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怎么样?
观点一
2.虽然是一个师范院校,但是其实也算是一个综合大学。师范生大概只占40%左右,非师范的专业挺齐全,经济法律新闻电信什么的热门专业都会有。可以认识到未来各行各业的人吧。而且我们的音乐体育和美术在广东都是数一数二,直接跟专业院校比如广美星海,音乐学院,广体竞争,在全国也能有时挤进前十。在大学城经常有音乐学院举办的音乐会,这也算是小福利吧。还有心理专业力压中大,排名全国前三。
3.伙食不错,有华南吃饭大学的美称。重点推荐石牌校区。辅修的时候在石牌校区,感觉没一两个月食堂都有新菜式新花样,比我们一学期可能只有一个新菜式的大学城校区好很多啊!
4.交通便利,石牌校区位于天河闹市,西门有地铁,交通很方便。大学城校区离地铁也很近。南海校区没什么了解。
5.女生比较多,相传有男女比例为一比六,实际上经过官方统计是一比二。不过很多学院会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有些学院就几乎都是男的,比如我就读的光电……不过夏天走在路上总是能看见一大波大白腿,有怀疑一比二这个数据是否科学,可能男生不少宅在宿舍?
6.总体比较自由,不断电不断网没门禁无早读,可以过上有多堕落就多堕落的生活(只有大学城校区才没门禁,三个校区应该都是不停电断网的,南海的不能确定)
7.比较重视理科,学校三个国家重点学科都是理科的,光电,心理,教育技术,而生命科学学院感觉也很受到重视,而文科则感觉有点收到轻视。
8.学业压力不大,直观的感觉是考试周前一星期图书馆上座率还是不足50%,即便是考试周也不会上演别的学校图书馆门口排长队的情况(大学城的情况,石牌也是不了解,经师兄提醒,大学城自习教室比较充裕也是图书馆期末也不排队的原因之一)。
9.对学校的满意度。根据个人观察,刚进来华师的,除了师范生或者超常发挥的学生,对华师很多都是不太满意的,一来是觉得名字有个师范不好听,二来是觉得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去中大华工,来华师委屈自己了。之后会不会改变想法就引人而异了,反正我身边的这样的人有,但是也不算多。
10.教职员工。很多人吐槽行政人员态度很差,办过几次事感觉还好,但也没有出现很热情很温和的情况,唯有一次是去财务处交钱的大妈态度比较差,也可能是工作强度大的原因吧。
最后放一些大学城校区的图片
11.交换的机会。又觉得大学四年就呆在同一个地方有点无趣,想交换到国内国外高校看看,发现华师的机会有是有,但不太让人满意,国内高校只能交换到北师,首师等四五所师范大学,台湾高校比较多,但较有名实力较强的感觉只有台湾师范。外国的也是一样。当然看到交换到台湾的师姐还是过得挺开心的,交换很大程度是体验另外一种生活,这样的机会华师还是有提供到了。
12.老师 。老师上课感觉都是蛮认真的,至于上得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据我感觉,上课比较好,比较吸引人的老师就三分一到一半吧(理工科专业课较难懂,我估算的比例可能比实际小)
观点二
华师公选课真心赞。有一门叫《合唱与指挥》,当时我是合唱队成员,老师叫我们必修这门课,我就屁颠屁颠选了这门课。当时的老师是音乐学院一名研究生导师(原谅我居然忘记老师叫什么名字了!陈劲松?),老师当时给我们上课可以说是激情昂扬!夏天,那个破旧的音乐厅没有空调,我们20多人在汗流浃背排练,老师的热情不减,还时常早早到,他一指挥起来就十分投入和忘我,表情丰富。老师还时时叫他那些研究生来协助他上课,做钢琴伴奏或者独唱。有一次,他请来了王大力老师做伴奏,我们还顺便听了王大力老师好好听的钢琴独奏。老师一有机会,就带我们上舞台表演。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啦、天河区合唱比赛啦,等等。我是一个连五线谱都不会看的人,但是有这样的机会,和可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得到这样热情的指导,觉得十分庆幸。
还有一门公选课叫《西方艺术鉴赏》,老师姓娄,她是一位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我对一些美学的认知也是始于她的课,这算是一门启蒙的公选课。
一门很受学生欢迎、总是很难选上的公选课是《日本文化与旅游》,上课很多时候在看视频和讲故事,很轻松。最后的考试是自己手写一篇论文,嗯,手写是老师一个硬性要求。
我选的公选课都是我喜欢的、有趣的,不一一详述了。我只想表明华师的公选课质量都不错,可能有差的,我没有遇到或者现在不记得了。我也发现一个规律,当学生积极的时候,老师也会大放光彩,当学生敷衍了事,老师们也觉得没劲。
辅修课程。我在大学选了第二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我妹妹是实用主义至上,用她的话来说,我选这样的专业没有什么生产力。是的,这个专业在我找工作时帮到的有限。然而,人迷惘时多学习总是没有错的。像我这样一个一心读临床医学的人来说,委曲求全来念师范学校,大学是够迷惘的。《汉语言文学》的老师都很优秀!什么现代汉语,语音学,先秦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当代文学,汉字学,美学概论,文化概论……现在想起来也是热血沸腾。我们辅修班的学生都是因为兴趣爱好来上课的,一是热爱,二是没有学业压力,老师和学生们都是上课上得开心。辅修专业的其他课程还有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如果我不学汉语言文学,可能就会去学心理学,华师心理学方面全国有名。
我自己学的专业是GIS(作哭状)。这是一个十分被需要,且十分实用,有趣的学科。我们有基础的课程,例如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人文地理学,地球坐标系,C语言等等。我大部分都很喜欢,我学得饶有趣味。但是我栽在C上面,还有其他很多关于遥感图像处理等原理类的课程,我听得都睡着了 ,GIS这个专业因为发展不成熟,被去地理化,感觉我就是在学软件工程。
犹记得大二的时候,我们全年级200多人一起坐火车去庐山做野外实习,那时候地质地貌课的可敬可爱的黄山老师还健在。犹记得他的经典语录“XX得一塌糊涂”。致地科院那一批可敬可爱的老师:地质地貌的黄老师,气象气候的老师,土壤学的老师、测量学的曾老师、地图学那位退休的老师(他儿子也来教我们地科院,棒棒哒)、统计学的老师(姐唯一的挂科)、植物地理学的徐院长(幽默风趣高帅富)、豪爽的李老师、耐心的迎春老师……还有我们的妈妈般的辅导员黄老师。
观点三
2、学习气氛:很浓很浓…注意我说的是学习气氛,不是学术气氛,两者区别很大,我的同学很会考试…真的…我有个同学出去做补习老师,学生都叫她tip题女王!同学们很勤奋,考证、期末考都是,一天不上图书馆都感觉少吃一碗饭那样…我是学渣我尴尬…所以在我宿舍勤奋的妹纸督促下,我养成了每天七点钟起床(除非前一晚熬夜、出去耍),缠着他们叫我普通话(珠三角普通话前鼻后鼻部分、nl部分,我全中),结果我锲而不舍,终于过了二甲(听过我刚入学时的普通话那个渣样,此处应有掌声),在他们的推动下过了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我是千万个感激的。跑道就在楼下,由当初120斤减到95…现在又胖了……我去检讨。我学习不算好,3.4的绩点,毫不起眼,我不擅长开始也不擅长参加活动…但我仍然感谢我那些推动我前行的同学!学术气氛不浓也不是华师的错,毕竟学校定位很明确,不是搞学术的。
3、美食。华南吃饭大学,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鸡扒饭、煲仔饭、拉面、杂粮饭、拌面、烧腊饭、盖浇饭、臊子面、牛肉丸粿条、蛋黄酥、拿破仑酥……反正我觉得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再遇到比他更经济实惠的。
4、出行:地铁、公车,在我读大三开始,交通已经变得很便利了,我就是那种每到周末就在地图上标一下哪个地方没去就背个包,带上吃的就滚,走到哪看到哪,吃嘛嘛香,也不枉我在广州呆了四年…
5、专业:华师毕业的你找个老师来耍耍了此余生还是挺简单的,做其他职业你会有种好像读了师范被废了武功的赶脚(难道只是我一个人有这感脚吗),华师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比较普通,不富有,所以很多同学其实目标挺明确的,留在珠三角当老师,不行的话至少能回家当老师…所以不要说读师范不好,人各有志,行行出状元,有些老师还是很受学生、学校欢迎,自己也当得很快乐,培训机构的老师有些还挺能赚的。师范专业的学生普遍会比非师勤奋点,可能非师会比我们活跃或富有创意吧。反正那几年我读(玩)得挺高兴的,认识了一些一辈子的朋友。
6、环境:环境还是不错的,但如果你是追求古典美的话,华师不是,大学城很新,没有像北大、清华,甚至连中大老校区都比不上,但胜在宿舍不错、设备不错
官方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 3 个校区,占地面积 3025亩, 校舍面积 134万平方米,图书368万册。
学校现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5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8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和教育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10%;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和数学4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学校拥有84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2个门类。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师1934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0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10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1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QR”入选者9人,“青年QR”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8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珠江学者15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3名。
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998人,硕士研究生7312人,博士研究生821人,博士后在站98人,每年在校留学生达1000多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有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工程实验室、2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国际合作基地、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7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学校。
学校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已与国(境)外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出版学术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其中,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与瑞典隆德大学等联合组建的“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国际化科技进程迈进了新的阶段。学校与加拿大卑诗省高贵林市、法国留尼旺大学、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大学共建了三所孔子学院。
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教育研究与政策咨询智库、教师终身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广东各阶段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一直承担着全国高校中最大规模的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任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教育部 “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先后落户我校。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并率先持续开展中英、中美中小学校长双向交流培训,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学校依托教育心理等学科优势,强化教育研究,全力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努力建立若干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心)。学校服务广东教育综合改革,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优质附校资源辐射各地。学校在服务港澳台教育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先发优势,是最早在香港澳门合作办学的内地高校,被誉为澳门师资三大力量之一。
80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辐射港澳、面向世界,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引领中国南方教师教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