0.3 6.部分师范院校负责人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座谈会纪要,教育部师范司教育司,2000.3 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师范教育司,1999.5 8.关于高师本科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1998.4 学术著作和教材目录: 1.《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主编(专著)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11 2.《师范教育史》主编(专著)湖南出版社,2002.3 3.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东北师大出版社》2003.9主编 4.《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设计》东北师大出版社,主编2002.6 5.《中小学教师教育专题研究》主编(专著)(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6 6.《新时期师德修养简明读本》主编,首都师大出版社,2005.5 7.《中国师范教育通览》(改革卷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10 8.《趣味数学史话》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10 9.《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副主编,全书由本人执等、统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 10.《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本人参编,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4
承担项目
1.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此课题延到“九?五”期间继续研究,现已结题,形成一本论文集。全书由本人执笔、组织完成,于1998年4月正式出版 2.教育部“九五”重点研究课题《跨世纪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现已结题。——以下皆为“十五”期间研究的课题 3.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大课题(后延续到“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本人任《师范教育史》主编,师范教育史研究项目负责人。《师范教育史》一书,已于2002年3月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4.教育部师范司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研究》1999.10 5.教育部师范司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研究》2000.5 6.教育部师范司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目标、内容与方式研究》2000.5 7.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现代信息化教育软件平台研究开发—中小学信息教育平台》2000.6 8.教育部师范司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2000.8 9.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师资培训项目:《爱生学校(child-friendly school)课堂教学模式改革》(2001-2005周期) 10.教育部师范司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师范教育信息库建设》2001.5 11.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专项研究课题:《高校教师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2002.10 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师教育体制创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机制研究》2002.12 13.教育部师范司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稳定、发展研究》2005.5 14.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师资培训项目:“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05.4 15.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师资培训项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05.6 16.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络课程开发与研制。2004.2立项,2006.3结题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付强
姓 名: 付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3-31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030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研究领域: 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功能材料化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傅强,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教学工作的主要业绩有: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高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建立了"一体化,多层次"的新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基础化学实验室统一管理的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现承担吉林省教改项目"高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曾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和吉林省全省优秀教师称号。 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应用量子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和功能材料化学。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吉林省自然科学项目7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993年-1995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1995年-1999年任化学系系主任,1999年-2003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现任化学学院教授委员会教授,化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学习工作简历】 1995年9月-1999年6月: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6月理学博士学学位 1985年9月-1987年1月:东北师范大学物质结构助教进修班学习 1978年3月-1982年1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1982年1月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7年12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1992年12月-1997年12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86年9月-1992年12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讲师 1982年3月-1986年9月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助教 【社会学术兼职】 吉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科研方向】 1. 应用量子化学 主要从事有机铁磁性分子设计的理论研究。有机铁磁体以其潜在的优越性能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成为新材料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得到有机铁磁体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具有多重态基态的稳定的高自旋分子,第二个任务是设计高自旋分子间的自旋平行排列。因此,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有机高自旋分子间的磁性耦合及分子的稳定性既有重要理论意义又可为实验上制备有机铁磁体提供理论依据。 2. 分子反应动力学 主要从事大气化学和燃烧化学中一系列重要自由基反应的反应机理理论研究。应用量子化学理论方法,计算反应势能面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各物种的分子几何及能量;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中间体和过渡态,寻找可能的反应通道;用内禀反应坐标法进行反应路径解析,通过反应化能确定最佳反应通道。在目前大气化学某些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在实验上存在某些困难的情况下,在理论上研究这些分子的产生、结构及稳定性对从深层次上了解这些反应机理,及大气物理化学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功能材料化学 主要从事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酞菁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能及催化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并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为改善酞菁的溶解性和加工特性,使其具有更佳的物理化学性质,聚合酞菁和配位酞菁的研究更具有意义,采取一定的方法合成新的聚合酞菁和配位酞菁,经表征测试筛选新型的功能材料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
获得奖项
1. 傅强,全省优秀教师,批准单位:吉林省人事厅、吉林省教育厅;级别:省级,2001年 2. 傅强,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批准单位: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7年 3. 傅强,省直先进工作者,批准单位:吉林省人事厅,级别:省级,1994年 4. 傅强,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批准单位:国家教委,级别:部级,1991年
著作及论文
(一) 主要学术论文 1. 傅强*,陈丽莉,潘秀梅,李泽生,孙家钟。CH3O2·+NO气相反应密度泛涵理论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6),2003年。(SCI) 2. 陈彬,傅强,孙海珠,谢德民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0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7),2003,(SCI) 3. 马继承,牛效迪,李银艳,赵宝中,傅强*,共面堆积的一维线性酞菁,化工新型材料,31(4),2003年 4. 傅强*,仇永清,崔岚,陈丽莉,马继承,异自旋中心三自由基分子的磁性设计。化学学报,60(10),2002,(SCI) 5. 马继承,潘秀梅,傅强,王荣顺,C2H3+NO OH+C2H2N反应机理的密度泛涵理论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专辑),23,2002 6. 尹彦冰,赵宝中,杜锡光,傅强*,耐高温抗静电聚合酞菁,化工新型材料,30(8),2002 7. 潘秀梅,马继承,傅强,程昌,王荣顺,C2H3+O2 HCO+H2CO的密度泛涵理论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8(1),2002 8. 董松,傅强,李杨,赵宝中,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S/I/B)星型嵌段聚合物的研制方法,弹性体,12(2),2002 9. 赵红梅,傅强*,仇永清,陈丽莉,2,2\'-联吡啶同自旋双自由基的量子化研究,化学学报,59(11)2001,(SCI) 10. 陈丽莉,赵红梅,杨晓霞,傅强*,仇永清,双自由基间苯体系铁磁分子设计,分子科学学报,17(2),2001 11. 赵宝中,,王秀军,傅强,孟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电子结构与药性的关系,分子科学学报,16(2),2000 12. 赵宝中,傅强,荣大奇,王荣顺,水环境介质中有机污染微观分布的理论模型,分子科学学报,16(1),2000 13. 崔岚,赵鹏程,傅强*,异自旋中心有机铁磁体分子设计,东北师大学报,(1),1999 14. Qiang.Fu*,M.Yang,B.Chon,E.B.Wang,D.M.Xie,E.M.Jiang,J.Peng,Qantum Chemistry Study on the Heteropoly Blues of Molybdosidic Series With α-Keggin Struetune,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13(3),1997 15. Q.H.Yang,Qinag Fu,J.F.Liu,Synthesis,Struetune and Properties ofα-Keggin Type of K6H3[ZnW11O40Al]9.5H2O,Chemical Reseu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13(4),1997 16. 傅强*,王荣顺,姜忠明,杨明,赵成大,[SiMo(V)Mo10(VI)O40]6-及其钒取代的量子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3(2),1997 17. 杨明,傅强*,陈彬,姜忠明,谢德民,赵成大,[SiMo4(V)Mo8(VI)O40]8-及其钒取代物的量子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3(2),1997 18. 路慧哲,傅强,仇永清,赵成大,三氮分子的磁性设计,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8(5),1997 19. 路慧哲,仇永清,赵成大,傅强,卤代PNNO的磁性及相变温度,化学学报,(55),1997 20. 郑学仿,陈玉,傅强*,陈彬,赵成大,张辉邦,甲硫醛单分子热分解反应,化学研究与应用,9(3),1997 21. 郑学仿,张晓辉,郭明,傅强*,陈玉,赵成大,张辉邦,化学动力学中隧道效应的研究IV-甲硅硫醛单分子热反应,分子科学学报,13(1),1997 22. 傅强,任爱民,潘秀梅,苏忠民,谢德民,聚并苯和取代聚并苯电子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2(3),1996 23. 陈彬,王芳,傅强*,刘景福,双核金属酞菁离散变分X2方法研究,分子科学学报,12(4),1996 24. 黄宗浩,傅强,佟拉嘎,仇永清,王秀军,王荣顺,新型有机发光材料-恶二唑衍生物,功能材料,27(4),1996,(EI) 25. 傅强*,陈彬,张红革,杜锡光,邵允,赵成大,Fe(Ⅱ)Co(Ⅲ)卜啉复合物电子结构的INDO研究,东北师大学报,(4),1993 26. 傅强*,陈彬,赵成大,张红革,赵宝中,任爱民,金属钋啉和金属酞菁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结构,东北师大学报,(4),1993 27. B.Chem,C.N.Zhao,Qiang Fu,Ab Initio Study on the Dehyduogenation of Methylumine,Methylamine and Amino-Carbene,Journal of Molecular Scince,8(2),1992 28. 傅强,夏欣夫,赵成大,黄敬安,陈彬,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Ⅶ)--乙炔与乙烯[2S+2a]环加成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2(2),1991 29. 陈彬,赵成大,傅强,黄敬安,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Ⅵ,甲胺脱硫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化学学报,49,1991 30. 陈彬,赵成大,傅强,李英伟,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Ⅷ)--甲基叠氮热解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2(2),1991 31. 陈彬,赵成大,傅强,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X)--氨基卡宾脱氢反应的从头计算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2(7),1991 32. 陈彬,赵成大,傅强,林宪杰,甲亚胺异构化反应的反应路径解析,化学物理学报,4(7),1991 33. Z.H.Huang,C.D.Zhao,Qiang Fu,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ged Solition State in Polyacetylene using the ppp Method,Synthetic Metals,36(2),229-233,1990,(SCI) 34. B.Chen,C.D.Zhao,Qiang Fu,Reaction Ergodography for the 1,2-H Shift and In version Processes of Amino-Carbene,Chinese Jounal of Chemistry,(3),1990 35. 陈彬,傅强,赵成大,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Ⅴ顺-反-氟代乙烯基负离子异构化反应路径解析,化学学报,48(9),1990 36. 赵成大,陈彬,傅强,甲亚胺脱氢反应的量子化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6(2),1990 37. B.Chen,C.D.Zhao,Qiang Fu,J.A.Huang,Abintio Study on the Isomerization and Dehyduogenation of Methylnitrene,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y,5(4),1989 (二) 教材 1. 傅强,贺庆林,李顺玉,王晓红,姚晓华,普通化学实验,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2 2. 李宗和,傅强,林海伦,高剑南,孙仁安,李明,李奇,结构化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 (三) 鉴定成果 1. 傅强,杨明,陈彬,谢德民,王恩波等,杂多酸的电子结构和催化反应设计,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价水平:国内领先,1996年
承担项目
1.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锂锰氧化物研究。吉林省科技厅(ZK20000133)2000-2003年,经费20.00万元,主持 2. S/I/B星型嵌段聚合物的研制,吉林省科技厅,(20010512),2001-2003年,经费6.00万元,主持 3. 多功能特种涂料的合成及特性研究,教育部,2000-2002年,经费6.00万元,主持 4. 有机铁磁体的分子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4-1996年,经费4.50万元,参加 5. 杂多酸的电子结构与催化反应设计,吉林省科技厅,(926006)1992-1995年,经费2.50万元,主持 6. 双核金属酞菁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1-1993年,经费3.20万元,参加 7. 化学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88-1990年,经费3.0万元,参加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任炳忠
姓 名: 任炳忠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3-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1012生态学
研究领域: 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昆虫毒理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任炳忠,教授,理学博士,农学博士后。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 获理学学士学位; 同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从事昆虫分类学研究,1990年毕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6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昆虫生态学研究,1999年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曾以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身份在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现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长春市青年联合会理事,吉林省咨询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多门,包括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及野外综合实习等。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5人,其中硕士25名、高校硕士3名、硕博连读1名、博士生6名;另外作为副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东北林业大学)。 曾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动物学野外实习)1项,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1995]及获华为奖(奖教金)[1999]各1项。 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昆虫生态学、资源昆虫学、农林昆虫及害虫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SCI论文1篇。 发表直翅目昆虫新属2个,新种40余个;鳞翅目蝶亚目昆虫新属1个,新种3个。发表的论文多次被美国的《Biological Abstracts》、《Entomology Abstracts》,英国的《Zoological Record》及中国的《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等收录。 近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 同时参加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简历: 1983,9 ——1987,7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 1987,9 ——1990,7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学习(硕士) 1996,7 —— 1999,7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习(博士) 主要工作经历: 1990,7 ——1992,11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助教。 1992,12 —— 1998,11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师。 1998,12 ——2002,11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02,12 ——现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导师。 1999,9 ——2002,4 在职于吉林农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社会学术兼职】 吉林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长春市青年联合会理事 中国昆虫学会会员 吉林省咨询协会常务理事 《动物分类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物学及林学学科网络评审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网络评审专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获得奖项
1995年获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1999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华为奖教金奖
著作及论文
出版的论著: 专著[Monograph] : 1、《东北蝗虫志》(2001,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松嫩草原蝗虫的生物?生态学》(2002,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编[Writings] : 1、《蚂蚁生产技术》(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 2、《东北蝶类志》(副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3、《中国长白山动物》(副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2002年 4、《吉林省生物种类与分布》(参编,昆虫纲--直翅目部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 5、《中国珍稀动物》(参编,无脊椎动物部分),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 6、《动物大世界》(科普,二合编作者之一)内蒙古少儿出版社出版,1999年。 7、《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参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8、《长白山生物种类与分布》(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发表的学术论文(注:*为通讯作者) 2007年 NA LI, BING-ZHONG REN* 2007 Karyotypes of Tettigoniidae (Orthoptera: Tettigonioidea) in Northeast China,Zootaxa,1457:61-68.(SCI). 王利明 任炳忠* 2007 吉林克蚱雄性的发现,东北师大学报(自),39(1):136~137. 2006年 赵卓 任炳忠* 2006 斑腿蝗科2种蝗虫卵子发生比较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8(5):501~504。 郝锡联 王利明 任炳忠* 2006 吉林省四平地区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动物分类学报,31(4):819~820。 任炳忠 刘毅 左代代 杨伯然 2006 长白山水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吉林林业科技,35(6):13~17。 王利明 袁海滨 任炳忠* 2006 吉林省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动物分类学报,31(1):146~147。 孙晓玲 任炳忠 赵卓 高长启 周广平 2006 东北地区不同生境内蝗虫区系的比较,生态学杂志 25(3):286~289。 孙晓玲 任炳忠* 高长启 2006 中国长白山北坡蝗虫生态适应特性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38(1):95~99。 袁海滨 王利明 任炳忠* 2006 中国长白山地区台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 动物分类学报,31(2):373~375。 郝锡联 赵卓 周革 任炳忠 2006 四平地区六种蝗虫精巢发育的动态变化,生态学杂志,25(8):950~953。 刘 淼 任炳忠* 2006 中华蚱蜢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6~9。 李 娜 袁海滨 任炳忠* 2006 松花湖地区螽斯总科昆虫名录,吉林林业科技,35(2):32~33。 杜秀娟 任炳忠* 吴艳光 袁海滨 2006 长白山北坡访花昆虫研究(I):吉林省访花食蚜蝇科昆虫23新记录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8(4):373~375。 2005年 王日昕 王利明 任炳忠* 2005 中国东北地区蚱属一新种(直翅目,蚱科),动物分类学报,30(1):90~91。 邢飞 高文财 于艳萍 任炳忠* 2005 东北地区蝗虫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期:20~22。 高文财 邢飞 任炳忠* 2005 昆虫利它素的研究概况,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期:36~38。 宋丽文 任炳忠*等 2005 松纵坑切梢小蠹信息化学物质野外诱集效果试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 38~40. 赵卓 任炳忠 奚耕思 2005 绿牧草蝗精子发生观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7(6):603~605。 官昭瑛 吴艳光 袁海滨 任炳忠* 2005 昆虫访花机制研究概况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7(6):608~613。 2004年 杨柏松 任炳忠 图力古尔;2004 东北地区虫草属二新记录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6(2):148~150。 赵卓 于艳萍 任炳忠* 2004 吉林省四平郊区蝗虫群落组成及其时间动态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6(3):267-271。 赵卓 刘国东 刘克文 任炳忠* 2004 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关系的研究概况,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25(3):4-7。 王红宇 郝锡连 赵卓 任炳忠* 2004 吉林省大豆害虫的种类与分布(II),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25(3):19-21。 王日昕 王利明 任炳忠* 2004 克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科),动物分类学报,29(4):730-732。 魏文娟,任炳忠*;我国直翅目昆虫细胞分类学研究现状,昆虫知识,2004,41(2):123~126。 Ren Bingzhong, Wang Liming, Meng Tao 2004 A new species Of Tetrix Latreille (Orthoptera, Tetrigoidea) from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9(3): 462~463. 2003年 杨彦龙,任炳忠;吉林省农林天敌昆虫区系及多样性研究(III),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期:69~74。 杨柏松,任炳忠,图力古尔;吉林省虫草属一新记录种,菌物研究,2003,1(1):46~48。 郝锡联,任炳忠,穆永光;吉林省大豆害虫的种类与分布(I),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2003,24(4):34~36。 任炳忠,魏文娟,孟庆繁;长白山地区访花蝴蝶的初步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615~620。 任炳忠,孟涛,孙晓玲;吉林省蚱总科昆虫一新种(直翅目),动物分类学报,2003,28(2):263~264。 任炳忠,王利明,孙晓玲;吉林省松花湖库区台蚱属昆虫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动物分类学报,2003, 28(3):491~492。 任炳忠,王利明,孙晓玲;长白山地区蚱总科昆虫一新种(直翅目),动物分类学报,2003,28(4):679~681。 2002年 任炳忠,李典忠,孙晓玲,李玉;吉林省农林天敌昆虫区系及多样性的研究(II),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 24(1): 28~39。 赵卓,任炳忠,奚耕思;四平转山湖水库地区昆虫多样性的初步研究,生态学杂志,2002,21(3): 65~68。 刘新茹,孙晓玲,任炳忠;大豆害虫天敌昆虫的研究概况,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3):33~36。 孙晓玲,任炳忠,郝锡联;蚂蚁的独特之处,松辽学刊,2002,2:21~24。 任炳忠,赵卓,郝锡联;黑龙江省金色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昆虫学报,45(suppl.)22~24。 任炳忠,赵卓,郝锡联;吉林省雏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昆虫学报,45(suppl.)20~21。 王利明,孙晓玲,任炳忠;长白山地区昆虫的研究概况,动物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23~330。 任炳忠,孙晓玲,王海涛;吉林省沼泽蝗属蝗虫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东北师大学报,2002, 34(3): 70~72。 任炳忠,孙晓玲;四平市转山湖水库地区蝗虫的初步研究,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75~78。 魏文娟,任炳忠;我国蝗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北华大学学报,2002,3(6):481~484。 孟涛,任炳忠;蝗虫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概况, 北华大学学报,2002,3(6):485~490。 赵卓,任炳忠;四平转山湖水库地区主要昆虫群落时间动态的初步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7): 26~28。 教学研究论文 任炳忠,包振民; 浅谈高师生物专业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教学研究,1999年, 第一期:99~111。
承担项目
主持项目 1、吉林省镇赉县林业局项目:生态草有害生物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2006~2007) 2、吉林省林业科学院项目:小蠹虫信息素。(2005~200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林区直翅目昆虫系统学研究.。(2005~2007) 4、吉林省科技厅项目: 长白山地区访花昆虫多样性及其访花机制的研究。(2004~2006) 5、吉林省科技厅项目:长白山地区虫草资源及其引种驯化的研究。 (2002~2004,已完成) 6、吉林省环保局项目: 蝗虫滋生地的生态治理(2001~2002,已完成) 参加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酯酶同工酶法对蝗虫分类的研究。 1990~1993。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栗斑腹巫鸟繁殖生态的研究。(第一参加人; 负责食性部分)。1999~2001。 3、科技部重大项目: 东北地区动植物资源标本库。1999~2004。 4、国家林业局项目: 松鸡类专项调查。2003~2005。 5、教育部项目:菊头蝠科蝙蝠捕食行为与鳞翅目昆虫反捕食行为的协同进化研究。2004-2006。 6、吉林省计委项目:分子育种技术在野生绿头鸭驯化饲养中的应用。2005~2007。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堂厚
姓 名: 孙堂厚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7-5-28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政法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204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研究领域: 中共党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政党与中国政治发展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孙堂厚,辽宁省大连人。199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党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政党与中国政治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出版著作、教材15部。其中个人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文章)52篇,其中国家级2篇、学科级和CSSCI19篇,获省部级(含学会)以上科研获奖1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邓小平理论概论主讲教师[教高函(2004)1号]。 【学习工作简历】 1985.9-1989.7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本科 1989.9-1992.6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93.9-1996.6 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 博士研究生 1992.7-1993.9 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马列部 1996.7-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院长助理 政治系党支部书记 分党委党员 【社会学术兼职】 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吉林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 吉林省国史学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学工作】 本科: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政党史、中国政党与中国政治 研究生: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中国政党与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指导硕士研究生10人(不含同等学力学生),毕业4人。师资培训计划硕士研究生1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人。
获得奖项
获奖情况(近五年): 1 孙堂厚 长春市中国共产党80周年历程与统一战线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长春市委 2001-6-15 2 孙堂厚 吉林省党史学会纪念建党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吉林省党史学会 2001-6-20 3 孙堂厚 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吉林省委 2001-6-27 4 孙堂厚 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教育厅 2001-11-20 5 孙堂厚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部 2001-12-1 6 孙堂厚 中宣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中宣部 2003-12-1 7 孙堂厚 吉林省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研讨会论文类一等奖 吉林省委 2004-8-1 8 孙堂厚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 2004-11-1 9 孙堂厚 吉林省政府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吉林省政府 2004-11-1 10 孙堂厚 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吉林省社科联 2004-12-1
著作及论文
发表论文情况(近五年): 1 孙堂厚 大革命时期中共与北方地区国民革命运动关系述评 《燕山大学学报》 人大全文转载 2000-5-3 2 孙堂厚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大学报》 2001-7-1 3 孙堂厚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10-1 4 孙堂厚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的实证与人文关怀 《绥化师专学报》 2001-12-1 5 孙堂厚 论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的必然性 长白学刊 2002-6-1 6 孙堂厚 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社科信息报》 2002-6-30 7 孙堂厚 试析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在选择与形成中的相似性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12-1 8 孙堂厚 论长征的准备工作 《军事历史研究》 2002-12-1 9 孙堂厚 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博士点简介 《中共党史研究》 2003-1-1 10 孙堂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综述 《高校理论战线》 2003-3-1 11 孙堂厚 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理论前提和理论价值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人大全文转载 2003-3-1 12 孙堂厚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东北师大学报》专刊 2003-6-1 13 孙堂厚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独特视角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8-1 14 孙堂厚 试论理论创新与执政党建设 《北方交大学报》 2003-9-1 15 孙堂厚 简论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 《长白学刊》 2003-11-1 16 孙堂厚 新时期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依据论析 《上海党史与党建》人大全文转载 2003-12-1 17 孙堂厚 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2-1 18 孙堂厚 20世30年代旅居中国东北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参加中共问题述略 《世纪桥》 2004-2-1 19 孙堂厚 赶超战略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论析 《国史研究参阅资料》 2004-2-1 20 孙堂厚 试论邓小平总结革命与建设基本经验的方法论思想 《新长征》 2004-6-1 21 孙堂厚 论邓小平理论中的三农思想 《东北师大学报》 2004-6-1 22 孙堂厚 邓小平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 《东北师大学报》特刊 2004-6-1 23 孙堂厚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8-1 24 孙堂厚 邓小平总结革命与建设基本经验的方法及其特色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8-21 25 孙堂厚 战后国共谈判中的中共策略让步探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4-9-1 26 孙堂厚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9-1 学术著作或教材情况(近五年): 1 孙堂厚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 2 孙堂厚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0-9-1 3 孙堂厚 《光辉的历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5-1 4 孙堂厚 《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7-1 5 孙堂厚 21世纪课程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1 6 孙堂厚 《党魂》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10-1 7 孙堂厚 《邓小平理论概论网络课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 2002-10-1 8 孙堂厚 《民盟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关系研究》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12-1 9 孙堂厚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网络课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 2003-10-1 10 孙堂厚 21世纪课程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2-1 11 孙堂厚 当代中国政党与政治发展研究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5-1
承担项目
1. 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 项目来源: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项目批号:96ADJ012 时 间:1996-1999 经费数额:5万元 主持/参加:第一参加人 2. 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项目 项目批号:JS021A 时 间:1998-2003(顺延) 经费数额:6万元 主持/参加:第三参加人 3.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 项目来源:2000年度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项目批号:00BDJ003 时 间:2000—2003 经费数额:3万元 主持/参加:第二参加人 4. 邓小平理论 项目来源: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时 间:2000— 项目批号:144100003 经费数额:14.2万元 主持/参加:第三参加人(子课题负责人) 5. 邓小平理论中的政治学说体系研究 项目来源:吉林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 项目批号: 2001044 时 间:2001—2003 经费数额:0.4万元 主持/参加:第二参加人 6. “三个代表”与新世纪党的建设 项目来源:吉林省“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项目批号: 2003020 时 间:2003—2006 经费数额:0.8万元 主持/参加:主持人 7. 信息化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自筹) 时 间:2003—2004 经费数额:2万元 主持/参加:第二参加人 8. 邓小平理论概论 项目来源: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项目 项目批号: 0301004 时 间:2003— 经费数额:2万元 主持/参加:第二参加人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陈珊
姓 名: 陈珊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5-4-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研究领域: 微生物菌种选育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现为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现代生物学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环境微生物工程、现代微生物学等课程。2000年被学校聘为基础课主讲教师,目前主持校级《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曾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东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近年来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篇。 多年从事微生物菌株的选育、驯育、诱变及发酵力试验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荣获九二年长春第五界发明与新技术一等奖,东北地区发明展览会一等奖,并被载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从1998年至今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β-羟基丁酸酯的改性及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细菌合成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及其材料”和“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泡沫塑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吉林省科技厅项目“淀粉基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主要负责菌种选育、诱变及降解特性的研究,分离出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的真菌、细菌及放线菌十余株,并对PHB的降解特性和解聚酶的生化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简历 1978年3月——1982年1月 理学学士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83年9月——1984年6月 进修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95年9月——1999年7月 理学博士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工作简历 1982.1—1986.9 助教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86.9—1994.9 讲师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94.9—2002.12 副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2.12—现在 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社会学术兼职】 吉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 中国微生物学学会会员
获得奖项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 东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4年 吉林省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 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0年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 科研论文: 1. 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十三株真菌降解聚?-羟基丁酸酯膜特性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4) 2.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 聚β-羟基丁酸酯(PHB)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1) SCIE检索 3.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的纯化及性质,分子科学学报,2002.3 4.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 聚β-羟基丁酸酯解聚酶相关性质的研究,微生物学通报, 2002,29(3) 5.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 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的真菌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4(3) 6. 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一株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的真菌. 菌物系统,2001,20(3) 7. 次素琴 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PHB解聚酶的菌株,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 8.赵明明 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生物可降解塑料降解程度评定方法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2) 9. 马晶 陈珊 刘东波,等,DS9701菌株的紫外诱变及PHB解聚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1) 10. 刘东波 李丹 陈珊,等,黑曲霉木聚糖酶同工酶的性质及圆二色谱分析,分子科学学报,2004,20(4) 11.刘天识 陈珊 刘东波,等,一株可降解聚?-羟基丁酸酯(PHB)的真菌的紫外诱变,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8) 12.Chen C, Chen S, Xia HM,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leated poly (3-hydroxybutyrate), J.Appl polym sci, 2003, 88 13. 刘东波 张影 陈珊,等,生孢噬纤维细菌的滤纸纤维素的降解过程研究,微生物学报,2003,43(6) 14. 刘东波 张影 陈珊,等,生孢噬纤维菌的一个新菌株,微生物学通报,2003,31(2) 15.刘东波 陈珊 史晓昆,等,利用混合微生物酶制剂提高玉米芯饲用价值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16.刘东波 王秀然 陈珊,等,蒸汽爆破处理的玉米秸秆饲料饲用安全性的研究,吉林农业学学报2003,12 17.林景卫 张春玉 姜丽丽 陈珊,等,长白山灵芝(Ganoderma lucidum)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P)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 18.王秀然 刘东波 陈珊,一株生孢噬纤维菌的部分长度的16SrDNA的序列分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 19.陈成 陈珊 夏红梅,等,聚β-羟基丁酸酯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共聚物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1,4 20.胡克 吴东辉 杨德明 杨吉龙 陈珊, 远源沙尘暴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4 21.刘东波 李凤敏 陈珊,纤维素诺卡氏菌降解玉米秸杆和玉米芯的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2001,3 22.吴东辉 胡可 陈珊,等,Ecological Effects of Remote Smallsand Descending on Urban Area:Deduced from the ,Jour. Geosic.Res.NE Asia ,2000 23.李凤霞 陈珊 谭兴光,等,玉簪花减数分裂异常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2000,10. 24.刘春艳 张莉 夏红梅 陈珊,等,白色念珠菌的鉴定和培养, 东北师大学报, 2000 25.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碳源对毒蘑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农业与技术, 1996 26.陈珊 张常钟 刘东波,等,氮源对毒蘑菇丝体生长的影响, 农业与技术, 1996 27.张伟 刘东波 陈珊,等,大肠杆菌重组质粒扩增方法的研究, 农业与技术,1996 28.刘东波 陈珊 房岩,苏芸金杆菌的高浓度发酵研究农业与技术,1996 29.陈珊 张常钟 刘东波,等,东北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土壤生境的关系 生态学报,1995,15(1) 30.陈珊 张常钟 夏红梅,等,金针菇菌丝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研究(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农业与技术,1994 31.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等,金针菇菌丝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研究(一)碳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农业与技术,1994 32.刘东波 夏红梅 陈珊,等,加拿大啤酒酵母的驯化和发酵力研究(1)-酵母菌株455#、456#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93 33.张镇媛 陈珊 夏红梅,等,不同土壤栽参后对土壤分解微生物生态和有机质的分解作用,东北师大学报, 1993 34.刘东波 陈珊 张常钟,等,拿大啤酒酵母的驯化和发酵力研究(II)-啤酒酵母455#、456#的小型发酵试验,东北师大学报,1993 教学改革论文: 1.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 微生物学实验课考核方法初探, 高师21世纪教学改革丛书(生物学分卷),2002 2.陈珊 刘东波 夏红梅, 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加强对学生考核的几点体会,东北师大学报, 2000 3.张丽萍 郑易芝 陈珊,等, 深化实验课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向21世纪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2000 4.张丽萍 陈珊 梁忠岩,等, 创办生物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21世纪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2000 5.王丽 邹明谦 陈珊,等, 生物学科考试体系改革的探索, 高等理科教育, 2000 6.刘东波 陈珊, 在发酵工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教学研究,2003. 7.张丽萍 陈珊, 改革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科学,2004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羊草生物生态学(参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现代生物学进展(参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1 微生物学(参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承担项目
细菌合成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及其材料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29834102)1999-2000; 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20335) 2002-2004; 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泡末塑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邬志辉
姓 名: 邬志辉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9-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研究领域: 学校领导与管理、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与政策、中国教育现代化、教育全球化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邬志辉,黑龙江省鸡东县人,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师从著名教育学家王逢贤教授。现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教育全球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出版个人专著《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和《教育全球化:中国的视点与问题》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在教学上,承担本科生课程《学校管理学》、《现代教育管理技术》、《当代外国教育思潮》等,承担研究生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现代化导论》、《教育改革与政策的方法论研究》、《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研究专题》等。在科研上,先后主持承担全国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课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教育学硕士学位的比较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课题《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发展的挑战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课题《教育现代化指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和东北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基金课题《当代外国教育淅思潮研究》等五项。 【学习工作简历】 主要学习简历 1982-1986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校学习; 1986-1988 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 1988-1990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学习; 1993-1996 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6-1999 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习; 1999-2001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工作简历 1990-1991 1990年7 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东北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参加工作 并于9月赴吉林省抚松县第三中学参加社会实践锻炼; 1991-1993 东北师大“教育部东北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任教; 1993-现在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任教。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库”成员 长春市绿园区普阳小学名誉校长。
获得奖项
邬志辉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 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7 新闻出版局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2001.9。 邬志辉 宝钢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奖,1999.11。 邬志辉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制度创新 吉林省“挑战杯”优秀论文一等奖 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委、省科协、省学联,1999.5。 邬志辉 关于学生负担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吉林省“刘行杯”杯优秀论文室三等奖,1999.5。 邬志辉 张培 高等教育:追求理想还是满足现实吉林省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998.12。
著作及论文
主要论文: 邬志辉 教育的内在失衡与重建--人之和谐发展视角的审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邬志辉 多元智能学校:理论评介与个案分析 外国教育研究,2005.9。 邬志辉 欧洲终身学习质量指标述评 外国教育研究,2005.7。 邬志辉 绩效工资如何以“效”为先 现代教育报,2005-6-29(3)。 邬志辉 示范性高中评估应向何处去? 中小学管理,2005.4。 邬志辉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邬志辉 世纪初中国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中国教育学刊,2005.2。 邬志辉 新世纪中国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教育管理学的使命,中小学管理,2005.2。 邬志辉 发展性评估与普通高中的转型性变革,教育研究,2004.10。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4.11转载。 邬志辉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4,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 邬志辉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下),中小学管理,2004.7。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4.9转载。 邬志辉 陈学军 王海英 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指标框架研究,中小学管理,2004.6。 邬志辉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上),中小学管理,2004.5。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4.9转载。 邬志辉 陈学军 王海英 优质学校的概念、建设过程与指标框架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邬志辉 教育创新与教育自觉,当代教育科学,2003.22。 邬志辉 寻求教育智慧,上海教育,2003.12B. 邬志辉 教育全球化现象的多维审视,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4全文转载。 邬志辉 课程全球化的四种哲学观评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3转载。 邬志辉 安晓敏 郑亚杰 国内高校本科生学分制改革述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邬志辉 WTO教育报务贸易主要规则解析,外国教育研究,2003.3。 邬志辉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民办教育研究,2003.5。 邬志辉 教育全球化:悖论与挑战,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6全文转载。 邬志辉 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与问题反思,现代教育论丛,2002.3。 邬志辉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学研究,2002.6。 邬志辉 中国百年教育现代化演进的线索与命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邬志辉 中国近代教育历史演进的线索与命题,教育史研究,2002.1。 邬志辉 三种反教育现代化思潮评析,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5全文转载。 邬志辉 张培 创新教育:概念、定位与变革,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1.4摘载。 邬志辉 说的是素质教育,抓的是应试教育,教育参考,2001.1。 邬志辉、戴继天、唐德先 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学位与研究生研究,2001.1。 邬志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历史渊源与目的定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邬志辉 关于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0.5。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1.3全文转载。 邬志辉 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及其转化中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8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4摘载。 邬志辉 年鉴学与现代教育的发展逻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邬志辉 戴继天 唐德先 试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功能,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6。 邬志辉 教育现代化的代价意识与合理选择,教育发展研究,2000.12。 邬志辉 略谈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基础教育研究,1998.2。 邬志辉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及其启动点的选择,教育评论,1998.3。 邬志辉 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社会科学探索,1998.2。 邬志辉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制度创新,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4。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2全文转载。 邬志辉 推行教育现代化的三个理论前提,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6。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1全文转载。 邬志辉 关于学生负担问题的深层次思考,课程 教材 教法,1998.1。 合撰论文 解瑞红 邬志辉 哲学视野中的校长资源观,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4.12。 解瑞红 邬志辉 资源开发者:校长的新角色,中小学校长,2004.9。 陈学军 邬志辉 教育政策执行:问题、成困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4.9。 牛利华 邬志辉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与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陈学军 邬志辉 限度与作用:论教育政策与教育理论,全球教育展望,2004.7。 牛利华 邬志辉 对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过程的理性审视,现代教育科学,2003.8。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12全文转载。 牛利华 邬志辉 利益补偿:实现教育平等的阶段性尝试,教育科学,2003.2。 张 培 邬志辉 试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功能,集美大学学报,2002.2。 吴文莉 邬志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研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3。 张 培 邬志辉 现代化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现实主义,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4期转载。 李淑珍 邬志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和特点,新华文摘,1998.3。 1998年以前的重点刊物文章 邬志辉 教育先行的决策效益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7.8。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7.10全文转载。 邬志辉 高等教育:追求理想还是满足现实,上海高教研究,1996.3。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6.8全文转载。 邬志辉 关于教学环境问题的几点理论认识,东北师大学报(哲社),1995.3。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5.8全文转载。 邬志辉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及有关的方法论问题,上海高教研究,1990.4。 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0.12全文转载。 著作: 邬志辉 主编 管理学基础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邬志辉 主编 当代教育改革透析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邬志辉 专著 教育全球化:中国的视点与问题,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月版; 邬志辉 专著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邬志辉 主编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邬志辉 副主编 管理学新论,新华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邬志辉 参译 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邬志辉 参撰 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邬志辉 参撰 中学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版.
承担项目
邬志辉 主持人 《校长专业发展》,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2004.8-2005.6。(4.0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2003.12-2007.1。(5.5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当代教育改革》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课程开发项目,2003.11-2004.5,完成。(4.0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香港华夏基金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重大课题(委托项目),2003.6—2005.6。(10.0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信息化中国东北――东北教育》,东北师大211工程建设项目,2002.7――2004.11。(2.0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教育现代化指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霍英东基金会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基金,2002.3——2005.3。(15.0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项目,2001.10——2004.10。(5.0万元) 邬志辉 第二主持人 《优质学校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2002.1——2005.7。(4.0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当代外国教育思潮研究》,东北师大社科青年教师基金,2001.12——2002.12,完成。(0.5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内源性发展与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00.9——2001.12,完成。(1.0万元) 邬志辉 主持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教育学硕士学位的比较研究》,全国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1999.3——2000.3,完成。(0.3万元)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柳海民
姓 名: 柳海民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8-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40101教育学原理
研究领域: 教育学前沿问题研究、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柳海民教授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73年任乡村民办教师,1975年正式参加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82年本科毕业留校即赴西藏支教,1987年、1991年分获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 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 系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教育学原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教育概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学习经历】 教育学博士学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91) 教育学硕士学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87) 教育学学士学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82) 【工作经历】 2007.01-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12-2006.12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文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10-2002.12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12-1999.10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 1983.01-1995.12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副院长、教授 1982.01-1983.01 西藏师范学院(现西藏大学),援藏支教 【留访交流】 2007.05 日本东北福祉大学(Tohoku Fukushi Univ.),合作研究 2006.09-2006.10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Portland State Univ.),高教管理高级研修 2006.05 英国伦敦大学(Univ. of London)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 2005.10-2005.11 日本东北福祉大学(Tohoku Fukushi Univ.),合作研究 2004.10-2005.11 澳大利亚帕斯(Perth)、南澳(South AUST)、墨尔本(Melbourne)等大学,访问 2004.07 香港大学,第三届亚太地区教师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中日教师教育研讨会 2003.10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讲学 2002.02-2002.0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1.02 香港教育学院,访问 2001.01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Miyagi Univ. of Education),合作研究 1999.12 泰国曼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学术年会 1999.05 韩国公州大学(Kongju National Univ.),合作研究 1998.10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Miyagi Univ. of Education),合作研究 1996.05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合作研究 1992.10-1994.01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niv. of Connecticut)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科技名词委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基本理论学科组成员 吉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吉林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科组组长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主编 《现代中小学教育》杂志副主编 《教师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编委
获得奖项
荣誉奖: 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07) 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6) 吉林省高级专家 (2005) 吉林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2005)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 (2004) 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 (2002) 吉林省优秀教师 (2001) 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三等奖 (1999)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7) 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 (1997) 科研奖: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 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6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6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中国教育学会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二等奖,2005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2004 吉林省首届社科联优秀成果奖,2004 《教师职业专业化:高师院校发展的生命力》 中国教育学会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二等奖,2005 《论邓小平与中国教育发展》 吉林省委宣传部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 《现代教育原理》 吉林省首届社科联优秀成果奖,2004 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3 《高师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典型范例》 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3 《教育原理》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1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 《新世纪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构想》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 《21世纪初叶的中国高等教育思想与观念》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1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相结合新探》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 教学奖: “教育概论”,主持第1位 国家精品课程,国家教育部,2006 省级精品课程,吉林省教育厅,2005 《教育原理》,独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02 “面向基础教育,实施‘优师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第3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2001 吉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吉林省教育厅,2001 “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持第1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2001 “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改革的典型范例”,主持第1位 吉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吉林省教育厅,2001
著作及论文
1979年以来,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60余篇为CSSCI刊物以上论文,2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或摘载; 1986年以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30部,其中专著2部,主编13部。 近年主要出版物如下: 论文: 《“教育”定义逻辑的再审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4) 《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7(3)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实现4%: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教育报》,2006-10-23 《学校教育发展的“制序”理路与实践表征》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3)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找准切入点》 《教育研究》,2006(4) 《课程知识观的学理分析及其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2006(4) 《教育学原理学科的科学性质与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2006(2) 《本体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5) 《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4)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 《教育研究》,2005(6);《新华文摘》,2005(21)全文转载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 《教育学报》,2005(3);人大复印《中小学教育》,2005(9)全文转载 《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 《光明日报》,2005-05-24;《教育文摘周报》,2005-06-22摘载 《尊重的教育:21世纪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 《社会科学战线》,2005(2) 《论扩招中的高校定位与高等教育质量》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教研专刊 《学分制改革中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2005(1) 《再论教育理论的原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5);人大复印《教育学》,2005(1)全文转载 《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2004(19);《新华文摘》,2005(2)摘载 《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的理论样态与基本结构》《课程?教材?教法》,2004(10);《新华文摘》,2005(4)摘载 《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2004(10) 《关于教育起源的假想与推断》 《辽宁教育研究》,2004(7) 《论邓小平与中国教育发展》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特刊 《求证现代教育方程的约定解——试论复杂性理论的教育学应用》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 《教师教育研究》,2004(3) 《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 《教育研究》,2003(9);《教育文摘周报》,2003-10-29摘载 《平衡与制约:保证教育公平的一种选择和借鉴》 《外国教育研究》,2003(6) 《教育发展投入水平的中美比较与学理分析》 《比较教育研究》,2003(3) 《试论教师专业化及其专业化培养》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5) 《大学排名: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的社会价值》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3(4) 《出国留学教育价值论》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4) 《教师职业专业化:高师院校发展的生命力》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5) 《教育公平:教育发展质与量的双重度量》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2(5) 《教师职业专业化与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教材?教法》,2002(8) 《全面提高质量:新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 《松辽学刊》,2002(4);人大复印《中小学教育》2002(12)全文转载 《析知识、能力、素质》 《中国教育报》,2002-03-13 《尊重的教育:理念价位与科学依据》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5) 《“尊重的教育”——深厚的历史根基》 《光明日报》,2001-01-06 专著、教材: 《现代教育原理》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教育原理》(第3版) (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百名博士生导师话师表》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现代教育原理》 (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现代教育学原理》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当代教育理论专题》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现代教育理论进展》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育原理》(第2版) (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中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教育学》 (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教育原理》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教育原理》(第1版) (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教育过程论》 (专著)重庆出版社,1994
承担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专项任务项目“教育学名词审定”之子课题“教师教育名词审定”,首席专家,进行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一般课题“中国六十年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主持,进行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理论与时代创新研究”,主持,进行中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研究”,主持,进行中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2006年立项重点课题“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主持,进行中 全国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项目“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主持,进行中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育概论”,主持,进行中 教育部人事司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主持,进行中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现代教育基本原理的世纪性反思与发展构建研究”,主持,已完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现代教育原理”,主持,已完成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已完成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吉林省高校教师素质调查研究”,主持,已完成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现代教育学原理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主持,已完成 教育部人事司校长培训项目“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主持,已完成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项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持,已完成 国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与实践模式研究”,主持,已完成 国家教委师范司重点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师范教育改革研究”,主持,已完成 国家教委师范司重点项目“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规格与课程结构改革研究”,主持,已完成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研究”,主持,已完成 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项目“基础教育质量研究”,主持,已完成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杨允菲
姓 名: 杨允菲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6-8-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1012生态学
研究领域: 植物种群生态学、草地生态学、退化生态学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植被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态学博士生导师。1996年6月任生命科学学院学科组委员;1998年9月获得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998年10月被聘任为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态学课程的主讲教师,聘期4年;2000年7月被学校聘任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 1994年以来,为《植物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草地学报》等国家高级学术刊物审稿,每年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参与基金委把关资助本学科的优秀项目。1996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为第六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是1995年成立的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的首批会员。1998年10月被命名为长春市“三.八”红旗手。2004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请为第十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学习工作简历】 1978.9-1982.7 在哲里木畜牧学院草原系读本科 1982.9-1985.7 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读硕士研究生 1985.7-1987.8 在生物系任助教 1992.12在草地所任副教授 1994.9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8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被批准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应用生态学报》常务编委、《植物生态学报》编委、《生物多样性》、编委中国草原学会理事.
获得奖项
(近3年) 200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3完成人), 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完成人)。
著作及论文
(近5年,时间由近至远): 1. 杨允菲*,魏春雁,张宝田,刘宝.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旱地生境芦苇种群的芽流和芽库动态.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5): 854-858. 2. 杨允菲*,宋向华. 科尔沁草原区火电厂储灰池植被恢复阶段赖草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年龄结构. 草地学报,2005,13(2):130-133. 3. 杨允菲*.浅析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4):39-41. 4. 郭力华, 杨允菲*, 李建东.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及生殖分配动态. 草业学报,2005,14(2):63-68. 5. 王俊炜,李海燕,杨允菲*.温带地区4种园林灌木叶片的生长规律.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1):95~98. 6. 卜兆君, 杨允菲*, 代丹,王宪伟. 长白山泥炭沼泽桧叶金发藓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05, 16(1):44-48. 7. 田迅,张学勇,杨允菲*. 扎龙湿地长秆苔草种群的年龄结构. 内蒙民族大学学报( 科学版),2005,20(1):57-61. 8. 丁雪梅,李海燕,杨允菲*,宋向华.温度对两种野生禾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2004, (1):25-29. 9. 丁雪梅,王涌鑫,杨允菲*. 松嫩平原不同基质条件下羊草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草业科学,2004,21(2):45-48. 10. 邢福,杨允菲*. 松嫩平原野艾蒿无性系种群根茎的年龄结构分析. 草业学报,2004,13(1):21-25. 11. 邢福,田迅,杨允菲*. 松嫩平原艾蒿无性系种群根茎的年龄结构研究. 草地学报,2004,12(3):209-214. 12. 刘佩勇,张庆灵,杨允菲*.松嫩平原朝鲜碱茅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及相关模型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04, 15(4):543-548.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3. 刘佩勇,杨允菲*,张庆灵.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种群有性生殖构件的数量特征. 生物数学学报,2004, 19(4):472-476. 14. 李红, 杨允菲*. 恢复措施对退化草地羊草种群有性生殖数量特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2004,15(5): 819-823. 15. 李红, 杨允菲*,卢欣石.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可塑性生长及密度调节,草地学报, 2004,12(2):87-90. 16. 李红, 杨允菲*,卢欣石. 松嫩平原野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的数量特征及其定量分析,草业学报, 2004,13(4):50-56. 17. 郭力华,王立,刘金祥,杨允菲*.地毯草营养枝和生殖枝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草地学报, 2004,12(2):103-106. 18. 郭力华, 杨允菲*,张宝田. 松嫩平原光稃茅香实验无性系的营养繁殖力及生长规律. 草业学报,2004,13(4):57-61. 19. 田迅,杨允菲*. 西辽河平原不同生境虉草种群分株生长的可塑性. 草地学报,2004,12(1):17-20,30. 20. 田迅,卜兆君,杨允菲*, 郎惠卿. 松嫩平原湿地植被对生境干-湿交替的响应.湿地科学,2004,2(2):122-127 21. 李建东,杨允菲*.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原近15年的演变. 草业科学,2004,增刊:47-51. 22. 李建东,杨允菲*. 松嫩平原盐生群落植物的组合结构. 草业学报,2004,13(1):32-38. 23. 杨允菲*,张宝田,李建东. 松嫩平原人工草地野大麦无性系冬眠构件的结构及形成规律,生态学报,2004,24(2):268-273. 24. 杨允菲*.生态学理论的重新梳理与整合——评常杰、葛滢的《生态学》.生态学报,2004,24(2):245. 25. 杨允菲*,张宝田.松嫩平原人工草地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生物量结构及生产规律,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378-1382 26. 杨允菲*,张宝田. 松嫩草原水淹恢复演替群落五脉山黧豆无性系生长及根茎构件年龄结构. 草业学报,2004,13(5):53-59. 27. 杨允菲*,张宝田.松嫩平原赖草无性系生长及其构件的年龄结构. 应用生态学报,2004, 15(11):2109-2112. 28. 卜兆君, 杨允菲*, 郎惠卿. 小兴安岭泥炭藓沼泽甸杜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4):98~104. 29. 李海燕,丁雪梅,周婵, 杨允菲*. 盐胁迫对三种盐生禾草种子萌发及其胚生长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04,12(1):45-50. 30. 李海燕,杨允菲*. 松嫩草原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羊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 生态学报,2004,24(10):2171-2177 31. 李海燕,杨允菲*.松嫩草甸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羊草和寸草苔无性系种群的相互动态. 草业学报,2004,13(6):21-25. 32. 周婵,杨允菲*. 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萌发特性. 草业科学,2004,21(7):34-36 33. YANG Yun-fei*,WANG Sheng-zhong,LI Jian-dong. Development and Age Structure of Ramets of Kalimeris integrifolia Populations in the Songnen Plains, Northeast China. Acta Bot Sin,2003,45(2)158-163. 34. 杨允菲*,李建东.松嫩平原全叶马兰种群不同龄级分株的生长策略,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171-2175. 35. 杨允菲*,李建东.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分株的生物量分配与生长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30-34. 36. 杨允菲*,张宝田,李建东.松嫩平原蒙古蒿种群无性系分株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规律,草业学报, 2003,12(1):11-17. 37. YANG Yun-fei*,WANG De-li,ZHANG Bao-tian,LI Jian-dong. Structures on the clone populations of Artemisia mongolica in the Songnen Plains in China.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03,25(3):8-15. 38. 杨允菲*,张宝田,李建东. 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羊草无性系构件的结构,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47-1850. 39. 杨允菲*,李建东. 松嫩平原人工草地羊草和野大麦叶种群的趋同生长格局,草业学报,2003,12(5):38-43. 40. 周婵,杨允菲*. 松嫩平原两种生态型羊草实验种群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42-1846. 41. 周婵,杨允菲*. 松嫩平原两种趋异类型羊草实验种群对盐碱胁迫的水分响应,草业学报,2003,12(1):65-68. 42. 周婵,张卓,杨允菲*. 实验羊草种群幼苗对不同梯度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4):62~67. 43. 田迅,杨允菲*. 西辽河平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羊草无性系种群结构的研究(简报),应用生态学报,2003,14(3):465-466. 44. 田迅,杨允菲*.不同扰动条件下的羊草种群生物量年龄结构. 草业学报,2003,12(5):50-54. 45. 张剑,田迅,杨允菲*. 林间草地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分株构件的定量分析.中国草地,2003,25(2):9-12,17. 46. 燕雪飞,杨允菲*. 松嫩平原不同扰动生境土壤种子库的比较. 草原与草坪,2003, (4):22-25,45 47. 李建东,杨允菲*. 松嫩平原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草地学报,2003,11(1):15-22. 48. 李建东*,杨允菲. 松嫩平原榆树疏林植物组分的结构型. 草地学报,2003,11(4):277-282,300. 49. 宋向华, 杨允菲*. 科尔沁草原区火电厂储灰池植被恢复及其植物种类动态. 四川草原,2003,(6):11-14. 50. 王立,杨允菲*,孙伟,王德利. 两种生态下型羊草对CO2浓度倍增的光合生理响应. 草地学报,2003,11(1):52-57. 51. 王立,杨允菲*,孙伟,王德利. 松嫩平原两种C4植物对CO2倍增的光合生理响应(简报). 草业学报,2003,12(5):103-105. 52. 张宝田,杨允菲*.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水淹干扰恢复过程的群落动态. 草业学报,2003,12(2):30-35. 53. 丁雪梅,杨允菲*. 松嫩平原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构件结构. 草原与草坪,2003, (3):29-32. 54. 郭晓云,杨允菲*,李建东.东北平原不同旱地生境芦苇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草业学报,2003,12(3):16-23. 55. 周婵,杨允菲*,李建东. 松嫩平原两种趋异类型羊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109-1112. 56. 李建东*,杨允菲.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植物的生态及分布区型结构分析,草业学报,2002,11(4):10-20. 57. 李红,杨允菲*,包国章.两种生境中虎尾草无性系分蘖株构件的定量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4):80-86. 58. 杨允菲*,李建东. 论草原退化的生态危机及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现代草业科学进展,2002, 308-310. 59. 张宝田,王德利*,杨允菲. 黄蒿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中国草地,2002, 24(1):13-17。 60. 王立,周婵,杨允菲*.林间草地寸草苔种群分株的生长可塑性分析,中国草地,2001,23(4):6-10. 61. 杨允菲*.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1,(2):55-57. 62. 杨允菲*,王德利.试论高等学校的生态学教育. 见盛连喜等主编,环境教育与环境科学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2-84. 63. 杨允菲*,李建东.东北草原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 生态学报, 2001,21(5):752-758. 64. 杨允菲*,杨利民,张宝田,李建东. 东北草原羊草种群种子生产与气候年变化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3):337-343. 65. 张春华,杨允菲*.松嫩平原光稃茅香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草业学报》2001,10(3):1-7. 66. 张春华,杨允菲*.松嫩平原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种子生产与生殖分配策略,草业学报,2001,10(2):7-13. 67. 杨允菲*,李建东.松嫩平原寸草苔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结构,草业学报,2001,10(1):35-41. 68. 杨允菲*,郑慧莹,李建东,放牧干扰对根茎冰草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1):71-75。 69. 李红,杨允菲*,张成武.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定量分析,草业学报, 2000,9(4):13-19. 70. 杨允菲*,祝廷成.不同扰动条件下拂子茅无性系种群的营养繁殖特征。见钟章成:植物种群生态适应机理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318-324。 71. 杨允菲*,郑慧莹. 松嫩平原假苇拂子茅无性系种群的年龄结构,草业学报, 2000,9(3):8-13。 72. 李红,杨允菲*,乔喜波.松嫩平原野大麦无性系分蘖株的年龄结构,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403-407. 73. 杨允菲*,杨利民,张宝田,李建东.东北草原羊草种群结实特性与气候年变化的关系,植物学报, 2000,42(3):294-299.
承担项目
(近5年,时间由近至远): 1. 东北草原不同生活型植物生活史格局的趋异调节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30470272):2005.1-2007.12,20万元,主持 2. 东北草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自组织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260):2003.1-2005.12,21万元,主持 3. 东北草原根茎植物生活型趋同适应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137):2000.1-2003.12,17万元,主持 4. 东北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及调节机制的研究,973项目子课题(G1999043407):2000.9-2004.9,32万元,主持 5. 东北羊草草原持续更新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770536):1998.1-2000.12,12万元,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澍军
姓 名: 张澍军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0-4-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20101政治经济学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否兼职: 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张澍军教授,1950年4月生,吉林省扶余县人。男,汉族,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被确定为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本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的主要创始人、负责人。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教学。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德育哲学。已培养和指导博士研究生26名,硕士研究生50名。曾多次参加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等评审工作。现兼任:教育部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两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教育研究》编委;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吉林省“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等。 曾在《求是》杂志、《哲学研究》《教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3篇论文先后三次以文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中央7单位举办的全国理论研讨会。出版个人专著或第一作者的著作10余部。其中,《马克思主义研究论稿》《马克思理论世界观形成轨迹论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讲解》《思想理论教育论稿》《德育哲学引论》《德育的人学承诺》《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为姊妹篇,力图形成高校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系列著作。 近年曾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与5部教材编写工作,其中4部为吉林省统编教材(1部为主编;3部为合著),1部为国家教委试点教材(主编)。 曾主持国家(2项)、教育部(7项)和吉林省重点科研项目共1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编写课题组”;曾2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获教育部、省、市授予的荣誉称号13种。1993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颁发),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政府颁发),2000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颁发),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04年被聘为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吉林省委聘任,党建组召集人)、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教育部颁发),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颁发)。1997年被录入《世界5000名人录》,获国际知名人士称号。 【学习工作简历】 1972.4--1975.2 东北师大 政治教育系 学生 1977.11--1992.11 东北师大 马列主义教研部 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2.12--1994.5 东北师大 马列主义教研部 教授、副主任 1994.5--1999.11 东北师大 党委宣传部 教授、部长、博导 1999.11--现在 东北师大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教授、博导、 所长、教授委员会主任 【社会学术兼职】 教育部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教育研究》编委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杂志编委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委员 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 吉林省“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两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重大宣传课题策划写作组成员 吉林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成员 吉林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 吉林省德育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家 指导委员会委员 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 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获得奖项
(1994-1999年,奖励名称,批准单位,级别,年份) 1、吉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吉林省政府,一等奖,l999年 2、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著作),教育部,三等奖,1998年 3、全国“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奖,中共中央宣传部等7部委,入选论文奖,1998年 4、吉林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吉林省教科领导小组,二等奖,l998年 5、第三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奖,全国高校思教研究会,二等奖,1998年 6、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省委宣传部等7部(厅)委,一等奖,1998年 7、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省新闻出版局,二等奖,1997年 8、“全国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奖,中共中央宣传部等7部委,入选论文奖,1996年 9、吉林省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省委宣传部等7部(厅)委,一等奖,1996年 10、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吉林省政府,三等奖,1995年 11、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另一篇),吉林省政府,三等奖, 1995年 1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优秀著作奖,全国高校思教研究会,二等奖,l994年 (2001-2006年,奖励名称,批准单位,级别,年份) 13、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吉林省政府,二等奖, 2001年 14、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吉林省政府,二等奖,2001年 15、长春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长春市政府,一等奖,2001年 16、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吉林省教科领导小组,二等奖,2001年 1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奖,中国高教学会,二等奖,2001年 1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奖,中国高教学会,优秀成果奖,2001年 19、吉林省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省委宣传部,一等奖,2001年 20、吉林省高校德育优秀论文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会,一等奖,2002年 21、吉林省高校德育优秀论文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会,一等奖,2002年(另一篇) 22、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奖,中共中央宣传部等8部委,入选论文奖,2003年 23、吉林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不设等级),省委宣传部等7部(厅)委,2003年 24、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吉林省教科领导小组,一等奖,2003年 25、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吉林省教科领导小组,一等奖,2003年 26、吉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吉林省政府,一等奖,2004年 27、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4年 28、长春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长春市政府,三等奖,2004年 29、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次优秀成果著作奖(不设等级),省社科联,2004年 30、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次优秀成果论文奖(不设等级),省社科联,2004年 31、获东北三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一等奖,2005年 32、获东北三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一等奖(另一篇),2005年 33、获吉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一等奖,省委宣传部等6部(厅)委,2005年 3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奖,二等奖,中国高教学会, 2005年 35、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教育部,2006年 主要荣誉称号(按时间顺序,称号名称、授予部门、授予时间) 1、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1993年 2、长春市在职干部理论教育先进工作者,1996年获 3、长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高校文明杯”最佳个人,1996年 4、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政府,1998年 5、长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先进个人,1998年 6、长春市教科文卫系统“师德明星”,1998年 7、长春市优秀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1999年 8、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2000年 9、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2002年 10、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2002年 11、吉林省文教工会系统建小康立功竞赛活动先进个人,2003年 12、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2004年 13、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颁发)
著作及论文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教学。曾在《求是》杂志、《哲学研究》《教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3篇论文先后三次以文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中央7单位举办的全国理论研讨会。出版个人专著或第一作者的著作10余部。其中,《马克思主义研究论稿》《马克思理论世界观形成轨迹论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讲解》《思想理论教育论稿》《德育哲学引论》《德育的人学承诺》《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为姊妹篇,力图形成高校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系列著作。 1992年聘任教授以来的主要著作: 1.《思想理论教育论稿》专著,独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29万字 2.《德育哲学引论》专著,独撰,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28万字 3.《马克思理论世界观形成轨迹论要》专著,独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22万字 4.《德育的人学承诺》专著,第一作者,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24万字 5.《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编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18万字 6.《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编著,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11月版,20.5字 7.《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专著,第一作者,北京出版社1999年4月版,18万字 8.《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吉林省统编教材,合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35万字 9.《哲学与时代》国家教委“两课”改革试验教材,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版,25万字 10.教育部《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 11、《马克思主义研究论稿》专著,独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30.8万字。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讲解》专著,唯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36万字 1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专著,靳诺、郑永廷、张澍军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34万字。参加统稿 1992年聘任教授以来的主要论文 1、《社会思潮、普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试探》论文,独撰,《哲学研究》1992年第3期,70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995年获吉林省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CSSCI 2、《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践的重要原则》论文,独撰,《新长征》 1992年第5期,6000字。 3、《论社会思潮的发生机制》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 1992年第3期,9300字。CSSCI 4、《自由化思潮中几种错误理论及其联系》论文,独撰,《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12期,60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5、《关于我们党日益发展壮大的思考》论文,独撰,《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6期,6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995年获吉林省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CSSCI 6、《在价值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注入唯物史观精神》论文,独撰,《哲学研究》1992年第12期,93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7、《“姓社姓资现象”论辩》论文,独撰,《长白论丛》1993年第1期,6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8、《社会思潮的意识本性及其一般社会倾向》论文,独撰,《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8000字。CSSCI 9、《对三个有利于的思考》论文,独撰,《新长征》 1993年第6期,4000字。 10、《论事物价值意义的“实际确定者”》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8000字。《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1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路》论文,独撰,《中国高等教育》1994年第11期,25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12、《重在建设,贵在落实》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3500字。CSSCI 13、《德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方针新解》论文,独撰,《思想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34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14、《关于“正当利益”的思想道德思考》论文,第一作者,《高校德育科学》1996年第3期,2400字。 15、《要树立正确的理论学习观》论文,独撰,《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第12期,30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16、《世界观建设二题》论文,第一作者,《新长征》 1997年第5期,4000字。 17、《论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哲学底蕴》论文,第一作者,《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11000字。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中央7单位召开“全国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吉林省唯一入选论文。收入多种文集。1999年获吉林省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1998年获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CSSCI 18、《关于“两手抓”的理性思考》论文,第一作者,《光明日报》(理论版) 1997年9月19日,1500字。 19、《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散议》论文,独撰,《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第1期,6000字。《高教文摘》转载。1998年获吉林省高校德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20、《实践标准与高举旗帜》论文,独撰,《光明日报》1998年5月29日,24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21、《抓载体,建制度》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教育报》1998年6月25日,2000字。 22、《初级阶段与党的思想建设》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6000字。CSSCI 23、《关于“三进”实现形式的思考》论文,独撰,《中国教育报》1998年10月7日,2000字。 24、《高举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论文,第一作者,《新长征》 1998年第10期,3200字。 25、《将“三进”工作提高到十五大要求的水平》论文,第一作者,《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3期,93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26、《论邓小平理论“三进”的政治战略意义》论文,独撰,《思想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34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27、《 论邓小平理论“三进”的战略蕴涵》论文,独撰,《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8600字。1998年以文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中央7单位“全国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理论研讨会”。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收入多种文集。2001年获吉林省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01年获长春市政府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2001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二等奖;1998年获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吉林省哲学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CSSCI 28、《 关于儒家“德治-德育”理论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一作者,《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8500字。CSSCI 29、《 略论我国人格范型的历史性变革》论文,第一作者,《长白学刊》1999年第6期,6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30、《改变德育弱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论文,独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3期,1300字。 31、《略论高校“三育人”的理论与实践》论文,主笔,《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第5期,5800字。2001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成果奖;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3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高校“两课”建设》发言摘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第7期,800字。 33、《论哲学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论文,独撰,《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110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34、《关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一作者,《新长征》 2000年第12期,2700字。 35、《当前高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关键环节》论文,独撰,《思想教育研究》 2000年第6期,32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36、《哲学修养与德性修养》论文,独撰,《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3900字。《新华文摘》2001年第7期“论点摘编”。吉林省高校德育优秀论文三等奖,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37、《关于增强理论工作说服力和战斗力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一作者,《高校理论战线》 2001年第4期,44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38、《论德育思维向度的几个问题》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特刊,10900字。 39、《论德育哲学建构的几个问题》论文,独撰,《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7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省德育优秀成果一等奖,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40、《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历史和逻辑基础》论文,第一作者,《求是》 杂志2001年第14期,52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以文入选教育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并作大会发言。收入中宣部文集。收入教育部文集。获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吉林省首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论文奖,第四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省德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省哲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CSSCI 41、《“尊重的教育”的价值及其深层底蕴》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四期,3400字。CSSCI 42、《论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论文,独撰,《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3日,66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收入《与时俱进80年》(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获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吉林省纪念建党80周年论文一等奖,省高教第七届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一等奖,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43、《略论德育的社会化本真化趋势》论文,独撰,《吉林教育科学》2001年第11期,2500字。 44、《“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新贡献》论文,第一作者,载《新世纪,新探索》(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5000字。获吉林省“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45、《人性的弱点及其社会矫治》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3日,42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46、《论现代大德育思维的逻辑支点》论文,独撰,《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5500字。《教育文摘周报》(2002年6月26日,中央教科所办)转载。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47、《略论德育思维》论文,第二作者,《思想教育研究》 2002年第4期,33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48、《略论人类文化精神的灵魂》论文,第二作者,《新长征》2002年第5期,3300字。 49、《论德育的社会效能》论文,独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6期,5500字。 50、《着力破除“官本位”观念的束缚》论文,第一作者,《吉林日报》2002年8月4日,2800字。收入省委宣传部编《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1、《对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论文,独撰,《中国教育报》2002年8月28日,23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 52、《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思考》论文,第二作者,《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9期,5500字。 53、《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论文,第一作者,教育部编《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000字。 5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论文,独撰,《长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500字。 55、《论德育的前提性承诺》论文,独撰,《教育研究》 2003年第2 期,126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56、《德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观》论文,独撰,《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3期,4000字。 57、《论德育过程的内化机制》论文,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第2期,11000字。CSSCI 58、《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论文,第一作者,《吉林教育科学》 2003年第2期,4800字。 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论文,独撰,《吉林日报》2003年7月10日,5060字。 60、《“卷首语”: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建构德育新理念》论文,独撰,《中小学校长》2003年第7期,1600字。 61、《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提出》论文,独撰,《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27日,5800字。 62、《德育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德育》论文,独撰,《思想教育研究》 2003年第8期,3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63、《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态度》论文,独撰,《高校理论战线》 2003年第8期,200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64、《塑造新世纪吉林文化精神》论文,第一作者,《吉林日报》2003年9月16日,3100字。 65、《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及其当代价值》论文,第一作者,《高校理论战线》 2003年第10期,74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6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论文,第一作者,《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年第11期,6880字。以文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8部委召开“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收入中央宣传部编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学习出版社2003年9月版;吉林省委宣传部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获吉林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不设等级)。 67、《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造》论文,独撰,《新长征》 2003年第12期,6800字。获《新长征》等三党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一等奖。 68、《毛泽东的国情观及其思想理论意义》论文,第二作者,《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7000字。 69、《论哲学本体论思维》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8660字。CSSCI 70、《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执政规律》论文,独撰,教育部文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版,6200字。 71、《论邓小平的政治气魄》论文,第一作者,《高校理论战线》 2004年第6期,8300字。获全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72、《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论文,第二作者,《思想教育研究》 2004年第6期,6000字。 73、《铸就辉煌伟业的关键—追思邓小平政治气魄的世界观基础》论文,独撰,《吉林日报》(理论版)2004年7月23日,6300字。 74、《论人学视域的德育目的》论文,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11780字。获东北三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CSSCI 75、《创新吉林文化精神,破除“官本位”意识》论文,独撰,《新长征》2004年第21期,6200字。 76、《论说德育规律》论文,独撰,《思想理论教育论丛》2004年第1辑,15900字。 77、《党的执政视野与德育的理念创新》论文,独撰,《思想教育研究》 2004年第11期,2000字。 78、《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论文,独撰,《长白论丛》2005年第1期,945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79、《略论逻辑思维中的中介概念》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7560字。CSSCI 80、《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论文,第一作者,《高校理论战线》 2005年第2期,800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81、《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论文,独撰,《长白论丛》2005年第1期,9450字。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82、《略论逻辑思维中的中介概念》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7560字。CSSCI 83、《生活世界:世界观教育的真实根基》论文,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9200字。CSSCI 84、《人本身建设与社会和谐》论文,独撰,《中国教育报》(理论版)2005年10月11日,5900字。 85、《论三种“科学世界观”概念》论文,第二作者,《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8580字。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86、《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论析》论文,第一作者,《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11400字。《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论点摘编。获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CSSCI 87、《论德育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论文,第一作者,《思想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5000字。 88、《论德育目标的价值蕴涵》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9450字。CSSCI 89、《论“八荣八耻”的思想价值》论文,独撰,《光明日报》2006年3月29日,1200字。 90、《“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思想价值》论文,独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4000字。 9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路和任务》论文,独撰,《思想教育研究》 2006年第5期,5200字。 92、《“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根本指向在于匡正社会风气》论文,独撰,《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5600字。CSSCI 93、《学科边界、学科功能定位与学科建设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第一作者,《高校理论战线》 2006年第9期,8400字。CSSCI 94、《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论文,独撰,《思想理论教育》 2007年第2期,8600字。
承担项目
1、《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社会价值观念导向》,国家教委青年专项基金项目,1991--1993年。已完成。(批号:青年[第二批])主持人。 2、《社会主义生存发展机制的唯物史观确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3--1996年。已完成。(批号:1991年度:中华社科基金)主持人。 3、《社会体制转型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项目,1996--1999年。已完成。(批号:96JAP10019)主持人。 4、《德育哲学研究》,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1997--2002年。已完成。(批号:教科规办[1997]01号)主持人。 5、《德育理论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1997--2002年。已完成。主持人。 6、《哲学教育教学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创新研究》,教育部专项基金项目,2001---2004年。已完成。(批号:教育部社政司(2000)74号)主持人。 7、《三观教育理论创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5年。已完成。(批号:01JDXLX008)主持人。 8、《创新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项目,2002---2005年。(批号:吉教育科研[2001]11号)主持人。 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部专项基金项目,2004---2005年。已完成。(批号:教育部教人司[2004]36号)主持人。 10、《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2004---2007年。在研。(批号:教育部社政司函[2004]256号)主持人。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教育部专项基金项目,2005年。已完成。主持人。 12、《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研究》,2005—2007年。基本完成。经费:50万元。主要成员。 1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与有效性研究》,2006---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7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立项的通知”],在研。主持人。
东北师范大学考博难吗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学校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招生方式有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
2021年我校各招生院部以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报名的考生,均采用申请考核选拔方式,具体选拔方式请见《东北师范大学各招生院部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选拔工作已经结束,具体选拔方式请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和《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办法》。
三、招生计划
各招生院部的招生计划请见《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此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录取时将根据教育部实际下达计划数、生源状况和学校学科发展需要,对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四、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心理健康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申请人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1)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注:考生持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证书报考,须通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非学历教育,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报名时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5.申请人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
6.外语要求:
(1)英语水平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①CET-4≥425分(2005年以前CET-4成绩为“合格”);
②CET-6≥425分(2005年以前CET-6成绩为“合格”);
③IELTS≥6.0;
④TOEFL≥85;
⑤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学习、用非中文撰写毕业或学位论文并获得硕士学历(学位),通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其他语种参照相应标准执行。
(3)本科或硕士阶段为外语类相关专业的考生,各招生院部可自行确定外语要求。
(4)外国语学院自行确定考生的外语要求。
(5)教育博士的外语要求由招生院部自行确定。
7.取得报考学科或相近学科的2名正高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8.现役军人考生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9.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10.部分招生院部对跨学科考生有特殊要求,具体请见《专业目录》。
11.报考教育博士或各类专项计划的考生的基本条件参见本简章第十条。
12.各招生院部还将根据本单位学科特点、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等,对考生提出其他限制要求,详见报考院部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注:在报名或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立即取消报名、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网上报名
1.考生须在2021年3月1日—3月21日登录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http://yzb.nenu.edu.cn/)进行注册和网上报名,逾期不能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考生报名前应当认真了解并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招生简章和报考院部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中要求的报考条件,以及是否符合专业目录中所报考专业的报考要求。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实名制注册,证件号码注册后无法修改。
(3)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编号务必填写准确,须与学信网和学位网数据保持一致。如有多个编号,须填写位数较长的编号。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填写“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编号”(新版认证书编号样式为:120190000001;旧版认证书编号样式为:教留服认美[2010]00001号,“[ ]”须用“半角”)。
(4)如果毕业或获学位学校现已更名,请在“毕业单位”或“获学位单位”备选项中选择“其他”,然后手动输入毕业或获学位学校原名称,须与学信网或学位网数据保持一致。
(5)须上传近期免冠彩色蓝底JPG格式竖版证件照。尺寸为:宽150像素,高200像素,图片大小不超过100KB。
(6)以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报名的考生在“考试方式”备选项中选择“申请考核”,硕博连读考生在“考试方式”备选项中选择“硕博连读”,直接攻博考生无需报名。
(7)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8)报名费(200元)须在线支付,不接受现场缴费,报名费支付后一律不退。
2.报名成功后下载并使用A4纸打印《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表》(以下简称《报名信息表》),确认无误后本人签字,连同其他申请材料一起寄送至报考院部。具体邮寄时间见报考院部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网报信息与《报名信息表》信息不一致,而造成影响后续考核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材料审核
申请人须按照报考院部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材料内容、要求、截止时间和地址邮寄申请材料。各招生院部将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认真审核,并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给出审核意见或成绩。材料审核未通过(或未合格)者,不予进入后续的考核程序。
申请人是否跨学科由报考院部在材料审核时认定。各招生院部可在综合考核前对跨学科申请人加试2门考试科目,加试方式应为笔试,每科成绩满分为100分。加试科目中任何一门考试成绩低于60分,即为不合格,不予进入后续的考核程序。
材料审核工作完成后,各招生院部将在本单位网站公布材料审核结果。
七、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包括专业素质考核、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及其他要求参见报考院部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综合考核工作完成后,各招生院部将在本单位网站公布综合考核结果。
八、录取
各招生院部在综合评定考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综合考核成绩及申请材料的基础上,确定拟录取名单。研究生院对全校拟录取名单统一进行公示。最终录取结果以教育部录取审核通过并在报名系统中公布的为准。
九、学习方式、报考(录取)类别、基本修业年限、学费与奖助办法
1.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博士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须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博士生学习方式参见《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生毕业时,根据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学业水平达到国家及我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
注:2021年我校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除此之外其他专业的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
2.报考(录取)类别
考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报考(录取)类别。录取后,报考类别自动转为录取类别,不能更改。报考(录取)类别分为以下两种。
(1)定向就业。定向就业博士生无需将人事档案、工资关系转入我校,按定向协议就业。“定向就业”仅限报考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对口支援计划的考生及东北师范大学教职工。
注:东北师范大学教职工报考前须到人事处办理审批手续。
(2)非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博士生的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均须转入我校。除“定向就业”中提到各类情况之外的考生,均须选择“非定向就业”。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考生因报考博士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3.基本修业年限、学费与奖助办法
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直博生为5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校2021年博士生均须缴纳学费,学费标准为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每学年1万元/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博士)每学年2.5万元/生。学费按照基本修业年限缴纳。
博士生奖助办法参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改革方案》。
十、教育博士及各类专项计划相关说明
(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1.招生方向领域:
(1)学校课程与教学;
(2)教育领导与管理;
(3)学生发展与教育;
(4)汉语国际教育。
2.报考(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
3.具体报考条件及其他要求参见2021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
1.须满足本简章第四条报考条件。
2.原则上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汉族在职考生录取比例不得超过10%。
3.可接受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少民计划”)考生报考的招生专业、导师和招生计划参见专业目录。
4.各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考生报考资格的确认和审核。考生报名前应如实填写《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并经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资格审查通过、盖章后,将一份《登记表》原件于2021年3月22日前寄送至我校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备案,否则不予准考。
邮寄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综合办公楼322室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30024,电话:0431-85099608。
为确保材料的及时稳妥送达,务必使用顺丰速递或邮政EMS。
注:少民计划登记表上填写的信息须与网报信息一致。
5.报考(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被录取考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
6.具体报考条件及其他要求参见报考院部2021年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报名系统中简称“两课教师”专项计划)
1.仅限报考马克思主义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代码0305)下各专业。
2.报考(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
3.具体报考条件及其他要求参见马克思主义学部2021年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4.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报名系统中简称“思政后备”专项计划)
1.仅限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代码0305)下各专业。
2.报考(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
3.具体报考条件及其他要求参见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21年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报名系统中简称“思政骨干”专项计划)
1.仅限报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030505)下设部分方向,参见专业目录。
2.报考(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
3.具体报考条件及其他要求参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21年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4.报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六)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报名系统中简称“对口支援”专项计划)(2021年3月更新)
1.仅限伊犁师范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组织生源报考。
2.报考(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
3.伊犁师范大学组织生源2021年仅限报考以下5个专业:
美术学(代码130400,美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代码030505,马克思主义学部),基础心理学(代码040201,心理学院),基础数学(代码070101,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代码040303,体育学院)。
4.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组织生源2021年仅限报考以下2个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代码030503,马克思主义学部),体育人文社会学(代码040301,体育学院)。
5.具体报考条件及其他要求参见报考院部2021年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七)对口支援部省合建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中简称“部省合建”专项计划)(2021年3月更新)
1.仅限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组织生源报考。
2.报考(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
3.内蒙古大学组织生源2021年仅限报考以下2个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代码050201,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代码030501,马克思主义学部)。
4.新疆大学组织生源2021年仅限报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代码030503,马克思主义学部)专业。
5.具体报考条件及其他要求参见报考院部2021年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教育部关于2021年招收攻读博士生相关工作文件尚未下达,我校现参照往年文件的规定制定此简章。教育部2021年关于博士生招生相关文件出台后,未尽事宜及时公告,与文件工作规定不符的,以教育部最新文件规定为准。
东北师范大学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东北师范大学联系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复试 东北师范大学成绩查询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东北师范大学专业排名 东北师范大学参考书目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经验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报录比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问题
添加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北师范大学考博难吗 、东北师范大学报录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群、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东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东北师范大学排名、东北师范大学保研、东北师范大学公众号、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